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系统概论

企业信息系统概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系统概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息系统概论

企业信息系统概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 Java

1 引言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一个稳定高效的在线信息管理平台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作用越来越明显。早期,信息管理系统由静态页面构成,目前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客户的需求。J2EE技术为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技术平台,其“一次编译,随处运行”的跨平台特性也更加符合企业应用架构的需求。因此,基于J2EE平台开发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电子商务系统具有重大的意义。

2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J2EE技术:

J2EE是一种基于Java 2平台、能够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的体系结构。核心Java平台或Java 2平台标准版是J2EE的基础,J2EE巩固了标准版的诸多优点,同时也提供了对EJB、JSP、XML等技术的全面支持。

J2EE将常见的两层化模型当中的不同层面分成许多层,多层化的应用能够为不同的服务提供一个独立的层,从而形成J2EE的多层企业级应用模型。J2EE分为客户层、Web组件层、业务逻辑层、企业信息系统层这典型的四层结构。客户层是运行在客户端服务器上,J2EE应用程序可以是基于传统方式,也可以似乎基于Web方式的。Web层组件运行在J2EE服务器上,Applets和静态的HTML页面不算是Web层组件,J2EE Web层组件可以是Servlets.按照J2EE规范或JSP页面。业务逻辑层也是运行在J2EE服务器上,业务层代码逻辑可以用来满足零售、银行等商务领域的需要。企业信息系统运行在EIS服务器上,其包括了企业基础建设系统、数据库系统、大型机事务系统与其他遗留的信息系统。

3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的目标要求

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完成必要的任务应该包含很多个模块,尤其是管理档案、物流、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的模块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模块。对于系统设计目标有以下几点:1、要求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对人员档案的有效管理以及全面跟踪管理企业员工的基本情况;2、全面跟踪管理企业的产品,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显示不同的产品信息;3、为了安全性,对于不同的管理员要能够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对于系统设计要求要有一下的几点:1、扩展性好,方面以后根据需要进行系统功能的扩展;2、易用性和易维护性,系统的软件操作要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同时系统要便于测试和修改。3、要满足经济安全性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和最好的安全性能。

3.2 系统结构设计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经营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目前企业的经营模式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所设计的信息系统包括了多个功能模块,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信息中心管理系统是系统的中心组成模块,主要实现对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审核相关人员的信息的审核,能够更加高效的实现公司的岗位设置、工作制度制定、奖惩规定等管理,领导也能够通过信息中心管理更好的掌握公司的运行情况。人事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管理企业员工,包括对员工进行考勤、办理社保、绩效的考核、人事选拔、人员任命等。财务管理系统用来监控管理企业的财务,筹集、运用、分配相关的资金,包括产品进货款项、销售额、部门消费清单、部门物资统计等,都需要详细记录。设备管理系统登记分配给员工的工作设备,管理提供给车间的生产设备,以及以下公共的设备[4]。库房管理系统负责清点库存,对各类产品以及原材料登记入库,避免产品脱期或者浪费。接待管理系统负责记录客户的来访资料,包括客户姓名、电话、单位等基本信息;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根据公司需要进行原材料的采购清算等,提高各类物资购买的科学性和合力性,同时实现对出售的产品发货等功能。生产管理系统负责给相关部门安排生产任务,同时督促管理任务的完成。合同管理系统负责对签订的合同进行记录方便查阅。销售管理系统主要负责记录销售状况,制定季度销售计划等职责。

一般,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量庞大,模块数量众多,系统处理的信息流计算复杂。针对上述的特点以及现在企业的经营特点,本文设计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采用J2EE架构,如图3.1所示,这种模式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重复使用率高。系统的架构被细化为客户端、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用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4 结论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将企业的核心业务、资源规划等内容集成在了一个统一的平台,方便位于不同的用户进行访问管理,符合现代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实时性、交互性的要求。本文提出的基于J2EE开发框架的信息管理技术,能够改进系统的性能,涉及到了公司管理生产、客户资源管理等方方面面,为企业实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经济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现平台。

参考文献

[1]陈鹏,程勇.J2EE项目开发实用案例[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

[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孙卫琴.精通Struts.基于MVC的Java Web设计与开发[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熊前兴,戴婉荣.SQL Server数据同步机制的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4).

[5]范玉顺,李建强.企业集成平台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4(01).

企业信息系统概论范文第2篇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根据调査,目前企业中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少部分是工程类(机、电)专业和管理类专业毕业后,经过计算机技术培训而上岗的,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的是极少数。

计算机专业和机、电类专业人才,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企业信息化中表现出以下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①专业知识面窄,缺乏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基本知识;②综合能力弱,缺乏综合的经济分析能力和系统的组织管理能力。管理类专业人才虽然具有组织管理知识、经济分析能力等优势,但缺乏相应的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较差。

于是,在企业和业务部门中就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搞信息技术的不太懂业务和管理,而搞业务和管理的又不太懂技术。这样的人才素质结构是无法满足企业信息化要求的。所以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时,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往往沟通困难,在对同一问题的描述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效率不高,系统目标难以尽如人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人才就是要充当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回顾

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社会实践,促使了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这一新兴专业的产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最开始叫“电子数据处理”,到了20世纪70年代,就有了比较规范的专业名称,如:“管理信息系统”。

与国外的发展相呼应,我国多学科领域的信息管理专业不断改革,逐渐形成了体系,其标志是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将原来属于不同学科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统一为一个专业,设立了管理学学科门类下一级科目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从1999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正式招生至今,我国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已有500多所,从统计数据来看,该专业规模发展很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对信息化人才的渴求。

长期以来,对该专业的定位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导致对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得力的措施。这也影响到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反映出学生对该专业的性质、理论体系认识不够清晰,觉得比较茫然,有人认为该专业是偏向计算机领域,将该专业理解为计算机软件专业;也有人认为该专业是属于经济与管理领域,把该专业理解为管理专业。认识不统一,一些学生到了高年级还不知道自己的专业特点,使得学生在求职或进一步深造时感到很迷茫。

如何办好这个专业,明确专业定位和内涵,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影响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下面就争论得比较多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二、培养目标的探讨

    (一)不同学校的特点

由于该专业设置的背景不同,专业建设的起点不同,目前,不同学校专业建设侧重点具有明显差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追求技术与经济管理的完美结合。这是一种理想的状况,但这需要学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工业工程学科都要有强大的实力。目前,具备这样条件的学校并不多。

⑵以管理为导向,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标进行教学和科研。笔者认为,针对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专业定位。

(3) 以技术为导向,以学习计算机知识为主,兼顾经济管理。

(4) 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导向,以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出版发行管理的研究为特色。

为准确把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方向,应尽快理清该专业与信息科学群中的其他专业之间的界限,从而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有比较清晰的专业轮廓,以利于其更加健康地发展。

(二)培养目标的探讨

1.信息化的目标和要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新兴的专业,在国内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到底如何确定,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不断在探讨的问题。为理清思路,澄清认识,抓住本质,我们不妨先探讨一下信息化的目标及要求。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明进步服务,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产生正是这种目的的一种体现。

众所周知,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管理系统,20世纪40年代以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经济管理中,形成了管理信息系统,这可以看作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最初形式。因此,可以认为信息系统是管理系统的延续与发展,是管理科学化的必然结果,即在经济管理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必然就产生了信息管理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

企业信息化就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信息化的实质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管理是信息化的目标,也就是说信息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战略应用最终是要达到3个目标:生产率的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的提高以及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很多计算机的硬件人才、软件人才和网络人才。但是在信息化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涉及管理。企业和政府信息化,管理的一套业务/工作流程必须要了解。如果不知道业务/工作流程,就不可能用计算机去管理它。但如果不懂技术,就无法进行技术管理,可能会被技术人员牵着鼻子走。所以,信息化的人才既要懂得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又要熟悉技术,而且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

从知识结构上看,信息化人才应具有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管理的有关知识。信息化的目的是应用,就是把信息管理的技术应用在企业实践中并创造价值,为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从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因此搞信息化,除了了解底层的信息技术外,需要更多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对经济管理的知识、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管理的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掌握信息管理技术,并通过所学知识,为经济、管理服务。

高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就是为信息化建设培养人才的。因此,高校本专业应该培养出这样的毕业生:既懂经营管理,能够从战略管理的高度,提出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支持企业战略发展的信息系统的战略发展规划;又懂信息技术,能够将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信息系统的战略发展规划。

2.培养目标的确定

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指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所能够适应的行业领域以及所能胜任的专业工作,应该说是一种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培养目标,反映了本专业的学科价值导向和社会作用,也适应了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总体需求。在这一整体目标指引下,原来培养目标不甚清晰的各背景专业应迅速实现整合,尽快转向所规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门人才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1) 针对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具有提出基于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2) 具有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包括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开发的能力。

(3) 具有信息管理的能力,包括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与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等能力。

(4) 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包括数学分析、应用统计、运筹学等;要有丰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包括软硬件、数据库、通信网络、电子商务技术等;要有宽广实用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包括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与会计;要有系统深入的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的知识,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系统模型与模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实施等。

管理和技术,这是当今企业发展的两大关键。结合社会发展与需求,参考国外一些大学和企业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培养既拥有信息管理知识,又懂得经营管理之道的现代企业的高级信息管理人才,即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这一基点上,培养以管理为主、技术为辅的管理者。CIO应当负责业务流程的变革与管理优化、完善组织的信息技术结构以及实现组织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广泛共享等企业信息化未来的战略目标,而远非只负责建网络、上软件这些简单的工作。CIO应通过合理授权,摆脱烦琐的战术和操作事务,而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战略方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分层次、分方向。我们可将培养CIO,即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作为本专业的最终目标,但实现这个目标是需要时间、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的,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担此重任。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标,我们不妨再设几个阶段目标,而这些阶段目标又可以按不同的方向来设置,这些阶段目标主要是培养中层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在管理方向,可将培养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核心管理人员作为阶段目标,在管理方向上也可再分一些子方向。在信息技术方向,可将培养懂管理的核心技术人员和执行层人员作为阶段目标,在信息技术方向上也可再分一些子方向。

三、课程体系的探讨

    (一)核心课程的探讨

根据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03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5门核心课程是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其下属信管专业的4门主干课程是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系统分析与设计,这对于我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些学者对于信管专业应该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也进行了研究。例如,CISC2005课题组从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即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人才、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人才)出发,借鉴美国IS2002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同时考虑到我国社会对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设计了我国信管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1门主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企业资源计划初步、电子商务、战略结构与设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与实践、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方法、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硬件与系统软件、网络技术及应用。这些研究的思路和结果为我们结合信管专业特点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提供了参考。

通过前面我们对信管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和专业定位的研究,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建议和其他学者的一些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信管专业的主干课程应该包含如下15门课程: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监理。各学校可根据上述所列课程,结合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安排和要求,确定本学校的核心课程。为了强化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对一些课程进行细化,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对有些课程的内容也可进行整合。

企业信息系统概论范文第3篇

原文

1引言

企业电子商务正在成为观察和理解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和发展的新的视角。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走过了1997年至1998年以IT厂商和媒体为主体的第一阶段、1999年至2000年以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主体的第二阶段,从2001年开始进入以企业应用为主体的第三阶段。

电子商务为企业的商务活动营造了一种新的信息交流环境。结果,既降低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也降低了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在经济社会中,企业和市场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分工方式,信息交流环境的变化则在两个层面对这种分工方式产生了影响。首先,是采用企业形式,还是采用市场形式,取决于是交易成本高,还是管理成本高;如果是前者,企业为佳,反之则市场为佳。其次,在生产效率一定的情况下,信息交流环境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内部或市场内部的分工形式,也就是说,具体采用什么样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什么样的市场交易模式。

应该说,关于信息交流环境对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件尚待进一步摸索和研究课题。不过,这些年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可以让我们在某些方面有所了解和认识,比如关于企业组织、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的一些侧面。

首先,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组织形式产生影响。一些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型态的商务组织正在崛起。电子商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缩小企业规模,另一方面又通过降低管理成本扩大企业规模;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市场化趋势,另一方面又是外部市场的企业化趋势。虚拟企业、外包、战略联盟等各种各样中间型态的商务组织就是基于这种理由而崛起的。企业家们应该认识到,这些商务组织形式决不仅仅是偶然出现的几朵浪花,决不仅仅是可供选择的一些权宜之计,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代表了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正在被电子商务

......

目录

1引言

2电子商务概述

3中小企业战略发展问题研究

4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研究

5电子商务在河北润旺达洁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应用

参考资料

1李琪等.电子商务概论.第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4月

2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3文燕平.电子商务管理.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4李云芝.发展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情报杂志,2006(6)

5游五洋等.信息化与未来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2)

6祁明等.电子商务实用教程.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7王理平.电子商务新视角.第1版.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11月

8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9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导论.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

10赵祖荫.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11王曰芬,丁晟春.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管理.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2耿骞,肖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13高怡新.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第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8月

14陈晓红.电子商务实现技术.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15董金祥,陈刚.客户关系管理.第1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16吴应良.电子商务概论.第1版.广州:华南理工出版社,2005年9月

17赵廷超.中国电子商务阳光灿烂《电子商务世界》2006(5)

18资讯教育小组.AS与SQL网站数据库程序设计.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19周立柱.SQLServer数据库原理、设计与实现.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20(美)BrendaKienan著.健莲科技译.电子商务管理实务.第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21俞立平.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第2版.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企业信息系统概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网络经济会计信息系统

1引言

21世纪,人们进入了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会计信息处理网络化,全程电脑处理,使会计信息处理更方便、快捷,为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而且要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实现适时的远程数据传输,适应于会计的增值服务。

2网络经济的特征

2.1爆发性

网络经济是一种爆发式经济,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急剧扩大,也就是说终端与信息源之间单位时间的信息交换量巨大,信息量的巨增缩小了时间上的差距,使信息快速传播;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的交易额呈现爆发式特点;财富的爆发式增长。从事网络的企业和个人迅速积聚起来,从股市上批量生产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2.2技术性

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技术推动。网络经济是信息革命的产物,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为产品或服务的共享提供了可能。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推动,技术在各个地区和经济领域的快速扩散,是高度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今天必然出现的现象。

2.3正的外部性

这种特征有时也称为边际效应递增。对新增加的这些消费者来说,它所得到的效用比在此之前的其他用户更大,从而该网站对新用户更有吸引力。这样,就进一步削弱了本来访问人数就少的网站的竞争力,导致了“强者恒强”的优势富集效应。

2.4可发挥转换成本与绑定效应

网络经济中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换用替代产品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一是购买、装配新产品的代价,但更多的是知识的学习成本。因此,用户一般是不愿意更换旧产品的。然而,当政府限定使用某种标准产品或用户使用的不是社会上流行的产品的时候,就不得不将使用的原有产品替换下来。这样,对用户来说就需要付出“换制成本”。而由政府限定使用的产品或社会上已经流行的产品,就具备了“绑定用户”的特性。因此,“转换成本”与“绑定用户”特征说明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前者指顾客的付出,后者则指服务商的收益。

2.5全球化

网络经济是超行业、超地域、超国界的经济。网络使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都趋近于零。网络克服了信息传递上的物理距离,使不同地点之间的地理距离的远近变得无关紧要,把空间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网络又克服了信息传递上的时间约束,把远距离信息交流的时滞降到最低。这正是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递能力的体现。另外,由于网络的强大信息容纳能力,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活动涵括进来,这样就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这种全球化趋势在前网络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网络使整个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让分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强。网络是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全球化是网络技术推动(不是唯一推动)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网络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互为表现形式。网络经济形成后所带来的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你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发现你的客户、供应商、贸易伙伴以及雇员。

上述特征反映出网络经济中的“先者最优”效应。网络经济的存在是以网络交易费用的低廉为基础的。正如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一样,网络交易比市场交易节约了更多的交易费用。信息资源同物质资源具有“互补效应”:市场主体进入信息网络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分析工作,因而使两者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信息网络化可以让市场主体及时掌握最新信息,有助于改变依靠经验和预测的事前决策方式,转为依靠学习和适应的即时决策方式,从而产生“学习效应”。

3网络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特征

网络经济条件下,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实时在线沟通成为现实,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演变为虚拟的市场环境,会计信息的网络化特征越来越突出。

3.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更加突出

信息需求者希望提供信息的安全管理来保障信息的可靠性。网络环境下,至少两种方式产生不可靠的财务信息,第一,在网上提供未经审计过的财务信息;第二,不稳定的网站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因此,需要有关各方采取措施确保网络信息披露的安全可靠。由于EDI信息交换的安全性要求具有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抵赖性的特点,可借助EDI传输会计信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EDI工作组对EDI的法律定义为:EDI是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对结构化的、标准化的信息进行自动传送和自动处理的过程。

可将会计信息转换为国际公认的EDI标准报文格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文件传输。EDI的优势有:一是信息的发送、接收与处理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的,无需人工干预。通过对数据进行电子方式的记录可以减少错误,提高总体质量,降低数据对人的依赖性,以及减少无意义的处理时间;二是EDI存储了完备的交易信息和审计记录,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好的信息,进而为商业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3.2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日益重要

在互联网上传递的数字化信息,都需要进行加密。有了较强的加密技术,用户才不会担心会计数据的传输出现问题。比如电子货币问题,要想顺利地推进信用卡的应用,就一定要确实保证其安全性。电子货币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电子货币与纸币一样都是没有价值的,而且多数情况下连纸币所具有的实物形式也没有,一切都是凭着计算机里的记录。那么,一旦银行计算机系统由于本身故障,或遭人恶意破坏而造成数据错误,后果将是很严重的。而且,电子货币在传输过程中,也有被篡改的危险。

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是一种新型的安全交易模式,是实现在开放的网络(Internet或公众多媒体网)上使用付款卡(信用卡、借记卡和取款卡等)支付的安全事务处理协议。它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保证信用卡交易的安全性。安全电子交易使用的安全技术包括:加密、数字信封、数字签名、双重数字签名、认证等。它通过加密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通过数字签名保证交易各方的身份认证和数据的完整性,通过使用明确的交互协议和消息格式保证互操作性。

3.3用系统的观点审视会计信息,建立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是以核心数据库为内核,以建立在数据库之上的企业管理系统为平台,以通过网络建立在企业与其供应链、客户及全方位市场需求之间的一系列系统为企业集成化的庞大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企业信息网络中的小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其组成要素为:计算机硬软件、数据文件、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规程,其核心部分是功能完备的会计软件。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应服从于企业、信息系统、会计三者的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应是:利用各种会计规则和方法,加工来自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的数据,产生和反映会计信息(其中多数是价值信息),以辅助人们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及更新换代,使用者新的会计信息要求的提出,都向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适应性的要求。

3.4会计信息的集成性、动态性、扩展性

(1)集成性。“会计中心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会计信息资源高度集成,实现企业的业务与财务的协同,把企业各部门与财务部门、社会有关部门相通。

(2)动态性。网络的实时动态性,可使管理者了解最新的财务状况,投资者及相关利益主体也可以随时上网访问企业的主页,可以获得企业的历史资料和最新的财务信息,减少决策风险。

(3)扩展性。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资源更加开放和公开,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直接从企业的生产部门、证监会、银行等企业内外有关系统采集。而企业内外有关机构和部门也可根据授权在线访问企业数据库,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企业会计信息,从而使企业信息实现高度共享。

3.5会计信息需求个性化问题

信息时代由于信息需求的富有弹性及世界普遍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信息需求个性化实际上也体现了规模顾客化过程,信息提供的杠杆作用将日益显著,无视个性化意味着失败。因此这也就产生了一个会计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问题,即针对不同需求者的独特会计信息需求进行独特的针对性提供。不能急于制订会计信息策略,而应以研究会计信息相关主体的需求和欲望为中心;不应将自己会计信息强行推销给信息需求者,而应设计满足需求者的会计提供方式,研究会计信息相关主体为满足其会计信息需求所愿支付的成本,着重考虑会计信息相关主体获得会计信息的方便性,加强与会计信息相关主体的沟通与交流。

3.6会计信息取得成本经济化、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双向互动

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信息交易成本主要包括:获得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费用,搜寻有关价格分布、产品和劳动的投入,寻找潜在的买者和卖者并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所处环境的费用。成本经济化表现在:通过网络节约了会计信息的搜寻成本,会计信息取得费用低廉。对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了优势,真正实现了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正体现了成本收益分析原则。会计信息取得成本经济化为会计信息供给的宽泛性提供了可行性。基于互联网的商务应用,通信速度大大提高,国际范围内的双向互动信息交流更加快捷,克服了会计信息单项流动的封闭性,加快了会计信息反馈的速度,相应提高了会计信息服务的效率。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面临许多课题和挑战,要坚持用发展和创新的观点来审视会计信息,比如采用公司治理的理论将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协调统一起来等。会计信息必将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家俊.网络经济的特征及其发展方略[J].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0(6)

企业信息系统概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仓储 配送 客户服务 一体化管理

1 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 2010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额为125.4万亿元,比10年前增长了6.3倍,年均增长22%。物流业持续保持快速的增长,对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物流信息化的长足发展。由于我国的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业务流程重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理念已经融入物流管理,加上通讯技术如宽带技术、无线技术、空间定位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一开始就迈入快速发展轨道。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务中,在不断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同时,积极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等的发展与应用,使物流效率大幅度地提高。由于信息化建设时间短,与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相比,我国物流企业无论是在信息系统的软件还是硬件建设的方面都有待加强和完善。

2 物流信息系统及其特点

2.1物流、第三方物流及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较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本文主要研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

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包括安全完善的仓储、及时准确的配送、全程的货物跟踪、有效的客户沟通等,而要做到这些都必须有功能齐全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才行。

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为物流管理者及其他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支持,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竞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

2.2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对物流企业来说,实施物流信息系统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规划设计独特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在整体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1)管理一体化,物流一体化管理正是通过对物流全过程的统一管理,优化和完善物流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消除重复操作和多余环节,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降低物流成本。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物流计划的驱动下,通过业务协同、消息驱动,为顾客提供最快速和最优质的服务,从而实现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流程标准化,标准化是现代物流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现代物流技术实现的根本保证,高效和标准的业务流程将是物流系统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服务网络化,现代物流服务是一个全球网络化的服务,无论是物流、资金流,还是信息流,都呈网络化在公司与顾客之间、公司与其他合作伙伴之间流动。因此,物流信息系统必须避免信息孤岛,实现物流服务网络化。

系统开放性,系统必须提供标准的业务接口和功能强大的数据交换平台,有助于行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加快物流速度,实现业务信息导入导出,满足与外界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的需要,增强企业与客户的耦合度。

安全稳定性,信息系统必须具备很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信息系统必须提供相应用户校验策略和权限管理策略,对数据库具备安全的访问策略,对网络访问具备安全的策略来保障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界面友好性,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的使用减少操作培训,系统必须具备统一的操作风格和方便的快捷键操作方式,从而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3 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采购管理

采购指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 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采购既是一个商流过程,也是一个物流过程。信息系统将采购管理主要功能(采购计划与预算管理、价格管理、采购质量管理、采购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统计、采购目录、采购绩效评估等)纳入信息管理平台,有效保证了企业所需物品与服务的正常供应,保证了采购原材料的质量、采购成本的控制以及供应商管理。

仓储管理

仓储在物流系统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物流企业为了充分利用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物流信息化将其主要功能包括货品储存、装卸作业、出入库过程、库房设施、产品盘点、条形码管理和仓储服务等,实行了电子化管理。管理系统支持仓库、区域、货位等多层次管理;提供物料ABC分类,提供物料的分级、分类管理;支持对库存物品的批次、单件、保质期管理方式;支持分销模式下的内部订单调拨;能够最大/安全库存量,超限报警处理、积压/短缺统计;支持多种仓库盘点,提供存盈、盘亏调整处理;可以动态地查看各种物料库存、各类进/出情况等,使得仓储管理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有效降低仓库成本,提高仓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配送管理

配送是指根据用户要求对货物进行筛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及时准确地送达指定地点。在配送的方法和线路规划上,应按照商品重量与体积等各因素拟定的派车计划、体积装载计划以及配送行程计划等作业系统。信息系统的介入使得第三方物流成为可能,使得第三方物流配送不再简单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而是对从生产者、供应商到消费者对产品制造、运输、保管、配置、传递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如何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进行通盘考虑。由于信息系统的介入,订单管理、分拣作业管理、搬运作业管理、流通加工作业、库存管理、进货管理、出货管理、输配送作业管理、线路规划管理等配送管理的主要功能更快捷、合理、科学。

结算管理

根据公司财务管理的规定,对客户供应商的资金收付活动进行的反映、监督、控制和促进,实现与客户之间财务结算和对账,保障结算资金的安全运动。由于物流行业特殊性,其财务管理更具复杂性,信息化将账户管理、费用审核、费用核销、发票管理、资金管理、财务接口等纳入电子管理平台,实现财务系统与采购、销售、应收应付系统集成,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完美协调。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在物流行业中所完成的功能不仅仅是订货和支付,而是扩展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商务过程,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电子商务中的交易,一般都包含着四种基本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是未来系统的发展趋势,客户不出门便可通过网站了解物流企业,贸易洽谈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解决,实现企业与客户零距离接触。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包括:网上订单、货物跟踪、电子对账、到货通知、运价、发票查询、电子支付、在线客服等。

客户管理

客户管理主要是开展系统化的客户研究,通过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能搜集、跟踪和分析每一个客户的信息,从而知道什么样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做到一对一营销,同时还能观察和分析客户行为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使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及企业利润得到最优化。主要包括客户分级管理、客户信用评定、客户个性化服务、客户报价管理、销售过程管理、工作流程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知识管理等。

决策支持

在完成业务操作层面的建设以后,系统将业务数据汇总整理,通过数据抽取和挖掘后,展现为多维分析报表,供领导和管理层参考,协助公司管理层鉴别、评估和比较物流战略和策略上的可选方案。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建立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物流的可视化、实时动态管理,从而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包括模型库管理、客户分析、竞争对手分析、财务分析、市场分析、配送路线分析、库存分析等。

4 物流信息系统给物流企业带来的效果

物流信息系统将传统的物流业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

物流信息系统为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差错率,提高业务效率提供了系统支撑,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客户服务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客户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让客户对企业更了解,增加了信任度,从而更放心地将货物委托管理和运输。

在物流信息系统中,客户可以把自己的反馈建议反馈到系统中而航运企业则要根据客户的反馈及时了解市场情况和服务品质,做到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物流信息系统中,当仓储低于阀值或者配送出现问题时,系统可以及时提醒业务人员,达到事先预警功能,保证业务安全稳定运作。

5 物流信息化现状分析及思考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一些物流企业管理层在推进信息化进程时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另外,还存在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等这样一些陈旧的观念。

一些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有追求“大而全”的现象。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围绕本企业自身特点来建设,信息系统必须与企业流程相匹配。系统开发战略与企业业务的融合以及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应保持一致,切勿盲目跟风,信息化建设重点在于管理的理念和规范的流程实现,而不是追求大而全的系统,必须坚持以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为主导。

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滞后问题。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不能是封闭系统,而应与客户、供应商、海关、码头、仓库、车队等进行有效的信息互通,避免信息孤岛。应充分发挥网络和数据接口的作用,实现多角度、多格式、多用途的接口。建立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EDI网络服务中心等,实现行业物流信息的与共享、物流行业与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交互。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

发展的关键因素。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既懂物流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为企业服务。因此,加强物流业务培训和实践,完善人才培养的力度是关键。

6 小结

本文分析研究了物流企业通过信息系统提升服务质量和拓展业务。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坚持推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这样才有利于服务的提升和市场的开拓,为物流企业创造出更高品质的服务、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邹生、何新华,《物流信息化与物联网建设》,电子工业出版社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