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平面设计的不同风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新艺术直线风格;现代平面设计;格拉斯哥派
中图分类号J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7-0034-02
随着如今广告行业的发展,平面设计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如何在中国平面设计中脱颖而出,成为设计师考虑的重要问题。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如今人们不再只喜爱比较复杂和艳丽的平面设计,很很多人群更加注重直接、简约的设计风格。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较为深远。本文主要度新艺术直线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通过研究该风格的特点,使平面设计风格能够返璞归真,促进设计简约化的发展。
1 现代平面设计现状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快速发展与普及,如今设计师大多数都是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平面设计,因此如今的设计方式和设计内容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平面设计在计算机的发展和推动下,体现出越来越多的风格和形式。
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初逐渐兴起,其最初是在欧洲各种发展,对很多设计范围都有影响,如绘画艺术、建筑、家具、服装等。新艺术运动主要倡导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因此其注重将原始的自然活力表现出来,主要是通过自然界生物中提炼所需的自然元素。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发展史上具有改革的作用,它标志着设计逐渐从古典走向现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新艺术的表现各不相同,其中法国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曲线风格,即其设计多数为波浪起伏的风格。而以德国、英国等地区为代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几何形或直线风格,主要是使设计更加简洁。
2 直线风格形式语言解析
2.1 格拉斯哥派
格拉斯哥派是由苏格兰的设计团体进行组合,而在新艺术运动中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在英国新艺术运动中,格拉斯哥派设计团队中查尔斯·麦金托什被认为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人物,其设计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家具、建筑和海报等。查尔斯·麦金托什喜爱采用线条进行现代平面设计,主要是利用直线和几何图形等,其中其一般采用集合图形作为框架,然后利用各种直线进行布局,最后采用图案进行装饰。查尔斯·麦金托什所设计的平面内容与新艺术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挂念上,其表现形式简洁、平衡,符合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
格拉斯哥派以直线和几何图形作为主要设计风格,其具有的抽象艺术美感和简洁的表达形式,与新艺术运动中的另外一种曲线风格完全不同。直线风格并不是新艺术运动的主流风格,其更加具有抽象性艺术风格和理性的精神,从而推动了现代化平面设计的发展。
2.2 维也纳分离派
19世纪末,分离派在奥地利起源,其以与传统决裂的设计风格,而被认为是当时的先锋派组织。该组织主要是由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组成。在维也纳分离派风格的代表人物有霍夫曼、奥布里奇等人。其中霍夫曼的设计风格受到查尔斯·麦金托什的影响,偏向于垂直和网格,因此在其的设计作品中也会常常看到方形的设计元素,其设计作品中最终形成的纵横直线和方格网装饰特征,是象征分离的明显特征。
另外,克里姆特也是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工作就是平面设计师。他在进行平面设计时,主要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框架,使用色彩艳丽,具有金碧辉煌的感觉。在后期的发展中,克里姆特开始注重对中国特色的运用,主要以中国传统戏剧和花样作为背景,增添画面的丰富感,从而在设计作品中展现中国艺术特色。
2.3 德国“青年风格”
新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德国的“青年风格”,由于德国人民具有严谨的态度,其理性思维和简洁思维更加注重设计的简约性,因此其更加喜爱对直线的运用。而且由于其性格特征,曲线风格的浪漫情怀和复杂性,并不会受到德国人民的关注。在德国“青年风格”设计中,贝伦斯以直线为主和理性思维的表达形式,被称之为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贝伦斯在进行平面设计时,主要是对字母和简单几何形状。如其设计的电风扇、点儿水壶等作品,都只注重企业识别设计。其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公司标志,被该公司沿用至今。
3 新艺术直线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3.1 注重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
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提升,现代平面设计中为了能够抓住人们的眼球,会使设计内容和风格越来越复杂。另外,还有些设计时会特别注重各种图形的运用,致使平面设计变成了图形设计。然而在平面设计中,其基本设计元素是点、线、面,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重对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直线基本设计元素具有简约的特征,注重对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能够让设计师认识到直线的魅力所在,从而树立设计风格严谨简洁的思想。
3.2 采用精炼简洁的表现形式
新运动直线风格是将简单的几何形体、直线等作为主要框架和基调,有效推动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如查尔斯·麦金托什、克里姆特、贝伦斯等,都主张平面设计以严谨、简约等为主要形式。利用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点、线、面等注重设计的形式感,使设计内容更加精炼和简洁。
3.3 平涂和装饰化的视觉传达效果
新艺术运动直线风格主要注重对线条的运用,通过采用清晰的线条和简单的色彩,表达出色彩层次感。通过理性的表现手法,能够以稳定、冷峻等特点,塑造出具有强烈冲击高和装饰性较浓的画面感。如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展现了平面化装饰的视觉传达效果。
3.4 注重批判精神的培养
虽然目前现代平面设计者重上批判精神,然而还是存在一定的跟风现象,因此其应该通过加强对直线风格的运用,注重吸取其中简约的设计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设计风格的创新。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念,设计者在运用直线风格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结合当前的时代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充分展现自身独特的设计风格。
3.5 新颖的板式设计和构图
以查尔斯·麦金托什、克里姆特为首的格拉斯哥派和分离派,主要在平面设计中中采用轮廓线,能够保证版面的和谐型性,避免使其看起来比较凌乱。现代平面设计应该注重对直线风格轮廓线的运用,从而使平面设计更加具有秩序感。直线风格的表型特征非常简洁明了,因此能够使设计作品主次分明,构造元素简单,信息传达明确等。
关键词:二战;日本和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日本风格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063-01
说起瑞士,我们自然会想到它的金融业、钟表业及美丽的自然风光,而说起瑞士的平面设计,我们要提到“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谈起日本,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形象地表达了日本民族的独特气质,日本的平面设计,也同它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一样,有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日本风格”。本文中,将从二战后至今的平面设计风格方面比较分析瑞士与日本平面设计的异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平面设计步入了一段停滞期。作为二战时中立国的瑞士,凭借着和平的环境,利用这段时间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二战后整个世界平面设计交流的中心。历史上,瑞士有着悠久的民主和中立传统,这使得瑞士社会变得和平稳定。深处欧洲内陆的瑞士受各邻国的影响,加上战时许多欧洲设计师和艺术家逃亡到瑞士,使瑞士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和创新的最佳温床。在这块土地上的印刷师和平面设计师,由于印刷工场不大,关系密不可分,通常相互熟知对方的知识和技术,这些因素都促成了瑞士平面设计工艺的成熟和制作的精湛。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在战前德国现代主义、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平面设计的功能主义基础上,一种崭新的、冷漠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平面设计风格在瑞士形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具体而言就是采用方格网为设计基础,在方格网上的各种平面造型元素的排版方式多采用非对称的,无论字体,还是插图、照片、标志等等,都规范的安排在这个网格框架中。同时,设计师们开始大量的运用无衬线字体和对新无衬线字体进行探索。他们认为,衬线字体在形式上过于矫揉造作,希望采用一种直截了当的字体样式,达到高度的、毫无掩饰的视觉传达目的。通过简单地网格结构、近乎标准化的版面样式和清晰醒目的字体形式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使得作品自然具有简明而准确的视觉特点。于是瑞士平面设计风格很快流行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国际上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日本是战后发展起来的经济大国,它从来就有非常强烈的平面设计意识,日本的书籍插图、木刻印刷海报(浮世绘)、各种传统包装等,都具有世界影响力。日本是一个历史较久的东方国家,其设计与西方设计无论从传统角度还是民族的审美立场来说都有很大区别。日本为了赢得国际市场,不得不大力发展其国际主义的、非日本化的设计,同时也非常注意保护民族性的部分,使国家的民族的传统的精华不至于因为经济活动受到破坏和损失。日本的平面设计因此自然形成了针对海外和针对国内的两大范畴:针对国外市场的国际认同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方式和针对国内的传统方式,国内传统方式包括传统的图案、传统的布局,特别是采用汉字作为设计的构思依据。
由上述对瑞士和日本平面设计风格的分析不难看出,两国均是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的国际平面主义设计风格。不同的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设计界对于欧美的现代主义设计进行了历史的、全面的审阅和了解,他们理性的设计美与欧洲的构成主义美学之间具有相当多的类似之处。但是日本设计更喜欢对称化的布局,而不是构成主义非对称化方式,因此日本的设计对欧洲的构成主义进行了根据自己的原则和喜爱的调整。50年代后半期,在设计艺术体系和设计文化的建立上开始追求“日本风格”,在50年代后期日本设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体制。具体而言,在传统方面,日本设计吸收了中国和韩国等东方国家的文化内涵,而从现代和前卫来看,表现在追随,借鉴,模仿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设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结果,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这使日本的设计在国际设计中独具特色。
瑞士和日本在平面设计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是二战后影响最大、国际上最流行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的平面设计在西方刺激出“新艺术”设计运动,这对于一个东方国家来说,其国际设计影响力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说瑞士的设计简洁有力,整体洋溢着实用主义的现代风格,那么日本的设计则更突显出一种东方的禅意。由对瑞士和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比较分析我认为:现代设计在满足需要即功能外,对设计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它不仅仅是一种功能的产品,还应对精神有一种慰藉,表达更多文化涵义,成为一种生活意识、生活方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点的载体。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文字上的极简主义风格设计
平面设计强调信息的有效传递,主要强调整个平面设计的视觉效果,对于广告或包装而言,首先吸引消费者的就是表面的视觉感,能及时将所传递的信息传递给受众,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是关键。以往的平面设计,人们注重设计的繁琐性,其在表达上的较为复杂,久而久之,人们会感觉相对无聊,信息的传递不够直接。随着人们审美与欣赏标准的不断改变,极简主义风格的出现,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喜爱。首先,传统的包装或广告设计中,文字相对较多,无法从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极简主义的出现,文字的数量在逐渐减少,将大篇幅的文字予以严重缩减,利用几个简约且具有代表性的文字予以代替,能让人在一接触到广告或包装时,可及时获得足够的视觉性感受,可为使用者提供诸多的信息资源,可轻易的从文字中寻找目标性信息,不易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或视觉疲劳。极简主义强调文字表述的简约性与直接性,可大大提升信息的阅读价值,当看到包装或平面时即可获取相应的功能与属性信息,使得受众可清晰的了解广告中所要表达的含义。通常情况下,现代极简主义中关于文字的相关设计,应强调运用象形文字看来表示其中的予以,既不失风雅,还始终保持简约、大方的风格。现在很多平面广告都在不断创新,对文字的字体、颜色以及排列顺序等予以转换,可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字应用其中,如象形文字、大篆、小篆等,既能彰显特色,也可实现达到极简主义的风格。当然,对于极简主义风格的界定,应充分结合平面广告的主题而定,根据广告的属性来选择合适的文字形式。例如,中国美术学院所设计的学员标志是针对“国”字的设计,是将其两边的竖全部去掉,将其字体进行加粗处理,其中透漏着一种美,简约而不失美感,是对极简主义的完美诠释。此外,随着我国在国家社会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国家间文化的交流在不断加深,英语教育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为了增强平面设计的简约性,通常将品牌或商标利用英文的形式予以表示,大都利用首字母作为重要的标识。此方面我国可充分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如注重的服装品牌H&M,其来自于瑞士,是Hennes&Mauritz的缩写,既大方又简约,不失庄重,是对极简主义风格的有效呈现。
图形上的极简主义风格设计
不同的平面设计主题会选择不同的图形来予以映衬,每个品牌都有其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与图形,应根据平面设计的目的与主题来选择合适的图形,以增强设计的统一性与主体性。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图形的设计也应遵循极简主义风格,根据主题选择合理的图形信息,以实现信息的全面呈现。例如,针对女性关怀的情况而言,其标志是红丝带的标志,而对于男性的关怀则是蓝丝带,能实现信息的迅速传递。将图形应用到平面的极简注意设计之中,本身就是一项创新,例如“酷儿”的广告,是选择一个可爱的动画形象,其贴近儿童的心理,简单、大方却不失鲜活性。图形所蕴含的知识与意蕴都是通过人的设计来赋予的,选择更为简约、清晰、清新的图形编排方式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会给人一种束缚的感觉,能增强平面设计的艺术性与规则性。例如备受关注的“土豆设计”,其是对土豆的形状予以拆解,将其分割为条形状态,然后予以重组,其会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虽然“土豆”相对破碎,但是整体风格呈现一种美感。此类“土豆设计”是解构式设计,是将原有完整的结构分割成不同的部分,但是从视觉上会给人神秘与整体感。其次,是采用同构图的方式。解构式设计注重对结构的拆分,而后者则是利用替换的方式进行设计,对结构中所存在的无用图形予以替换,其替换的方式中含有一定的图形,其具有高度的阅读性与价值意义。此类极简主义设计适用于广告设计之中。色彩上的极简主义风格设计色彩是决定人看待事物第一印象的关键,其也是彰显极简主义风格必不可少的元素。色彩在极简主义风格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无色彩构图与简约性的色彩构图。通过对日常包装或广告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色彩式的构图方式是一种关键形式,岂主要构成色为黑色与白色,相对朴素、淡雅,但是可透出一种大气、端庄之感。黑白色的有效对比与搭配,可大大增强情感的有效表达,以增强韵味感。同时,简约色系的应用频率也很高,例如天蓝色、白绿色等等,在受众进行观察时不会产生审美疲劳感,保证色彩的规范化搭配是关键。
结束语
1.1艺术现代化的需要
平面设计是时尚的代言词,通常代表着时展的需求和方向,但是这种流行、时尚的元素很难真正经得住来自时间的考验。因此,有大多数的流行艺术通常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另外一种流行艺术所取代。现代性是平面设计发展的要求,而流行性则是平面设计本身具有现代性的短暂体现。所以,平面设计要想稳定持久的发展,重点在于保持其现代性的内在潜质,这就必须要和我国传统的艺术元素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保留传统艺术长盛不衰的形意,同时也能表达出设计者的神意,从而成为一部优秀的设计作品。
1.2艺术竞争性的要求
竞争性是平面设计和其他艺术类别不同的地方,传统艺术和时尚艺术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恶化矛盾,而且这其中也始终掺杂着市场的竞争性,而这种竞争性就直接影响了平面设计的发展。但是通过借鉴传统艺术就能够有效烦人提升平面设计所具有的竞争力,而且这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借鉴和改良方面。所以,在多个方面,如产品包装、品牌标志以及广告等都属于其设计的范围,竞争性非常浓厚。所以设计者通常都会依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来加以设计,而传统艺术无疑就非常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1.3艺术民族性的需要
传统艺术包含着民族性的元素在其中,所以平面设计要想真正发展,就必须要在思想和风格上形成一种传统艺术的文脉和延续,通过这种民族性的平面设计理念来实现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艺术理念的有效融合。[2]平面设计在和传统艺术真正融合之后,其所具有的民族特性也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仅是怀旧或者仿古,而是一种跨时代的设计理念,不但实现了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要求,同时也继承和延续了传统艺术文化的风格。
2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2.1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创作传统和艺术风格,随着多个时代的发展和交替,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如水彩绘和水墨画、写意与工笔以及文人画等多种迥异风格的交错发展。这些都为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向敞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其中水墨画的风格通常比较随意和洒脱,只求“通意”二字,主要是针对虚与实之间的交替和考量以及对画中的空间和阴阳变化的关系,底蕴非常的深厚。而工笔画则主要需要通过一些精致的作画风格和形式,如以笔触的方式来充分地表现出作画对象的结构,非常考究画者的笔力。很多现代平面设计都开始借鉴中国绘画艺术的元素,特别是水墨画的效果,更是起到了强烈的反响,不但有效地开拓了平面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同时极大地扩大了其设计作品的张力,有效地和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2.2借鉴中国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其主要涵盖了多种方式在其中,所以,汉字艺术的造字方式在平面设计当中借鉴得最为广泛。同时,书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书法的类别有很多,不论哪一种类别都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当中,直接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大多数的包装设计使用的都是文字艺术设计风格。所以,汉字和书法这两者独特的艺术,有效地将中华民族的个性以及艺术的特性凸显而出,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赋予了现代平面设计深刻的内涵,为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借鉴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艺术
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品种繁多,大多数都是由象征吉祥的图案发展和演化而来,因而也被统称为“华纹图案”。这种华纹图案深受广大民众们的喜爱,非的符合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设计理念,同时也深刻地表达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品位。目前在平面设计领域当中所采用最多的图案样式为云纹、方胜、水纹、回纹以及太极、中国结等,这些都直接反映出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因此,现代平面设计要想成功地借鉴其中的深厚内涵,就必须要实现传统图案和现代视觉形态当中的完美对接,并在其中发现并培育出能够真正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艺术元素,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艺术的魅力。
3结语
瑞士的现代设计主要是从两所学校发展起来的。一所在世界金融中心的日内瓦的日内瓦设计学校,另外一所在靠近法国和德国边界巴塞尔(Basel)的巴塞尔设计学院,这两所城市中的设计学院是瑞士现代设计的摇篮,从40年代到60年代,瑞士现代主义风格,也就是被世界称为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这种方式,在这两所学院形成和发展,影响世界各国。瑞士出现了几个重要的大师,比如阿明·霍夫曼(ArminHofmann)、依米尔·卢德(EmilRuder)、约瑟夫·穆勒-布罗克曼等等,都出自这两个中心。1968年,巴塞尔设计学院的教师沃夫根·加特创立了新的平面设计风格,就是著名的“新浪潮”(NewWave)。60年代看来是瑞士设计影响的高峰时期,自从那以后,瑞士设计上再也没有出现有如此巨大国际影响力的人物和风格了。
不少人认为瑞士风格是一个统一的、单一的风格,瑞士设计家大部分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往往强调瑞士国家虽然小,但是设计风格变化多端,极为丰富。阿明,霍夫曼在巴塞尔设计学院教书时经常强调这种多元性特征。如果从瑞士的语言分割、种族分割的复杂性来看,应该说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瑞士国家虽然小,但是有三种以上的语言流行: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而种族的背景也是法、德、意三个主要来源,因而,设计上的多样化是自然的结果。这种多元化的设计倾向,从瑞士的设计教育结构就可以看出来:瑞士有6所设计学院,每所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与方向,首都柏尔尼(Bern)设计学院、洛桑(Lausanne)设计学院、苏黎世设计学院、巴塞尔设计学院、日内瓦设计学院和卢加诺(Lugano)设计学院,其中苏黎世、巴塞尔、日内瓦、柏尔尼的学校是以德文为中心的,宗教背景是瑞士的新教。这里的设计讲究严谨的细节,既有观念,也强调技术训练,同时比较严格,甚至古板;卢加诺则是以意大利语为工作语言,以罗马天主教为宗教背景的;洛桑则以法语为中心,宗教上与法国的新教正宗加尔文教派有关,这里的设计学校重视观念,但是轻视技术,因此,学生不需要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关键是有观念,充分体现了设计的多元化色彩。瑞士是欧洲文化的一个大熔炉,设计上兼收并蓄成份很重,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国家。
对于瑞士设计学校的师生来说,瑞士国际主义风格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但是,瑞士的设计教育却深深地受到这种50、60年展起来的风格的影响。直到现在,瑞士的平面设计依然具有强烈的整洁、严谨、工整、理性化的特征,一丝不苟,传达准确,形式单调乏味,不少年轻人感到瑞士设计,特别是平面设计已经太深地陷人瑞士国际主义风格中,瑞士设计界需要一次真正的革命、造反,来荡涤过往风格的阴影。
对于瑞士设计的这种停滞状况,瑞士政府表示忧虑,为了吸引杰出设计人员留在教学单位,以他们来带动改革,瑞士政府在80年代末期授权瑞士几所设计学院,批准它们授予研究生学位。但是瑞士的设计市场相当好,虽然学院的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依然难以争取到最杰出的人才任教,因而,设计改革也困难。
瑞士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平稳的国家,这种高度的安定,也造成了设计上缺乏生动的刺激,比如60年代欧洲各国都有青年的激进运动,有些还造成了暴力,比如意大利、法国,而瑞士却平静如水,安然无恙。所以,意大利出现的激进设计运动,出现了有声有色的前卫设计浪潮,而瑞士却一无所有,依然遵循50年代的设计风格和体系发展。长期以来,瑞士的设计,特别是平面设计给人以刻板的印象,虽然功能好,但是缺乏真正的个性,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巴塞尔的设计。这个城市的设计是以巴塞尔设计学院为中心的,早在50、60年代已经形成非常有系统的、理性的平面设计体系和设计教育体系。巴塞尔设计学院的一套平面设计教材,曾经引起广泛注意。本书笔者曾经参与过翻译这套教材。1989年,曾经会见巴塞尔设计学院的领导,发现那所学院的教育依然采用那套60年代的教材,依然遵循那个国际主义体系,基本没有进展,这种情况,反映了瑞士设计界创造的瑞士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对他们自己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的包袱。
虽然如此,瑞士的设计家们可以说是无日不思变,即便最保守的苏黎世,设计家们也不断探索摆脱旧的瑞士国际主义风格的方式,只是包袱过于沉重。瑞士的经济结构使这个国家的设计基本圈于钟表、精密仪器、手工业产品和大量的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的量如此之大,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旅游业和金融业都非常发达,因此,难以很快地找到设计风格转变的契机。钟表业和仪器业一向走高级路线,希望本身的产品形象理性、稳定,而不必追逐流行风格;金融业,并不希望急速地改变自己的企业形象,因而社会上对于乏味但是稳固的风格也有需求。这大概是为什么瑞士设计近年变化缓慢的一个社会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