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可研报告

企业信息化可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可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息化可研报告

企业信息化可研报告范文第1篇

企业信息化模式也就是企业采纳何种信息化软件系统以及如何采用,也指代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历程中选取的技术型态及管理模式的行进轨迹[12]。企业信息化模式包括传统信息化模式与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模式,前者包括购买模式、购买+开发模式、定制化设计模式、外包软件模式,后者包括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云计算模式。企业可以选择以上的某一种适合企业的单一模式,也可以整合多种信息化模式,选择多种模式结合的复合模式。(1)购买模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项目的过程中,采用的软件全部是从市场上采购的商品软件及基于其上的二次开发,并未进行独立研制。专业的商品软件供应商向企业提供商品化的通用软件,并且为客户企业派驻以咨询顾问为主体的项目小组,主导信息化项目的全程实施。(2)购买+开发模式。由企业内部团队为主导根据自身需求、条件,选择外部的合作资源完成信息化的具体实施。(3)定制化设计模式。充分调研并考虑企业业务情境及复杂需求意愿,除了成本会计等范式性模块,排除现成的商品软件简单上线之快餐式方案,为企业专门订做最为适宜的信息化软件平台。(4)信息化服务成套外包模式。在战略规划层面上,企业利用更为广泛的外部服务商的专有技术、人才要素及服务网络等,以高效替换并解放企业自身的员工,在企业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的基础环境下,提供企业层面的流程优化运作、业务支撑及系统维护等各类信息化实践服务。(5)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ASP)模式。规模较小企业借助网络租赁应用服务商服务器上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企业管理计算服务的一种管理信息化运作模式。该模式的实现环境是网络化的,无论服务交割还是客户享有。(6)云计算模式。在Internet环境下的高级运算制式,分解海量计算到分布式网络中,企业及数据中心以Internet为载体,信息化需求驱动企业适度调用云端个人电脑PC及存储资源[13-14]。

1.1企业信息化模式选择主要影响因素

提炼出影响信息化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见图2。(1)信息化需求。企业的信息化模式选择应以需求为先导,这要在企业内部从高层、中层到基层都达成共识,各层面都应提出清晰化需求,涉及各种业务的信息化需求、合理化建议、信息管理系统模块化使用需求等。以避免模式选择的混乱及盲目。(2)竞争因素、供应商能力及内部现实条件的联合作用。企业的竞争定位、绩效及其战略意图决定其信息化模式的抉择以及信息化水平。当信息化供应商能力缺乏,企业满意的信息化软件缺失,或者信息化外包商胜任力不足,企业只好独立开发所需的信息化产品。随着供应商能力增强,购买模式及外包通过外部力量解决信息化的模式,其便捷性及经济性更受青睐。企业信息化过程的每个重要时点的信息化模式都承载于当时企业的内部资源条件以及以往成功模式,不可盲目追新或好高骛远,否则会事倍功半[15]。总之,适宜的信息化模式必须全盘考虑外部竞争及供应商因素、内部现实条件动态选取,尽量在选定模式中达到内外匹配的理想效果,见图3。(3)生产类型。根据产品性质、生产工艺、批量和品种的差异,能划分出各种生产类型,其生产经营方式会影响信息化模式的选择,见表1.减少库存成本的生产方式对网络化运作的依赖性较高,并行工程符合其低成本运作的战术要求,因此成本下浮空间较大的外购、外包及网络时代信息化模式自然适宜于这类企业。大规模定制(MassCustomization,简称MC)为了满足海量个体客户的需求,对标准件实施个性化组装而产出定制化产品及服务,定制化设计模式也就受到MC企业的欢迎。(4)规模及治理结构。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治理结构不同,信息化软件体系的整合性、功效、落地复杂性也都有很大差别。通常,随着规模增大,信息量不断膨胀,业务流程及治理结构会更加复杂,对信息化软件的能效就提出更高要求,软件系统落地的复杂性也被非线性地加大[16]。因此,软件能支持的规模成为系统选型的重要因素,见表2。(5)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差别较大,信息化需求发生动态变化,模式也不能自始至终拘泥于单一类型[17]。初创期因业务的多变性、问题多发性及环境的模糊性,应选择投入较小的网络时代诸多模式或外购小型软件,信息化应用可尝试在若干单元或部门层面,从而规避信息通信技术高额投资的不确定性巨大风险;成长期就能考虑引入ERP等大中型成熟软件、定制设计或对通用软件实施二次开发,用以规范管理流程及行为,增强管理能力,提效降耗,维持并增强企业竞争力及业务垄断势力;当业务或市场出现衰退迹象时,企业被迫选择撤退战略,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信息化投资应更加谨慎或逐渐地适度缩减,此时ASP的租赁模式更为恰当,通过有节制的信息化服务租赁开支,改善进销存链条中薄弱节点的运作绩效,确保供应链关联部门层面的信息化应用效益,这一阶段尤其要追求满意的投资回报率[18]。(6)总体拥有成本(TotalCostofOwnership,简称TCO)分析。可用以下方法估计信息化软件的TCO:首先,粗略估算TCO;其次,确定成本归类标准;接着,从显性及隐性两个方面搜集成本信息;第四步,审核成本信息的真实性;第五步,对各种实际成本归入不同类型;第六步,检验数据效度;第七步,进行数理建模并分析成本;第八步,评价计算结果;最后,生成TCO报告,支持信息化项目决策,建立最低TCO的信息化实现模式。

1.2多维度视角下的企业信息化模式选择

评判信息化模式往往考虑若干关键参数,如TCO、项目周期、柔性、延展性、维护及升级难度、运行风险、定制化程度、信息保密级别、信息化质量标准、适用的经营规模等[19],几种信息化模式各有优劣势、特点与适应对象[20],见表3.购买模式的优势是企业可以充分借鉴和利用系统中包含的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项目实施后效果明显,但仅适用于管理基础好、流程运作规范的企业;购买+开发模式的优势是既能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又能尽量保持企业特有的业务运作特色,企业变革较小,项目容易实施成功,但只适用于具有独特业务流程优势的企业或者流程复杂而不能在市场上找到满足需求的商品软件的企业;ASP模式的优势是投资少、实施迅速、见效快,适用于大部分企业,但对于具有一定信息化基础且信息化要求较高的中型企业,采用ASP模式有较大局限性。企业信息化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必须以动态变革的眼光审视其模式;行业环境、生产类型、规模、组织性质或生命周期阶段性异质的企业,其信息化目标及重点需求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复制别的企业的信息化的成功模式。另外,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实践的进步,也促使企业信息化模式更新换代。

1.3三方互动共赢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创新

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软件是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软件商作为信息化供应商,其实战经验、开发水准、商誉、服务能力都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可能。只有得到实力强的信息化软件商的鼎力协助,企业信息化所需的信息通信技术、硬件基础、信息内容及服务才有保障,信息化工程的效用才能彰显出来。对于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化提供商不仅要重视为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化软硬件,还要重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培训服务,方能比同行更懂得如何满足客户企业对信息化项目的全方位复杂需求[21]。致力于深度信息化的企业可结合定制开发模式与购买模式这两种主流模式的优点,重视管理咨询公司作为第三服务方的作用,形成一种全新的企业信息化复合模式———三方互动共赢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如图4。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及其衍生工具的突破性进步,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实时运维等新兴的信息化咨询及诊断服务在市场上一枝独秀,管理咨询商成为企业信息化道路上的关键角色,它在改良内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活力、优化外部产业环境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化的良性发展渴求专业化的第三服务方,发挥其对企业与ASP进行组织及调和的作用,协助企业完成信息化可研分析、一揽子规划、招标评标、监理仲裁、价值评估、审核验收等一连串信息化项目作业,确保实现企业在项目投资上的预期收益,并提高企业信息化投资成功率[22]。

2相关对策建议

2.1政府支持

政策因素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通过宏观战略引导及持续财政投入加快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企业信息化落地提供了完善的物质基础及健全的网络环境。而且,政府为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及扩散制定的强力振兴政策及宽松法律法规会促进信息化在企业群中的广泛应用。3.1.1促进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良性成长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就是囊括人才、技术、信息、过程及实践等,实现组织信息与组织架构之间交互影响、彼此促进、有机联系的集合体,也指大量信息化运作实体机构相互影响并且共同发展的产业环境,包括上游通信制造商、软件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商、ASP、中游咨询公司、中介组织、外包商、下端客户企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等等。运营商与软件商将软件资源出租给ASP、集成商或外包商,ASP与集成商等企业又将租用的信息技术平台资源、软件资源与增值服务整合之后销售给客户企业,为企业上线信息化项目,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中的各类企业都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管控,如图5所示。要想加快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单纯增加软件商、运营商和外包商数量、扶持弱小企业等方式还不够,政府主管部门需要整体思考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建设,出台相关措施,对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各个主体企业加强组织协调与政策支持,不仅对基础运营商、软件商、集成商,而且更要加强对中游集成商、ASP等增值服务企业以及下游中小型客户企业的引导与支持,保障企业信息化有效、平稳、快速发展[23]。在国内企业信息化实践中,以ASP为代表的增值服务企业这一环节明显薄弱。而这一薄弱环节又会影响整个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政府主管部门应采取政策倾斜,限制上游运营商、软件商跨界经营行为,有助于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各环节的均衡成长。除了扶持政策,政府还应尽可能放宽准入资质,拓宽信息化服务类企业的经营申请条件,允许更多的企业经营企业信息化服务业务,保证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各环节能够形成切实有效的竞争态势。3.1.2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倾斜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在我国企业总数中占绝对优势,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全国企业总体信息化发展演化进程,然而,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融合方面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量严重不足。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政府主导,惠及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扶政策及攻坚克难的务实举措,加强专属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政策倾斜力度,包括优惠政策(除资金以外,还包括财政、税收、土地、人才、技术、招商等)、网络平台建设、宣传推广等,切实降低中小企业在参与信息化进程中的非必要开支,激励更多有胆识、有前途的中小型企业积极投身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创新中,通过政策杠杆使这些企业真正响应及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3.1.3扶持信息化起步晚、水平低的企业我国当前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实现企业高度信息化的目标,不但要培育和支持信息化水平高、较早成功建设信息系统的一流优秀企业或行业领导者,更应该重视信息化起步晚、水平低的企业,着力引导它们向高级信息化应用阶段迈进,帮助它们扫清信息化创新障碍、克服困难,确保信息化应用的普遍化、均衡化。政府应选取部分优秀的信息化建设企业,构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交流渠道及平台,邀请知名咨询专家为落伍企业的信息化提供诊断指导,引领这些企业选择最优的信息化模式并走上信息化创新捷径,使其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从而切实缩小信息化应用的鸿沟。

2.2对企业的建议

坚持效益的前提下,企业信息化实施应在经济、技术、整体规划和企业自身改革四个方面采取相应策略,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企业通过对自身信息化阶段的判断,有针对性地建设信息化,选择重点领域、内容及策略,重点关注信息通信技术部门组建及运行、信息化培训及信息化建设计划三项重要工作。企业还务必紧抓信息化项目的过程管理。其一,重视中高层领导的支持;多渠道学习信息化知识与经验;重视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性建设。其二,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前的相关策略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相关策略。

3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可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WBS 房地产 流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26-02

1 WBS概述

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是以项目的可交付结果为导向而对项目任务进行的分组,它把项目整体任务分解成较小的、易于管理和控制的若干子任务或工作单元,并由此组织和定义了整个项目的工作范围:未列入工作分解结构的工作将排除在项目范围之外,不属于项目团队的工作。工作分解结构的每一个细分层次表示对项目可交付结果更细致的定义和描述。WBS是项目管理众多工具中最有价值的工具之一,它给予人们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一解剖麻雀化繁为简,然后各个击破。通过工作分解结构,项目团队得到完成项目的工作清单,从而为日后制定项目计划时工期估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风险分析、采购需求等工作奠定了基础。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使项目的任务执行起来更加容易。通过WBS得到完成项目的任务清单,从而界定出项目的工作范围。把项目要做的所有工作都清楚地展示出来,不至于漏掉任何重要的事情以及需要项目组完成的任务。

2 该房地产企业流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 企业现有流程存在的问题

该房地产公司由于前几年规模不大,同时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不多,并且开发的项目均集中在一个区域,采取的开发模式为公司总部相关职能部门直接管理、参与、负责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由于部门的职责及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不清晰,并且由于部门之间配合不好,致使跨部门流程运行不畅,关键流程执行力度不强,使公司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说:前期的市场调研不精不细,规划设计没有以市场为导向一般有以顾客为中心,没有关注细节I房产定价不合理I房产延期办证等等,给公司造成不小损失。但2003年以来该公司相继在昆明开发了一些大型的、有影响力的项目,并且于去年开始已经把项目扩展大省外其他地区,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公司业务增长的经营管理需要,公司决定从调整组织机构流程着手,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重新明确项目公司的责权,从房地产公司开发流程着手,重新梳理流程、优化流程。公司现在有八个子公司、五大中心及两个部门,采用的是覆盖异地多个项目的矩阵式管理流程,该集团下属的二级公司即地产公司是公司的支撑产业,但其内部流程杂乱不清,每个工作流程并没有形成书面上的文件,只是凭借领导的安排和员工的经验去做,业务流程没有做到分权合理、授权适度、监控有序、管理有效、运作高效,而且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权责不清,配合衔接业务尚不清晰,从业务流程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没有达到公司的预期目的。

在行业管理层面上,管理方法还需要提高,无论从信息的和利用、单位的管理、质量监督都还停留在人工操作的层面上,也有互不衔接、重复统计浪费资源的情况。落后的管理对行业的发展已经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制约。

“信息孤岛”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企业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交流,数据出现脱节。即产生“信息孤岛”,势必给企业的运用带来:①信息需要重复多次输入;②信息存在很大的冗余;⑧大量的垃圾信息:④信息交流的一致性无法保证。

“信息孤岛”的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

2.2 企业发展的需要

该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即是全国化扩张必须尽快完善核心业务的标准化管理。在历史的成功经验和新项目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管理、信息化建设、业务流程重组以及人力资源建设,将优秀的个人能力形成组织的核心能力。可以较好的解决项目分散在各地、新项目开发团队人员构成变动较大带来的经营风险。为了把成功经验加以肯定和推广,使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简单化,2008年各部门和二级公司应基本形成标准化业务体系和管理体系,并逐步维护完善。战略目标之二是全国化扩张必须调整组织结构,形成相适应的管控模式。全国化扩张将带来集团管控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意味着内部工作流程的变化,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等权变因素的变化。要求相关部门应加强组织结构的深入研究,2008年必须初步建立起一套适应新的异地市场形势的管理模式,要借助08年集团战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严格实施,加强各二级公司管理团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管控模式调整。

3 该房地产企业流程建设程序

把工作内容合理地分解成可管理的工作任务,并不是WBS的全部,更重要的是,要赋予WBS单元各种要素,如编码、名称、期限、成本预算、资源需求、责任人、工作范畴说明、限制条件等,这些要素的集合称为该单元的WBS字典,不同项目对WBS的要素设置有不同的要求,由于本文篇幅有限,WBS编码本只对编码、名称、活动接口、负责人、完成时间、备注进行表述。

(1)确定完成项目生命期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的大体任务,再对每一项任务进行分解,直到找出公司现存的所有支撑流程,由此形成工作分解结构的一级流程(第二个层次),这里只以设计管理流程为例子给出,见图1。

(2)确定完成每项具体任务的子任务,形成工作分解结构的二级流程(第三个层次),以《初步设计方案》初稿的比选和论证为例,见图2。

(3)确定完成每项子任务需要进行的具体活动,活动应当用动词来描述,每项活动完成后应当可以输出可交付结果,以便于进行绩效测量,同时找出每个流程的对接口,

(4)根据上面完成的WBS编码本,将每一块任务分给项目小组成员分别取对应的部门进行沟通,主要有三项沟通内容:1)核实地产公司的一级、二级流程是否准确;2)本着“谁的工作谁来写流程”的原则,由地产公司的岗位责任人编写详细的二级流程;3)同时由岗位责任人提出他与其他工作流程有哪些衔接困难,并提交意见清单。由于房地产公司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多,所以沟通协调工作分配到不同的责任人去完成,见,表1。

责任人负责板块沟通部门A前期、可研集团公司战略规划部、营销中心、财务中心、地产公司与决算部B设计阶段、证照办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地产公司总工办、集团公司研发部、营销中心、地产公司工程部、开发部、物业公司、置业公司c工程管理流程、产品交付地产公司工程部、集团公司营销部、项目管理部、物业公司D销售管理流程、产品交付、采购管理集团公司营销中心、地产公司工程部、物业公司E预决算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地产公司预决算部、集团公司财务部、审计部

(5)沟通工作结束后,每个人将沟通信息反馈回来,并于其他小组成员共享信息并讨论,修改最初的流程编码本,并整理好流程的接口、责任人、完成时间等,为各部门今后工作提供依据。

(6)做完整的流程PPT,并由公司高管主持召开公司流程建设动员会,再将修改完的流程下发到地产公司的各个部门进行确认,若无误,则由总裁或董事长宣布执行新的流程。

4 流程建设产生的效果预测

通过流程管理系统的实施,会给企业带来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1)设计周期缩短。

(2)设计变更率降低。

(3)采购成本降低。

(4)人均开发面积提高。

(53平均售价提高。下图是对上面可定量描述的几点效果的预测,见表2。

(6)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科学性。当前,用户要求的交工期越来越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多交的市场需求,需要对地产公司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信息管理,实现了信息化日常管理。

(7)有效消除信息孤岛。流程体系的建设找出了每个具体流程之间的节点击要求,每个流程产生的可交付成果既是每项工作的跟踪报告,使每个流程的责任人对工作职责、范围更加明了,减少了沟通成本。

(8)流程的完善为今后绩效考核管理奠定了基础。

(9)流程的完善为集团标准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宗虎,张瑞金,房地产企业管理流程设计工作标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喻颖正,章伟杰,林旭东,地产项目执行核心档案决策资源集团,中城置地策划顾问(香港)公司[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先忠,石彬彬,WBS在工程控制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07.8

[4]朱佩军,WBS在施工监理中的应用[J]淮阴工学院院报,2007,10

企业信息化可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各高校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彰显自己的特色,完成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在众多的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改变旧有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打破原来单纯地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能够紧密地与生活和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实践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教学作为沟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岗位技能上都能得到发展。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够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加速理论教学的进程,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实践教学更接近于生产工作实际。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将对此做相应分析,并提出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校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相对滞后

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专业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它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对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益处。然而,国内高校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技能实训室也只是近两年的事,许多高校在这一块都是空缺。因而该专业大多数毕业生没有见识过人事测评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到实际工作中一筹莫展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2、校外实训基地匮乏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如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培训管理、绩效管理等课程,如果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知识、检验知识与技能,那么学生所学知识很难真正变成自己的能力。因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尤为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建立起足够的校外实训基地,即使是已经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由于缺乏重视和管理,大多数也是名存实亡,未能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如何让实训基地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探索的问题。

3、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如何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合,才能保证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了解。但很多学校并未设置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践教学的时间不合理,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合理等等,都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4、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大多数人力资源专业教师虽然取得了人力资源专业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由于长期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当前我国高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是高等院校毕业生,他们尽管可能学历较高,但根本没有从事公司、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靠他们去指导学生的实践,显得“功底”不足,影响实践的效果。同时由于我国各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较晚,且招生规模增速太快,所以,目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正规教育,属于半路出家,对于本专业的实践及其教学经验更显不足。他们往往习惯于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改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实验室

为了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可以通过建立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在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模拟活动、方案设计角色扮演中,真实地感受到管理艺术的真谛,提高决策水平,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保证实验效果,实验室除了要配备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软件和实验指导书外,还要配有完整、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操作文案资料,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计划、企业的工作说明书、企业劳动合同企业员工手册、企业招聘计划书、企业薪酬管理办法、企业员工测评与考核方案、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办法等等。当然,还必须配备具有一定实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也可以从企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部部长或人力资源管理师来实验室作为兼职指导教师,让他们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给学生进行讲解,现身说法。在实验内容上,应以职务分析、高级人才综合测评、绩效考核、薪酬体系设计等为重点。实验的主要方式应该是职业模拟,要把实验室办成一种立体型的模拟职业公司,使其能逼真地模拟出公司真实运作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环节,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内行。

2、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要解决学生校外实习难的问题,必须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有的放矢地实践指导,也便于实践企业接受与指导学生的工作上积累经验。在选择实践单位时,一是尽量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高或者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只有这样,学生去了才会有经验可学,有问题可研究,如一些管理规范的上市公司;二是要做到互惠互利,双方受益,才能保证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学校可利用有限的经费借助基地单位的支持完成教学任务,基地单位也可以借助学生的实习和高校的师资力量,开展技术和咨询活动,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进行员工培训等,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实习基地的长期稳定性。

在建立途径上,一是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方式,既为企业培养人才,又为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打下基础;二是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研究或者是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如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等,这样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又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三是开办自己的管理咨询公司,该公司既有为企业提供战略、经营、人力资源、企业信息化运作等咨询服务活动,又具有对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的职能,更是学生实践的重要场所。在实践过程中要配备专门的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实习结束,应要求学生撰写实结,由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共同做出实习鉴定。

3、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有计划地进行社会调研

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及授课进度安排,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企业了解情况和进行市场调查,尤其是在各门专业课学习之前应该先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一般专业实习都是放在专业课学完之后进行,但并不能起到学前参观的效果,如在讲授人力资源管理课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状况、生产流程、考核办法、薪酬情况以及企业文化等基本情况,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基本内容,并邀请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或者是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结合企业的实际,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情况,如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要求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等。通过这一活动,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前,就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有一个直观、粗略的了解,使其真正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课堂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也可以弥补实验室实习中的直观感觉不足。

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可在放假之前,把要调查的问题和内容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并写出调查报告。整个过程除了教师要对有关的调查方法进行提示之外,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如果能和学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并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激励制度,效果则会更好。这一活动,既可以减轻学校集中组织学生实习的压力,又可使学生很好地利用了假期时间,增加了社会实践知识,同时也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4、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要有较丰富的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实践经验,他们不仅是教学工作的承担者,也是组织安排的领导者和学生工作方法的指导者。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教师的培养和梯队建设。一方面加强对辅导教师的培养,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可以由校组织人事部门协调,组织教师特别是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人力资源部挂职担任相应的职务,参与企业招聘、考核、培训、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各环节的实际运作,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的调研及咨询培训工作,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部部长(总监)、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作为实习指导导师对学生实践性环节进行监控。对这些实习指导导师可采用聘用制,给他们发聘书并支付相应的报酬,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可以聘请他们到学校担任兼职教授,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人口与经济,2002(10).

[2] 南丽军、向俊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3] 刘福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途径[J].高教论坛,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