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教育的应用

智能教育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教育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能教育的应用

智能教育的应用范文第1篇

一、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理论,其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对高职音乐教学的开展也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多元智能理论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例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博物学家智能等,它们相互独立,是个人在遇到某些问题时,为解决难题、突破困境而产生的创造能力。该理论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二)高职音乐教育的要求传统高职音乐教学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教学和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有不利影响。新时期,随着整个社会对高职音乐教育的要求提高,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善于开发学生的多项智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创编、演奏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更为有效地融入学习之中,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音乐教育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意义

在新形势下,整个社会对高职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支持,其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和就业市场的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因此,将该理论应用到高职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高职学生在音乐理论知识、表演技能、韵律感、节奏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采用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强调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因而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充分利用优势智能,弥补劣势智能,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为高职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二)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高职音乐教育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综合技能的提升。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多种智能,教学中要善于组合多项智能,为整个社会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采取以能力为中心的模式,强调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多项智能的综合发展,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三)提升高职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能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整合学生的多项智能,进而有效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促进高职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高职音乐教育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对策

为更好地培养实用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其教学活动应采取以下对策。(一)重视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开发通过开发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可以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加深对音乐理论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而提高其音乐表演能力。“身体—动觉”智能主要指开发学生躯干和四肢的能力,使其控制好身体的每个部位,配合音乐教学内容正确展示动作。同时,将音乐演唱、舞台表演有机结合起来,掌握音乐学习、训练、表演技巧,把握每个学习的要点,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二)激发高职学生的多项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多种智能组合,这为高职音乐教学提供了指引。教学中应该善于挖掘学生的多项智能,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音乐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策略,让学生熟练掌握音乐演唱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多项智能,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高职音乐教学不仅强调音乐教材内容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让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和表演,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增进相互了解,取得更大的收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演技能。音乐学习、表演、欣赏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强调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和锻炼,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三)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音乐基础、兴趣爱好、知识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把握这些内容,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让学生有效学习音乐知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使其把握自身的优势,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注重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作用,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应该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不断提升学生演唱和舞台表演的能力。深化其对高职音乐教学内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活动,使其拓展人际关系,丰富生活阅历,有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高职音乐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注重学生的能力差异。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音乐演唱能力、智能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任课老师应该认识这些内容,考虑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需求,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例如,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技能,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突出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让高职音乐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发挥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作用。例如,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高职音乐教学的各项内容,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潜能,善于利用创新思维模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位学生,挖掘学生的优势智能,改进他们的劣势智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重视学生音乐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多项智能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可以轻松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四、结语

智能教育的应用范文第2篇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的,个体的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在他看来,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强调个体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而忽视了个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传统的智能理论无法说明现实生活中智能的多元性和创造性,因此,他在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对智能的概念作了全新的界定,即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自己对智能结构的认识。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智能的类型和特点虽然各不相同,但至少具有九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立的方式把自己的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与他人相区别的智能组合。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内容的多元化

基于多元教学理论认定学生智能的多元化,那么每个学生的个性、感悟、智能的展现兴趣偏好当然都不会完全一样,如果用统一的目标去套用本身就不合理,也不符合我们一贯强调的“因材施教”的观念。

所以目标多元化的实质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和他的智能强弱展现,应该赋予这门阅读课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了这一点,即三维目标的确定,从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要求。除此之外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也比较开放和灵活,允许教师在一定范围内作选择。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使选择的读物既符合教学目标又符合个人兴趣爱好以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总之,英语阅读教学中,既要做到目标的层次性,又应结合学生多元智能的强项,教师指导或学生自行寻找适合自己感兴趣的多种课外读物,使英语阅读目标、内容多元化,让学生有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做到事半功倍。

2 根据不同的语言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词汇学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让学生在理解词汇意义的同时,创造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应用。对于语法讲解,教师用归纳法或演绎法讲授基础上,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此语法。例如,讲解现在完成时,教师可先展示给学生现在完成时句子,让学生发现、总结此类句子的语法特点及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在归纳讲解后,提供多幅动作图片,引导学生在情景中练习句型,练习时态用法,笔者试验过后,取得极好的效果。对于文章的讲解,教师在提供给学生关键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结构。课堂上,还可以根据文章特色,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其进行小组合作,就某一组词汇集体学习或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增加学生交流,运用语言的机会。

3.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以测验为本的评价只片面关注言语一语言智能和数理一逻辑智能,忽视了对其他同等重要的各项智能的评价,从而产生出大量的失败者和少量的成功者。在加德纳看来,既然学生的智能类型多种多样,他们的各项智能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在学习中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如用传统的智能测验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而应当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评价标准,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来进行,从而真正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情境性。只有这样,他认为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的轨迹,使教学过程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热潮使许多外语教学工作者聚焦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而多元智能理论以其坚实的科学基础,帮助教学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认识和发挥学生的潜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用于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将会给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1.语言智能的应用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素材和多样的活动方式。如在听力训练上,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效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判断内容、抓住中心主题,在听后针对重点进行概括。不仅如此,应该扩学生听力练习的范围,可以听英语故事、广播、新闻、歌曲、演讲等。课堂教学中经常训练学生做口头陈述、汇报、复述故事等,鼓励他们涉猎教材以外如英文报刊、图书、互联网中的资源。

2. 多媒体智能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是培养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多媒体教学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使他们从被动的接收者逐渐成为主动的探索者,过去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授课模式,在多媒体环境下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在这种环境中,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全面灌输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个体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采用电影、电视、投影、多媒体、图片等形象化的工具辅助教学。在处理课文时尽量把教学内容视觉化、简单化。

3.音乐智能的应用

学生大多喜爱音乐,将音乐融入语言学习过程,会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轻松的享受。教师可以找些与课文同步或相关的英文歌曲,先听歌曲,呈现歌词,再讲解歌词,学唱歌曲,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有效地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有利于增强语感,感受异域文化的熏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课下去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歌曲,或根据课文内容创作英文歌词,配置朗读时的背景音乐。

4.人际交往智能的应用

语言本身的目的就是交际,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人际交往智能的最佳方式。人际智能的核心是留意自己和他人差别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合作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特长的分析自行分工,把握进展速度。建立了合作小组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此时的学习仅有兴趣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一种责任感。责任感的关键在于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确保每个人都能独立地通过学习评价。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进行合理分组和调配,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集体约定,积极进行组内的有效沟通,在提倡组内交流的同时积极开展组际间的竞争,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

5.自然环境智能的应用

培养自然智能也是外语课的任务之一,教学中可要求学生阅读有关环保及生态题材的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动植物和环境方面的知识,并用英语把过程和感受做相关报告,与同学分享探讨。这些都将充分发挥英语课堂所学语言知识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价值。

智能教育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英语教学;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1.引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与此同时,教师发现使大部分学生头疼的语言知识一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表演、运动等方式加以展现就会吸引学生广泛的兴趣,从而较为轻松地获得英语知识、锻炼英语能力。因此,必须发现学生兴趣点,提升学生内在的动力。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批判智力单因素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是由多种结构组成,是动态的,可以发展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力发挥到更高水平。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力的情景,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力,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从而给每个人未来以多样化的选择打下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一直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被应用到不同教育领域。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上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影响或与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整合,针对各阶段教育的具体应用研究则较少。本项目研究尝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以不同形式激发学生潜能,尝试英语课堂教学与多元智能理论八种智力要素作载体,改革高职课堂英语教学传统模式,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引导学生在其强势智能及弱势智能之间架起桥梁,让积极的心理因素,对学生取得新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本项目的研究会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2.研究过程

2.1研究对象

本项目研究的对象是本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共42人。采取单样本形式研究(即该班研究前后对比)。

2.2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的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

2.3研究问题

(1)高职英语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参加到多元智能英语教学活动中?

(2)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能否通过多元智能式英语教学有所提高?

(3)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英语课堂教学提高的效果如何?

2.4研究步骤

步骤一:选定研究班级,并进行多元智能分布调查,搜集数据,将学生根据智能状况分成8个智能组,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智能状况设计教案、安排教学活动。

步骤二:研究者根据班内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单元主题设计出多元智能教学活动教案。教案明确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多元评价标准、多元智能教学活动,并给每个智能强项的学生有展示自我参与活动的机会。

步骤三:期末再次以问卷的形式,确认学生对本学期英语学习的自我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了多元智能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信心是否改观,英语知识是否得到扩充,能力是否得到锻炼。

2.5多元智能理论实验班研究过程

2.5.1研究前测试

通过对08级三年制班英语成绩前测,结果如下:测试人数42人,平均分50.7分,优良率17%,及格率33.3%,最高分88分,最低分21分。

2.5.2问卷调查

所采用的调查问卷是根据八种智能设计出的80个调查项目。笔者向调查对象发放了42份问卷,收回42份问卷,有效问卷42份。

2.5.3学生多元智能状况调查数据分析

研究者设计了多元智能状况调查表,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作答。

(1)调查问卷的内容。该调查问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共涉及了项内容,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2)调查问卷的统计方法。研究者针对实验班的学生就问卷进行了统计,计算出学生每一种智能状况答题所取得的分值以及全班学生在该种智能方面的表现平均值。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该班学生的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音乐智能在整体智能对比中存在着明显优势,分别列前三位,视觉空间次之位居第四;而语言智能平均值仅占据第五位,需要给予激发和练习;逻辑数学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存在弱势。因此可以看出在该班开展多元智能教学活动设计应侧重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优势智能的应用,开发设计体现该类智能的英语课堂活动,利用学生在优势智能方面的积极表现,令其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有所收获,进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2.5.4学生课堂自我评价数据分析

为了及时搜集学生对多元智能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研究者安排学生每两周作一次课堂表现自我评价。如下是第2周(期初)和第15周(期末)的学生自我评价表,其中学生分别针对课堂效果满意度、回答问题、活动参与、小组表现等项目进行评测。

根据调查表数据显示,在学期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兴趣不高,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进一步了解其想法,发掘学生潜在的智能优势,指导他们选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活动,并积极尝试,借助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带动尚在观望的学生的积极性。

上表是第15周末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多元智能模式教学,大多数学生取得了明显进步,敢于在讲台前进行个人展示,能选出适合自己优势智能的课堂活动,并与组内成员精诚合作,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人数和主动性反映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较第2周有了提升。其中,最大转变在于个人展示环节的参与人数由最初的3人占总人数12.5%增加到24人占总人数57.2%,这表明每组平均有3~4位学生能参加个人智能活动展示、师生互动等。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提升。

3.结论

数据显示,多元智能式英语活动较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既可以参加小组内的某项任务,也可以将自己的优势智能加以展示,每人都能在参加课堂活动中体现自我价值。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及任务的驱动下,主动获得语言知识、锻炼英语能力、一些职业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也得到提升。尤其是以往对英语学习比较自卑的学生现在能用英语展示自己的爱好,赢得了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大大提升了自我成就感,对未来的英语学习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参考文献:

智能教育的应用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应用;高职教育

1967年,美国投入上亿美元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多元智能理论就是80年代这个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1983年,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正式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这成为90年代以来很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它不仅为高职教师开启了思维新空间,更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新策略。它的一些基本理念对推进高职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只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能有效。对某项智能差的学生,要大力开发他们的长处,找到“智能优势”,调动情感智能,从而带动相关智能的发展;多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学好相关课程的信心与勇气;而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应多提一些思考性、开放性的问题,从而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其实质是由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均不相同,因而无法真正比较他们智能水平的高低,如果一定要对智能水平做出评价的话,那只能说每个人的优势智能是什么,劣势智能是什么,各种智能相辅相成,只要能充分调动,人人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因此功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综合分析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职教育对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创建和谐发展的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观,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在各方面和谐发展,作为高职教育应当尽一切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能结构发展的条件,让每个学生有成才的机会。笔者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每个学生

所有的人才都是智能之士。所有人都有成才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只要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得当,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即使是在学习上最笨、课堂上最调皮的学生,也许在这学习方面不得要领,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却很优秀,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教育学生,使其发挥特长。在对学生评价时,我们有必要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而要使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当客观并且全面,应当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懂得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和不均衡性,力求多元评价,重视评价的建构作用,力争给学生一个真正满意的评价。

构建新型智力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们的各种智能。把对学生的评价扩展到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可以采取问卷、访谈等多种评价体系进行,重点在理解和过程,多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能表现,及时检查学生的专题作业完成情况。对评价层次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及评语,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对评价目标的设定应按知识与能力同等重要来设定。

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调动多种智能进行学习。高职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只有多智能挖掘,才能高效率学习。向学生展现多方面的智能领域,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开放性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给学生们研究时间,使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与不足,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高职学生教学设计时,应调动不同智能活动在学习中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使弱势智能领域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该理论促使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数学教育,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增强自信,开发潜能。

二、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多方面的智能

学生的智能发展存在天然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勇于改革,改变固定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代之以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努力创新,促进学生在个方面同步发展。教学形式更应该丰富多彩,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举办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各展所长,增强自信新和开发智力,从而不断进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八种智能由于组合方式的不同和发挥程度的不同也会出现个体差异,这是不同智力组合的结果。比如当个体受到的教育比较好时,学生的某些智能就得到开发;反之,则很容易被压抑。高职数学学科就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数学教师可以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抽象以及空间想象等个方面的多种能力,只要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成才都不是难事。课堂教学设计上应当突出多元化、个性化。例如数学课时,教师可以让语言智能比较强的学生充分加强对概念、定义及公式等的理解及阐释;对逻辑智能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空间智能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引导学生加快空间理解从而尽快得出结论。

三、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

我们应当率先不断优化教师本身的智能结构,并最终成为学生优化智能结构的模板。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不但要重视优化个体智能结构,而且要加强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让拥有各种强智组合的教师组成最佳团队,通过建立理论型团队、技能型团队、双师型团队等,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人的智力是量度解题能力的指标。逻辑智能是一种有效运用推理的智能。学习时通过推理来进行思考,寻找规律及逻辑顺序,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因此把个体差异当做一种教育资源来进行分别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学生智能的最大限度开发和发展。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个体自主精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施行弹性教学分组,努力发掘学生潜能;灵活选择教学技巧,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重构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

四、结合行业相关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高职教育发展以及改革的基本方向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然而实践能力却明显比别人落后。我们应当通过强化实训教学,开展各类职业活动以及课外科技,充分引导学生发现实际操作中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并得到多方面锻炼;其中,尤其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向善于创新的方向转变。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后,对理论学习能力强的部分同学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引导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并通过重新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具有普遍适应性。

多元教学评价的实质是全面评价学生,培养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真正把知识、情感、态度等诸方面的考查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理念、构建和谐的环境、创造合理的机制、采取有效的方式都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优化的评价环境,保证学生之间的评价真实、公平,让人人都有评价的机会和评价的权力。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可以时刻了解自己,改进自我,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五、运动与音乐能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这两种智能由于课程不同等,空间运用相对比较少,但课程中适当安排还对学习有较大的帮助。比如作图中,可以让学生手势模仿来形成和加强对概念的记忆以及图象的认识;老师适时的表扬和轻松的语言会使同学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  近年不少国际MBA的课程都加入了创意思维的课程,以加强学生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创意方面的开发。对高职学生来说,由于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了解学生,可以将它用于发掘资优学生,使他们向着更有利的方向成长;扶助问题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学习技巧。教学技巧和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结构和学习技巧[6],这为教师们提供了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处,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发展代表开发与展现,是一种生成演变的能力,一个人促使物态或事态转变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泉源。

六、提高学生学习自我认识的能力

有些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有些又不够尊重别人,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差生的教育,积极引导,以理服人。让大家之间互相提问,大家之间互相回答,以提高学生学习自我认识的能力。让学生及时找出各科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做出客观性和批判性的总结,进而达到提高各学科的学习能力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热切地追求内在的兴趣。把多元智能理念融入数学课程中,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模式与教学计划,是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最佳切入点。可以设计多元教学科目表,设计相关的活动。安排多元课程规划表,将培养各种能力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教师设计的教案应包括课程或单元名称、目标、教学预期成果、教学资源、辅助材料、学习活动、教学步骤及评价方式。多元智能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四个教学阶段:能力的感知、能力的沟通、能力的传授、能力的综合运用。

七、以培养多元智能为目标开展教学观察、探索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自然智能的培养。比如通过让学生观察特定对象的特点,得到相关的定义;通过观察特定对象性质的异同来加强记忆和加以应用等。课外可以引领学生对教材中的课题进行针对性调查,通过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没,将学生分成多个研究小组,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能深入了解人类智能的本质,为教育理论与实务提供重要的启思与方向。教育专家陶西平2003年在《人民教育》第17期,发表了《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一文,指出迫切需要借鉴各国先进的科学理论,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创新。我们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目标,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尽管多元智能理论也存在概念不清、测量困难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但其基本理念对教育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其基本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挑战,激励了我们的探索。

八、构建多元科学的评估技巧,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要以多元的眼光看待学生,特别是对文化基础偏低的。尽最大可能使学生享受到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和快乐,对考试可以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更合理的综合方式。总之,一切教学技巧都是为了多渠道的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就业服务。

智能教育的应用范文第5篇

>> 交通与交通拥挤 交通管理者与出行者博弈下的交通拥挤收费研究 城市交通拥挤分析与建议 智能交通管理技术在西部公路运营中的应用与展望 智能交通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拥挤收费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中的应用 交通运行感知评价与管理应用体系 智能交通的全球应用 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安全控制体系与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动态交通网络的交通拥挤收费研究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初探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交通拥挤原因与疏导策略 浅析大城市交通拥挤的对策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问题研究 浅谈城市交通拥挤的疏解分析 对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研究 论述城市交通的拥挤现象及解决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

[2]Michael Greene. The Future of Personal Transport in China: Summary of a Symposium[R],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2001.

[3]陆化普,殷亚峰.大城市交通拥挤对策技术展望[J].城市规划,1995(4).

[4]Cambridge Systematics, Inc.. Traffic Congestion and Reliability: Trends and Advanced Strategies for Congestion Mitigation[R].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2005.

[5]顾基发,唐锡晋.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6]CAPE COD Commission. Chapter 6: Congestion Management of 2012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PLAN[R]. County of Barnstable,Massachusetts. 2011.

[7]谈晓洁,周晶,盛昭瀚.基于知识的城市交通拥挤疏导决策支持系统的构造[J].信息与控制,2001,31(1).

[8]刘澜,王琳,刘海旭,许世雄.交通运输系统分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Research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its.dot.gov/arch/index.htm, Washington, DC. 2012.

[10]Research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itsoverview.its.dot.gov/, Washington, DC. 2009.

[11]Steer Davies Gleave. A report to the Northern Way: Congestion management us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R],Leeds,2008.

[12]姜桂艳.道路交通状态判别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3]戢晓峰,刘澜.基于案例推理的交通拥挤管理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44(3).

[14]戢晓峰.基于信息提取的区域路网拥挤管理方法[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