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企业管理解决方案(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简称SAP)是由德国SAP公司开发并在全球广泛应用的企业管理实施方案软件,是比较优秀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之一。

企业管理解决方案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 其设计理念和管理模块主要表现在: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实施流程再造,设计管理“工厂”,按级别授予权限。按部门实施流程管理。对物资采购、利润及成本分析、资产控制,销售及订单管理、库存状况、产品质量控制等实施全方面综合监控。

目前,SAP管理方案理念已经被国内很多知名企业接受并广泛使用。钢铁行业的首钢、沙钢、河北钢铁、安钢等大中型钢铁企业也陆续采用这一先进管理方案,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如何充分利用SAP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开展更加深入的内部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成为内审人员重点关注的一个课题。

1. 内部审计对系统软要求与SAP系统设计“短板”

而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并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评价与监督。内部审计需要通过共享SAP系统资源,能够实现由传统的“事后”审计向事前参预、事中监督,事后评价职能转变,从而增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服务职能。要实现这一目标,内部审计工作必需能够充分利用SAP系统相关资源,从SAP系统中调取审计所需数据及相关资料,并对以财务核算模块为核心的其他相关资源加工模块实施监督。即SAP管理系统应赋予内部审计“超权限”职能。

要实现内部审计“超权限”职能,可能通过两种途径获得:(1)将内部审计设计SAP系统中一个子模块,赋予该模块“一定”的超权限,可以实施在线监督其他相关模块业务处理,或调取业务数据,但无权修改相关业务数据;(2)设立审计独立端口,后续开发相关审计软件,实现审计软件过审计端口进入SAP系统,实现在线监督。

2. 利用SAP系统实现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业务的全过程“参与”

当前,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是由传统的“事后”审计向事前参预,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发展。利用SAP系统资源优势,能够事半功倍地实现对企业经营业务全过程审计,把一些原先只能事后审计事项提前布局,提高审计效率。

2.1利用SAP资源现实财务资金安全的监控

财务核算模块是SAP系统的“中枢神经”,其主要职能可分为会计记账和财务决策。通过与物资采购部门、生产单位、销售单位和其他集团(或公司)单位通力合作,实现企业“资金—实物—资金(增值)”过程。因此,防范资金风险成为企业比较关注的事情。尤其是2006年以来,证券市场部分上市公司资金失控现象屡有发生,因此,如何防范资金风险成为企业能否关注的一个课题。

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个职能就是对企业资金运作进行监督,保障资金安全。通过SAP系统,审计部门可以直接调阅财务部门的资金计划,与各单位资金需求及资金收支情况核对。针对大额支出项目,可以并编制《大额资金支付表》,根据资金管理制度要求审核资金申请、审批、复核及支付全过程监督,核对相关业务真实性、付款依据等支付凭证。对不符合资金管理规定的资金支付项目,及时向财务部门进行询问。

2.2利用SAP资源现实物资采购环节审计

SAP系统对物资采购实施订单管理。在SAP系统管理中,生产工厂根据需要,按物资编码生成请购订单。采购单位经综合平衡后,形成采购订单,并生成采购合同。必需正确输出合同,相关单价与规格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物资到厂后,必需经验收人员按合同验收后,才能由仓库保管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审计部门必需从采购计划、合格供应商管理、招标情况等进行源头参预。在SAP系统管理中,采购单位必需正确输出合同,相关单价与规格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物资到厂后,必需经验收人员按合同验收后,才能由仓库保管人员办理入库手续。审计部门只需核对计划、合同、入库物资和中标结果就能明确相关物资采购程序手续是否规范地否履行完毕。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因监督滞后而带来的种种弊端。

2.3利用SAP资源实现对库存管理效益性审计

SAP系统的一个重点特点,就是能够得到各“工厂”库存材料及产品收发存情况和实时库存状况。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审计需要,对各“工厂”库存情况实施监督。以确定某项采购计划是否继续执行。并可针对“个别”金额较大,长期积压库存实施重点审计,找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薄弱控制点

2.4利用SAP系统对销售环节实施审核

安钢销售政策遵循“不来款不发货”。要求货款回收率100%,除个别市政工程用铸管外,严禁欠款发货。根据这些特点,SAP系统设计为开出提单时,客户账面余额大于或等于本批应发钢材金额。并根据安钢需求,陆续实现了公司本部与驻外销售公司数据对接。便于公司本部与驻外公司核对产品收发存情况,便于公司本部监督驻外公司货款回笼情况及销售价格执行情况。

3. SAP系统步完善,必将促进内审工作新飞跃

SAP系统做为现代企业优秀的管理平台,将企业内外部资源根据需要进行统一调控,把企业经营情况汇集成管理所需数据,在企业内部实现资源共享。这种资源共享的特征给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向更高目标前进成为可能。

3.1首先,降低审计工作强度,提高审计效率。在SAP系统建立以前,企业内部审计多以“企业内部单位”为审计对象。针对每个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制定相应审计方案。对每个单位的管理审计都必需对资金、采购、生产、销售等管理环节进行审计,对某些重点审计项目甚至要做“专项”审计,内审工作劳动强度很大。很多审计工作因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审计效果很差。采用SAP系统以后,各单位管理制度和经营数据能够从SAP系统中调出。审计人员可以在不影响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前提下实施审计项目,除抽查项目外,其他审计工作基本可以在办公室完成。

3.2其次,实现对“大集团”供销行为统一监控。SAP系统建立以前,集团公司所属子(分)公司基本上各自经营本单位的采购与销售业务,在对分子公司审计时会发现以下“奇怪”现象:采购环节审计时,各分子公司采购供货商的同一种商品对集团公司内部各单位合同价格不一致,有些备件价格相差100多元。销售方面,个别分(子)公司对同一资源销售价格与集团公司销售部门销售价格相差很大,导致个别客户大量从分子公司采购,给整个集团利益造成损失。随着SAP系统的普及,审计部门可以建议建立统一供应商及销售商管理模式,并对其信用进行评定。建议利用集团采购和销售,并对相关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进行监控。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实现创新与完善。一方面,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结构逐步优化,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带来了更加有力的发展保障;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实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系统资源逐步完善,实现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合理实现企业内在资源的综合探索,推进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体系拓展与创新。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会计数据管理下与计算机自动化挂系统相结合[1],一方面,企业会计借助系统平台进行财务管理综合分析,实现现代企业财务运行综合分配,降低企业财政赤字等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资源分配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信息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推进现代企业资源的全面分析管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二、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是综合性内部审计管理形式,新型企业管理对传统企业内部审计具有较大的冲击性[2]。其一,会计信息化内部审计信息综合化管理,信息资源结构完善,传统的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内部设计包括多方面,是企业整体财务运行各个部门的综合对接,两者在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理念和管理结构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如果企业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直接对接,对出现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资源不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开展整体缺乏的开展思想做引导,无法保障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合理运行;其二,会计信息化的运行需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作保障,信息化管理需要有综合性会计人才作保障,但传统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与人才都是单方面的管理,缺乏企业内部审计综合性管理,新旧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结构的不同吗,对现代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推行上较困难,非但没有达到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效率的作用,反而制约了现代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充分应用会计信息化的内部审计管理对策

(一)增强新会计管理意识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结构逐步完善,必须转变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理念,实现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开展具有正确的思想引导,例如:企业组织内部设计人员对新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报表管理等方面的内部审计知识进行综合学习,为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开展带来新指导理念;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指导理念的变化,也应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理念与我国会计管理新准则相适应,例如:企业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对我国新会计行为准则中报表管理中的负债表、损益表的分析,信息核算标准实施理论知识的综合学习,同时结合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做好企业内部审计经济分配结构的综合规划,实现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顺利进行。

(二)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现代新型会计信息化管理结构优化,实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资源管理技术升级,一方面,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审核采用系统自动化审计为主,人工辅助为主的审计格局,例如:现代企业采用SAP系统作为企业规划管理的主要处理系统[3],依据系统整体规划要求,将企业内部审计进行进行多方面综合运算,同时新内部经济管理系统可以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经济衡量结合企业产品经营、市场营销、收益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审计,完善的系统数据结构能够提高现代企业经济运行的风险预测能力,发挥现代企业内部涉审计应用做用;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资源综合拓展的直接体现,实现企业内部经济运行与市场行情的统一分析,企业可以在数字化系统中,实现企业资源综合分析,及时对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风险进行警报,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引导现代企业转型与时展相适应。

(三)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了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在新时期发挥经济控制管理的作用,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管制度。打破传统企业内部审计单一部门管理制度,实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的审核标准一体化控制。例如:现代企业资源内部设计管理制度[4],不仅要制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标准,同时也要做好企业审计系统信息处理标准,严格按照我国新会计管理规则进行内部审计系统信息处理控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的基本需求,推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发挥良好的信息控制管理新标准。

(四)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能力

实现会计信息化发展,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一方面,做好现代企业内部设计专业能力提升,进行内部审计人员新型内部审计管理技术的培训学习,实现现代企业资源管理与企业内部审计新系统的合理对接;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实施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保障企业内部审计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发挥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作用。

此外,加大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也是实现会计信息化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作用下的有效措施[5],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部分信息公开,为国家审计和大众监督提供了更加直接的数据,会计信息充分应用主义优势,引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其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就是指对企业内部审计行为以及内部审计结果的评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则是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计划、证据、工作底稿、内部审计报告以及内部审计记录档案等的控制。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

对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环境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非常重要,内部审计环境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意识、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等,这些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

第二,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工作是否具有足够的独立性,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部门能否客观公正地对各项工作进行审计监督,因而也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是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内部审计技术方法。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下,企业的管理手段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内部审计方法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企业集团能否有效运用各种现代化、标准化以及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第四,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内部审计工作同样是企业的一种管理行为,也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要确保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尤其是确保内部审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计质量,必须具有健全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2影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问题分析

第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如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足,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其他部门的干扰,自然难以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价分析。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的现状普遍是机构在内部管理层次中的设置不高,甚至成为一些企业集团高层管理者的领导工具,因而影响了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质量。

第二,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计划性。

很多企业集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开展没有计划性,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停留于检查企业财务舞弊的层面,而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动态监督、管理控制以及决策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没有计划性造成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风险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不能有效开展。

第三,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企业集团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企业的多元化、分散化经营,造成了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也不断扩大,需要企业集团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手段,尤其是信息化的审计手段以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工作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在审计工作的开展中对信息化的应用不足,相关的数据平台建设不完善,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3提高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第一,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机构与职能的设置。

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不受干扰的开展,必须合理地设置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工作的职能。首先,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应该尽可能地将内部审计工作隶属于单独设置的内部审计委员会或者是隶属于董事会与监事会,以确保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在定位上具有权威性。对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设定,重点是制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并定期对财务收支、资产质量、财务预算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工资总额等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各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离任审计,对各子公司进行重大异常情况的专项审计,对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和利益及有效性进行评估。通过完善机构的设置,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

第二,优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

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以及企业董事会的安排,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进行安排,对定期以及不定期开展的内部审计作出部署。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上,重点是资产状况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以及其他有助于规范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审计工作。在审计工作的实施之前,首先应该组织审计人员熟悉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审计目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内容以及方法步骤进行明确。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推行公示和承诺制度,综合采取检查、监督、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分析和复核等方法对企业集团的资产管理、经营活动、财务收支资金管理等相应的内容进行审计分析。

第三,提高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结合现代审计工作的发展,不断地对审计工作理念、审计工作方式进行调整,特别是采取信息化的内部审计。首先,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重点通过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完成企业内部审计所需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复核分析,确保数据的全面、真实与及时性。其次,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按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内部审计操作指南中的相关要求,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进行完善,特别是做好内部审计软件功能的拓展延伸,提高内部审计数据的规范性和透明性,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第四,全面运用好审计结果。

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结束以后,应该及时总结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形成内部审计报告,并针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违反财经纪律和财会法规、涉及生产、经营和管理重大问题进行单独说明,提出内部审计工作意见。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与相关的责任部门做好对接沟通,及时地将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反馈,以督促整改,进而实现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4结论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内控制度体系

自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以来,为了规范经营、保证发展并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企业逐步开始根据自身的具体经营状况和自身发展的特点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但是,由于“内部控制”这个概念起源并发展于美国20世纪的内部牵制制度,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行政事务管理制度、工资管理制度等制度的汇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约束性和指导性意义。如何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落实内控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成为了目前大多数企业应当思考的重要实际问题。因此,善于发现企业内控制度中存在的弱项与不足,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实现内控管理在企业中的全面落实,成为了当前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可持续性发展的一大前提。

一、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弱点与不足

(一)内控制度与企业的兼容度不高

目前,国内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还在逐步的完善过程中,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践操作也还大都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讲,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还没有成型,内部控制理论层面的作用远大于真正实践上的意义。尤其是针对一些民营或中小型企业来讲,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树立起内部控制同企业经营相统一的管理意识,内部控制制度大多处在一个雏形阶段,对于企业管理者群体中的和等行为,难以起到应有的监督与管理作用。同时,目前部分企业管理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内涵的解读过程中,仅仅将内部控制同企业生产的某些或部分关键点相关,并没有形成具体到企业生产实践全过程与具体各岗位上的责任分工。因此,虽然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然而该体系在同企业的具体生产实践的适用与相容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企业内部控制组织结构重复混乱

为了实现内部控制制度职能的发挥,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岗位设定是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的保障。然而,目前部分企业在岗位设置上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了部分岗位设置冗余、责权分配不清的现象。这些现象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管理能力的下降,规范化管理还没能够取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尤其是在重大事情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内部控制管理没有起到应有的规范与管理的职责。例如,某企业财务部门中,管理赊销业务的批准与执行的岗位没有实现内部控制管理中规定的岗位分离制度,企业出纳与管理会计由一人担当,造成了财务人为干扰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信息失真、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并存,致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几近失效。

(三)内部审计部门职责发挥受限

为了保障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实现,建立健全内控监督与管理手段是实现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内部审计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由于内部审计这一概念在大部分企业中的接受程度偏低,部分企业甚至尚未建立单独的内部审计工作部门。这种情况致使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缺少必要的环节,内控制度实施与执行也缺乏有效的监管。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内控中的问题难以及时被发现,企业内控管理力度下降。同时,由于内审工作必要职能的缺失,企业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很难被及时反映出来,严重阻碍了企业内控制度逐步完善的进程。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一)逐步建立健全与企业兼容性强的企业内控制度

为了实现全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实现内控管理的首要步骤。企业在内控制度建立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保证内控制度同自身的经营与管理活动的特点相融合,绝不能照搬照抄一些现有的内控管理经验。而在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之时,要秉持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与成本效益性五点原则相统一的基本思想,将内部控制制度同企业的文化、信息管理、权责分配、组织结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等方面统一起来,制定出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为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明确内控岗位职责,完善内控组织管理结构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落实离不开合理的管理结构的设置。只有实现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上的密切配合与协作,才能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具体实践工作的落实与执行。因此,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设计与规划,一方面对岗位职责和在岗人员的权利与责任进行科学的划分;另一方面根据内部控制管理执行的需要,切实落实企业岗位分离和轮岗制管理制度。在考察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营实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设计与规划,保证企业的每个部门和每一项业务活动都符合内部控制管理的政策和程序,让内控管理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引入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风险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并攸关生死的重大问题。企业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的能力,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企业经营中各项风险性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引入企业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可以加强企业的市场敏感性,及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判断和评估,并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既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同时也保证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中执行与落实的有效性。

(四)落实内控制度缺陷认定与评价机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与进步的过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从理论走向实践需要经过企业经营管理各部门与各项业务的不断检验。因此,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为了保障内控制度能够实现不断的自我完善,需要落实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缺陷认定与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出现的偏差和不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情况,并根据管理的需求对原来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坚持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不断评价与改进,才能够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动态过程中的不断优化与健全,保障企业的稳定持续的发展。

(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全面发挥内审作用

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内部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并对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状况通过内部审计的形式进行考核和规范。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应按照财会[2008]7号文件,即《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和审计标准,并按照制度规定定期开展内审工作,对企业的资源利用状况、经营目标实现状况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考核,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引导企业经营和管理向着良性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三、结束语

为了满足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需求,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与竞争环境中的综合实力,逐步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实现企业内控,增强内控效率的重要保障。面对逐步扩大的市场和新业态、新环境的形成与发展,企业只有从自身做起,提高管理能力、走上有效科学管理的道路,才能在竞争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因此,正确认识企业管理与内部控制中的各种问题与不足,加强对企业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将成为企业今后发展中重要的管理课题。

参考文献: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当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激烈。在企业营销中,营销风险是必不可免的,这些风险的存在给企业的发展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对营销风险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之下,去发展企业的经济。尤其在这个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环境之下,对企业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通过对风险的评估,使得企业对自己的经营战略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明确企业的投资方向。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实施,应用到企业风险评估当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企业固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剩余风险。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都需要企业内部审计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去做判断,使得企业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打断的提高经济收益,获得更大的利益。

二、企业内控审计为营销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一)现代社会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内控审计的协调

现阶段,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社会经济形势已经越来越复杂多样,这给企业的发展增添一定的挑战。那么,企业在发展中为了去应对挑战,就需要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使得企业在有效的管理之下得到一定的提升与进步。由于企业的管理制度是比较复杂的,这就需要在实际的实施中需要内控审计工作的帮助,从而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当前,内控审计工作已经被视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效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企业通过科学的内控审计方法的实施,从上到下监督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及时的发现问题,确保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完善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对营销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

事实上,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是在为企业的营销工作做一定的服务。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恰好可以对营销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企业营销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对企业营销战略进行制定,同时也需要对各种营销战略的实施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比较独立的工作组织,可以减少企业由于利益的发展而带来的外界干扰。同时,对营销管理工作进行公正的监督,在监督之下协助企业的营销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