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理论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理论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复式教学;方法;教材处理

一、复式教学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农村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加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民工子女大部分随父母进城就读,生源急速向城镇中心校流动,尤其是西北偏僻农村,个别年级人数少到一位数。这些学校为节约资源,都采用复式班教学,小学式复式班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复式教学将成为西北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式班教学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夫子,他就是采用多年级大复式班教学。开创了复式班级教学的先河,成就了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的辉煌业绩。民国以前的私塾也是典型的复式班教学。复式班教学可以形成一个较大的学习群体,有利于培学养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学习交往等各种能力,也符合儿童爱群处好交往的心理特征。更能适应学长制下的生教生模式。

二、复式班教学的方法。

新课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给复式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要把复式教学定为校本课题来研究。其次要认真搞好复式教学班的教师培训和配备。复式班教学在复式组合上,可以把相邻较远的班级放到一起。如一、六年级。这些都是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惯用手段。 还可以把两个相邻年级合并成一个班级教学,同时完成两个年级的课时任务,。在实践上,把两个相邻年级的某些教材做适当的处理合在一起搞复式教学会效果更好。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在五、六年级数学复式教学中关于教材处理中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根据教材的同一性整合教材

各年级教材的编排要遵循循序渐进及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原则上不能颠倒次序。但在一定的时机下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一致性,合理的整合教材,把内容一致的教材安排在同一课堂同时进行学习,既节省了学习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比如:五年级十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学习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六年级十二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学习内容是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这两处的教材内容在概念上有一致性,只是求体积的方法和算理不同,可以把教材放在同一层面做准备,把课设计成两个年级同上的一堂课,把学生学案设计成两个年级同用的学案。丰富了学习内容,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或者可以把五年级学习体积的内容同六年级的章节复习同时放在一起进行,以五年级教材为主做学案设计,设计的学案对六年级来说是一种极好的铺垫,对五年级来说不但能学习新知,而且有意识地拓展延伸了学习内容。实践证明,在复式教学中对教材做适当的处理,无论从学习知识层面或从学生能力培养层面都能达到很理想的效果。

(二)、根据思维方法的同一性整合教材

五年级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形如 、 类型的

分数加减学习内容。根据学情,需要设计一节课的练习案。六年级第十二册有一节分数加减法的复习内容,因为形如 以上类型的习题无论五年级还是六年级,学生应掌握的算理是一样的。可以把五年级的这一节练习课和六年级的复习课放在一起进行,根据各年级目标可以科学地合理地整合教材,做复式教学设计。在五年级学生探究规律,总结方法时可请六年级学生做自己的小老师。学生就很容易整理出此类式题的特征及简便算理。五年级学会了,六年级也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在拓展训练时可根据算理设计思维一致层次有别的习题,让学生在同一起点得到不同的发展。

比如:五年级学生题:

以上拓展练习各年级做各自的,学习中有困难的就让他请教别人。在一对一的相互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忽然顿悟,能很快地掌握解题方法。生与生的互动超越了年级局限,学生交往广了。得到的信息更多了。把教学放在了比一班一级教学环境更大的大课堂环境中,不仅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而且有利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学习品质。

再比如,这样的题型:

=( )÷20=0.8=20÷( )

=( )÷20= =20÷( )=()填分数

五年级在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有练习,六年级综合复习时要涉及这样的内容。该类题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连等关系,二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函数-数形结合; 几何-投影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164-02

一、如何通过认识图象进行二次函数性质的教学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它几乎涉及初中各个部分的基础知识。“数形结合”是研究二次函数的重要思想方法,而认识图象又是研究二次函数性质的关键。

(一)以图导思,认识图象特点

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一定要紧密对照其图象,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教学时,可从y=2x2和y=-2x2一类具体的函数图象出发,给学生以感性认识,接着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以此触类旁通,教授方法。如:

1.对于任何a≠0的实数,y=ax2的图象一定都通过坐标原点,为什么?

2.y=ax2的图象是在x轴上方还是下方?(图象的总置由a确定)。

3.先假设a>0,画出y=ax2的简图。并思考:如果x值为一对相反数,其对应的函数值有什么特征?图象上的点又表现出什么样的规律?(探求图象的对称性)

通过以图导思,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就能较深刻地认识二次函数图象的特点,能够根据数量关系(解析式)去研究函数图形的性质。

(二)沟通“数”与“形”,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

在学生掌握了y=ax2(a≠0)的图象和性质之后,再通过实例引导对比y=ax2和y=ax2+c图象的异同,从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得出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即对于同一个x值,两个函数值之差为c,反映到图象上的相应点,则有沿y轴向上(下)平移c个单位的结论。类似地,可再通过y=ax2与y=a(x+m)2的数量特征相对比,总结出“欲求得相同的函数值,自变量x的取值差为m”。总之,引导学生沟通“数”与“形”的联系,会根据二次函数图象性质研究数量关系,获得如下认识: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系数a,b,c或a,m,c或a,,决定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千差万别及其图象的不同位置。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反复进行“数”与“形”的相互转化。

(三)分层次复习,加深对“数形结合”的认识

为了巩固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数形结合”的认识,一定要分层次上好复习课,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就给定的二次函数解析式进行配方,化成y=a(x-h)2+k的形式。并指出它们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即性质1)。

例:指出下列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图象的 轴上的交点坐标。

① y=x2+2x-3

② y=2x2+5x+7

③ y=3x2+2x

④ y=x+2-x2

2.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各函数的顶点坐标,与x轴的交点坐标画出各函数的草图,以加深感性认识。(如图a)

3.学生画出各函数的图象以后,让学生再来讨论函数的增减性和最大值、最小值。以>0为例,x轴把抛物线截成y>0或y<0的三段,要确定增减性还要看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并认识到:顶点坐标一经确定则对称轴、增减范围、最大值、最小值点也就随之而定。所以关键是顶点。然后结合图强调:顶点把抛物点分成增减各异,但左右对称的两部分。掌握好这一特征,为后面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二次函数的图象来说,顶点(-)和在x轴上的两个交点(x1,0)(x2,0)是非常关键的三点,可以说“三点定位也定其性”。

4.习题课中的重点要放在根据给定的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根据“数形结合”不仅可以巩固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而且在求解过程中广泛综合了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实数运算、方程和方程组的解,特别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讨论,所以,这是综合复习初中代数的极好机会。

通过认识图象的特点,使学生对不同题型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形结合”的认识,它不仅能迅速而又巧妙地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教学问题,而且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又是重要的数学思维素质教育机会。

二、如何利用投影仪进行几何教学

初中数学几何部分涉及的概念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多,板演起来费时费力,采用电教手段,运用投影仪,在此方面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1.经过精心设计的投影片,要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当新的问题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不能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就会感到奇怪和困惑,与其想解决矛盾形成认识上的冲突。此时,教师恰当灵活地运用投影片再现相关内容加以启发引导,则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学生在学习平面几何引言部分时,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立体图形制成投影片,并在关键部位上涂上颜色,演示给学生。再将各图形的面积制成投影片,巧妙地拼凑演示,引出几何体的概念,得出体是由面围成的,面和面相交引出线,线与线相交引出点。从而引导出点、线、面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

2.投影片要形象、生动、新颖

好的投影片应具有图象鲜艳、形式多样、变化异常等特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获得形象具体的感知印象。使学生在错综变化的感知印象中获得联想,从而得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行比较充分的思维和运转。

3.使用电教手段达到节省时间,增大课堂教学思维密度和课堂教学信息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变解决单一问题为利用所学知识触类旁通,解决复杂的问题。通过练习(投影片)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例如:进行角的表达的方法教学时,在详细介绍了角的表示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后,做几张投影片,分别由若干条直线相交,让学生说出以某点为顶点的对顶角有几个,如何表示。再变动线线相交的形式,教师自问自答,故意说错,让学生讨论、纠正,让他们利用多种类型的题目反复练习,举一反三,从而达到语言叙述完整、概念运用准确、符号语言表达清楚、逻辑思维严密的目的。

4.电教图片能够重复再现,有比较系统的优势,利于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

一、联系新旧理论知识,进行正反例证对比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第一,要解决学生在理解概念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理解往往是指学生对已有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其已有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是学生所遇到的该概念的实际例子。我们应把这些例子和即将要学习的新概念相结合进行教学。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举生活中常见的、让人有直观感受的例子。在给学生讲解平移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展示,如展示一批滑雪运动员在洁白雪地上运动的情景,高层电梯迎送来客直上直下的情景,飞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在跑道上快速滑行的情景,火车飞速行驶钢轨上的情景,等等,通过平移这些生活实例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提示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概念。我们也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展现出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第二,获得具体概念的关键特征。我们要将概念正反例证地进行比较。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让学生接触或者意识到概念的反例与正例。例如:在正反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间隔时间较长,教过了反例就忘记了正例,不利于正例与反例的对照。因此,我们要将正反例证同时展现出来。如果正例与反例之间还存在顺序关系,不能同时呈现的话,就需要我们尽可能地缩短两者的教学时问间隔。同时,应注意的是,正例与反例不能理解为一个正例和反例,具体概念的形成往往需要多个正例、反例反复体现才行。

二、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引导者的积极作用

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这期间,少不了教师的言语指导。首先,学生的言语是零碎的、繁琐的,甚至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其次,为了体现数学的和谐美,有些数学符号的引入还是需要教师亲自指导、传授;最后,对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往往是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探究、归纳等活动获得的,语言不精练、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必须及时进行示范,给予纠正。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概念时,学生都能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来学习这个概念,但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语言都不太精确,经常忘记加“整式”两字。

三、理解与记忆

理解和记忆是学习概念的两个基本方法,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面对一个生疏的概念,首先要弄清楚概念的定义、性质、和意义等,记忆之后便是理解,理解是对记忆的补充和巩固,没有理解的记忆是过眼云烟,转眼即逝,因此,记忆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记忆的巩固,是加强记忆的最有效途径。数学概念的记忆是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有效记忆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将记忆环节与理解过程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最有效的学习过程。那么理解与记忆谁主要谁次要呢?这需要根据概念的性质而定,对于那些概括度和抽象度比较低的数学概念,理解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可采取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直接记忆的方法,因此,记忆是主要的;而对那些概括度和抽象度比较高的概念,理解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理解是主要的。即先让学习者将数学概念记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应用,逐渐加深理解程度,最后达到完整理解和记忆的目的。然而,要理解一个新概念,对于从未接触过这个概念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那么如何真正理解概念呢?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全面地剖析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逐步建立起概念体系。

四、辨析巩固定义

老师向学生讲清概念,不等于学生就完全掌握了概念,巩固概念是概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加强数学概念的巩固过程,就是识记概念与保持概念的过程,也就是加深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过程。要巩固概念,最主要的就是对概念的深透理解。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记得牢、用得活。一般来说,掌握概念的过程是从特殊引向一般,而巩固则是从一般引向特殊。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应是多种形式的练。辨析巩固数学概念的命题形式往往有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等。在教学中常用的练习方式有:为帮助学生解决概念中某一难点而采取的“模仿性”练习,为克服“痕迹性”错误而采取的“对比”练习;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采取的“判断”练习。练习对学生来说,学习中独立因素增多,有助于让他们自己领会概念;自己发现,概括结论;自己克服困难,在自觉的学习过程中巩固概念。

五、要注重变式,注重对概念的巩固

我们应该将如何应用概念的变式作为练习重点。通过恰当地运用变式,使学生思维:受到消极定势的影响,最终向发散的、灵活的思维方向转换。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巩固。心理学专家曾经说过,要想获得概念,如果不及时加以巩固,就会产生遗忘。巩固概念,应该在已经形成概念后,使学生能正确地讲述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我们要让学生在体会概念的同时,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及本质上的重要特征。同时巩固时还要注意运用正反实例进行比较,将教学中与概念相关的、类似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清它们的共同点,并注意隐含的“陷阱”及适用范围,帮助学生从“应试学习”的误区中走出来,体会到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的稳定、精确,并易于迁移。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育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理论范文第4篇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及理论依据

1.实施分层教学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最直接的体现

因材施教是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毋庸置疑,学生有基础、智力、能力上的差异,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数学水平所处的不同层次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上课时要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实施分层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都要得到满足,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采取启发式教学,稍作点拨.腾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探究、思考,充分挖掘自身的数学潜能.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多加辅导,降低要求,通过适量、反复的练习掌握数学技能.

二、实验方略与操作规程

1.对教学对象的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在充分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基础上,一般将学生按上、中、下分为学优、学良、学困三类.但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也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应变革座位排列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采用下列表格式的编排,不但比较适合全班内全体参与大的讨论,而且可以大大增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和协调发展.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可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调动组别以充分持续地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分类制定目标的指导思想是: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别掌握适合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并着重注意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如果以过去“一刀切”的方法去施教,必然会导致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为此,教师必须做到:

(1)优选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教师每节课,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吃透教材和学生,在把握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有梯度,要有弹性.不仅要有利于教师灵活施教,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水平上实现达标.比如:

变式:如图2,AB是半圆O的直径,C、D为弧AB的三等分点,如果圆O的半径为1,P是线段AB上的一动点,当P在AB上运动时,空白部分的面积发生变化吗?请说明理由.(拓展题.)

对于上例中的第①问设计的目的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适宜学困生形成达标,是学困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而第②问是对圆的知识、等积三角形和扇形面积的综合运用,是对学良生及学优生的思维的一种综合训练,对学困生思维的一种开拓.变式的题形则是由静到动,是对学优生思维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促使学优生创新思维.

(2)改革教法,注重思维的分层训练

“授之于鱼”还不如“授之于渔”.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会学”知识.

例如,我们在讲反比例函数这一章的复习课,选例题如下: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6-x与函数

的图像交于A、B,设点A的坐标为(x1,y1),那么长为x1,宽为y1的长方形面积和周长分别为多少?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完成常规方法的求解,再通过提问,如不求出x1,y1能解决问题吗?由学良生完成,学优生协助,学困生参与的方法完成巧算.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灵活施教,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水平上实现达标.

3.分层制订考核方案

达成目标不能统一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区别对待.学困生求实,学良生求高,学优生求活.因此在摸底测试时,需把数学题按难易程度分成C、B、A型,对于学困生立足做好A型题,鼓励去做B型题、C型题,对于B型,C型题只采取加分而不扣分的制度,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探究性.对于学良生可选做A型题,致力做好B型题,力争做好C型题.对于学优生可选做B型题,致力做好C型题,促使他们集中力量进行拓宽加深,提高学习实效.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分层教学和学生间的合作,互助是分不开的.上述表格式的座位排列也是为了便于在班集体中形成“一帮一”或“二帮一”的学习模式.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在学好一章内容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两节课时间设计一份数学试卷等.

分层施教的优势能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各有所学、各有进步.分层施教能够使学困生在学习中也能找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促使学困生向学良生转换.能够使整个班级产生一种协作竞争、奋发向上的氛围;能够使学良生变优,学优生更优.

分层施教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模式;是“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精神思想的体现,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杨港初中)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理念;初中数学;传统教学;主观能动性

数学是一门专业性、实用性、思维性很强的基础学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学作为一种分析和应用工具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方面得天独厚而受到很多领域的重视和发展。而作为最基本的基础教育学科——初中数学教育更是影响深远,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注。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潮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已经是大势所趋。初中数学教育也必须改革,走创新型道路,因为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领域的质量和总体素质,也是培养新一代人才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初中教育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一言堂”“填鸭式教学”,主要强调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老师以严厉的姿态教学,死板地遵循着教学大纲,依赖课本机械地讲解,使得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学生没有了积极性,得过且过,没有发言权,只靠死记硬背。加之,初中生普遍面临着作业多、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如何实现减轻学生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目前初中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亟待创新的研究课题。另外,传统教育的教案设计太过粗糙,难易混杂,使学生陷于要么“吃不了”,要么“吃不饱”的教学困境中,很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二、创新理念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创新理念对于老师的重要性

老师思想的创新是初中数学教育进步的关键原动力。老师不仅要把创新理念融入到数学教材及方案中,更要因材施教,从周围的生活视角引申出数学的理念,捕捉生活数学实例。现在的学生视野和思维空间都很广阔,如何深刻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施以教学策略及方法,也是中学数学教师创新性思考的一个方向。

2.创新理念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核心。初中数学教育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并在生活和数学的联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创新要从学生的提问开始。新课程大纲提出:“数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 探究发源于问题 。”初中生心智还在成长期,对事物好奇心重,乐于探究,正处于求知欲高涨的阶段。积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其自信,开发其潜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首先,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打破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次,建立宽松温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勇于表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课堂紧张感;再次,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提问题、敢提问题;最后,激励创新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始。老师要不时地鼓励和提倡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善问、好问的兴趣。

三、创新理念的应用

1.“学案导学”理念

“学案导学”是在“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提倡学生先学后教,培养学生会学习、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它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思考以及自身价值的培养,其特征表现:①“先学后教”,体现学生的思路;②教与学相依相辅,探究性学习;③层次化教学的新理念有张有弛。

2.“生活化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积极面向生活化和实践化。生活化教学更加发扬寓教于乐的思想,通过老师积极地引导和设置情景,挖掘生活化的数学模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热爱生活的同时爱上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爱好和兴趣。

3.“分层教学”理念

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质,有层次地把学生归类并制定相应的适合同类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其表现:①多媒体教学结合实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②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导学方法;③开展多样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红利.关于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