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部审计知识要素

内部审计知识要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部审计知识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部审计知识要素

内部审计知识要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手段与环节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方式的的构成要素之一,在集团公司中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能够加强集团公司内部领导的管理控制,提高集团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促进集团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所以说加强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对集团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一

内部审计具有天然的内部监督作用,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但,它还能够维持集团公司的日常经营运转。内部审计对改善集团公司的经营效率、提高集团公司的工作质量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集团公司顺利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维持日常经营运转的主要载体就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一。

2.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内部审计与其它的内部控制方式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内部审计并不直接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经营管理活动,所以不能说内部审计是对其它内部控制活动的简单重复。内部审计是对其它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所以内部审计是与内部控制相互依存的。内部审计的进步必将促进内部控制的进步,内部控制的加强也必然会使内部审计不断加强,所以又可以说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是相互促进的。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同进同退。

二、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意义

1.保障了集团公司日常事务的顺利开展

为提高集团公司对内部管理风险的应对能力,需要提高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是内部控制体系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的确认者。所以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不仅能够保障集团公司日常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还为内部审计工作履行职能、赢得发展机会开创了有利的条件。

2.影响了集团公司的管理效率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完善,现阶段在集团公司内部实现经营管理强化、战略目标推进的有效手段就是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利用其天然的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进行客观的评价,督促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保障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集团公司管理效率的提高,促进集团公司内部各项制度的完善,对集团公司的健康长远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决定集团公司治理制度能否发挥作用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高低影响集团公司工作的效率,而且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这两项工作的设计和完成情况还直接影响公司治理制度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所以说,充分理解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内涵,深入挖掘二者之间的关系对集团公司治理制度发挥效用的多少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环境建设落后,内部审计力度薄弱

近年来,国内集团公司在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尤其是在内部控制设计和内部控制执行上的成就尤为显著。但是,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对内部控制效果的评估却普遍不重视,使得内部审计的力度薄弱。很多集团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时未能使内部审计进入设计流程,导致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管理无法发挥真实效用,导致内部审计力度薄弱。还有些集团公司过度的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忽视了其它方面的管理,仅仅将监督职能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容易造成审计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矛盾,将内部审计推向了其它部门管理的对立面,没有为内部审计营造出一个有利的环境。这些都给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了障碍,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也必然会造成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效率不高,从而又影响到了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流程标准缺失,内审人员在观念上存在偏差

一些集团公司没有建立起明确的可参考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核人员的审核质量。很多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要求分散于各类规章制度或文件中,缺乏标准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内部审核人员的工作重心偏移,将审核的重点放在纠错和查找问题上,缩小了内部审计的工作内涵。对集团公司各项业务流程的梳理再造、合理确认关键控制环节、风险评估与分析这些重要的审计工作缺乏重视。导致审计工作的不完善。集团公司对审计工作的流程缺乏详细的描述,所以内部审核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缺少可操作性的审核标准,以至于无法对公司内部的控制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给内部审核人员的审核工作带来困难。

3.内审人员业务知识体系不够全面

由于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会涉及公司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所以对内部审核人员的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有全面的知识体系。但是目前的内审人员大多都是财务、审计专业,知识面较单一。再加上,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内审人员的这些知识已经难以符合内部审计的要求了。

四、集团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建设对策

1.营造良好的内审环境,提高内审独立性

集团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管理、经营管理方式,所以内部审计工作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集团公司都应该完善与创新审计工作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对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甚至是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深入开发。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进行,站在项目管理的高度,充分经营审计、成本审计等手段建设内部审计的环境。

2.完善业务流程再造,纠正内审人员的认识偏差

集团公司应该对内部控制和内部审核的流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对内部审核和内部控制的流程提出明确的标准,让内部审核人员依据标准进行审计。内部审核人员应该调整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仅放在纠错和查找问题上,更加重视对风险分析和业务流程再造上。集团公司还应该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审核标准,让审计人员能够对公司内部的控制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减少内部审计人员的审核困难。

3.完善内审人员的知识面

为了使内审人员的素质符合现代经济下的内部审计制度需要对内审人员的知识面进行完善,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内审人员要多读书、多请教、多观察,提高知识水平。

五、结论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内部审计还是内部控制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一。它们的设计和完成情况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集团公司日常工作效率的高低、影响公司日常事务的开展、影响公司治理制度效用的发挥。这些都可以说成是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成就,但在这些成就下,依然还存在环境建设落后,内部审计力度薄弱、内部控制流程标准缺失,内审人员观念上存在偏差、内审人员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集团公司也提出了一一对应的解决措施。例如,营造良好的内审环境,提高内审独立性、完善业务流程再造,纠正内审人员认识偏差、完善内审人员的知识面等。我们相信,在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建设后,集团公司的管理将更加的完善和全面,集团公司将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郑永明 单位:平潭综合实验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知识要素范文第2篇

1.1公司特点

公司的规模不同对内部审计资源的需求强点就可能存在差异。有关研究表明,小规模公司需求内部审计外包,没有能力养活专业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可能是主要原因。规模大的公司则不一样,他们寻求内部审计外包的原因则可能是以下的任何一种或几种:①暂时的人员短缺;②特殊的技能需求,例如对ERP系统的审计;③较远的分支机构设置,比如远在美国的通用公司委托大连的某个事务所审计其在大连的业务分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寻求内部审计资源由于法律约束、治理要求、信息披露等因素的影响,方式当然也存在差异。

1.2知识管理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并没有消灭,但是他们已经变成次要因素了。假如存在知识,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就可以被获取,并且很容易的被获取。知识已经变成了一种效用,变成了一种用来取得社会和经济效果的新手段。知识正在变成一种惟一富有意义的资源。”[1]这就是当今社会对知识的看法。内部审计是有知识创新和管理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将组织中的信息进行证实,并进行系统化的综合传递,这是一种由显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例如协助成本会计系统生成可靠,相关的管理会计信息,或者内部审计人员在不断的审计实践中,将企业的实践与自身的知识相结合,形成个人知识体系,然后再将其变成企业组织可以运用的显性知识。例如,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自己的知识为管理控制系统的建立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活动在创建“学习型历史文献”[2]中也应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对一项重大经营成功或失败的审计,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作为未来公司的经营和实务赖以借鉴的有意义的资料。内部审计活动对知识管理的作用有赖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与公司业务之间的融合度。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越完整、系统,与公司业务融合度越高,对知识创新和管理就越有利。一般而言,内部审计资源具有与公司业务融合度高的优势,外部审计资源具有知识结构完整,系统的特点。各公司应该结合其自身的需求裁定内部审计资源的配置。

1.3整合能力

麦克尔·波特在其《竞争论》中指出:“企业的优势来自于少数关键性成功因素、关键性资源及核心能力。”[3]这也是许多专家学者支持内部审计外包的论据之一。而同时麦克尔·波特又说“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来自于跨活动的整合。”[4]战略就是创造各种公司活动的整合,战略是否成功,有赖于把许多事情做好,并让这些事之间有良好的整合。假如各活动之间无法整合,就不可能有清楚的战略,战略也无法持久,管理将是监督个别功能的较简单任务。内部审计活动在保证促进其他业务整合的同时,也要与其他业务整合。无论是何种审计资源进行内部审计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内部审计资源不能成为“盖世太保”,外部审计资源与公司业务的整合更加重要。

2公司的外部因素

2.1法律环境

遵守法律、获取利润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约束条件。内部审计业务作为公司活动的一部分,必然要满足这样的约束条件。2002年的Sarbanes-Oxley法案201节明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为一家公司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是违法的。2003年11月4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提出的上市公司治理规则,其中一条就是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职能岗位,实质上就是对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提出的要求。

2.2委外资源

委外资源决定了公司可以寻求的外部资源,是公司可能利用的潜在资源集合,目前内部审计委外资源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注册舞弊核查师、管理咨询人员等。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可能利用的潜在资源并不一定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利用的是潜在的资源集合中结合公司具体情况进一步筛选出来的资源。以下是要考虑的一部分问题:公司的战略是否会因为这一外包策略而锁定?外包资源是否具有垄断性?外包资源是否具备稳定供求价格机制?著名的会计学家齐默尔曼提到:“即使在市场中所发生的交易价格与在公司中发生的交易价格大致相符,这一数据也往往未能对公司中进行交易的机会成本加以反映。”[5]

2.3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功能已经得到了SEC及IIA等权威机构的认可,在寻求内部审计外包的过程中,是增强还是削弱了治理功能,是必须要加以考虑的。在内部审计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能的情况下,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各具优势。内部资源具有与公司及业务持续接触、相濡以沫的优势;外部资源则在独立性上可能是有优势。目前作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公司治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强有力的公司治理需要股东、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通力协作。在当前的环境下,寻求内部审计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中对公司治理的考虑必须与时俱进。

3结语

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多样,具体包括:全部外包、部分外包、合包、分包四种形式。全部外包是指全部的内部审计服务由外部资源提供,一般是建立在持续运行基础之上。部分外包是把少于100%的内部审计服务由外部资源提供,一般也是建立在持续运行基础之上。合包(Co-Sourcing),内外部审计人员协作完成内部审计服务,可以是持续状态或一段时期。分包(Subcontracting),典型的是在特定的时段,一项具体的业务或某些业务的某一部分由外部资源去完成。同时内部审计业务的管理和监督由内部人员完成。内部审计应该在充分考虑以上各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资源配置形式,以寻求最佳的内部审计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德·卡雷西尔弗著,潘勇等译价值链———运用新技术和互联网改进业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阿特·克莱那,乔治·罗斯,杨开峰译如何让经验成为最好的老师?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

[3]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1).

内部审计知识要素范文第3篇

一、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及构成要素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成员的权利和责任关系,为了实现共同目标、任务或利益,从分工与协作的角度规定公司各成员间的业务关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按照一定的形式和结构分配,有序有成效地组织起来而开展活动。企业组织结构按层次分,包括高层组织结构(股东会、董事会)和执行层组织结构(中层、基层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及控制效果,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组织结构之一,也是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组织体系按审计运行条件划分要素,是由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和审计规范等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审计体系具有层次性,由上述要素相应而形成的审计机构体系、审计人员体系和审计规范体系。审计机构体系即是一般所称的侠义的审计组织体系。审计组织体系(审计机构体系)按审计机构设置划分要素,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等要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而本文所研究的重点在于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体系。IIA2001年颁布的《内部审计职责说明书》描述“内部审计是一项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所进行的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职能属于管理控制的范围,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是为加强管理而进行的一项内部经济监督工作。因此,一个良好的内部组织体系应该满足能保证内部审计各部门机构充分调动各方要素,以更高效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二、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研究现状

对于内部审计的研究,国内外在丰富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注重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探讨相关问题。主要有以下研究方向:一是内部审计特征因素分析,主要侧重于对内部审计规模以及组织隶属情况的分析;二是探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三是对现代内部审计职能发展的探讨。四、对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的探讨。从已有的文献研究来看,前三个方面多国学者已经做了较多且深入的研究,而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相关研究文献却较少。

对于内部审计特征因素分析方面,Sarens(2007a)研究认为,内部审计规模与高管层的支持、公司风险管理系统的正式化程度和风险文化显著相关,小公司内部审计规模受风向管理系统影响更多;大公司内部审计规模受风险文化影响更多。Sarens(2007b)用模型解释影响比利时公司内部审计规模的因素,研究发现,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越分散、公司规模越大、公司内部报告层次越多,内部审计规模越大。现行意大利公司治理系统中,没有审计委员会,相应的,其职能被分给了内部控制委员会和法定审计师董事会,Davide Rizzotti, Angela M. Greco(2012)用2005年到2007年意大利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据做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独立董事人数、CEO是否兼任经理、股东的表现没有明显关系,而与董事会的监督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了不管是否设置审计委员会或相关内部控制委员会,将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监管下能有效发挥其职能。

在内部审计报告制度上,很多文献都指出审计委员会作为监督机制的重要性,Kevin L. James(2003)通过对企业外部债务者的调查发现,相对于对高级管理者的报告制度,报表使用者更信任内部审计直接对审计委员会的报告制度下的财务报告。同时,不管是内部审计还是外包审计,两者只要是对审计委员会报告,则没有显著差异。但同时表示,外包审计虽然会提高报表使用者对报表的责任,但是由于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运作情况不了解,不能发现企业潜在的重大风险问题,外部审计人员有可能泄露企业的机密。SEC表达了内部审计组织应该能够自由地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委员会应该能够直接负责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任命、薪酬确定、保留和监管权力。

内部审计知识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影响因素

一、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审计质量评价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与审计职能的发挥水平,是审计工作效果综合性和有效性的表现。内部审计质量是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审计行业自身发展的重要体现。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更为有效性而实施的一项控制活动。通过对审计工作程序、审计事项进行检查以及对目标实现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有效控制,以此来不断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二、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技术和方法。评价主体是内部审计质量评价要素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对象可以分为:审计行为质量、审计结果质量。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企业审计质量工作中的指导性的方向,是反映审计工作的目标达到与否的依据,是评价质量参考的标准和原则。2.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方法构建。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方法有平衡计分卡方法和六西格玛。平衡计分卡方法在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衡量和控制中用的比较多,其对内部审计作用的范围考虑得很全面;对指标的各个层面的分析较为深入。3.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主体构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主体包括:企业内部评估、外部的内审行业协会、政府有关监管部门。企业内部评估是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的主体之一,企业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企业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由外部的内审行业协会对企业内部审计活动进行评价,保证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公开性和鲜明性特征。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作为企业监督者的角色,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健康、高效的进行。4.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对象构建。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对象其实就是对什么进行评价。包括内部审计的环境因素、审计资源因素、审计行为因素。运用平衡计分方法,细分要评价的对象,可以精确的分析出评价对象中的问题和因素。5.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标准构建。每一个体系离不开一定的参考标准,评价体系的标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评价体系的一般标准,包含: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2)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审计环境因素指标、审计资源因素指标、审计工作流程指标、审计顾客反映指标。

三、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和评价技术方法。四大要素体现的是一个整体,只有当各要素以合理的结构行成整体时,体系才能发挥强大的功能。1.体系自身影响因素分析。1.1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协同作用:一是作为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主体的内审机构及监事会、董事会,其评价的客体是审计过程中的审计环境因素、审计资源因素和审计行为因素及其审计过程的具体项目。二是外部评价主体中的内审协会则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审计实施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三是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对内审质量的评价。1.2评价标准、评价技术方法与评价客体的协同作用:评价标准、评价技术方法的确定是基于对审计评价客体的深层次分解。彼此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对应关系,不同的评级主体其评价的对象不一样,其所用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也是不相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对于评价客体的质量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作为评价体系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发挥好坏是直接影响体系中的重要因素。1.3评价标准与评价技术方法的协同作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缺乏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加强评价标准与评价技术方法的协同作用,依据评价客体确定评价标准,依据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价技术和方法。2.体系构建外部环境因素。2.1内审评价体系构建意识。国内许多企业很少意识到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意识淡薄,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要求不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好坏没有一定的把握和掌控,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工作难开展。2.2内部审计质量体系评价标准,是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和企业内部活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于企业科学、合理经营的重要依据。由于发展和贯彻的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很多问题。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企业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无从下手,因此许多企业仅通过一些很表面的现象进行主观判断。2.3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有效的方法。具备评价有效的方法,推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行,评价的结果也会更加明朗、清晰。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仅仅依据主观判断来粗略的估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缺乏有效的方法。

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环境。我国内部审计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1)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专门性的《内部审计法》,来规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细则。结合我国内部审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准则、章程和具体操作指南等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组织协会的执行监管。2.科学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企业高层需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识,明确内部审计质量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越强,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企业应该由董事会及其下属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这样才能发挥内部设计机构的最大化作用,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3.强化内部审计运作环境。优良的内部审计运作环境对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加强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之间的联系,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作出正确的指示和规划,安排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各个部门执行,将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将其写成报告反馈给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加强与外部审计的合作,积极配合外部审计部门的调查和审计,主动提供企业内部生产和经营活动情况、财务信息报表、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和评价结果等等信息资源,加强与外部审计师之间形成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充分利用内外部审计资源,减少审计工作资源的浪费。4.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1)企业高层要重视企业组织制度文化的环境塑造,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自身特色的企业组织制度文化,来强化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内部审计的意识和工作积极性。(2)引进现代化的内部审计人才、积极培养,加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培训,来加强和巩固其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3)完善企业内部的相关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让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参与到内部审计工作中来,整体性配合其工作有效进行,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馨月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6):95一96

[2]蔡利,黄文娟.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理论分析与实务探讨[J].会计之友,2010(1):21—24

[3]冯罗恒.公司治理视角中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经济与法,.2009(1):135—136

[4]胡茂莉.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方法[J].财务会计,2009(10):217

内部审计知识要素范文第5篇

在我国由于内部审计发展时间短以及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防治舞弊中的作用不是很有效,在舞弊防治中的限制因素主要出现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监督职能、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对公司治理进行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越强,其内部资源越科学,这样对舞弊防治越有效。在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都是管理层安排统筹的审计工作,并且内审部门的人员都是领导决定,缺乏了独立性。如果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对监督内容和评价工作就会产生不良影响,限制了舞弊工作的检查和治理的作用发挥。由于舞弊现象的出现存在两种原因:一是为自己私欲;二是为整个公司的利益。内审部门的直接领导会因为公司或者个人利益对内审部门进行行政影响,导致内审部门对于出现的错误或者问题隐瞒不报,监督控制的职能不能正常发挥。尤其是管理层舞弊,更会影响内审工作的开展。由于管理层对内审部门的不重视,往往导致内审部门的设置以及内审人员的安排不够合理科学。内审人员要具备财务以及审计等各种专业知识,不但要了解财务报告以及各种凭证,还要对法规、会计和审计方法熟悉。由于现在的内审人员都是从财务和审计方面出身,然后内审经常涉及到工程和设备等专业知识,由于内审人员的专业单一性也限制了内审工作。

2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舞弊防治的作用

2.1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但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设置的独立,同时还要求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要建立专职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要直接由总经理和董事会双方任命与授权,这样双发互相监督和管理可以使内审部门对舞弊防治的工作更加有权威性,并且更加的全面与充分。

2.2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内审人员要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舞弊知识,了解舞弊的特征和原因以及舞弊的类型。只有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才能在内审工作的事前监督与过程控制中,可以顺利的将舞弊行为消灭在萌芽中。在具备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对内审人员的道德素养进行培训和教育,只有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为企业利益着想的内审人员才能在公司治理中防治舞弊的发生,消除舞弊风险。

2.3树立防范舞弊意识在“舞弊三角形”中的三个因素有动机、机会和合理化,这是舞弊出现的要素。其中动机和合理化是认为因素,内部审计师要对这两方面着重关注。企业要鼓励企业对于舞弊等不正当行为的报告,创建一个诚实和高水平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舞弊的防范。内部审计部门是通过评估控制的有效性对舞弊进行监督的,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树立防范舞弊意识,提高警觉性,在审计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职业审慎性。在舞弊发现中,举报信息使最简单的途径和方法,因此要对提供合理正确的舞弊信息的人员提供保证,并进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