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感染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医疗器械的污染
口腔门诊拥有众多不同种类、形状复杂、较难清洗的医疗器械,通常与患者的口腔黏液、牙齿、血液以及唾液等进行直接接触;同时这些医疗器械价格一般较为昂贵,不能一次性使用,一般都需要清洗和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但由于口腔门诊的医疗器械结构较为复杂,常常在交接、空腔等部位残存着不易清洗的组织碎片,这些未能清洗干净的残留物极易造成医疗器械的污染,进而造成患者交叉感染[2]。此外,口腔门诊还存在一些手动牙科器具、牙科旋转器具、牙科注射器具、根管器具等,都是传染疾病的常见传播媒介。
1.2诊治环境的污染
口腔门诊医院的诊治环境是极易被忽略的感染危险因素。口腔门诊是集中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接待、诊断、治疗的综合性场所,众多口腔疾病患者在此环境下进行呼吸、吐出唾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高速旋转的机器会将带有病原菌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血液甩出在空气中,极易造成治疗环境空气、地面以及物表的污染。有研究表明,口腔门诊空气合格率低于70.0%,治疗期间飞出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其他液体是造成口腔门诊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3,4]。
1.3一次性医用辅料的污染
棉签、棉球、垫布、纱布以及纸巾等都是口腔门诊常用的一次性医用辅料,一般用来清理患者血液、唾液、止血等,这些与病原菌密切接触过的一次性辅料如果不能合理回收处理,极易传染病原菌,造成感染。除此之外,口腔门诊常见的一次性杯子、医用手套、镊子以及注射器在给患者和医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4医务人员交叉感染
口腔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患者的口腔病患部位、唾液以及血液等进行接触,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无菌防护意识,未能及时对与病原菌接触部位进行清洗或者进行清洗时未按照规范进行,都会使医护人员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源。
2控制感染的管理对策
2.1加强感染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首先医院应该定期对全体医人员进行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对于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同时组织人员到上一级医院进行参观,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规范操作,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要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治疗完成后及时摘取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手卫生,处理好一次性辅料。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自身未受疾病传染或本身不是传染源,将自身从交叉感染中摘除[3]。
2.2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
制定“口腔门诊专业操作规范”、“口腔门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口腔门诊一次性医用辅料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口腔门诊防护感染相互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口腔门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对医疗器械、一次性辅料等进行消毒处理[5]。①每次进行医疗器械消毒处理时都应保证至少2人在场进行操作,同时严格正确对过程进行记录。②对于结构复杂、接触病原菌的高危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浸泡消毒-高压高温灭菌的流程进行。③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探讨研究防护感染措施,不断改进现有操作规范。④建立健全相应的相互监督、赏罚分明的制度,做到大家相互监督、改进有赏、违反必惩。
2.3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消毒
口腔门诊环境的污染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是排除这一危险因素的主要方法。①地面清洁。定期打扫口腔门诊的地面,重点清除治疗时飞溅出来的血液、组织碎片以及灰尘,然后将新洁尔液喷洒在地面,仔细清洁门诊室内的每一处。②全面消毒。在对整个门诊进行清洁打扫后,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才能达到排除诊治环境污染的目的;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地面、物表;用紫外灯消毒照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min。③日常保持。对口腔门诊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手段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医务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及时处理血迹,定期清洗门诊内的牙床、手柄、头托等。
2.4妥善处理一次性医疗辅料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对一次性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与患者黏液、血液或者组织碎片等有密切接触的棉签、棉球、手套等一次性医疗辅料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和回收;对于注射器、探针以及手术刀片等尖锐器械应放置在专用利器盒内,按医疗废物处置。
2.5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医院不仅要制定相关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和制度,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常见病原菌的日常检测,定期对口腔门诊的空气、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物体表面等进行微生物培养检测,以确保现行的消毒管理规范措施能够达到目标效果。此外,对于用于口腔门诊的消毒灭菌液应定期更新,以避免适应性耐受菌的出现;同时还应记录紫外灯以及空气消毒机的工作时间,做好日常监测。
3总结
本文对我院口腔门诊感染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口腔门诊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多次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处理操作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缺乏科学合理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针对上述因素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①加强感染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②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③注重日常环境维护,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④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改进消毒灭菌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武迎宏,陈致诚.口腔诊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12-914.
[2]秦红梅,周丽,赵文捷.口腔专科医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70-2072.
[3]胡秀琴.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73-75.
[4]袁有兰.门诊口腔科的消毒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138-139.
【关键词】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感染诱因
1本院口腔科门诊院感诱因
(1)口腔科日常管理工作缺乏,管理制度未能得到有效落实。院感管理机制是否能够有效落实;医务工作者是否能够遵守无菌原则;手卫生状况的优越性;个人防护质量;灭菌工作的规范性;医疗环境的清洁性;医疗设备的消毒质量等直接决定了院感质量。对于口腔科门诊部门而言,若各各项管理机制均未能充分落实,在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忽视了无菌原则的重要性,不仅未能严格加强手卫生,而且个人防护工作不到位,都可能会影响消毒质量、灭菌质量以及清洗质量,加之口腔部门内部工作人员整体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医务工作者所学过的无菌知识很快忘掉,无菌观念不强。(2)门诊环境污染;口腔门诊室是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空间,而口腔是人体四大菌库之一,其细菌数量之大、种属之多,居四大菌库之首,在牙面或牙龈沟之中集聚的牙菌斑每一克超过1011个。不仅如此,患者还表现出开放性强以及流动性强等特征,如果医师应用洁牙设备时,气溶水雾中出现病原体物质,治疗牙病时手机钻头所产生的气溶胶等都能污染周围环境[1]。(3)口腔科各种医疗设备的消毒工作缺乏彻底性。由于口腔科医疗设备种类繁多,不仅形态普遍缺乏规则性,而且价格也相对昂贵,增加了消毒难度,特别是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牙科高速手机,他们夹持平针及磨头、扩大针、治疗中要进入口腔,接触粘膜合组织。
2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各种消毒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成立口腔科感染管理小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科的特点,每月开展自查自纠活动,配合院感控科不定期检查,并将两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追踪问题。制定整措施。并纳入质控。(2)每月科室感控小组医务人员组织感控知识学习与培训,提高科内人员对感控知识的认识程度,学习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手消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废物管理条例》、《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职业防护管理条例》等[2]。(3)重视对空气以及诊疗环境的定期消毒,对于治疗椅以及操作台等设备,当患者使用完成后,都需以含氯消毒液进行有效消毒。流水痰盂应保持清洁,无血迹,患者用后立即用含氯消毒剂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清理污染物,正规消毒处理,并进行终末消毒。(4)严格手卫生制度。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在院感传染中,其手部发挥着传播媒介的作用,为防止院内出现交叉感染问题,需要加强对洗手程序的进一步规范,及时带手套。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避免交叉感染,每个诊室配备了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和快速手消。(5)重视无菌操作,以消毒工作—清洁工作—灭菌工作为原则及顺序,对口腔科内设备进行消毒。清洗后根据器械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灭菌方法,以免设备受损[3]。此外,在与患者破损粘膜组织、创口组织以及血液组织直接接触后,需对诊疗设备进行有效灭菌以及消毒,若诊疗仪器与患者皮肤黏膜组织直接接触,同样要予以消毒处理。手机牙钻的灭菌。一人一用一灭菌。由专职护士统一收回,灭菌发放。使用后先用含氯消毒剂初步消毒,开启水汽冲洗,再用超声冲洗,然后烘干机烘干,放入预蒸空高压灭菌器灭菌。扩大针、手术刀、剪刀、凿子、拔管器械等全部应用高压蒸汽灭菌。在治疗台上放置一个袋盖k桶,内放含氯消毒剂,用于盛放污染的器械。专职护士巡回发放灭菌器械并收回污染器械。对于手术及拔牙等治疗患者先作五项传染病筛查后,才能进行治疗。对于有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器械特殊处理,杜绝交叉感染。补牙器械、修复印模、石膏模型的消毒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消毒后。用流水冲洗干净后用干热灭菌器灭菌。修复模型、蜡块、石膏模型则应该在紫外线1m距离内照射1h后备用,以防交叉感染。(6)重视无菌物品日常管理工作,如果口腔设备缺乏外包装,或者是物品接受灭菌处理后,需将其统一放至无菌储物室中,下次应用时,应当用镊子对其进行夹取。此外,无菌储物罐中的所有设备,一旦打开,就需要对开包日期作详细说明,且开包1天后,必须进行灭菌处理。(7)重视无菌监测工作,对各种设备、器械表面以及空气等进行细菌监测,预真空高压锅的细菌监测。每月监测一次,各种使用器械则需予以细菌培养,频率是每月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出现,需加大监测频率[4]。(8)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力度。对于口腔科中的医务人员而言,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感染观念外,还要提升防护意识,学会针头回帽及打碎安瓶的正确处理。发现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上报感控科,查找暴露感染源,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或长效青霉素等一系列流程[5]。在接诊工作中,除了要对患者疾病病史以及健康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外,还要辨别其病原性的隐患,诊疗时着装整齐,戴帽子,口罩,防护镜,无菌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以防被病人的唾液、血液、飞沫污染。保护自己免受病原体侵袭。建立医务人员健康档案,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体检,每年对感染高危群体进行专业预防接种工作,从而提升医务工作者抗病毒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英淑,李静.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187-188.
[2]曹桂平.有效地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口腔科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337-338.
[3]陈文平,黄少宏.口腔科环境感染传播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8(1):56-60.
[4]赵红征.浅谈我院口腔科感染管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304.
关键词:口腔科;职业防护;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86-02污染的器械对护士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消毒灭菌不彻底直接造成院内感染和疾病传播。为了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强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防护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把院内感染控制在零。强化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医疗质量和职业安全工作顺利进行。强化各项管理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杜绝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1 危险因素
1.1 生物因素: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HIV、HBV、HCV等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口腔科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受到污染的器械,护士在回收消毒清洗传递过程中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而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较严重的国家,乙肝病人唾液中HBsAg阳性率为50%~60%,说明通过病人唾液、血液而引起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无法确定每个就诊病人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我们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很重要的。
1.2 潜在因素:经过病人唾液、血液污染的器械如口腔科专用镊子、探针、拔髓针、洗髓针、扩大针、注射空针等,在回收分类消毒清洗过程中不慎被刺伤都会造成感染机会。据统计护士在针刺伤中占80%,因血源性传染污染的针头刺伤占60%.
1.3 物理因素:紫外线的影响对人体的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可造成皮肤水肿、红斑、皮炎等。
1.4 麻醉剂:研究当中接触麻醉剂的研究人员中有不良妊娠结局、肝脏病、肾脏病及维生素B12代谢紊乱的发生率较高
1.5 心里因素:由于口腔科护士的特殊性,护士主要进行牙椅、器械、材料、患者之间,每时每刻都处在紧张的工作当中,再加上急诊、重症、复杂患者,极易造成口腔护士心里生理疲劳
1.6 各种消毒液的应用常用的过氧乙酸、含氯消毒液、戊二醛对地面、物品、空气、桌面、消毒使用等都会引起工作人员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造成化学物品的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预防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规程。强化防护意识,提高医疗安全,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结合本科室院内感染的特点完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
2.2 加强自我防护和预防措施,消毒室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在回收用过的污染物品、器械时必须戴防护用具:帽子、口罩、面罩、手套、围裙避免接触消毒过程中的飞溅污染。对回收的物品分类处理、存放、浸泡在指定容器内防止交叉感染,对用过的锐利器械集中浸泡锐器盒内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2.3 提高对HIV、HBV、HCV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用过的锐利器械连同治疗盘一起收回避免走动传递时相互刺伤,不要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注意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双方防护。在进行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伏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科采用药物预防处理。
3 总结
院内感染在社会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我们在日常操作中注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的培养,使护理人员自觉主动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而努力。口腔科护士的自我防护和控制预防院内感染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加强自我防护和预防措施,因此我们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很重要的。强化各项管理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杜绝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院内感染发生。强化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医疗质量和职业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个体口腔诊所;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14-0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3年10月-12月,由相关人员对通化市32家个体口腔诊所进行全面检查。
1.2方法
了解口腔诊所中所有从业人员的相关情况,检查医疗器械是否配备到位,消毒方法与效果,是否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操作。
2结果
本市个体口腔诊所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差别较大。本次调查的32家诊所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卫生问题。集中表现在消毒工作不到位,消毒方法不正确,消毒器械未配备完全,口腔医疗器械合格率为73.6%,医生手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3.2%。另外,一些医护人员的卫生意识较差,专业水平不高。
3个体口腔诊所存在的问题
3.1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经调查发现,一些口腔诊所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加上制度难以落实到位,导致个体口腔诊所管理不规范,医疗水平与质量也明显低于正规的医疗机构。另外,个别诊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擅自扩大诊疗项目范围。这样做不但会对患者就医产生误导,还存在不小的医疗风险。
3.2医护人员的从业水平偏低
一些诊所没有根据规定悬挂执业许可证,有的诊所还以各种理由为借口不出示相关证书。另外,一些医护人员并无从业资质,缺少执业医师证、护士证等。这明显和我国的相关法律相悖。医护人员的学历分布:大专以上:20人,中专:18人。由此可见,医护人员的文化水平整体不高,专业性也有待提高。
3.3消毒管理不到位
一些口腔诊所没有达到基本的医疗要求。很多口腔诊所没有设立专门的独立诊室,也未划分出无菌区。还有一些诊所尽管划分了无菌区、半无菌区,但并未严格执行,将无菌区和半菌区混在一起。医务人员直接在不分室、不分区的情况下开展相关诊疗工作。另外,无菌物品未按要求保管,与其它物品混放。
4加强个体口腔诊所卫生监管的对策
根据通化市个体口腔诊所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才能实现口腔诊所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其医疗水平,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的口腔诊疗服务。
4.1政府引导,加强行业监管
个体口腔诊所的职能作用是为周边群众提供基本的口腔诊疗服务,比如,治疗常见的口腔疾病、提供口腔卫生保健服务等。因此,政府要加强引导,可以把所有个体口腔诊所均纳入卫生行业管理,并出台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中国个体口腔诊所管理条例》,并统一行业技术规范[1]。同时,采用统一的行业准入机制。要求个体口腔诊所医生必须获得我国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护士必须有执业护士证。若无上述资格证,必须坚决取缔个体诊所。另外,通化市政府还应积极引导有资质的个体口腔诊所参与到社区公共口腔卫生服务,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提供口腔卫生服务。
4.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护水平
通化市卫生局应积极开展个体口腔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活动,要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个体口腔诊所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比如,可以规定个体牙医或护理人员必须每年参加多少次业务培训。又如,可以选派优秀的医务人员到正规的大医院或高校去接受继续教育[2]。卫生局开展的培训工作要以消毒知识为主,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与守法意识。在操作前后必须按规定严格洗手或对手进行严格消毒,穿戴一次性手套,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4.3积极宣传,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卫生局要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向广大个体口腔医务人员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当然,也可以在业务培训过程中开展宣传工作,向大家介绍《医疗器械监督监管条例》、《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等[3]。同时,让牙医了解一次性无菌器械和普通医疗器械的不同用途与使用方法,不同医疗器械有不同级别等常识。这样将有利于对牙医的监管,从过去被动监管变为主动遵守。同时,也有利于从源头上管控医疗器械的购进渠道,将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排在门外。
4.4加大监管力度,规范诊疗行为
我们卫生部门必须重视对个体口腔诊所的监管,采取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年检查无遗漏,检查覆盖率为100%。要将那些卫生情况差、屡教不改的诊所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开展经常性检查,并对其进行教育、培训,增加回访次数。当发现问题后,要马上指出,并勒令其整改。针对有严重违法行为的诊所必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以起到惩治的目的[4]。同时,卫生监督部门要给予指导,帮助个体口腔诊所规范消毒流程与消毒管理,实现诊所消毒的规范化。
4.5积极引导诊所更新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
笔者认为通化市政府应出台一些优惠措施,逐步引导个体口腔诊所更新医疗设备,改善诊疗环境。个体口腔诊所必须配置的医疗设备包括:牙科治疗椅(至少1台)、单片X射线机、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其它辅助设施等[5]。诊所要合理布局,应设有候诊区与治疗区,还应设置专门的器械消毒室。同时,不同治疗室也要分隔开来。
结语
本次调查显示,通化市个体口腔诊所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完善。我们卫生部门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个体口腔诊所的监管与指导力度,使个体口腔诊所管理尽快走上规范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文学锦.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268-1269.
[2] 李方兰,周静.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因素探讨及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7, 24(6): 588.
[3] 解希帝,王亚丽,秀珍,等.呼和浩特市个体口腔诊所消毒质量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4):321.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中心感染管理,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遵照阿城区卫健局关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及东台人民医院感染爆发事件两次学习会议精神要求。现将我院感染管理工作自评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社区中心感染管理实行业务院长领导下,组建社区中心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管理小组,三级网络管理,保证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制定了社区中心管理各种规章制度(如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检查标准等)并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以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院感科不定期下科室督促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多年来医院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三:加强对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供应室采用高压灭菌,坚持在无菌包外使用指示胶带,无菌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和日常监测 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有效的控制社区中心感染发生。
四; 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监控工作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设立手术室,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工作流程清洁消毒流程,治疗处理患者坚持一人一针一用一废弃原则,患者出院后床单元终末消毒处理。治疗室无菌物品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开启后记录开启时间。每日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
五:有完善的检测制度
定期对各科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监测。对使用中消毒剂(碘伏)定期监测
六:医疗废物管理
感染管理科制定了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别放置。设立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双签名并有记录可查。
七: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通过自查我们还存在诸多问题
1、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知识与控制意识浅薄。
2、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消毒灭菌观念有待加强。
3、感染控制细节做的不够。
4、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功能流程洁污分开医患分开的要求。
针对我社区中心存在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1、健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力度
2、明确职责 责任到人
3、制定社区中心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思想意识
4、大力倡导洗手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并使用符合要求干手设施。
5、病房被褥床单枕套清洗登记制度。
由于我社区条件有限,还存在很多不足,感染科一定吸取这两次爆发事件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警钟长鸣。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对于发现问题积极整改,提高医院防范医院感染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