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平面设计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借鉴
0引言
平面设计是一项非常现代化的工作,一直给人一种时尚、时髦的感觉,处于时展的前列。但是由于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设计风格过于泛滥,甚至很多设计风格都出现类似和雷同的情况。因此,设计师们将设计理念转移到了中国传统艺术方面,中国传统艺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传承久远、历史悠久的国家,其中富含了太多的元素和灵感,促使设计师们都趋之若鹜地深入研究。因此,怎样真正实现现代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成为现代设计师们主要研究的问题。
1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
现代平面设计能够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主要源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中国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开始真正实现多元艺术文化的融合。[1]所以,不难发现,有很多现代艺术的风格和样式,其所做出的本土化的取向始终都是和传统的艺术脉络紧密相连,所以,平面设计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如此。而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1艺术现代化的需要
平面设计是时尚的代言词,通常代表着时展的需求和方向,但是这种流行、时尚的元素很难真正经得住来自时间的考验。因此,有大多数的流行艺术通常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另外一种流行艺术所取代。现代性是平面设计发展的要求,而流行性则是平面设计本身具有现代性的短暂体现。所以,平面设计要想稳定持久的发展,重点在于保持其现代性的内在潜质,这就必须要和我国传统的艺术元素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保留传统艺术长盛不衰的形意,同时也能表达出设计者的神意,从而成为一部优秀的设计作品。
1.2艺术竞争性的要求
竞争性是平面设计和其他艺术类别不同的地方,传统艺术和时尚艺术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恶化矛盾,而且这其中也始终掺杂着市场的竞争性,而这种竞争性就直接影响了平面设计的发展。但是通过借鉴传统艺术就能够有效烦人提升平面设计所具有的竞争力,而且这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借鉴和改良方面。所以,在多个方面,如产品包装、品牌标志以及广告等都属于其设计的范围,竞争性非常浓厚。所以设计者通常都会依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来加以设计,而传统艺术无疑就非常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1.3艺术民族性的需要
传统艺术包含着民族性的元素在其中,所以平面设计要想真正发展,就必须要在思想和风格上形成一种传统艺术的文脉和延续,通过这种民族性的平面设计理念来实现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艺术理念的有效融合。[2]平面设计在和传统艺术真正融合之后,其所具有的民族特性也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仅是怀旧或者仿古,而是一种跨时代的设计理念,不但实现了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要求,同时也继承和延续了传统艺术文化的风格。
2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2.1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创作传统和艺术风格,随着多个时代的发展和交替,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如水彩绘和水墨画、写意与工笔以及文人画等多种迥异风格的交错发展。这些都为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向敞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其中水墨画的风格通常比较随意和洒脱,只求“通意”二字,主要是针对虚与实之间的交替和考量以及对画中的空间和阴阳变化的关系,底蕴非常的深厚。而工笔画则主要需要通过一些精致的作画风格和形式,如以笔触的方式来充分地表现出作画对象的结构,非常考究画者的笔力。很多现代平面设计都开始借鉴中国绘画艺术的元素,特别是水墨画的效果,更是起到了强烈的反响,不但有效地开拓了平面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同时极大地扩大了其设计作品的张力,有效地和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2.2借鉴中国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其主要涵盖了多种方式在其中,所以,汉字艺术的造字方式在平面设计当中借鉴得最为广泛。同时,书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书法的类别有很多,不论哪一种类别都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当中,直接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大多数的包装设计使用的都是文字艺术设计风格。所以,汉字和书法这两者独特的艺术,有效地将中华民族的个性以及艺术的特性凸显而出,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赋予了现代平面设计深刻的内涵,为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借鉴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艺术
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品种繁多,大多数都是由象征吉祥的图案发展和演化而来,因而也被统称为“华纹图案”。这种华纹图案深受广大民众们的喜爱,非的符合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设计理念,同时也深刻地表达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品位。[3]目前在平面设计领域当中所采用最多的图案样式为云纹、方胜、水纹、回纹以及太极、中国结等,这些都直接反映出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因此,现代平面设计要想成功地借鉴其中的深厚内涵,就必须要实现传统图案和现代视觉形态当中的完美对接,并在其中发现并培育出能够真正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艺术元素,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艺术的魅力。
3结语
平面设计的发展,要想成功设计出符合当代人接受并喜爱的作品,就必须要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实现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黄跃成.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4).
[2]邱裕.论平面设计构成要素的审美特征[J].大舞台,2012(07).
关键词:民间剪纸;装饰性;谐形
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084-01
一、剪纸艺术的文化渊源
我国的剪纸艺术其早期形态可以上溯至汉代以前。那时,供剪纸用的材料不是纸张,而是金银箔和皮革。汉代后,纸张在民间才逐渐成了更加便宜实用的材料。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剪纸是北朝中后的遗物,迄今已有1500多年。民间剪纸作为一种民间重要的艺术活动其艺术形态的传承一直延续到今,并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制作技巧,并成为一种广受大众喜爱的民间艺术。
二、剪纸艺术的变现特征
剪纸艺术始于民间,它是一种较为通俗的艺术形式。在当代。随着艺术及设计家的参与和开拓,又拓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创作。民间剪纸质朴刚健,现代剪纸新颖别致,它们各自都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剪纸艺术表现形式概括起来一下几个方面:(一)平面性。民间剪纸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门类体现了一种特有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式,它提炼概括,是一种最简洁的平面造型语言。它通常将形象夸张变形,大胆取舍,从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二)装饰性。民间艺术的装饰性,往往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装饰性又是和民众的审美情趣联系在一起的。用剪纸艺术美术生活,是民间剪纸艺术家的共识。在剪纸花样被妇女们选作刺绣底样时,它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就已经得到了现实的肯定。在中国民间,这类装饰性的剪纸被大量使用在春节习俗之中,如春节时使用的窗花,既是最能代表创作者的审美情趣的一种。因此在中国民间,只要一提起窗花,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剪纸来,因为在窗花剪纸中,最能体现民众的生活信仰和情趣。一副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装饰性,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匀、美观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等都是形成民间剪纸装饰风格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工具和材料的特征,剪纸作品中一些特有的技法(如“月牙”,“锯齿纹”等)也是促成其装饰特点的重要因素。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剪纸艺术的精神理念和表达形式完全可以做到为从事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当代平面设计提供很好的借鉴。(三)表意性。民间剪纸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是采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谐音法――以音象形的表现手法。如花公鸡,就在公鸡身上刻几朵花;梅花鹿,就在鹿身上刻几朵梅花;刻上莲花河鲤鱼就寓意“连年有余”,这里以莲谐“连”,以鱼谐“余”。谐形法――将某一形象进行简化作为代表。如:刻上一朵云彩,就表示是天空,刻上一朵雪花,就表示是冬天下雪了。象征法――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使人产生联想。如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鸳鸯象征爱情,松树象征长青不老,牡丹象征富贵,喜鹊象征喜事临门等。
三、剪纸艺术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如何将中国传统民间剪纸长期积淀的艺术营养转化为当代设计的积极因素,是迫切需要专题研究的问题,以下就这一问题试做分析:(一)装饰与功能并重。美化、装点生活是中国民间剪纸的一大功能和特点,它的使用范围很广,建筑装饰、家具装饰、陶瓷器皿纹样、纱灯装饰、书籍装饰、台历、充值卡、商品包装、舞台美术、幻灯制作、邮票设计等无不用剪纸艺术做装饰。如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的生肖邮票,有些直接采用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作品,有些是邮票设计家采用民间剪纸底样,加工创作的。用剪纸艺术做装饰,既能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又说明民间剪纸艺术的强大生命力。(二)图形文脉的传承。从传统民间剪纸的图案图象到形式、形象、形态,可以看出其充分的文化价值,为当代的艺术设计人员的艺术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传统剪纸的转换是一个复杂的程序,一方面需要对传统剪纸文化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需要有超前的当代意识,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照搬。许多龙凤呈祥、八仙过海、财神寿桃以及如意结剪纸等简单的被照搬到设计作品中,虽然增加了剪纸的视觉影响,但是实际上只是一种不加深思地社会文化符号的套用。(三)简洁、概括的表现形式。对于民间剪纸来说,它自身的局限性也制约了其一般不适用于复杂的画面,单单纯不等于单调,单纯的艺术,是靠精炼让人意会和想象的欣赏形式。从表情达意与画面构图的需要放剪,达到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统一。由于中国传统剪纸文化体系是长期处于体系中形成的一个高度封闭和保守的形象,它通过内部的机制运动、生长、变化并形成一套非常规律的系统,这与日益国际化得当今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为之所进行的尝试和努力将是一个长期的充满矛盾与困难的进程。那么,具体如何运用剪纸图形?我认为借鉴民间剪纸图形服务于现代平面设计关键要得其“意”,既要借用内涵,再加以引申,使设计具有了深度和情趣。其次又不能不研究其“形”。剪纸的“形”是最直观的符号,视觉强烈,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再加上以有机的结合,就事半功倍了。
四、结论:中国的民间剪纸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正由于它的独立文化内涵有异于其他的现代设计。用剪刀以虚实相间的手法把纸剪出一定形状,通过虚与实的对比来体现这种形状的内涵 ,以反映一定的生活场景及内心愿望,艺术形式虽然简单,制作似乎也不十分复杂 ,但其包容量之大传播之广却是其它艺术所不能比拟的。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中国设计家艺术信念的支点,也是中国设计艺术走向世界的起点。世界各区域各民族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传统、本民族的民间文化越来越被当今设计师们所重视和利用,我们对它的研究和借鉴,不是对历史的复归,而是发自对现代文明生生不息的追求。
作者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
一、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学情特点
艺术类学生的性格大多数都比较个性,并且逆反心理比较强烈,对生活的追求比较奢侈,向往生活的自由厌烦学校的条例束缚,不服从教师的管教,无视学校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对于家长或长辈的经验之谈以及建议产生强烈的反感。多种不利元素的综合导致艺术类学生的课堂纪律非常差,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缺乏自觉意识,课堂纪律不好很多同学出现旷课、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学生除了以上阐述的不良习惯以外,还有一个普遍性就是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学习并不感兴趣,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越来越低,因此,学校学生的素质呈现参差不齐的现状,由于各省份分数线的不同,本科和专科分数线的差距悬殊,这种情况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影响了老师的授课。其次,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学生除了来自对口学校的学生外,还有一部分艺术类学生来自地方普通的学校,这类学生的设计基础非常薄弱甚至没有基础可言,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正是因为这些不利因素导致在课堂上很多学生睡觉、玩手机、看电视,这样不仅影响老师授课的进度还会降低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最终导致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二、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要想拥有较高素质的设计能力需要有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培养和引导,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够准确的抓住教学重点,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过于发散,这样极其不利于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无论是专科使用的课本还是本科使用的课本,平面设计课程的素材的体系几乎都是一样的,没有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而且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知道平面设计在哪些方面应该着重学习,对于那些简单或者困难的知识点都使用同样的精力和时间,导致学生很难设计出较好的作品。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教材案例不够丰富,以至于学生无法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所设计出的作品不够独特,甚至有的学生根本设计不出来作品。
2.教学方法缺乏新颖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平面设计已经不是单纯的在纸上进行作业,现在已经逐步实现了在电脑上进行设计的目标,用电脑进行教学从理论上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使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得到一定的实践。但是,事实上老师们在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时候方式非常死板,并不符合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将教学方法新颖化的初衷,高职院校中大多数老师会先在电脑上做示范,随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平面设计作业,这种教学方法没能够充分的利用好计算机的优势,反而变相的使计算机教学成为了一种工具的使用。同时,老师在进行示范的时候无论是进行口述知识还是演示,一旦其中的过程出现一点差错,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连续性记忆,因此,在课堂中使用新颖的方式进行平面设计教学非常重要。老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尽量去改变一直口述的传统讲课模式,不断地尝试用新的教学模式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设计作品的能力不断地得到完善。
3.考核形式缺乏灵活性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用考核的形式来衡量,这是一种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的方式,但是平面设计的考核形式偏向于作业化考试,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学生上交平面设计作品作为考试成绩,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业式考试的形式缺乏监管环节,学生非常容易从网上抄袭相关主题的平面设计作品,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个人独立创作的能力,而且,这种方式过于重视分数的价值功能,以分数为评优评奖的标准不够公正,也容易出现分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样长期发展,会使学生对抄袭产生依赖心理,学生们上交的作品会出现极大程度的相似,学生们及格万岁的心理也会泛滥,将成绩及格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很容易失去创新能力,这样最终会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1.知识结构选取的合理性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方法要进行改革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老师可以将平面设计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可以适当的删除一些理论性强的知识点,多增加一些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知识点,案例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合理的设计知识结构,需要老师对课本中所包含的平面设计新思路、市场需求等重要知识点进行资料的整合,从而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2.项目式情景教学促进团队合作意识
情境式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也可以尝试一下项目式情景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的氛围,项目式情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项目式情景教学给学生制定了平面设计的目标,这种有目的性的实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能力,在学生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意见的互相交流,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加强关联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美感
平面设计课程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进行平面设计课程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有关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相关素材,从而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质,艺术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将相关的教学素材联系在一起,从而帮助学生不断的完善知识网。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简单的对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有所了解,本文所提供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人士提供有利建议。
作者:陈思 单位:湘潭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本身是种对生活方式的创造。在人类历史上,设计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时也标志着
人类文明进程的前进步伐。但客观地看,目前的平面设计教学自身还不很完善。
首先,在教学中重视造型基本功,这本无可厚非,但却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应该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今天的学生正是在前人成功的基础上前进。因而,旧的平面设计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正如用安格尔的方法不会有凡高;用徐悲鸿的方法也不会有贝聿铭一样,纯美术(油、版、雕)的造型训练、色彩练习,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并不是完全适用的。
其次,在大学四年的课程安排中,过多的基础训练,导致了学生对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平面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学科间的交叉明显。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多安排一些理论课是有必要的。
再次,前面提到了“包豪斯”的教学。本来,包豪斯重实践、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等等,都是平面教学应当学习的。但由于一开始对其理解的偏差,导致了今天各院系的平面设计专业明显地缺乏活力、创造力,对平面设计的理解也明显落后于时代。很多学生作品毫无新意,且忽略了自身的民族特点,放弃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没能很好地将平面设计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二、加强平面设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1.课程体系中应增设“设计管理”课程
过去我们搞平面设计教育,以工艺美术教育为主。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从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引进企业形象策划(CI)潮以来,教学上就有了些改革。基础教学我们沿用的依然是包豪斯传下来的三大构成。这时候的平面设计专业(或者装潢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企业形象策划为主。而且在引进CI方案时,我们把它分为: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三大块。设计专业的教学以视觉识别为主。而“设计管理”课程是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在设计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从我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总共不过23年,各领域都在经济大潮中摸索着前进。我们的现代设计教育时间更短,“设计管理”课程的缺失是有其原因和社会背景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内部科学的管理体系也逐渐完善。在此基础上,设计师面临的与创作对象(企业)之间的交流日益重要,“设计管理”课程也就提上日程。
在过去我们的平面设计教学中,仅以设计的基本创作为主线,没有注意到与创作对象(企业)之间的沟通,再加上技法滞后等造成:
(1)学生只顾埋头做手工设计的技法练习和相应的简单肤浅的设计思想的思考,对设计的深入思考缺少认识。
(2)理论体系不健全,对所学专业企业形象策划(CI)缺少认识的完整性、高度性。
(3)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市场运作等方面处于一种逐渐完善的阶段。因此对设计管理课程的设置应有所高度的认识。
.平面设计教学应模糊学科间的边缘界限
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设计学科的边缘性要求新的设计人才必须是综合性人才,而不是一味地“专”下去。平面设计在现代社会扮演的不仅是传达信息的角色,同时还担当了传达思想的、甚至是传承文化的重担。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如文学、哲学、艺术等。要让学生认识到平面设计专业自身就是艺术、技术、社会生产力等交叉而兴盛的一种新的学科,其自身的边缘性应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另外,还可在课程中尝试开设市场学、消费心理学等课题。当然,在强调学科“边缘性”时,并不是要求平面设计者个个成为多面手。模糊学科间的界限,不是模糊专业本身,只是学科间的交叉有利于平面设计自身健康、全面地发展下去。既然平面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专业性是其立足点。
3.平面设计教学要注重个性化设计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脑的出现为我们的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速度和质量是其最突出的表现,它大大提高了平面设计者的工作效率和作品的制作工艺。在这种形势下,平面设计教学工作应主动适应不熟悉的领域,要在这个需求逐渐提高的新环境中不断提高平面设计教学的水平,跟上科技的进步的步伐。面对科技带来的种种压力和飞速发展的商业环境,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对设计者潜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软件的应用,平面设计逐步走向程式化,这就要求设计创意必须具有个性。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是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平面设计教学应通过对设计原理、设计内容等理论知识的讲授,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平面设计教学要符合人性化与绿色设计需求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94-02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传统平面设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设计方式由手绘转变为计算机制作,设计工具也由笔、尺子、剪刀等转变为计算机及设计软件,使平面设计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计算机平面设计时代。计算机平面设计可被定义为设计者借助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和相关设计软件,遵从一定的美学规律,在二维媒介上塑造出能够表达设计意图的各种视觉效果,目前,计算机平面设计已在广告、招贴、包装、海报等传播媒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计算机平面设计是现代其它设计的基础。正因为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的广泛性,在众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或相关课程。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内容以国外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PageMake、Freehand等课程教学为主,并穿插了平面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从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设置现状来看,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相关的课程名称及内容设置的混乱,如课程名称有Photoshop平面设计、CorelDraw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有的院校开设了内容相近的两门课程,即重复设课浪费资源,所以有必要进行整合构建新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
一、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原则
由于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所涉及软件较多,内容复杂,因此,在内容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一个总体的指导原则,在此笔者主要结合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特点及平面设计社会应用现状提出以下内容体系构建准则,以保证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是因需设课、模块组合。对各相关课程的内容按需取精,并按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组成少学时、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循序渐进,不必恪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传统分类法则。笔者将“Photoshop+AutoCAD+3D”进行整合和专业理论课组成环境艺术设计模块;将“Photoshop+FreeHAND/Illustrator”进行整合和专业理论课组成平面设计课程模块。二是系统设课,循序相联。专业教学课程模块化,并不是让学生零碎地、孤立地、盲目地、无序地进行学习,相反在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中必需对各子系统课程模块确定一定的学习比例、指定或非指定课程组以帮助学生达到或满足学习相对系统性的要求。三是按实设课,创新结合。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要服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总目标,突出专业理论的结果、应用领域、实用案例,理论渊源和推演可少讲或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同时,要注意应用领域的前瞻性和实用案例的创新性,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激发学生好奇、联想、发明与创造的能力。依据上述原则方法,提出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整合构建为“Photoshop+CorelDraw+数码设计理论知识”,重点讲述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及效果表达方面的知识和CorclDraw的绘制及图形创意和排版等知识,介绍数码设计理论知识。突出技能、技巧的培训,符合“宽基础,活模块”适当够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建议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即“数码基础理论+Photoshop+CorelDraw”的体系课程,重点讲述计算机或数码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介绍图形图像处理知识,为学生自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符合“厚基础,宽口径”的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因此,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基本素质类课程。第二,专业素质类课程。专业素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的一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类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后,才能深入地理解岗位技能类课程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和实践操作中的理论问题。第三,岗位技能类课程。岗位技能课程是按照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某一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设置的一类课程。这些课程可以由若干能力训练模块组成,每一个能力模块就是一个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只有掌握了高职专业的一个或多个岗位技能,才能适应今后所从事职业的要求。结合以上课程划分,通过对计算机设计类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的综合分析与整合,最终构建了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主要是将图像处理和矢量绘图软件进行整合,即Photoshop+CorelDraw(简称P+C),以之为核心内容,再加上美术设计、数码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应用领域课程共同构成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
注:图1中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的部分:标志设计(logo设计,商标设计);CIS设计、VI设计;广告设计、广告创意设计;海报设计、DM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宣传手册设计、画册设计;楼书设计、年报设计;包装设计;书籍插图绘制、贺卡设计、请柬设计;报纸、杂志排版设计;各类印刷品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
三、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因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之所以被称为体系就是因为它的内容是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可以进行模块式的优化组合,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内容体系,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例如:“基础理论+P+C”、“基础理论+P+F”、“基础理论+P+I”等。目的都是通过对每个功能、每种特殊效果的细致解释及一系列深入的理论、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一整套图形图像处理和图形创意绘制及版式设计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各类视觉平面设计,达到就业市场的客观要求。从系统性理论上讲,该课程内容体系从技术到艺术,从平面到立体、从造型到设计,由浅入深,互相关联,为学生提供了较全面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为专业设计打好了良好的基础。之所以把Photoshop和CorelDraw作为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因为艺术设计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设计师所对应的岗位及就业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其次是课程内容的使用率和覆盖面所决定的,依据对广告公司、装潢公司等调查,CorclPhoto-Paint和Photoshop功能相似,后者使有频率最高,功能更强大,而且应用更广,而输出的数字格式更通用。CorelDraw、FreeHand和Illustrator功能相似,CorelDraw和Illustrator应用更广些,在这二者之中,CorelDraw在广告行业通用性更强,后者印刷行业使用者居多。另外,建议在教学计划内开设专业素质类课程,因为相关软件功能、工具综合使用较多,学生自学起来比较吃力,往往自学只能学到一些简单的操作,而更深入的知识不能完全领悟,不能有效地把设计思想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浪费了时间,降低学习效率,而专业素质类课程的设置,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最后,要说明的是本课程内容体系的整合构建不只是设计软件的整合,而且还包括视觉设计基础理论(美术设计和数码理论基础知识)的整合构建。
四、结语
本文所构建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与专业设计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几个设计软件的配合使用和综合效果,强调以应用为目的,通过案例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的综合应用,使学生设计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景虹(1975-),女,辽阳人,大学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三维动画及平面设计。
参考文献:
[1]甘登岱.电脑平面设计实例培训教程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