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 历史学科 文本解读 分析研讨

一、引言

文本研究,务于解读,以得文本之意为旨归。文本解读的根本在察文章之本,明文章真意。在初中的历史学科教学中,由此及彼的文本解读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上可以更加深刻,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在进行文本解读的同时,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的综合素质,对历史产生深刻感悟及共鸣。以下将对初中历史“文本解读”研训进行问题和实践的探究。

二、推进初中历史学科“文本解读”的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初中的历史学科相对数理化来说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其中的故事情节、历史典故和深刻意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阅读是现代人类社会认知的最基本方法,是人类获取并传承知识信息的最主要手段。现代教育中无论什么学科,读者必须通过对全文语篇的信息阅读来了解知识框架,在此期间,教学者对文本进行意义解读,挖掘其中内涵,对人物进行深刻剖析,使学生提高学科整体素质的关键。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同时,根据内容对文本进行详细和粗略的解读以达到使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深刻的目的,通过预测、推理、归纳、概括、联想、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教学手段更好地提高学生兴趣。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思想文化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课程教学标准提出后,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思想逐渐超前的现代初中生了,必须通过新的教育革新和教学手段创新来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现状,这个时候,加强“文本解读”教学方法的实践和研训可谓迫在眉睫。

三、对初中历史学科 “文本解读”研训的重要性思考

1.文本解读的研修,使历史教学从“教”转向“学”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当下教学所极力提倡的,文本解读的研训工作开展可以使教学者深刻认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往的传统教学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效果和效率都不是最佳。文本解读的教学模式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这样不会产生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学者要明白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要教什么,要怎么教,并且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在文本理解蕴含的内容和意义。使历史教学课堂真正从“教”向“学”转变。

2.文本解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等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时刻注重课堂的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对文本解读的研修至关重要,文本解读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课文大意,分清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此外,在教师教学中可以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标准,实现历史教学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教学,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力求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准。

3.文本解读的研训工作使地区指导更具深度

初中历史学科的“文本解读”研训实践的开展要从区域来开展,因此区域教研组从策划到实施都要有一定的理念指导,同时引导备课组和教学者参照既定模板逐步进行文本解读,从课程标准到教材教参等都要有一定的深刻理解,还可以请专家进行文本解读的目标设定方面的指导等,充分发挥地区指导工作的深度。

4.文本解读使教研组和教学者产生了思想上的变革

文本解读使得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学工作者都产生了思想上的变化,对目标的设定更加重视,对文本解读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在教学行为上也产生了变化。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学者通过文本解读研训,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和教学反思,在历史教学上有所突破,达到新的水平。

四、初中历史学科“文本解读”的实践与探究

1.组本研修,连接课堂教学和文本解读的纽带。

文本解读的实际目的是为了教学服务的,而不是简单地为了文本解读而解读。在初中的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学者要在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将解读的知识点和有用的东西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与实际教学相联系,体现其最终价值。因此,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进行解读,同时教学者在解读过程中也要有所感悟和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文本解读的学科素养提升的基本点是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所以,提升学校组本研修的质量是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学的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

当前个初中学校教学工作者在开展“文本解读”教学的同时,大多是以“三段五步”模式进行组本研修,其具体流程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参考其他文献或教育网上的专业单元文本解读,然后根据备课组和教学者的分析理解,以本校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进行完善和改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本解读教材。第二阶段,历史学科教学者根据现下已经完善的文本解读材料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完善教学的内容,多加入新鲜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典故。第三阶段,历史学科的所有教学工作者集体探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了解文本解读教材,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充分理解教学设计和教学意图。然后通过教学实践对成效进行检验并总结其中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

2.资源共享,分任务驱动,体验文本解读的过程

作为初中的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者,文本解读是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所谓的“三段五步”的组本研修只是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要想真正做到良好的历史文本解读教学,需要教学者去亲自实践和体验其中带来的成效和产生的不足。学校可以通过简单的文本解读培训使每个教学工作者都能对教材的整体内容有细致且深刻的解读,并要付诸手稿。发挥区域优势,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动员地区的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者参与文本解读,发挥教研组的整体力量,实现自愿的共享,通过集体的“文本解读”研训让每位教学者都能参与研究和探讨,将最终的定稿上交研训员,通过严格审核后上传校内网,以便教师备课下载。总之,要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历史学科的文本解读质量。

五、结束语

文本解读既是历史等阅读教学的观察点,又是阅读教学的指南针。可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预测能力、概括能力和文化意识,通过区域推进初中历史学科“文本解读”研训实践并进行研究,使之在教学者的教学意识中根深蒂固,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敬芳,顾维坚. 教研互见 行知相长――华东政法大学附中“文本解读”系列教研活动回顾[J]. 基础教育课程. 2010(07)

[2] 王桂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如何成功解读文本[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06)

[3] 游泽生.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深度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10(32)

[4] 黄明坤. 初中历史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探索――来自课改一线的实践[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4(10)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兴趣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68

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系统接触历史知识,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之一。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相对于高中来说比较简单浅显,更多的是对于历史基本事实的了解和掌握,极少有深入分析历史成因的题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在于,了解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化历史以及国外文明发展,解决人类共同的疑问如人从哪里来等问题。经过历史考证进行大胆假设,同时做到对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能够做到以史为鉴,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反思人类过失。使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把握人类自古至今的历史,站在前人知识的肩膀上,吸取前人的文明成果,不断发挥其引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所谓历史,就是人类过去生活的总和,它是一个时间概念,是相对于“现在”和“未来”而言的。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道理很浅显,如果人类存在的时间是一条不断向前发展的时光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被称为现代,在我们前面的被称为未来,在我们身后的时间就被称为过去,即历史。时间无大小之分,只有重要与否之别。由于人类不能像科幻小说中虚构的那样穿越时空去关照历史,所以很多时候历史具有不确定性和猜测性。因此历史既有正史之分,又有野史之别。但是,初中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基本是经过了考古学家的反复考证才得以谨慎得出的结论,基本是有科学依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时刻保持有一颗好奇心,做到不唯书不迷信只唯实,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对于历史的兴趣。

一、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长久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因为历史这一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少,外加学校甚至任课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学习历史只需要考前临时突击背诵就可以。不可否认,这样做固然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并没有得以实现。学生在经过考试之后,靠死记硬背记住的历史知识会逐渐淡化,学生对于相关的文明发展史还是一无所知,无论是历史课程的学习还是历史学科的考察都显得没有意义。发挥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是学好历史的正确途径。

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首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要先端正学习历史这一门学科的态度,纠正以往教师和学生对历史课程的错误认知。学校领导也应给予相关重视,应明确规定其他学科的教师不能占用历史学科的时间;初中历史教师们也应该端正教学态度,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让学生把重点内容划下来背过就可以了;学生也不能因为历史学科在中考中分数比重小就忽视了历史的学习,课上的时候要做到调动自己的兴趣对课程进行预习,对教师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认为只要把教师要求画下的部分背过就可以了,更不能有在课上学习其他课程的坏习惯。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应该有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如果仅仅是将教师要求画下的重点背过,其结果必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学生也不可能将历史知识系统的串联起来,这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必然是一大隐患。知识无高低贵贱之分。人存在的意义之一就在于不断地学习。无论是英语知识,数学知识还是历史知识,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的一部分,其培养锻炼人的能力也不尽相同。说到底,学生学习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课本教材上的理论,一定要做到将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让历史学科生动丰富起来。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一节课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认真备课,积极找到所讲授内容的切入点,做到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每学期的第一堂课不讲授任何知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起来自由发言讲他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学生在谈论历史人物的过程中,我也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学生说的内容,在他讲完之后对其进行表扬之外,还能够做到在他欠缺真实性的地方进行纠正,将历史真实地还原出来,使学生能够产生深刻的印象。

第三,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靠学习课本知识算是最传统最规矩的一种方法。尽管历史是一门关于过去的学科,但它的意义却指向现在,历史可以说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经常接触的文学作品里有太多太多的历史故事,我们平时看的影视剧作品中的历史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尽管许多作品里面的历史包含进了野史和臆造的成分,但一般情况下历史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当然,历史纪录片最具有真实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自己学习和教授历史的热情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课本上的知识讲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讲历史课本知识的同时,可以先通过讲相应阶段的历史故事或者传说作为切入点。比如教师在讲唐代的历史的时候,可以对唐代的历史人物侃侃而谈,讲一些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神探狄仁杰、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等历史事件。由于这些事件都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并且他们都与影视剧紧紧挂钩,很容易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加强学生对于唐代历史的客观认知。学生上课的态度也必然有所转变,在教师与学生轻松的互动中,学生很轻松地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历史学科;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216-01

现在中学阶段的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功能。据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2-18岁即中学阶段是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换言之,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性教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呢?

1.认清当前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特点

当代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方面:

1.1 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电视机等各种电子媒体得到了普及,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了解外界各种事物的渠道。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历史题材的各类节目(近年来电视中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节目相当多)。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导致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应用的严肃性, 学习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对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有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感到十分困难。

1.2 轻理解、运用而重记忆。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知识,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在"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里死记硬背。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历史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名称等基础知识确实需要学生牢固地记住,但更多的时侯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加强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在掌握知识上的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创新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拓展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空间,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学会分析历史现象,最终学会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资料、历史事件,能正确解释历史现象,这才是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

2.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性教育途径

2.1 以激发课堂学趣为抓手,灵活采用丰富教学方法,努力攫取寓教于乐的实际效果,情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也是有效性教学活动的核心因素,能够充分发挥"兴奋剂"、"膨化剂"、"剂"、"黏合剂"的正强化功效。而课堂则是基础教育和课程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有效性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积极开展情感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互动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

2.2 取循循善诱的实际效果。"赠人以鱼可供一餐之美,授人以渔可保衣食无忧"。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素质化教学的核心目标和根本指向。作为未来社会核心生产力的缔造者,学校及教师要本着教育战略眼光和长远目标规划,积极有效地开展"鱼渔教学"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等手段,善于主导并引领课堂活动和学习思维,不断培养学生在质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全面联系、温故知新、综合辨析、合作探究和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如在评价隋炀帝的功过是非时,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课堂学习、辩论梳理等活动,让他们既看到隋炀帝残暴昏庸、国破人亡的一面,又看到在"修建东京迁都洛阳"、"开创科举重视教育"、"开发畅通丝绸之路"、"开疆拓土四方来朝"等方面的历史作为,尤其是"修建开通京杭运河",在当时的确是为满足一己之需而穷奢极侈、劳民伤财,但是客观上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统一,为唐朝的快速恢复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又如学生在弄清"我国历史上纸的发明过程"等问题中,既加强历史知识的汇聚和积淀,前后贯通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

2.3 以深化情感意志为追求,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努力攫取开智益能的实际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情感和意志是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弱渐强的积淀发展过程,而且只有进入情感意志的深厚层面,才能有效发挥"思想指导行动"的作用。这种现象在"唯情趣论"、缺少责任意识与自控能力的初中生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历史是不可逆转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实践活动"重新演绎"历史,让学生历史学习的情趣意志得以逐步发展和渐趋深化。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理念中,教师是作为教学主体存在的,学生仅仅是被动地进行学习,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教学创新,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历史知识的积累,从而更好地具备历史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一、强化知识间联系,采用创新教学法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务必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地利用历史间所存在的客观联系,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或者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作为联系,以同一时期的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作为横向的联系,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握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而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以及历史学习能力为目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达到学习历史的目标,全面地提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者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这其中教师应当针对知识的产生以及形成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历史知识点,在这样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长久的发展进步。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当采用更加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引导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学习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提倡学生间应当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发挥其主体的意识,以此来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理念,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在进行创新性的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三、发展历史思维,创新教学方法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使教师越发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学会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逐渐地对初中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学习中,逐步地主动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归纳分析,以此来加强历史知识间的联系,并以此联系来构建更加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以下的方法来进行创新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进步。

1.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是较为抽象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给学生讲述相关的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更深层内容的欲望,从而提升初中历史学习的实效性。

2.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探索的欲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直观的呈现历史实景,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体会到历史事件的背景以及发展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其历史综合素质能力。

四、强化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由于师生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仅仅是依靠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历史知识的吸收情况,这样的教学在实际中是无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而在被动状态下进行学习的学生,无法对学习产生良好的兴趣,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建立更加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地进行合理的师生间的互动,在积极的互动中提升教育教学效率,而教师则可以通过与学生间的有效的沟通交流来彻底地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真实情况,便于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提升教学

质量。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应当创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全面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再现教学;学习兴趣;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02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13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记录过去的人与事。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来机械地记忆这些已经存在的人与发生过的事,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从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熟识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大多只是就教材进行机械的讲解,教学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思维活跃度不高,只是在机械地记忆历史史实,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只能让学生成为史实的机械记忆者,根本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等的全面发展。实施再现历史教学,不再是空洞机械的说教式教学,而是将这些枯燥死板的知识还原于真实的历史画卷中。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机械的讲解与记忆,而是还原历史的真实性。这样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更能彰显历史学科魅力,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层层深入的分析,透过历史现象得出规律性认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历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再现教学法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学生才能将学习当做一件愉悦而欢快的事情,主动参与其中,积极展开思考。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让学生爱上学习,形成稳定的学科学习兴趣。而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以直观的事物、形象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历史教材虽然图文并茂,但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机械讲解,使得历史学科失去了本来的生动活泼,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学生只能感受到历史学科的枯燥与繁重,最终会彻底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实施历史再现教学,不再是机械地讲解教材,不再是单一的语言输出,而是将枯燥无味的历史史实真实地再现于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带入多维教学视野中,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辉煌的隋唐文化》这一内容,教材是从高超的建筑水平、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盛大欢腾的乐舞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照本宣科,教学枯燥,并不能亲见,使得学生的学习枯燥而机械。而实施历史再现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将那些遥远的历史画面真实而立体地再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用双眼来观察,用双耳来聆听,用心来感受,将辉煌的文化以真实的事物、影视剧片断等直观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自然就可以在无形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带入特定情景,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历史思维,提高学生历史思辨能力,让学生能够于史实中形成规律性认知。而要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就不能只是单纯地灌输历史史实,置身于历史场景之外,而是要带领学生走入那段真实的历史,置身于真实的历史场景之中,这样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深刻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将死的教材转换成真实的历史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展开深入的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如在学习中林则徐禁烟这一内容时,如果只是就教材来讲解,学生只能是机械地记忆历史史实,并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活化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可以截取影视剧片断,再现那段屈辱而难忘的历史,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历史画卷之中,这样更能让学生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经过与影响等思考。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是机械地记忆历史史实,而是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更能达到激活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理解,促进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的效果。

三、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也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中的重要部分,是现代社会所需合格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历史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有历史情,极具文化内蕴与人文关怀,这正是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学科。为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丰富与积累。而情感体验的丰富, 并不是他人讲解所能达到的,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是需要在真实的场景中直接内化与感受而来的。为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历史再现教学,真实再现,这样学生就不再是置身事外,而是身临其境,学生更能从中获取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体验与感受。这些正是隐于知识背后,是需要学生亲身体验而来的。如在学习第二次时,就教材来讲解,学生无法深刻地感受到带给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屈辱,无法增强民族责任感,无法激起情感上的波动。为此,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的影视剧片断,让学生亲眼目睹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在熊熊大火中毁灭,并让学生在圆明园火烧前后图片的对比中感受侵略者的恶行,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波动,让学生从中获取最真挚、最深刻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而奋斗的爱国情怀。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再现教学还原了历史学科的丰富内涵,让历史学科教学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能机械照搬教材,而是要善于运用现代设备与先进技术将历史真实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得到知识、技能、情感与思维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