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六一教案

六一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六一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六一教案

六一教案范文第1篇

2006年10月19日21时,夜幕下的珠海显得安宁而祥和,距离珠海著名景点情侣大道数十米远的拱北海关办公大楼,一个专项稽查工作会议已进行了整整5个小时。当日下午4时,该关稽查处风险分析小组提交了一份关于关区某塑胶集团加工贸易关联交易的风险分析报告。

长期以来,跨国公司、上下游企业、家族企业之间的加工贸易关联交易,因业务面广、物流错综复杂、贸易行为隐蔽等特点,为不法企业从事走私违法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暗藏较高的监管风险。

这一次,海关稽查部门决心通过外部审计手段,深入高风险企业内部,摸清非法关联交易的规律和手法,查清违法违规事实,切实整顿规范这一行业领域的经营秩序,强化海关监管。

分析报告显示,某塑胶集团在短短3年时间内相继注册成立了7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其中6家企业为来料加工企业,1家为内资企业。这7家企业有5家设立在拱北关区偏远地区,2家设立在河源市和新会市,主要开展胶袋加工和销售业务。进出口数据统计表明,该集团及其子公司加工贸易项下的进口料件主要是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两种塑胶粒,出口成品都是塑胶袋,进出口数量巨大,而且料件与成品价格出现倒挂,对应的免税进口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不高。

报告同时对塑胶袋加工贸易生产企业的行业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塑胶袋加工贸易进口料件PE和PP塑胶粒在国内需求巨大,广泛用于包装、容器、玩具等行业,且内外差价也较大。该行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具有如下特征:

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单一。该行业进口料件主要为PE和PP两种塑胶粒,出口成品都为塑胶袋,几乎没有其他辅料和副产品。

加工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不高。塑料胶袋的生产包括配料、吹膜、印色和封切等工序,对应的生产设备有吹膜机、印色机、封切机等。国内全套生产设备仅为10万元左右,加工生产准入门槛较低,技术要求不高。

行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正常经营难以为继。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作为原油下游产品的塑胶粒价格也水涨船高,而同期产品塑胶袋价格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涨幅不到原料涨幅的一半,造成料件与成品价格倒挂,行业性亏损比较普遍。

围绕风险分析报告,与会的11名资深稽查人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并逐步对该集团公司存在的风险达成了一致认识:集团紧密关联,产销一体,品种单一,设备、料件串换的可能性大;进出口数量巨大,但价格倒挂,存在内销保税料件制成品牟取暴利的可能。

鉴于该集团架构复杂、地点分散,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最大限度地麻痹对方,尽可能排除外部环境对稽查工作的干扰,该关稽查处经过全面、缜密的分析研究,确定了“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部门协同,突破”的工作思路,成立专项稽查领导小组,以径行稽查的方式对该集团下的胶袋子公司开展前期稽查。同时,以企业关联为稽查方向,抓住资金流、物流两条主线,以物料的进、销、存以及设备的实际使用为切入点,查清事实,固定证据后再全面稽查该集团及其子公司。

在初期查实了该集团下胶袋子公司走私内销保税料件、更换不作价设备铭牌移作他用的违规事实后,稽查人员分赴该集团总部及其旗下的子公司,全面查清了该集团内销保税料件及制成品涉嫌走私违规的情事,货值3500万元,涉税800多万元,稽查行动圆满成功。

警示

稽查人员在调查该集团公司违规违法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该集团公司组织架构严密、走私链条隐蔽,各关联子公司分工合作,共同组成了一个关系紧密的走私违法团伙。

集中管理,分散经营,形成以逃避海关监管为目标的管理模式。

该集团公司采购部建立了一套涵盖7家子公司保税料件的进销存电子账册,并实施动态管理,集中统一调拨各子公司来料加工合同项下进口的保税料件,以内资子公司内销为中心,围绕国内客户订单,将其他从事来料加工子公司的保税料件及其制成品在集团内部之间运来转去,不断流动,最终流向内资子公司内销。如遇海关检查,其流动性更加迅速,而一旦海关稽查其中的一家,集团公司便会紧急调拨保税料件来填平短少数量或者拉走盈余料件。

串换料件,在国内购进质次价低的再生料或碳酸钙等料件顶替保税料件出口,将塑胶粒在国内倒卖。

目前,PE和PP的国际市场价格约为6000元/吨和9000元/吨,国内市场价格约为8000元/吨和11000元/吨,而国内市场的再生料和碳酸钙价格低廉,再生料每吨价格为进口塑胶粒的1/3至1/2,碳酸钙仅为进口塑胶粒的1/20左右。由于塑胶袋成品交易都是以重量计价,在塑胶粒中添加廉价的再生料和碳酸钙,可有效增加塑胶袋的重量,而胶袋质量却不会明显降低,于是,企业在所有胶袋生产过程中都大量加入了再生料和碳酸钙。据统计,上述两种国内料件的投入,占其胶袋总产量的25%。另外,由于成品塑胶袋的规格品种较多,对原材料品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有的塑胶袋,如垃圾袋、普通购物袋,对胶粒的品质要求很低,利用一般废旧塑胶粒即可生产。这些因素都为企业购买废旧塑料生产成品、“串料”走私违规提供了便利。

高报单耗、损耗,节余保税塑胶粒,造成保税料件大量盈余。

在塑胶袋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水口料等,均可回收再利用,实际损耗几乎为零。在向海关备案时,企业往往将进口胶粒的单损耗报高以节余保税塑胶粒。

深加工结转环节空转或多报少转。

企业利用转厂时海关不查货这一机会,用质量差、价格便宜的再生料件或国产料件加工成成品进行结转,或者直接“空转”。

利用换贴商标,变换铭牌等手法挪用或内销进口设备。

为达到挪用和内销进口不作价设备的非法目的,企业采取换贴商标,变换铭牌的手法,将自己配装或委托国内企业制作的设备换上进口设备的标签和铭牌,逃避海关检查,而进口设备则销售给国内企业或给集团公司下属的其他子公司使用。

六一教案范文第2篇

轮岗交流工作总结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意见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轮岗交流 工作总结,教师轮岗交流工作总结,轮岗交流工作总结,银行轮岗交流工作总结,校轮岗交流工作总结,学校轮岗交流工作总结,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制度,工作人员交流轮岗办法,以轮岗交流为 促工作,轮岗交流工作方案,轮岗工作总结.

偏 快 网 编 辑 整理 piankuai.com

轮岗交流工作总结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意见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在线视频)

[标签:内容11]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下面相关资讯:

六一教案范文第3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压强和浮力”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会收集、处理、交流实验中的信息,学会运用归纳、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提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情境:

(1)飞机起飞过程的视频录象。

(2)乘客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等候地铁的图片。

(3)卡洛斯踢的经典香蕉球的视频录象。

提问:请同学们欣赏画面,画面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画面中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

刚才的三个情境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呢?它们是否包含着相同的物理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些现象背后的奥秘。

2.学生实验,确立课题

请同学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在倒置的漏斗口处放一个乒乓球,在不借助其他器材的情况下,移开手后要使乒乓球不掉下来,你能想出哪些办法?

学生通过实验找到方案:从上方管口处用力吸气或吹气。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猜想从上方管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可能是:当空气流动起来,压强会变小。

引出探究课题1: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的实验可能有:

(1)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2)用吸管向轨道上的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向中间靠拢。

(3)将纸条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垂下,沿纸条上方水平吹气,纸条会向上“飘”起来。

(4)在硬币上方水平吹气,硬币会“跳”起来。

(5)在装有乒乓球的纸杯上方平行于杯口吹气,乒乓球会从纸杯“跳”出来。

得出结论:气体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4.类比迁移,得出共性

液体同气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引出探究课题2: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生实验:把两个瓶盖放在水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用大注射器(针头弯成90°)加快中间水的流速,看到两个瓶盖向中间靠拢。

得出结论:液体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介绍流体定义:具有流动性的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

学生归纳共性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5.探究飞机升空原理

提出问题:几十吨重的飞机是如何飞上天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飞机的图片,教师指出:飞机的形状虽然各种各样,但是机翼的形状是相似的。让同学们观察飞机机翼的形状后,说出机翼的形状特点。

学生总结: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呈流线型。

教师进一步提问:机翼的这种形状为什么可以使飞机飞上天呢?请同学们来做一个对比实验。

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流线型机翼模型和长方体机翼模型,然后用嘴对着机翼模型前端细线的位置用力水平吹气,看到流线型机翼模型向上“飞”了起来,而长方体机翼模型“飞”不起来。

通过对比实验,学生认识到上凸下平的流线型机翼形状是飞机升空的奥秘所在。

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出飞机升空的原理。

然后教师顺势介绍鸟类翅膀与飞机机翼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让学生了解鸟在空中展翅滑翔不会坠落下来的原因。

6.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乘客为什么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并分析我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2)“船吸”现象(举例:1912年“豪客”号撞击“奥林匹克”号的重大海难事故)。

(3)汽车尾部的气流偏导器(运用逆向思维分析)。

7.回顾总结,梳理反思

学生回顾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困惑和疑问。

8.检测评价

将检测题以智力闯关的形式分梯度展现。第一关小试牛刀,设置4道基础题;第二关智力比拼,设置4道难度稍大的题目。

9.布置作业

(1)查找“香蕉球”的奥秘,弄清它的物理道理。

(2)制作一个飞机模型,在操场上进行表演,比一比谁的模型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最长。

【课堂精彩片段】

片段一:学生实验,确立课题

师:请同学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在倒置的漏斗口处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如图1),在不借助其他器材的情况下,移开手后要使乒乓球不掉下来,你能想出哪些办法?小组同学讨论出方案,并亲自做实验验证一下。

学生立即行动起来,大部分小组的同学都马上想到从上方的管口处用力吸气的方法(如图2),并且实验成功。

生:老师,我们采用吸气的方法可以使乒乓球掉不下来。

师:同学们头脑很灵活,能解释一下吸气为什么能使乒乓球掉不下来吗?

小组同学讨论分析。

生:我们觉得这个道理跟用吸管喝饮料的道理相同,是大气压的作用。当用力吸气时,乒乓球上方管子里的空气被吸走一部分,气压减小,小于乒乓球下方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克服了乒乓球的重力,使乒乓球掉不下来。

师:分析得很正确,就是这个原因。看来要想让乒乓球掉不下来,必须设法使乒乓球上方的气压小于下方的气压。

生:是的。

师:除了吸气这种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小组想出别的方法?

有的小组摇摇头,表示还没找到别的方法,有的小组继续思考讨论,寻找其他方法。

过了一会儿,忽然第1小组的同学兴奋地大叫:老师,我们又找到了一个方法,用力向下吹气也行(如图3)!说着,这个小组同学马上演示了一遍,果真从上方管口处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没有掉落下来。

其他小组的同学显得非常惊奇,纷纷议论:这怎么可能?不吹气乒乓球由于重力都要下落,何况是用力向下吹气,吹气应该把乒乓球吹走才对呀?

我也佯装惊奇:对呀,给我的感觉也是吹气应该把乒乓球吹走才对,怎么反而好像被吸住了一样呢?

这时第5小组的同学马上质疑:我们刚才也试过吹气,但是乒乓球掉落下来了,为什么你们组吹气,乒乓球没有掉落下来呢?真是奇怪。

第1小组的同学马上解释:那是因为你们吹气的力度不够,要使劲用力地向下吹气,我们组一开始也是没有用力吹,结果乒乓球掉落下来,后来我们无意间用力吹气,乒乓球反而没有掉落下来。

其他小组也纷纷按照第1小组同学说的那样去做实验,结果每个小组都获得了成功,同学们互相鼓掌鼓励,欢呼雀跃,十分高兴。但是同学们心中的疑惑仍然存在,有些同学小声嘀咕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见学生思维的火花已经被点燃,我顺势引导,引出要探究的课题。

师:不吹气时,乒乓球为什么会掉下来?

生:乒乓球受重力的作用。

师:下方不是有向上的大气压吗?不能托住乒乓球吗?

生:乒乓球上方也有向下的大气压,向上和向下的大气压相等,互相抵消了。

师:吹气后,乒乓球不下落,这说明乒乓球上下的空气压强是否还相等?

生:不相等,上方的气压小于下方的气压。

师:不吹气时上下气压相等,吹气后上方的气压小于下方的气压,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空气压强发生了变化?

生:空气流动起来了。

师:你认为空气流动起来后,压强会怎样变化呢?

生:变小。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动起来后压强变小,乒乓球下方的空气不流动,仍然等于外界大气压,这样上方的空气压强小于下方的空气压强,产生向上的压力差,就是这个向上的压力差托住了乒乓球(如图3)。

师:那为什么第5组同学也运用了吹气的方法,乒乓球却掉了下来呢?

生:这是因为他们吹气的力度不够,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不够快,压强不够小,产生的向上的压力差不够大,无法克服乒乓球的重力,所以乒乓球就掉了下来。

师:也就是说,同学们认为气体流速越快,压强会越小,对吗?

生:是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但是仅凭刚才这一次实验能下定论吗?

生:不能,一次实验可能存在偶然性,应多做一些实验。

师:下面我们就把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作为一个探究课题,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片段二:探究飞机升空的原理

师:刚上课时我们观看了飞机起飞过程的录像,同学们很想知道几十吨重的飞机是如何飞上天的,其实奥秘就在飞机的机翼上。

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飞机的图片,学生欣赏图片。

师:飞机的形状虽然各种各样,但是机翼的形状是相似的。仔细观察飞机机翼的形状,你能说出机翼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生: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呈流线型。

师:机翼的这种形状为什么能让飞机飞上天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下面先请同学们来做一个对比实验。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让大家准备好的用纸做的流线型机翼模型(如图4)和长方体机翼模型(如图5),然后用嘴对着机翼模型前端细线的位置用力水平吹气,看看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教给学生正确吹的方法。

生:我们看到流线型机翼模型向上“飞”了起来,而长方体机翼模型“飞”不起来。

师:看来上凸下平的流线型机翼形状是飞机升空的奥秘所在。

师:为什么上凸下平的流线型机翼能让飞机升空呢?多媒体课件展示四个问题:

(1)飞机向前飞行时,空气相对机向后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与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

(2)机翼上下的空气流速是否相同?

(3)机翼上下的空气压强是否相同?

(4)你能说出飞机升空的道理吗?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问题提示,尝试自己探寻出飞机升空的原理。

小组同学分析讨论、交流看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flas讲解飞机升空的原理(如图6):飞机飞行时,空气相对飞机向后运动,气流在机翼前方分开,在机翼末端会合。由机的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所以相同的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走过的路程比下方长,空气流速比下方大,由于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所以机翼下方气流的压强比上方气流的压强大,上下的压力差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向上的升力,飞机就是在向上升力的作用下腾空而起的。

教师顺势将知识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人类发明了飞机,实现了飞天梦想,其实最初的灵感来自于鸟类的翅膀,可以说飞机的研制成功是仿生学的典型例子(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鸟类翅膀与飞机机翼的对比图片(如图7)。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飞机机翼的形状和鸟类翅膀的形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自然而然就明白了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的原因。

片段三:逆向思维,升华知识

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现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了,同学们注意观察过它吗?(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汽车的图片(如图8)汽车的车身外形有什么特点,使你想到它类似于什么的形状?

生:汽车的车身外形类似于机翼,也是上凸下平,呈流线型。

师: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形状?

生:减小风阻,提高速度,降低油耗。

师:这种外形设计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呢?请同学们来看老师做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用吹风机向静止的、自制的汽车模型吹风,模拟汽车高速行驶时的情境,看到汽车向上“飞”了起来。

师:为什么流线型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会发飘呢?

生:因为汽车的车身外形类似于机翼,当汽车高速行驶时,会像机翼那样受到向上升力的作用,使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减小,所以发飘。

师:如果你是一位汽车设计师,你会给汽车安装一个什么形状的装置来削弱这种不利影响?

生:给汽车安装一个类似倒置的机翼形状的装置,这样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压力差的作用,使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汽车就不会发飘了。

师:同学们很聪明,能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类似倒置的机翼形状的装置,学名叫气流偏导器(如图9),因为它通常加装在汽车的尾部,我们也叫它尾翼。(多媒体课件展示几款车不同造型的漂亮的尾翼图片让学生欣赏)

【专家点评】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的宗旨要素是唤醒潜能,开启心智,放飞思想。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感受、参与、体味和思考,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使学生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初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感性的东西接受得比较快,喜欢有趣味性的课堂,特别是物理课,更需要一种直观性的体验与感受。本节课紧紧抓住了这一点,自始至终围绕着趣味性、直观性、可参与性,看、做、思、说,手脑并用,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素材引入,创设情境

本节课一开始,通过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欣赏令人振奋的飞机起飞、卡洛斯的漂亮香蕉球、火车站的站台黄色安全线,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三种现象是否有联系,是否遵循同样规律而设置悬念,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我要学习”的兴奋状态。

2.搭建平台,互动探究

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和启发式教法贯穿教学的始终,开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的同时设疑提出问题,继而通过分小组实验,只给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协作探究,上台演示,解释现象并得出结论,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素养,着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探究积极主动,课堂发言踊跃,是一个“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感悟知识,联系实际,获得能力。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并赞赏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体现了生动、主动、互动的课堂特色,教学效果显著。

3.资源融合,高效实用

本节课积极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动静结合的资源素材切近生活、关注科技与社会,彰显了物理课程的时代性、实用性,体现了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整节课多媒体应用、学生实验探究、教师提问、回答点评等各个环节安排有序,是常规的课堂讲解无法比拟的,其便利和教学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物理课程的突出特点,本节课不论是探究规律的过程,还是得出结论之后,始终围绕着流速不同引起了压力差这个知识要点,对课堂中的实验现象、飞机升力、汽车尾翼等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与课堂引入前呼后应。将比较复杂的香蕉球问题布置为课后思考及需要查阅资料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既有课堂学习有所收获的喜悦,又带着好奇与疑问进一步思考与自主学习,延续了求知欲望。

六一教案范文第4篇

上述种种问题,给中国留学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影响了他们在英国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也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学校等有关部门的关注。为了保护中国留学生在学期间的人身及生命安全,我驻曼彻斯特总领馆教育组本着 “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宗旨,在各大学中国学生中开展了领事保护和安全防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安全教育宣传走近学生

英国多数大学都坐落在城市中心,近年来危害到学生的犯罪事件急剧上升,据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调查,遭受犯罪侵害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在校大学生,而在校大学生中,国际学生又成为当地犯罪团伙的直接侵害目标。今年3月3日,《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也发表了对英国112所大学2000多名在校生做的安全统计调查,调查中显示,49%的女学生和42%来自欧洲以外地区的国际学生在上下学途中感到不安全,有24%的学生晚上在校园中行走感到不安全。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从今年开始,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教育组走到领区各校学生中,以讲座和座谈的形式对中国学生进行安全防护教育宣传。每到一所学校,教育组都先与当地警方和消防部门联系,了解所在地的治安状况和安全防卫特点,同时还与当地华人社团和学校有关部门联系,了解中国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实效。今年以来,教育组先后走访了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基尔等大学,下一步还将陆续访问领区其它学校。

及时沟通做好安全防护

英国各级政府和部门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如所有社区都免费提供各种有关社区、车辆,财产以及个人安全方面的宣传材料,目的是减低罪案发生,保护家居、家人和财产安全,各地的消防队还免费为家庭检查安全隐患,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英国各个大学也是如此,学校都会在新生入学时,将各种涉及安全的宣传材料发给学生,并向学生做讲解,做到防范于未然。

经调查,有70%的中国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各种安全防护服务项目不清楚,如夜间安全班车和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等。通过了解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的安全宣传教育方法需要改进,由于中国学生普遍存在语言障碍,对于刚刚来到异地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短时间内很难消化大量的英文信息,中国学生又不善于表达和交流,造成了中国留学生在安全教育方面出现空缺。二是中国留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患意识欠缺,对学校和当地警方的安全警示信息不关心,只有出了问题才着急,也造成学校安全教育无法起到预期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教育组及时将出现的问题反馈学校,希望学校针对中国学生的特点给予特殊关照。如谢菲尔德大学得到反馈意见后就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中国学生工作小组,就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不合群,退缩。遇事不知如何处理,不愿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问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尽可能多组织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活动,该校还把涉及到的安全信息翻译成中文,请中国老师予以讲解,保证每个学生在入学时都能了解到有关的安全防护措施。

广泛宣传加大防护力度

出国留学的安全问题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可以说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教育组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加大防护力度,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一是在教育组的网页上有专门的安全提示,提醒留学人员在抵达留学国后,尽快熟悉周围环境,了解当地治安情况,遵守法律法规和交通规则,发生问题及时与使领馆取得联系;二是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宣传。如每年在访问领区十几所大学与留学生见面时,都要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同时也通过为留学生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对大家进行安全方面的提示;三是发动各学联为新生提供来英留学须知手册。近几年,领区每所大学都有学生学者联谊会,各联谊会都会在中秋国庆期间组织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英国大学也正好在这期间开学,这个时候教育组就要求各联谊会利用这个机会向新生介绍来英留学注意事项,发送留学英国须知,并在联谊会自己的网页上开辟留学专栏,为留学生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常识;四是协助李启鸿教育基金会举办迎新生系列活动。曼彻斯特是个大学城,目前在曼彻斯特三所大学和继续教育学院学习的中国学生有3000多人,为了帮助刚到曼彻斯特学习的中国学生能尽快熟悉环境,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学习,教育组每年都协助李启鸿教育基金会举办迎新生系列活动,为留学生介绍在英学习生活注意事项和网上登记等事宜。五是把安全常识普及资料印发给学生。为了使留学人员详细了解到在英安全常识,教育组将安全常识问题按类别归纳成15个问题,把每个问题可以在网上查到的信息以及网址印发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并熟悉。同时,教育组还为学生提供英国内务部、警察局、消防队、国民医疗保健署和地方教育当局的各种安全防护小册子,扩大安全宣传的影响。

建立领事保护工作预警机制

为切实做好留学生的领事保护工作,教育组专门建立了在总领事领导下的领事保护预警机制。案件发生后教育组立即启动预警机制,派领事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了解事故原因.核查学生身份,与警方、学校和学生学者联谊会联系,请各方予以协助,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回国内。同时,及时与遇难者亲属联系,协助办理签证手续,密切关注案件的进展处理情况,最大限度的为遇难留学人员提供领事保护。为了对领区各地学生可能出现的事故做好应急准备,教育组在网上公布应急电话,建立由教育组负责的与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沟通的联络渠道,出现问题后各学联及时向领事馆汇报案情。各联谊会在协助遇难者家属与学校、警方,律师及医院沟通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由于建立了领事保护工作预警机制,领区发生的所有突发事件都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如去年索尔福德大学19岁中国女学生朱月因车祸死亡事,经过教育组的努力,学校对这一事件非常重视,校长亲自写信给予慰问,退还了学费,安排了告别仪式,承担了遇难者家属处理后事期间的一切费用。遇难者家属比较满意,其所在单位中央统战部办公厅还专门发传真,感谢领事馆所做的各项工作。

教育组在留学生中开展的领事保护和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得到了领区大学的充分肯定和留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从安排场地到通知每一名学生,各校外事处和学生处都给予积极配合,每到一处校长都会亲自听取反馈意见,各校对总领事亲自来校长看望学生,解答学生们的问题给予高度评价,学生们更是高兴。通过这项活动不仅利用这个机会宣讲领事保护和安全防护等问题,还向留学人员介绍了国内有关留学政策,人才需求信息,回国就业以及办理留学回国证明等问题。

六一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意犹未尽 惊喜 液体流动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这场液体流动比赛的公平性,我以学校运动会50米比赛为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计划。从导入到完善实验计划大约用了12分钟,剩下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们按照计划认真地动手做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表:(见P71)

反馈实验结果:

[师]:液体流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生1]:这三种东西的颜色不同,所以流动有快慢。

[生2]:它们流动的快慢与黏性大小有关,黏性大的流得慢,黏性小的流得快。

[生3]:因为这是三样不同的东西,流动起来当然不一样。

学生的这三个想法没什么逻辑上的问题。这节课上到这也接近尾声,教学目标已达成。学生们各抒己见说着自己的想法和理由。“铃铃铃……”的下课铃声并没有打断这群学生们旺盛的探知欲。

“争,争什么争?有本事我们动手做实验试试?”一个“捣蛋鬼”扯着嗓子喊道。

怎么办?多么好的时机,就此错过吗?我稍作犹豫,打铁还需趁热。于是,我与下节课的老师立马协调准备下节课继续上。当我通知学生下节课还上科学课时,教室里沸腾了。

[师]:那么,对于水、食用油、洗洁精这三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影响它们流动的快和慢呢?我们又能通过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

[生]:我认为是液体的黏度影响它们的流动。我们最好用同一种东西来比就可以比较出来了。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同一种东西,把其他的情况都避免了。

[师]:那你怎么让它们有不同的粘度?

[生]:加不同量的水就可以了。

[师]:有道理!值得一试。如果按这位同学的想法,要研究液体流动的快慢与液体黏度有没有关系?那么,在水、油和洗洁精中选哪一样材料最好?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用水调制三种不同黏度的洗洁精。

实验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在实验结果反馈时问题又出来了。九个实验小组,有两个小组出现了异常:添加了少许清水的洗洁精和没有加水的的洗洁精在流动上看不出明显的差异。

怎么办?显然不可以拿大多数人的实验结果说服他们。还是请大家一起分析产生这种状况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借机提议:为了使我们实验的结论更接近事实,所以我们还是和这两个没有研究出结果的小组的同学一起再进行一次实验。一是适当增加水量,重新调制不同黏度的洗洁精,注意充分调匀;二是进行多次实验。

全体学生又投入了新的实验……

实验结论出来了:黏度越小流动越快;黏度越大的流动得越慢。

紧跟着我又问: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得出“液体流动的快慢与液体的黏度有关”,如果要研究液体流动的快慢与液体的颜色差异是否有关,实验该可以怎么做?

1.教学感悟

按照教材的设计,学生只需要用水、食用油、洗洁精做“谁流动得更快”的实验,并获得“液体流动的快慢与液体的黏度有关”的猜测就行。但能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将教学目标拔高,让学生更加体验到实验的魅力,不唯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2.充分的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尊重学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创设平等、自由、愉快的教学环境,才是学生学习兴趣维持的关键。教师的教学一般是就具体的教学内容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推进的,而且常常会设定一些结果,达到辄止。在本教学中,把学生提出的与液体流动快慢可能相关的“黏度”“颜色”“物质”等因素同时列入考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把学生的设想作为教师教学推进的前提和基础,不难感悟到学生的所思所想才是教学活动的根。在这里教学因学生而变,教学在学生的思维推动下前行。

3.教会学生尊重事实

针对“液体流动快慢与什么相关”,学生提出多种解释的情况下,没有一味强调“黏度”与液体流动的相关性,而是考虑怎样以一种合理的、使人信服的方式,排除虚假的和矛盾的解释。首先肯定学生想法的合理成分,顺势出手,与学生一起探讨,在黏度、颜色、物质成分等都可能与液体流动快慢相关的情况下,怎样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师生经过实验互动,找到了更合理的方法去研究液体流动的快慢与黏度的相关性。不仅彻底的理解该实验的^程,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以后类似的实验中不在会重蹈覆辙。

4.鼓励并引导学生勇于创新

科学是一门通过寻找“证据”、分析“证据”最后得出结论的实验学科。本教学虽然对原教材有所增加,但是,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会用明晰地实验推理来思考问题,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问题,把一个普通教学转化成为连贯的、可分享的、对怀疑者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探究过程,彰显了探究学习的理性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