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节约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 问题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节约型园林绿化,应该是按照资源的合理与循环利用的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即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钱、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园林绿化模式。当前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也采用了一些节约资源的建设方式,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一一进行解决。

一、当前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景观,忽略生态效益

城市园林建设经过很长的发展过程,逐步由原来较为简单、基础的绿化形式,形成了当前极具内涵并且具有独特魅力的园林景观。在这个过程中,园林建设人员过分强调园林对于城市的美化作用,而忽略了园林的基本职能----环境净化作用。

2、品种选择盲目追风

近年来,由于很多城市引进了外来昂贵的植物来进行广场、公园绿地建设,形成了很好的视觉效果,使其他城市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在植物品种选择上,很多城市的园林建设不根据城市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也不考虑到植物的自身生长情况,盲目在园林中栽种“水土不服”的植物,只求一时的风光,而不注重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考虑,植物不具备长期生存的能力,不符合园林绿化的基本需求。

3、将园林建设当做面子工程

很多城市将园林工程当做政府的面子工程,认为园林建设是提升政府政绩的工程,一切施工都以保全政府面子为原则,使得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乱伐、乱栽树木的现象,与节约型园林景观建设的原则相背离。

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一般情况下,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有如下几个基本原则:首先,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景观应具备“适用”原则,及因地制宜的选择植物的种类,使其能够具备正常生长的环境,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同时,要使植物的选择符合节约型生态园林的服务目的,使其具备长远性、节约性;其次,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应具备“经济”原则,如果植物的选择能够符合因地制宜的基本要求,就可以极大程度减少后期养护、修剪的费用,节约了大量成本,也使得经济问题得到缓解。为了能够使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能够符合经济原则,就需要尽可能用最少的花费买到最适合的植物,在园林中呈现出最好的效果。最后,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应具备“美观”原则,即要具备基本的观赏价值,选择的植物要枝叶茂密、花卉鲜艳、有层次感。同时,要适当加入一些假山、雕塑等造景,起到装饰、美化、衬托的作用,创建美丽的景观与丰富的精神人文氛围,为园林建设创造独特的美感。

三、城市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

1、园林绿化植物选择方法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应选择生长健壮、易于管理的本土树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对于植物的种类,应选择树冠大、枝叶茂密、落叶阔叶乔木。在夏天,居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冬季又不遮阳光,还能吸附灰尘和减少噪声,使空气新鲜。比如法桐、意杨、凤杨、红枫等。常绿树和开花灌木应选择有季相变化的种类,如冬青,松树,罗汉松,玫瑰、杜鹃、牡丹、女贞、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等。在阴暗的角落,应选择耐荫植物,如垂丝海棠、梅花、罗汉松等;攀援植物有常春藤、络石等。

2、节地、节土,缓解人地矛盾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土地的节约,尽可能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园林生态气候,最大限度的节约土地资源,同时,应尽可能节约珍稀土地资源,缓解园林绿化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具体景观设计中,应加大对屋顶花园、墙面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灵活使用,在有限的土地范围内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其发挥最大的园林绿化生态功能与环境效益。并且,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免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尽可能在土地原有基础上进行种植,充分利用原有场地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3、节约水资源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水资源的节约,采用计税基数、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等,并注重对雨水、废水的回收与利用,并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备。总体上来说,园林景观中的节水设计主要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入手:首先,应尽可能增加可利用的水源,例如雨水、生活污水、中水等,通过对这些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增多;其次,应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在施工与运营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对水资源的消耗,因此设计人员应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例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并且,应选择较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将水分运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喷、滴灌,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这些技术与措施虽然花费不多,但是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对于园林景观中的水资源节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使植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促进植物的长期生存。

4、节约资源与材料

对于资源的节约,应尽可能采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他们的特点是使用过程中没有污染物排放,并且资源丰富、取之不尽,能够更好的实现园林日常维护与管理。此外,还可以用反光与荧光材料做成园林中的装饰物、指示牌等,既能实现园林景观的资源节约,又能够在园林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并方便日常维护与运营。对于材料的节约,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例如,可以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利用死树枯干形成的园林景观,将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回收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的材料,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

除了以上这些节约举措,还可以在设计中中尽可能精简人力、物力,以实现园林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节约与环保。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绿地景观;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探究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前提。园林绿地设计,包括道路绿化、居住地绿化、公园绿化、城郊生态绿化等各个方面。要建设生态型城市,就要先了解什么是生态型城市,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各种绿化的特点等,这样才能通过园林绿地的设计来建设生态型城市。

一、生态型城市的概念

生态型城市,是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二是指社会环境,要求人与人之间融洽共处。生态型城市是一种城市良性循环的理想状态。

二、园林景观设计对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性

一个舒适的生态型城市环境要包括:清新的空气、丰富的绿化、整洁的街道、清澈的河流以及宁静、和谐的文化氛围。而这些,都可以在园林绿地景观的设计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实现。因此,建设生态型城市就是建设绿色城市。

1、园林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

园林绿地景观可以很好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其一,园林可以带来丰富的植物、动物,改变城市单调的钢筋水泥的生态结构;其二园林绿地可净化城市空气,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一个大型的植物园林可有效的调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改善城市中被污染的大气环境;其三,园林绿地可调节气候,植物可以改变空气湿度,其呼吸作用可以在城市内部形成微循环,特别在夏季能有效降低城市高温。

2、园林绿地景观的社会效益

园林绿地景观给人们提高了休闲社交的场所,融洽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在这些享受自然,身心得到放松,更好的开展人际交往。在商业和城市中心修建广场绿地,还可以吸引人流,带动周边商业和娱乐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良好的自然环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起到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作用,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

三、生态型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的设计

阐述了原理绿地景观对生态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就要研究园林绿化景观的现代化设计问题,下面给出几种现阶段园林绿化设计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对此的一些建议。

1、综合性公园绿地设计

综合性公园绿地,一般是一个集中连片的大型绿地,面积一般在几千到上万平米之间,在城市中集中分布,其主要是在早晚的锻炼以及节假日文化娱乐活动中吸引人流,是人们健身和娱乐的公共场所。同时,综合性公园的生态效益也非常的明显。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被称为城市的“肺”。

城市综合性公园绿地的设计,首先要选择好合理的位置。综合公园的面积较大,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环境开阔的地区,一般选择在原有绿化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如河流、山、森林的地方就地利用。其次综合性公园的设计要以人为本,突出为民服务的作用。因此要做好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分区设计,一般包含人工绿化、雕塑、走廊、小型广场以及健身娱乐场所的设计,一般在公园主干道的入口不远处,方便市民使用。要注意各种绿化植物的搭配以保证美观和四季变化中的协调,如高大乔木与灌木,各种松柏竹藤的选着都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要求。

2、城市中心广场设计

现代的城市,都要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广场,这也是出于生态型城市建设的需求。城市的中心区域一般是各种商业活动的集中地,这里商场和写字楼林立,建筑拥挤,仅靠道路难以承载巨大的人流,中心广场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中心广场的设计,一般选址在城市中心,面积较大,可以辐射整个城市,起到聚集作用。广场的设计以大面积的空地为主配以适当的绿植,空地面积要足够大以满足人流聚集的要求;要配有喷泉、雕塑、座椅等设施供市民观赏娱乐与休息使用。广场周边要设置方便交通系统,以发挥广场的中心效应。

3、道路绿化设计

现代城市中,道路交通必不可少,我们有时间都会花在在城市道路上。因此,道路的绿化设计也尤为重要。道路绿化以绿化带和街角公园为主,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与人们的接触最为密切。绿化带的设计遵循道路的整体设计,一般沿公路分布,以种植冬青松柏等四季常青型绿植为主,配以梧桐、杨柳等高大树木,一般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绿化环境的同时起到安全、降噪、遮阴的作用。较宽阔的道路,在中间位置也可设计绿化带,增加绿化面积。街角公园一般处于十字路口的街角,一是起到降低交通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二是为出行在道路上的市民提供暂时的休息场所。道路绿化设计要考虑到交通环境下是视觉特点,避免出现绿化影响道路安全的现象,道路绿化在一定区域内要保持风格统一连续,服务市民出行。

4、居住区和工作区绿化设计

居住区和工作区绿化,一般做为居民小区和办公楼的附属绿地出现,是距离人们生活最近的园林。他们的面积一般不大,设计一般以灌木、杨柳、花草等观赏性强的植物为主,配以走廊和座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利用和享受的绿化设计。适当的附属绿化,在供人们使用的同时,可以美化小区和办公楼的环境。这类园林绿化的设计,要以观赏为主,注意植物与建筑的结合,在建筑附近,以花草藤类水池为主,在距离建筑较远的地方以树丛为主,可选择榆树、槐树等树种。

5、生态公园的设计

城市生态公园,是以城市生态保护和恢复为目的而设计的一种城市绿地景观类型,其概念为:位于城市城区或近郊,以保护或模仿地域性自然环境为主,以建设地域性的、多样性的、具有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为目标,提供游览、实践、自然科学教育为目的的园林。

城市生态公园与一般的综合性城市公园的区别就是强调“生态性”,这类公园的设计,也与综合公园的设计不同。首先,生态公园与综合公园的设计理念不同。设计的方法是要求从构思到具体的建设都应该贯穿着人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在这里,设施和人是处于次要的地位的,是从属的地位,自然的、可自我演替的生态系统才是最主要的,主导的。其次,生态公园的设计目的不同。与综合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的目的不同,生态型园林的设计目的是以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为主。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对本地域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很大,生态公园既是用来改变这种自然生态循环断裂的现象。生态园林也属于园林的一种,其设计也需要遵循园林设计的几个步骤:一、选址。为了充分生态园林的生态效益,其选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它在城市生态网络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影响着其生态效益的发挥。其次,对于城市中的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敏感恶化的地点,也是生态公园优先考虑的地点。二、规模与功能。生态公园的规模设计,不能贪大,要注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力求以最小的土地实现最合适的、最大的生态效益。生态公园的功能分区,景观的格式布局,要以自然环境为主,在保证动植物生态可自然循环的基础上点缀人类活动板块。

总结:

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园林绿地景观的设计是完成城市生态化建设的保障。园林绿地设计不仅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涉及到城市规划学、生态学等各个学科,还是需要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充满文化底蕴和和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面,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程昊. 论生态城市中园林绿地的作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1-0105-03

1、引言

节约型城市园林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这样的城市园林绿地设计成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

一般认为,节约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能创造怡人的景观:二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调节小气候,维护生态平衡: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包括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造结构,能与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随着城市生态形势日益严峻,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正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如何将生态的内涵斌予到植物造景中,如何构建绿地生态效益的生态园林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者不断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2、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具体地讲,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景观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地形、种植树木和花草等途径,创作并建成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绿化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适用”的问题。所谓“适用”,一层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另一层意思是景观的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永恒性。在考虑是否“适用”的前提下,其次考虑的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减少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尽量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办好事。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即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见图1。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个“适用”,也就是它的观赏价值。园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围,这就是一种独特的“实用”价值。

3、生态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3.1 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身心健康。

3.2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1)要提高品种意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建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化景观:同时,慎重而有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育改良的优良品种。

2)城市引入的植物种类较多,但是绝大多数种群规模很小,甚至渐趋消亡。这与对绿化植物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和轻易否定有关。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就造就了适应性强、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落叶植物被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作法,也导致慢生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苗木的植物被抛弃,具有某些不足的绿化植物被轻易否定。植物本身无所谓高低好坏,春盛、夏绿、袱实和冬枯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关键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应将增加绿地的适应性种类和扩大多样性物种种群相结合,如在绿地中限制和调剂好各物种所占比例等。

3)借鉴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开发利用绿化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物,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以快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潜在植被性的绿地。如Minawaki利用演替理论,快速恢复和重建当地的潜在植被,效果明显。城市地区恢复潜在植被主要包括植被确定、恢复重建和养护管理等三个阶段,地带性群落有利于提高物种潜在的共存性,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

3.3 因地制宜是生态园林设计的保证

城市环境多样,系统脆弱和胁迫深刻,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根据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适应性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气候、地下环境,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创造适生环境,提高绿地维持机制。重视植物与建筑物的协调、遮档、修饰和弥补功能,将建筑物空间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植物造景中除基调树种外,应选用观赏花木、宿根花卉和草坪等,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见图2)。针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因时制宜,保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和季相变化。特别是应重视乡土植物的运用,过分强调奇花异草,尤其是外地植物的无序引入,往往因气候突变而遭灭顶之灾;盲目照搬异地和他国绿地模式,跟风赶时髦,长官意志,代价极大,生态和景观功能也得不到保证,应特别引起重视。

3.4 种间关系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

绿地植物的种间关系对群落演变具有决定性影响。大量单一结构绿地的出现,除了与绿化观念和投资有关外,植物种间关系了解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竞争是主要的植物种间关系之一,为负相互作用,物种竞争能力具有竞争等级性,并受到目标种和邻居选择的影响。竞争和适应能力与扎根类型和深度、植株大小、生长率、耐荫性和他感作用等特征有关,受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活史以及环境条件和资源水平影响。其中他感作用是一种特殊的种间关系,属于直接干涉性竞争。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史是决定竞争结果和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个体面临的竞争强度受其有效面积的影响,个体空间结构常决定物种间的相遇频度。影响种间相互作用强度。种间也有正相互作用,如树冠层为林下植物创造合适的荫生环境。因此,应加强植物生物学

和生态学特性研究,充分借鉴地带性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师法自然,考虑植物的相生相克性,选择适宜的耐荫小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并通过密度或频度制约等方式调整群落种问关系,同时促使其他植物生长。另外,成株比幼苗的耐性强,错开种间的更新时间,也有利于种间的共存,使群落种群趋向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和土肥等资源。提高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3.5 植物群落的稳定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

绿地植物群落结构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设计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如果合理。可能达到具有稳定性的目的。

生态设计中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能在当地降雨条件下生存和生长。推广少灌和免灌的植物配置形式,利用绿地掉落物和绿肥等土壤适宜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植物结构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

降低绿地建设和维护费用。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稳定性,通过构建复杂的种类组成和结构,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境,使绿化植物一病虫害一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形成病虫害生态调控机制。因此,通过生态设计和生态系统管理,能够将病虫害防治由直接面对病虫害,转向间接利用绿地群藩问生态位分异,生存和竞争关系以及生物代谢物等作用,调节目标植物与有害生物动态平衡,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

3.6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前提

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生态的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回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需求a城市能保留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种类以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生态环境质量,这对我国也有借鉴意义。通过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不能视为真正意义的自然,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等。半自然生境也包括一些人工营造的环境,如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它们是水生动植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而生态公园更是典型的例子。通过生境创造,可以在城市创造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因此,应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念,不能局限于野生价值太的郊野区域,通过生态设计,城市应注重创建自然栖息地的植物结构的可能性,给野生生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环境。在植物选择和结构构筑上,研究潜在植被,避免因栽植少量的植物而破坏自然多样性。如以种类丰富的草地代替单一的草坪,人工干预的自然更新林,建造带自然边缘的水体和湿地系统,构建水生和湿地植被等等,创造野生生物觅食、安全和繁衍的庇护空间,促进野生动物的引入、生存和繁衍。

4、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此外,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具体如下:

4.1 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术包括:

1)了解本地区条件和植物特性(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主要途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改植物适地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改地适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术;

2)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选择植物,合理配置。植物的特性很多,有观花的,如紫薇、夹竹桃、石榴、桅子、广玉兰、醉鱼草、木本香蕾、糯米条、云南山茶、冬樱花、月季等。一些花形奇特的,如鹤望兰、兜兰、飘带兰、旅人蕉等。赏花时更喜闻香,如木香、月季、、桂花、梅花、白兰花类备受欢迎。不同花色可组成的绚丽色块、色斑、色带及图案,在配植中极为重要,有色有香则更是极品。根据上述特点,在园林设计时,可配植成色彩园、芳香园、季节园等。很多植物的叶片很有特色。巨大的叶片如恍榔,直上云霄,非常壮观。其它如董棕、鱼尾葵、巴西棕、高山蒲葵、油棕等都具巨叶。亚马逊王莲,浮在水面上巨大的王莲叶犹如一大圆盘,可承载幼童在水面上游荡,吸引众多游客。还有具有奇特的叶片如轴搁、山杨、羊蹄甲、马褂木、蜂腰洒金榕、旅人蕉、含羞草等。尤其是彩叶树种在园林审的应用更是广泛,它能体现园林美中的色彩美,如紫叶李、红叶桃、紫叶小劈、变叶榕,红桑、红背桂、金叶桧浓红朱蕉、菲自竹、红枫、新疆杨、银白杨等。此外,还有众多的彩叶园艺栽培变种。

有的植物的果实也极富观赏价值,奇特的如象耳豆、眼睛豆、秤锤树、蜡肠树、神秘果等。巨大的果实如木菠萝、番木瓜等。很多果实色彩鲜艳,紫色的紫珠、葡萄;红色的天目琼花、欧洲英援、平枝拘子、小果冬青、南天竺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园林景观中还有不少香花、香叶植物,如茉莉花的清香、兰花的幽香、含笑的甜香、桂花的浓香、紫罗兰的醉香、梅花的暗香浮动,荷花的芳香远溢,桂花的十里飘香以及佳肴香茗等芳香美,都能引起游人美好的嗅觉感受。

3)高度搭配要适当。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

4)色彩搭配要协调。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树下可选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4.2 大量应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营造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

湖南乡土树种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树形优美,为湖南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提供了优越自然条件。在园林中可作为园景树,构成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形成特殊景观,表现形体美或色彩美,如臭椿、香樟、桂花、枫香、鸡爪械等。冠大,荫浓、姿态秀美的乡土树种也是庭荫树的首选,如桂花、臭椿、枫杨、香樟、七叶树、鹅掌楸等。在湖南大多数城市中行道树都采用了乡土树种,很多道路更是以植物来命名如香樟路、水杉路、玉兰路、枫香路等。花果树则在园林中起着点缀色彩的作用,也为园林增添了几分生气,引来了蜜蜂、蝴蝶的飞舞和小乌们的歌唱。这些乡土树种有火棘、南天竹、十大功劳、卫予、桃、杏、柿树、石榴、杨梅、李、垂丝海棠等。乡土树种可作为墙面、桥梁、廊架、棚、围墙、假山等的垂直绿化,像紫藤、云实、金银花、五色地锦、爬行卫予、木香、崖豆藤等。乡土树种在园林中还可分隔这空间,屏障视线,衬托景物和起到防范的功能,这一类绿蓠树又可分为篱、果篱、彩篱、棘篱。湖南目前应用得较多的有珊瑚树、小蜡、金叶女贞、构骨、枸橘、蔷薇、红槛木、龟甲冬青、火棘等。

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构建地域特色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通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见图3)。

5、结语

综上所述,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建设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方向。建设节约型园林,空喊口号是不会实现的,要从战略和全局发展的高度出发,改变旧的传统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有关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为子孙后代保护好环境和资源,从而实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雪痕,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董晓华,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现代园林;城市景观;生态设计;设计方法

城市景观涵盖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景色。进入现今的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城市的本质从来就是而现在更应强调的就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综合多样的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驳岸等;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亦即恩格斯所说的第二自然,我们称谓的园林。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惟绿色植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

1 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的关系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

1.1 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1.2 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规划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规划设计,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如果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与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1.3 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以及可持续城市。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与自然的设计。

2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2.1 人与自然的纽带设计

在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时,人与自然的纽带是设计师在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立体绿化能较好地解决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加强建筑物与景观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空间,如阳台绿化、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手法给人造成接近大自然的感觉,让高层的市民生活在绿色的氛围里,与地面建立愉快的视觉联系,同时可避免来自低层部分屋面反射的眩光和太阳的辐射热,具有柔和、丰富的有生命力的效果。

2.2 结合水体进行设计

水产生的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使人们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悦。如居住区靠近河道,可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作用,保护河道。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的种种需要。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分隔空间,减少土方运量,引导雨水沿着起伏地形渗透、流淌,最后流入景观水系。

2.3 处理好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

景观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等,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3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3.1 生态设计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是综合的,也就是说植物是生活在综合的环境因子中。缺乏某一因子,或光、或水、或温度、或土壤,植物均不可能正常生长。因此,掌握环境中各因子与植物的关系是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3.2 生态设计应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在生命活动中,能改变周围的环境,并引起其他植物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研究发现,许多植物都能产生有毒物质,从而抑制周围其它植物的生长。例如:榆树和栎树种在一起,榆树会背向生长;刺槐和桉树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抑制周围某些杂草生长,使其周围成为裸地等。研究还发现,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其邻近的植物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刺槐根系浸出液明显促进杨树生长;核桃与山楂相互促进,板栗与油松相互促进等。了解了这些知识,景观设计者不但能避免相克植物间的混交带来的损失,而且还可以利用互促作用的原理来进行合理的配植,更快地营造理想中的景观效果。

4 结束语

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从景观大道、城市广场,到郊野“自然公园”、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多是由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因此,有必要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对当前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根本性变革,系统地研究生态城市理论、原理及其规划设计方法、手段、技术等一系列问题。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其工作的领域如此广阔,前景如此美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创造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小克,张公保.浅议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07(06).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方法

正文: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改善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更优雅的生活环境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工作,需要通过生态园林建设来实现。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的配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合理的配置植物能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和绿化功能。

1、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增加园林的观赏性

植物配置设计后,既可以增强颜色的视觉冲击,还可以实现空间的层次感,使得植物的自然美得到科学搭配,增加其观赏性。同时,植物配置优化后,生态恢复作用日益加强。

1.2、促进植物的生长

首先,园林设计中将植物进行空间优化,提高空间立体阳光利用率。其次,将喜阴植物配置在地表,提升地面绿化覆盖率。最后,根据地质结构和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科学布置,使得土壤养分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配置上的优化可以更好地促进植物生长,从而达到既美化环境,又恢复生态的作用。

1.3、节约资源优化配置

植物后,节省了其它功能的土地,无法利用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而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耐旱植物、耐贫瘠植物的应用,节省了水资源和肥料投入,减少了污染,节约了资源,做到了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保护。

2、植物配置原则

2.1、统一性

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进一步改变和完善园林景观的线条、颜色、比例和质感,确保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并从全面的角度对园林进行构建,在确保当地气候及土壤优势的前提下,使景观设计在整体上保持风格的和谐统一,来进一步展现园林在设计上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影响作用。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要把设计与环境的和谐统一部分完整全面的展现出来,同时还要让景观内容可以与其他部分协调一致。

2.2、美观性

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时,在实现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要重视园林的美观性,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园林景观的审美需求,通过实现生态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可以减轻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疲劳,提高欣赏水平。并借助生态景观的独特美,来展现生态园林所具有的艺术性与生态性的双重功能。另外还应进一步展现园林内植物的绿化功能和观赏价值,使园林整体植物配置显得和谐科学,并根据人们的观赏要求对其采取多种形式的规划。

3、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方法

3.1、合理配置

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园林建设的第一标准是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将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合理的结合,提高植物配置的艺术效果。这两类植物在高度、色彩上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单一的种植,园林景观的效果就会非常单调,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园林景观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协调性,提高园林的艺术效果。观叶植物的叶片形态与颜色都比较美观,如形态各异的松树、灌木等,观花植物应具备花型美观、颜色艳丽、花香浓郁的特点,如牡丹、杜鹃等,在园林中,观花植物有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大量的种植,丰富园林的色彩,也可以零散的栽植,起到点缀的效果。在设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嵌入的方式,将两种或多种植物混搭在一起。观叶植物的选择应以灌木为主,与观花植物的高度差不应过大,保证一定的协调性,同时要合理的搭配颜色,保证颜色的丰富性和协调性。

3.2、注重植物配置的层次性

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要确定好植物种植的层次和结构,避免生态园林景观过于单调。比如可以同时使用绿草、花树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加以点缀辅助,为构建园林不同风格的景观提供可能性,使整个生态景观可以实现丰富的水平和色彩效果。比如可以配置高低错落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树木,并将其根据不同的高度和色彩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匹配,在配置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以不同的开花期与繁盛期来和整个城市的生态景观的观赏时间进行对应,来确保所有植物能够被充分利用,并形成具有独特观赏效果的景观氛围。

3.3、注意植物的季节性

植物生长有季节性,在设计搭配时要注意季节性特征,将不同季花期进行调配,将冬季观叶植物穿插于观花植物场所,使花、叶、空间纵横等错落有致,避免单一性现象出现。在设计生态园林时,可将季节性变化规律作为艺术调整的基点,使春、夏、秋、冬都不会出现视觉疲劳,给人们紧张的神经一个放松、写意的环境,舒缓心绪,缓解工作压力。应该有一定比例的常绿植物,如雪松、冬青树、柏树、黄杨树等,也应该有一些花在冬季依然可以绽放,如杜鹃、天堂鸟、三色堇、南天竹等;总之,要合理配置各类植物,根据植物的季节变化构建一个良好的“观赏系统”。

3.4、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植物的灌溉问题,结合园林的地理位置等相关条件,合理的设计灌溉水源。可以对周围的城市生活用水进行净化处理,以满足灌溉的要求。当然,这个方案的实施要依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实施。另外,要合理的应用灌溉技术,既要满足植物生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要尽可能的节约用水,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可以采用喷灌或滴灌的形式来灌溉一些植株低矮的观花类植物,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结束语

总之,生态园林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休闲的场所,净化城市空气。在设计的过程中,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保证设计的合理性,提高园林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园林的作用,提高城市生活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勇钢,毛桂英.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