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

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

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 课堂教学 合作 探究

教材第六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共两课(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单元属于社会与经济史的内容,如何出色地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让我颇费心思。因为如果按照前几单元的教法来完成这一单元,只能使课堂变得枯燥与乏味。经过几天的思考,我灵光一闪,何不让学生合作办一次手抄报呢?报的内容就是这一单元的内容。

“每小组四人,以第六单元的内容为主题,合作办一次手抄报。”当我宣布这一决定时,许多学生都露出了惊异的目光,个个情绪高涨。

为了使学生能按照我的设想(完成教学任务)搞好这次活动,我特意提了几点要求:①四人既要有分工,又要讲合作,组长就是主编,组员就是编委,从课文中选材时要讲合作,排版、插图、写文字时要分工;②办好后,张贴在黑板上让大家评价;③手抄报的评价得分就是该组全部组员的得分。

两天后,当我再次走进教室上课时,惊异地发现黑板上整齐地粘贴着各组的手抄报。接下来,我让他们自己来讲评。具体的评价过程为:①由小组长代表组员到讲台上讲出本小组手抄报的主要内容;②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就各组办手抄报的内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并请组员回答(可准备30秒);③大家给手抄报整体的设计及组员们的表现评分。

每个小组长登上讲台都像小教师一样讲得条理清楚、不慌不乱。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他们回答得也很不错,整体评分也非常公正。至此,课文需要掌握的内容各组都涉及到了,且很多小组还从不同角度挖掘出了新内容,教学效果出乎意料。

这次成功的尝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隐居幕后,让学生走向前台,他们或独立探索,或合作学习,或展开争论,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无论是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合作意识、探究意识等的提高,都比教师的和盘托出、硬性操练效果要好很多。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的任务在于如何把它开发出来。让我们相信学生,为挖掘学生的潜能铺桥搭路。

2.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突破教师、教科书所构成的枷锁,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互相评价,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制作、测量、观察、操作、思考、研究、猜测、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的教学观念应有所改变,不应再像以前那样,把教科书奉做“本”,把教参当做“标准”。教师要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可以对教材进行调整、补充、增加或删减。同时,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成为了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4.对一堂好课有了新的认识。首先好课应该是“实惠课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在其中取得进步和成长。好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率的,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顾名思义,“好课”就应该让学生有所收获,或获得知识和技能,或掌握规律,或加强经验交流,或拓展思维,或产生情感共鸣,或提升人格,甚至改变人生观、世界观等。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在好的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上一门好课,讲究的就是“实惠”“科学”,要让课堂充满精彩,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灌输。就是所谓的“实惠”。

“好课”应该遵循正确的教学规律,以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与校园学情、班情等相符合。而那些不能被称之为“好课”的课堂,一定会存在不合理的成分或不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的一面。

人都是有个性的,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习惯、素养以及处事态度也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且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学情、班情和学校教学的各方面。因此,上好一堂课,因地制宜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说,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四者完美的融为一体,是对“好课”这个概念的最好诠释。

总之,教师想要调动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应从自身出发,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道路上不断求新、求进,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是门艺术,教师首先应把自己塑造完美,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李京姬.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4(1).

[2]周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

[3]朱淑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素质教育,2014(2).

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网络;资源库;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65-02

在新课程实施中,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已经成为重要途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网络收集史料、查阅教学资源,对于优化历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建立历史教学资源库,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使网络资源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历史学习,为历史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一、利用网络建立历史教学资源平台

新课程历史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利用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是开放性教学的重要特征。历史课程是基于生活、基于史料,具有开放性的必修学科。历史教学必须不断吸收历史研究的新成果,运用真实、可靠的史料。而这些资料在现代教学条件下,并不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收集,可通过网络去查找。把优质教学资源和真实、可靠的史料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可为教学和备课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例如,教学案例、备课计划、课堂练习等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教师把收集到的教学资料,经过整理归类,就可以成为历史教学的资料库。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便捷性和丰富性等特点,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网络提供的名师讲台、历史资料等极为丰富,所以,连偏远的农村中学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历史教学资源库,从而为历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条件。

网络的开放性把学生、老师和学校连成为一个教学整体,把分散的学校连成了一个相互交流和互动的学习平台,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网平台络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历史,老师都可以针对一个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个平台上,学校是平等的,老师是平等,老师和学生在互动中也是平等的,可以相互交流教学资源、教学的意解、学习经验、心得。老师可以把自己收集到的史料发到网络平台上共享,也可以自由的选用这些史料。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老师都可以利用网络便利条件去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二、利用历史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但受资料条件和个人能力的制约,以往任何一个老师都不可能只靠自己的力量找到教学需要的史料等全部教学资源。如今,电脑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帮助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从网络的海量信息中收集、筛选教学所需的史料等资源,建立历史教学资源库。

例如,在初中历史每一个单元教学中,都可利用网络收集史料,再根据各个专题内容建立学习资源库。如在七年级第一单元《中华文化的起源》学习中,可以发动学生从网上收集中华历史文化的相关资料,按照:古人类;氏族部落;文明的出现;陶瓷文化……组织成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史料学习库。每次使用时再不断的补充和整理。在七年级《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单元教学中,老师可从网上下载我国辽、西夏、宋、金等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民族交融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团结、繁荣大家庭的认识。

历史教学资源库,从形式上可以按课节,也可以按单元建立。课节资源库是按该节教学内容及要求设立的资源库。单元资源库则是按教学单元设立的资源库。从资源形态上,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还可以是实物,甚至是影像资料等。这些资料都可利用网络去收集和下载。并通过归纳、整理,加上适当文字注释,就可以收入历史教学资源库。

历史教学资源库,既供老师教学参考、利用,又可通过网络到学校和班级网页,提供学生阅览和学习参考。为了保证史料的详实和全面,老师要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为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服务。老师还可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料上传到资源库的网页中,提供给其他老师和学生选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可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让学生上网搜集相关知识,做成PPT向同学展示。这既整合了课程资源,又学到了知识,既激发了兴趣,又锻炼了实践能力,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要十分重视史实的筛选与呈现,要让学生学生了解重要史实。例如,讲到一个社会时期的经济,如果没有可靠的史料,学生很难相信。要收集到具有真实性的图片、实物和文字,一个学校往往不能拥有这些宝贵的资料,但如能建立自己的历史教学资源库,就能共享这些资料。

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范文第3篇

一、熟练地把握教材

首先要把握教材,让教材成竹于胸。教师要通读初中历史教材,分析教材和和课程标准,对初中段的六本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体例、教材结构、知识体系等熟练把握,胸有成竹。同时,还要了解高中教材,对整个中学历史教学有整体把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或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理清知识体系,弄清知识脉络,并逐步细化;或反而行之,由线到点,或由面到线,由面到线,由分析到综合。这样,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全局于心。

其次是充实拓宽教材。初中历史教科书是“压缩的饼干”,对历史事件的介绍较为简略。如果只就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学生会不易理解或理解不透,不易掌握。应在教学时,多数内容要结合具体史实进行必要的有度的充实和具体化,进行内容补充,采用图片、乐曲、视频等辅助材料,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生动形象,学生就能更易理解把握。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

二、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

1.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主导,关键要引好。教师把握好教材是第一步,关键的一步是设计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引导得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让学生自我去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内含,从而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自我教育。学生自我动了,乐在其中了,甚至激动了,“主导”和“主体”才真正体现到位。

2.课堂气氛要“严”、要“活”,严活适度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3.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三者相互渗透

课堂教学时,优化课堂教学,巧设课堂提问,适当扩充延伸,启导学生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意向引导到与教师的思维同步。例如:讲述完后,可如下设问:“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几次入侵?《》与《》、《》有哪些异同?你有何感想?”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加深了对知识理解掌握,发展了思维能力,了解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激学生心中的波澜,明白中国能到今天实属不易,唤醒爱国热情和鼓舞为建设美好祖国而努力。

4.课堂语言要优美

教师必须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一是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富在启发性,二是要有鲜明的感彩,严密的逻辑力量,三是有亲切性,畅达精炼、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同样的教学因为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差异极大。这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来自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专业课的精深理解和熟练把握,来自教师的禀赋和气质。例如:讲这一节,学生不易理解的意义,有教师简练地用“把东方睡狮吹醒了”,吸引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三、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材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章节知识结构,提高全面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章节内容一般以事件为中心,结构相对简单,掌握较易。同时,章节内容涉及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相对较少,有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以有效地固本强基。这一步的关键是弄清史实发展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本质原因,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准确理解有关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历史结论,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促进再认、再现能力的提高。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结构,提高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一是作好单元划分,根据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二是通过对单元内容准确、合理、全面的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是根据单元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教学;新课标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肩负着传递我国传统文化,塑造学生人文情怀的重任。因此,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基本知识的记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性。本文通过情境教学法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以期对初中历史教学做出启示。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根据教材内容,借助于声音、语言、图片、模型、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推进教学的发展。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首先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课标规定课堂学习的中心是学生,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中,使学生在规定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推进历史教学的发展。首先,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距离学生当前生活相对较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会有抽象感,情境教学恰好能将书本中静态的、抽象的历史转化为学生可观可感的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切身地去感悟历史,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参与到历史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状态,使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衷心热爱历史学习。

除此之外,情境教学法能够促进历史教师的教学转变。新课标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都进行了重新定位,但教师在教学中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促使教师在情境构建中逐渐丰富课堂组织与表现形式,拉近师生间的交流,全面增强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语言表达、课堂组织等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师转型。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1.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设备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新时期已经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声、光、电、影的变化进行场景的构建,实现教学的发展。在情境构建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场景进行包装。在教学中播放的图片,能够使学生在强烈的视觉体验下对那段历史产生心灵的震撼。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资源的链接,充分扩展课堂容量,为教学组织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

2.利用语言带入情境

情境不仅是指外在的包装,也是一种内在的带入,即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真正将学生带入其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言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富于感情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历史教学除了要为学生普及基础的历史知识以及文化常识,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

情怀。

3.设身处地融入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设想等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教师要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古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伐无道,诛暴秦》(人教版七年级)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分析了秦朝当时的社会状况后,问学生如果生活在那时的秦

朝会怎么想、怎么做,尽管学生的想法总是会有很多的扩展,如找一个世外桃源生活、统治者以及离开到海外等,教师在学生的情绪达到一定状态后,进一步引出教学内容。

4.让学生参与到情境创建中

在教W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自主的情景创建。例如,在一些课程教学或者结束一个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其中某些片段进行表演,并且自己准备表演中需要的一些道具等。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一些较为远的古代历史,学生能够切身去体味。实际上,当前许多综艺节目或者电视节目都会涉及穿越、古装等题材,对学生已经造成了强烈的吸引,学生本身就对古代社会有所期待,因此,借机引导学生体验当时的情境,能够很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学发展。

整体而言,初中历史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关注,促使学生对遥远的历史有所体味,并且在这种体味中形成感悟。情境教学也是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新的要求,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逐渐积累教学经验,实现教学的新发展。历史教学不再是枯燥记忆,而是可以用感情去体味内容。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范文第5篇

初中历史复习课是通过整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一种训练,其目的是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内涵及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使已有知识升华为新的能力,巩固知识网络,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减少遗忘。

在实际的初中历史复习课中,利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理论,我引导学生们寻找知识的内在规律即“通用工具”, 借助“知识树”等多种灵活形式实现学生主动、自主、快乐的复习,真正使学生做到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我的具体做法包括: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突出主体性,调动积极性。把被动的复习变成学生的“内化学习”,让学生自己充分参与到复习、整合、建构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寻找“通用工具”、构建“知识树”,不能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用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整体建构,理清脉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复习,画出单元复习“知识树”,这样学生不仅在整体上把握了课本的知识网络,重点难点也一目了然,学生利用右脑的形象思维和记忆,对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这就使得学生在繁杂的知识点中站得高,看得远,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整合和分类,同类的知识被划归到一起,方便记忆、脉络清晰,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控能力也大大增强,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也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第三,灵活运用“通用工具”。历史知识实际上就是由过去的“人”和“事”组成的,要学好历史,就要掌握这些“人”和“事”,掌握它们的来龙去脉、原因影响等。运用“整体建构”的思想,所有的历史知识都可以从“昨天”、“今天”、“明天”这三个角度去分析,去理解。“昨天”指的是背景原因的角度,“今天”指的是内容过程的角度,“明天”指的是影响意义的角度。有了这个大的“通用工具”后,我们在具体分析某个历史事件时再辅助基本的“通用工具”f(x)=(a+b+c)x,当X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历史知识时,a、b、c就分别指具体的背景原因、内容过程、影响和意义。这样把每个历史事件都建构归一后,形成系统的历史脉络,记住一个就等于记住一本书、等于记住所有的历史事件,掌握了这样的记忆方法,想记不住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