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典文学赏析

古典文学赏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典文学赏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典文学赏析

古典文学赏析范文第1篇

一、中学语文教育与古典散文鉴赏的关系

中学语文教学除了训练学生文字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承担着启发思辨智慧、培养伦理观念、增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重大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这部分必须经由文学鉴赏教学来达成。古典散文是先人流传下的智慧结晶,它表现出作家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社会的关照和思考。从《左传》、《论语》、《孟子》、《史记》,到韩愈、柳宗元、苏轼的散文,再到明代小品文、清代桐城派散文,它们记载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蕴涵了圣哲先贤光辉的思想,保存了精粹丰富的语言,因而具有德育、智育与美育的多重功能。而鉴赏教学能客观的去发掘与再现文学作品的美感与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透过作品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陶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情趣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古典散文的鉴赏教学是达成语文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认为古典散文的鉴赏教学,可以给予学生两种启发:一是感性思维的启发。藉由这些作品让学生一窥文字之美的堂奥,从中得到抒感,洗涤心灵的可能,提升美感教育;一是理性道德思维的建立。藉由对古典散文的理解,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塑造一个适于现代社会的良好品格。

二、古典散文鉴赏教学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为了反应人生、反应生活,其层面相当广大。古典散文向来讲求真实,其内容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又其题材广泛,无所不包,所以阅读古典散文可以帮助读者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了解古往今来各个时代、各个区域的自然风光、风土民情以及经济政治等。因此,鉴赏古典散文不仅能让学生丰富人生阅历,启迪人生智慧,也能提高学生观察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如:开创历史散文先河的《左传》,以其详实的史料补充了《春秋》的简略记事,使春秋时期的历史面貌得以展现于世人面前;贾谊的《过秦论》以回顾秦代兴亡的过程,归结出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司马迁的《史记》纪录了黄帝至西汉的人物事迹与史实,展现时代历史的风云变幻;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描写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光水色;郦道元的《水经注》描绘出三峡壮丽之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反映中唐时期农民在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悲惨生活。

(二)陶冶学生的情性,塑造学生的人格

阅读古典散文可以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古典散文的内容丰厚广博,不仅详尽的展现自先秦至清代两千多年的文学面貌,而且深入的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透过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得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以伦理道德为根本的政治观念,学习理性的思考,树立并培养自己的精神人格和道德情操。如学生可以从《论语》中看到孔子所表现的仁爱思想,从《孟子》所言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激发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的意志,从《五柳先生传》中感受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安贫乐道的精神。古代文人在他们的散文作品中还常常抒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如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爱国精神都是教育学生的优秀素材。

(三)提升学生艺术审美境界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它表现的媒介是语文。古典散文的鉴赏是依靠语言来激发强烈的情感,唤起鉴赏者联想,甚至与鉴赏者的旧经验产生连结关系,而产生美感的享受。

优秀的古典散文作品呈现的是社会生活的艺术美,它能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观,使其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并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陶冶与享受。鉴赏古典散文则是一种美的飨宴,学生透过想象与联想能获得美感的享受,心灵的共鸣。古典散文中恰如其分的遣词用句、谋篇布局,往往带给学生直接的审美感受,而意境的创造,更令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巨大的吸引力使人一读便爱不释手。

古典文学赏析范文第2篇

导语:4月21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珍藏本)在山西太原举办全国首发式,在首推精装大字配图本《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古文鉴赏辞典》四种精品力作的同时,还为读者带来了“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9个大系近百个品种的经典图书。

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开创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首创融文学赏析读物和工具书一体的图书形式,开中国图书出版界文学鉴赏辞典的风气之先,面世30年来累计销售近千万册,在广大读者中久负盛誉。作为当代中国销量最大、云集名家最多,出版至今累积销售近千万册的强势品种,历经岁月考验,在读者中具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已升级扩容为9个大系近百个品种,包括“珍藏本系列”“名家配画系列”“古代经典鉴赏系列”“中国文学鉴赏经典系列”“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系列”“三百首诗文鉴赏系列”“中国古代小说名著鉴赏系列”“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和“外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系列”等,内容囊括几千年中外文学名篇,凝聚了千余位名家学者的心血。

4月21日,作为“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中最具亮点的新产品,上海辞书出版社、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在山西太原联合举行了《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珍藏本)全国首发式,首推精装《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古文鉴赏辞典》四函,该书内文双色精印,配四色名家彩图,清雅唯美,蕴涵浓郁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不仅是陶冶性情、修养身心的典范之作,还能够使读者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感悟华夏千年的智慧结晶。首发式中,上海辞书出版社向山西省图书馆捐赠了该书,并与来自山西、河北、甘肃、山东、浙江、上海、安徽、广东、辽宁、北京、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江西、福建、湖南、新疆、云南、吉林、内蒙古、南宁、郑州、长春、青岛、呼和浩特、西安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等图书发行业巨头共同聚首,围绕“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9个大系近百个品种和《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珍藏本)的出版与发行工作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古典文学赏析范文第3篇

即使希望路上艰险重重,也不放弃追求的步伐。

有关勇于追求梦想的人:

1、安意如,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孩,有着自己的梦想。《观音》是出自其之手的新书,这是一本关于元杂剧的赏析类作品。下笔之前,其料到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与唐诗宋词不同,元杂剧是冷门中的冷门,且坚持不懈没有放弃。不仅一年之内连续推出《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成为第一位靠解读古典文学出名的青年作家,而且使其《观音》在继《梅兰芳》之后让京剧再度升温;

2、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

(来源:文章屋网 )

古典文学赏析范文第4篇

风铃

余光中

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吗?

这是寂静的脉搏,日夜不停

你听见了吗,叮咛叮咛咛?

这恼人的音调禁不胜禁

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

铃都摘掉,塔都推倒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选自《余光中诗集》)

【赏析】

《风铃》是余光中的一首抒情诗,诗歌塑造了“风铃”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一个游子对故人的无限牵挂和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风铃象征着诗人的心,日夜不停地“叮咛叮咛咛”,“这是寂静的脉搏”,这是在“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这恼人的音调禁不胜禁”,虽然隔着浅浅的海峡,然而诗人抱定了坚定的信念:“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铃都摘掉,塔都推倒。”纵使天荒地老,此生已种下不老的相思树。

《风铃》的语言质朴、平实、口语化、通俗易懂。其句式长短相间,参差错落,吟诵起来,富有节奏。诗中反复出现拟声词“叮咛叮咛咛”和动词“敲叩”,创造出一种声音的意境,具有较强的音律美,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风铃》以诗人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表达的感情时起时伏,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开始,诗人的心悬得老高,从未放下,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从未改变,感情凝重而深沉。接着,诗人的心“禁不胜禁”,炽热的感情终于喷涌而出,这是感情发展的。最后,诗人的感情有了理智的收敛,又回到深沉的基调上来。这一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使得读者的情感也随着诗人的情感起伏变化,并完全融为一体。

《风铃》的结构别致,具有中国古典艺术风格,一唱三叹,反复吟咏,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它既有现代诗形式上的自由、洒脱之美,又有古诗的严肃庄重之美。诗的语言虽然朴实,但诗人遣词上匠心独运。“七层塔檐”,给人以极高的感觉,使人感觉到诗人的思念之情高于一切,可见其思念程度何其之深。“恼人”“禁不胜禁”,反映出诗人由于长期的思念以致忐忑不安、辗转反侧的心境。“高高低低”则透露出诗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无限惆怅的思绪。

《风铃》自然、清丽、朴实无华,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极高的一首诗作。

【总结】

古典文学赏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 兴趣; 乐趣; 意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94-001

[案例背景]

“腹有诗书气自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小学时期是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为其开启一扇诗文之窗,让其接触最具文化价值的古诗文,开启其智慧,培养其品德,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天职。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语文学科教学和古典文学熏陶之间的关系,通过唤起兴趣、诱发乐趣、体味意趣三个步骤,努力倡导古诗文诵读,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含英咀华,探寻意境,感受萦回在意境里的美好情思,提升文学素养。

[过程陈述]

第一步,创设情境,唤起兴趣

首先在语文课上,我想方设法多用些古诗名句,并引导鼓励学生用诗句回答问题,营造学习古诗文的氛围。在学习《黄果树瀑布》时,引导学生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回答问题,课文结束时,自编一首小诗总结课文:小雨薄雾黄果树,一路浓阴一路泉。山中卧听交响乐,孕育生机润心田。这样不仅读出了课文的诗意,也使我的语文课诗意飞扬,更让学生喜欢上了这些诗文。

“老师,我要背!”就在我看到学生中午自习无所事事时,布置他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不到一个星期,好多同学围着我要求背诗。这时,我知道,一段时间以来的引导、激发起了作用。他们手拿各类古诗文书籍或者文曲星,争先恐后地前来背书,有的学生不甘于背诵短小的诗篇,开始背诵长诗,比如《长恨歌》《琵琶行》等,也有些学生把目标投向古文,争相传阅背诵《岳阳楼记》《出师表》《滕王阁序》等名篇。另外,他们还会比篇数,比字数,比速度,诵读古诗文之风蔚成。

第二步,提升兴趣,诱发乐趣

为了提升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每星期我拿出一节语文课让学生轮流做老师,诵读赏析诗歌。因为他们生性活泼,课堂上他们会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讲解诗歌。有的学生让小组竞赛,有的让大家表演,有的让大家作画……有个学生在准备赏析《鹊桥仙》时,让大家把它谱写成歌,分组来唱。学生不会谱曲,会把课上成什么样子呢?我说出了自己的担忧,那位学生拍着自己的胸脯说:“老师,放心,我会帮助他们做好准备的。”说实话,上课前我着实捏了一把汗。可让我惊喜的是,课上每个组都选择了与诗歌意境相符的曲子,比如《蒹葭》《明月几时有》等。大家唱得非常好,唱出了诗歌的音韵美。那一刻,我震撼了!后来大家争着备课上课,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这些诗文。

第三步,引导创作,体味意趣

一段时间的诵读后,学生由最初的对古诗文的喜爱到关注,再由关注到思考。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我倡导大家在理解把握诗歌意境的基础上,用第一人称把诗歌改写成散文。于是,语文课上,磅礴大气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凄苦哀愁的李清照都成了现代人,抑扬顿挫地读着散文。

有的学生甚至自发创作诗歌。比如学生自学了《陋室铭》后,吕思语同学写了一首《彩票铭》,“钱不在多,二元则行,数不在全,七位则灵,斯是彩票,为我独行,每周二和五,心跳一刻惊,谈笑是彩经,往来是彩丁,可以购别墅,出国行,无经济之负担,有得意之忘形,中国体彩乐,扬州风彩行,彩民曰:‘何乐不为?’”虽然不能和《陋室铭》相媲美,也可以说才情初露。李爱文同学在考试后有感而发:“望女生内外,笑声不断,男生上下,泪水滔滔;努力学习,发愤图强,早晚一日把女超。”再比如庄健同学的“笔作的卢飞快,卷如霹雳弦惊。了却老师期望事,赢得班内班外名。可怜才已尽。”和“但愿苦尽甜,千里共开颜。”等都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取得好成绩的强烈愿望,也有了点诗歌的韵味。越来越多的学生争相传诵他们的作品,啧啧称赞他们的才气的同时,也投入到了模仿、改写诗歌的行列中来,从而走上“诵读――思考――创作”的良性轨道。

[教学反思]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生的知识也就越来越牢固。反之,则会启而不发,学而不进,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一个引导、培养、激发的过程,在“创设情境,唤起兴趣”中,我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我抓住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心,通过多种技法,从多个层面创设情境,引导激发演员的激情,成功地塑造角色。从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我的启发引导是成功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盲目跟风,为了诵读而诵读,找来的诗歌或冷僻或深奥,背诵时字音和停顿都有较多的错误,有的即使能够背诵也不解其意。因此以后教学中要有全面长远的目标,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引导,适时提醒点拨,使已经培养起来的兴趣往良性方向发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只是单纯的喜欢爱好,而“乐”则是对所“好”之物的沉浸、痴迷、陶醉和忘我。“好”与“乐”是两个层次,两种境界。古诗文诵读的“兴趣”与“乐趣”也正好存在于这两种不同程度上。有兴趣才会有乐趣,有乐趣就会加深兴趣。在“提升兴趣,诱发乐趣”环节中,我也发现了课堂时间不能有效利用。以后可以不按学号用竞赛的方式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来做教师,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提升大家学古诗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