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措施
数字化时代下各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信息化的新浪潮,企业档案资料作为信息源的一个重要部分关系到企业经营发展。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逐步应用,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一个新台阶,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作用得以凸显。面对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挑战,企业必须在实现网络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档案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只有这样,通过网络信息化资源对企业档案进行数字化或数据库化的信息管理后,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才会变得更加完善。
一、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会改变档案的实质性内容,只是优化了档案的结构和存在的方式,使档案按照符合信息化模式的原则转变。企业档案部门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将各种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信息化的形式加以储存并以标准化的方法管理,最终提升企业档案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取资源共享。档案的信息化是信息化技术和企业管理业务的相互融合的过程,它的工作内容既包括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数据库的建立管理,也包含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和系统应用服务。具体来讲,强化企业档案信息化这种系统复杂的工程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
数字化时代下的企业档案管理只有冲破传统档案管理的陈旧模式,让档案管理工作从之前的闭塞管理走向信息化开放的局面,档案的管理职能也由保管和利用职能过渡到信息的采集管理服务职能。这有利于档案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和科学化管理,档案的管理水平获得极大的提升,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二)符合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档案资源的记录形式不再是局限于纸质的书写打印文档,其载体逐渐丰富为以电子图表、电脑光盘、音像磁带等为主的电子档案形式。电子化档案相比较传统纸质档案而言有着整理方便、保存安全的巨大优势,它正在成为日后企业档案管理的新发展方向。
(三)能够改变传统档案管理中的落后模式
随着企业对档案资料的使用变得日益频繁,在设计施工单位和企业内部各个管理部门都需要多次查阅设计图纸、施工图、会计凭证、生产报表等,这会给档案资料造成严重的磨损,给资料的后来使用者带来不便。因此,加强企业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之后,企业内部的各类档案资料就能够利用网络扫描成电子版,使得查阅者直接从网上就能调阅资料,避免资料原件遭受到过度磨损而无法使用的状况。
二、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加强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以社会企业对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档案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还十分薄弱和落后,没有充分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从根本上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识淡薄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概念还处在一个模糊认识状态,没有通过对信息化理念的学习而充分认识到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甚至个别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管理工作当成是应付差事的任务,这直接导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再加上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档案管理部门中撤销了许多管理岗位,严重影响到档案部门的正常运行。
(二)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有限
由于长期以来部分企业领导决策层对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关于档案管理的相关信息化技术自然也就停滞不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的缺陷问题必然会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三)企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相关的信息领域专业化人才,这些人才的任务就是要对企业的信息技术和档案工作业务展开深入的了解,并且确保在科学规划管理的前提条件下贯彻档案信息化建设任务。然而,部分企业在档案管理中信息化技术人才资源却严重匮乏,现有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素质不高,集中体现在他们的信息化意识相对落后,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不够熟练。
(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没能与其他信息管理实现有效衔接
我国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发展较晚,在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方面还不完全成熟,因而也使得企业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进程非常缓慢。特别是针对文档一体化管理,实现档案信息化与企业内部其他信息资源有效衔接,我国的企业仍受制于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上的障碍,有效衔接还很难实现。
三、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企业快速出台档案信息化标准的规范制定
建立相应的标准规范是企业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基础,同时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加快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出台,完善企业的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因此,无论是电子化档案还是传统的纸质文档资料都应该纳入到企业统一的信息化规范标准制定中来,并且改变传统纸质文档资料的属性,按照相一致的标准,全部实施数字化档案的保管和查阅,避免出现过去那种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各自独立的混乱局面。
(二)企业领导转变观念,开始重视和支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对于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来说,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全新工作程序,并且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将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领导必须带头转变档案管理工作的观念,在档案管理部门中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例如增加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员,在信息设备等硬件方面及时实施更新换代,这样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必将得到飞跃性提升。
(三)企业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企业的生产力,企业加强信息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提升整个企业档案部门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是适应时展的需要。由于档案信息化是一项运作复杂,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保证专业化管理人才的素质就决定着企业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除了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法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学科知识,适应工作的需求,还应该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主动面向市场开发档案的服务方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不仅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而且也是企业自我发展,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需要。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才能保证企业的运营的健康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明明.基于网络环境下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J].今日科苑,2011(14)
[2]冯春华.浅谈网络环境下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9(06)
[3]尹宝君,范宏.如何规范档案信息化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我国机床发展整体大而不强,低端产品多、价值低,高端产品少,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模仿”“仿造”阶段,就像当年日本发展的初期。很多关键部件不过关,数控系统主要依赖于进口,提升产品质量的难度很大。企业创新能力差,信息化程度低,产品成熟度偏低,制造成本高,更无理论性、战略性、方向性研究,是我们制造业的通病。把信息技术融于机床产品和企业管理的水平很有限,尤其是把现代信息技术融于数控产品,而研发并制造出高精尖产品就更差,所以我国机床的产品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程度都偏低。
此外关键零部件及核心运行部件的技术水平、运行速度、产品精度、可靠性、稳定性差,整体机床制造工艺水平与质量比较低。
影响国产数控机床质量的关键性指标一可靠性与国外产品相比明显偏低,直接影响了国产数控机床的竞争力。例如,国产数控机床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小于300小时,远低于国外高档数机床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2000小时,而国际标准为800小时。
因生产制造工艺、过程控制等因素,国产数控机床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单机生产质量远高于批量生产质量,很难实现数控机床的大批量高精度生产,从而不能有效占领市场。
无论从产品功能、制造过程控制,还是知识管理与创新、整体企业管理与服务水平来讲,我国机床产业的信息化水平都还很低,难以设计和制造出高端产品,实现“高、精、尖”数控机床的技术突破,无法有效提升企业升品牌内涵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利用信息技术在设计、制造、管理、服务、运作等方面不断实现创新与突破,向一体化、服务化、集成化综合方案供应商型企业发展,是制造业长期发展适应市场的重要手段。
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全面融入信息技术,用高端制造业代替简单制造业、技术密集型代替劳动密集型,发展高端数控机床产品,是企业在本轮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时的必经之路。
企业转型从产品与服务入手
首先,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加可靠性、破坏性实验),融入信息技术(信息塔、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等技术),深入研究用户需求,从而设计和制造出更符合国家重点扶持行业及特殊用户需求的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
第二,提升对用户及产品的服务化水平,建立企业内外一体化、数字化、集成化运作与服务支持系统,形成从单一供应产品的生产商,到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资讯、企业运作环境与系统建设、两化融合及软件服务在内的制造业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急迫问题是创新和人的问题,即确立企业发展战略与理念后,怎样培养和管理高素质的人来利用最重要的信息技术,实现产品、管理和运作的不断创新问题。
信息化技术是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无论是产品研究与创新,还是制造与工艺,管理与服务,无处不在。企业只有通过两化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与升级。
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技术难点
从管理方面来看:首先是实现管理创新难,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在管理与技术上不断实现创新并前进的过程,是管理与技术交融统一的集合体,只有管理创新跟上数字化运行环境发展要求,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化的各项工作。
其次,是数据管理难,由于装配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标准化、基础化、个人信息化水平低等因素,尤其是国营企业、老企业,这一矛盾更为突出。
再者,知识更新难,由于信息化对每一位员工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无论是在技术操作层面,或管理操作层面,都要跟上并适应数字化企业运作模式的具体要求,并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而固守原有旧观念、旧习惯、旧知识,又是每一员工难以接受和使用新系统、适应新环境的主要障碍。
从技术方面来看:首先是系统集成难,由于现有国内外数字化软件产品,是依据不同业务分为孤立的系统来设计和实施的,数据不能共享,事后集成统一,事倍功半,投资大、失败多,尤其是财务管理软件,直接与企业静态制造数据脱节,无法形成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集成和统一,不能适应数字化的产品开发及管理对快速设计和创新设计的要求,更不能满足未来企业数字化对信息技术及产品的需求。
其次,从软件实施方法来看,所有信息化项目,都是在软件实施后,再来消除信息孤岛,解决数据唯一共享。再者,信息化项目实施边界不清,需求多变,也是信息化项目实施周期长、成本高,不易成功见效的主要原因。
实现两化融合的关键点
企业信息化就是要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信息化就是对企业数据集合进行数字化设计、实施、应用及管理。只有解决好带有制造成本数据的工艺数据和产品数据,使之在设计和生产经营中成为唯一共享数据,并在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等活动中成为唯一数据源和唯一标准,才能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发挥出信息化的具大作用。
所以,建立集研发、制造、管理及过程控制为一体的数字化企业运作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来不断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解决带有成本数据的产品数据与工艺数据的集成,和它在整个企业内外数据中的唯一共享问题,又是现代装配制造业信息化的核心问题。
企业为什么要去建设信息化、如何建设符合现阶段企业实际的信息化平台、有哪些问题是信息化建设应该避免的呢。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两点好处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数据的整合分析、决策智能化。在企业中运营自动化水平不紧可以减少人工的费用和风险,还可以满足生产过程中对标准、流程的苛刻要求。包括工厂、矿厂、IT硬件生产企业、办公领域、财务管理等这些传统和新兴产业对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自动化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自动化。
上个世纪,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国家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互联网,推动了全球信息产业的革命,美国经济受惠于这一战略的远见卓识,在90年代中后期享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的繁荣,使美国的霸主地位继续稳固。2009年奥巴马总统在公开场合肯定了IBM智慧的地球的发展战略,其总体思路就是让将所有的物品数字化,掌握更多更细致的数字信息并获得洞察,通过数据的整合,满足决策层对战略制定的数字依据,管理层对企业管理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周到更及时的服务。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各个流程节点的透明化,可追溯性,信息行业有句谚语‘只有信息化解决不了的事情,才会诉诸于制度’。信息化有助于企业把不规范、说不清、摸不准的因素处理好。现如今在企业中,信息化可以更加规范财务流程、办公制度,让流程中所有的要素可追溯。政府将信息化作为一种反腐的重要手段,成效显著。
二、如何建设符合现阶段企业实际的信息化平台
一所中学附近有两家书店,一家书店利用信息化技术,在门口处设立一台触摸屏电脑,顾客进门在屏幕上录入想要找的书籍名称,就可以看到书的简介和所放置的位置。一家书店就是传统的书店,顾客需要在书架前进行寻找翻看。两年后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书店关门了,那家非常传统的书店还在继续营业。原来书店是薄利行业,一个不足40平米的书店,为了图书信息化不仅投入高,运维耗费精力过大,还失去了很多和顾客交流的机会,亏钱关张了。我觉得绝不是信息化害了这家小店,因为企业信息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不是同的企业信息化的方式又有很多种,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是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如何上、怎样上、上什么样的信息化的问题。
信息化最主要的功能为记录、查询、分析。对照这三种功能我觉得信息化建设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1.信息化建设之初需要对科学决策、效益评估、经费投入、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维护保养和检查审核等,进行总体的考量。
2.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通过IT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维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信息化和信息部门与生产经营中的关系,信息化不是IT与经营管理简单的结合,而是相互融合和创新。
3.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需考虑全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是具有‘下坠效应’的。如购买IBM小型服务器不仅需要与业务相关的定制软件外,还需要购置服务器系统、中间件这些正版软件支持,需要建设机房、网络、购置专用空调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因为一旦信息化在企业中开展,就会成为管理、运营的血管,不可或缺。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常见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相互独立的应用系统增多,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数据表无联系,无法形成数据整合,迷失在大量的基础数据里,无法形成有效的数据分析。
2.制约数据深度挖掘和洞察。因素主要有:人、数据、管理、技术。其中最重要是人的因素:高层领导重视不够;员工信息化素质低、参与度不高,抵制变革;对企业信息化的目的认识不足。
吴忠仪表的信息化应用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过近三十年的风雨历程,经历了三个划时代的变迁,目前已发展到在宁夏乃至全国同行业中信息化建设应用领军企业。特别是近几年,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这其中企业信息化全面与纵深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已进入两化融合深度应用阶段。
信息化投入应用
自1985年开始企业信息化建设,吴忠仪表经历了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创新三个发展阶段。通过28年在信息化领域的摸索与建设,已自主开发了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将信息化应用扩充到公司管理的每个环节,已将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从解决企业局部业务问题,拓展为实现企业管理提升与发展变革的强大支撑,并全方位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了各系统间的数据接口集成,从数字化设计到数字化制造,从智能选型到远程监造,从精益过程生产到精细化质量控制,无不体现出吴忠仪表两化融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在产品设计、数字化制造方面,吴忠仪表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逐步实现企业管理和产品设计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客户服务的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化。通过4CP系统与其它管理系统数据的综合集成与应用,有效提升了调节阀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实现了基于三维产品设计和加工制造过程的一体化应用以及业务、流程和数据的高度融合。
选型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从产品选型到订单的生成及售前业务的支持,为订单的生产组织及售后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制造服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企业自身价值链与客户链的对接,为企业拓展了新的利润空间。通过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公司架构逐步扁平化,实现了减员增效,企业员工由原来1400人减至900人,但产值由1.7亿增加至5.6亿。通过两化融合建设的深入开展,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成效显著;产品交货期由3个月缩短至2个月;产品产量由月产700台提升到3000台;定制产品的研发周期由15天缩短至3天;加工准备时间大幅缩短,人机效率提高50%;产品生产成本下降5%~10%。
吴忠仪表信息化的发展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企业产品设计制造数字化、生产过程精细化、客户服务网络化、应用平台虚拟化,以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自主研发收益
位处内陆的吴忠仪表厂已经完成26个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构建了以ERP为中心的制造业企业信息系统泛化架构——泛ERP系统,实现了设计、管理、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业务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
2009年,吴忠仪表厂自主研发了“WRP系统”(吴忠仪表资源计划系统),涉及企业的销售、技术、采购、生产、质量、人力、财务、服务、决策支持等业务环节。与国内同行业的ERP系统相比,WRP系统不论从结构设计上,还是从功能实现上,都处于领先水平,而且整个开发费用是同类商品化软件的二十分之一。上线至今,带动企业总产值从1.7亿元提高到1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28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从0.05%提高到10.49%;总资产报酬率从0.03%提高到5.75%;库存周转率从1.5次提高到4次;资金周转率从0.45提高到0.59;产品交货期由3个月缩短至2个月;产品产量将由月产800台提高到月产3500台;生产成本将逐年下降3%到5%。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吴忠仪表厂正从对信息化研发应用的大投入转向推广收益。两化融合过程中,一支既熟悉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团队,为企业两化融合的深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在满足企业自身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吴忠仪表依托公司现有人力资源和资金实力,于2011年在银川开发区软件园,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宁夏菲麦森流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研发、实施及嵌入式控制软件的开发,立足为区内、外企事业单位提供软件系统建设服务和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技术支持。截止目前,宁夏菲麦森流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已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省市级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并已建成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工业云”网络支撑平台和容灾备份系统,对外提供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服务。
以信息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推动自治区区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吴忠仪表在自身两化深入融合的同时,还抓住政策机遇,围绕西部内陆的传统和优势特色产业,突出项目建设,借自身信息化优势,带动地域两化融合,形成推动两化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规划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煤炭;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13-01
引言
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企业产品销售、企业生产、服务等领域的内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各个企业把世界先进的管理思想融入自己的企业,以更好的提升企业管理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随着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一些新的应用模式和应用方法应运而生,尤其是在如何构建数字化矿山这一方面,各个厂家各显神通,都提出了独立的解决方案,虽然各个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大家的方式方法也有所差异,但是总的指导思想是一样的,那就是在生产中,要与生产过程结合,与设备管理一致。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经过研究,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企业信息化的系统规划
在项目初期着手进行矿业公司的信息化规划工作,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领导高层密切关注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建立了以公司主管领导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吸引了一些工作在一线的有经验的员工加入,公司的各个部门大力配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说,信息系统是一整套的数字化表现方式,只有充分考虑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严格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做好整体规划工作。为了做好数字化矿山的建设,我们制定了三年的发展规划,并在执行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几点原则:一是与管理挂钩,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二是在业务拓展中增加信息技术的应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是注重信息网络的构建,增加集成性建设。
二、信息化实施重点
如何在煤矿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当前比较紧迫的话题,也是我国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的问题在生成型的企业当中尤其突出,很多信息化得尝试看起来都很智能,成本不菲,但是却不能融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当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成立,标志着政府部门开始在公司信息化和市场化转型方面开展普遍性的服务,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就是在生产型领域在更广泛的方向开展信息化推广,企业生成本身与信息化的结合有限,可以把重点放在企业管理方面。
1.抓好流程再造,做好规范化管理
规范管理和工作标准是信息化实施的首要工作,所以,我们首先要对业务模式和流程进行梳理,对不合理的进行梳理总结,通过流程再造,建立与业务相匹配的流程,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将工作标准贯彻到位,只有管理的信息化,才可能实现全程的信息化。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矿业公司对物资管理和设备管理等进行认真梳理,物资管理业务流程重新梳理整理相关的条目,设备管理流程重新进行梳理整理,同时,可以积极开展网上办公和无纸化办公,在日常工作中的管理和业务进行整理,对文件收发和通知、联络等进行简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2.信息高度集成,实现资源共享
各个业务系统之间要建立密切的联系,互相之间留好接口,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用信息的共享带动业务数据的传输效率。我们通过实行信息化管理,加速了矿业公司的集成,实现了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的互联共通,入库、出库等日常物资流动与财务系统实现同步,可以自动生成库存和成本信息;财务管理也可以通过网络与物资管理进行互通,在结算中的实际付款可以在物资管理中迅速得到体现,从而实现对合同付款的管理。
基建管理也与财务系统建立了直接联系,实现了集成化管理方式。概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和投资完成,相关信息就会马上反馈到财务系统上,从而完成竣工结算迅速完成,而卡车调度系统与设备管理系统建立联系,调度系统发生故障就会以故障工单的形式及时传输到设备管理系统,为我们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公司的科技进步提供了物质保障。
我们要实现信息化全面集成,就不能把眼光停留在数据存储和共享等简单的层面,还要向深层次的应用进行拓展。通过采用先进的认证技术和手段,可以实现单点登陆,门户系统登陆之后,马上可以对其他业务系统进行访问。同时,系统还会对其他待办事项进行集成,统一处理,并对未完成的业务集中提醒,减少了流转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公司高速高效运转。
3.创新管理方式,为决策提供支持
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就是进行加强管理的过程,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高效企业团队。在矿业公司的信息化过程中,通过系统可以轻松的获悉煤炭生产情况,车辆运转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并在各个环节都有创新性的措施。比如,财务管理采用了实际成本加计提的方式充实到日利润模型;设备管理中采用工单的先进方式,实现了与卡车调度系统的成功对接,设备发生故障,马上可以发现故障的发生点和责任心,相关信息一目了然,为管理人员正确及时的做出决策提供了依据。
三、结语
总之,在整个信息化集成体系中,Oracle的BIEE工具的跨异质异地数据库的功能强大,可以为公司数据展现提供重要的平台,通过合理的建模与展现,公司所有相关数据迅速实现高效集成,公司管理人员只需要登陆到BIEE系统,马上就可以获悉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情况,提高了公司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樊澜,赵玉珍.试论山西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
[2]井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6(12).
[3]李彩暄.试论信息化对增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J].煤矿现代化,2005(04).
[4]韩佳睿.浅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煤炭经济研究,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