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1 景观设计的起源

“景观设计”一词舶来与西方,景观最早的概念是作为城市景象的概括,“景观设计”的词语来源于描述耶路撒冷皇城的壮丽景色,随后“景观”的概念发生延伸,概念从城市扩展到乡村,随着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土地开始由生存价值向使用价值转化,城市化的景观理念开始向乡村扩展,乡村成为城市的附属,景观自此成为一体的系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环境开始恶化,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民众的审美意识,开始由欣赏城市转向爱恋田园。此时,景观设计学应运而生。

2 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在西方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正在讨论的新现代主义思潮的席卷后,对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包含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设计思潮变迁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西方景观设计观念流派繁杂,风格派,解构主义,结构主义与现代主义平行存续,奠定了现代建筑艺术多种风格发展的现实脉络。

工业革命以后,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席卷了建筑设计领域,成为了建筑设计新潮流。中国由于历史原因,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才开始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而当古典风格被欧洲废弃,启用现代主义代替以后,古典主义却以更加奢华的形式出现在中国。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跨越了技术与科学的层面,综合考虑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定位,后现代主义思潮终于在近年影响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新后现代主义思潮突出了景观设计的优势,当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90年代被提出以后,中国的设计思潮终于由纯粹的设计思潮转向实践。

3 景观设计在中国遇到的问题。

1)侵略式的城市化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城市化进程的自然发展规律,由于在城市化扩展的进程中积累单薄,不少城市在扩张的过程中并没有缜密的规划和相关的景观设计,于是留下了剧烈的后遗症;2)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很多基层政府并不深入思考自主进行景观设计的意义,中小型城市盲目跟风大城市,“城市大克隆”导致不少城市雷同;3)在国外景观设计理念统统涌入中国以后,纷繁复杂的设计理念,风格流派充斥着中国的设计消费市场,如何在纷繁的理念里寻求到自己的景观设计理念,是每个中国的景观设计师要对应的问题;4)城市缺乏因地制宜的设计规划,盲目追求城市规模,高估辐射能力。

就以上海为例,在浦东新区建设发展抵达一定规模之后,又集中推出了康桥,航头,新场,宣桥,惠南五个镇作为卫星城作为新的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的兴起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变文化和娱乐方式,成为城市的新名片。但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城市综合体在建设初期并没有对本地市场进行分析和调研,照搬其他城市成功案例,最终导致招商待滞,运输困难。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

景观设计在中国遭到“壮志难酬”尴尬局面。不少城市在建设时往往只追求见缝插针式的高楼建设,套用既有建筑方案,尽可能大的压缩建筑成本,造成了城市“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希冀传承中国绚丽繁复的建筑样式,就有必要在观念上摒弃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影响,让建筑重回建筑本身,需要推行以下措施。1)要在追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兼具当地客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提高作为景观设计的融合性;2)大型城市在作出城镇规划的同时,要兼顾辐射到的中小型城市,拓展中小型城市的建设空间与景观设计思路,避免中小型城市盲目跟风;3)在国外景观设计理念以倾销式的方式涌入中国后,主管城镇规划的机构要保持清醒的认知,以促进中国城市形成自己的景观表现风格;4)城市要因地制宜的规划,切忌盲目追求GDP增长。

在规避城市发展规划常见问题的同时,只有积极的发展中国的景观建筑规划的综合性适应能力,才能为“创造属于自己韵味”的城市提供发展的道路。1)注重景观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性。皇城的恢弘大气自然要区别于江南水乡的灵秀轻盈,西北重镇的豪放阔广也一定区别于巴蜀平原的精致潋滟,在进行城市化进程建设同时,要柔和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与居民文化特色,顺应北京城墙的雄伟壮丽,江浙温婉的浪漫闲适,只有贴近当地居民生存生活方式的建筑综合规划,才能维持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景观建筑设计;2)要注重景观与当地气候的融合性。中国的气候类型总共划分为五种,分别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在进行市政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因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给建筑物带来的影响,例如:中东地区风沙强劲,住宅多没有窗户,美国广阔的密西西比平原,居民不光拥有自己的住宅,还可以拥有广阔的草坪。3)要注重景观与地理条件的融合性。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的今天,自然界依旧有人类不可抗拒的灾难与地理变化存在,除了不可预知的自然灾难与地理变化,日常生活中的地质原因,也是景观设计中需要融合的重要议题。例如:在地震高发的日本,居民的住宅多使用木质结构,水城威尼斯因多以水道代替马路,就制定出一系列行船准则。

4 结论

在研究建筑景观与建筑融合的过程中,除了要兼顾一个地区的文化形态,地域特点,气候与地质特点的融合性以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在城市规划中最独特的创造力,人文底蕴是一个城市发展景观建筑设计的基础,而创造力是发展景观建筑设计的灵魂。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该住区环境设计以“出水芙蓉”为设计理念,将雨水景观设施与“芙蓉花园小区”景观设计交融,在景观的功能性与装饰性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景观承担其责任,成为一种新型的小区景观设计,较为典型地运用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且有所突破。

设计中运用大量的生态技术(譬如LID)来完善方案,并且结合社区这个城市中的最基本单元,努力寻找解决城市洪涝问题的方法。小区入口桥采用实木铺设,体现了古色古香的古典园林韵味。入口桥两端均设计有跌水景观,正应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人家”;桥的前方设计有一面类似古典民居影壁的入口景观墙,给人既古典,又现代化的感觉。循小区主道路依次设置小陡坡、雨水种植沟、大型雨水花园、公共艺术品、休憩广场、凉亭、中央水景、小型雨水花园、鱼水走道,这种将古典园林小品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手法,让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设计中依旧保持生命力,并且发挥着独特的生态作用。

小区的周围分别设计有雨水渗透池、儿童活动区、游乐区、木栈道、行人商业街道、雨水树池景观、商业街活动区、商业街旁绿化等,充分考虑到因大量降雨导致的生态解决方案,又不影响整个小区的园林造型与功能,因此实乃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延续。

2景观设计手法应用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人口剧增,资源稀缺,生态失衡,环境问题愈来愈明显,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大规模生态灾难将一触即发。近年来,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尤其明显,如雨季的广东潮州、东北三省,以及四川省部分地区已遭受暴雨所引发的局部洪涝。在如今“绿色建筑”和“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下,该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态在景观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让景观承担生态恢复能力,才会有美好生活,最后再谈美丽。在人们在为前工业化带来的便捷感到庆幸时,同时也给后工业时代的未来发展留下了祸根。

在人们改造大自然获得短暂的胜利时,大自然已经进行了有力回击。我国广东潮州梅州,东北三省的严重洪涝,除了毁坏房屋、庄稼,同时也夺去鲜活的生命,让人痛心疾首。四川省局部地区也发生了洪涝,造成人员伤亡。当初人类改造自然,现在自然予以回击。在这个严峻的现实面前,设计师们必须反省设计的目的,重新审视自己对设计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到设计除了解决问题,同时应具备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城市的美化固然重要,但是城市的生态恢复更加重要。这一点认识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3结论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度;角度;尺度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非常欣赏一句广告语:“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这句赋予深刻哲理的语言让我开始了对景观设计中的“高度、角度、尺度”问题的思考。

一、景观设计中的高度问题

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我们不只是处理区域、空间和材料,不仅针对本能和感觉还有理念和意识。我们的设计必须有吸引力,必须实现人类的需求和渴望。包含感情的设计,可以使人虔诚膜拜得五体投地,可以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甚至使人们的灵魂提升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适应是不够的,好的设计还应带来乐趣和灵感。

通过对一些优秀景观设计成功案例的分析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实现的最伟大进步不是力图彻底模仿自然,不是忽视自然条件,也不是盲目地绿化生态,而是处心积虑地寻找一种和谐统一的融洽。达到这种和谐统一有很多种途径,如借助于调整场地和构筑物形式使之与自然相适;或借助于将山岳、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引入;还可以借助于在山川间、沿溪流和河谷布置构筑物,使之融入自然景观中。

赖特为富商卡夫曼家族设计的“流水别墅”座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熊溪河畔上,这座建筑背靠陡崖,如同生长在小瀑布之上一般,几个大阳台叠摞在一起,它们宽窄厚薄长短各不相同,空间相互穿插着,仿佛从别墅中争先恐后地跃出,悬浮在瀑布之上。那些悬挑的大阳台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部分。在整个建筑的最底层、也是最大和最令人心惊胆颤的大阳台上有一个楼梯口,这里正好接临在小瀑布的上方,站在此处人能感受到溪流带着湿润的清风和大自然美妙的水流声飘入别墅内,这是整个流水别墅设计永远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从观察中得知,优秀的设计不是就事论事,就地论地。所有设计的中心思想是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机勃勃的环境,安全、祥和、富有成果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重视环境的特征,创造“天人合一”设计理念的境界就是景观设计中所要达到的高度。

二、景观设计中的角度问题

这里所说的景观设计中的角度问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平视、仰视、俯视的观景角度。而是从设计的角度讲设计者应该综合相关学科的特征,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设计和审视设计作品。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街道、城市、广场、园林、建筑物、壁画、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独立个体出现,然而从根本上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景观设计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造。它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人文科学、艺术学、社会学、视觉心理学、民俗学、材料学等学科,并纳入总体环境的规划系统中。

被称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的欧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纯粹意义上的美国的第一个景观设计作品。中央公园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岛的中央,是一处人造的自然景观,公园中有浅绿色草地、郁郁的小森林、溜冰场、旋转木马、露天剧场、两座小型动物园,还有可以泛舟的湖面、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写生动物保护中心等景区。由于公园面积很大设计师还专门设计了看遍整个公园的无轨电车游览线。欧姆斯特德明白城市生活的居民从前乃至如今都是厌烦城市,而喜欢到一个安静、清洁、纯朴的田园环境中来,中央公园恰好提供了这一具有浓厚田园风味的场所。但是方案中标的更大特点还在于东西向的四条城市干道,设计者把它们统统安排在地下穿过,因而保证了公园空间景观的完整性和公园游览步行的安全性、悠闲性。纽约中央公园充分的将景观设计艺术的综合性发挥到了极致。

三、景观设计中的尺度问题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必须满足我们的感觉——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还必须符合我们的习惯、反应和冲动。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和心理需求。孩子、少年、青年人、中年人、老人都有各自的需求,不同职业的人对环境也有不同的需求。

景观设计必须符合人类的生理需求。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没有噪音干扰,这些都是人们环境的基本要求。如果景观空间在大型机械加工厂旁边,或公路铁路旁边噪音强烈,即使有再多的绿化和小品,人们也不喜欢。再如景观空间被高大的建筑物遮蔽着,光线不充足,人们也不会喜欢这样的环境。

景观环境必须符合人的行为需求。也就是说环境需要为人的各类活动提供适当的场所。人们出行、休憩、交往、游乐、散步、乘凉、运动、健身等一系列的活动都需要不同空间。不同互动需要与之相对应的空间,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对空间功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我们再做设计的时候必须对其分类,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才能设计出符合各种人群需要的景观空间。

景观环境必须符合社会交往需求。交往、活动空间应该具有较强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在匆匆茫茫、竞争激烈的世界,人们有时候需要有一块清净的地方,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只要有一席之地远离日常生活。在那里,人们可以读书,交谈或者只是静静的坐着欣赏一下季节的变化。

景观环境必须符合人的审美需求。以前,常把装饰、点缀、精巧等词与美联系起来。其实更高的境界却在 “少即多”的道理。真正的美是源于完全的朴实无华,越是接近自然的东西才是越美的。人们心中会本能的渴望与土地、石头、水的亲近。景观设计中绿地、水池、景观小品都应该接近自然,这样人们才能享受到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参与到环境中去。

文化特征和地域色彩在景观环境中的体现。这点是在以上几点都达到的情况下,人们对适宜性更高一个层次的需求。首先,具有文化意味的景观环境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起到激发人们公众责任心和自信心的作用,易于形成融洽社会关系。其次,在景观设计中体现人们的思想、文化并使之得到延续,有助于保持环境特色,增强环境魅力,最终促成更为丰富的公众生活方式。再次,环境中体现思想、文化也能使环境的意义更好的表达,促使人们产生与之相适宜的行为。比如,在一个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如寺庙、博物馆等,人们一般都不会随地乱丢果皮纸屑;而在一个喧闹人杂又无文化氛围的场所,如商场、街道等,果皮纸屑随处可见。从这点上看,文化氛围能在潜意识中黙化为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中式风格;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有所要求,在国内景观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异国风格的设计案例,但同时多元化的设计风格使得中国本土设计文化受到巨大冲击。

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

一、现代中式的意义

本人认为现代中式风格是由传统中式风格逐渐演变,其风格特点是形式简洁大气,色彩统一,各类构筑小品符号性强,整体气质庄重自然,是时下最流行的国际潮流之一。本文从现代中式的意义、应用的整体性、元素合理配设、材料适用、植物搭配、配套小设施六方面分析了现代中式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中式风格结合了现代的功能需求,以当代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园林的精神内涵,摒弃程式化的东西,在中国古典园林精髓中寻找寓意、内涵与元素,赋予现代审美的形式和手法,删繁就简,在设计语言上进行创新,在具体造景手法上追求意境。这种现代景观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园林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弊病。简言之,其风格特点是形式简洁大气,色彩统一,各类构筑小品符号性强,整体气质庄重自然,是时下最流行的国际潮流之一,同时也续承了中国自己独有的文化意涵。

二、应用的整体性

在景观设计中,不是单单就是考虑景观,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是它能很好地把整体串联起来,把景观很好地融入整体,融入环境,例如某公园,园区划分为展示交流区、大师创作区、生活配套和管理区三大功能区块,涵盖玉器收藏、玉器鉴赏、玉器展示、玉器开发、玉器交易、玉器拍卖以及玉文化研究与交流。

在设计时(如图一),根据项目自身的空间特点和当地文化的独特性,采用现代中式风格,布局上讲究“见缝插针,以点带面”。即根据建筑的功能布局,着重考虑了主入口的对景,销售展示中心的障景,中心工作室的框景,沿河岸的艺术家会所的借景。其中工作室区域,设置了五个不同主题的庭院。而这五个主题提取自:许慎《说文解字》中给玉下的定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洁。”

图一图二

三、元素合理配设

一般中式元素都充满了美好的寓意,例如铺地、景墙、小品等经常会看一些吉祥图案。如蝙蝠、鹿、鱼、鹊、梅是较常见的图案。原因是“蝠”与“福”谐音,可寓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

现代中式元素是在古典中式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抽象成几何形体,保留原有构图特点,如对称、四方连续等。通过这些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图二)。

四、材料适用

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材料有:青砖、石材、木材、瓦片、景石等,基本颜色以黑白灰为主。现代中式风格在传统中式的基础上,兼容并包,增加了钢材、玻璃、防腐木、各色石材。本项目主要用到以下几种材料:中国黑、黄锈石、砂岩、芝麻灰、雪花青、黑色卵石、菠萝格。水池及花坛压顶主要用到了中国黑,池底散铺黑色卵石。

五、植物搭配

现代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它更为简洁明朗,古典园林植物种植以自然形、多层次多品种植物混植,而现代中式景观植物种植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植物层次较少,多为二至三层,一般为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品种选择也较少。现代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欧式景观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欧式景观植物种植多采用修剪整齐色彩鲜艳的植物作主基调,而现代中式则主要采用自然与修剪植物相结合,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欧式园林种植设计手法的结合,营造现代、简洁的植物空间的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植物选择枝杆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种类为主,如:竹、水石榕、垂柳、桂花、芭蕉、迎春、菖蒲、水葱、鸢尾、马蔺等植物,营造简 洁、明净而富有中国文化意境的植物空间。良渚玉文化产业园,以竹为基调,配以连翘、鸡蛋花、水石榕、菖蒲、葱兰、蜘蛛兰等,营造宁静、飘逸的空间。在南面良渚港水面近处的竹子与中景的鸡蛋花及远景用规则种植槽限定的水生植物,构成远、中、近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同时在园区北面主入口适当点缀了造型罗汉松,大香樟,沙朴等高大乔木。

六、配套小设施

在古典园林中,园林小品是园林中的一些小型建筑,笼统地来说,园林中除了厅、堂、楼、阁等比较大型的建筑之外,都可以看作是小品建筑。小品设施一般包括:盆景、树石盆景、草石盆景、书条石、铜香炉、石桌、石凳、门、窗、洞、墙、雕塑等。园林小品是园林中常见的点缀性景观,也是一个园林的观赏点。在看似不经意间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成为人们的视线焦点。而在现代中式景观中,除了观赏需求,更加重视小品设施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围墙和门卫房是园区的第一立面,在设计时,提取了玉琮立面的横向线条,将其应用到门卫房设计中,并采用米黄色砂岩贴面,以达到跟周边建筑外墙的统一效果。

所以在设计中采用了阶梯式的空间处理,并在木平台外延设置开敞草坪,木平台标高以洪水位标高为准,设置在2.6米左右。而草坪空间在枯水期也能很好的入水,形成完整的景观效果。

除此之外,庭院内部还设计了一些涌泉小品,主要以溢水台、拼花汀步为主,在此就不详细展开了。通过这些小品设施的点缀,使得整个园区景观更加饱满,更加实用。同时也传递出现代中式的文化内涵,与园区的整体建筑风格和功能定位相统一。

七、结语

总而言之,本人深深地体会到现代中式在传统文化公建环境营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既不失本土文脉,能取得当地业主的认同感;又能够推陈出新,符合创意产业的新颖定位,整体空间精致现代,中式味道浓厚。而且在后期的使用中,可以更好的符合国人的文化习惯和心理活动需求。同时,新中式景观,这种新的景观形式,力求回归本土的设计,虽然还不成熟,但却是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对我国景观地域精神缺失的思考与实践,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对现代文化的创造,间接推动新时期中国园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中国园林图解词典 [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CBD;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拉德芳斯

国际上著名CBD的形成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政府引导形成的,如法国巴黎的拉德芳斯;另一种是为了分担主要中心区经济发展压力而建立的副中心,如日本的新宿、涩谷、池袋;还有一种是自发形成的,如美国纽约的曼哈顿。

一般CBD由若干个功能亚区构成。建筑密集的核心区一般有高层建筑办公区、金融业区、宾馆区和零售业区。西方国家现代城市商务中心区主要是一个工作中心地,只有少量长期居民在此居住。

1 国外成功的CBD建设案例——巴黎拉德芳斯

1.1 拉德芳斯概况

拉德芳斯(La Defense)位于巴黎市的西北部,巴黎城市主轴线的西端,和香榭丽舍大道及凯旋门成一条直线,是巴黎战后最重要的新兴都会建设杰作。它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1958年,为了满足巴黎日益增长的商务空间需要,缓解巴黎老城区的人口、交通压力、保护巴黎古都风貌,巴黎政府决定在拉德芳斯区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副中心。政府计划用30年时间,将面积750公顷的拉德芳斯区规划建设成工作、居住、娱乐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商务中心。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拉德芳斯区现已成为巴黎近郊最具现代化的都会景观,更是欧洲最具影响力和前卫性的办公区。

目前,拉德芳斯已建成写字楼247万平方米,其中商务区215万平方米、公园区32万平方米、法国最大的企业一半在这里,共10家;建成住宅区1.56万套,可容纳3.93万人;并建成面积达10.5万平方米的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也是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

1.2 拉德芳斯良好的景观文化环境

拉德芳斯区在建设中非常重视城市景观的营造,保持建筑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其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新凯旋门建于1989年,集办公、展览、观光、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身,是现代科技与古典艺术的完美结合。

目前,区内建成绿地面积超过了67公顷的步行系统,集中管理的停车场设有2.6万个车位,交通设施完善;建成占地25公顷的公园,商务区的十分之一用地为绿化用地,种植有400余种植物,建成由60个现代雕塑作品组成的露天博物馆。区内的园林、林荫道、雕塑、喷泉等错落有致的布置在汽车通道、人行道等多层平台上,为街区营造出和谐、舒适的自然环境,每年吸引约200万游客慕名而至。

拉德方斯区的交通系统行人与车流彻底分开,互不干扰,这种做法在世界上是仅有的。其便捷的交通系统建设将整个区域建立在平台上,人们看不到汽车(实施交通系统整体地下化),制定人车分流的交通规则,形成高架交通、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三位一体的交通体系,保证CBD的人流物流畅通。拉德方斯的规划和建设不是很重视建筑的个体设计,而是强调由斜坡(路面层次)、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品、雕塑、广场等所组成的街道空间的设计。

拉德芳斯区的文化建设也是其特色之一,IMAX剧院、CNIT会展中心、德芳斯宫(The Defense Palace)、新凯旋门屋顶展厅等常举行展览、艺术表演、音乐会等文化活动,提高了拉德芳斯区的城市品位,丰富了城市内涵,也为其建设聚集了更多人气。拉德芳斯的开发建设被公认为是CBD建设中的典范,它通过高效合理的开发运作,建成了一个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配套服务到位、拥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城市商务多功能区。

2 CBD景观环境设计应注重的特征

2.1 注重空间立体感

由国际上成功的CBD建设案例可以看出,对空间的合理利用都是它们的成功之处。CBD是寸土寸金之地,吸引大量人流,交通组织占用了大量空间,加上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使得开发呈现“上天入地”的趋势。因此,景观用地更是非常有限。建筑密度之大,迫使其景观环境设计通常不会像公园或居住区那样设计大面积的景致和休闲设施,而是空间结构向纵深发展。其景观设计往往在方寸之地解决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娱乐、交往、购物、展示、管理等行为。

交通设施水平决定了CBD的整体开发水平。交通设施水平主要表现在交通设施容量和交通模式两个方面。先进的交通模式可以显著改善交通条件,以上国际经验表明,大容量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决定了CBD开发的成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建设CBD的共识。CBD的交通体系应尽量使人车分流,应对这一问题往往采取立体交通方式。CBD的交通系统还要保留一定的步行空间。商务区的步行化趋势是设计人性化的体现。

2.2 重视街区整体协调性和尺度感

成功的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另一特征就是保证其与整个区域环境的和谐统一。商务区景观环境设计要考虑到用地、建筑及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关系。不同于公园、社区广场、小区景观,商务空间不仅具有私密性,更具有开放性,属于城市公共空间,也会成为城市文化的中心,所以商务区的建设应反映城市风貌。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区域氛围相协调。

CBD自身性质和客观条件使景观设计的空间结构趋向立体化,所以要提倡高密度、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充分挖掘空间,尽可能以小型设施为主,满足功能需要,更应充分考虑到使用者对景观的感受,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2.3 注重功能复合发展

早在1961年,美国著名城市问题专家和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Jane Jacbos)在其名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就详细分析了曼哈顿老城区华尔街地区这种一到夜里就“衰败”的景象。雅各布斯认为,在城市建设规划中,除了考虑城市的基本功能,还应考虑城市的从属功能。功能单一的CBD无法长期保持活力,因此必须提高使用率,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满足人们更多的活动需求,使之呈现功能的复合化趋势。在商务活动的大背景下,也满足使用者休息、娱乐、交往、观光等目的。商务区景观要为空间添加柔和元素,使被高楼包围的、给人以硬冷感觉的空间增添感性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