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定义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理论首次突破了人们对于智力的理解涵义,智力不再是单一的以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为核心的概念。而是一个更为多元和实用的智力体系: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知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共八种智力。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先进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对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这八种互不干预的智力,由于地域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各方面的程度层次不一,存在着明显差异。现如今美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已广泛的受到多元智能理论的积极影响,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去进行教育改革,这些都为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提供了有力的实践证据。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美术教学的联系

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心理念正是以人为本,提倡人文精神的发展与传播,发现与强化每一名学生的多方位智力,使学生更好的成长日后为社会做贡献。在平日的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秉承这一特征,所收获的结果是丰硕的。根据美术学科独有特征,可以充分调动起高中生包括高中生中的厌学学生的兴趣点,在兴趣与教师正确贯彻教育的理念的因素下,可以强化完善自身的各方面智力能力,也培养了高中生准确的认知和正确的社会观与价值观。但也要认清事实,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各个学科都要达到优异成绩,每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构造存在差异与区别,各自擅长的领域不一样,因此高中美术学科的教学老师要牢记这一点,经常换位思考体会学生们的想法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使高中生们在快乐和自信的气氛中塑造各自的潜在能力。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与生俱来特殊智能,这样的潜力是无限大的,不光是美术教师各科教师都应深信这一点,借此基础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在能力与擅长智能,培养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实际美术教学的方式才更会被学生与学校认可。

三、美术教育中实施多元智能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了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按照学习活动方式把高中美术学习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这样的划分,把每个领域的目的、内容以及所要让学生掌握的技能技巧,各种能力的培养更清晰的呈现出来,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把控和学生的自我调节。下面我们就从实际的教学案例中来分析两者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结合:

教学案例:《泥条头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立体雕塑的基本常识,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头像造型的创造。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立体雕塑的基本知识,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学习用橡皮泥制作出至少一个造型泥塑作品。

教学用具:课件、泥条头像、橡皮泥、瓶子

教学过程:

导入:1、出示几幅人物画像,请同学认真观察,并快速找出记忆最深刻的一个头像,并用语言描述它。

2、观察立体作品,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人物头像?

3、出示橡皮泥捏制的头像。

4、学生比较泥条头像与自画像的区别。

5、板书:泥条头像

实践感受:

1、自己动手试一试,研究一下共有几种搓泥条的方法。

发现问题――泥条搓不长,看课件解决(包饺子片断)。

2、如何用这些泥条来制作泥条头像呢?同桌之间研究一下,制作一个头像,需要那些工具?用什么方法制作。

观察欣赏:利用课件请同学们欣赏各种各样的泥条头像,注意利用瓶子的外形,进行想象。脸型,发型,五官的变化

创作体会:给大家5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瓶子的外形来设计头像。

提出问题:请同学提出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解决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分层欣赏:欣赏一组其它同学的作品。

制作:将最初的创作进行改善,最终完成一个独立作品。

展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评作品,师生互动进行。

总结: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与动脑,用心去体会,感受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美好。

案例分析: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了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更是对学生自知即自省智力的一种培养模式。本节课从兴趣入手,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以探索与实践、欣赏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步步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掌握了捏制泥条头像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快乐。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智力,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好像与艺术关系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与人的感情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大体说来,信息技术教师读书,不外乎以下几种目的:一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读,这是一种吃快餐式的读法;二是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而读,着眼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个体成长的追求;三是闲来无事,随手而读,却也偶有所得,乐在其中。开卷有益。

您是否因为读了某一本书而使久而未决的难题豁然开朗?您是否因为读了某一本书而对自己的教学之路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您有过上面的阅读体验,您是否愿意与大家分享您的这一次读书经历?

好了,还是让老师们用自己读书的心路历程和书中精彩的篇章来为我们娓娓道来吧!

主持人:魏宁(E-mail:QQ:354986136)

题记:

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意味着他们作为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这种水平除了应当具备传统意义的专业特性(理解本学科的知识及其结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等)之外,还必须拥有“扩展的专业特性”――有能力通过较系统的自我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和在实践研究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

――摘自《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

我一直对信息技术教师素养有疑惑,在南京师范大学李艺老师的引荐下,我结识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张义兵老师。张老师赠送了我一本他主编的书《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我欣喜若狂,相信这本书会帮助我加深对素养的理解。

慢慢翻开这本书,细细品味这顿精神大餐,让我豁然开朗。

书中介绍:素养一词在《辞海》中指“经常修习涵养,如艺术素养、文学素养”。根据教师职业特征,本书把素养分为了教育理论素养、信息素养、技术素养、研究素养。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教师必不可少的涵养。下面谈谈我对这几个素养的认识。

登上高山之顶――教育理论素养

书中提到,“信息技术教师最大的困惑往往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技术教育’问题。”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需要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理论基础来为课堂教学作支撑。书中介绍道:多元智能教学理论可以改变教师对教学和学生成就的信念,教师会用心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专长、重视学生差异,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赞赏学生的多元成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由于学生的智能特征各不相同,应尽可能多层次提供适应性的学习内容,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将多元智能与课程教学统整起来。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市优质课《设置动画效果》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的表现棒极了,接下来就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啦!让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其他动画片也制作得更生动有趣吧。你们看,动画片可真多啊!有《李广射虎》、《林冲捧打洪教头》、《牧童和狼》等,同学们可以根据难度系数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动画片,然后根据课文提示设计动画效果。设计要求是动画效果合理,顺序正确。既可以单独创作,也可以和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各位“设计师”开始行动吧!

学生制作时,大屏幕滚动播放部分优秀作品,供学生参考。

在这个环节上,教师采用与语文学科相整合的思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创作资源,以学生刚学的《自相矛盾》成语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历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兼顾了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同时也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能力差异,在课堂中充分运用了多元智能的教学理论,课堂效果很好。

也有的人认为只要上好课就行了,学不学教育理论无所谓,其实不然。就是因为有教育理论作为基础,才能轻松驾驭课堂,看来我日后还是需要汲取“理论”的营养。

饱含时代特征――信息素养

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育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尽管这是对学生的要求,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力军――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则需要更高层次的信息素养。

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该具有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与学生及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读罢,对比这几项要求,总结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有所欠缺,也许是不做班主任的缘故,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关爱帮助学生也做得不够,这些都明确了我的努力方向。

拥有一技之长――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该是信息技术“工程师”;其次,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再次,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学习、创新的能力与精神,掌握新的教学、学习与研究方法,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利用自身的技能优势,善于将新技术、新理念和新平台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网络教室平台、博客、论坛、QQ、专题网站等,有效实施信息技术手段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2009年9月,我参加了无锡市电教馆举办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功比赛,技术这一项的比例占分很多,可见技术对教师的重要性。

带着问题教学――研究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需要重新学习教育科研方法,把“教书匠”转化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科研型教师。

书中用详实的文字介绍了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方法:第一,确定研究的课题。第二,恰当选用研究方法、科学研究问题。常用的方法有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用得最多的还是行动研究法。只要有了行动,相信在研究中肯定会有收获。第三,要规范写作论文、有效发表研究成果。信息技术教师的写作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我们的教育生活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如果不进行思考、整理,就会使自己的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通过写作,教师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经验融入教育生活。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美术创作课;童话故事;多元智能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3-0098-01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要使每一名学生无论是所谓“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能获得可以尽情施展其才能的机会;要由“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变为“创造适合每一名儿童的教育”。带着这种理念,教师设计了美术创作课“自编自画童话故事”,整个教学活动共分三个阶段:积累阶段、创作阶段、展示阶段。

一、积累――听故事、讲故事、看故事

(1)听一听。教师提问:“有很多同学小时候睡觉前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学生回答:“听大人讲童话故事。”教师开始放录音:“好,下面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故事开始了。”教师就这样很亲切、很自然地引导同学们走进了一个童话王国。“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主人公是谁?给你什么启示?”听完故事后紧接着教师提出设问,使学生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2)讲一讲。“你知道有哪些好听的童话故事?讲一讲看谁的故事最精彩。”教师通过提问激发了学生讲故事的热情,开发了学生已有的资源。(3)看一看。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听了故事、讲了故事,是不是更想欣赏到美丽的画面?你们快看(播放课件),这些童话故事是用什么表现形式绘制的?你更喜欢哪一种风格。下面我们走进图书馆,去欣赏更多、更好、更美的童话故事吧!”通过欣赏大量的古今中外童话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人文、地理知识,并且可以学习到各种表现形式及绘画技法,为后期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边听、边讲、边看。由每个学生从自己阅读的大量童话故事中挑选出自己认为在构思、构图、色彩上最精彩的故事介绍给大家。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方位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

言语智能在听故事、讲故事、看故事、编故事这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得比较突出。言语智能强的学生表现为听故事的时候聚精会神,听完后能准确概述出来,讲故事的时候绘声绘色,表达能力很强,同样在编故事的时候用词用句也是恰到好处,文章写得顺畅生动。那么这些学生的言语智能在这些活动中就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而言语智能比较弱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则会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语言,等到小组里讲故事的时候,他的语言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创作――编故事、画故事

(1)编一编。教师说:“现在我们各显其能来构建一个自己的童话王国,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编织我们的梦想吧!”先由每个同学自编一个故事,然后小组里选出一个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讲,最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2)画一画。集体协商,分工合作,故事中主要形象的设计可以由绘画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来画,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根据自己的能力有负责构图的,有负责画背景的,有负责涂色的,还有负责后期整理的,大家一起共同完成。

编故事、画故事主要运用的是空间智能以及逻辑智能,在编故事的时候首先需要在脑海中把已积累的素材进行分类、归纳、提炼,以便开拓自己的思路,然后再运用空间智能去想象、构思自己的故事,并且在分析故事的时候更需要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画童话故事时,空间智能比较强的同学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在创作过程中他们的构图、色彩、造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提高。而这方面比较弱的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得到了较大的帮助,使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展示――作品展览及表演童话剧

(1)展一展。展览以组与组之间竞赛的方式,设立各种奖项进行评比。每个组为自己画的童话设计一个展板,从展板的整体设计、作品的布置及周围的装饰再到故事的讲解,都需要全组的每个学生各显其能,共同努力。(2)演一演。由全班同学推举出一个童话故事,每个学生再一次进行分工,有导演、有演员、有剧务、有化妆师、有音响师等。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

作品展览及表演童话剧是两个综合性的活动,可以说是对前面一系列活动的一个总结和提升。在组织这两项活动的过程中,提倡同学之间要密切合作,因此人际智能表现要尤为突出。准备作品展览时,怎么设计展板,小组同学要共同出谋划策,有不同意见时要协商解决,而展板的整体布局又给空间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排演童话剧虽然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但是由于有了展览活动的基础,这次学生们组织得非常好。各方面的智能都比较强的学生担当了导演工作,肢体运动智能较强的学生担当了演员工作,空间智能较好的学生担当了舞台布景设计工作,音乐智能较强的学生担任了音响效果制作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可以从许多方面激活课堂教学,有助于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内与课外整合起来。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并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问题的产生始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在一起。解决问题需要勇气,更需要创新。教学是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创新。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稳步推进新课程,必须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的出路在优化教学设计,改善课堂教学状态。

一、多元互动的教学策略

多元互动就是善于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整合互动,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新课程告诉我们,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科书、环境等要素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注重师生互动比如反差互动,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熟知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互动,反差才会尽快缩小。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不是成人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反差互动、启迪互动。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不再是单纯的单向的知识训导,而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启迪性互动。作为互动的一方的教师重在启迪思维和调动学生的内动力,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得:独立习得,让学生能够从顺化互动尽快顺利高效向顺化互动过渡。而不重在知识的讲解或作出问题的答案。

二、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

为了追求共同的教学目标而谋求高校合作、共生共创、协调发展的交往互动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交往共事的能力和学会合作探究、资源共享、分享吸纳的能力。合作探究的基本程序时民主选题一合作探究―交流共享―分享吸纳。合作探究的技术方法有心意沟通、形成共鸣;如何分组;层次探究的递升。合作探究的共同指向要明确,目标深浅要适合各人任务。小组探究式重在攻关,重在交流;重在形成优势,重在解决某个问题、突破难点。

三、重视“以问题为引导、体验为中心”的情境设计

这是“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真正体现从生活逻辑到知识逻辑,不要简单地照搬书上的素材,也不仅仅是用生活的例子来印证书本的结论。

四、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要注意将教科书与其他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支撑起学生的学习活动。如网络信息、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参观、调查、访谈、时事政策、党团活动、班级活动、学校特色等。如果把身边的这些资源与学校的资源一起,发挥取长补短的互补作用,就必然使学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资源得到大大拓展。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学习资源;多元智能

21世纪,信息技术全面发展,使信息化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师带着笔记本电脑上课,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但是,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分化了学生的关注力,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上,而不深入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长久为之,学生会出现认知呆板、反应迟钝等不良状况,从而影响学生逻辑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在老师的“热情”下被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如何开发重组学生现有的资源,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拥有崭新的生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多元潜能的开发,是信息技术课堂中重中之重的问题。

一、合理的开发利用情感认知资源

情感是学生认知、学习、进取的能量源泉。教师的一眼――鼓励的眼神,一行――肯定的赞美,都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任何人都是希望被肯定、被赞美的,学生更是如此。多方面地审视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赞美他们,表扬他们,肯定他们,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自信和更强的学习动力,让他们获得更大的进步。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要多元化,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肯定和鼓励,从而让学生更自信、更自强。

二、注意学生学习资源的差异性

生活的水平不同,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的不同,学生自身智商情商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自身差异性存在的必然性。学生各自的情感认知水平、态度、价值观的高低,都是学生的差异性资源,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关注的问题,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并尊重他们,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有差异才有发展,才有进步的空间,它也是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关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分析学生资源的差异性,因人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1.设立有伸缩性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的能力也不一样,他们学习的起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设立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有弹性,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提出分层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具有伸缩性,既要保证基本目标的完成率,又要使基础较好的学生能获得超越性的提高。任务设计要体现差异性,既要满足高水平学生的期望,又要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成就感,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阶梯性提高。

2.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不同的基础和爱好,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方向的不同。然而,我们的教材是单一的,没有考虑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达成的前提下,教师要多为学生准备一些个性化的资源,让学生有自我选择的自由和余地。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努力使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学习。

3.培养学生建立自我风格的学习方法

要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特性的学习方法,建立凸显自身特长的学习系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尝试多种学习方式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型”。

4.为学生引入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学习

学生间的差异性,也正是学生合作时互相学习和弥补的地方。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行程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来帮助其他伙伴一起进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组成学习伙伴进行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了有效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会更严格要求自己,更要认真复习学过的知识技能,提高对已有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面对自己的伙伴,会激起迎头赶上的动力,努力学习。同时,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于心理学而言,它能促进学生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学生已有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领着学生,启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利用赛诗的形式,顺应学生的天性,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绿色课堂,拓展课堂的空间,让信息技术课堂诗意盎然,勃发生命的活力!

四、关注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与不可预测性。我们通过对课堂生成资源的适度开发,促进预设教育目标的高效率完成或新的更高目标的生成,这是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源泉。设计的问题要个性化、多元化。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成资源,及时捕捉那些闪动着灵性的生成资源,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时空,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教师要深入学习有关潜能开发和资源利用方面的理论,大胆地开展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撰写教学案例,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在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资源、学生差异性资源的时候,要同步关注学生的成功资源、错误资源、学习技能资源等,深入地挖掘了学生潜在的资源,并利用这些教学资源确定多元教学目标,设计弹性灵活的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置疑问难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使学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