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商直播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移动APP 大数据 线上+线下教学
一、引言
国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采用幻灯、投影、视听设备等传统教学媒体的“常规模式”;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基于PC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基于Interuet的“网络模式”和目前应用于少数尖端科技领域的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研究的内容也很广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研究热点的变化受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大。通过统计美国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研究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有关“Web Based Instruction”、“Electronic Learn-ing”的研究呈上升趋势,而“Multimedia Instruction”则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便是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影响。相比于国外,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均起步较晚,其应用的范围和种类显得少且单一,因而目前在应用研究方面频受关注的以及在课堂上普遍使用的仍是投影仪、电子白板、有线网络等为主的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而将移动APP、在线课程资源、无纸化评测系统、大数据分析、云平台实训、无线wifi等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于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日常教学的在国内目前寥寥无几,系统性的研究非常匮乏。郑州财经学院与纽交所上市公司正保集团共同创立全国首个“正保会计学院”,实行专业共建,利用正保集团及其旗下中华会计网校的优质资源和雄厚技术力量,引入了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并综合运用于会计专业的教学管理,对信息技术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尝试。
二、信息技术手段对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
(一)移动APP+专用wifi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将人们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而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需求还包括两个层次,那就是手机和wifi。手机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各学校的高度重视,纷纷推行“无手机课堂”的活动,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实现手机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兼顾了90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1.移动APP“掌上高校”
移动APP支持IOS、安卓、Windows等主流移动操作系统,功能包括:校企共建课程的网络高清视频播放、随堂测试推送、课后作业推送、考勤管理、课表查询、上课提醒、阶段测试、过程考核、错题统计、答疑板等。
2.专用wifi
在两座教学楼共42个教室,搭建了专用无线网络,并在学校中心机房设立专用流媒体服务器,与教学楼交换机通过光缆进行连接,双绞线接人教室无线AP。师生在无线覆盖的区域里,可以通过移动APP或通过电脑登录共建平台,免流量费进行听课、学习视频下载、做题以及其他相应的功能。
3.随堂测及课后作业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提问来与学生进行互动,来掌握了解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学习情况;课后如果布置作业,由于所带学生人数较多,往往不能亲自批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提问被随堂测所取代,老师可以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马上通过共建平台向学生推送几道相关的习题,学生通过移动APP接收推送的习题并现场作答,参与答题的情况、答题正确率、选择最多的选项等统计数据会即时展现给任课教师。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通过网络进行推送,由系统自动批改,并提供学生答题的相应统计数据,免去了传统模式下老师批改作业、收发作业的麻烦。
4.考勤管理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考勤管理一般是采用课堂上点名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是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尤其是上合班大课的情况下),二是无法完全避免学生迟到早退或代为答到的情况。利用移动APP和专用wifi,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其机制是:学生进入教室范围,手机会自动连接专用wifi,学生打开移动APP点击对应的签到功能,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签到的时间,签到完成。但为防止学生签到后离开,系统会连续记录学生在教室的时长。如学生课间离开教室,再次进入教室后系统会重新进行记录。如果学生将手机放在教室后离开,通过随堂测等教学互动环节,可以轻易地发现这种情况。
(二)微课、录播课程和直播课程
1.微课
利用微课,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关键的知识点,其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非常适合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前预习基础性的知识或背景知识,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后自主地复习所学内容,解决学生课堂上没听瞳或当时听懂课后又遗忘的状况。
2.录播课程
微课的碎片化学习方式是其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其最大的缺点,单一依靠微课会使得知识与思想的传授失去连贯性、逻辑性和深刻性,因而需要在微课之外,制作完整课程的录播课程。录播课程由正保旗下中华会计网校的全国名师讲授,为保证知识的及时更新,全部课程每年都需重新录制新。
3.直播课程
微课和录播课程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它们的共同缺点是没有办法为众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无法根据课堂学生的现场反应来进行互动及对授课进行调整。为解决以上问题,在一些共建项目上,推出了直播课程。对于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学习,可以采取整班进行直播的方式,对于“云会计”平台的真账实训、就业推荐等项目的一些环节,比如不同学生所做的不同行业、企业的真账,以及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的指导等,可以采用一对一直播的方式。
(三)大数据分析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只能依靠主观判断,依据课堂提问、与学生交流、批改作业等获取的信息并不全面且有较大误差。在大数据环境下,这些信息的获取及统计更加便捷和直观,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可以通过收集学生的听课完成情况、做题的数量及正确率(随堂测、课后作业)、测试成绩(阶段测试、考前测试、无纸化模考)以及答疑板的高频提问知识点进行汇总和大数据分析处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些难点的真实所在往往与老师的主观判断不一致);第二,老师可以根据以上统计,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学生也可根据以上统计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学习。
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所形成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生成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肖像,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课程学习、真账实训或是就业推荐等各个环节中的学习能力,明确自己的优势及就业方向。
(四)云会计平台
云会计平台是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移动APP等技术,使用移动设备和计算机,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财会业务外包服务,由线上会计服务和线下会计服务两部分组成。线上会计服务包括建立账套、票据处理、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和期末结账、编制财务报表、税费申报与扣缴、工商年报、增值业务等项目;线下会计服务包括办理证照、刻制公章、银行开户、税务报到、上传票据、上门申报与缴款、凭证复核与装订等项目。通过云会计平台的外包服务,一方面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记账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郑州财经学院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真账实训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
(五)无纸化在线评测系统
1.无纸化阶段测试
测试,就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期中学习存在的问题,并调整教学和督促学生,理应在每个学期组织多次阶段测试。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数院校的课程教学中没有设置阶段测试,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组织起来太复杂,需要协调教务,印制纸质试卷,安排考场及监考老师、批改试卷等。利用无纸化在线评测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阶段测试。比如在学完一个重要的学习项目后,老师可以在共建平台中将这个学习项目的试题进行组卷,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甚至课下,利用移动APP或电脑登录共建平台进行测试,使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
2.无纸化期末测试
无纸化期末测试的组卷方式包括固定组卷和随机组卷。固定组卷是指所有学生考试的是同样的试题,随机组卷是指由系统随机在题库中抽取题目,学生考试的题目不同。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采取的随机组卷的方式,但从校内考试来说,为公平起见,一般采用固定组卷。无纸化期末测试一般是安排在机房,考生彼此距离较近,在考试的时候为防止学生互相抄袭,可以在组卷的时候将每个学生进入考试后看到考题的顺序进行随机排列,并调整选项的顺序。对于会计专业的主观题即会计分录,也可以使用无纸化考试进行考核。考试时间结束后,系统会自动进行提交并阅卷。考试系统会每隔半分钟(以后会缩短到10秒左右)对每名考生的答题进行临时保存,避免学生提交试卷环节出现意外而导致没有成绩的现象。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结合引入的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郑州财经学院从教学方式、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实训体系、评价方式等方面人手,重构了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方面,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将移动APP引入我院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日常教学中。结合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和专用wifi,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
课前,老师通过网络向学生预习任务,学生通过共建平台上的微课及录播课程事先学习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
课中,与别的院校让学生收起手机不同,我院老师在上课后第一句话往往是:同学们,请大家拿出手机,我们开始上课了。首先是利用移动APP进行签到;然后对于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通过随堂测来检验大家的掌握情况,如整体掌握的不错,就不再讲授这些内容。根据课程内容,有些识点可让学生事先预习,上课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由学生来进行讲解,调动学习氛围。授课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也会随时采取随堂测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临近下课时,向学生推送课后作业。
课后,学生可以利用移动APP随时随地的学习、做题,在线课程资源可用来复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学习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在答疑板进行提问,由其他学生或校内老师以及正保集团配备的助教进行解答,并保证在24小时内能够提供满意的答案和解析。
(二)课程体系
由于引入了正保集团的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郑州财经学院对学历教育的传统课程体系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利用正保集团旗下中华会计网校的优质线上资源。在专科层次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会计从业资格与初级会计职称的内容,并计划在本科层次的课程体系中除会计从业资格以外,再融入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等内容。
具体来说,将对应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和对应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财务会计》、《经济法》五门课程进行课程共建,一方面调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经济法》两门课程的授课学期并增加课时,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也以证书考试为主同时兼顾与其他课程的连贯性,结合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和试题库,为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提供保障。通过以上调整,使学生在大一阶段能够完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三门课程的学习,并在第二季度统一组织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能够在第三季度报考下年第二季度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
(三)课程资源
1.线下课程资源
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在传统的纸质教材中普及。共建课程教材的选用上,郑州财经学院采用了针对会计从业资格及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教材,该系列教材由中华会计网校名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每科一套为3本,包括教材、应试指南和全真模拟试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即可看到相应的资源,比如对某个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解释、案例、背景知识、有关政策法规、历年真题等,老师也可以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平台对二维码资源进行更新和修改。
2.线上课程资源
线上课程资源包括专业导论课程、五门共建课程的微课程及完整的录播课程、部分共建项目的在线直播课程、网上实习和真账实训项目的实训指导课程等,课程视频数量总计1100多个,时长400小时,可供学生在线或下载后学习。
3.线上习题库资源
中华会计网校拥有国内在线会计培训70%的市场份额,早已建立起了庞大、高质量的题库资源。在五门共建课程中,嵌入的习题总数约11000道,并都配有详细答题解析。这些习题被用作随堂测、课后作业、阶段测试、考前模拟测试和无纸化模考等,免去了老师出题、改题的麻烦。
(四)实训体系
校企专业共建的实训体系由专业课程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和虚拟仿真综合实训构成。课程实训是在一些专业主干理论课程中穿插的小实训,如《基础会计及实训》、《财务会计及实训》、《审计》等。专项实训是针对一些财务专项技能所展开的实训,比如《出纳实务》、《会计电算化》、《纳税申报》等。综合实训是学生毕业前的大实训,以往是采取手工模拟业务的方式,现在是通过正保的云会计平台,采用真账实训的方式,对学生财会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进行训练。真账直接采用企业的真账,一般取2~3个月的业务作为实训内容,因为直接用的是真账,业务真实,能体现实务逻辑,是最佳的实训方式。但真账往往业务量小或重复,训练不够全面,因此一个实训过程会采用不同行业或针对不同侧重点的多套真账,并结合专题来完成。实训之前,会开设专门的实训录播课程,对典型行业真账会开通实训直播课程,学生所作的账务处理由校内外专家进行审验和指导,以保证质量。
(五)评价方式
共建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两个部分,期末的无纸化机试占60%,平时的过程考核占40%。《基础会计及实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的期末无纸化机试采用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相同的模考系统,试题从全真模拟题库中抽题,题量、考试时间和会计从业资格保持一致,使学生提前适应机考。《财务会计》、《经济法》两门课程的期末无纸化机试采用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同的模考系统,题量、考试时间及难度也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保持一致,试题难度适当低于职称考试。
过程考核由三部分组成,通过移动APP签到功能记录的考勤占20%,学生线上听课学习的进度占40%,知识点得分占40%。其中知识点得分包括课后作业与阶段测试、考前模拟测试等的做题数量与做题正确率按一定比例构成。
对老师的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校内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校院两级督导评教)的考核情况、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及职称证书的通过率、学生真账岗位实训的成果。
一、努力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农民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的实施,丰县农广校积极与农委系统内相关部门密切合作,逐步形成了以县农广校为主阵地,县级农技推广部门、镇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个部门、多个层次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的县镇两级农民教育培训服务网络体系。
1. 明确分工。县农广校主要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讲师团的组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指导与督查及在校开展创业农民、职业农民、农业信息技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等四类培训和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开展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主要依托镇级农技推广中心和村委会做好人员的组织、培训地点的落实,由农广校牵头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开展培训,形成了由县到镇、到村的教育培训网络。
2. 横向联合。县农广校在制定培训方案时,充分征求农民意见,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借助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各部门的组织优势,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积极与农委及农工办、农机等涉农部门合作,还与组织、人事、工商、民政、教育、科技、妇联、共青团、广播电视局等部门联合搭台唱戏,形成强大的培训组织合力。如与组织部合作,组织大学生村官、农村党员干部的创业培训;与团县委合作,开展农村青年的创业培训;与农工办、工商局合作,开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的培训;与民政局合作,开展农业专业协会的培训等。
3. 整合资源。县农广校整合县委组织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终端设备资源、中华果都网站的网络设备资源和农广校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县、镇、村三级网络视频直播培训系统,实现了专家在线直播培训、远程技术诊断、远程在线咨询、远程在线观看技术讲座录像和县镇村的三级网络视频会议等功能。目前,已建成县到2个镇10村的在线直播培训。同时,积极与县电视台合作,开设了农村天地栏目——农业技术讲座,每周播出一期。学校与县电信、移动公司合作,在校内开设了短信服务平台,免费为农民学员群发农业技术短信。另外还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联合开展培训,实现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二、加强“四有”建设,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能力
为适应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县农广校根据省校提出的强化“四有建设”要求(即“有高素质的讲师团与管理队伍、有稳定齐全的教育培训基地、有现代化的教育培训设施和手段、有适应农民需求并全省共享的媒体资源”),积极推进“四有”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功能和能力,逐步建立一个以县农广校为中心,以镇村培训点为延伸服务的,功能比较强、手段比较先进、运转比较灵活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讲师团队伍。自2006年实施江苏省农民培训工程以来,为确保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县农广校通过理论、试讲考试和综合考核,从县、镇两级选拔近100名中级以上职称农业技术人员,组建了百人讲师团,并吸纳乡土人才和大专院校、科研所教授专家以及农民创业成功人士加入讲师团队伍。根据不同专业,将讲师团划分了14个组,并制定了讲师团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严格考核,实行末位淘汰,讲课报酬与考核绩效挂钩,年底进行总结,开展优秀讲师评选活动。同时,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每年都对讲师团成员和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7年来,累计举办讲师团培训班21期。
2.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教学培训实效。县农广校在县委组织部和县农委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0万元自建了集教育培训、生产实践、示范展示、种苗供应为一体的多功能农民教育培训实习基地。基地占地50亩,建有1500平方米育苗温室1个,600平方米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温室4个,150平方米的培训及产品展示厅和30亩的花卉苗木育苗基地。
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理论授课不直观、难理解、不易消化的特点,农广校加强对学员动手操作实践的培训,让学员参与生产操作。基地每年可供近1000名学员参观实践,理论授课后,组织学员到实习基地再实践操作培训,由老师和技术员手把手教,做给他们看,教会他们怎么干。为学员提供从棚体建设、设施育苗、移栽种植、管理采摘等一套完整的设施蔬菜、花卉的生产技术,完成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基地培训教学全过程。
基地还增挂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牌子,采取公司化运作方式,交付由大学生村官组建的徐州汉邦骄子农业发展公司,具体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学校负责出资聘请一名技术员和新品种的引进费用。公司无偿配合学校做好学员的参观实习指导,新品种的试验、试种和生产示范工作。同时,基地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国内外新品种,进行试验、试种和育苗、学员不仅学会了高效设施蔬菜种植的整套技术,还了解了市场所需品种与行情。
基地每年可育苗120万株,为农民、学员及时快捷提供优质廉价种苗,并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公司年创造经济效益近20万元。基地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培训功能,方便了农民就近就地学习和实践。基地建设开发,促进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推动了全县高效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3. 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提高培训服务能力。农广校注重教学设施的改善和完善,不断增添教学设施、设备,培训能力逐步增强。学校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大中小教室、多功能教室、微机室、会议室、学员宿舍、学员餐厅、实习基地一应俱全。配备教学、办公用计算机64台,购置了一批投影仪、手提电脑、音响投影教学设备,照相摄像设备,添置远程教育终端站、县镇村三级网络培训系统、短信平台等教学设备等,为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4. 加强媒体资源建设,满足农民学习需求。县农广校每年都购买江苏省农民培训工程系列教材和中央校的中专学历教材及光盘,价值10多万元。同时,组织学校教师和讲师团成员,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实际,编写了地方培训教材、讲义和培训课件,先后有12项教材、16个课件和2个影像教材获省校优秀教材奖,两部教材被省校选为全省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用书,并予以出版发行。
三、科学用好“直通车”,快捷服务新农民
2010年12月,江苏省农委为丰县农广校配备了农民科技培训直通车一辆,它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其投入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丰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拉近了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户的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培训效果,形成了培训的经常性和快捷性,深受农民欢迎。近两年来,县农广校利用“直通车”,结合省农民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的实施,在全县14个镇进村开展培训、科技咨询、送科技下乡等共257场次,受训人农民达4万多人次,“直通车”成为进村培训的大课堂、巡回咨询的宣传车、技术推广的工作站、流动服务的科技书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直通车”开展培训直观生动、作用明显,进村入户机动灵活、方便快捷。农广校利用直通车上的设备进行投影教学,图文并茂,互动性、操作性强,增强了培训的直观性,农民乐于接受,提高了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和质量;直通车机动灵活,如出现技术咨询、重大病虫害等,接到电话、通知,拉上技术专家、教师就可立即出发,便于开展应急培训咨询。同时,直通车无论农闲、农忙都可随时出动,一天可以去多个地方进行咨询、授课,用老百姓的话讲,真是我们庄稼院的“120”;三是方便快捷,直通车可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和技术咨询,农民不出村就可享受到技术服务,省时、省工、省钱。直通车还装有设备和资料,随时、随地就可讲课、播放技术录像、发放技术资料等,受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2. 科学管理使用,认真维护保养,确保直通车良好运转。直通车由学校办公室统一管理,专人负责管理车辆的使用和油料使用,按公里数核算用油。安排专职司机1名,操作管理员1名,讲课教师、技术专家和技术资料、光盘随车同行,驾驶员专门负责直通车的维护、保养和使用。操作管理员负责计算机、投影、音响的操作和维护。每次发车前,由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包镇村的联络员负责向办公室提前签字要车,由办公室专人登记车辆所去讲课的地点、授课人、授课内容等,保证了直通车的高效运转。截至目前,直通车两年正常运行8.12万公里,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车辆正常运转。
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几年来,丰县农广校努力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强化“四有”建设和科学用好农业科技直通车,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升,充分发挥了农民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主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保障了丰县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促进了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方式的革新,增强了农民学习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通过理论+实训+直通车的培训,有效解决了基层技术人员少、师资力量薄弱、农民组织困难、农民接受能力差等问题,加速了各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为基层农技服务部门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才。农民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实惠,学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主动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加快了各项农业新技术迅速进村入户的进程。
二是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创业能手,提高了农民的就业本领和能力。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农民、创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科技素质和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能手,提高了农民在高效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就业的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创立农业专业合作社720个。丰县农广校2010年“阳光工程”专业学员田凡被农业部、中央电视台七套评为阳光工程“全国十佳创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