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科学前沿问题

生物科学前沿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科学前沿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科学前沿问题

生物科学前沿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理学 课前提问 期末考核

课前复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往日学过的知识,有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以往教学工作中,笔者在课前复习环节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带领学生回顾上次课重点,导入新课;二是针对上一次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前提问。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学科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懂。对于中职阶段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讲,这门学科难度系数大,再加上学生本身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缺乏热情,因此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较差,对课前提问的回答积极性也不高,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导致最终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能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针对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将每次课前提问的情况做好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期末考核的成绩,以便于观察这一方法对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及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教学实验对象为学校2015级三二连读制护理专业一班、二班、三班和十一班四个班级学生,年龄15―17岁,多数为女生,有少数男生。学完基础课程后,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生理学。实验组为二班、十一班两个班级,总人数91人;φ兆槲一班、三班两个班级,总人数92人。两组学生的入学成绩、第一学年基础课成绩比较,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二、研究方法

1.教学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同样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选用同样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师讲授生理学。实验组:采用课前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前复习,教师每次讲授新课前,用约10分钟时间,针对上次课的重点内容设置问题,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记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知识点,不进行课前提问,或者进行课前提问,但不做记录,不纳入期末考核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

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题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调查,以匿名方式完成。

理论考试:按学校要求出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实验组学生的最终成绩计算公式为:期末成绩=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对照组的学生直接以考试成绩为最终期末成绩。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软件对理论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

1.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未计算平时成绩之前)为(72.26±16.15)(有效试卷91份),对照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58.22±21.84)(有效试卷86份,6名同学作弊,试卷无效)。两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以SPSS 22软件进行t检验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t=4.882,p

2.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发放问卷183份,回收问卷183份,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见下表)。

四、讨论

1.学情分析

生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校五年连贯制护理专业的学生多来自初中分流。这部分学生年龄小,基础知识差,理解能力也不强,学习生理学兴趣也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

2.课前提问纳入期末成绩的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成绩,可起到以下几方面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表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进行课前提问的对照组学生,课下看书的比例仅有28.26%,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差。而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的实验组课下看书、自主学习的比例提高到了67.03%。对照组学生,上课之前看书的比例为66.30%,实验组学生上课之前看书的比例提高到了89.01%。另外,对实验组学生的单独调查问卷也显示,有55名学生(60.44%)认为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提高了自己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进行课前提问的对照组学生,对生理学感兴趣的比例仅占17.39%,而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的实验组学生,对生理学感兴趣的比例提高到了62.93%。生理学的学科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成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通过学习的加深,很多学生开始对生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并且实验组中65名学生(71.43%)喜欢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成绩的考核方法。

(3)提高了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对期末理论考试成绩采用SPSS 22 软件进行t检验的统计分析,对照组平均分为58.22,而实验组的平均分达到了72.26。二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成绩,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期末理论考试的成绩,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

(4)其他。在调查问卷中,有的学生还认为,课前提问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师生感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心理素质。另外在期末考试中,课前提问组的学生考风考纪良好,而对照组的学生中则有6人出现了作弊现象。

3.课前提问的注意事项

课前提问法主要适用于小班教学,教师提问时应注意态度和蔼,不要过于严肃。在时间安排上,课前提问一般为5~10分钟,教师应注意把握时间,以免影响新课讲授。另外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课前提问环节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不要忽略掉一些内向胆小的学生,要鼓励、引导他们多和老师互动,如果回答错误,也要以鼓励为主,切忌言语上的讽刺。对于一些活泼开朗的学生,积极和他们互动,及时表扬他们,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前提问问题设置上,应当有难有易,难的问题,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耐心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教师应借此机会表扬他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这门课程,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学习中乃至生活中的困难。

生物科学前沿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导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Thinking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Method of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Science

LI Wei YANG Yu-ling

(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Anhui 245041,China)

【Abstract】Through setting up the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Science cours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research hotspots, curriculum provision system,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furthe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will be introduced to freshman majored in Biological Science.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the freshman establishing their interests and clearing the curriculums and future developing directions, which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Key words】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science;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0 引言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同时又是生命科学(医学、农学等)以及其他交叉领域(仿生学、生物物理学等)的基石[1],已成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当前以及未来都将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2]。

与高中阶段的生物课不同,大学阶段生物科学已作为单独开设的专业。高中生物的某个章节在大学阶段可能会成为单独设立的一门课程。因此,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前如果能够提前对入学新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熟悉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学习内容、继续深造的潜力、就业方向等),对学生尽快融入专业学习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因此,作为开设生物科学专业的院校,正视当前生物科学专业学前教育,结合实例介绍本专业特色、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生物科学新生入学学前教育,能够帮助新生为未来的学习和目标制定奠定坚实基础。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新生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通过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待解读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未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理论体系、研究热点、办学特色以及考研就业等相关方面的信息,树立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兴趣,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1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生命由来的学说,进化论发展历程;掌握本专业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本专业的整体(学习内容、就业、深造)情况全面把握;通过大量实例分析、经验分享等,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为学生未来四年对本专业的学习树立信心。

2 教学内容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课程应围绕生物学的经典理论,以生命由来的学说为起点,生命科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热点为主线,具体介绍生物科学专业设置、就业方向、考研情况等,并通过英语微课、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等方式授课。课程共8个学时,课程内容可作安排如下:

2.1 生命的由来,进化论 (2学时)

生命的定义和生命的基本特征、人类认识和研究生命的历程及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意义;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进化以及生命科学的理论体系。

2.2 生命科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 (2学时)

介绍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以及其与人类社会的主要关系。内容涉及生命的基础、生命的结构、生命的本质、生命科学与农业、医药、健康、生活、环境等领域的关系。

2.3 生物科学专业设置、就业方向、考研情况介绍(2学时)

对生物科学专业未来四年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简介、就业方向、就业率及本专业历年考研情况等进行详细介绍。

2.4 邀请外语专业教师进行全英文生物科学专业示范课、讨论、答疑(2学时)

生物科学的学习,在当前科技发展现状下,离不开英语这门工具。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某一知识点(以生态学为例),通过邀请从事多年生态学教育的教师进行全英文微课教学,激发本专业学生对本专业以及对英文学习的兴趣;同时,邀请本专业已就业和已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在读)与新生互动,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形式,对本专业就业方向及深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学生有困惑的问题进行答疑。

3 小结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课程是专为生物科学专业新生开设的专业导论课,通过本课程开设,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各种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现象及本质,把握当前生命科学的发展动态,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能够对未来就业与再深造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为同学们未来大学四年的学习以及目标制定提供背景知识以及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需要本专业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研究特点以及院系特色等进行[3],如何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专业发展,不仅是生物科学,也是其他学科需要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志鸿.新世纪中推动生物科学发展的“Bio-X”[J].生物物理学报,2001,17(1):1-9.

生物科学前沿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苏教版 人教版 生物 新理念

全国各教材研究机构编写的高中生物五个版本,已于2004年相继在各实验区全面展开使用。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影响较大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苏教版)出版的生物必修教材中的《生物1:分子与细胞》。目前尚未见对这两种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的相关报道。从结构、内容等方面对人教版和苏教版中的《生物1:分子与细胞》进行比较研究,可为高中生物教师把握课程标准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为高中生物教学服务。

一、 内容设置紧扣标准,正文呈现各有特色

两版教材都围绕《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学习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编写,人教版教材全书共设六章,21节,正文共130页;苏教版教材共设五章,13节,正文共89页。人教版教材的章节布局紧紧围绕“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主线展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知识内容的呈现顺序,每章标题紧扣主线,逻辑严密,结构合理。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凸现了知识目标的教育价值。此外,教材中把“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内容单独设置一章来阐述。苏教版教材为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在首章先通过健康问题和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来介绍身边的生物科学,再通过“挑战‘自然发生说’”来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其内容一方面与本册教科书的内容相关联;另一方面,从科学本质开始进行科学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但二者在正文具体内容的呈现上又有所区别,都有各自特有的部分。人教版教材特有的内容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蓝藻细胞,溶酶体,细胞骨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活化能,化能合成作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等。苏教版教材特有的内容有: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挑战“自然发生说”,观察池塘水中的“生命世界”,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显微镜的介绍,酶促反应,物体颜色的形成,观察植物器官的切片,坏死细胞与凋亡细胞的电泳比较等。

二、 结构编排自成体系,具体设计各有千秋

两版教材在结构上都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又各具特色。人教版教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了很多精心的设计。每章前言部分都引用一段精辟名言或富有文学色彩的诗歌来吸引学生的关注;每节以“问题探讨”开头,通过图表与生活事例等相结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讨论问题;在“本节聚焦”中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本节重点;特别是以科学家—邹承鲁院士的访谈“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为序,编排独具匠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科学发展史的理解,揭示了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同时巧妙地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此外,教材通过每章小结和自我检测,帮助学生对全章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苏教版教材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方面做了系统的设置。如在开篇通过学习指南,介绍本书的主要栏目及其预期目标,指引学生自主学习;每节通过“学习目标”和“关键词”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每节节后都设置了“继续探究”和“拓展视野”两个环节,旨在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热点前沿,以及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实现自我发展。此外,教材全书结尾增设的四个板块,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三、栏目设计别具一格,插图内容丰富多彩

人教版教材中穿插了23个栏目,共计143处;苏教版教材中穿插了10个栏目,共计79处。人教版教材穿插的各个栏目设计精致,匠心独运,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指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各栏目均使用了固定而明显的图标、分界线和颜色与正文相分隔。实验、探究、资料分析、模型建构、技能训练、思考与讨论、资料搜集和分析等7个栏目,主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验方法介绍、科学史话、科学家故事等栏目,让学生直接或间接获得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启示,有助于强化科学方法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有关的职业等4个栏目,通过相关内容渗透STS教育,深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学科交叉、知识链接两个栏目既体现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又注重章节间的纵向联系,纵横交错,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相关息信、科学前沿等栏目,扩充了知识信息容量,并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最新进展,与时俱进。苏教版教材穿插的各个栏目也精心设计,并使用了固定的底色对学生进行提示。积极思维和边做边学两个栏目,引导学生训练思维、锻炼技能,在思维和动手活动中自主学习新知识,提高科学素养。课题研究、继续探究两个栏目,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放眼社会、走进职业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拓展视野等栏目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热点进展,开阔眼界。两本教材都特别注重利用图和图群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使知识简约化和生动化。人教版教材中的图略多一些,在自我检测中新增了概念图,通过画图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

以上比较,是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在教学一线的高中生物老师能更好的利用新教材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新一代高中生。希望教师们能通过不断的探索摸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与理念。

参考文献

[1]赵占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设计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12):59.

生物科学前沿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生物科学 教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

高师院校是培养中学教师的基地,高师学生的教师素养直接影响着中学教育的质量。新的课程改革不仅对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发展空间。纵观新课程方案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我们认为,高等师范教育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技能训练等方面有针对性做出改革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新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①等方面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均作了很大程度的改革。目前大部分高师院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与基础教育的需要往往脱节, 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的需要。所以,高师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需要根据中学生物学教育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师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素质。

1 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提高专业教学素养

(1)高师生物专业课程的内容上进行改革。课程设置应体现拓宽基础、突出重点的原则。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人才培养培养模式进行课程设置②。随着基础教育的深入,中学生物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课程内容涵盖量大之外,不仅涉及原来已有的各门基础课程,其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了新的前沿性学科,如:细胞和体液免疫、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许多反映世纪生命科学进展的新内容。据我们对12所院校高师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显示:专业课程在总课程方案中占40%~49%,在专业课程中基础课程(如动物学、植物学等)占有大部分的比例,例如,植物学开设课时大部分学校在120-160之间,而分子生物学仅仅开设34~51课时。显然这种课程设置与中学生物课程要求不相吻合。因此,生物专业课程在保持传统内容的基础上,须加入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及现代生物学的相关应用知识。这就需要根据生物学科特点拓宽知识结构、精化基础课程、扩充现代生物学课程内容,特别是在选修课程模块中增加生物学前沿内容。如分子生物学进展、基因工程进展等,同时要注重开设生物技术应用方面的课程。总之,要以生物新课程需要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可以说高师院校的课程教学方法远远滞后于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这一点是高师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主要问题。例如: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能积极地运用探究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可是,在高校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灌输式教学,一言堂教学,学生对什么是探究了解甚少,根本谈不上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了。众所周知,在高师院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语言技巧、教育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师范作用。这就要求高师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运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思想组织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高师生物科学专业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理解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改学生单一学习方式为合作学习方式,改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开设探究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探究能力等。运用探究式、发现式、研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高师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适应中学生物学教学。

(3)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指出:“生物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生物新课程改革重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③。尽管各个高等师范院校在实验教学中都进行了不少的改革,特别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合格评估以后,实验教学改革更是不断深入。但就目前而言,高师院校生物实验教学仍然存在着问题:一是形式单一,主要以验证性试验为主,很少有探究性实验;二是内容陈旧,大多是过去传统的,经典的实验内容,很少有现代的,反应科学进展的实验内容;三是实验开出率不够,不能满足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需要。由此,我们认为这样不利于培养师范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高师院校生物科学专业要适应新课程,就要相应的改革实验教学。在生物实验教学内容上,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探究型实验的比例;减少传统经典实验比例,增加现代生物学实验比例;建立基础实验、综合训练和设计实验相互协调、相互照应的实验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根据中学生物课程理念和STS教育的要求,高师生物科学专业在实验课程设计时还需要在原来学术性较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内容。在实验室管理上,我们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要掌握实验教学能力,不只是会做实验,还要准备实验。所以,要让学生参与教师的实验准备活动,让学生熟悉实验的全过程。要让学生了解每个实验的原理、仪器和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建立开放管理的实验室,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自行设计实验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实验以及与中学生物学相关联的实验。

2 改革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在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占总课时的10%~15%。大多数学校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生物教学法三门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是:涉及面宽而内容广泛,理论基础薄弱,脱离教育实际,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缺乏时代感;三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量大,导致课时浪费,教学资源的浪费。我们认为在教育课程的设置上要注重课时比例和教学内容的协调,注重强调学科性与师范性的统一,注重教育学、心理学与教学论的衔接性和三门课程的独立性,减少课程之间的内容的重复,增加新的教育信息。注重教育理论的新发展,不断渗透新课程方案先进的教育理念。增加反映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新信息、新经验、新技能的内容,为他们将来成为研究型、创新型生物教师打下理论基础。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实际,增加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课程,使学生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本领。开设教育教学研究课程,使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具有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为以后的教育实践中进行教育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改革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提高教学技能素养

高师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要内化为从事教育教学能力,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所以,高师课程方案中均把教学技能课堂训练和教育实习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来要求。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更高,所以高师院校也必须在学生技能培养上作出相应的改革。我们认为,要想适应中学生物学新课程的要求,就必须首先要到教育实习基地进行调研,了解新课程改革对生物教师的新要求。目前,在学生教学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形式化,强调了过程而没注重质量;二是形式单一,仅仅按照教学大纲的时间安排指定学生到某一个学校渡过某一段时间而已;三是时间分配少。我们认为学生的教学技能的提高应该注重以下改革。教学技能的培养要课堂教学与说课训练两手抓。课堂教学技能要渗透在教学理论课程中,在进行某一教学理论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加以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说课训练”是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意义在于要说明怎么样教好这节课。通过说课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对新课程背景下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分析,对教法的构想。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育实习方面主要是改革教育实习方式 强化教育实习效果的改革。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时间均安排在8周左右,实习时间安排在三年级下期。我们建议:一是增加实习的时间,可以由现在的8周延长至半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二是适当增加教育实习与见习的比重,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登台表演的机会;三是改变教育实践方式,加强和教育实习基地的合作,尽早让学生接触基础教育实际和参与教学实践,采用顶岗支教既能帮助解决中学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切实的锻炼了学生。采用集中实习分散式教育实习相结合,课程安排实习与顶岗式教育实习相结合;个别指导实习与全程跟进式教育实习相结合。在这种实习模式中,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自觉转变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教师职业意识、职业情感。

基金资助:安徽省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编号:皖高教20100680

注释

① 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63-265.

生物科学前沿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程 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

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今天,一个人科学素养的高低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它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不断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科学素养教育已成为新世纪理科教育改革中极为关注的核心和焦点。高中生物教学应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一、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科学素养要求

科学素养的涵义是非常丰富的,它包括科学知识与科学技能,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我认为:“高中生物课程是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中新教材与原教材对于学生科学素养要求存在差异,体现在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与教材编制。

1.原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在知识方面将“概念”和“模型”列入基础知识中,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还提出了参与知识传播的任务;将原来的“态度观念”发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了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能力方面,对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要求更明确,对信息能力的要求更全面,提出了系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2.原教材(人教版)和新教材(人教版)编制的差异。

新课程教材以模块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而且模块之间内容相对独立。在以往的传统教材中,就必修内容而言,是按元素、细胞、代谢、调节、遗传变异、进化及生物与环境七块内容编排。而在新教材中,分成了《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虽然与老教材内容差不多一致,但其内容呈现的顺序发生了变化。例如: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对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一部分的知识,教材先在第三章中简略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而将细胞膜的结构划分到了第四章,并将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控制物质的进出及实例”另立单独的两节。

二、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生物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不但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还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1.用好新教材的栏目,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新教材大量设置了“问题探讨”“本节聚焦”“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实验”“探究”“与生活的联系”“知识链接”“科学前沿”“技能训练”“模型建构”等小栏目。这些栏目是根据《生物课程标准》规定内容,结合高中学生思维水平及特点精心设置的,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更高水平上“改变学习方式”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在“实验与探究”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在探究中学知识,养成探究的意识和精神,动手能力也有进一步提高。因此,教材栏目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不可轻易否定。

但是,每一种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教材栏目同样如此。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校、教师、学生实际和教学情境超越教材栏目开展教学才是正确的选择,即要根据教学实际对栏目本身或内容进行取舍、补充、替换。例如“资料分析”中的“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等内容应补充更翔实的内容及更多联系生活的实例。教学中有时因为时间或环境限制,可对“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等内容做“忽略”或“替换”处理。

2.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变革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成为了“课改”中的一个亮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和选择,并重视解决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积极主动学习代替了被动强迫学习,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发展,探究能力进一步升华为创造能力。例如,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中,根据教材中的科学史实验资料,教师设置了以下问题串:①根据你所学习的化学知识,物质具有相似相溶的特性。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②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这个结论的依据是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③在推理分析得到结论之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④为什么一开始不对生物膜直接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从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认为组成细胞膜的化学分子还有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当你做实验时发现单分子的脂质展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时,大胆地展开你的想象力,你能作出什么假设?根据以前所学知识,你能找出该模型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必修和选修模块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生物实验的进一步要求。生物实验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让学生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尊重实验事实,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操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不弄虚作假、臆造事实。当实验现象与自己所学理论不相吻合时,更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大胆质疑,培养一丝不苟的求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