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多元智能 艺术设计 教学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得培养的学生模仿能力强而创造力弱,缺乏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技法教育,而且是一个需要创造性的、开发智慧与想象力的,能够培养学生多种知识、多种能力的综合性教育。笔者就加德纳先生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谈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他给出了智力的新定义,认为“智力是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强调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突破了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传统单一智商(IQ)理论,揭示了智力的多元性,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各自独立的八种智能组合而成,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反对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认为各种智能都是平等的,“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有的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1.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育观念的启示: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①教师要平等看待学生智能的差异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通常用一些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符合标准成绩好的就是优生;反之则被划为“差生”的行列。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各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有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组,都是可塑之材,教师应该以平等心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并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智能,树立信心。有了自信之后,学生就会努力地发展自己,做到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

②教学目标要多元化

艺术设计教育仅以狭隘的知识和技法传授是不够的。成为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广博的学识、活跃的思维及与人沟通的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智力的表现和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但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努力,每个人都能加强自己任何一方面智能。因此,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发展的、多元的途径,着重培养学生对特定事物的深入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③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

在艺术设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中,教学活动过程就是一个机械的强化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外在于学习者的知识及某种技能与行为目标的实现,学生只是按照一种模式一种技巧来进行表现,达到一定的效果,完成一定的目标。这势必造成学生模仿能力强而创造力弱。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生成性的过程,在加德纳看来,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活动要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建立“重在理解的建构主义者的课堂教学”模式。

④学生角色由被动变主动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教学活动忽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结构、自身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多元智能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多元智能教学观的根本倡导,这种“中心”强调了教师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同。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智力组合的特点,帮助其发展智力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并真正学以致用。

2.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启示

①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的智能分布和发展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和资源,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多种手段,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等多种方法,课上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每个学生的独特智能,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另外,教育新技术能为多元智能创设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适当的环境开发多种智力。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信息准确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用模型模拟设计可以创造新的学习激励因素,使用因特网可以获得全新的设计信息。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智力类型变换学习方法。

②课题设计要具有综合性、启发性

课题设计要有机地将设计所需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完成这些课题的过程中学习并练就综合的设计能力,包括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相应能力。课题作业要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设计的意义,并在实际操作中了解设计的类型、设计的题材、设计的载体及社会和市场的状况、生产制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把握设计的流程,从而深入理解设计是什么,为什么设计,为谁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另外还要设置一定量的社会实践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践过程不仅是消化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起到了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整合专业知识,并使之更加系统化,增强应用性的作用。

③创设有利于学习的问题情境

设计师应该是以“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比较能力、系统处理问题的能力见长”。善于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推动设计向前发展。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要主动发问,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寻找问题,然后用设计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设计过程。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消除对设计的神秘感,理解设计的本质。其实,很多设计大师名垂青史的作品就是解决了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让西班牙设计界骄傲的是我们都曾见过的能够拧拖布的筒。

3.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学评价的启示

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通常以作业为主,加上少量的平时成绩(通常是学生的出勤等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在成绩评定中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对同一张作业,两位教师的评分可能相去甚远。

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多元化评价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合适的借鉴。首先,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多元智能理论则主张评价可由教师、学生自己、其他同学及家长来进行,这样就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真实水平,避免教师课堂的片面性。其次,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它所主张的评价不是考查学生对专业概念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然后再用一个分数来代表,而是要考察学生更为广泛的能力,这包括:

①所创作作品是否有创新能力与想象力、美学判断能力与技巧等,而且,这种评价的标准在不同类型的作品中是不同的。

②学生的智能特征及学生在作业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智能上的强项、弱项及发展倾向。

③与人沟通的能力(包含语言表达的能力),完成作业的过程和作品的最终展示都离不开沟通能力,因此,沟通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评估内容。

④总结反思的能力即学生回顾已进行的工作、把握既定的目标、评估进展、提出改进方案和应用情况或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的能力。

另外,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促使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单一的成绩评定过于局限,要采用口头评价、实地评价、观察、档案袋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应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要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使学生明白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不是“把它当作指出学生失败的机会”。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一方面强调为多元智能而教,另一方面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始人格罗佩斯曾说过:“一个人创作成果的质量,取决于他各种才能的适当平衡,只训练这些才能中的这种或那种,是不够的,因为所有各方面都同样需要发展……”

参考文献:

[1]H.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P17—9.

[2]张扬,徐艳.论多元智力理论与创造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P41-44.

[3]常锐伦著.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差异教学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传统的语法教学采用演绎途径, 翻译是它的重要手段, 学习语言就是学习语法, 由此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20 世纪70 年代初出现的交际教学法是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语言的意义和实际运用,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减弱。语法教学一度成为过时、落后的英语教学的代表。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忽视甚至摒弃语法教学, 从而导致了学习者能够开口, 但错误百出, 无法用英语进入深层次的交流, 英语写作能力滞后。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和2003 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实施以来,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英语语法教学仍然没有应有的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简称 MI Theory)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 1983 年在《智能的结构》一文中提出后,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我国于 20 世纪 90 年代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国内有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

本研究力图引入该理论,采用课堂实证研究,紧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以能力发展为导向,在英语语法课堂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七项智能为依据,考察、发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减少理论教授,强化学生语法应用能力的培养,认真对待教学过程,注重改革实效。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让语法成为高职学生主动、乐意去学习的一门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实际语言应用的能力,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同时,对于高职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参考与推动的作用。

1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语法学习的现状

笔者从我院的英语语法授课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差,入学时英语高考成绩差异性大,学习兴趣低,生源复杂;学生的语法学习动机不高,普遍认为语法课非常枯燥,学习语法就是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缺乏整体的语篇理解能力,实际应用能力薄弱。再加上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自学和自我复习的意识,提炼、总结能力欠缺,很难系统、全面地掌握语法知识点,从而导致对英语语法课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法学习中来,英语语法知识混乱,对接下去其它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极大影响,句子结构不会划分,阅读理解读不懂,英语口语水平停滞不前等。

而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英语语法教师,有些即使在交际语言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了语法的重要性,也苦恼于怎么教这一问题,最终只好将英语语法教学陷入“讲解规则,举例说明,练习印证”的刻板教学模式中,从而让语法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为:讲解过多次的语法知识点学生依然记不住,甚至不理解;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也提不起教学兴致;只能按着教材内容刻板教学,缺乏课堂互动与创新;对同一个班级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不良等。

2在高职英语语法课堂上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必要性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力,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要认真考虑人类的个别差异,强调发挥人的特长,发现并培养人的智能强项。笔者发现,我院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存在英语语法基础薄弱,水平层次不齐,缺乏学习热情与自觉性,只会做语法选择题,实际运用能力不强的情况。而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强调以能力为导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与我们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应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语用能力的要求相一致。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即:

(1)语言智能,就是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或运用于听、说、读、写中的能力。

(2)数理逻辑智能,就是有效运用数字、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就是指对结构、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包括用视觉手段和空间概念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4)音乐智能,就是运用于歌唱、欣赏、创作乐曲的能力,有对音高、音色、旋律、节奏等的敏感性。

(5)身体动觉智能,利用肢体动作解决问题,创造“产品”或表达意见和感情的能力。

(6)人际关系智能,善于与别人合作、保持良好的关系,善解人意的能力。

(7)自我认识智能,自我分析、自省的能力,了解自我并为自己计划设定目标的能力。

事实上,这些智能就是指人的七种能力,在英语语法教学课堂中,完全可以基于学生的多元化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能力为导向,来设计教学内容,提高语法在语言环境中的具体使用能力,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都能在多元智能理论的七项智能中找到对应的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模式。

现今,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将多元智能理论的七项智能内涵加以研究,注重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许多高校教师也开始在英语词汇教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教学策略,但该理论被运用到英语语法课堂的教学实践却鲜有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探究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个体差异观这一重要观点,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高专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最后总结出在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高职高专英语语法课堂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的具体途径。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钻研问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这对高职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来讲,是一种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利于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3高职高专英语语法课堂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的具体途径

3.1 初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

以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七项智能内容(分别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为切入点,在正式授课前,认真查看学生入学时的英语高考成绩,或者可以选择调查问卷的方式较为深入地考察、摸索学生的个体特征差异,主要有:兴趣爱好、擅长的智能、学习偏好、英语基础等方面,为接下来的英语语法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2 实施弹性分组

根据前期的准备,在授课一周后,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特别是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在全班进行弹性分组。例如:本人在这学期13级的应用英语131班中,根据前期的摸底,把全班50名学生分成10组,每一组都会有擅长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各方面的学生,尽量做到优势智能的均衡分布。然后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份“个人档案”,每堂课都会给积极发言、参与课堂活动或者是表现突出的学生做好加分记录与评价;且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提出的疑问也会相应做好记录,注重过程性评价。

3.3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

结合英语语法的教学知识点,努力发掘学生的七项智能,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课堂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定期为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较为准确的阶段性评价,以促使其加油和改进。

首先,以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七项智能内容为能力导向,选取教学内容。本人在最初的调查中发现,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不擅长数理逻辑智能,擅长的能力集中偏重于语言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

其次,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针对不同智能偏向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挖掘和延伸学生的劣势智能。

例如:视觉空间智能一般是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认知外在和内在的图像的能力。在教学上,我们强调通过视觉刺激引发学生好奇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体现在教师讲授语法知识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涵盖语法知识的小动画,这样的资料在一些英语学习网站就可以查到。笔者在讲授冠词、介词时,就使用了语法小动画,学生反映学过以后印象深刻,有趣味性,对原本规则多而不好理解的语法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学习起来简单、易懂,记忆扎实,并且能够活学活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又如:在语法课堂上,为了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可在进行完语法讲解后,针对所讲语法点进行对话练习。在讲时态时,可就讲解的“过去”、“现在”、“将来”进行情景对话。要求学生按照弹性分组,由组长分配对话人员,可特意把平时不爱讲话的学生分和相对有交流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老师应要求每位组员都参加讨论。这样可带动所有组员都参与讨论、交流,既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又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

而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较不擅长的数理逻辑智能,教师也可利用学生的小组合作来提高此能力。例如:笔者在分析课后练习的时候,先不急着公布答案,让各小组成员开展内部讨论,每个成员需说出自己选择该选项的理由,然后共同分析、推导,最后由组长进行汇报小结,教室听取后再做出评价分析。

3.4着重学生英语语法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发掘、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偏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增强课堂实践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探究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定期开展学生座谈或让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及时做好总结与反思。

此外,改变课程评价方式,不能单一以理论考试的成绩为主,而应看重学生对英语语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结合每个学生七项智能的发展,采用过程性评价,作为英语语法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

4结论

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教学策略,在高职英语语法课堂上针对学生的不同智能偏好,探究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例展现把该理论融入英语语法课堂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英语教学;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1.引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与此同时,教师发现使大部分学生头疼的语言知识一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表演、运动等方式加以展现就会吸引学生广泛的兴趣,从而较为轻松地获得英语知识、锻炼英语能力。因此,必须发现学生兴趣点,提升学生内在的动力。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批判智力单因素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是由多种结构组成,是动态的,可以发展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力发挥到更高水平。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力的情景,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力,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从而给每个人未来以多样化的选择打下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一直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被应用到不同教育领域。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上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影响或与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整合,针对各阶段教育的具体应用研究则较少。本项目研究尝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以不同形式激发学生潜能,尝试英语课堂教学与多元智能理论八种智力要素作载体,改革高职课堂英语教学传统模式,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引导学生在其强势智能及弱势智能之间架起桥梁,让积极的心理因素,对学生取得新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本项目的研究会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2.研究过程

2.1研究对象

本项目研究的对象是本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共42人。采取单样本形式研究(即该班研究前后对比)。

2.2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的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

2.3研究问题

(1)高职英语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参加到多元智能英语教学活动中?

(2)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能否通过多元智能式英语教学有所提高?

(3)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英语课堂教学提高的效果如何?

2.4研究步骤

步骤一:选定研究班级,并进行多元智能分布调查,搜集数据,将学生根据智能状况分成8个智能组,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智能状况设计教案、安排教学活动。

步骤二:研究者根据班内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单元主题设计出多元智能教学活动教案。教案明确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多元评价标准、多元智能教学活动,并给每个智能强项的学生有展示自我参与活动的机会。

步骤三:期末再次以问卷的形式,确认学生对本学期英语学习的自我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了多元智能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信心是否改观,英语知识是否得到扩充,能力是否得到锻炼。

2.5多元智能理论实验班研究过程

2.5.1研究前测试

通过对08级三年制班英语成绩前测,结果如下:测试人数42人,平均分50.7分,优良率17%,及格率33.3%,最高分88分,最低分21分。

2.5.2问卷调查

所采用的调查问卷是根据八种智能设计出的80个调查项目。笔者向调查对象发放了42份问卷,收回42份问卷,有效问卷42份。

2.5.3学生多元智能状况调查数据分析

研究者设计了多元智能状况调查表,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作答。

(1)调查问卷的内容。该调查问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共涉及了项内容,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2)调查问卷的统计方法。研究者针对实验班的学生就问卷进行了统计,计算出学生每一种智能状况答题所取得的分值以及全班学生在该种智能方面的表现平均值。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该班学生的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音乐智能在整体智能对比中存在着明显优势,分别列前三位,视觉空间次之位居第四;而语言智能平均值仅占据第五位,需要给予激发和练习;逻辑数学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存在弱势。因此可以看出在该班开展多元智能教学活动设计应侧重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优势智能的应用,开发设计体现该类智能的英语课堂活动,利用学生在优势智能方面的积极表现,令其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有所收获,进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2.5.4学生课堂自我评价数据分析

为了及时搜集学生对多元智能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研究者安排学生每两周作一次课堂表现自我评价。如下是第2周(期初)和第15周(期末)的学生自我评价表,其中学生分别针对课堂效果满意度、回答问题、活动参与、小组表现等项目进行评测。

根据调查表数据显示,在学期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兴趣不高,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进一步了解其想法,发掘学生潜在的智能优势,指导他们选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活动,并积极尝试,借助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带动尚在观望的学生的积极性。

上表是第15周末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多元智能模式教学,大多数学生取得了明显进步,敢于在讲台前进行个人展示,能选出适合自己优势智能的课堂活动,并与组内成员精诚合作,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人数和主动性反映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较第2周有了提升。其中,最大转变在于个人展示环节的参与人数由最初的3人占总人数12.5%增加到24人占总人数57.2%,这表明每组平均有3~4位学生能参加个人智能活动展示、师生互动等。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提升。

3.结论

数据显示,多元智能式英语活动较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既可以参加小组内的某项任务,也可以将自己的优势智能加以展示,每人都能在参加课堂活动中体现自我价值。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及任务的驱动下,主动获得语言知识、锻炼英语能力、一些职业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也得到提升。尤其是以往对英语学习比较自卑的学生现在能用英语展示自己的爱好,赢得了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大大提升了自我成就感,对未来的英语学习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范文第4篇

一、差异教学的内涵

华国栋在他的《差异教学论》中指出:“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由于学生在性格、学习兴趣、态度、学习风格、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差异教学就要在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上的不同要求,促进其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差异教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看到学生的共性,更要看到差异性,并且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多元人才。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信息技术差异教学的启示

1983年,美国的认知和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有以下八种智能: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及表现形式不同,因此,每个人的智力特点都各不相同。教学的任务不是去辨别哪些学生聪明,哪些学生不聪明,而是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智能和潜在智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其智能的发展。

这一理论为差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启示。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差异发展”的教学观,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强势智能,提高其弱势智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动机,帮助学生挖掘和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智能,实现全面发展。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策略

1.学习形式分组化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在机房进行,但教师只是把课本上的内容搬到了大屏幕上,其教学形式的本质没有变,依旧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动。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智能优势和劣势,教师应当在完全掌握学生智能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以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就信息技术而言,有的学生身体运动智能较好,在学习中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但可能逻辑思维较弱;有的学生数理逻辑智能较强,对学习算法编程比较轻松,但可能在空间智能上存在劣势,不懂得如何对网页进行布局。那么,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学生分在一组,具有不同智能优势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借助彼此的优势,取长补短,不仅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还能改进自己的弱势智能。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也会促进学生人际关系智能的提高。但是,这种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2.教学目标层次化

想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目标不仅包含学习目标,还要包含能力目标,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八项智能。单一的目标无法满足具有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因此,必须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真正发挥其作用。以“文本信息加工”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例,可设置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1)基本层次-能利用Word软件的常用工具对文字、段落进行设置;(2)中间层次-会在Word中制作一份电子小报;(3)最高层次-能将Word中的操作迁移到其他文字处理软件(如WPS)中,利用其他文字处理软件也能制作出电子小报。在这一教学目标体系中,对于基本层次,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达到,大多数学生也都可以达到中间层次,而最高层次,可能暂时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达到,但教师要鼓励达不到的学生,努力向最高层次目标靠拢。

3.教学方式多样化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智能优势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集成与交流”的教学为例,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制作一个“菁菁校园”专题网站,其中涉及图片、视音频的采集加工,动画制作,文字编写,视音频合成,网站开发及。教师通过该任务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图片、视频的采集来自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让学生自己拍摄获取素材,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信息环境,从而也激发了他们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自然观察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亲自操作拍摄校园图片,而音乐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上网下载完成音频的采集,文字编写工作可以让言语智能较强的学生完成。在网站设计阶段,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网站案例,让学生借鉴学习,最终完成网站的布局设计。该环节不但满足了那些身体运动智能较强的学生动手的需求,也使那些空间智能较好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观摩、讨论等多种方式开发学生多种智能,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4.评价方式多元化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科目,不参与期中期末考试,这也为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提供了契机。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新的多元评价方式。尊重差异的评价不以成绩高低论优劣,强调识别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以评价结果为依据,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智能强项,提高智能弱项。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做出很多作品。针对这些作品,教师不能一概而论,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价。以网站设计为例,教师可以从内容介绍、色彩搭配、结构布局等多方面分项评价,同时,可以采用小组互评和自评的方式,用多维的评价标准来进行多维的评价。

总之,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全面接受学生的差异,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探索差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树仁.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06,(8).

[2]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04-03

引言

如何评价人的智力高低、学习程度好坏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加德纳(Gardner)在总结斯皮尔曼(Spearman)等学者关于智力多元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九种智能组成的多元智能理论,很好地驳斥了以比纳(Binet)为代表的智商唯一评价论。该理论的提出对整个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者们纷纷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研究,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

加德纳在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时并未提供多元智能应用方法,于是在实际中存在大量将多元智能理论简单套用于“素质教育”的现象。[2]学者们认为,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简单附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多元智能的内涵理解不足。故而探究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意义[3] [4] [5],重视多元智能对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用多元智能本质内涵指导教育教学成为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趋势。[6] [7] [8]

多元智能理论自引入中国以来,已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指导思想之一。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应“教好每一个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9]《纲要》的要求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故而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研究有助于实现《纲要》的规划内容。

本文依托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以欧亚学院物流贸易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为实例,总结2011年至今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在实践教学的创新探索,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是长期通过科学手段对脑神经学和人类认知过程研究总结而得出的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生物生理潜能(biopsychological potential),是在特定环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10],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能力共同决定的。多种能力被定义为基本智能类型。每个人的智能都是由基本智能类型组合的有机整体,由于智能结构中基本智能类型占据的分布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的智能存在差异。

观察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基本智能类型从最早的七种到现在被广泛认可的九种(也有称八又二分之一种),说明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基本智能类型仍然是不确定的。事实上,由于智能本身是复杂的,探究智能所具备的基本智能类型是困难的,还需更长期地科学研究。正如参考文献[4]中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在逻辑上仍不是一个严谨的理论。作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智能的定性理论,虽然加德纳提出了对基本智能类型的判据,但是判断智能高低仍需要利用“在特定环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本质内涵作为判据,即回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周卫指出多元智能理论给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启迪是思想的转变。作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故教育教学应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评价应是多尺度的,评价教育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为是否能够在社会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教学研究

欧亚学院在2011年成立了CTE(Center of Teaching & Education)中心,全新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笔者是该教育模式推行的参与者之一。本节讨论2011至今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和探索的总结和体会。

(一)发展“植入课程”让教学与社会接轨

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综合素质。在知识爆炸、信息高度融合的社会,只有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但是目前传统高等教育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从事教学的教师缺少社会实践背景,很难满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为了让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引进具有企业背景的优秀人才、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是有效的解决方法。更快速的方法是与企业合作,将部分实践性课程交付给企业,由企业派送具有行业经验并能够胜任教师岗位的工作人员完成相应课程的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经多方考察,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在2011年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将阿里巴巴的“淘宝大学课程”植入电子商务本科教学计划。植入的“淘宝大学课程”由本校教师和淘宝大学派出的教师共同授课。

欧亚学院作为西部地区首家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大学,通过植入课程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最直接、更便捷地获取阿里巴巴最新成功经验、成果及行业前沿资讯。学生学习植入课程后学习热情发生了明显改变,更愿意探索与电子商务有关领域。许多学生自发的在淘宝上开店、开微店,实践自己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在与阿里巴巴课程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学校又先后成立了欧亚淘宝社,欧亚阿里小邮局,并共建了天猫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为“植入课程”和校企合作项目提供了实践实训场所。

通过几年来“植入课程”的实践,“植入课程”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实用的教学内容,而且本校教师在与阿里巴巴教师共同授课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实践教学的能力,有四名电子商务专职教师获得了阿里巴巴“百年橙师”师资培训认证讲师资格。

(二)创建多元化实践教学环境推动学生任务式学习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易于促使学习者发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全方位促进智能发展。[11]传统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和实习可以提供任务式学习,但是一般时间比较短、内容单一,不易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开发形式多样并能为学生提供长期实习的实践教学环境将有益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考虑传统课程设计和实习的缺陷,作者所在学校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特点,与多家联系企业洽谈,逐渐形成了网络商务实训基地、物流运营实训基地、商务贸易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合作单位如表1所示。所建立的实训基地除了在假期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外,教学计划也做了更灵活的调整,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实训基地,在课余时间按实训基地的安排完成实训内容,以获得每学年第二课堂课程的学分。

学生在实训基地完成第二课堂课程,丰富了课余生活。学生像企业员工一样被安排工作任务,在企业教师的帮带下,能够更直接体会工作内容。长期且持续的实训使得学生对实训内容更加熟练,为毕业就业和择业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经历。

(三)导师制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导师制度起源于英国。导师有别于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有益于培养创新人才。许多大学开展了本科导师制度[12],但是大学本科导师制度仍在探索初期,存在生师比例偏大、指导资源不足等客观问题。[13]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笔者所在单位采用了本科全程导师制度,为了克服生师比例偏大等问题,推行了一种四导师制度,不同类型的导师负责学生不同内容、不同时间段的帮学工作,如表2所示。

推行导师制度使得学生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相对应的指导教师,不同类型的导师可以给予学生差异性帮助。特别是将优秀的高年级学生纳入导师队伍,扩展了一般导师制度的内涵,这不仅解决了导师与学生的比例问题,而且高年级学生比教师更易于在课余生活和学习中给予学生帮助。

(四)参加各类大赛提供学生的横向比较

竞赛有助于大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竞赛可以提供与其他兄弟院校相互切磋和横向比较的机会。笔者所在学院长期组织学生参与国家和行业举办的多种类型的竞赛,锻炼学生短时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竞赛让学生找寻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主要参加的竞赛有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简称“三创大赛”)、物流条码技术大赛、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PEMT全国营销策划大赛等。

三、结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的指导理论。抓住多元智能理论中“是否能够在社会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涵有助于促进实践教学的良性发展,有助于促进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从2011年至今,笔者所在学校在校企合作、任务式实践教学、本科导师制改革及组织学生竞赛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仍是长期的工作,如何在校期间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是笔者今后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 注 释 ]

[1] 陶西平.多元智能在中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诠释、悖离与超越 [J].上海教育科研,2013(4):5-9.

[3] 周卫.多元智能论的启迪[J].上海高教研究,1997(8):50-52.

[4] 张玲.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44-52.

[5] 田友谊.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47-51.

[6] 赵忠山.论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68-170.

[7] 张健,熊建文,张军朋,等.“通信原理实验”多元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136-139.

[8] 李艳,郝大鹏.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评价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22):61-62.

[9] 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 (7):1-6.

[10] 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初探 [J].江苏教育研究,2009(9):17-26.

[11] 宋雪松,文旭.多元智能理论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现实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6(9):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