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复习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课堂策略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讲,是培养、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和了解世界人文内涵的重要途径。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中,随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这个时期的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强烈,但碍于自身社会经历有限,在课程的学习上又受到制约。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教师可以在轻松的心态下,耐心引导学生学习,教学任务便自然而然地完成。
非常重要的是,高中语文面临着全国高考的检验,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只有在平时做好了准备,才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取得优秀的成绩。而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复习课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想要提高复习质量,就应以“考试说明”为准则,从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地安排复习任务,全面把控复习进度,那么应试水平和基本素质就将同步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开展语文复习课呢?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毕业班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供读者参考。
一、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强化
语文复习要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放在首位。无论对于哪一科,在高考时绝大多数的题目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因此,语文复习也是一样的,不能总是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拔高的部分,而是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掌握。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字知识两大部分,其中重点是语言知识。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包括语音、语汇、语法、标点符号、语言运用的清晰、连贯得体、消除歧义,要善于组织语序,做到衔接自然、语意贯通,要善于根据目的、对象、场合的需要恰当地遣词造句。对于这些要求,教师要加强课堂随时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在练习的选择上,教师应根据“考试要求”,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程度的高考真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的语文基础扎实。这样,在高考中,学生也可以在绝大多数的题目上得分,取得好的成绩。
二、注重学生作文辅导
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头戏,一旦作文出现大的失误,那么整个语文的高考成绩必然不会十分出色。因此,作文辅导是每个高考复习课语文教师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作文在高考中的大比重和现今高考作文命题的灵活性,使得作文辅导难度加大。笔者提供以下建议供读者参考。
1.注重积累
学生想要写出来的文章新颖、出彩,必须在前期有大量的积累。语文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课程,作文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社会历练,同时阅读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从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生活中不曾接触到的世界,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利用网络指导学生写帖子分享有趣的经历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方法。
2.注重写前指导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前,首先要激发出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写作的欲望唤醒,学生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有神。教师可以先前准备报纸杂志、名著野史,抑或是电视网络节目或访谈,让学生阅读和聆听,让学生进入思考;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写作的文体、字数、写作方法,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各种文体的应用。
3.注重多元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多多发现学生文章的闪光点,评语要尽可能的正面,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改进;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作文拿到课堂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之间互相赏析,互相评价。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教学相长,集思广益,共同将作文复习完成好。
三、关心、引导学生适时释放压力
整个高中复习阶段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在每天沉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的心理极易发生消极的变化,并且会在特别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杀手。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和释放,不仅会影响一个学生,甚至是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到会受到干涉,最后表现出来的是学生成绩下降明显。因此,在高中复习阶段,教师不光要有计划地进行复习任务的安排,更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扰和难题,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给学生树立自信心,建设积极向上的情绪,让学生在此阶段不仅仅学习到了文化知识,同时更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解决问题、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复习阶段取得学习上的长足进步,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在基础知识和作文两个部分抓住核心复习,才能将语文整体成绩提高;并且在这中间,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及时疏导学生释放高考压力,辅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增强自信心和心理建设。只有这样,高中语文的复习课才可以顺利开展,学生在高考中才能稳定,出色发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优化地设计和组织
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的,以精讲巧练、讲练结合为原则,而具体组织复习课,可参照“四步”进行。首先是“遍”步,即老师精讲。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管理归类好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的前提下,准确地、概括地、简洁地对将要复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剖,拟成具有启发性的综合思考题,板书给学生,以形成知识的骨架和思维的阶梯,发挥“导”的作用。这一步,要求老师必须把复习的某一单元或某一类型的知识进行反复研究,抓住关键,理出规律,必须精心设计思考题,运用自如地驾驭教材。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发挥启迪和引导作用。其次是“反刍”步,即让学生读书。老师的巧妙启迪、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那么这里的读书,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记忆。把知识反复咀嚼,问题解决了,知识梳理、唤起记忆的这个初步目的就达到了。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真正读书。第三是“消化”步,即让学生练习。学生唤起了对知识的记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巩固消化,使基础更牢固扎实,能力得到强化,形成语文素质,这才是语文复习的全部目的。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练习到底是要求精讲多练,还是精讲少练呢?笔者认为既不能多练,也不能少练,而要精讲巧练。练的量的多少应当根据复习内容的容量大小和知识的难易,老师灵活掌握。最后是“反馈”步,即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矫正。学生练习后,不能一做了之,老师一定要采取简便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补缺补漏,或同位批改,或全班批改,或组长批改,或老师评讲、兄弟班同学交叉改,或老师抽样改等,收取改后的试卷,迅速了解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必须及时“回炉补火”,进行个别辅导,或发挥学习优秀者――“小助手”的作用来解决。
2 科学的图示法能有效提高复习效果
科学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实践,通过对各种复习方法的尝试,我认为设计好简明精要的图示,配合必要的语言描述进行语文复习,是一种好方法,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延伸性强。由于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只是由于遗忘的作用,使原有的知识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复习的时候,只要老师恰到好处地把课文的浓缩图再现出来,学生就会以设计者浓缩的思维轨迹放射开来,扩展开去,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语文课本中的长课文,诸如散文、小说、戏剧等,少则三五千,多则近万字,通过板书图示,对这些课文“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将课文内容浓缩在几个字、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之中。比如复习《背影》将课文内容概括为“父子情深”四个字。
2.2 启发性强。整个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分散和包含于各册课文之中,分散或逐步复习,显得零零碎碎,难以奏效;把它们全部集中起来又枯燥乏味,而且脱离教材,搞不好就会犯脱离《课标》的错误。比如六册书可以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种文体来复习,就其特点加以复习,采用网络图,联系起来板书(板书略),产生了“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的整体印象,加深记忆痕迹,优化了记忆结构,较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3 比较性好。“比较”被称为“艺术的超级武器”,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复习阶段,搞好各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区别是十分重要的。而板书图示(包括表格)不失为一种简洁实用的好方法。整个中学知识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丰富多彩有板书图示、表格显示出来。比如复习初中第一册的三篇论文时,我们只要出示一份比较表,包括《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文填好表中的空格,这三篇课文的中心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方式、写作特色等知识就洞若观火了。
2.4 系统性强。整个中学语文知识是一个大系统,里面包含着好些既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的小系统,诸如语文知识系统,文体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等。复习时把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分成若干个小系统;然后把这些小系统视作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并根据这些整体特点,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一个小“整体”进行有条理、有系统地复习,最后把它们“互相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连接整个语文知识体系,使学生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缺陷。
【关键词】:语文复习课 思维导图 应用
复习是师生双方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及灵活应用的过程,并以促进知识迁移为最终目的。然而,语文复习课到底怎么上?怎样的复习课才算达到复习的目的?在上复习课的过程中,学生不像学新课那么感兴趣,往往是老师说什么,他们就记什么,非常被动,怎样的复习形式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复习课任务重、容量大,许多老师都采取题海战术,进行战前练兵,从基础知识到基本篇目,从写作训练到思想教育,多管齐下,教师操心劳碌,费尽心机,学生死记硬背、头脑昏昏,但结果却收效甚微。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里学家托尼 巴赛创造的一种科学有效的用脑方法。他的核心思想是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通俗地说是 对人脑的模拟,把所有的信息都组织在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上,每一个分支上写着不同的关键词或短语,而图上又充满色彩和图像。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用思维导图思考学习的方法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因此能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的策略,在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有非常积极的作用:(1)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建构和把握知识;(2)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利于学生实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小组学习和交流;(3)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思维导图的这些特性,正好可以解决小学语文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将思维导图融入小学语文复习课中,在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解决复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1、在复习课中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理清学生的思路
在语文复习中,由于知识多而零散,容易造成学生记忆的混乱和目的性的偏差。这时候就可以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整个知识网络,理清层次,找出重难点。
思维导图具有“梳理”和“压缩”的功能,它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就可以把一个单元,一本书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删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这便于学生在整体上建构和把握知识点,理清复习的思路和重难点。这样的思维导图还可以用到其它知识点(字、词、句⋯⋯)的复习中。如复习修辞:
2、在薄弱环节中使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复习课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因人而异,这时候学生就可以针对自己的不足,与和自己有相同问题的同学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攻克不足。
例如关键词:
关联词关系错综复杂,学生容易张冠李戴。可思维导图可视化的特点让学生对这些关系一目了然。另外,这漂亮的图案,鲜艳的色彩、容易辨识的符号,刺激学生大脑的神经系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关联词内在的联系。画完以后,学生把自己的思维导图跟别人的进行比较探讨,进一步思考、记忆、分析,修改⋯⋯这样含糊不清的问题就变得明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在突破重难点中使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按照专题组织安排。可有些主题离学生较远,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即使好不容易理解了,整个思维也就停在书本的知识上,没有创新。如“民风民俗”这一单元,复习时先叫学生回忆北京、和田维吾尔等的地方特色,画出导图,学生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巩固了以前没掌握好的知识,突破了重难点。可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你还了解什么呢?
基于此,首先建议各学校语文学科的综合检测每两周做一次即可,而且要针对曾发现的存有缺陷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强的补充式指导训练及检测,可适当在两周时间内安排小测验,这样批改量会有所减少,又保证了补漏的针对性,便于后期的指导与提升。
其次,教师在冲刺阶段要有侧重点,并保持预防变化的思想意识,即根据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平稳性与微调性着手应对。高考试题中语言表达运用的16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始终是基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而设题,但是命题方式始终是绝不雷同的。所以,要结合全地区、全省的模拟考试题进行预防性补充指导及训练,加强图文转换、语段压缩与扩写、应用文稿修改等方面的指导训练,这类知识点应该予以关注。但也要注意该知识点所投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可是当结合在小测验中进行补充训练。
再者,在课堂教学中,还存有低效的问题。主要是课堂的教学方法欠缺考虑――教师主讲,对学生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对知识进行泛泛的讲解,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着,缺少主动体验生成的过程,而且学生曾经出现的问题,究竟能解决多少只是借助测验看到,而不是借助指导逐步解决掉的。
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练习题或是检测题的讲解问题,部分教师习惯于逐题讲解,这种做法还是说明教师对学生得分丢分状况缺乏了解,所以处理时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未形成重点解决、难点突破的教学风格。建议:教师要了解试题中学生丢分较为普遍的试题,并依此确定课堂指导的重点、难点,还可以在准备中把典型的学生答案以课件的方式或集中印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更为直观,而且针对这些问题答案,教师在讲评过程中更要重视学生对此类答案修改完善的实践过程。只有在这个修改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才会从理论真正上升到实践能力层面,他的认知才会更为全面系统、深刻扎实,也能够真正解决教师经常碰到的“翻过的错误怎么又出现了”的问题。这样还能回避教师一言堂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既是被关注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主体收获的主体。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116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已有几年的高中语文任教经验,在高中语文任教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语文教学理念的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语文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对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一、很多语文教师只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没能够对语文教学进行全程的监控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语文课堂45分钟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收获最多的是教师的指导,而对于知识的识记等其他工作,一般都是通过学生在课下的努力实现的,因此可以说,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过程。然而对于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更多提倡的是如何提高学生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而对学生课下的语文自主学习却有所忽视。这里所说的课下语文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的语文预习与课后复习。高中语文教师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会提到让学生进行课下预习与复习,但是,大都只是流于口头形式而已,只是一句简单的提醒,对于学生该如何进行预习和复习,却没有进行具体的指导,导致一部分学生虽然也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学习了,但是成效却很小,难以起到提高语文成绩的作用。
应对措施:面对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课下语文学习的情况,最主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不仅要重视课堂45分钟的教学,还要重视对学生课下的预习与复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课下预习与复习的技巧,进而提高高中语文预习与复习的效率与质量。把学生的语文预习、课堂学习与课下复习紧密地联系起来,环环相扣,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加大指导与检测,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这些措施只是笔者的一些经验之谈,还有更多更好的解决措施,笔者愿意和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二、广大语文教师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于技巧,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倡要有技巧性;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有技巧性;语文考试要有技巧性等等,技巧充斥着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自不待言,对于高中语文的“教”与“学”,讲求技巧并没有错,但是当下却出现了过分强调技巧的现象。例如:学生在做语文考试卷的单选题的时候,教师会教给学生很多的解题技巧,比如排除法,如果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对于有些语文题目而言,很轻松的就可以找出正确答案。其实,高中语文学习各个环节语文技巧的运用无非是为了一个最终的目的――提高升学率。语文技巧的使用过于片面化,其方向直指高考,而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却有所忽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对措施:出现只重视语文教学技巧,而忽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高中语文教学被高考语文试卷的题型所禁锢。第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语文教学的目的没有认识清楚。第三,没有能够真正理解语文技巧的含义。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这几种现象,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几项措施:首先,走出高考语文试卷的束缚,要知道高中语文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做高考语文试卷的机器。其次,高中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等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表达与交际,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对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要有清醒的认识。再次,掌握好的技巧也许能够成为数学高手,但是对于高中语文而言却并非如此,语文更讲求一种积累以及在积累基础上的感悟,如果只注重技巧而忽视积累,那么,学生永远不可能学好语文。
三、语文教师把自己预设的情境强加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人见解
语文学科较于自然学科而言,有很大的不同。自然学科的研究成果是客观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已有的、固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更强调对客观的概念、理论的灵活运用。对于语文而言,更注重学生的感悟,学生能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文章的写作意图。在语文课堂上,很多语文教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整堂语文课滔滔不绝,一直在说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语文思维,使学生丧失了独立对文章进行感悟的机会,而成为被动的观点接受者,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在语文课堂上抒发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要说在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得到语文老师的指导了。
应对措施:语文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机会。同时,广大语文教师也要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及语文教学规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进师生互动,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地发言,对于正确的观点,教师要给予鼓励,对于错误的理解,教师要予以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早已被时代所淘汰,如果某些语文教师还存在这种教学习惯,一定要及时地予以改正,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