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的语文课

高中的语文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的语文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的语文课

高中的语文课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课

俗话说“善始善终”,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好的开头固然重要,但好的结尾同样会使课堂再掀,使一节课显得更加完美。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结课的功能、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方法和体会。

一、语文教学中结课的作用与功能

课堂结课是新授课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1.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结课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记忆更牢固。

2.知识系统,承前启后。

知识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课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在总结中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过渡自然。

3.指导实践,培养能力。

新课结束后,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或提出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知识的运用巩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4.质疑问难,发展智力。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5.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改错评价等活动,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便改进教学。

另外,新颖的结课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沟通师生情感交流,有助于师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语文教学结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1.忌虎头蛇尾

有的教师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心设计导人却不在乎结课。上课是上到哪儿算哪儿,临近结束,看到时间不多了,就紧急刹车,马上结课,草率收尾,既没有梳理总结,也没有回顾练习,更不会留有余地,让人回味。结果,因为结课仓促致使整堂课显得虎头蛇尾。

2.忌画蛇添足

与”虎头蛇尾”相反,有的结课是狗尾续绍、画蛇添足。有的由于课堂教学节奏过快,留给结课的时间过多,结课就信口开河、胡拉乱扯,使结课的精彩性器然失色。有的在结课时小题大做,甚至故弄玄虚。他们或者噪蝶不休地讲个不停,或者无话找话。也有的教师为了结课而结课,本来没有必要再多讲了,却非要再讲上一会儿。这些结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产生不良效果。因此,结课要 “画龙点睛”,而不要 “画蛇添足”。

3.忌前后矛盾

有的教师在结课时没有注意所讲授内容的前后联系,结果在结课时出现前后矛盾。这种前后矛盾或者是结课与导人提出的问题相矛盾,或者是结课与讲授内容相矛盾,或者是教师所表达的观点与教材观点相矛盾,等等。结课的前后矛盾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

4.忌延时拖堂

有些教师在已到下课时间时还意犹未尽,行于所不当行,不止于所当止,实施 “拖堂”。具体教学中,教师对某些重点的阐述允许必要的重复,允许不厌其烦,甚至过于追求精练。但结课则不同,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疲劳,如果教师拖堂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事实表明,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教师拖堂,甚至怨恨教师拖堂。可见,拖堂是不符合学生心理的,会造成学生思维惰性、心理疲劳等消极影响。因此,教学结课绝不要拖泥带水,费力不讨好,要当止即止,干净利落。

三、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些结课方法

结课方法有很多种,方式也很灵活,但不论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较好的状态下学习。下面就谈谈语文课结课的一些方法。

一、归纳总结 提炼升华

由于学生自己不善于归纳知识,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帮助学生建立一棵“知识树”,如学生在学习了文言文后,要逐步归纳出文言文中繁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及异体字的区别,再了解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主要用法,接着进一步了解句式结构,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理清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提炼升华,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二、抓住线索 首尾呼应

运用线索法总结,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整理文章线索,好比把知识当成了一条链子,你抓住整条链子,就抓住了教学的主要环节。当然语文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可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也能给学生较大的收获。另外,还应处理好这堂课尾与下节课首的衔接与呼应。

例如,在学习《雨中登泰山》一文时,要让学生在初步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是以登山顺序为线索的,在结课时就要依据这条线索描绘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这样根据这条线索在下节课分析作者重点所描绘的景物时就有了依据,同时也能使两节课前后衔接起来。

三、讨论比较 加深理解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从内容、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分析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同时找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点,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在教学中学习了先秦诸子的散文后,要让学生分析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文章和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文章在语言风格及结构方面有没有相似点,有没有区别,通过分析加以比较,可以让学生能够加深理解他们作品风格的异同点。

四、布惑置疑 拓展延伸

古人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还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浓厚兴趣,同时可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引用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设置悬念 引发思考

演戏讲究演透而不演绝,若一演绝,就断送了艺术。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结课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可以借鉴说书人经常说的“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高中的语文课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0.引言

教育改革实施以来,高中教材一直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作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思考语文教学应该持有哪种价值取向,我们要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管大家不断强调语文的重要性,但语文学科的地位并不高。我们只能抓住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1.有效课堂

我们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有效课堂,其一:真实的课堂,也就是一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需要演练和作假。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其二:平时的课堂,也就是常态课,主要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更为关心,其更具有可行性。其三:丰实的课堂,有问题产生和提出的课。它的意义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有它不可复制的过程。最后一方面:扎实的课堂,也就是有意义的课。有意义学生才愿意去学去参与。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使命就是让学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这才有意义。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2.1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不同

教师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对其理念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灵活运用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的确是需要一个过程。以往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新课改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一个问题下来就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倒是很乐意交流沟通,但多数讨论的内容都与问题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种教学形式久而久之便把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给扼杀了。学生都没有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课堂有效性就更说不上了[1]。

2.2学生对语文科目的懒散态度

学生由小学时期到高中天天都与语文相接触,对语文已经产生可有可无的心态了,因此在语文课堂当中多数学生想听课就听课,或者做其他的科目练习,有的学生甚至无视老师的存在自顾自的玩手机和其他的同学说话,对语文课堂的教学秩序产生严重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应付老师欺骗自己。许多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也只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从不去积极的思考,以往学过的知识更做不到主动归纳和总结,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2.3薄弱的基本功及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部分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树立了的明确目标,但因为自身语文基本功底差,和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却不见提高成绩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长久以来导致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一上语文课就怕,看到语文试题也跟着头疼,对语文的学习存在不知所措的忧虑心态。如何改变以上这些状态,让学生重新对语文抱有热爱,让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是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教师应当完成的使命。

3.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相关措施

3.1结合学生学习现状精选教材资料进行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规律的探寻。因为适合学生的内容才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树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2]。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由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的完成,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

3.2重视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首先,问题要具有典型性。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在一堂课中往往只对某方面的内容能集中精力。其次,问题要具有层次性。例如:在对《祝福》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想到的是如何把握文章主旨,从而提出的问题就是“文章最终揭示了什么?”但这样的问题往往太单薄,学生也不知如何回答。倘若教师把问题转换为“祥林嫂是穷死的吗?”、“她怎么死的呢?”、“到底是谁害死了她?”等,给学生明确的目标,一步步按照问题发展来回答,自然而然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不会觉得老师提出的问题枯燥无味[3]。

3.3创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善于把教学过程创设成有利于学生一心进取,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环境,那么语文教学就会灵活丰富起来,学生也将得到多元化的发展。研究实践得知,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和参与。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自身创造性的解放。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著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语文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

3.结束语

总之,教是帮助学生学,学生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时刻关注教与学的真实状态和复杂关系,即教师想教什么――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学了什么,从而做到“七天抓五天,一天抓白天,白天抓课堂”,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霞.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教育实践).2013,(2):138.

高中的语文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 语文教学 高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21-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世界已经迈入了“微时代”。从日常生活的微信、微博,到艺术创作的微小说、微视频等,这些均被称之为“微载体”。而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介入与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及灵活性。所谓微课就是“微”技术与教育融合形成的教育方式。这种课堂内容信息量大,且课堂短小浓缩,师生融合互动效果好。正由于此特点,微课被迅速接受并广泛应用。然而在高中阶段,微课教学由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对于微课的接收及好恶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如何通过微课的巧妙设计及微课前后准备及引导提升微课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一、课堂教学前重视文本预热的微课检验

在高中课程文本中,不少都是古典名著选段,尤其是像《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的选段,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内容单靠课程直接性的切入,有很多理解。因此,课前的预热是最基本是必须的。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由于本课仅为《红楼梦》节选,其无论是从名著整体难度,还是截取人物的性格把控方面,都可能对学生学习造成干扰。这时,教师要通过给学生布置层次化的预习任务,来帮助学生首先对《红楼梦》进行整体了解,理清其中的人物脉络关系,让学生不仅熟悉人物,更从人物串联中获得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整体印象。

而在微课设计中,笔者主动加入了预热内容。即用问答题的形式对四大家族的联系、贾府各个人物层面的联系等进行了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同时,也用图片的形式将贾府府第的豪华壮丽、雅致,以及贾府各类礼节等进行介绍。通过类似的检验与介绍,学生脑海中勾勒出清中期贵族生活的繁华与奢靡。在后来的教学中,笔者也证实了学生能够基本保持对贾家王府的全面理解,每当文本涉及一个人物时,学生竟然都能够将其放在不同的名著片段中进行分析。这些都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预热的结果。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讲《雷雨》一课时,有个别学生在没有完成教师的预习任务而参与到课堂中。在对周朴园这个人物进行性格分析时,他们竟然将其理解成为心地善良、情义深重的正面形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在经过人物与多事件的链接后,学生也能够自主作出对人物的准确把控。这也说明了我们在对长篇或者古体文本进行研磨时,重视课前预热的重要性。而在微课设计中加入预热环节,将对未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形成了知识补充与巩固,使得教学变得事半功倍。

二、教学导入可适度引入微课形式

有句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前在课堂导入环节,不少教师都习惯采用教师语言导入的形式,既简单又快捷。殊不知,这些教学导入的通俗化与趋同化,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且有敷衍之嫌。从这点意义上来说,教师必须注重对课堂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如此,学生可尽快通过对导入的认同而走入课堂,真正融入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利用图片展示或音乐切入等方式导入课文,已经成为常态化选择。我们可以将导入设计成微课,将文本相关图片、可搭配音乐及教师的讲解或者感悟等浓缩成微课形式,在短短5分钟左右时间里,揉入更多能够在学生直观理解中认同的元素,进而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再别康桥》这首诗导入部分,笔者为了消除学生时代隔阂,将康桥这一承载诗人情感的点作为重心,将图片展示作为形式,设计成微课来介绍诗人与康桥之缘,让学生在不断认知中走进了文本,也增强了理解能力;在《林黛玉进贾府》设计时,笔者也通过对《红楼梦》影片进行了剪辑,主要对林黛玉进入贾府前在行船细雨中的情景等进行合辑设计,从而使得课堂情感氛围大大增强,对语文文学意味的感受更为深切。

三、课堂教学可借用微课创设情境

语文教育是情感教育的载体,其在课堂教学中更离不开情感教育。而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学习及阅读技巧的传授被列为重点。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到底情绪状态如何,学习在情绪的影响下效率如何,教师则关注不多。作为语文教学新手段的使用,微课的巧妙贯入极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利用微课可以让教学情境更为逼真,学生学习注意力更为集中,教学变的更有情境感,更有效率值。

如在《鸿门宴》课堂学习交流中,学生仅仅靠文本文字很难直接走入人物心理,理解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很多学生认为这篇文章对于人物心理的摹写大多都是留白,学习困难很大。在对文本基础知识、背景及故事情节等都做了整体感知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预先制作好的微课课件。课件主要是对《楚汉传奇》电影中“项庄舞剑”等历史场景的艺术剪辑,并配以教师自己的介绍。微课成为了情境创设的重要手段。其主题价值就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促进学生兴趣习惯的培养。

四、微课介入聚焦教学重点

在高中语文课堂,学生如何学习,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受限于教师课堂设计的条理性。当然,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明白教学重点确立并完成的重要性。毕竟教学重点是文本内容了解吃透的主要价值点。将微课运用到教学中,可聚焦于教学重点之上,从整体上来广而告之,提醒学生明确并重视本课的教学主体,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学习存在最大难度。同时,可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对微课所关注的课堂板块也投入更多的关注精力,使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史记〉选读》讲解过程中,鉴于其内容的繁复程度,我们可将文本重难点融入微课中,让学生直接明确关于学习精力放置的地方,显得简练而高效。教师可在微课中将文章的结构关系做成一个思路框架图,进而让学生直观明确,有的放矢。

此外,很多教学内容并非一课时能够完成。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执行效果不高的,教师可选择将其制作成微课,在课堂进行选择性内容展示,并配之以图片介绍。这样在激发学生二次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拓展了其知识空间,提升了学习目标完成的彻底性。

五、设计微课辅助巩固诗词知识

在高中阶段,语文诗词教学是重要版块内容。在诗词鉴赏过程中,对单首诗词的记忆,学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诗词堆积在一块,尤其是很多相类似的诗词,极易造成理解含义的混淆。故而笔者在诗词鉴赏教学中,尤其是复习中,就选择微课作为主体形式,将诗词进行归类并分别赏析,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接收到更多明确而有用的信息。或者将重点诗词易错点等制作成微课,传给学生,进行课后巩固学习。笔者曾制作过《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微课,并从诗词意象点、意象表达习惯、意象赏析等方面结合诗句展开分析与教学,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巧妙运用及常规化介入,将为课堂教学带来更为丰富的形式。学生得以在熟知的文本内容中,激发更为浓厚的学习趣味,在逼真而生动的情境中,习得学科基础知识,懂得不同人物间的情感表征,明晰重点难点,帮助教学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而在诗词鉴赏或者诗词复习中,教师也可尝试利用微课设计巩固诗词内容,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曹必胜.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通讯.2014(11)

高中的语文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法;处理教材;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80-01

当下,很多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纠结其原因,“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作一些探索。

一、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1、巧置悬念,抛砖引玉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失街亭》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假如街亭未失,孔明能够一统中原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街亭已失,政局又将如何变化?街亭如此重要,孔明何以失守?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2、创设情境,以境致情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入情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片断等手段。笔者曾执教《我有一个梦想》,利用影片展现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同情而产生激奋,因激奋而融入情感与理解:“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课文内容的结合,学生情绪激昂,并对自由做出全新的认识。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3、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优美诗歌《雷雨》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人物个性特点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同学甲读周朴园的语言,同学乙读鲁妈的语言,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能引起读者(学生)共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1、针对学生的基础,用活教材资源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因此,教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应用活教材这个例子,而不是把它当做死材料。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另一个同学得到启发,“让我想起了前边学过的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为了活下去竟然心甘情愿是去做一只小小的蟋蟀,这是人的自我否定。不仅否定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连人的价值,尊严也一起否定了,有什么比这可悲的?”“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高中的语文课范文第5篇

邓  燕

(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摘  要:本文主要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进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提高课堂资源配置效率上等几方面对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全面阐述。

关键词:课堂效率;学生;教师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语文教学也逐步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课堂效率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学生所能达到的一种状态,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一些心得谈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课堂效率。

一、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前提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主要表现为主体参与、行为参、意识参与和情感参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在学习过程中,都使学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并且能够充分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娱乐性,树立学习的信心。

另外,还应该积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且使之优化成为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只有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者才能全身心的投入,积极地回他老师的问题,积极地做笔记,积极的思考,这种全方位的积极一定能够保证课堂效率的提高,进而带动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进程是关键

教学进程是实现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措施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效率要想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必须对教学进程加以调控。优化教学进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措施:

(一)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本节课要将那些内容,本周的进度到哪里,本月的教学质量要求又有什么标准,教师必须对此了然于胸。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教学目标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二)规范的教学秩序

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纪律问题,教师应有良好的注意力分配能力,教学现场的掌控能力,教师需要沉着、冷静、不急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偶发事件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短时间内,化消极为积极,全面维持基本的教学秩序,还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很重要的。

(三)适量的教学密度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师输出、学生接收的过程,在此过程老师要把握好输出的量的问题,即适量的教学密度。密度应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如语文中的生词量、阅读理解量等都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教学进度以及难度也要适量,它们都应该符合学生现状,能够使大部分同学接受。

(四)及时的反馈信息

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只有通过反馈,教师才能掌握学生对那一块理解的不是特别透彻,才能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才能使课堂效率达到最优。因此,即时信息反馈对提高课堂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支撑

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教学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泼,这种交流是以情感为依托,以信任为前提,师生关系和谐,就会让师生敞开心扉去拥抱别人,老师愿意倾其所有,学生愿意接纳老师所授,其乐融融。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学生犯了什么错误,老师可以点名批评,如果学生有什么闪光点,老师予以提出表扬,在此同时对其错误加以批评、纠正,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会给与感激,师生关系达到如此和谐的境地,何愁课堂效率提高不上来呢?

提高课堂效率要逐步实现,只有每一个教师积极投身到里面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理性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感性的手段解决问题,集思维、智慧于一体,我们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语文课堂必将充满激情与活力,课堂教学效率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成绩定能大幅度提高。

四、提高课堂资源配置效率是保证

课堂资源是师生在课堂上使用的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活动、文本、知识、问题、情境等教师上课以前所提供的材料。要提高课堂资源配置效率,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依托,让教学行为推动学生热爱学习的本性,感悟生命中学生所独有的生命体验和经历,是学生拥有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让被粘滞的教学要素重新流动起来是提高课堂资源配置效率一种良好的方式,其动力来源于未被粘滞的主体—学生,只有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了,课堂才会活跃起来,课堂上的资源配置效率才会得以提升。课堂资源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的课件等是辅助材料,而课堂内的教师则扮演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让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学生把课本中的知识全部吸纳进去,

每一个学生所独特的经历与经验、体验与感受,构成了教学教育中的宝贵资源,不同的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情境中能找回昭示自己的教育意义。知识与学生不在独立,二者共同作用所达成的一种境界及精神在特定背景下的确切内涵,就真正成为一个主题或谈资,课堂成了形成共识、产生分歧和互动的平台,而教师则要通过自己那双善于发现的心灵和眼睛去探索知识奥秘,捕捉学生对知识独到的见解。

把握以上几点,语文课堂教学将充满情趣,充满探险,并将真正成为激扬活力、滋养生命的土壤,对人的精神和智慧产生全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世华.提高课堂效率的三个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金明爱.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

[3]程前勇,郭春喜.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教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