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的思维导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思维导图 文本解读 教学设计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过程也就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通捕捉和表达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将大脑内部的过程进行了外部呈现。本质上,思维导图是在重复和模仿发散性思维,这反过来又放大了大脑的本能,让大脑更加强大有力(东尼.博赞)。文本是作者通过选择中心内容,组织篇章结构,构建语篇意义,表达核心思想的产物。文本解读则是读者对文本主旨和内容,作者意图,写作手段,修辞方法等的分析与解读。笔者尝试把思维导图融入文本解析中,帮组学生梳理文本信息,把握文本结构脉络,体验语言表达,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案例设计
本课为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Module 3 Unit 7 Lesson4 Sea Stories 的阅读课,主要是通过叙事让学生了解一个海上故事,兼有抒情和议论表达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从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方面来看,高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不存在太大困难。但是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英语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英语思维比较欠缺,在英语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差。学习此课的目的旨在读懂文章,了解作者真情,提升自身英语表达。备课基于思维导图,读前设置头脑风暴,激活学生背景知识。读中主要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背后信息,读后思索作者真情的流露。
三、教学过程
Step1读前――导入背景,关注文体结构
1. Presentation
What are we talking about today? 学生们看到标题 Sea Stories,能联想出学过关于大海的单词。
设计意图: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轻松导入本课主题,基本了解主题。
2. Prediction
四、反思与感悟
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预测记叙文文本信息,逐步理清文章结构,搭建语言支架,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升入主题,激发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领会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笔者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ξ谋窘行深层次解读,从而让学生通过阅读逐渐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可对于议论文,说明文等其他文体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鉴赏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平时要多搜集信息,认识客观事物,发展思维,从中得到美的感受,是语文学习中的主要内容。语文是研究语言的一门独立的科学,阅读鉴赏更是抽象,所以在高中学好语文知识对小说、散文、诗歌的学习很有帮助。因此,学习好阅读,掌握研究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很关键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它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阅读优秀作品,品味文中的语言含义,感受到其中的思想感情,体会艺术的魅力,展开想象力和审美力。通过学习要能够理解阅读鉴赏,并学会自己在生活中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案引导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知识点,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典型作品,进行总结,通过针对练习检测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渗透语文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体验语文方法的魅力。②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对阅读与鉴赏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①把握观点与教材的关系。②关注思想的深刻性、逻辑性。
二、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但阅读基础和语文内涵基础较差,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学案教学,重视基础知识训练,培养学生能力。
三、教研课题
本学期我组围绕学校“以学案教学为手段,打造高效课堂”教研课题,确立物理组教研课题为《以导促学,加强学案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采用学案教学,主要遵循教学规律,按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暴露问题、合作探究——总结归纳、扶正方向——当堂训练、拓展完善——检查反馈、巩固提高等步骤进行。学案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学为主线,整个教学过程都贯穿一个悟字,学生自学自悟,教师导学导悟,生生互动启悟,实现学习过程的内化。
四、教法和学法
针对学生的情况和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以欣赏名著的形式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典型著作的学习方法是研究讨论、点拨引导,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五、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八个部分:
(1)引课。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些著作?学生通过导学案预习回答。本环节可让学生通过类比归纳基本方法,同时初步建立善于“阅读与鉴赏”的知识结构,对阅读与鉴赏有了初步的认识。
(2)知识归纳和应用。学生通过课前学案的预习,对于“自主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印象;“合作学习”内容是典型题,在这个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是把几种作品通过对比的形式,边提问,边总结,把应掌握的内容都体现出来,通过对针对性作品的研究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书写文章内容。这样做既可使知识系统化,便于比较、理解和记忆,又体现了研究文学的方法。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方法总结。模块复习应从基础入手,归类比较,针对性内容强化理解,检测训练提高能力。设计意图是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4)探究提升。通过对阅读与鉴赏的学习,较难理解的地方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让学生精心钻研教材,锻炼整体性思维能力。与学生互动,加强学生的点拨,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习习惯。
(5)检测提升。让学生独立解决学案检测的提升习题。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6)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产生系统的认识。
(7)布置作业。以学案为载体,让学生课后能做到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
(8)板书设计。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手段,常规板书设计还要体现系统性。
六、结束语
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作为高中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明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 2009,(11)
[2]刘煜.谈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培养[J].考试(教研),2010,(05)
[3]梁捷.一个多年的困惑──高中语文究竟“高”在哪儿[J].课程.教材.教法,1996,(05)
[4]周大志.写给高中语文老师的一封信[J].校园文苑,2004,(05)
[5]罗家刚.“臣请为王言乐”该怎样理解[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03)
[6]江海清.“念高危”究竟“念”什么?[J].语文知识,2003,(09)
[7]李文波.阅读美好的时光[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02)
[8]庄文勤.阅读青春[J].当代职校生,2010,(03)
关键词:新课程 生本对话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效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52-01
新课程改革下高效课堂被形象地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它属于有效课堂的范畴,是相对于负效课堂、无效课堂、低效课堂、有效课堂而言的,也有人将其称为“理想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效课堂是一种追求和目标。高效课堂有三层含义,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进一步解释就是花最少的时间学最多的内容,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达到统一,并且课堂学习能达到较理想的结果。
“对话”理念教学提出的理论依据是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的,他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惟有对话,才使得教育始终充满激情,涌动创造。他因而大力提倡“对话式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在“实施建议”中对阅读教学作出重新解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就是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课堂“活”了,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的、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基于此,我课题组经过研究在“生本对话”理念指导下特提出如下策略。
1 合理设计阅读教学导学案
每篇高中语文阅读课文的导学案的栏目设置及说明详见如下整体框架:
(1)学习目标: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出发,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导学案的目标设定要有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2)学习重点:明确高中语文阅读学习中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3)学习难点:明确获得的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启示,以及作者情感的渗透途径。
(4)学法指导:课堂改革的重要目的在于由传统的教师“教授型”课堂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型”课堂,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但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师的“设计、策划以及指导”地位,相反,教师的作用较传统的课堂更为重要,教师的角色转变主要体现在由“台前”转到“幕后”,由“演员”变为“导演”。 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情,设计出简明有力的方法指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地促进和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5)情境导入:可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可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可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结构。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以问题呈现的方式,精心设置问题链。
(6)整体感知―― 掀起你的盖头来: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7)合作探究―― 通力闯关: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导学案设计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以要依据普通高中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的问题以基础知识为主,精心设置梯度明显的问题链,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例如:人教版必修五中的《咬文嚼字》一课,我们在[整体感知]环节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①速度全文,归纳总结作者的观点。
②“咬文嚼字”在这篇文中是什么意思。
③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 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8)知能整合―― 滴水石穿:对基本知识、思想方法、规律等进行总结归纳和拓展。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简单来说,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设计学案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教材之后,有一个对所学知识巩固甚至深化的过程,设置知能整合拓展延伸就是引导学生语文知识的正向迁移。
2 促进课内课外的深层探究
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两大支点作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强调:“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
(1)利用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从校本课程出发,最大程度地开掘学习者的语文学习潜力。在所有影响学习者语文课堂学习效益提高的因素中,既然非智力因素是最主要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下大力量研究、开掘、调遣非智力因素,使之充分服务于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的教与学。为此,我们倡导所有语文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运用新课改语文课本的现成的教育资源,对学习者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2)积极培植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可定期通过多种课外阅读交流方式,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激发其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开发课外阅读延伸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从理论来讲,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渐进性原则―― 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形式灵活多样;螺旋式上升原则―― 前后钩连,铺垫迁移,生成提高;生成性原则―― 迁移所学,解决新学,前者为后者服务,后者是前者或所学的自然生成;灵活性原则―― 灵活地应用已经设计好的课堂教学结构,遵循、尊重但不恪守,大胆创新但不失科学原则,一切视具体学情而定。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个多重对话的过程,它还应该包括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本对话等方面,篇幅所限本文仅一个方面论述,但以对话为线索设计教学程序,以对话为基本走向,找准文本解读的契入点,寻求到对话与最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平衡点,无疑可最大限度的生成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3] 周成平.高中新课程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4] 史绍典.高中语文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语文教学 新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众多要求,它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并呈现崭新变化;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借助新式教学方法,我对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1.高中语文新式教学之“新”在何处
我认为当前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的“新”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继承与发展并存。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精华,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稳健发展。对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是新式教学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第二,活动与学习并存。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习过程中充盈着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也就是以具体的活动推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促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活动的推动作用是新式教学得以开展的重要条件。第三,高效性与实效性并存。高中语文新式教学既抓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高效性,又掌握教学方法的实效性,真正实现“过程高效与结果实效相融合”的目标,为新式教学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第四,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的根本落脚点。
2.有效实现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目标的途径
2.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为了有效增强新式教学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可以放松身心,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可以说,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有效增强新式教学效果的根本前提。其次,教师应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一节课只有45分钟,那么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如何才能促进学生释放思维、进行有效思考呢?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调查显示,积极正向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对学生的认知、学习、行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甚至是支配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一般来说,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途径有如下几种:角色扮演、感情朗读、情境重现、音乐渲染、艺术描绘等。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感情充沛,以自身的激情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应在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课后及时针对课堂问题作出系统反思并总结经验。
2.2积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双向深度情感交流。
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是实现新式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背景下的互动并不仅仅以浅交流或课堂气氛活跃为标准,更以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为基本准则,即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互为主体,不分主次。对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互动式教学”取代“灌输式教学”,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双向的深度情感交流,最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新式教学效果。
2.3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促进新式教育的开展。
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抓住时代的便利即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促进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的开展。具体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视频材料、电子图片、音乐、电视、录音机等进行辅助教学。在引入多媒体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如下几条原则:第一,所引入的多媒体要突出教学重点及难点。第二,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必须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既要生动有趣,又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及密度。第三,多媒体的使用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根本目的。
2.4积极组织有效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实现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具体形式方面来看,活动主要有两大块即课堂教学活动、应用实践活动。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个性特征将学习转变为独特的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体验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成为学习主体;在开展应用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在借鉴社会语文学习要义及规律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设计相关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5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有效实现新式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实现的万能钥匙,而且是所有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万能钥匙。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所得到的,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规律及要义的探讨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分类,找出其内在规律及本质;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不同的学习策略,强化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并形成个性、高效的学习方式,最终有利于新式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语
课程标准的改革造就了高中语文新式教学,而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及运用则是新式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如何才能实现高中语文新式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信息技术;整合;必然性;内容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
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引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极光的影像,让学生直接观看极光的形、色及极光发生的过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探讨极光发生的原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课文。而网络的运用,可拓宽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如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审美能力。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腾王阁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这点在讲唐诗宋词时就很明显,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但毕竟是年代久远的东西,学生较难深刻地领会诗词的意境美和把握诗人的写作风格,如果以信息技术作工具就不同了。如讲教杜甫诗歌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和网络,因为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情感的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所以在讲课前做了个关于杜甫生平和思想的课件,通过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从感观上的听、看来感受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再通过画面想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会是如何呢?在回答问题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引导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之后,经过讨论,整理资料,然后对照作品,通过理性分析,更深刻地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风格。这样由感性到理性,一方面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感悟和熏陶,并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对杜甫这一诗人和他的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搜集材料,分析资料的实践能力,也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老师在教学中“导”的地位。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给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