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中的生命科学

生活中的生命科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中的生命科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活中的生命科学

生活中的生命科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教师不想教,另一方面,学生不想学。不少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学起来不仅枯燥无趣而且除了应试以外基本无用。不少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从知识到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二、原因分析

导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上述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更有教师的原因,而且教师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陈旧;教师的教学方式呆板;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师的教学语言干瘪等等,但笔者这里想指出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没有在教学中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我以为这条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和灵魂。

三、策略探讨

学生究竟为什么而学?显然不是为学而学,也不是单纯为考试而学,而是为生活而学,为问题而学。我们的教学应该面向生活,直面现实中的问题,并且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服务。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生活是书本世界的基础,是课本知识的意义之源。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效果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现实,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让思想政治课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开场白”――新课的导入。新课的导入不能只关注教材,更应该关注现实,尤其要高度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把握好教材知识与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从现实问题中自然而然引入教学。

我在教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容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我从网上搜了一段两分钟左右的视频,视频的内容是关于三鹿集团破产的新闻。这段视频学生很感兴趣,因为三鹿奶粉事件是当时的热点问题。视频展示完毕,我顺势提出以下问题:曾经的知名企业为何瞬间轰然倒塌呢?同学们个个神情凝重,都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然后我引入新课。我想,这样的导入,学生既感兴趣,又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从生活中来的原则。

(二)课中探究生活化

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尝一尝的感觉,绝对和只听说的、只看到的滋味不一样,因为那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因此,政治课教师在课堂展开过程中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动起来。让他们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心灵感受。总之,学生通过全身心的参与,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悟,教师要尽可能避免空洞的说教和勉强的灌输。

我在讲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课时,我就和学生进行一次模拟市场交易活动。活动中,我特意把自己打扮成小贩的模样,并拿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食品(大部分是优质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过期的、假冒伪劣食品)做起买卖,鼓励“买家”们来购买我的商品。这样一来,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马上进入“买家”角色参与进来。不出我所料,他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很少有人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等,都是付了钱之后拿了就走。在这一买卖活动结束之后,我特意把不合格食品要了回来,于是引发了学生一场激烈的大讨论: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应注意些什么?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而且,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内心真正有了感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提高了认识,这样的东西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课中探究生活化的常用方法有:

1、实例教学法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列举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新闻事例等来表明、分析、理解教材中阐述的道理和要求。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对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发表看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分析、认识、解释、说明具体的事实、材料、例证。依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来观察、分析、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

2、活动教学法

体验性活动:就是强调活动的开展旨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的认知感悟和实践锻炼。这类活动可以是小品表演、才艺展示、模拟法庭、社会实践活动等。

制作性活动:它是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作品,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这类制作可以是手抄报、调查报告、卡片等。

3、探究教学法

就是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创设真实生活情境,通过分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主要类型有:在观察质疑中探究、在角色体验中探究、在社会实践中探究。

上述《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的教学案例就是体验性活动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三)课尾延伸生活化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政治知识,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在运用中不断提高能力,在生活中践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一节课的课尾不能突然停止,应富有创意地向生活实践中延伸,驱动学生将课中学习的收获和道德感悟拿到生活中去验证,促使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讲授《保护环境》一课后,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本地的环境问题还不少,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于是,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另外,同学们还自发编辑了一期黑板报,宣传环境问题的危害,号召大家保护环境,还向环保部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课尾延伸生活化的主要方式有:撰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搞小制作、社会实践等。

(四)作业设置生活化

在作业设置上也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关注的话题、社会热点或敏感问题。

1、认识类作业

可以以材料分析、实践与探究的形式出现,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比如在学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后,可以“三鹿奶粉”事件为材料设置习题:

1.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

2.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3.作为消费者,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4.如果你是生产者,你会怎么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觉悟,更好地指导他们以后的生活。

2、行为类作业

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在学完《孝敬父母》一课后,向学生布置“我为妈妈洗脚”的作业;学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后,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义务植树”或进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等,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积极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真实的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泉。只有用真实的生活来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迸发出生机和活力,才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生活中的生命科学范文第2篇

一、充分预设教学设计,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生成并非是盲目地生成,它需要教师科学、灵活的引导. 数学课堂根据它所特有的目的,既要有生成的需要,也要有生成的起点. 如何把握这个基点,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 预设是生成的摇篮,教师要为生成而预设. 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 所以,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 备课要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预设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要利于学生主体的发挥和潜能的激发,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生活有怎样的体验,探究会有哪些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等等. 教师对整堂课预设出“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主体,致力于主体”的弹性方案. 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数”,才会“左右逢源”,在和学生的互动中生成“亮点”.

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在教学中并未遵循课本上的教学流程,先教面积定义,再研究表面积的算法,而是从整体入手,大胆改革教材原有框架,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过程,即直接让学生根据测量自己所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条信息思考探究:根据这些测量所得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者能解决什么问题?以此统领全课,不断地互动生成学习目标,并不断地达成学习目标. 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研究之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学习问题: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是多少?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在提问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与探索中增强了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捕捉互动生成的亮点资源,让智慧闪耀光芒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 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会出现疑惑,会产生认识的误区,也会出现创新的思想火花……这些火花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 如果教者不会利用,这些资源将会白白流失. 因此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如有位老师教学生认识钟面上7:45这个时刻时,有学生读成8:45,当然也有学生读对,这时教师并不急,不做任何评价,而是让学生展开辩论,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达到知识的建构与互补. 孩子们说得振振有词,听着听着,读8:45的学生自然而然就感到自己的毛病出在哪里了,使新时刻的认读在生生互动中水到渠成. 又如,观察四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很开放,也难预料学生会出现什么情况,老师认真听取了孩子们的问题,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迅速、灵活地判断、处理了各种信息,还相应地展开了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三、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不可缺少的生成性因素

生成的课堂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而并不只是“知道”. 因此,不能只把浓缩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而要把知识展开,教师在课堂上应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暴露其反思过程,特别是对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要充分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课堂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有时数学中的一些“旁逸斜出”的不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

如“平均数问题”的教学,有位老师提供了这样一道题:在五年级学生义卖活动中,我班25名女生平均每人义卖0.9元,28名男生平均每人义卖0.36元. 全班平均每人义卖所得的钱是多少?出题后让学生讨论解题方法,列式计算,学生开始动笔计算,我巡视,发现了不同的答案. 于是我把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答案是(0.36 × 28 + 0.9 × 25) ÷ (25 + 28) ≈ 0.61(元),

第二种答案是(0.9 + 0.36) ÷ 2 = 0.63(元).

师:你们认为哪个是对的?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生活中的生命科学范文第3篇

一、预设问题情境,为数学学习架设思维载体。

本册教材采用了大量的卡通、漫画、图片、表格等形式并有简短文字的情境图呈现给学生,这些丰富多彩的图画与情境图,多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数学内部情境,非常贴近儿童的认知经验,很容易与学生已有认知产生共鸣。

情境图可以是单一图形,也可以是几幅图有机组合的;可以是教材上编排的,也可以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自己创设的。

二、生成数学问题,为数学学习插上思维翅膀。

所谓生成数学问题,就是组织学生围绕着情境图提出自己思考发现的数学问题,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参照教材设计的问题、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按照一定结构筛选出一组数学问题。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利用预设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学习所需要问题呢?这是“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的关键。

(1)引导学生将生活情景转化为一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一)”时,可以把学生熟悉分苹果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如教师出示水果,要求学生用数字表示水果的数量。取出5个苹果:“这里有几个苹果?,用什么数来表示?”去除1个苹果:“有几个苹果?用几来表示?”将1个苹果切成两半“假设这两半块苹果是相等的,那么这里的半块苹果,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这样循序渐进,就把生活情境转化成数学问题了。

(2)鼓励学生大胆用假设、猜想或动手操作等来提出数学问题。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由学生测量不同形状三角形的所有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是多少度?考虑到测量时会有误差,因而学生容易猜想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180度)?有什么方法能验证你们的想法呢?学生会很自然地主动地学习课本上介绍的两种操作验证方法。这样,通过这组问题串,不仅使学生认知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数学推理能力,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3) 运用已有数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

三、“预设”与“生成”有机整合,创设生动富有数学意义的课堂

根据数学情境提出的数学问题可以是在已有知识结构中存在的常规问题,也可以是在已有知识结构以外的非常规探究性问题。正是因为数学问题千变万化,纷繁复杂,又因为课堂教学面对的学生群体中的差异,对同一数学情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目标有密切关系的并且适合自己学生认知水平数学问题,使数学课堂是一个生成的适合本班全体学生的富有生命的课堂。

生活中的生命科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命科学、本质、发展、应用、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132-01

一、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思考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生命科学领域更是尤为突出,生命科学的进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早已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人类对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认知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地位和作为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大千?生命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不同物种虽然在形态结构和行为活动上表现得千差万别,但生物世界中最本质的东西却是高度一致的。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和生命大分子在化学组成都是由C、H、O、N、P、S等化学元素和4种核苷酸、20种氨基酸、糖类、脂肪等基础生物大分子组成,这些成分是生命构建和一切生命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所有生物体都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的生长;所有生物体都能够进行繁殖产生后代,由于受基因控制和基因改变的影响,生命的繁殖表现出高度的遗传和变异特性。

细胞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形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被称为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从宏观角度看,地球上的生物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命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们就注意到了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并对生物进行观察、描述,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材料。17世纪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神学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古老的生物学始终停留在观察和描述阶段。直至20世纪以来伴随物理化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生命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建立起来了。20世纪后半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生命科学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一方面传统生物学的学科分支进一步深化、细化,另一方面学科间的交叉进一步加强。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生物工程、克隆技术、PRC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生命科学与社会发展

生命科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命科学。

医学领域:1929-1943年,青霉素的发现,拯救了二战后期几百万人的生命,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遗传学领域: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首次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揭开了遗传的神秘面纱。

生命科学领域:1997年2月,首例哺乳动物――克隆绵羊“多莉”的诞生;农业领域:转基因棉的研制成功,害虫防治的突破发展。

环境领域:“超级菌”的研制成功,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海上石油污染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种复杂的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光靠有限的医学药物是远远不够的,好多人因此丢失了生命,基因工程的出现给医学领域带来了曙光,科学家们利用基因工程生产出某些特殊的基因和世界上难找的蛋白质,比如说,科学家利用转入转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来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大量胰岛素,大大缩短了胰岛素的生产周期,治愈了更多的胰岛素病人。基因工程还生产出了大量的基因产品,如人的生长激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对人类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命科学更使势不可挡,雄居影响当代人生活的四大科学之首,目前,生命科学已经成为21世纪当之无愧的带头学科。国际核心期刊生物学占着越来越多的比例,世界优秀科技成果评选总不会离开生物学的最新成果,无论从这些还是从对人类生活及思想的影响来看,生命科学都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核心,最为炙手可热的领域

以下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来说明生命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山东,医学专家为60岁的刘为荣换了心脏。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做心脏移植手术以来,刘为荣是年龄最大的“换心人”,现在他像正常人一样安排起居。

在上海,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出第一批高质量的新流感裂解疫苗。流感裂解疫苗不仅接种保护效果好,而且临床副反应极少,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群接种,最受市场青睐。

在日本,东京齿科医科大学和大日本印刷公司借助特殊的印刷技术,成功培育出与人体血管原来形状相同的毛细血管,有望用于治疗心肌梗塞。

在美国,其国家人类基因研究所宣布,他们已绘制成功首张狗基因测序草图,显示狗与人类的基因数量大致相同。这一成果有助于人类对与基因相关的疑难病症的研究。

在新加坡,科研人员发现经高温和超声波加工处理后的动物骨骼植入人体后,可能不会发生感染或排斥反应,这为异体骨骼移植带来了新希望。

在韩国,研究人员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荧光鸡,使转基因鸡蛋在食品、制药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进了一步。

以上这些告诉我们,生命科学就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它的出现和发展就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生活中的生命科学范文第5篇

1.信息蕴涵在试题中的文字中

2.信息蕴涵在图解、表格中

图表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起到语言文字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3.信息蕴涵在社会科技热点中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但只是要求对“重大”进展予以“关注”。至于什么是重大进展,没有明确界定,但至少应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全社会都能加以关注的内容,同时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又与中学教材内容有联系的内容。

因此,“获取信息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考生通过对题干的阅读,迅速且准确地获取与试题问题相关信息的能力。需要考生从试题给出的文字、图表中捕获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然后与所学知识相结合,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历年来的高考大纲(理综生物)的能力要求第三部分都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老教材要求:(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新课程要求(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1.从传播媒体中自主获取生物学科的前沿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各种媒体关注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的报道,来了解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如报刊、杂志以及互联网、电视节目、广播新闻、图书馆、新华书店等。

2.从生活实际中自主获取生物学科的日常知识

生命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接触到,只是有的学生视而不见,没有给予它们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中,我鼓励同学关心生活、关心身边小事,善于发现问题并予以重视,尝试把生产生活实际与教材中生命科学知识相联系,从中获取相应信息。

3.从社会热点中自主获取生物科学的相应知识

生命学科不仅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联系,还与许多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根据知识点,有机地与相关社会热点、事件相联系,拓展知识,使学生对某一热点问题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获取生物科学的相应知识。

4.尝试改编、整理或命制生物学情景习(考)题

生物学情景题是指以一些经典实验或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命制而成的试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甚至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实践成效:

1.增强了学生课外获取信息的意识

许多学生从原来只看课外传播媒体中的文体新闻、娱乐节目到现在有意识的关注生命科学的报道和资料,有的同学说:现在看报纸、杂志、上网、陪父母逛超市买东西,都要留意有关生命学科的相关知识,产品介绍、说明、成分。这说明学生已有意识开始关注获取课外的信息。

2.增强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情感,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