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后服务的经验汇报

课后服务的经验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后服务的经验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后服务的经验汇报

课后服务的经验汇报范文第1篇

(一)SRTI定义

SRTI训练法是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置一个个任务项目,步步引导,让学生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任务,进而掌握各项学习内容的一种创新式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以学生参与发挥主导作用为主,教师引导、激励和全程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表面上是学生完成任务,实际上需要教师对各个项目进行精心选择和设计,既要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的目的,又要吸引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和完成的动力,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

(二)SRTI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SRTI训练法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的作用。教师将部分学习内容转化为一个个任务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各个小组“公司”,充分利用学生被激发起来的积极性,在课后时间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1.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尤其是当前大学生至关重要。目前大学生多为“90后”,以独生子女为主体,总体上明显缺乏团队合作意识;2.锻炼开发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校的各种社团,目的也是为锻炼学生各项能力,但仅限少部分大学生参加。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普普通通,不积极也不落后,很多学生渴望参加,但缺乏推力。针对这一现状,以课程为主线的任务项目式练习,就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并发挥各自优势能力,尽管有的是主动,有的是“被推动”,总之让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3.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每一个项目布置之后,小组需要自行思考解决的方法,策划实施的步骤,并付诸实际行动去实施,最后以书面的实行完成报名并进行现场汇报。每一步都是自己在做,教师只是对其进行“隐形”或启发式的指导。

二、SRTI训练法的实施过程

SRTI训练法主要通过设置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对于一门新课,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种,如自身对课程兴趣、学生对开课教师的认同或喜爱度等。这对学生的吸引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笔者利用学生对新课的新奇和青春期的好奇、好动、好胜心理,设置第一个项目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如下:首先,以成立公司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成团队,并进行自主命名。这是在教师限定小组人数的前提下,各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组内成员。小组以公司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自行命名,引起学生的好奇并调动起其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明确“公司”内的员工分工,并进行现场汇报。成立公司之后,每一组自行推荐小组负责人或称公司经理,并上报每个人的工作分工与职责,如策划、宣传、外联等。此举目的是发挥小组中每一个同学的作用,并避免个别同学滥竽充数,既是一种激励手段,也是一种督促方式。再次,管理并运营公司,参加课程中的各项比赛。学生可以将之前学习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知识用于实践中,并在运用的过程中根据自身不足再去重温或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如企业的决策、计划、组织、管理等等。学生能够主动的感受专业知识的重要,而非被动的告之,既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又避免他们对被动传授的抵触。老师布置的每一次任务就是一个项目,每个小组都发挥各自组团的力量完成,并用现场汇报的方式参加评比。笔者以《导游实务》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旅游本科教学主干课程之一,能够具有代表性。三、SRTI训练法在《导游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导游实务》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骨干课程之一,应用性极强,需要学生不断地实践与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课堂的热情极为重要,因此,在此课程中尝试SRTI训练法,以求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学习的良性互动。

(一)以旅游公司的形式自由组成团队,引发好奇心,调动参与积极性

《导游实务》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导游服务技能,导游员是主体,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让学生以组建旅游公司的形式,自行组合,选择成员,另外让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行命名,并在班级内部注册。课程中教师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将小组人数限定在6-8人。据以往的实践来看,人数过多,易产生分工不清,滥竽充数现象;人数若过少,鉴于旅游管理专业每年级学生约200人的规模,出现小组过多,而教师偏少,教师指导压力过大,且团队合作能力锻炼方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限定人数之后,教师将要求说清楚,学生即进行自行组建旅游公司,选择成员。小组以公司的形式固定下来,需要自行命名并在班级内部注册。这一举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并调动起其参与的积极性,他们饶有兴趣地按照要求组成了6-8人的团队,并煞费苦心的设计了自己的公司名称。如“星期八旅行社”、“神马旅行社”、“Magic国际旅行社”、“豪侠旅游公司”、“造梦空间旅游公司”、“足迹旅行社”、“合唱团旅游公司”、“黑皮旅行社”、“SUNFLOWER国际旅行社”等。

(二)现场汇报各“旅游公司”职务与分工,保证项目的训练质量

为了让每个小组发挥名符其实的作用,避免滥竽充数,教师要求各小组在课堂中现场汇报各“旅游公司”的组织结构与分工。要求每组时间3分钟,每次汇报时选派发言人。学生课后必须认真组织语言材料,现场汇报时也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反应能力。如“SUNFLOWER国际旅行社”侯腾腾作为公司经理,耿宗男作为公司策划总监、高戏雪担任执行总监、李美君担任外联部主任等。

(三)合理设置各个项目,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导游实务》课程的内容,课题研究组将部分内容转化为任务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各个小组“公司”,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导游词的创作内容,教师在介绍导游词创作要求之后,让学生进行“校园导游词”创作,并现场讲解比赛,充分发挥各“旅游公司”的作用。各小组接受任务之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团队讨论创作线路,在与老师的商榷下确定最终线路,并进行创作分工。各小组认真学习导游词创作的规范与技巧,认真完成初稿。之后各团队尝试讲解,在实践中进行调整。最后选派代表参加现场演讲比赛。在整个过程中,各小组皆认真完成了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过团队摩擦,在摩擦中认识自身的角色与分工,不断进行团队磨合,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他们将这一项目圆满完成,体会到了完成项目的充实感,在展示作品时体会到了胜利的快乐,团队合作的快乐。诸如此类的项目如在导游服务规范一章,为了让学生掌握导游服务的规范与讲解的技能,设置“特色旅游线路设计与导游讲解”项目;在介绍导游发展及趋势一章,设置“优秀导游员事迹汇报”项目等。这些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被激发起来的积极性,在课后时间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完成项目,达到远远高于课堂讲授的效果。

(四)执行项目汇报制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课后服务的经验汇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179-04

1.概述

《教育信息化十年l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求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育模式,推动教育改革。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学习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教育,呼吁教育的变革。翻转课堂应运而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任何移动设备或PC上,您都可以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管理学生、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

蓝墨云班课是一款实现轻松有趣的互动教学平台,该平台实现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即时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老师可随时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作品分享、计时答题等互动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的移动设备从此变成学习工具,不再只是社交、游戏……。

2.蓝墨云班课平台支持翻转课堂的基础

1)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Class”翻译过来的术语,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等,最初的教学实践来源于美国林地公园学校,基本思路是:传统教学是课上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再完成作业,而翻转课堂是把传统的教学过程翻转过来,学生在课前,完成了针对新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交流讨论、汇报展示、拓展提升。“翻转课堂第一次用技术的力量,催促或者倒逼传统课堂发生结构性改变,解决当下教学功能性、主体陛、选择性缺失”。

翻转课堂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改变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成为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导学案、微课),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创设情境、问题探讨、成果展示、交流分享),这样,就使“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教学习惯、教学模式发生了“颠倒”或“翻转”

变成“课前在家里听着老师的视频解讲,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这一进一出,教学时空结构、教学的活动流程、师生关系、学习组织及其课堂评价都改变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翻转课堂若没有信息技术支撑是不能完成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很大影响,包括教育资源变化、课堂变化、课程变化、教学评价变化以及教学方式变化等。

2)蓝墨云班课平台简介

蓝墨云班课是一款基于移动终端的及时反馈互动免费教学工具,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建课程云班课,并生成邀请码,学生可使用邀请码加入老师的班课。在课堂内外,老师和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如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计时测试等,投票问卷活动开始后,老师可及时看到反馈结果,头脑风暴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老师还可以点评,答疑讨论,可实现专题讨论、分组讨论和课外答疑,计时测试,可以随时开展课堂小测试,帮助老师及时掌握的学习状态,当开展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时,老师可在课前推送微课、课件、资料等学习资源,学生每一次学习或参与活动,获取经验值,实现老师对学生的过程性的评价。

3.蓝墨云班课平台支持翻转课堂的基础

蓝墨云班课平台包括教师端和学生端,支持PC、移动、平板等教学设备,教师端功能包括了创建班课、资源上传(图片、视频、网页链接、PPT课件、Word文档等)、创建活动(作业任务、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测试)、通知、创建题库等。学生端功能包括加入班课、签到、学习活动(作业提交、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在线测试)等。

1)创建班课。登录蓝墨云班课(http:///)或手机APP,输入学校及院系、课程、数字教材、学习要求、教学进度、考试安排、班课封面等信息后完成班课创建。笔者创建班课为《网络技术》,邀请码:207161,在课堂上或通过微信、QQ等方式分发给学生,学生下载APP安装后注册自己的帐号,并使用邀请码加入班课。学生使用云班课的终端设备包括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机,课前课后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自主学习,课中使用PC机进行交流讨论、成果分享等,使用PC机可避免微信、QQ等信息的干扰,提高教学效率。在班课成员中,详细列出了班课成员人数、学习进度、成员信息、获得的经验值等信息,也可查看每个成员的学习行为记录,经验值获取的明细,如果绑定数字教材,可了解到教材学习情况、阅读时间、学习进度、观看视频、练习情况等信息,老师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班课资料。老师可推送资源给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资源包括了图片、音视频、PPT课件、Word或Excel教案、超链接等,每个资源可设置标题、分组、类型、经验值、上传方式等,资源分类有助于学生迅速找到相关的资源,经验值可激励学生完成学习,教师也可根据学生获取的经验值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上传方式可选手或自动完成,上传可在手机端或PC端完成,手机端适合上传手机拍摄的图片或微信链接,PC端上传容量较大的文件,如视频、PPT课件等。笔者在NAT技术应用教学中将资源分类为NAT技术应用(Word/Excel)、NAT技术动画(Flash)、NAT技术课件(PPT)、NAT技术微课(mp4)、技术加油站(超链接)、思科Aspire虚拟仿真游戏攻略(图文)等。

3)测试。测试主要用来测试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效果,在创建测试活动前老师需要登录云班课的PC端,选择不同的课程和章节,创建测试题,试题分为单选和多选题,每题可设置不同的分值、难度系统和知识点等,题干、选项和解析的描述可以增加图片、公式或音频文件,其中的“解析”描述能在后续的测试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试题。试题库创建完成后,就可以创建测试活动了,在设置测试活动的标题、分组、经验值、测试时间、重复次数、题目顺序和查看答案方式后,在试题库中选择试题,完成测试活动创建。老师可随时开始测试活动了。笔者在NAT技术应用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创建包含NAT技术的知识点的50个单选题和20个多选题,并分别创建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三个测试活动。课前测试侧重NAT概念和NAT设置命令理解,课中测试侧重NAT配置及调试和NAT故障分析及排除,课后测试侧重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测试结果的分析,结合答疑讨论,梳理出学习中的难点,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使课中教学更高效,更有针对性。

4)答疑讨论。是一种线上面对面的答疑或讨论的互动环节,类似于微信朋友圈的功能,但云班课答疑讨论更适合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首先教师创建答疑讨论题,包括了标题、分组、经验值(建议不设置经验值,防止学生刷分,教师可在讨论过程中给予点赞,学生获得经验值)、允许图片语言发送等,随后可开始答疑讨论了,学生可以打字、发语言、即时拍照等,老师可随时进行解答(问题和回答可以连接在一起同时发送),参与学生的讨论,需要的内容可保存到答疑库中,当然老师随时可督促未发言的同学,答疑讨论结束后,学生可看到答疑讨论整个过程中师生的发言。笔者在课前创建了“NAT技术,N,A,T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课中创建“请你列出已排除的故障点”、课后创建“谈谈如何规划校园网内网和外网”等,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高。

5)头脑风暴。是一种线上背对背发言互动模块,该模块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言,相互之间互不干扰。首先老师创建头脑风暴,包括标题、分组、经验值、题干(可上传图片),老师根据教学需求随时开始活动,学生提交结果后,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加分类标签、点赞等,活动结束后,老师分享每个学生的发言。笔者在课中创建了“什么是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IPv4与IPv6的区别”、“NAT静态地址转换命令”等,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同时也让老师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针对性。

6)作业任务。可帮助老师轻松布置作业和任务,并通过小组互评减轻老师的负担,提升学习兴趣和效果。首先老师要创建作业任务,包括了标题、分组、经验值、任务详情(文字、手机拍照或9个以内附件)、小组划分方式(不划分小组、随机划分小组、线下划分小组)、评价方式(老师评价、指定学生评价和学生互评)、设置评分点等。活动开始后,学生收到作业任务信息,加入小组后,提交完成的任务,学生可进行评分和留言评价了。笔者在课前设计了“请你们划出实现NAT技术的拓扑图”,课中设计了“搭建NAT网络”、“配置动态NAT允许公司员工访问互联网”、“配置静态NAT公司WWW服务器”、“实战PK”四个作业任务;课后设计了“设计学校NAT网络方案”。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作业任务中,完成质量较高,达到了教学目标。

7)投票问卷。是老师最常用的快速收集学生意见的模块,老师首先创建投票问卷,包括标题、分组、经验值、题干、选项,完成后,老师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开展投票问题,开始后,系统提示所有学生参加投票问卷活动,学生提交结果,老师即时看到反馈信息,也可以提醒未参与投票问卷的学生来参与活动。笔者在课前设计了“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反馈结果,分析学情,有针对性进行教学设计;课中设计“评选最强实力小组”投票,活泼课堂气氛,鼓励小组合作,协作学习;课后设计“学习调查”,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达成情况(非知识与技能)。

4.蓝墨云班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模式

笔者以参加江苏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NAT技术的应用》为例,浅谈蓝墨云班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模式,内容包括了资源开发及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4.1资源开发及设计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过程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因此,老师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在课前学习阶段,老师需要准备学习资源,包括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专题学习网站、企业调研、测试题等。

4.1.1设计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是指老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引导的学习文本,包括了学习目标、背景/准备工作、学习引导、问题思考、调研报告等,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线索,在课前通过蓝墨云班课的通知功能发送给学生。

4.1.2企业调研,完成问卷调查

学以致用,如果学生能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的应用,可大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企业调研,是学生在课前在老师的组织下,由企业工程师现场讲解,交流互动,通过“看、听、问、写”,完成调研任务,在蓝墨云班课的作业任务中上传调研报告,在投票问卷中完成相关的调查问卷。

4.1.3微课资源

微课是指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视频。老师在课前,需要将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等制作成微课视频,通过蓝墨云班课上传到资源库,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制作了“PAT技术、动态NAT、静态NAT、NAT配置”等微课视频。但受时间、技术的限制,老师制作高质量的微课难度较大,目前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不乏好资源,如MOOCs、网易云课堂、微课网等在线学习网站,老师只需要把微课视频的“链接”上传到蓝墨云班课。

4.1.4设计测试题

课堂能不能翻转,关键是学生在n前能否完成自主学习,形成“问题”,测试是有效的检测手段之一,老师在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等科学设计测试题,通过学生的测试反馈,疏理问题,突出重点。测试分课前、课中和课后,蓝墨云班课中测试题分单选、多选,定时,定次数,并可实时分析答题情况,为老师提供教学依据。

4.2教学活动设计

本项目教学设计,笔者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团队合作,满足职场对人才的需求。整个教学分成课前探索、课中实践、课后拓展,其中课中实践又分“情景创设、情感体验”、“任务引领、探究体验”、“总结评价、强化体验”、“反馈评价、延伸体验”四个环节展开。课前探索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完成知识传递;课中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知识内化和迁移;课后是学生巩固拓展、学以致用的过程。

4.2.1课前探索

课前探索是影响翻转课堂能否实施的关键,包括了学与测,一是学,学生要容易获取优质的学习资源,遇到问题能及时在线询问,并能自觉完成作业。二是测,老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课前自学情况后,才能有针对性设计课内教学内容和环节,否则难以实施“翻转”。

学生通过蓝墨云班课接收老师发送的学习任务单、学习资源,通过自学微课视频完成自学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在“答疑讨论”中留言,老师及时进行答疑。完成自学后,学生及时完成蓝墨云班课中的调查问卷、测试题、思考题和作业任务。作业任务包括绘制NAT技术应用拓扑图、IP地址分配表。

老师通过蓝墨云班课的数据统计功能了解学生的调查问卷、测试题和作业任务完成情况,老师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从而调整课堂教学。

4.2.2课中实践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应包括创设情境、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答疑解惑、实践操作、汇报讨论、成果分享、点评与提升等环节。

1)情境创设、情感体验

活动一:蓝墨云班课上传的作业形式多样,可以是图片、文字、PPT或视频等,在课堂的开始阶段,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企业调研(江苏林洋公司)、NAT技术应用拓扑图等自学成果,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老师对学生的讲解给以反馈,纠正学生理解错误,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以解答。

活动二:笔者设计了Flash拖曳游戏题,上传至蓝墨云班课资源库中,上课后让学生在线“玩”游戏,在“玩”中完成自学检查。老师可以对多数学生做错的题目进行讲解,针对个别学生给以个别辅导。

活动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仿真软件中验证NAT技术工作原理(n前学生已在蓝墨云班课中自学了“验证”微课视频),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展示,老师梳理本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任务。

2)任务引领、探究体验

本教学环节,引入项目教学的思路,包括了设计规划、仿真验证、实践检验三个教学内容。

任务一:“搭建”网络。根据学习任务单,学生在仿真软件中限时比赛完成NAT网络的“搭建”,截图、TP地址配置表上传至蓝墨云班课(课堂作业一:搭建NAT网络)。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老师组织“答疑讨论”,如C类IP地址的特点、路由器Cisco2960端口有哪些等,组织“头脑风暴”,如列举NAT网络拓扑图中不正确的内容,老师在点评、交流中渗透设计的重要性,学生也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任务二:配置NAT。包括1.动态NAT允许公司员工访问互联网;2.静态NAT公司WWW服务器,笔者设计在仿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6.0)中完成本任务,理由有四,第一,实训室无法满足人手1套设备(2台交换台,5台电脑)。第二,路由器配置端口多次拔插,易导致配置端口的损坏,不适合初学者使用。第三,真实环境中可能比较复杂,从教学上考虑,需要让学生先通过仿真一步一步地学习的要求按照真实的实验逻辑,得出实验结果。第四,本项目教学中选用思科的仿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6.0,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国内主流交换机的配置命令与思科仿真中命令基本一样。仿真软件既经济又安全、操作直观性、不受时间和实训环境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本任务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每个小组将配置命令文本、测试及验证截图上传至蓝墨云班课(课堂作业二:配置NAT网络),并通过电子教室演示讲解验证过程。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微课、提问、同学等得到帮助。

任务三:实战PK。仿真学习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但与实践工作存在差距,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更好地迁移,为此,笔者设计了实战PK环节,让学生将仿真学习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检验。本任务实施引入企业岗位概念,分设了项目经理、测试员、技术员等,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培养保存文档资料的习惯,本任务要求学生将配置文件、实物图、小组合作场景上传至蓝墨云班课(课堂作业三:实战PK)。同样,学生可以借助微课、答疑讨论、同学互助得到帮助。

3)总结领会、升华体验

活动一:技能考核。笔者在仿真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设计了排故考核内容,定项目、定时间、定考核点等,学生在线独立完成,系统自动进行评分和分析。

活动二:理论测试。利用蓝墨云班课的测试功能,当堂测试,系统自动评分和分析。

活动三:知识梳理。老师可通过提问的形式(回忆本项目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遇到问题?如何学习的?)引导学生自己梳理本次学习知识并汇报,老师展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内容(蓝墨云班课中保存答疑讨论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测试和汇报进行总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4)反馈评价、延伸体验

活动一:完成在线学习评价。师生在蓝墨云班课的作业任务模块中,进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通过评价学生对自我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活动二:“玩”Cisco网络工程师角色扮演游戏。该游戏虚拟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能训练学生的网络组建技能、排错能力和商业意识等。

4.2.3课后拓展

活动一:虚拟实训室应用。北邮网络虚拟实验室具备了“设备”多、易操作、项目多、教与学互动等特点,适合学生课外拓展学习。开放实验室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活动二:参与实岗训练。与本地网络工程联系,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的建设。

5.总结与反思

1)蓝墨云班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将传统的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给学生“松绑”,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课前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视频、超链接、图文、PPT等),完成自主学习,老师利用平台中的答疑讨论、作业任务、测试、数字化教材等有效跟踪了学生的学习进度,避免“放羊式”学习,课中成为师生交流讨论、操作训练、成果展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的场所,不再是“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的“满堂灌”课堂生态。

2)学习习惯的养成。信息时代,网络应用的把“双刃剑”,有些学习沉迷于微信、QQ、手游等,面对众多信息的诱惑,如何保证学生利用移动端进行学习是翻转课堂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蓝墨云班课中经验值、学习行为信息等可监督学生的学习,作业任务、答疑讨论等可让学生的学习在老师监控之下完成。

课后服务的经验汇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施 评价 促进 教学

My view of actualizing “promoting teaching by appraising”

Niu KuiFeng Changren

【Abstract】We should base ourselves upon the reality and be based on the working tenet of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e fast improvement of all teachers’ business aimed at a series of teaching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eaching reform, for students’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for all parents’ ardent hope. We insist on the working way ------searching for development with undivided atten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urse reform sedulously, insist on the working policy that listening to teachers and judge their class quality is the main line, intramural training is the principal part and the business examination is the means, adopt the implementary method of more approaches, more angles, more forms and different levels. In addition, we also have made some innovation research about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one is to perfect the system and offer guarantee, the second is to make sure of the duty and manage each class, the third is to give prominence to the center and innovation the system, the fourth is to advance the quality depending on training. At present, we have got some progress and also pushed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our basic education course reform working direction.

【Keywords】ActualizationEvaluationAdvancementTeaching

面对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校立足作为县镇薄弱学校的现实,结合本校实际,本着为全体一线教师的业务快速提高负责;为一切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所有家长的殷切希望负责的工作宗旨。以改变“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凸显“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为出发点;以全面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实施课堂教学、及时交流与反思为主要管理与评价内容;以抓重点、重实效,重过程、促发展,重可行为实施课堂评价的落脚点。乘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之东风,进一步将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推向深入,我们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课改”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听、评课为主线、校本培训为主体、业务检查为手段的工作方针,采取多途径、多角度、多形式、分阶段实施的办法,在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业已取得了点滴成绩,积极推进了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健全制度,提供保障。为了真正实施“以评促教”之教学管理功能,经学校领导班子多次研究制定了《任课教师教学“十二”要》、《教师候课制度》、《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备课制度》、《课堂教学制度》、《作业批改制度》、《课堂十不准》、《教育科研制度》、《考务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实验室制度》等教学类工作制度。完善了包含计划、总结和材料;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教研和活动;考试和评卷;教学成绩以及奖励项即四十六小项的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并且在试行之后,在全体教师大会上通过,为教学管理的科学评价提供了制度保障。

2.明确职责,包班管理。为了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我们实施了领导包班制,即:中层以上领导分别承包学校所有班级,负责班级的所有事务的管理,尤其是教育教学的管理。包班领导配合教务处坚持“节节看、日日查、周周总结与汇报”的教学管理评价模式,随时随地将发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并且按照学校要求做好领导查课记事。在每周五的班子例会上汇报一周来的检查情况,共同商榷改进措施,并将检查记事交教务处,教务处将当周的各项业务检查记事进行归纳梳理之后存档。

3.突出中心,创新机制。

3.1成立领导组织,经学校多次召开班子会研究决定,成立了由校长、专职书记、教务校长、政教校长、教务主任七人组成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3.2制定评价标准,在进修学校印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集体讨论和酝酿了我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它包括涉及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调控和效果的检测、教师素质及教学特色七个方面的22项考核标准;涉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及情绪状态四个方面的13项考核标准。

3.3临时抽签定课,教务主任每天早晨按照课程表将有课教师的名单写成阄,由主管校长在课前5分钟临时抓阄,确定今天所要进行课堂评价的授课教师的名单、授课科目、授课班级和授课节次。然后由教务主任负责通知全体听课成员。

3.4课上及时评分,所有成员在听课过程中,必须在做好课堂纪实的同时依据上述35项考核细则,对授课教师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打分,课后将课堂教学评价表交至教务主任进行汇总和存档。

3.5课后及时交流,听课后,要求授课教师立即携带教案等相关材料到教务处,授课教师必须先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然后全体听课成员逐一进行当面评课,并且进行必要教案、作业等的业务检查。

3.6分析梳理情况,在一轮听、评课后,由课堂教学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对所有授课教师授课的优、劣情况进行逐一梳理,并且对教师授课的优、劣情况进行归类分析,最后形成材料。

3.7研究整改措施,针对通过逐一分析梳理出的优、劣情况召开课堂教学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及教研组长参加的考评会议专题研究整改措施,并且及时召开全体教师会议通报授课教师授课时存在的优缺点,提出整改方向与意见,进一步地部署下一步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回头看的听、评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3.8组织分散听评,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依据分析梳理出的情况;根据整改措施,由教务领导组织专题讲座,加强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采取课堂教学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分散听课的方式,结合任课教师个体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所有课堂教学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自行安排时间进行随机抽查式的听课,课后及时进行个体交流并形成经验材料。

3.9及时梳理经验,召开专门会议将再一轮的个体单独听、评课情况再一次地进行分析梳理,结合我校实际和当前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由学校整理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总结材料,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必须写出切合实际的经验性文章,并且记入教师考核系列。

3.10开展竞技活动,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案以及经验材料采取突击性地方式,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展评。根据课堂教学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听评情况,每学科推出一节观摩课和一节说课,由教务处统一组织面向全校教师进行展示,针对特别优秀的积极向上推荐。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全体教师认可、学生认可、家长认可,我们的做法使课堂教学评价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全面提高全体专任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于2005年7月28日就此撰写的《面对新课改、听课出新招》报道在齐齐哈尔日报发表,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与好评。

4.依托培训,提升素质。

4.1落实教研任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分教研组落实每学期各教研组教研任务。确立本学期个人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以及各自的科研题目,确定集中教研的具体内容和分散学习的内容。

4.2实施校本培训,充分利用间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借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和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创新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即实施新课程的新理念与新技术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通过课改业务讲座的形式积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接受培训,主要对教材的使用、教学的设计、教案的书写和课堂教学评价后的教学进行培训,使教师进一步了解怎样备课改课,怎样书写课改教案,并能进行课改教学。

4.3组织教研活动,在积极组织全校教师做好校本教研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全县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推进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组织各学科教师利用教研时间观看课教教学片,通过这一活动,科任教师学习外地经验,取长补短,为课改引路。

我们在“节节看、日日查、周周总结与汇报”的基础上,还开展了其他形式的评教评学活动,内容有“学生眼中的教师”、“家长眼中的教师”,吸引学生和家长参与到“树名师”活动中来,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等做出公正的评价并提出意见。也让全体教师产生这样一个意识:在社会监督下,我成长!

通过“以评促教”这一系列活动,大大锻炼了教师,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和用武之地;为骨干教师、名师的成长、成熟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课后服务的经验汇报范文第4篇

——XX领导到XX学校召开教学质量提升暨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推进会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1月12日在XX小学召开了XXXXXX教学质量提升暨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推进会。XXXX参加会议,对XXX学校进行常规检查。

会议听取了八所学校在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党建及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汇报,认真剖析了各校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工作措施和方法。

会上,XXXX作了讲话。他指出:一是要狠抓安全工作,从严管理,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多措并举构建平安校园;二是要严抓教学工作,做好教学常规建设,夯实基础;三是要细抓管理,确保课后服务有效实施。;四是要多举措强化学校食堂管理, 保障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五是要做好村校的管理工作,探索出一条适合村校管理的新路子;六是要加强学校文化打造,提升学校品味;七是要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帮助年轻教师站稳讲台,力争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八是要加强学校班子及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后服务的经验汇报范文第5篇

一、突出实践特色,提高培训实效性。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培训不仅要引导中小学教师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突出教师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所作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与反思。为此,我们突出实践特色,

一方面强调培训的实践操作,注重“实战”。譬如“实战型”新教师培训模式。新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生力量,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是他们的优势,经验相对不足却是他们的缺陷。要使他们完成从合格师范毕业生到合格教师的转变,关键是要进一步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引导他们找准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湖南省石门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对新教师的培训中,始终把“巩固专业思想,找准角色定位”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根据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和教师的实际,探索了“实战型”新教师培训模式。在培训过程中,学员要全程上好“四课”,即观摩课、辅导课、比武课、汇报课。观摩课就是培训者在授课环节,改变过去过分强调教育理论传授的习弊,突出案例教学,利用音像和多媒体等课程资源,引入大量国家级名师经典教学案例,指导学员教学实践。为了上好辅导课,该校聘请省市骨干教师做兼职教师,在学校实践基地,为全体学员上好示范课,课后,学员还要和省市骨干教师面对面交流,共同围绕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角度加以探讨。“比武课”是检验学员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具体做法:学员之间开展教学比武,相互切磋,在实战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汇报课”是“比武课”中的优质课,它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让学员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提高自我,增强了培训学习的活力,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进程。

另一方面加强“过程性”管理,注重培训程序环节到位。譬如我们实施了“过程性”的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模式。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方向的远程培训不仅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能很好地克服山区交通不便的实际,解决教师工学矛盾和节约经费支出。我们探索的“过程性”培训模式为学员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实现了自主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结合,实现教学民主化,探求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成性评价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选题申报。学员通过访问石门县教师网,点击相关专题,了解各专题的有关信息和主持该专题讲师的研究专长,确定1―2个专题,填写选课申报单。②自主探究。在专题主讲讲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访问有关网站(如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湖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围绕自己确定的专题,展开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网上学习平台向专题主讲讲师进行专题汇报。③小组协作。通过论坛发贴方式,学习小组按课题分组讨论,交流研究成果。在学习结束前,学员还要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多媒体教室里,在主讲某一专题的讲师主持下,用15―20分钟时间向全体学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让全体学员分享,同时回答教师和学员提出的问题。④专题点评。主讲讲师在学员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深入浅出,从更高层面、画龙点睛地概括出这一专题的进展主线。⑤评价登分。参照主讲讲师和学习小组长对每名学员的远程培训综合意见,给予形成性评价,将分值登上《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卡》。

二、立足山区实际,提供人性化服务。

在当前交通不太发达的山区县譬如石门县,最远乡镇乘车到县城一个往返要15个小时,而且随着城乡教师结构性矛盾的出现,工学矛盾越来越突出,这样探求一种重心下移、优质高效且符合山区实际的教师培训模式成为我们孜孜以求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4年以来,经过3年的调研和试运行,我们探求出“服务型”送训下乡培训模式。开展“服务型”送训下乡培训模式,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培训服务理念,而且可以真正意义实现教师全员培训。教师全员岗位培训的目标是大面积提高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以“研培结合”为切入点,遵循“按需施教,分类指导,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构建了“竞争讲课,分题承包,研培结合、送教下乡”的培训模式,对全县教师进行了全员岗位培训。为此,县教师进修学校一直坚持以学员为出发点,坚持“人本服务”理念。首先,调查培训需求,开列培训菜单。为了加强师训的针对性,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开班前要求每一位教师走访学校,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基础和培训需求。进修学校根据共性需求调整培训方案,培训教师根据学科需求调整课程计划。在培训实施阶段,注重调查学员的培训实效和培训满意度,及时对培训方案作出调整和改进;培训结束后,及时对整个过程作出全方位的反思和总结,为后续开展的同类培训和其他各类培训提供经验。我们特别注重在调研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山区教育和现代教育上找准结合点,在校本培训中融入新课改理念,解决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如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兼有普训性质,需从基础做起。培训策略和举措就是在学员座谈会、需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作的培训方略调整。其次,实行“送培到校”的培训形式。我们根据山区学校交通不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特点,县进修学校的教师定期到基层学校进行了校本培训的讲课。我们还挑选了石门县的部分优秀教师作为师训兼职教师,根据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和这些教师的特长,精心组织了“教学菜单”,提供给基层学校进行选择,由教育局和县进修学校协调进行“送培到校”。2004年以来教师进修学校每年开展“送课下乡”“送学上门”等形式的助教服务2-3次,2005―2007年,进修学校送培到校服务山区薄弱学校经验被《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报道。另外,还结合实际,灵活设置受训时间和受训地点。为了不影响基层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方便教师受训,我们灵活设置受训时间和受训地点。在时间设置上,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宁愿牺牲平时休息时间,尽量将培训时间安排在暑期和双休日及其他法定节假日时间。在受训地点设置上,我们加强了师训网络布点建设,根据全县学校、教师分布情况,将受训点设置在教师3小时车程范围内,全县共设置9个受训点,县进修学校教师定期培训,实现了教师培训的无缝覆盖。

三、强化指导引领,谋求效益最大化。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和校长、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可以加快教师培训步伐,实现教师培训效益最大化。

一方面,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譬如“骨干辐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骨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实践证明,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也是重要的培训资源。为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我们始终把骨干教师培训放在突出地位抓好抓实。具体做法是:力求一个“实”字,突出一个“新”字。为使骨干教师培训取得实效,我们构建了“课程进修、专题研究、实现创新”的培训模式,在培训中努力做到“五个结合”。即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用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阶段成果与培养目标相结合,使骨干教师培训直接走上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追求培训实效”的轨道。骨干教师培训贵在突出一个“新”字。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培训中,努力做到两个突出:一是突出对现代教育新内容的培训,二是突出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新做法的推广。为了突出对现代教育新内容的培训,我们先后为骨干教师举办了《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四个专题讲座,使骨干教师获得了新知识、新理论。对他们进行培训的同时,让他们担负起校本培训的重任,要求他们“蹲在一个年级,振兴一个学科,带好一个徒弟”。他们通过上研究课、示范课或举办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形式,有效地发挥“校本培训”的主力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骨干教师的培训作用和效果辐射的增值。

发挥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譬如“校长示范―骨干教师带头―辅导教师主导―学习小组协作”信息技术培训模式。通过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全县中小学校长们当起了信息技术培训义务宣传员和指导员。在他们宣传鼓动和示范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充电”观念在全县中小学日渐深入人心。我们注重发挥专业教师、骨干教师的“瀑布效应”、“以点带面”,使他们逐渐成为有独到专长的教学专家,以此来带动其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教育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另外,我们重视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业务精、技术优、师德高的培训辅导员队伍。在培训中,他们探索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同时,结合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小组成员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小组成果展示、小组竞赛等活动促使学员在合作中交流和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四、瞄准质量核心,探求监管制度化。

当前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如火如荼开展同时,形式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根源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业务培训部门监管职能的缺失和缺位。对此,我们从2005年开始注重校本培训的质量核心问题,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监管模式。这一模式为:“申报―立项―实施―督导―验收”和“讲座―课例―观摩―反馈”的全程监控与自主实施相结合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据调查,当前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有以下痼疾:一是由于校本培训本身的责任权下移,许多中小学校长认识水平不高,把教师校本培训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最多也只是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查的应景作秀;二是由于缺乏上级主管部门有效监控,特别是教育专家的科学指导,许多中小学没有科学规划,也没有结合教师个体能力素质差异,存在一定程度的盲动性和随意性;三是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校本培训机制,教师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联合县教育局,以教师差异发展为出发点,强化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专家监管督导与基层学校自主实施自我提升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师全员校本培训模式。一方面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发挥了基层学校和教师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他们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注重监管结合,强化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专家监管与指导职能,为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与支持。具体做法是:在保证发挥中小学学校积极主观能动性和教育主管部门有效监控及县教师进修学校科学指导“三个作用”基础上,结合校情、师情,本着“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课改”的原则,中小学校本培训采取因地、因师制宜进行分层次培训、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一是注重职称、荣誉等方面的引领、导向作用。我们在评优评先及职称评定方面,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明确细化,确立优质课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的评审、考核认定标准、推荐办法。这些具体的细则,实质上就是教师校本培训最高目标。二是建立了教师校本培训梯次结构。我们通过摸清教师业务基本情况,建立了教师校本培训档案,明确了初级、中级、高级不同职称教师的培训结构层次和发展规划。这样在教师校本培训中,每名教师根据自己在梯次结构的对应位置循序渐进、适时调整自己目标,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技能。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提出了教师分层发展行动计划,把全校教师分为岗位适应、鼓励冒尖和骨干带动三个层次,对三个层面上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崭露头角,一部分名优教师脱颖而出。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通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师徒结对”,签定师徒合同,在教师之间开展传、帮、带结对培训,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近3年来,通过师徒结对,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已有20名青年教师成长为市、县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