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艺术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装饰画 艺术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73-0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里,艺术文化一直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为人们生活增光添彩,也丰富了我们国家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时更是完善和促成了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风味的形成。在我国,传统装饰画主要是按照我国人民的审美规律、精神需求和生活情趣形成的一种精神、意识形态的载体,同时它又借助于各种可被利用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工艺形成了一种可以表达人们审美功能和感受的物化形态。
1 装饰画概述
装饰一词最早出现与十八世纪的西方国家,其在过去主要是指艺术装饰,而经过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理论实践研究,使得人们在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以装饰艺术、图画和其他物料为主的的专业性术语。装饰画在目前是一个很广泛的学科,是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凡是从属于环境装饰要求的绘画都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之为装饰画。同时在目前,以从属工艺制作、工程装饰等多种项目为主的绘画形式都已经列入了装饰画的概念。从这里我们便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装饰画具有的广泛性和外延性特点。当前,装饰画在发挥其应有的装饰功能的同时,更是赋予了人们环境的一种诗情画意、色彩斑斓的美感和生活情调,同时也使得人们获得了相关审美的愉悦性和生活乐趣,更使得人们在生动活泼的造型、形式以及优美的色彩中获得生活感悟和生命真谛。
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极度地下,使得人们在物质、精神的追求上都处于一种原始阶段,而在那时候,人们对于精神追求很少,只是在生活中单纯的追求该如何去与自然争斗,如何发挥自己自身能力以便能够获得的生活基本生存物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步入阶级社会之后,由于时代的物质追去和精神文化差异而对于装饰画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时代性的要求,使得装饰画从制作工艺、生产技术和色彩等多个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系统的工作模式。也使得其形成了一种民族文化与时代感相融合的艺术作品和工作理念。
2 装饰画常见特征
2.1 功能特征
就装饰画的功能而言,其主要是依托于各种实用物品存在和发展的,诸如目前我们常见的各种装饰画,其主要是依托各种器物、建筑物以及景观存在的,在这些装饰画中,我们不仅要使得其能够达到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还要促使其功能与美观性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美化的目的。
2.2 绘画特点
就绘画手法而言,在目前我们常见的装饰画通常都是有各种特殊的材料、应用技巧以及绘制过程的程序化构成的,其主要体现了绘制工艺的特点与相关特性,如目前我们最为常见的民间年画,其在绘画技巧和颜色组成中都有着明确的要求与控制。
2.3 艺术特色
在艺术方面分析而言,装饰画在创作和绘制的过程中主要是强调人们的主观感受要求,其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不受世界和社会环境的局限与影响,通过在工作中对各种自然景物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概括、简化等多种形式的阐述,从而形成一种整体装饰目标的特点。
3 中国传统装饰画的发展概况
中国传统装饰画经过数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成就辉煌。传统装饰画因地域不同,时代不同而风格各异、变化多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不同时代的风格特点,充分显示了创作者的聪明才智。了解中国传统装饰画的发展,对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彩陶
中国传统装饰画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可追述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华祖先在彩陶装饰图案方面,已经十分熟练地掌握了装饰语言的表现,创造了二方连续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善于用点、线、弧形、半圆形、圆形等元素,表现图案流畅的运动节奏感,展示出一种粗犷、单纯、质朴的装饰美感,开启了中国装饰画的先河。
3.2 青铜器
商周时代是中国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继原始彩陶之后的一个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峰。青铜艺术在当时主要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四大类。纹饰图案主要以动物纹为主,纹饰风格沉重、神秘、威严、凝重,呈现出一种独特而神秘的狞厉之美。进人战国后,青铜器的纹饰题材呈现出世俗化倾向,一些表现日常狩猎、骑射、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的生活场景,大量的出现在青铜艺术纹饰中,画面也具有了一种轻盈流畅的气韵。
3.3 漆器
中国的漆器工艺历史悠久,发展到战国时期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特别是在当时的楚国,漆器工艺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其装饰纹样精美浪漫,将方与圆有机巧妙的搭配组合起来,线条灵动流畅,极具韵味。红、黑两色的调配响亮、典雅。每件作品都独具匠心,体现了实用和审美的高度统一。
4 中国传统装饰画的艺术特点
4.1 中国传统装饰画注重心象表达
中国传统装饰画表现注重心象的表达,将主观感受与意愿诉诸于装饰画这一载体。无论是以皇族统治或宗教服务功利为目的,还是以愉人悦己为目的,都体现了心想飞扬的表现原则与审美观。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澄怀味象”、“中得心源"等命题皆离不开心象这一主旨。
4.2 中国传统装饰画注重形象平面化
形象平面化处理是中国传统装饰画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它打破了视觉上的限定性,将自然显示中的形象归纳到二维空间的范围之内。一方面,在构图上进行平面化处理,用平视角度将图形平铺到画面上,无远近空间或形象之间的相互摞叠,只有大小或上下左右的位置经营。另一方面是个体形象的平面化处理,弱化其立体感,强化其外轮廓的整体剪影效果。
【关键词】电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LTE配套传输光缆网 建设
相较于第三代的移动通信技术而言,发展到第四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数据的传输速度方面更加快速,传输信号的质量更为良好。目前,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提升电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率,满足于人们对于通信技术更为严苛的要求,目前的电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站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在进行基站的建设过程当中,应当将配套传输光缆网作为主要的技术性依托,使之优势特性能够得以有效的发挥。
1 无线网络概述
1.1 LTE的意义及概念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准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在长时间的信息技术发展过程当中,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之上的演变的与发展,利用规范性的额信息技术通行标准来予以判定,其中LTD的特点即为能够于20Hz的频谱宽带之下提供以固定的峰值速率,并增大网络信号的覆盖范围,使得整体网络的延迟时间能够得以降低,用户的使用度得以提升,并借此来降低运用企业的成本支出,对于整体通信技术来说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信息技术革命。
1.2 4G网络的定义
关于4G网络的概念定义,对此相关的行业专家并未作出准确的定义,通常是将LTE当中的第十版本作为准4G,由最简单的层面来说,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以汇总接入式与分布式共存的新型网络应用方式,其能够实现对于不同平台和频带的连接,并提供以相同的无缝网络应用平台,其所能够承载的输出率可达到 ,远超过前两代移动通信技术所能够承载的输出速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语音、图片以及视频传输。
2 LTE配套阐述光缆的建设原则
在LTE配套传输光缆的建设过程当中,其主要涵括有两种类型,即 与 ,依据电信C网网络的建设完成交付使用时间予以计算,在针对投资结构予以优化、并对存在的网络资源采取进一步的应用时,目前电信C网的承载方式无需予以IP化改造,而且C网还将同LTE承载网罗。
3 LTE配套传输光缆资源配合方案
3.1 核心层光纤配置
KTE的核心层承载了对于大容量类型数据与信息进行传输的任务,是电信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因而核心层的光纤资源配置方案是否可满足与核心层对大型通信数据的传输需求,是光纤配置方案是否合理的重要基础,这也将对电信第四代移动通信当中的信息传输质量好坏以及速度快慢产生直接性的影响。通常而言,在LTE配套传输光缆当中会选取芯直径为 mm的光缆作为电信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层光缆, mm的光缆可以良好的满足于大容量数据信息的传输目标,并且还可保持信息传输过程的质量与速度两方面的高标准要求。
3.2 无线配套光缆配置
电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相较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而言,其中一个明显的技术优势即为可以给与用户提供以更加快捷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够实现电话用户与无线用户在三维空间中的虚拟连线功能。也正因如此,伴随着LTE基站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完成以及交付应用,用户将逐渐降低对于网络热点以及C网基站的应用,电信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将会成为未来通信技术当中的主流技术。基于此种发展背景,在LTD基站的建设过程当中,应当确立以整体铺设为主、分散铺设为辅,县开展集中建设再实施分散建设的原则。
3.3 有线接入光纤配置
应用有线光纤配置的用户通常有政府机关、工业区以及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环境,在这些公共建筑环境当中往往人数相对更加集中,对于电信宽带的接入要求相对较高而且也更加符合应用有线网络接入方式。在进行有线用户的光纤配置之时通常可应用PTTX的光纤入网方式,其主要可实现语音通话业务、网络专线接入以及TDM专线、视频生成、电视电话会议、无线覆盖、VPN等多类不同形式的业务模式,并且还可在有限网络的设置过程之中针对有线用户的数量、需求以及优先级来选用FTTB或是FTTH两类网络连接方式,在确保有线网络传输质量的同时还应当保障相应的计入方式可满足于用户对不同电信业务的需求。
4 基于4G与LTE配套阐述光缆网的发展前景
因为 网络为分频模式,因此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会面临诸多的挑战,而 则为分时模式,能够应用对称频率同时运作,其具体的接入方式和网络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除了技术方面的问题受到关注之外,相关的生产厂家还应当考虑到不同运营商的特点需求,在明确第四代移动通信具备以良好的发展前景后,便需逐步完善4G技术,目前我国市场对于这一技术的刚性需求十分巨大,企业所能够获取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伴随着相关宽带多媒体业务以及光纤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的分布结构日渐趋于复杂性,这也就导致了对于光纤系统进行布局设计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电信运用企业在光纤网络领域当中的竞争已经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行业竞争和自身业务发展需求的驱动下,运营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大力发展城域间的光纤网络,此种建设方式并未依据现有设施对于未来的预想为基础,因而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应当按层次进行,构建起核心层、汇聚层与接入层。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基站的建设必须依靠于通信技术在长期发展过程,配套传输光缆网络的辅助,因而,在进行相应的基站建设过程中,应当合理规划整体设计,以整体铺设为主、分散铺设为辅、专业协同配合等手段来实施,从而确保电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文华炯.LTE(4G)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基站建设监理工作的探讨--以LTE(4G)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1).
钧瓷艺术的创新是一个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许多具体的方面,共同构成了钧瓷艺术的创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的创新由于钧瓷艺术独特的釉料与创作特点,其在工艺方面的创新是相对较少的。钧瓷艺术的烧制讲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其在烧制后的窑变效果是其钧瓷无双的决定性因素。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钧瓷烧制工艺的创新在多个层面均有体现。首先,在烧窑的材料上由最初的柴烧到煤烧,从炭烧到气烧,虽然这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但不同的燃料所带来的烧制效果也是不同的。其次,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发展,人们逐渐也把创新的目光放在了釉料上,利用现代化学的研究成果给钧瓷釉料带来新的内容。
2.造型的创新在创作观念变化的影响下,钧瓷艺术的造型创新成为其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钧瓷的造型能够最为直观地传达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和文化背景。从唐代的雄浑到宋代的典雅、元代的粗犷到明清的秀丽,进入现代以后的钧瓷造型在融合历代造型的经典内容的基础上,逐渐融入现代陶艺创作理念,进而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在造型设计的类别上也有了极大的丰富,其中有日常器皿的类型也有陈设观赏的类型,既有传统类的造型类别,又有异型化、概念化的造型类型。这是钧瓷造型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的成果,也给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钧瓷艺术。
3.题材的创新钧瓷艺术的创作题材,与时代特征具有紧密的联系。这一领域直接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其中有被动的原因也有钧瓷本身主动发展的内容,发展为今天钧瓷艺术题材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局面。在钧瓷产生的早期,其题材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要素,这是钧瓷艺术本身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一直保留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观念的融合,现代社会文化中的题材逐渐进入钧瓷艺术的创作中,从而丰富了钧瓷创作的内容,造就了今日钧瓷艺术的多姿多彩。
4.钧瓷文化的创新钧瓷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原本只是观赏、摆放的器物,除却表现当时社会的文化属性以外,也是人们精神寄托的一种载体。但在当代社会,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再仅仅包含其本身所具有的内涵,而是更具有延伸的诸多文化内容。钧瓷不仅是一种艺术形态与造型形式了,而且成为极具发展与影响力的文化聚合体。其创新不单纯集中在器物本身,而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成了诸多有价值的现实拓展。上升到文化层面的钧瓷艺术,具有了在诸多领域展现魅力的能力。钧瓷的创作及其作品也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创作活动,而成为了一种精神能量,具有了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的条件。钧瓷艺术的创新不可一概而论,在明晰了钧瓷艺术的创新内容后,我们可以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有针对性地思考钧瓷艺术创新的方法。从中找出最为合适与恰当的方法,最有效益地提升钧瓷艺术的价值。文化创意产业对各艺术门类的促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同的文化艺术门类,也有自身的特定条件与特点,只有最符合钧瓷艺术特点的产业条件才是最恰当的。
二、文化创意视域下钧瓷艺术创新的方法
面对着当今发展迅速的社会环境,钧瓷艺术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局面,也有了新的要求。选择以文化创意的条件作为钧瓷艺术创新的方法来源,就是要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在运作模式与创新机制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展现钧瓷艺术所具有文化内涵的魅力,来促进钧瓷艺术在新时期更好地传承与创新。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形式的结合,我们首先需要处理好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创新与传承的平衡。以钧瓷艺术的传统内涵为基础,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独有的创意运作方式来进行钧瓷艺术的创新。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取精华去糟粕的过程,而是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改造更新、运用新内涵追赶时代精神的过程。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条件的分析以及对钧瓷艺术创新内容的梳理,我们尝试性地思考了钧瓷艺术的创新方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从时代性的视角思考钧瓷造型的创新从运作方式上讲,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发掘各种文化资源的特色,然后借助现有先进技术作为表现手段,实现最终的产业经营与发展。得益于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下考虑钧瓷艺术的创新,能够更好地把握钧瓷艺术与当今时代的关系,突出钧瓷艺术的时代性。时代性视角下,钧瓷艺术创新并非是单纯使其成为一种畅销的商品,当今社会物质消费的极大丰富,使人们对于文化艺术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消费欲望。在这样的条件下,钧瓷艺术的创新更应该突出文化内涵,既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又作为当代文化传播的载体,这也是钧瓷艺术新价值的体现。
(二)把新的创意创作方式融入钧瓷艺术创新的体系钧瓷艺术需要通过把握时展趋势以及挖掘时代精神,来实现钧瓷文化与钧瓷表现形式两个方面的创新。钧瓷文化的创新在于利用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拓展钧瓷艺术的文化内涵,扩大钧瓷艺术的影响力,从而借助好的创意方式与条件,开拓出更大的市场,为钧瓷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创造可能。钧瓷表现形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钧瓷造型创新、题材创新等方面,重点在于有助于造就出具有创意的,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生活的独创性作品。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创新体系具有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特点,能够给钧瓷艺术从造型到题材的创意性表现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激发热爱;引导;创设;编制
提高初中义务教育质量意义重大,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须学习的艺术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美术课上提高和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传承中华文化艺术,有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民族艺术普及刻不容缓
三年前我在初中学生中作过一次调查:90%的学生对动画艺术喜欢,而对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国画、年画、脸谱等,喜欢的只有10%。这让我非常担心。现在对学生们兴趣而言,他们接触到比较多的是媒体艺术,在媒体艺术中动画对他们的影响最大,然而媒体艺术只不过是艺术门类中很少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在艺术领域方面给后人留下的灿烂、丰富、精致、辉煌的民族艺术,初中学生知之甚少,例如,年画、蜡染、水墨画、漆器、编织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涌入,民族艺术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觉得如何在美术课上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非常重要。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
二、增加民族艺术元素潜移默化
我在设计每一节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放进了民族艺术元素,带上一个中国结、一只瓷器、一张水墨画、一件工艺品走进课堂。讲课中,我从这些作品的外延内涵以及发展过程中引申到艺术高度,让学生们在接受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的同时,了解传统民族艺术。潜移默化地渗入民族艺术进行美术教学,使学生们比较全面了解了民族艺术与自我,民族艺术与社会,民族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较好地理解了传统美术文化和民族艺术关系,这也是其他学科教学所无法代替的,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创设民族艺术情景引人入胜
创设民族艺术教育情景,就是利用工作之余将自己搜集拍摄的视频和相片制成美术教学课件,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互动教学,引人入胜地进行美术讲课。苏州古城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美味无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州“平江路”“山塘街”现已成为了民族艺术的缩影,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人物雕砖、小桥流水,颇具民族特色的沿街商铺和商铺里的诸多民间艺术商品和工艺品就是比较好的情景教材。我在课堂上主讲教材,辅以课件讲授古典建筑之美,讲授传统物饰、名清家具、苏绣作品、工艺雕刻、名画欣赏等。生动、趣味、动感的声画和互动效果,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使学生们树立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激发了学生们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和爱国热情。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四、播放民族艺术动画生动活泼
为满足初中生好奇喜动的心理特点,开设了研究性的“动画欣赏课”,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了许多本土优秀动画作品。例如,《九色鹿》取材于敦煌壁画,是一部具有民族特点的作品,此作品教育意义深刻。《小蝌蚪找妈妈》则是以中国水墨画为表现手法,更具有民族艺术特色。在介绍了大量的本土优秀动画作品的同时,还推荐了《三个和尚》《大闹天空》《三毛流浪记》《哪吒闹海》等本土动画作品。这些生动活泼的本土动画片的播放和介绍,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好奇喜动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推进了学生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
五、编制民族艺术“校本”活灵活现
校本教材具有编制灵活、可创作性大、伸缩性强的特点。为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我编制的校本教材中有“印染布制作”“简易木刻年画”等内容。教材图例活灵活现,易懂可做。学生们通过自己制作和直观形象的触摸,在欣赏客观美的同时,感受到了民族艺术真谛,激发了他们出自内心地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以往认为简单呆板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现在成为同学们的收藏珍品。学生们亲手制作的“艺术作品”竞相交换保留。
【关键词】中国式;艺术理论;构建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9-0203-02
艺术理论作为多种艺术门类发展与实践的基础理论,其主要阐述了艺术所包含的情感与表达情感的方式特征,总结了广泛的创作方法与创作理念,通过对艺术实体结构的组成探究,体现其对现代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艺术理论的广泛应用能够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提高人民的艺术鉴赏水平与整体素质。艺术理论的中国化要求广大学者能够不断分析与探索中国的社会现实,利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总结出适合中国人民情感特点与中国社会发展形势的艺术经验,指导中国艺术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
一、当代艺术理论的发展概况
随着艺术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待艺术的态度逐渐从传统形而上学的神圣崇拜转变为对艺术本质的理性论证。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结构的优化使得学者逐渐推翻了传统美学绝对性的艺术定义,取而代之的则是对人民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所产生的具有美学价值的行为与实体的肯定。对艺术的概念分析在现代艺术理论的发展中不断形成新的途径,使美感创造与审美活动成为了艺术的重要判别条件。同时,基于当代艺术美学的分析路径,能够使艺术理论充分反映当代社会艺术的发展现状,为艺术门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与理論基础,使艺术理论问题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与探究,进而促进开放灵活的艺术基础理论的构建,使人们不必延续传统的艺术理论构架,而是转移到对具体艺术作品及其相关文化特点的跨学科研究上,最终实现更加开放、包容和务实的艺术理论体系的构建。
二、艺术理论的中国化原则
艺术理论作为广泛的艺术指导规范,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式艺术理论的发展需要基于现代艺术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坚守艺术理论发展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国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确保艺术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样的民族构成使得中国产生了种类繁多的艺术文化与多样的审美趣味。因此,在中国式的艺术理论探索中,学者需要秉承兼顾文化艺术共通性与差异性的包容原则,坚持艺术的本质立场,促进不同的艺术领域能够通过相互的友好交流,共同构建和谐的艺术氛围,推动艺术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中国艺术文化的蓬勃发展。例如:中国民族数量众多,各民族的乐器文化往往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艺术理论中的乐器审美理论需要与中国的民族特点相结合,以包容开发的心态接受各民族的乐器表达风格,促进不同民族乐器的融合与发展,不断丰富艺术理论的内容。
(二)艺术作品的层次化
艺术作品的层次化主要指对艺术作品进行不同层次的整理,进而使艺术学者能够通过艺术风格与深度内涵进行针对性探究,确保对艺术作品鉴赏与批判的有效性。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层次化处理,能够将当前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与艺术作品相结合,使高层次的中国古典艺术能够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不变质,实现传统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良好保护与传承。
(三)艺术理论的体制化建设
随着中国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资金的涌入使得艺术领域的发展逐渐脱离传统的艺术理论。在高利益的驱使下,艺术的纯粹性受到严峻的挑战,市场、资本因素在艺术中的作用力逐渐增强,对艺术理论的架构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艺术非功利化的基础特点难以延续,最终会导致艺术体系的崩塌。因此,国家应当坚持对艺术理论的体制化建设,结合经济发展的特点,逐步解决当代艺术中艺术品与艺术行为的界定问题,使艺术理论从功利化的经济生产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于经济体制之外的文化体制,使艺术理论能够在“文化经济”与“审美经济”的冲击下,保持其本身的体系结构的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艺术的时代内涵,发挥艺术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四)艺术信息化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逐渐渗透到社会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式的艺术理论需要不断契合现阶段的发展趋势,整理与归并优秀的网络文化艺术资源,实现艺术理论的维度拓展,使广泛的通俗艺术与传统艺术能够在网络艺术的冲击下不断调整,最终实现对艺术的信息化处理,保持艺术理论的时效性。例如:政府可以定期举行网上主题绘画展览,使人民群众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与艺术观点,通过绘画的主题诠释中国式的表达风格与思想内涵,使艺术理论的实践不再桎梏于传统的表达方式,增强思想文化的兼容性与多样性,不断创造中国式的文化艺术表达特色。
(五)艺术生活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构建中国式艺术理论的过程之中,需要坚持生活化的原则。为此,中国式的艺术理论需要与我国的传统生活内容相结合,不断拓展艺术理论的范围,加入中国传统的民俗艺术内容,将传统的民俗艺术内容融入到中国式艺术文化之中,进一步提升中国式艺术理论的生活性。例如,可以定期开展民间的艺术活动,让民间艺人展示自身对于艺术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提炼出具有生活化气息的中国艺术理论,使得中国艺术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可以加强青年艺术家与老年艺术家之间的交流,让青年艺术家与老年艺术家共同探讨艺术生活化的本质,将我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更好地体现中国式艺术理论的中国特色,体现原本的中国式生活。
(六)艺术实践性
为了可以进一步打造中国式的艺术理论,我们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对中国式的艺术理论进行检验,为此在推动艺术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之中,我们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在打造中国式艺术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中国式的艺术理论融入到艺术实践表演之中,通过实践表演来进一步检验中国式艺术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中国式艺术理论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不断丰富中国式艺术理论的内涵,不断加强中国式艺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以便进一步推动中国式艺术理论的完善。
三、中国式艺术理论发展思路
结合中国式艺术理论的基本原则,人们应当不断探索艺术理论的基本架构思路,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精神注入到艺术理论之中,大力推动新时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使人们能够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脱离出来,不断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实现普通人民的艺术创作。同时,政府应当把握艺术理论的核心要素,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生活相联系,使广大人民能够通过艺术鉴赏,体会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感受时代更迭所带来的文化与艺术的碰撞,进而动员人民参与到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中去,为中国式的艺术理论发展建言献策,使艺术理论不再是少数人研究的学问,而真正成为普通百姓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理论问题依然是具有全球性与普遍性的学术探讨问题,国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艺术理论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前提,各民族的艺术理论传统和时代精神发展无疑将成为当前艺术理论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探索开放包容的中国式艺术理论的道路上,人们需要从社会中汲取艺术灵感,以传统古典艺术创作与艺术美感为基础,不断融合现代社会的技术理念,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術,将不同时代下的艺术与文化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艺术发展的新现象与新问题,使艺术理论的中国化能够以人民的诉求为起点,运用由简到繁的总结办法,使中国式艺术理论逐渐成长为宏大的艺术架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和美学传统进行全新的阐述与说明,并将其运用到与当代世界其他艺术理论的对话之中,通过对艺术新现象和新问题的理论阐述突出中国特色,促进艺术的中国式实践。
为了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艺术理论的发展,我们还需要加强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便进一步发现艺术理论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及时对中国式艺术理论进行完善,使中国式艺术理论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不断提高中国式艺术理论的科学性,进一步指导我国艺术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可以让各个艺术院校的教授共同参与到中国式艺术理论的研究之中,同时也可以将全国各个艺术团体的表演项目与中国式艺术理论进行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艺术理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中国式艺术理论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中国式艺术理论的发展还需要增强自身的生活化气息,需要与广大民众的生活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使民众理解中国式艺术理论的内涵,使中国式艺术理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走到民众的生活之中,使中国式艺术理论可以扎根于民间,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促进我国艺术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我们可以鼓励民间自发开展有关中国式艺术理论的研究,加强民间艺术家对中国式艺术理论的思考,同时也需要积极吸收民间艺术家对中国式艺术理论的创新再发展,以便可以使中国式艺术理论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