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学理论知识对国家、企业以及个人的经济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经济学研究一直是各国大力倡导的研究工作。其中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所写的《经济学原理》,是当今世界上权威性很高的经济学著作,这本著作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流行,在经济学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经济学原理》中较为著名的是曼昆提出的十大经济学原理,该原理从本质上对经济学进行了论述,对于现实的经济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十大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所著,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和生动形象的案例诠释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中作者所提出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构成了《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框架,为经济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下是曼昆所写的十大经济原理:(1)人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十大经济学原理分析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因此人们在选择资源时必须通过自己的分析进行最优选择,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权衡取舍的过程。比如在日常的消费的过程中,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曲线相切时,由于消费者经济实力有限,所以就需要对多种商品进行权衡取舍。在选择过程中,消费者结合自己的喜好以及商品的价格进行选择,这是两种或者多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主要表现。同时机会成本也是权衡取舍的一种表现形式。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人们在权衡取舍的过程中,需要对可以选择的方案的成本以及收益进行比较,最后做出选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会成本。在长期的人类经济活动中,机会成本是经常出现的,比如当我们在学习和睡觉中选择时,当选择学习而放弃睡觉时,这时候的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睡觉给我们带来的效益。
3.理性人考虑边际变量
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对于边际最简单解释就是衡量自变量的变动所引起因变量变动的关系。比如在沙漠中一个人很口渴,当看到绿洲并且有大量的水喝时,他喝的第一口水可能是挽救了他的生命,因此第一口水给其带来的效用最大,当继续喝水时,水给他带来的效用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身体不适,带来了负面效用,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因此一个理性的人需要考虑边际变量,当效用为零时停止活动,放弃选择。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一个人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成本或者收益发生改变时就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企业中对于员工采用奖金激励的手段,就会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在当前销售工作就是采用低底薪和高提成的激励手段,激励销售人员做出更多的业绩。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尽管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了专业化和分工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好处,但是专业化和分工不能使每个人都享受到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比如面包师不能使用打铁匠的生产出的铁器,打铁匠也不能享受到美味的面包,贸易的产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决,通过对各种产品制定一个价格,进而拿到市场上与其他的商品进行买卖,这样就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当今世界的贸易也是如此,可见贸易可以使每个人享受到不同服务和产品,改善了每个人的状况。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利润、价格以及企业家。市场经济既具有好处也存在的弊端,市场经济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对市场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控,使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市场经济就有不足之处,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总之,市场经济利大于弊。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成果
市场经济指导的经济模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对于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当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不均衡时,政府出面就可以调控资源,把市场经济带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国富论》中论述了一个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该国家生产物品和劳动的能力。一个国家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创造大量的物品和劳务,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当政府发行的货币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货币是一种物质交换的媒介,货币量的发行应当与国家实际的经济实力相符合,这样才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有效解决失业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加大投资或者促进私人企业扩大生产,这样企业就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失业率。但是在这一期间要做好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取舍,在保证不发生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失业率。
三、结语
通过对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也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十大经济学原理的提出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在现实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缺陷,就是这样也不可否认其对于经济学做出的巨大贡献。参考文献:
[1]喻晓东.关于微观经济学外版教材的若干教学问题――以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03).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是衔接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一根纽带,而经济学家曼昆也将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两者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狭义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对于资源配置也可能是缺乏效率的,而广义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有其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这种市场失灵可以归因于市场的发育不足或者是制度的缺失。
一、判别市场失灵的具体标准
绝对标准--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讲义》和《政治经济学教程》中提出的,他所给出的定义就是:对于某种经济的资源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生产上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在初始情况一样良好,而且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比初始时严格地更好,那么这个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
有鉴于帕累托效率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极致状态,这也就使得其成为了判定是否出现了市场失灵的绝对标准。与此同时,也就意味着其否决了所有非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这也就导致在比较不同资源配置方式之时缺乏可操作性。从这一角度来看,帕累托效率标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理想状态来为实际层面上的资源配置指明方向和目标。
相对标准---交易费用。当将市场本身看作是一种制度之时,判定市场是否出现失灵也就不能脱离对其本身的效率所进行的分析。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对制度效率进行分析之时的一个极为适用的指标就是交易费用,制度效率往往是与交易费用成反比的,越高的交易费用也就意味着越低的制度效率越低,进而也就极有可能会引致市场失灵的产生。
交易费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科斯在其《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的,在其看来,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并指出当市场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成本时,可借助于企业来实现配置资源以达到节约交易费用的目的。
二、市场失灵的类型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不完备而导致的市场失灵。作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状态,此时,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也就可以理解了。除此之外,作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前提条件,完全信息对于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而言,是不可能及时且无偿地获取到的,而由此导致的信息不完全或者是信息不对称也会使得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之时缺乏效率。
市场发育不完善而导致的市场失灵。较之于第一种市场失灵,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而产生的市场失灵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指的是假设市场已经发育的极为完善了,但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却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而后者产生的原因则是由于现实中的市场本身发育不完善所导致的。以我国为例,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一现状也就意味着不健全的市场体系,除此之外,我国市场运行所具有的极为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也势必会导致我国的市场机制在一定范围与程度上的失灵。
超出市场机制作用范围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对于任何一种经济机制而言,其只有在作用范围之内或者是假设前提之下才有可能发挥出其所具有的作用,一旦超出这一范围或者是假设前提的话,那么任何一种经济机制都无法发挥作用,更有甚者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市场机制自然无法例外。
政府失灵而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指的就是政府对经济进行的不当干预、举措失宜或者是其未能克服市场失灵甚至是对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起到了阻碍作用,进而扭曲了经济关系,加剧了市场缺陷与市场混乱现象,从而导致无法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立足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以及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层面来看的话,可知归因于政府失灵所产生的市场失灵现象较之于前面三种市场失灵现象要来得更为普遍、后果更为严重。
三、市场失灵的认识误区
市场失灵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政府进行政策干预的理论依据。但是,人们往往将各种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都归因于市场失灵,导致这种误解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全面、准确地界定市场失灵。
误认非市场机制所导致的资源配置失效为市场失灵。国内相当多的学者都将公共物品问题归因于市场机制本身,而公共物品具有的消费非竞争性与收益的非择他性等特征,也就意味着公共物品的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就能获取该物品,也就无法通过索价的方式来减少物品的使用,与此同时,也无法阻止那些未付费的个人享用该物品的好处。此时,如果由市场来提供公共物品的话,势必就会大致成本和收益的外部化,市场的交换制度也就起不到作用了。
再加之市场主体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公共物品本身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其与这一要求是相违背的,也不符合市场机制内在的属性。由此势必就会引致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缺乏效率,出现了失灵的情况。立足于市场机制内在属性以及市场主体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角度,不应该将这种市场失灵看作是由市场机制本身所引致的。
误认现实中的非理想市场为市场失灵。理想市场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也是确保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够得以最有效发挥出来的地方。在理性市场中,交易成本相对来说很小,而市场是极为规范的,故而,我们可以假设:越是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就越是饱和,从而交易成本也就越小。然而,毋庸置疑的就是现实中的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消费者都无法指望生产者所生产与提供的某种产品都是同质的,与此同,也必须认识到消费者无法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前提下获取其所需产品的完全信息。故而,也就无法将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这种理想市场视为研究的范本,从而要求现实中的市场完全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要求与和特征,并进一步要求其能够有效地发挥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