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平面设计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平面设计 信息 准确表达
信息是人类相互交流的内容,是设计的主体。它本身没有物的形状,不是一个实体,因而不能直接被看到。随着人类表达信息的方式多样化以及媒介的发展,信息可以是用口语、文字、符号、音乐、图形、绘画、摄影和数字形式来表达,包括声音和视觉两类主要形式。视觉是指眼睛所看到的画面内容,信息内容视觉化后,形成可被眼睛所感知的内容。
视觉传达设计并不仅仅是对视觉信息的美化,人们通过信息来进行交流,其信息表达的准确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要,而同时,信息在有限时间和空间中,能否发挥充分的效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在这样一个到处被信息包围的世界中,设计应该能够使信息交流更加准确和有效,这就是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准则。信息被视觉化后,影像、图形、文字、符号等多种视觉形式被应用到视觉画面中来,夸张、强调等多样的表现手法,加上排版布局的变化,则越发使得信息准确表达变得更为重要。
一、名称设计对信息的准确表达
任何事物都有名称,名称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在信息的传达过程中,名称是第一位的信息,最先被人识别和认知。
而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是人们最熟悉的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商业中,名称作为文字出现应该有其鲜明的特色,也有助于在视觉上加深对其的认知。但仅从一个名称的字面上去了解其主体的信息显然是不够的。它应该是有视觉形态的,无论文字的造型、色彩和辅助装饰,都会在视觉上传递着字面之外的一些有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正是设计者必须着重考虑的。
纯文字设计的技巧特效和方法很多。追求形式的新奇是捕捉人目光的一种办法,但并不一定是理想的。要使名称的视觉形象能恰当、准确地反映主体的特征,可以先确定主体的基本情况,从中提取重要特色信息,作为设计的着眼点,对名称进行有目的的视觉表达和设计。既保持表现形式上的整体统一性,又突出信息中的主体个性特征。
二、标志设计对信息的准确表达
标志一般指企业的识别符号,也可以引申为代表一个团体,一个有共同特征的整体的图形符号。标志是唯一的和排它的,是商业社会区分和识别彼此的特殊符号。它的含义非常明确,信息概念相对简练,在确切表达上不能含混,因此标志的设计必须强调意义言简意赅。同时,标志也是视觉突出和引人注目的。标志对其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使得标志在形式表达上应该追求令人惊奇的、过目不忘的效果。由于技术的进步,标志在视觉表现上几乎不再受限制,无论多彩的、边缘模糊的还是三维的、动态的图标都是可行的,只要能够做到视觉突出。
在标志设计时,我们可以运用概念描述和修饰法以及寻找相关事物的方法,对主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充分考虑各种视觉表达方法进行标志的视觉表达,不被传统的印象所束缚,使标志的设计不但表现手法新颖,令人瞩目,而且所表达的信息也非常突出。
三、插画设计对信息的准确表达
插画与文字一样是画面中的视觉元素,以图形图像等形式出现。它是对信息内容的必要补充,其视觉形象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其形式与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插画服务于主题信息内容,它必须适合主题的需要,紧扣关键的信息,在设计应用中能准确表达信息。而插画的表现方法和创意技巧的取向,将影响观众对信息的情绪感染。夸张变形和幽默的插画,一方面以有趣的方式解释了主题内容,另一方面,其表达上的情趣使其本身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和产生遐想,能够活跃气氛,加强人们对内容的兴趣,诱使其进一步的行动。
在为主题内容设计插画时,我们首先要选择好主题内容中的切入点,其次要选择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去实现它,使插画的内容取向与形式取向达到一致,体现出插画对整个画面的艺术和情绪表现上的巨大作用。一般而言,人们对具体事物的接受能力要强于对抽象形态的理解,而在表达一个主题时,具体和形象的描绘方法如图案、绘画、影像和数字图形都是极佳的。
人们不断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用各种手段,无论视觉还是声音。在信息视觉化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借助的手段和方法也不断发展进步,出现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和设计表现方法。视觉传达设计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向前迈进,所有视觉传达的表达方法,也会使得设计者在表现事物和设计中自由发挥,但是在这些可供选择的形式中,设计者必须有所比较分析,要根据设计主题和需要传达的目标来进行思索,通过设计既准确表达信息内容,又很好地体现传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悦. 视觉传播概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安姚舜. 寻找时代的视觉符号――谈视觉传达设计的着力点[J].装饰.2003(5)
关键词:平面设计元素;视觉表现;多维化
平面设计指的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把色彩、图像、文字等视觉元素与设计者的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综合体。平面设计是生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平面设计也需要融合多维化视觉元素,使作品更加丰富。
一、平面设计元素视觉多维化的表现内容
互联网数字信息的快速发展为平面设计突破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代平面设计所表现出的多维化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维化的艺术空间
平面设计作品所呈现的空间形式大多是二维的,虽然这种空间维度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直接,但也使平面设计作品的意识空间受到了束缚,降低了平面设计作品的表现力。而在平面设计艺术空间中融入多维化的手法,能够使平面设计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2.多维化的视觉表现形式
平面设计元素主要有色彩、文字、图像,这三种设计元素是平面设计实现多维化表现形式的基础。色彩对于平面设计来说,是实现多维化表现形式中可塑性较为突出的元素,设计者可以利用单纯的色彩、色块以及色彩线条等创作视觉效果,主要表现为立体的或者运动的效果。文字是平面设计作品传递信息的直接方式,文字与平面设计作品融合也可以呈现出艺术性,如,可以将传统文字与艺术设计相互融合,从而实现文字的多维化设计。从图像方面来说,随着科技和绘画技术的提升,利用平面图像展现出立体效果对于设计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题。
3.多维化作品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平面设计作品可以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新的材料。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彰显设计作品的表现力,利用现代科技的电、光、声等实现视觉效果由静态向动态转化,可以使观众从多个角度挖掘信息。
4.多维化的信息表现手法
平面设计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过程,从动态的角度看,它是设计者与受众的心理博弈过程。这就需要设计者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信息表达能力,也需要具有心理分析能力,从而能够抓住受众的心理需求,根据受众的特点,从多维化角度设计作品。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受众互动环节,从而促使受众积极主动地感受信息。
二、多维化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应用
1.文字元素在设计作品中的多维化应用
文字是重要的设计元素,应用于平面设计作品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网络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文字所发挥的功能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表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文字的多维化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字叠加。文字叠加主要是指把文字与图像对接或者是文字本身叠加,从而能够打造出特殊的视觉表达效果。文字叠加有很多优势,如,可以强化设计作品的效果,还可以丰富设计作品的表达内容,同时可以改变传统文字的单一形式,使其更具吸引力。但是如果运用文字叠加的方式不正确,可能无法创造出应有的效果。其次,文字艺术效果的应用。也就是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对文字进行一些艺术处理。如,对文字进行放大或者变形等,使文字形态更加吸引人。艺术文字为艺术作品创作提供了多维空间,如,可以适当调节文字的大小或字体,还可以选择文字的颜色,以及改变文字状态。利用先进的技术处理文字形式,可为平面艺术作品创作提供众多亮点。
2.图像元素在设计作品中的多维化应用
图像也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图像元素的应用增加了平面设计作品的生命力,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摄影技术多重发展的形势下,图像元素的多维化发展获得了巨大的空间。图像在风格或者题材上比较丰富,这一优势为平面设计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摄影师可以根据平面设计的要求拍摄符合设计标准的图像,平面设计者再利用先进技术对图片进行艺术化处理,从而使图像与平面设计的风格、主题更加相符,从而为平面设计作品增加色彩。除了摄影图像,图形也是图像的一种。图形的特色就是图与形结合,这就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多元的思维,图形的运用使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3.色彩图像元素在设计作品中的多维化应用
色彩元素是视觉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色彩元素应用于平面设计中,能够使图像和文字表达得更加细腻、精准、全面。每种色彩带给人的心理感受都不同,因此设计者在不同的平面设计作品中应运用合适的色彩进行表达,从而使平面设计作品的表现力更加突出。总之,平面设计中每种视觉元素都具有多维化的表现形式,合理运用这些元素能够为平面设计创造更多的亮点,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设计者应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元素,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卓.平面设计元素视觉表现的多维化.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1).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节能措施
1、节能住宅建筑设计的依据
我国是人口大国,是一个人均能源不丰富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引发的紧张局面已经逐步凸现出来。如果综合考虑住宅使用中的耗能和建材耗能,住宅总能耗占全国能耗的37%,这一比例正在逐年加大。据统计:城市建成区用地的30%用于住宅建设;住宅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城市水资源的32%在住宅中消耗;住宅建设耗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的20%:水泥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17.6%。因此,在我国建设节能住宅,推广节能技术已经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了,也已经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例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等寒冷地区提出了65%的强制性节能标准,夏热冬冷地区提出了50%的强制性节能标准。并把建筑节能要求体现在建筑规范和标准中,先后制定了一批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 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以及《夏热冬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等等。另外,国家建设部于2005年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对新建建筑提出要求―“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不达标准,不准施工、验收备案和销售使用”。我国政府把建筑节能列入“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2020年建筑节能远景规划目标”。以上标准、规范的颁布实施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提出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
2、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措施
2.1住宅建筑的布局和体型
住宅建筑设计所涉及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单体的朝向、体型、间距、高度,道路网的布局以及广场绿地的分布等都会影响居住区的微气候,影响建筑的日照和通风,由此影响到住宅建筑的能耗。住宅建筑布局和体型优化设计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征、建筑功能、居民行为模式、风俗文化等因素,从布局、朝向、间距、夏季主导风向、太阳辐射及建筑外部环境构成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比如:住宅朝向的选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避免东西朝向,以期有利于夏季的自然通风,冬季增长日照时间,避免东西晒问题。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建筑节能的需要,应尽量减少建筑形体的凹凸,在采暖居住建筑中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以内,住宅进深应适当扩大,以10~14m为宜,住宅长度以55m左右较为适宜。此外,在总体规划中,夏热冬暖地区应合理选择单体组合方案,形成风道,以充分利用自然风,减少空调等能耗。
某安置小区通风示意图
2.2住宅建筑的平面设计
住宅建筑平面设计目的是为住户的供给在设计上所进行的工作。包括如何满足家庭构成、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多样化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功能多样性、采光通风性、舒适度、面积利用率和功能布局合理性等五个方面。节能住宅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主要考虑建筑平面形状、热环境分布以及温度阻尼区的设置等方面的因素。住宅建筑平面形状应规整,尽量减少护结构面积,增加冬季直射室内的阳光,减少夏季太阳辐射。比如把房屋外墙面积大、开窗多的一面正对太阳辐射强度大的南向,使建筑在冬季可以有效地收集太阳能,北侧外墙只开设小窗,主要满足通风的需要,而东西方位不开窗或开小窗。热环境分区中把要求较低的厨房、厕所、过厅布置在北向。而尽量争取将居室布置在南向,充分利用太阳能,保持冬季室内有较高的温度。住宅建筑中设置一定的温度阻尼区可有效地减少传热损失。例如,夏热冬冷地区楼梯间由过去的开敞式改为封闭式,楼梯间设窗;北向单元入口均设门斗,避免冬季西北风灌入:对屋面上入孔密封处理,使整个楼梯间形成一个温度阻尼区。在夏热冬暖地区合理控制户内空气流速和空气龄,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户型平面空气流速(上)和空气龄(下)示意图
2.3围护结构及材料设计
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由包围空间的将室内与室外隔开的结构材料和表面装饰材料构成,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屋面、墙体、门窗和地面是建筑能耗的四大部位,所占能耗比例依次为屋面22%,墙体24%,门窗33%,地面15%。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通风和采光的需求,并提供适合建筑地点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主要因素。
2.3.1屋面节能
屋面的面积在整个围护结构中比例不大,但是对于顶层房间而言却是非常重要。因此,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①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②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现在,屋面保温节能多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保温屋面、架空型保温屋面、浮石沙保温屋面和倒置式保温屋面等节能屋面。南方地区更强调隔热效果,可采用种植屋面、高反射率屋面或遮阳屋面。
2.3.2墙体节能
墙体节能技术多采用复合墙体节能。复合墙体节能是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复合墙体节能多采用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及聚乙烯塑料等新型高效保温绝热材料以及复合墙体,降低外墙的传热系数。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内保温技术和外保温技术两大类外墙内保温施工,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使用同样规格、同样尺寸和性能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比内保温的效果好。外保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结构工程,也适用于旧楼改造,适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外保温层位于主体结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在南方地区,尤其是夏热冬暖地区应注重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少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2.3.3外门窗节能
据统计,通过外窗的热损失占建筑能耗的35~45%,可见外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中比较薄弱的部位。外窗的窗框材料、玻璃品种及有无遮阳措施都会显著影响其热工性能。普通的单玻铝合金外窗的传热系数为6.4 W/m2.K,是墙体的六倍。因此,应使用新型保温节能外窗。外窗玻璃应尽量选择中空玻璃、吸热玻璃、反射玻璃等。目前热工性能较好的外窗采用双玻中空双腔充惰性气体(厚度为40mm)玻璃,窗框为铝合金断热桥型材,这种外窗的传热系数可达到1.5W/m2.K。
此外,窗墙面积比也是影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主要因素。确定窗墙面积比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是不同地区冬夏季日照情况(日照时间、太阳总辐射强度、阳光入射角)、季风、室外温度、室内采光设计标准及外窗开窗面积等。一般外窗的保温性能比外墙差很多,窗墙面积比越大,暖通空调系统能耗越大。因此,应在保证自然采光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面积比,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35%,东西向不大于30%。
3、结语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设计行业的人员,在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的同时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如果要达到高舒适度、低能耗标准,需要较多的技术支撑和设计经验,设计师要充分考虑住宅建筑布局和体型系数、建筑平面设计、建筑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内部各技术系统之间的配合、生态能源系统的应用等方面的因素。只有在住宅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才能进一步节约能源,提高建筑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路线,平面设计,纵横断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公路设计直接关系到公路建设的投资、施工难度,行车安全,运营成本等多方面的内容,路线的平面设计和纵横断面设计又是公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多方面考虑,不断累积经验,严重遵守设计标准里面的强制性条文,才能设计出经济、合理的公路,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协调的发展。
1 公路线形设计的关键性
( 1) 公路线形设计应该在行驶力学的角度来使汽车安全舒适行驶,与此同时要从营运费用等角度来尽可能满足经济适用性。
( 2) 驾驶员不管是在视觉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感觉,三维外观设计,这样的话,视觉感觉上会更加舒适以及连续,并可以确保可预知性,要注意避免急剧起伏以及扭曲严重的线形。
( 3) 要和公路附近的环境或者是景观保持协调。
( 4) 要与自然及社会条件协调融洽,比如土地利用规划,地形以及建筑物等。易于施工,管理费,维修费以及养护费等各类费用合理。
( 5) 线形要素应该尽可能和其他设施保持平衡以及协调,在这里主要指的是缓和曲线,直线以及圆曲线之间的组合协调; 纵面线形以及平面线形之间的组合协调; 竖曲线以及纵坡线之间的组合协调。
(6)要与城市、城镇规划相符合。随着城市发展及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等级过境公路(国省道)或低等级的县乡公路均应与城镇的规划相符合,给城镇的发展创造应有的条件,在选线时需充分考虑。
2 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
2.1 基本原则
( 1) 以公路地带种类为依据采取设计速度的那些路段要避免太短、通常来说最低也应该达到20 km。如果情况特殊的话,可以降到10 km。设计变更部位最好以那些物理以及地形变化都非常明显的区域为首选。这样驾驶员可以清楚掌握速度适应不断变化的路段。以便于在第一时间采取减速(加速)行驶措施。
( 2) 在进行公路平面线形设计时,要妥善解决“横”、“纵”以及“平”之间的关系,确保三者之间配合良好。在确保线形保持流畅以及舒顺的同时还要和自然景观保持融洽. 具有优美外观的线路不仅有利于道路安全。而且有利于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旅途舒适度。使其赏心悦目。
( 3) 关于线形设计,不仅要从行驶力学方面确保汽车安全舒适行驶以及经济运营。而且还要确保驾驶员有一个良好的视觉以及心理感觉,良好的线形设计通常都满足这样的要求,即可以使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视线保持连续性。通过自然来对视线进行诱导。并对前方变化具有预知能力.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通过护栏设置,植树以及照明等各类办法来对视线诱导进行补充,以提高安全感以及旅行舒适度。
(4)线形要素相互之间并和其他设施相互之间应该保持平衡以及协调。平、纵面线形之间应该合理组合; 缓和曲线以及圆曲线应该保持协调一致; 沿线设施,路线以及构筑物三者应该保持和谐统一。
( 5) 防止公路线形发生突变。尤其是长直线尽头要防止小半径平曲线的出现,避免平曲线长短半径的曲率过渡发生突变。当这些现象发生时,需要在其间实施过渡措施。
( 6) 关于平面线形设计问题。通常而言直线很难和自然景观进行协调。且不易与地形变化进行配合. 因此直线在公路中的使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比于直线来说,曲线则较为灵活。它的几何形态能够和地形进行良好的配合进而组构顺适以及圆滑的线形。在公路设计中被频繁使用。所以。在平面线形设计过程中关于直线以及曲线的选择要结合具体地形以及实际地物情况进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组合以及运用。设计前准备工作。
2.2 纸上定线
(1) 利用小比例地形图(1:5000或1∶10000或更小)在控制区域内研究整个路线的布局,获取中间控制点。以相邻控制点相互间的地质,地形,农田以及地貌等实际分布状况为依据,在那些地势较为缓和且山坡较为顺直的区域,设计路线可行路线方案。
(2)山岭地段地形的选线步骤: ①试坡; ②定导向线; ③平面组成; ④修正导向线; ⑤曲线修正;⑥完成。
2.3 比较以及选择路线方案
关于路线局部相互间的对比方案,需要做好平面设计工作,通过论证以及比较明确推荐方案,在做该项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路线的总长度;(2)平面线形以及纵面线形相关指标大小以及相互间的配合状况;(3)所占土地面积的大小;(4)工程具体数量(比如桥梁涵洞数量)等。而设计工作一般均选用几套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路线走向,然后进行路线平面设计。
3.公路的纵横断面设计
3.1 纵断面设计
公路的纵断面是指沿着道路的中线竖着剖开以后再展开,它是对设计路线的纵向坡度和中线地面高低起伏的反映。纵坡设计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要求。首先必须符合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相关规定; 其次要综合考虑沿线自然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因素; 最后还要从经济角度出发,尽量考虑填挖均衡,以降低工程造价,适当考虑农业机械、民间运输工具的需要。路线的各坡段纵坡设计时,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陡坡限制坡长和最小坡长限制值,一般不要轻易采用,以便为以后提高公路等级和公路的改建、补修留下设计余地。通过纵断面可以计算道路的土石方开挖量,计算工程的造价,将道路的纵断面和平面图结合在一起,就能完整的表达出道路的空间位置。位置(如图1)。
图1 路线纵断面示意图
2. 横断面设计
公路的横断面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组成,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车流量的大小和公路的等级来确定公路的路幅。对于路基的横断面应该根据相应的设计规范,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等来确定。并且应该根据当地的规划做相应的调整,做到在满通通行能力和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投资,节约用地,使其设计的公路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图2)。
图2 公路的横断面组成示意图
3.平纵面线形的组合
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 使线形设计的最后阶段。由于公路标准高低不同, 线形组合设计的必要性也不一样。在高等级公路进行线形组合设计, 突出的问题是要满足驾驶人员的视觉与心理方面的要求, 这是因为驾驶人员以高速行车时, 是通过视觉、运动感觉和时间变化的感觉来判断线形的。视觉是连接公路与汽车的媒介, 公路线形、周围景观、标志的表示以及其他有关公路的信息, 都是通过驾驶人员的眼睛为媒介从视觉感受到的。总的要求是: 线形组合设计在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的前提下, 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为此, 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是: 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4 结语
公路设计直接关系到公路建设的投资、施工难度、行车安全、运营成本等多方面的内容,路线的平面设计和纵横断面设计又是公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多方面考虑、不断积极经验、严重遵守设计标准里面的强制性条文,才能设计出经济、合理的公路,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温江,谢尚科,韩旭,李钊.公路纵断面线形安全设计[J].交通标准化, 2009(13).
关键词:小城镇 道路路线 道路横断面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043-01
小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它具有组织生产、交流信息、流通商品等多种功能,发展小城镇的经济是缩小城乡差异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小城镇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小城镇建设的标准规范不健全,难以适应当前小城镇发展实际问题最为突出。小城镇的道路设计标准几乎为空白,现行的小城镇的道路路线设计技术较不规范,质量差异较大,有些道路参照农村公路设计标准,有些参照城市道路的设计标准,还有些同时执行这两种标准,这将影响小城镇的道路交通的正常发展。该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道路路线设计问题,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设计指标体系,为工程实践提供必要指导。
1 小城镇道路路线设计概述
道路是由路基、隧道、路面、涵洞、桥梁等设施组成的三维空间实体[1]。道路路线的设计是指道路中线空间位置的设计与各部分几何尺寸的确定[2]。进行道路路线的设计时,一般解剖成路线的纵断面、平面、横断面、交叉处等几个方面来设计。
1.1 道路路线设计的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道路路线的指标体系作为道路路线设计的重要依据,将推动道路设计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结合小城镇道路现状,其道路路线设计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包括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1.2 道路路线设计要素控制
在小城镇的道路路线设计中,涉及多种控制要素,如:道路分级、车辆速度、车辆类型、年限、抗震、设防、建筑界限等。
根据小城镇道路网的交通与服务功能,可以将小城镇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巷道这四个等级。主干道是交通性的干道,应保持车速30~40 km/h,取双向2~4车道,交叉口要保持大于500 m的间距,并在路段一定距离处设置停车的场所;次干道是城镇服务最广泛的干道,根据道路网络情况可将次干道分为交通性次干道和综合性次干道两种;小城镇的支路侧重于服务功能,支路主要包含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保证道路系统整体的可达性和通达;巷道是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集散的道路,有独立的设施通道和红线宽度,具有一定的分流功能,是公共活动中心和居民区的内部道路。
设计速度是在良好的交通、气候条件下,当各路段的各项道路设计特征符合相应规定时,驾驶者能舒适、安全行驶的最大车速[3]。设计速度是小城镇道路的几何设计基础,对道路的弯道超高、弯道半径、行车视距、道路侧向净宽、横断面尺寸、纵断面坡度等要素都有重要影响作用。小城镇的道路设计速度一般远低于城市行车速度。设计速度直接影响道路工程的整体造价,一般设计速度越高,其工程造价也就越高。
设计车辆是选取的道路设计中代表性的车型,其载重量、外廓尺寸、运行性能是小城镇道路交叉几何设计、几何设计、路基宽度设定的重要依据。小城镇的道路设计年限一般按如下规定,主干道20年;次干道15年;支路与巷道在10~15年之间。小城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0.05~0.4之间时应进行抗震设计,超过0.4的小城镇要专门研究道路抗震问题。
1.3 道路路线设计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
小城镇的道路路线设计的指标体系包含设计要素控制、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平面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景观设计等方面。
2 小城镇道路路线指标体系设计
2.1 小城镇的道路平面设计
小城镇道路的平面设计包含平面的线形设计、弯道的特殊设计、行车视距等内容。平面线形由平曲线和直线组成,对行车质量要求和设计速度较低的生活性次干道,平曲线采取圆曲线;对设计要求较高的交通性次干道和主干道,在圆曲线与直线间还应设缓和曲线。道路的弯道特殊设计主要是弯道的加宽设计和超高设计。建议小城镇道路的最大超高值为2%,曲线半径不大于250m时,应设置曲线内侧的加宽。行车车距受路面状况、车速、障碍物情况、驾驶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分为会车视距、停车视距、超车视距。小城镇一般不允许超车,现只考虑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停车视距根据公式计算可得,会车视距取停车视距的2倍。
2.2 小城镇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根据车行道的布置形式不同,可将城镇的道路横断面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我国现行的小城镇道路以一幅路和三幅路使用较多。
小城镇道路的机动车道有以下三个宽度推荐值,分别是:3.0 m、3.25 m、3.5 m;非机动车行车道的宽度推荐值有3.5 m、4.5 m、 5.5 m、6.5 m、7.5 m等几种,但最小不小于3.0 m。路侧带包含设施带、人行道、绿化带三种。根据具体情况,小城镇的步行带一般取0.75 m;设施带取0.5~1.5 m;绿化带一般取0.8~1.5 m。分车带包括两侧路缘带和分隔带,其最小宽度一般为1.5~2.0 m。小城镇的道路路肩应铺筑路面,路肩最小宽度为1.25 m。
2.3 小城镇道路的纵断面设计
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包含竖曲线设计、纵坡设计、平面与纵断面配合设计等方面。考虑非机动车安全行驶的要求,小城镇的纵坡的坡度一般在2.5%~3.0%,坡长在200~300 m。竖曲线在设计速度为40 km/h、30 km/h、20 km/h时,其最小长度分别为35 m、25 m、20 m。平面和纵断面组合的设计要点主要有:与满足行车安全,与景观、周围环境协调,保证路面顺畅的排水,引导驾驶员视线等。
2.4 小城镇道路的平面交叉口设计
根据道路周围建筑、道路规划等具体情况,平面交叉口主要有T型、十字型、Y型、X型、各路交叉、错位交叉、畸形交叉等类型。
小城镇的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点:相交的道路不宜过多,型式尽可能简单;斜交路口改用接近90°;保证主、次干道的直通性,不宜有两条以上的路段交会情况;避免多路交叉或畸形交叉。平面交叉口的设计速度按相交直行道路的设计速度的0.5~0.7倍来进行计算。平面交叉口的拓宽设计需解决拓宽道路位置、拓宽道路数、拓宽道长度三个问题。环形交叉口分为普通环形交叉口(中心岛直径大于25 m)和入口让路环形交叉口(中心岛直径为5~25 m)两种。
3 结语
该文根据小城镇的道路交通量、道路等级、平纵线形的控制指标、交叉口形式尺寸等具体情况,提出了小城镇的道路路线设计的指标体系,对具体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主要的指标体系是参照城市的道路设计规范计算或修正得出,大的指标体系框架已经建立起来,接下来可根据建设实际进行适当调整修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