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导课环节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像写作文时的“凤头”一样既要美丽招人看,又要亮丽引人读,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导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之更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导入环节,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能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高中语文课堂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导入不够重视
由于高中阶段教师和学生都承担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使得教师在一堂语文课中把主要精力基本投入到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和分析上,而对于上课伊始的导课环节则常常用简短的几句话一带而过,甚至一些教师为了抢时间就完全省略了导课环节直接进入到课文学习阶段。这些做法在一些学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认清导课的价值,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内容,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整个语文教学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课堂导入与课文相悖
这一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新教师身上,他们多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没有经验,急于把大学时学到的导课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刻意追求导课的新奇独特。这种只重视形式而忽略了导课真正意义的做法很难使导课环节发挥其真正作用,时间久了,学生便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导课与课文内容无关,可忽略不听的心理,这对语文课堂教学会造成不良影响。
3.课堂导入较单一、趋于形式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课堂导入,只是以一种方式导入,时间长了学生就有厌烦的心理,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效果。
4.教师对电子白板使用不熟练
三、新课程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教学时间等因素,大胆地设计导课环节,敢于将自己的独特见解、个人学识、生活经历以及时展的特点融入导课环节中,善于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文化修养;
2.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3.教师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事业心;
4.教师具有博爱之心。
导入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39-0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1利用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所以我在上课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上《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这则新闻是写于1997年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优秀新闻,我就从歌曲《东方之珠》导入。教学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
2利用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
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3利用对联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所以我就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动起来,其中就是让学生要自己走进课文,而写对联就是让学生动笔的最好方法。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学生从小就熟悉,但却不理解,认为这是很难的。但教过“梳理探究”中的“奇妙的对联”后,又明确对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加上前几年高考福建卷有考过,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了,很想自己来对对子。当我教到《孔雀东南飞》时,就提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去读课文,我写了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让学生对学生对出很多内容,甚至对到现代革命追求精神。我就从内容相对、意义相关、句式、平仄等角度进行分析,并让学生修改,挑出对得工整的对子。
“少长成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这一下,就让发现原来对联也可以这样写的,于是兴趣就来了,很快从文章中摘出了对仗的句子,自己整合一下就成了对联了。通过这些对联的练习,促进学生去理解课文,概括内容,用对联来提高仿写的能力。
4利用高考作文导入
关键词:职高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环节;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24-02
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学习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发展出厌学情绪,学习能力普遍不高,课堂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而课堂导入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让老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中,从而保证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效果。
我们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首创的微格教学法中,课堂导入技能得到了公众的关注。他们认为课堂导入具有以下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在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层面具有重要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皮亚杰、罗伯斯、奥苏伯尔、斯波伯和威尔逊等人为语文课堂导入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一、职高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导入时间过长或过短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不难发现身边部分老师在导入环节中存在时间过短的问题,短短几十秒一句带过就完成了导入环节,学生犹如云里雾里,很难达到激趣的效果,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性;部分教师又存在着导入环节时间过长的问题,有的甚至占到了整个课堂20%左右的时间,使得整堂课的教学进程受阻,影响课堂的主干内容的学习与操练。教学也只能是“蜻蜓点水”,草草收场了,根本无法把教学内容完整的教授完,导致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如何有效的把握课堂导入的时间,并达到导入的理想效果是当前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2、导入方式的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在整体课程的设计中,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的全局观念及实际教学经验,往往在导入设计中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在导入的方式和学生的互动环节中,形式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一般而言,这部分教师会选择“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今天我们进入到……”,如果每一堂课都选用此种导入方式,那么课堂导入则形同虚设,很难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有的教师在导入环节设置问答式的导入方式,但教师并没有相应的答案预设,亦没有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学生们回答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回应,以至于无法完成正常的课堂导入,再将课堂拉回到教师原先设定的环节,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3、导入效率低下
在职高语文课堂上,尽管授课老师旁征博引,讲得异彩纷呈,却常常面对的是一批昏昏欲睡的学生。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语文教师没有确定正确的导入原则,忽视导入与正常授课之间的关系,课堂就会陷入慢热、僵化的状态,侧重于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基本能力的培养,根本就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特色、基础层次,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从而导致职高语文课堂导入效率低下,无法将课堂导入教学的优势发挥出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职高语文课堂导入的优化对策
随着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的深入,微观课堂的发展,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也随之向更加细化和专业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中,一方面,相关专家和学者加强了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关注,从整体上把握语文课堂教学,如板块教学等;另一方面,一线教师和学者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个具体的环节和结构展开了细致分析,如课堂的导入、教师的提问等等。在此基础上,有关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环节的分析与讨论也随之增多。为了更好的解决职高语文课堂中导入教学实际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取得较好效果。
1、精心设计语文导入内容,合理规划导入时间
在对优秀教学案例和课堂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导入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一般占整个课堂时间的5%―10%为宜,力求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如果导入环节的时间过长,且内容复杂,就很难在后面的时间内完成后续的教学任务,而且容易占用新课的授课时间,如果做不好就容易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反感。
例如,在教学《合欢树》一课时,考虑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安定学生的情绪,我利用二分钟的时间播放歌曲《母亲》,同时用多媒体放映突显母爱的几组图片,用歌曲营造气氛,启发、吸引学生对课文的认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2、创新丰富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
职高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课堂导入法,更加丰富导入法的表达形式,如可以设计为激情导入、故事导入、诗歌名言导入、问题导入、游戏导入、多媒体导入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法,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
分析语文教师使用“多媒体导入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案例,“多媒体导入法”就是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将一段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料、一段优美的音乐、一部充满惊悚悬疑的电影都可以成为我们导入环节的一部分。如在《孔雀东南飞》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直接剪辑一段有关电视连续剧《孔雀东南飞》的视频,用剧中优美的画面,悠扬的乐声来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足的网络资源的帮助下,语文课堂的导入可以达到衔接新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亦可传授其他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将语文课程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自行探究学习,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确定正确的导入原则,提高导入教学效率
教师在导入之前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针对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只有将这三个原则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才能产生良好的导入效果,解决效率低下问题,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职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没有确定正确的导入原则,忽视导入与正常授课之间的关系,课堂就会陷入慢热、僵化的状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按照自己的教案、教学进度进行导入,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要求,达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只对本堂课的内容关注,忽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达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再则,教师在导入的时候还要注重趣味性,否则,枯燥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学习情绪低下,学习效率低下。
例如我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针对本班学生好动,善表演的特点,采用了活动导入法,课前作业布置分小组进行黛玉进贾府的情景再现,引导每组同学通过对课文中重要角色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三个人物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小组演绎《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广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提供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课文的深入认知,而且还增强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针对《林黛玉进贾府》课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影片导入法,通过影片观看也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导入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职高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语文教学大纲,挖掘当前职高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语文教师应紧扣职高语文教材和职高学生的具体特点,运用简洁、有趣而富于启发性的课堂导入方式,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在进行课堂导入时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如激情导入、故事导入、诗歌名言导入、问题导入、游戏导入、多媒体导入等等,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职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艳红. 高中语文新课导入探讨[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 靳彤. 语文教学能力实训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彭 亮. 教师话语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小学课堂教学的实证分析[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4] 孙柏茂;;如何把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1年17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 引导 误区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赞赏学生独特和富于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出现的误区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主体性的学习模式或过程。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出现了如下误区:
1.“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课堂上让学生自己看书、做题,使课堂教学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看”,“满堂做”;课堂教学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处理,教师放弃了基本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学生干什么的都有,教学秩序相当混乱。
2.“自主学习”就是“自由学习”。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进行所谓的研究和探究,而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基本上与语文课堂学习目标无关。这种“自主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自由学习”。
之所以出现这些误区,主要是由于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不够到位。其实,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自主”,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由此可知,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也不是“自由学习”,而应是教师积极帮扶学生,组织学生,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去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1.通过巧妙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留出适度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努力通过巧妙的设问和实用性强的交流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如笔者在教《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鉴于学生难以理解贾宝玉形象的反封建思想这一特点,于是,笔者先让学生找出王夫人口中的宝玉形象,及黛玉母亲口中的宝玉形象,然后再让学生找出黛玉眼中的宝玉形象。这样,学生就会有疑惑:对宝玉形象的评价,竟然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理解,到底哪一个是符合曹雪芹的创作初衷的呢?此时学生热情高涨,争论不休。之后再引导学生,“一个人怎么样,别人说了不算,关键还是要自己亲眼看,亲自评”,于是让学生找出直接描写宝玉言行的文字,自主探究、评价宝玉形象,这时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学生纷纷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这一自主学习,学生终于认识到了宝玉的真正形象――反封建思想的叛逆形象。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使学生形成心理上的一种疑惑。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疑惑时,也就调动了自主探究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会因此彰显出来。
2.重拾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连贯的过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让旧知识成为必要的铺垫,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新知的学习。
例如,学生曾经学习过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对李清照的早期词风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学习《声声慢》一词时,笔者引用《如梦令》一词,让学生温习已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李词后期词风的变化。其词风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抒发上,所以笔者在教学《声声慢》之前先让学生回顾《如梦令》一词的主要意象及词人的主要情感,并将其写在黑板上。意象:游玩的小舟、藕花深处、一滩鸥鹭;情感:兴尽晚回舟、争渡惊起鸥鹭。用已有的知识做好了铺垫,学生觉得新词的学习变的轻松了,于是笔者这样布白:《声声慢》一词与所学之词的风格有何不同?学生品读了词中的意象梧桐细雨、黄花堆积、晚来归雁,以及其营造的意境的孤寂、凄凉,这显然与前词的欢娱、和谐气氛大相径庭,而词中的情感“三杯两盏淡酒”,“独自怎生得黑”的凄苦与无助显然与前者的天真淳朴不同。用旧知做铺垫的布白,让学生巩固了已有知识,并且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新知,更好的体会李词后期创作的用情之深,进而实现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设置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开放性极强的问题,可以采用小组自由探究,自主学习,各抒己见的方式,从而充分展现小组每个成员的文学素养。它是经过小组讨论后,让每一位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a.讨论的问题本身开放性极强;b.各小组讨论中意见不能统一;c.教师出于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表达的机会。比如,学习《滕王阁序》时,探讨“是王勃成就了滕王阁,还是滕王阁成全了王勃”这个话题时,要涉及到对王勃身世的了解、对其诗文的理解以及对滕王阁历史的观照,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能够给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也给其他同学更多的启示思考。自由交流的优点主要是充分照顾到了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学生都提供了陈述观点和口头表达的机会,无论问题探讨得成熟还是幼稚,教师都不能扼杀他们希望表达的激情然后要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恰当的点评。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个同学都能在自由交流中学会自主思考和学习。
三、结语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将学生置于主人地位的学习,将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自觉自愿的事。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旦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将是高效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的创造、发展、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刘永康.语文创新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3]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个设计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为授课奠定良好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情境,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纵观英语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某些学生不喜欢英语学科,从上课一开始就打瞌睡,没有热情,不愿意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内容相对比较枯燥的语法课,导致学生对英语学科提不起兴趣,成绩很糟糕。那么,英语老师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是否从课堂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激发学生兴趣,没有使学生关注课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没有意识到导入的重要性,有些老师上课时根本就没有导入这一环节,上课时直奔主题;有些老师意识到了导入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导入流于形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反而浪费了许多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对其他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以案例的形式谈谈目前高中英语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相关对策的思考。
二、英语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课堂导入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下面谈一些常见而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一:导入形式单一,生搬硬套机械模仿教学参考书,缺乏新意。
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认真仔细地研究教材,没有花时间思考教学的每一个步骤,而是机械地模仿教师参考书上的教学建议,他们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还有一些老师会依据个人喜好,选择一至两种导入形式,比如说玩游戏,但他们每天上课都以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开始新课授课,没有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要提参与课堂学习了。事实上,学生每天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新授课是有很多期待的,而老师每天都以相同的导入形式面对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产生倦怠感,其学习的动力也难以得到提高。
问题二:导入目标不明确,与教学内容关系不紧密,甚至无关联。
课堂导入是教学内容的知识准备和重要组成部分。某些老师导入时目标意识单薄,无法把导入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导致导入内容偏离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缺乏趣味性。常常以一些日常交际语开始新课教学,他们误以为这就是导入。如教师上课时问学生:“Are you happy today?”“Did you enjoy your weekend?”“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等等,这些只是与学生之间的简单交流,与所要讲授的内容之间没有联系,最多只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并不能对后续的教学产生促进或催化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态会促进学习者积极寻求知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由此可见,如果从课堂的导入部分就充满趣味性,那么一定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精神刺激,使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课堂,更加积极自觉地参与课堂学习。
问题三:导入环节中教师唱“独角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课堂教学导入就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即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讲授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把学生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当中,它必须是教师引领学生互动产生的心理及学习状态,而不是由教师自导自演、独立完成的。例如某老师的课堂导入是这样进行的:“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a noble gangster who was known as Giovanni Acuto.He was a great man in history and a lot of people had his picture panited in memory of the most valiant soldier.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im?”学生一脸茫然,因为其中出现了许多生词。老师接着说:“Ok, now let’s open our books and learn more about this great man ...”学生打开了书本,导入就这样结束了。很显然,这样的导入根本就达不到应有效果,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没有思考,上课的热情倒减退不少。
问题四:导入时间过长,难度把握也不到位,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导入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在3~5分钟。时间过长不仅会使课堂导入显得庸俗繁杂,而且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如果导入的时间过短,则又使课堂导入显得苍白无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导入的难度应控制在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太大,偏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师生之间无法进行交流;难度偏低时,吸引不了学生兴趣,学生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降低英语学习积极性。
问题五:教师缺乏个性和个人魅力。
魅力其实就是教师人格、道德、知识、智能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有魅力的教师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师巧妙的板书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幽默的教学风格、流畅地道的语言输入、与众不同的教学模式都令学生感到听英语课可以是一种享受。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亲其师,信其道,喜欢老师的学生必然喜欢老师所教学科,也必然会认真努力地把这门学科学好。
三、英语课堂导入的策略
如何使课堂导入扎实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对其他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做出以下小结:
策略一:优化教师自身的素质。
著名的诗人韩愈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呢?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即综合全面的教师素质。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勤思考,努力加强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从而丰富自身理论体系,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自身教育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听专家讲座,报告,定期参加教育培训,保持终生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教师思考的大脑才能教会学生大脑的思考,同样只有喜欢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喜欢学习的学生。”当然,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精心组织课前―课堂―课后教学环节,理顺其纲目,把握教学重难点,加强课后反思,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策略二:优化导入的方式方法。
导入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图片导入法,视听导入法,背景知识导入法,事实导入法,事物导入法,类比法,温故知新法,等等。教师应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可以选择一种方法,也可以选择多种方法切实提高导入的有效性。比如在讲授高中牛津英语M3 U3 Reading时,笔者选择的是图片导入法与视听导入法相结合,先让学生看图片,导入话题――失落的文明,然后让学生看一段关于庞贝古城消失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
策略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入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有意识地设计或选用能够进行师生互动的导入活动。切记教师的任务是“导”,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在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诸方面的提高的同时,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找到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情绪高昂,课堂导入才是扎实有效的。
策略四:加强导入与新课知识的联结。
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以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目的,也可以在导入时注重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导入新的词汇或短语,这样就为学生阅读文章扫清了障碍,便于学生理解文章。以高中牛津英语M1 U3 Reading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看图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思考本单元的中心话题,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T:What happened to her?/What about her body shape now?
S:She is fat now.
T:Or we can say that she has put on weight/gained weight.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就可以看出,教师由学生的背景知识be fat引出了文章中重点短语put on weight和gain w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