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的渗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的渗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的渗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国是文明古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之下,更多的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较量,中国本土的许多优秀文化逐渐在较量中消失。七夕节、春节都被国外的情人节、圣诞节所打败,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外语、电脑的热爱高过了对语文的钟情,再加上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语文注重技术操作,这都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消失。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深入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以及那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营造课堂文化氛围

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可以在教室的墙壁张贴古代名人所创作的画像以及书法家所撰写的名言,也可以在教授传统文化课文时引用一些相关的典故和诗文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和影像,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诗歌朗诵、古筝、琵琶弹奏等方式来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

二、课外阅读古典名著

古典四大名著,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的人很少,更别说是小学生,可是这些古典名著若是能够每天花点时间去阅读,对文化熏陶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师应该设置一些阅读课,让学生去阅读古典文化的代表四大名著以及《论语》《三字经》等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所出现的一些优秀作品应该推荐给学生,引导他们去阅读。

三、诵读古诗文,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小学教材里的诗词小说等一些古代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却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巧妙利用这些诗词,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诵读是最基本的方式,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自由诵读、朗诵比赛、演讲等不同的方式来让学生感悟这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教师通过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用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理解传统文化。

四、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传统教育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节日本身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机,在此期间开展传统教育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如今洋节大行其道的现状下,这种方法会更加有效。例如,在重阳节的时候,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以及其相关的习俗包括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等,让学生知道这些习俗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都有体现;在中秋节的时候,组织学生赏月吃月饼,并朗诵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进行诗文的熏陶;在端午节的时候引导学生查询端午节相关的资料,了解屈原、伍子胥的事迹,用这些有趣的活动来让学生去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继承与发扬,尤其是在这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民族文化更是不容忽视。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传统文化,创建书香校园,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在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遨游。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的渗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小学 德育 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时光已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与此同时,人们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法律意识等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也不管我们意识到没意识到,我们的经济发展超前于德育,德育滞后必将反过来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那么,在中小学教育中,怎样提高我们的德育质量呢?方法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仅就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与中小学德育谈谈浅见。

为什么要提出用“传统”教育青少年呢?一方面,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因此在中小学阶段要着重强调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与求知、办事、健体都有关系,而与做人关系尤为密切。我国有着悠久而优秀的传统,有许多能够作为民族精神代表的、维系并激励民心的东西。例如,我们对家庭、友谊的重视,对民族、乡情的认同,忠诚、信用、礼仪、同情的无所不在,和睦、安宁、淳厚、富强的同心渴望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积极入世的责任意识,克勤克俭、居安思危的生活态度……。这些都是历代所讲究的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和、平的余绪或变异。另一方面,我们的青少年承受了即使是大人也难以承受的学习负担,在属于他们的那小小空间里,社会提供给他们的多是“灰太狼与喜洋羊”、“网络游戏”、“手机短信”到各类歌星、球星。很少听到民族英雄、古代贤哲的事迹和过去流传于民间的富有哲理、催人向上的故事。他们是民族传统的饥饿者和贫血者。

怎样用民族传统教育我们的青少年呢?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目前的现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我们的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第一、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与我们民族能够抵抗外来侵略,始终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世世代代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分不开的。历史上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名言和诗句,应当永远是中国青年的座右铭。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感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两句话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过不同的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别。曾记得2005年有幸参观了纪念馆。刚进去就看了到这两句话,并不觉得特别,参观结束重新看到这两句话时,我的感触太深了:城破之日,三十万民众……。同胞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我们的学生该怎样“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呢?当时不准录像,要是能录下来放给学生看多好。

第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自古以来讲的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精神在今天应当特别地加以强调。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承受了过多的爱,以“我”为中心的环境最容易滋长“个人第一”、“唯我独尊”、“我是祖宗,不知谁是爹”的思想观念。我们必须教育孩子们从小就养成心中有父母、心中有他人、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的思想感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小培养他们对父母、对同学、对人民的责任感,培养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第三、遵纪守法的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没有法律意识,就谈不上发展。前不久,某校学生食堂由于没有持证经营,卫生监督部门给予罚款,工商部门要求停业整顿,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校长写检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件?食堂承包者和管理者认为,设备、卫生、消防等条件都具备了,就可以营业了,持证经营的“证”不就是张纸吗?说穿了,食堂承包者和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差是导致这种事件的直接原因。我们的青少年是未来的建设者,法律意识不强能行吗?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既有强调以德治天下的孔孟学说,也有强调以法治国的韩非子学说。我们现在仍可以从他们的言论中、著作中吸取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第四、艰苦奋斗精神

今天,我们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认为,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而孩子们却不理解创业之艰难,父母之不易。虽然,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可孩子们的消费却往往超前于家庭经注的发展。

崇尚勤劳节俭,反对懒惰奢侈,鼓励艰苦奋斗,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内涵。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正面或反面典型,均有生动的记载。正面的典型有“卧薪尝胆”,反面的典型有“王谢斗富”。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机地利用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总之,现代是从古代到未来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是传统的延续和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吸收人类所创造的各种进步文化,这是德育的重心所在。因此,有必要把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小学德育联系起来。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的渗透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德育 传统文化 德育素材

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是我国历史上无数先贤的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令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小学德育理应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藏,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唤起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自觉,从而起到滋养品德情操的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素材

1.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懂礼、习礼、守礼、重礼是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古代,“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

2.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与忧患意识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表现了古人对国家的统一、安宁、稳定、发展的期待和向往。“天下为公”是《礼记》中的《礼运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表现出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志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足见古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南宋的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是清代顾炎武的名句,这些名句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刻骨铭心,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了热爱祖国的河山和人民、关心祖国前途和命运的情怀。

3.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中自强不息精神的重要体现。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与天、与地、与逆境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也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逆境中奋进,在困境中崛起。

4.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团结和谐的人际交往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对“和”的思想进行了阐释,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在人际交往中,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张“和为贵”,要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在人与自然中主张“天人合一”。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则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新定位

1.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文化一直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思想是我国德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措施。学校德育应该不辱使命,从基础教育抓起,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既担当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又让传统文化惠泽天下,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小学德育中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科学定位,重视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不断加强文化的传承功能。

2.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动力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德”的内容,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同时,关于“德”的教育和影响作用的研究和关注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也正是有了“德”的滋养,才为以德立教提供了可能,为小学德育提供了动力源。目前,很多小学开展了“经典诵读”文化活动,让诵读经典成为师生修身、正心、养德的主要精神食粮,为小学德育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3.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的“三观”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称“三观”,是小学生思想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影响小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低年级小学生尽管对“三观”还不太明白,但其已经开始对金钱、物质、幸福,对“活着”有了初步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对自然的敬畏思想、对人生的积极乐观、对幸福广泛界定等思想,这必将成为小学生“三观”形成的主要依据。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多方位应用

1.宏观上,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

在小学,教科书是德育的物质文本,承载了德育知识和教育价值引导的双重任务。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小学德育必然会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重视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渗透作用必须在教科书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1)在内容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科书的全面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文明礼仪、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等思想对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大有裨益。另外,从文化的角度,中华民族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保持一种“寻根意识”,从文化传统中找到发展之“根”。而且,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只有通过教育和引导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所以,要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合到小学德育的教科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对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自觉养成爱文化、讲文明的道德习惯,自觉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2)从形式上,优化传统文化在德育教科书中的综合设计。一方面从教材的编写理念上看,要将小学德育的编写理念引向对社会的关爱。爱好和平、乐于奉献、心存善念和崇德行善等社会关爱内容对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价值。教材编写要增强这种“宏观思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和社会对于个人的重要依托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关注社会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另一方面,从对内容的重视程度上看,当前小学德育教科书中的两大主题是人格修养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其中对人格修养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却淡化了家国情怀教育。今后的小学德育教材要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的分量,加强弘扬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等传统道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其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

(3)在效用上,改进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外部构成。教科书的文本内容固然重要,但要采用适合的形式,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众所周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惯用形式,那么将文言文照搬到小学德育教科书中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晦涩的语言要先经过处理,变成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内容,比如可以采用图画、故事、动画等表现形式,避免成人化思维模式的呈现。另外,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要综合考量受众的接受能力。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有很大的不同,教科书要考量这种变化,顺应学生的现实需求,采用适当的方式体现教学内容。

2.微观上,要多途径多措施加强具体实践

小学德育不是仅仅依靠说教就可以完成的,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先人的这些观点说明了人的思想道德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感染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据此,在小学德育中要注重开展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主管部门要制定常规性的经典诵读活动安排,挑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等经典作品,落实每日、每周、每月的诵读计划。据了解,有的小学的诵读活动从每天的晨读开始师生共诵,书声朗朗。每周开展诵读比赛,每个班级选代表参加学校的诵读比赛,欣赏美文,感受经典之美。根据每周的诵读比赛,每月开展一次“阅读之星”评选,表彰与激励更多的孩子走进经典阅读的世界。

(2)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在小学成立绘画社、舞蹈团、合唱团、武术社等社团组织,积极发动学生参与社团组织,并组织团员参与社团活动。比如开展“孝道”为主题的绘画比赛、以“爱国”为主题的合唱比赛等,让参加比赛的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社团活动有利于增强校园的文化气氛,给校园中的更多同学带来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发现美德,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开展节庆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相关主题的节庆活动。比如在每年的清明节开展扫墓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抗日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了解先烈事迹,学习广大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英雄主义气概。利用端午节祭奠爱国诗人屈原,学习屈原胸怀大志、宁死不屈、立志报国为民的大无畏精神。利用9月10日的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感念恩师,感念学校。利用校庆日开展校史学习活动,唤起学生爱校、爱家的情感。

(4)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包含着深厚的德育价值。古典文学一直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小学德育中要定期给学生推送经典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可以给学生推荐有关开天地、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的读物,这些读物中包含了古人对神秘的天与地的探索,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歌颂先人征服自己、征服宇宙的探索精神。在小学高年级可以给学生推荐《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名著的部分篇章或者简易读本。

多年来,关于小学德育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多有争议,有人认为要在量上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但是部分人却走向了极端,主张全盘复古;有的人认为要减少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多立足于现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但部分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主张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小学德育要走出这两个误区,促进二者的适度融合,兼容并蓄,互相补充,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施建平.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2).

[2] 崔振彬.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5).

[3] 阮秀章.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

[4] 韩艳红.我爱中国传统文化[J].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15(11).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的渗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教育;教学启示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深化,小学教育教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也正因此小学教育教学的弊端不断暴露,尤其是以成绩衡量学生的教学现象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现在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都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沉淀了很多的精华,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是教育关注学生成长,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改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较为明显的是重知识轻德育。小学教育在我国教学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也正是如此,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忽视了品德、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育,在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渗透更是少之甚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知识积累,缺少其他的认知和能力,这种学习现状对学生现在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阻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小学教育教学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道德规范,通过德育智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事物,避免学生出现素质滑坡的现象。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深入人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对素质教育的践行力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成为了阻碍小学生健康成长和以后成才的主要因素,应该受到一线教师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将素质教育真正的重视起来,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教育与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沉淀和见证,而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人类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无一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影响更为深远,为此笔者将对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进行重点阐述。

(一)重视道德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道德规范不是与生俱来的,其是随着人类的成长逐渐建立起来的,可以说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就越多,自身的道德素养也应该越高。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不能将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分离开来,要用辩证统一的眼光看待这两种教育形式,这样才能够引领学生健康地成长。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人文教育,也就是对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教育,这种思想在孔子的“舍生取义”中就是很好的诠释。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仍以学校教育为主,小学是教育教学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阶段,在各学科教学中将道德教育渗透进去,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以免出现道德素质滑坡的现象。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要将德育教育重视起来,可以将德育教育纳入到学校的管理机制和量化考评中去,以此来提高全校师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并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解决可能存在的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为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

(二)突破教学禁锢,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很多的历史典故和传统文化都记录了学习的重要性,古有孙敬、苏秦悬梁刺股,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都告诉我们想要功成名就,就要脚踏实地,踏实好学。同时在实际的学习中还要学会大胆挑战,敢于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就要求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既要拥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趣味性的,差异性的,能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科学的、创新的眼光看待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为小学教育教学增加更多的乐趣。例如:在小学英语和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的设计,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既体验到课堂学习的快乐,又能够从中获得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另外,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或者生活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与传统的讲授制相比效率和质量都要有所提升。

(三)提高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从古语“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都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小学教学中,学生的稳定性不高,学习意志力不坚韧,更需要教师的指引。因此,教师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尤为关键,对此学校应该采取积极的策略,规范学校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人才。第一,在教师招聘上严把质量关,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第二,在学校内部为教师组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培训,让教师的思想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第三,改善教师福利,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小学教学阶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小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的渗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 德育教育 渗透

在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年幼,思想不够成熟,对外界的抵抗能力不强,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此阶段就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其准确地分辨善、分辨美丑。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就要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德育作用,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其德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开展游戏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得学生参与到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接受美术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其个性化的发展,帮助其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道德品质,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带领学生开展动手操作课程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动手制作“纸拖鞋”。教师可设计游戏环节:首先,要向学生招聘设计人员。然后在班级中布置展销会,由被选中的学生对拖鞋款式进行设计。第三步是销售拖鞋。即请几个学生到讲台前对拖鞋产品进行销售。学生可针对个人设计的拖鞋进行介绍,或者是直接穿上拖鞋进行表演。第四步,购买拖鞋。由学生对彼此的作品进行互相的评价,互相欣赏,之后再将小红花粘贴在自己想要购买的拖鞋上。第五步,将班级中学生拖鞋的N售情况进行比较。选择出销售数量最多的学生,将其评选为最佳的设计师。通过这种游戏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有效地渗透了德育教育。

二、开展启发式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就要将有限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设置与规划,进而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抓住教学的关键与重点。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运用,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教学效率,并且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积极地渗透生态保护理念。可为学生播放一些PPT或者图片,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干旱对田地造成的危害、生活垃圾被人们四处丢弃、野生动物如大象等被人们肆意猎杀的画面与情境。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提问:请问同学们,我们是否应该在马路上或者公园中随意乱丢垃圾吗?见到大象被猎杀的情景,你们心中有怎样的感想?假如田地干旱、寸草不生,蔬菜粮食无法生长,那么农民伯伯又将如何生存?我们又能吃什么呢?由此使得学生充分的意识到生态环境遭到人们的破坏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生态保护。要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三、开展美术鉴赏课,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想象力较丰富。因此,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地开展美术鉴赏课。例如,可以为学生展示中国的古典文化,如雕刻、脸谱以及版画等。通过这些艺术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艺术。使得学生充分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我国艺术的精华所在,从而使其更加地热爱祖国,为祖国感到自豪,为中华民族感到骄傲。树立较强的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并且能够在今后充分地尊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实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良好发扬与传承。

四、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形式,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美术教师可根据一些重要活动以及重大节日等,带领学生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有效地开展情感教育。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促进彼此的感情,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即“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对此,教师首先要制定实践步骤:第一步要制定策划书、绘制活动的路线图。第二步是设计调查团的旗帜与标志,制定工艺的广告宣传画以及相关的活动口号等。第三步是设计调查团的帽子以及文化衫,使其可以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特点。第四步要合理地设计清洁袋以及清洁筐,以此收集垃圾,并且要充分加强环保节能的设计。第五步,提出“金点子”。即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出帮助家乡建设,使其家乡更加美丽的好点子与有效的措施,并且将这些点子采用绘画的方式表示出来。如此的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在今后更加注重环保节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努力建设家乡。

五、完善评价机制,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为了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那么教师就要对考核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设计。要充分地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要不断地完善评价体制。例如,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以每个小组为单位,由小组的全体成员共同创作主题画作。在美术作品创作成功以后,教师在对学生的艺术美术作品进行评比时,可引导学生进行各小组的互评,再由各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教师也要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公平、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其他小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对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样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公平公正、谦虚客观的良好道德品质,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

总之,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课程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进而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的魅力,提升其鉴赏能力、创作能力以及美术审美,促进其综合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莉.小学美术德育教育教学探究[J].祖国:教育版,2014,(08).

[2]孙宏.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