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物教学;自主学习;活动模式;实践思考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简单地说,自主学习就是在学生主体的意识下,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后,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对本学科具有一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想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的心理放松,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生物课程成绩的重要性,不要让学生对这一陌生学科有心理排斥。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要对学生思考的结果持包容的态度,正确的观点要予以鼓励,错误的观点不要马上指责,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只要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有目标地引导,设立不同的教学场景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书本上的教学知识,设立不同的场景,提出问题,有目标地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器官时,可以先展示一株植物器官的名字,提出不同器官具有的作用,让学生进行有目标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分别扮演不同的器官,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跟生物教学有关的视频,丰富课堂教学。
三、让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进行自主学习
实践是掌握知识最好的方法,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途径。例如,学习植物的时候,让学生去校园里认识各种植物,让学生制作保护植物的标语张贴在校园中;在学习有机盐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制作生理盐水等。
总之,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要结合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多角度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主要是探寻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物现象的一门学科,如果能学好初中生物,就能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但生物学科知识的来源多从自然和生活这两方面着手。因而,初中生物中生活化教学措施的推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本文从情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这几个方面入手,细致的探寻初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学途径。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
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生物学科,因而在学习中需要熟悉整个学习过程,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这门课程,教师需在教学中给学生导入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能进入到全新的感知世界内,这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场景的必要前提。为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良好认知,教师要求学生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从生活情境逐步过渡到生物学习,这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类事物,也会增强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处于生活化的情境学习中,要将生活中的发展规律、现象和生物学科知识进行密切联系,这将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有良好认知。与此同时,通过学习生物知识,解释生物现象,学生对生物有更好的了解,也就能对生物有更多的探知欲望。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的时,教师为让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有更好的理解,可以在教学初期引入中国的一句俗语: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遗传现象,比如两只白猫能生出两只黑猫,两个父母皮肤比较白,但是却能生出一个黑皮肤的孩子,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都是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影响,也是生物基因变异的一种类型。教师在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引用较为常见的生活事物,因而需要解释生物学的各类知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场景,使学生运用现实的形象理解知识的抽象,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度的添加相生物现象让生物课程更为形象,之后借助生物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现象,让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实际生活,满足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要求,初中学生在学习中能感悟、领悟和经历生物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生物知识的过程,了解如何用生物知识解释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学生看到知识学生的实用性,就会对知识有深入的认知和了解,也能真正的探究知识本质,更能进一步探寻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不同之处。如,我们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这课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人们为何喜欢在大树下面乘凉,并能利用生物学知识给学生详细的解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散发部分水汽然后收到雾化影响,就会不断的吸收周边热量,所以夏天在树下纳凉会感觉很凉爽,学生通过这个知识点了解到夏天在树下纳凉凉快的原因一方面是树枝遮住阳光,另外一方面是树本身会吸收周边热量。教师为让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提升,就要运用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但学生在学习初期不知道应从哪个方面思考问题。因而,初中生物教师应需重视生物课外活动,尽量让课外活动趋向生活化,更要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知识融合在一起,做好融汇贯通,这样生物知识就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使教学活动更为科学。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展开实际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相关的生物知识。比如,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拓展学习层面,寻找生活中能运用生物的知识点和知识内容,如学生将食品保存看成是学习的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初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搜集家中食品保存的方法和保存过程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翻阅资料,也可以询问父母搜寻保存方法,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父母一到共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掌握观察现象,也能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上课之前,教师可借助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搜寻处出来的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引导学生用现有的生物知识解释提出的问题。课堂以外,生物教师也需利用现有知识引导学生做食品保鲜的相关实验。借助于课外实践,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存储方法对同一类食物进程存储,也可以通过观察各类不同的食物保存效果选择高效合理的保存方法。基于此,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设不但能拉近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间的距离,也能更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布置生活化练习和作业
给初中学生布置练习和作业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也是通过练习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探究转化过程中的遗漏部分,然后进行二次巩固,达到强化知识点的目的。为让学生喜爱练习和作业,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实际生活内容,让初中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满足学习实践要求。通过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练习和作业,能将学生从枯燥的书面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更多的参与生活实践,进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动手能力,并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尝试,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并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境,力争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们在学习课文《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这课内容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布置有关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类相关题目,可以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将各个小组不同的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全班同学统一讨论,然后形成完整的调查后提交报告。
四、结语
总之,生物知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极为密切,初中生物教师不但要重视生活化生物教学方式的运用模式,更要通过各类方式让学生合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都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造福于人。除此之外,通过生物知识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引导当代初中学生树立健康的生物学习理念。
作者:唐素萍 单位:广西贺州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物;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生物界的全貌,知道地球上有哪些生物种类,建立必要的生物学观点。从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以认识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认识人体本身、获得卫生保健知识等。
当前,初中生物学的价值体现和教学任务在实践环节上存在着许多误区与困境,学生对生物学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比较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与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生物学科的现状,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对于刚进入中学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由于从未接触过,因此在主观上认为初中生物知识有相当的难度,不容易掌握,我认为这仅仅是次要原因。
二、在目前的这种中考制度下,从上到下都把初中生物课作为一门副科对待,往往被学校、老师、家长所忽视,根本就不当那么一回事,(我就碰到过这样的学生,一学期生物教下来,连学了几个单元或者几章内容都不知道)。就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哪还能再组织什么探究试验呀等等有意义的活动。正是这种功利思想,才是影响生物教学的最主要的原因。
针对这样的情况,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1.首先是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具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
(1)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同时在生活中多留意多思考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并且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生物知识在现实生活的用处。
(2)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器材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一些技能技巧并能够适当运用,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教师本身就要对生物知识表现出具有浓厚的兴趣。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样保持着求知的欲望,表现出对生物知识有浓厚兴趣,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索、研究;反之,教师表现非常平淡,试想学生怎么能够相信教师所讲的东西是否真的有用,或者说所教的知识在学生心中是会大打折扣的。
2.教师要了解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1)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感性知识是比较容易的,而对于理性的东西是不容易理解的,因此没有必要给学生介绍过多的理论知识,主要通过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来联系到课本中的生物知识。比如,在学习微生物知识的时候,如果教师一来给学生介绍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是怎么样生活的等等,如此是没有多少学生能坚持听下去的。那么为何不换个方式,先让学生观察、认识一些有微生物有关的生物现象,然后,再逐步深入,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有关微生物的更多知识呢?总之,学习知识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同样对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就应该从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开始。
(2)教师在安排活动小组的时候,不能很随意的把几个学生拉到一起就是一个小组,而是应该精心思考,那些学生组合在一起更能够彼此促进,更能够很好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3.多组织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参与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生物的重要性,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1)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引导学生去遐想,假如现在我们的身边没有小草,我们会感觉怎样?假如我们生活的天空中没有小鸟、假如植物不能够给我们提供食物……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畅想之后,让学生畅谈,或许学生的表现会超出我们想象,因为他们能联想到很多。又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个活动之前,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亲近一次大自然,在环境中去寻找我们需要的鼠妇;再如,在学习绿色植物各个器官前2周,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发给每个学生几种种子各几颗,让学生找个简易的花盆(几个矿泉水瓶子就可以了)播种,并要精心呵护让种子萌发成长,以便以后学习时观察。这样的活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非常愿意参与。
(2)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等活动,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能够有学习成就感。例如,安排学生活动小组对学校环境进行调查,根据各个小组的调查对校园环境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或者小组对校园绿化进行一番设计。要完成这个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小组团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需要查阅学习比较多的资料才能完成,在无形中,学生学到了生物知识,也培养了个人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又如,学习食物成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就调查自己家的食物,然后根据资料分析自己家的食物是否营养等等;再如,学习血液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到医院找医生或护士了解有关血液化验的知识,如何才能知道其中奥妙等等,通过此活动,不仅让学生知道生物知识在医疗上的实际应用,增强对生物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在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4.加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初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初中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初中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例如,学习光合作用时,当初中学生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就会兴奋得不得了,当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这些接触实验甚少的初一学生更是非常吃惊的,此时教师在顺理成章地介绍相关内容了。
摘 要:什么是“W困生”?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家庭的原因、学校的原因、社会风气的原因,还有学生个人的原因。学困生的家长急在心里,他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其他孩子一样,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同样,学校也在想尽各种办法去尝试帮助他们。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更是每一名任课教师面临的大难题,他们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孩子的原则,在学困生身上倾注更多的关注与爱。生物教师也不例外,每一名教师都带着让每一位孩子成才的目标来进行教学,无私奉献,那么对于初中生物学科来说,如何促进生物学困生的转化,这需要教师共同探讨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困生;学习观念;学习兴趣
生物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生物这一门必修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作了详细的阐述,但在现行的中学教学体系中,初中生物除去实验,并未像物理、化学等科目一样被列入中考中,所以某些学校对生物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也没有兴趣,加上学习方法的问题,导致学生生物学科学习相对薄弱,出现了许多生物学困生。促进生物学困生转化,不仅是家长的殷切期望,更是所有生物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以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就如何转化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初中生物学困生的转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物教师帮助学困生转化学习观念
要想让学生学习生物这一门课程,就应该让学生清楚生物这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和价值,只有学生清楚了生物的学习对他们个人有什么好处,他们才会去接受生物这门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从生物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角度去阐述学习生物的价值所在,比如让学生说说生物与同学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有哪些联系,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生活处处皆生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学好生物这门课程有利于我们去探究生活的秘密。学生一旦认识到了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就会对生物足够地重视。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得见、摸得到的事物去诱发学生转变对生物的观念,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生物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物的学习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学生自身更好地发展。
二、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激发生物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何不利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资源去诱发学生学习生物呢?这样生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快乐。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小视频、小短片来展现生物史上的科学轶事,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热情。因为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这个时期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有所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尤其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和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事物更加关注,对于生活事实学生更加关注,也愿意自己动手去尝试探索生活奥秘。所以,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安排学生去做实验、或者安排一场生物实践活动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的学习,获得情感的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加乐学、好学。学困生一旦兴趣被激发,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三、生物教师帮助初中学困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都是有情感的人,每一名学生都想获得表扬,获得鼓励。在我们学校,可能有一些学生经历过考试的失败、老师严厉的批评等而对这一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自身找原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在鼓励中获得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具,启发学生去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生物教师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每一名学生在生物课堂中都能积极表现自己,展现自己,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热爱生物,更加期待下一节课的到来。
四、生物教师要更加尊重、爱护与关注学困生
在上生物课时,教师也可以尝试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学困生打成一片,如果学生这节课表现得好,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比如一起下棋,一起打乒乓球,相互之间开玩笑,说笑话等等,这体现了生物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关心、爱护学困生,不但能增进学困生与生物教师之间的个人感情,还能让他们在喜欢老师的同时更加爱上生物课,也有利于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
综上,生物教师转化初中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生物教师应该多从自身角度去分析问题,多检查自己的行为,多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给学困生多一些关注,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让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最终让学困生不再学困,也成为一名大家都喜爱的优等生。
参考文献:
[1]孙美丽.初中生物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6.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践;创新;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大部分生物课堂。目前,中考依然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尺,教师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由于初中生物知识点繁琐,在课堂上教师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教师则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学生缺少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成为一个接受知识的工具,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实践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被“双主体”教学所取代。然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开始发挥自身主体的价值,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有的教师则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讲课、自由讨论等等,教师却成了一个旁观者,缺乏对学生及时与恰当的引导,从而制约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教学形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的生物课堂主要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也感觉枯燥,没有学习兴趣。生物本身内容就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听起来比较枯燥,加上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整个课堂看起来死气沉沉,缺乏课堂的活跃气氛,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情绪也低,教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无法提高。
3.师生关系有待改善
在初中阶段,生物是排在语文、数学、英语主科之后的副科,学生从思想上忽视生物,学生成绩偏科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同时,学生与生物老师的交流较少,一周一两节课很难形成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从开始学生的学习态度,到冷淡的师生关系,这一系列现象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1.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根据初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生物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来。例如:我们在讲授“人的性状和遗传”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子女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与父母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回忆:你有哪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与你父母相似?在大家所列举的性状中有哪些性状可以遗传,哪些性状不可以遗传?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提上去了,汇总学生列举遗传性状和非遗传性状,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要问为什么有的性状可以遗传,而有的性状不可以遗传?学生根据己有的知识,通过交流、讨论,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2.借助实验进行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要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就需要加强生物实验教学。首先是重视加强学生探究实验教学。探究实验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可以4-6人一组,针对课本中某些现象或结论,学生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合作互助,最终得出结论。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其次是要充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实验课,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课外实践活动比较多,教师应充分挖掘,合理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关心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与他人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用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根据对新课改的实践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意见
1.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情景、合作、讨论等模式
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传统的“一言堂”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坚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的原则,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采用创设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和分组讨论等教学模式,让生物课程更贴近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到“生物的变异”内容时,教师可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在这节课中对哪些关于生物变异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然后发表见解,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规范,然后开始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仍要充分利用学生讨论发言的模式,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和质疑,最终让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2.实践新课标,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知识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并有针对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同时,讲述植物的科学研究价值,并呼吁大家爱护花草树木等。这样,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品行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除了传统的“听、讲”教学形式,教师应不断实践新型的教学形式,并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找到适合该阶段该年纪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主要有创设教学情境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幅一望无际的稻花全景图,通过配上辛弃疾的《西江月》,让学生进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通过图和音引出蛙声,进而引出繁殖,再到一个群体的教学思路。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兴趣和好奇开始积极地学习。
新课改要求生物学科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生物知识,还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还要求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与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