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科学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创造性探究性能力培养
为了尽快适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实施的新教材、新标准的需要,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在兵团教委统一安排下,全兵团生物教师于10年7月在石河子大学生命学院多功能学术厅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新教材教学、教法培训。来自广东的几位名师教师倾囊相授,把各自在新教材教学中的经验和创新教法毫不吝惜的与全兵团生物教师分享。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本次新教材培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进行,培训学习内容如下:在培训中围绕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学生为主,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氛围","保持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等主题,各教研组教师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教师们受益匪浅。接合培训学习笔者谈谈对所任生物学科的几点体会。
一、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让学生逐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传递性知识为主的价值取向,改变以现成结论和多次反复训练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教学过程不大关心知识是怎么来的,也忽视了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更不关心知识对学生自身的现实生活、对社会生产发展有什么影响和和作用,降低了学科应有的价值,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发掘学科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
二、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并撰写报告,进行汇报交流。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要将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到中心地位,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生物科学史
以往的生物教学中对生物科学史不够重视,新的高中生物课程在这方面有明显的改进,强调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对学科科学史的学习能使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学科认知结构,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
四、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关注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与原大纲相比,新标准开始关注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不再一味注重理论的教授,更注重实效,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认识并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知识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作出相关的决策,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作好准备,这些都是旧课程中所没有的。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需要不断地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通过这一次的教师培训,教师学习和认识到的东西很多,为将来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议;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针对高中生物实验课的特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动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
一、强化自身素质,提升个人能力
对老师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对于德高望重、业务精湛、学识渊博的老师,学生自然会表露出敬仰之情,学习主观性强,愿意接纳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完成所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平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学生中形成了晕轮效应,学生的认可度增加,对于老师更加信服。教师的个人魅力,带来的便是对学生的影响力,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良好的课堂秩序,为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意识
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课前由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甚至到结束时都没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也不允许他们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中有多个实验要用到洋葱根,这样洋葱根的培养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除了按教材上的方法培养外,也可尝试其他的培养方法,如“沙培法”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培养洋葱根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可提出这样的问题:①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紫色的洋葱?②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的浓度实验结果会怎样?③课本上要求用30%的蔗糖溶液,可不可以改用同浓度的其他溶液(如30%KCl溶液)来替代?④质壁分离的条件是什么?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解答。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用同种方法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比较两种溶液浓度的大小,鉴定植物细胞的死活,测定种子的含水量,等等。通过这一探索过程,学生一方面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能培养主体意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经常分析常见的生物现象,学生可以逐步提高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四、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恰当评价和正确引导学生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从而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最想知道,也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所以,合理公正的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我的体会是:课堂评价要细化、要具体化,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对成绩好的、对成绩暂时后进的;对性格内向的、对性格外向的等都应注意根据对象、场合等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测试评价应灵活,我尝试建立了同学间自评与互评、教师的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这个评价体系使学生们把学到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得到巩固和升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探求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思维方法和应用新知识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一章节的知识测试中,我就没有以书本上现成的知识结论作为测试对象,而是利用多媒体制作图象,表现心脏的外部结构和形状,提出“直接出入心脏的血管有几根?”,“哪几根?”“它们里边分别流动着动脉血还是静脉血?”“其生理意义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围绕课本内容思考,结合人体生理发挥想象,收效非常明显。
五、明确学科知识,让生物学更好地服务社会
在教学中,我适当增加生物技术讲授。讲细胞膜的知识时,介绍了生物膜的用途,在工业方面,人们试图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设计出—种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膜结构,滤去海水中的盐分,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或者在处理污水时,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在农业方面,人们正在从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角度研究农作物抗寒、抗旱、耐盐的机理,寻找改善农作物品质的新途径。在医学方面,人们尝试用人工合成的膜材料,代替人体的病变器官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代谢废物。当肾脏功能发生障碍时,由于代谢废物不能排出,患者会出现尿毒症、水肿等中毒症状。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种透析刑人工肾,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膜材料——血液透析膜,当病人的血液流经人工肾时,血液透析膜能把病人的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然后让干净的血液返问病人体内。在讲DNA的结构利功能时,介绍了DNA的提取和分离技术;讲单倍体育种时,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当今社会的生物科学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物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讲生物进化学说时,我及时介绍了我国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冲击,让学生懂得,现在的许多理论和学说并不是唯一正确的,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并加以补充和完善;同时,介绍生物学发展的新动向,也让学生了解到在当今世界上,尤其是发达国家,生物科学已成为一门带头学科,生物技术也是带头技术,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好生物学的积极性。
总之,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践者,坚定新课改方向不动摇,对生物学课改的过程进行一点探索,伴随着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我一路实践一路总结,深深体会到课改带来的春风。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科学 探究 生物 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不断运用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注意不能一味地不加思考地运用科学探究这种方式,对于科学探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科学探究不一定要遵循完整的探究过程
作为初中生学习方式的科学探究,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和领会探究所具有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并将所学的这种思维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上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只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管参与到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是某一个或多个环节都是可以的。
我们教师应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一步的探讨后,学生仍有疑惑也没有关系,因为对某一知识的形成是常常需要日后回过头来反复验证的,因此不必强求一次探究透,探究完。比如,中学阶段的许多学生知道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他们往往不认为生命体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因为学生往往把分子与非生命物质联系起来。许多学生对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存在错误认识,如他们可能把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适应性变异理解成一种有目的的生物行为。只有通过进一步在教师引导下的亲身探究,让他们自己亲自发现自己的已有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或事实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之处,他们才会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这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是“顺应”与“同化”两方面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这些新知识,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和有效力的“活知识”。
此外,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获得的新知识有时学生很难理解。比如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心肌的收缩是不受神经控制的等等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可能了解教师在说什么内容,也能够理解其字面的含义,并在考试时能正确作出回答。但对于上述学到的知识,学生常常是半信半疑,很可能想不通,在他们后续的思维中则仍旧会按照自己原来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行事,或在不同的情境下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要正确处理这种情况,唯一的途径就是给他们更多的亲历的不断的探究。
二、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注意要体现一定的能力梯度
初中生物新教材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类型各异的探究栏目与活动。还有专门文字说明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探究的一般过程、实验方案的设计。另外,更有许多阅读材料详细展示了科学发展史上出现的一些科学探究的典型范例。如光合作用的实验等等,较为详细地展示了这些经典探究所经历的典型过程和运用的主要方法,从而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启发和想象。这些启发我们在探究过程中,一般要沿着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一定梯度来设计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地掌握怎样确定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以及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样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
三、科学探究式学习注意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
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并不是为少数人准备的,而是更应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更适合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的方式展开,使每个小组成员能为本组的探究成果做出贡献,使合作能力充分得以体现。应该注意的是,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科学探究,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比较内向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注意引导他们注意让每一个人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要考虑利用其他时机,如开展生物课外兴趣活动,给予他们一些专门适合他们水平和需要的探究任务。
四、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作,在小组中,学生共享专业知识。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相互依赖、共同承担责任,进行积极的良性互动,相互交流想法、相互鼓励和沟通。除了个人的一展所长外,还应该多倾听其他人的思路与建议,学会审视自己的思维观点,激发彼此的灵感并深化各自的认识。
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总之,在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认真加以运用,注意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莉.体验生物科学探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 新课改理念 高中生物教学 探究式教学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一门基础学科。《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每个学生不仅获得生物科学知识,而且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并倡导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来实现这一课程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探究式教学在全国各地各学科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根据其特点构建行之有效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是当前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且紧迫的课题。
一、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性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它注重学生的参与,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它需要学生参与设计、策划,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兴趣,摒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行为,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在“用中学”、“做中学”,使知识巩固、运用、发展相结合,学会看书,学会思维,学会获取新知识、新事物,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知识迁移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在探究活动中,可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在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取长补短,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正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二、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尝试
从探究式教学的纵向展开来看,在生物学科大体有六个步骤:(1)分析现象,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1.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可根据当前社会发生的生物事件或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想要了解的某一事件或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体验事件或问题的性质或规律。
例如,结合社会上发生过的SARS和禽流感事件,让学生讨论和探索。通过讨论,有些学生结合所学的生物知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SARS、禽流感、口蹄疫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它们的寄主有哪些?这些病毒的生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病毒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人体会产生免疫功能吗?应该怎样去预防这些病毒?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然后利用各种媒体如报刊、杂志或Internet等,查阅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在这一过程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使学生懂得如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归纳资料,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懂得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上的某些事件。
2.把探究的方法教给学生
实践出真知,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经历体验探究的全过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美国的“动手做”实验指出: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记住了;亲自做过经验了,明白了。教师具有启发性的引导则是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始终坚持老师指导与学生主体参与相结合;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坚持培养实践能力与培养兴趣、志向、意识、创新精神相结合,并按照主体性、实践性、科学性、主导性、过程性的原则,指导学生参与全过程活动。
3.把交流合作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各种方式的交流合作十分重要,许多工作不可能由个人完成。因此,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交流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不同。如:实验中的分工合作及角色转换,猜想假设、制订计划中的相互补充。在教学中还应当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不但要重视书面的表达,如探究报告、设计表格、图像等,而且要重视口头表达,学会用科学的术语条理清晰地表达所观察到的生物现象,学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作出简单的评述或分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取长补短,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正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三、对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建议
广大生物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我国的教育改革要求教育体现的是素质教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使高中生物教师较快地熟悉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以期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俞肖燕.渐进式探究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2000(7).
[2]毕晓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初探.课程·教材·教法,2000.9.
1 善于引入新知
新知识的引入形式多样,为了制造课堂的活跃气氛,在提出问题后老师可以以“导演”的身份出现。如:讲器官时,我提出一二个问题:软骨、唾液腺、血液、心肌各属于哪种组织?学生稍经回忆,一般都能较轻易的回答,接着再问胃属于哪种组织?则大部分愕然。如:一位同学说:属于肌肉组织。为什么? 因为胃是肉不是骨头。这时可问其他的同学:你认为他答得对不对?不对,你有什么理由说他不对呢?胃不像肉,是消化道的膨大部分,所以应该属于上皮组织。接着连问数人,结果两种意见都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则不急于表态,而是说:两边都有点理,这样就引起了两种意见的争论。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了,都积极考虑判断谁是谁非,最后由老师总结,我首先作检讨:我把题目出错了,胃根本不是组织(哄堂大笑)。因为它们既有血管腺体,又有平滑肌与神经,是由各组织构成的,那么它到底属于什么呢?属于一种器官。什么是器官呢?导入新内容(板书器官)。
2 加强直观教学
教学上直观性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自身摸到。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在自己身上摸一摸,以提高兴趣,集中精力。如:在讲动脉和静脉时,可以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的动脉,手臂上的静脉,知道动脉能跳动,静脉不能跳动,进一步了解动脉的结构特点。讲心率的概念时,可以指导学生摸腕部的脉搏,计算自己的心率,使学生对不同人的心率也不同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进一步理解心率的概念。讲述气管时,要让学生摸一摸,这样学生就能感到喉下气管是环一环,没有手骨硬。讲呼吸运动时,指导学生用手摸自己的胸部,注意胸部在呼气和吸气时,肋骨的运动和胸廓容积的变化以及在呼气与吸气时谁用了力,这样能加深学生对平静时的呼吸运动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掌握一些实际应用和试验操作的技能,可以让学生在自己身上做试验或从自己身上取材料进行试验。例如:“膝跳反射”,“视力检查”等试验,可以让学生在自己身上做,这样既能说明问题又能对学生进行生物基本技能的训练。
3 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