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的笔记

高中语文的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的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的笔记

高中语文的笔记范文第1篇

一、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文本细读比较的方面

(一)标题比较细读

标题是整首诗歌的概括,并且细读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加入自己的想象。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标题,从标题描述的内容引发自己的想象,大致了解诗歌的类型。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从题目中可以知道,它是咏怀诗,而《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田园诗。同时,从标题中,也可以发现诗歌的写作手法与特点,像咏史类诗歌多会使用借古讽今的方法。比如《越中览古》与《蜀相》两首诗歌,前者是借用故事的盛景对比现今的衰败,后者通过对蜀相的描写,表明自己想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题材比较细读

古典诗歌有不同的题材,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每种题材展示出来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而同一个题材,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像《归园田居》(其一)与《积雨辋川庄作》,都属于山水田园诗的范畴,但前者描写带有悔恨的色彩,后者描述了田园生活的欢乐。

(三)意象、意境比较细读

意象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感官,以客观事物为基础,加入主观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融合,意境是诗人用生动的语言营造的氛围,让情感与真实景观相统一。意境在高中古典诗歌中有鲜明的体现,不同的诗歌可能有相同的意象,但会表达不同的感情,同样是对月亮的描写,《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月亮表达自己的愉悦,而《将进酒》则是表达诗人内心的悲慨。

(四)表达比较细读

诗歌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像是叙述、议论、抒情等,使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则是象征、烘托、想象等,这些技巧在诗歌中的应用,会让其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比如《氓》和《湘夫人》,两首都是叙事体诗歌,但两者表达的内容不同,前者有很强的叙事性,记录一个女子从恋爱到最终被休弃的整个过程,后者主要以抒情为主,写明男子赴约后未见到女子,内心的波动,有较强的主观性。

(五)风格比较细读

风格是由作者在诗歌创作中形成的艺术特色。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风格包括豪放、婉约、雄浑等。品味风格,是赏析诗歌的关键,像李白的诗歌具有豪迈飘逸的风格,杜甫的诗则是沉郁、顿挫,细读这些古典诗歌时,对比风格能够让自身更好地理解诗歌,进行鉴赏。宋代诗词中,多以豪放诗词居多,众多词人中苏轼与辛弃疾是代表人物,他们大胆构思,在诗歌中注入自己的豪气,使豪放词达到发展的高峰。但对比两者的词,仍能从中发现不同,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着重表达了“放”,超脱出原有的思想,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是以“豪”橹鳎表达自己的壮志未酬。

(六)语言细读比较

语言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体现诗人的情感变化。诗人或词人会用语言的表达让读者引起共鸣,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古典诗歌是语言的浓缩与精华,内容短小,但会向人们完整地展示一个事物。同时,字和词是诗歌基本的组成部分,在诗歌中加入一个或几个关键字,能够升华诗歌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

二、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文本细读比较点的选择

(一)比较点具有启发性

古典诗歌细读的过程中,找到适合的比较点,会让比较细读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其产生得到知识的欲望,主动赏析文本,有情感上的体验。比如,《醉花阴》和《声声慢》这两首词,它们比较点的选择是:两首词都表达了愁的情感,作者同是李清照,这两首词的“愁”有不同吗?随后,学生会摆脱原有的思维,分析诗歌中“愁”各自代表哪些含义,解析李清照南渡前后写作风格的变化。

(二)比较点准确、深刻

古典诗歌的细读,选择的比较点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注重诗歌与诗歌之间的关联,准确,深刻,能够从一个点扩大到一面,或是由小变大,有良好的细读效果。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都是辛弃疾,同属于怀古诗,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这个比较点的选择,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从而了解作者借助诗歌表达的情感,即内心的愤懑,以及自己的爱国之情,并且,两首词中都用了典故。

(三)比较点具有灵活性

高中古典诗歌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内涵,领悟意境美。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比较点时不可以一概而论,而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诗歌的体裁,科学选择,让选择更加灵活,优化设计,明确赏析的重点。

高中语文的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正视 朗读 意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深地感到学生们在朗读能力上一届不如一届。虽说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分数是学生和老师的命根儿的现状一点儿也没有改变。许多老师认为语文考试只考字词、阅读、作文而从来不涉及朗读,所以为了不耽误工夫,考个好成绩,干脆省了这道“手续”。然而 经常放声朗读不但不影响语文成绩,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培养很强的语感,塑造学生良好的气质,这些都是写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也是提升学生内在语文素质和气度的重要途径。在此笔者以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并综合学生们的语文朗读现状,提出几点正视语文朗读的意见。

1.朗读教学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注重诵读教学是可达到的。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张中行先生也说过:“一面吟诵,一面体会,是旧时代读书人练基本功的方法。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三味书屋老先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的情形更加形象,这种表现,状貌也许近乎可笑,但那种认真体会其韵味的态度是好的。”学生诵读是语文课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老师带领学生诵读,学生自己诵读,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含英咀华的过程,也是把经典语言“化”人个人身心的过程,这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文科课程的主要标志之一。

诵读是传统的优秀教学法。“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讲的都是诵读的好处。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诵读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开阔同学们的眼界、胸怀、提高品德修养大有帮助。所背诵的东西一旦烂熟于心,则其词语、佳句、章法、思想、韵律等都会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素养,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多诵读能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能起到重要作用。

2.朗读的有效性

2.1 诵读可以发现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和断句。大家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就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如果仍是“哑巴语文”,错误也许就在沉默中湮没。

2.2 多诵读有助于理解文意。诵读是打开思路的钥匙,多诵读能培养我们良好的语感,诵读出来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人认为把“问君能有几多愁?”读成陈述句和疑问句都可以,但如果读出声来,会明显感到,读成疑问句的处理,则显得平淡了。

2.3 多诵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语言的韵律和美感要通过声音来体现。中国语言的美不仅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还表现在声音上,节奏、韵律、排比、对仗,只有用声音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利用课件展示画面再结合诵读,学生读后脑中会出现鲜明的形象,这样学生的记忆背诵也快,记忆也长久。

多诵读,可使学生将文字、声音、形象审美熔铸在一起,挖掘出“声音”这一语文教学中常被忽略的因素,复活语文本身的精神血肉。学生通过多诵读,将文字转化为饱含情感的声音,培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情感内容的分析和领悟,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多诵读还可以使学生对文章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说话写作时很自然的就能创作出优美的句子。背诵使他们积累了更多知识,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学的审美有了更进一步提高,这不是以往苦求而不得的教学境界吗?

3.朗读的基本要求

给学生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个重要方面。朗读,一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多、不读破句;二是自然流畅: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传情达意: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我们不仅要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是要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去朗读,一步一步达到目标,这是需要花一定力气的。

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一般分五级。段与段之间停三拍;句、问、叹、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长句中没有标点的地方有的也应该适当停顿;根据作者在句中表现的感情也作适当的停顿。重读就是把句中重要的词语读重一些以示强调。句子的主语、谓语、修饰限制的定语要读重一些。语调的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表示颂扬的、赞叹的悲壮慷慨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示祈求的、感激的、沉痛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示怀疑的、双关的句子用曲调;表示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句子用平调。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幽静、秀丽的景色的内容,激烈的对话,含有快活、愤怒、恐怖等内容的要读的缓慢。语文课堂上朗读教学的突出特征是多安排学生读,以多种形式反复不断地让学生读,教师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提高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理解,增强语感,陶冶情操,读出风采。

4.朗读的方法

朗读教学要开展的生动活泼,富有成效,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恰当地方法。

4.1 教师范读,学生循声朗读。

4.2 背诵朗读。这种方法是通堂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如语言优美的诗歌、散文等。

4.3 欣赏性阅读。放录音或录像,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朗读。适用于朗读难度较大、较长的文章。

4.4 表演性朗读。适用于较强表演色彩的文章。如《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等,学生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到讲台上进行表演性朗读,学生们会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很热烈,教学效果也较好。

4.5 模仿播音式朗读。这种方法适用于很有气势的论说文,如《谈骨气》等,让学生们模仿优秀的播音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学生们会很努力的。

5.朗读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高中语文的笔记范文第3篇

建立中温消化池与高温消化池中两相消化系统,将高温消化池中的污泥回流至中温消化池内,用此方法检验中温及高温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对污泥的消解能力,并与单级中温与高温厌氧消化作对比。两相厌氧消化系统中挥发性固体的去除程度取决于污泥回流量,去除率为50.7–58.8%, 比单级高温厌氧消化时挥发性固体46.8%的去除率高很多,也比中温厌氧消化时挥发性固体43.5%的去除率高很多。确切的甲烷产量为424–468mL/VS,这与单级中温厌氧消化产生的甲烷量几乎一样。就两相厌氧消化挥发性脂肪酸和可溶解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而言,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出水水质优于单级中温厌氧过程中的。两相系统中的总大肠菌类的破坏率为98.5–99.6%,与单级高温厌氧消化系统中的相似。挥发性固体与病菌的减少率方面的较好表现及两相厌氧系统的稳定运行都可归因于由于污泥回流而带来的良好的高温厌氧环境,以及厌氧菌的稳定养分,还归因于两相系统中厌氧微生物高亲和性。

关键词:厌氧消化;中温的;高温的;同相;污水污泥

中图分类号: [TU9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简介

单级中温的彻底混合型厌氧消化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泥减量,并获取以沼气为形式的能量。中温厌氧消化通常需要20多天的停留时间,但是不能有效地减少挥发性固体及惰性致病菌。为克服这些局限性,人们对利用具有较高代谢率的嗜温菌来降解污泥的高温厌氧消化的兴趣与日俱增[1–4],虽然高温厌氧消化在减少挥发性固体及惰性致病菌的方面表现比较好,但其出水水质和剩余污泥的脱水能力比较差,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2,3,5]。高温厌氧消化对运行条件更加敏感,如温度、有机负载率等,还对投入的污泥特性敏感[5,6]。总的来说,可以从消化环境、微生物及工艺配置方面得出厌氧处理过程的的优化条件,每个过程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根据之前的研究[7–10],两相或两级厌氧过程在出水水质、甲烷量、挥发性固体降解率及工艺稳定性方面表现良好。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厌氧工艺的最佳组合来改善厌氧过程。最近研究了由连续的中温和高温消化池组成的两相厌氧消化(TPAD)过程,目的是合理利用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的优势[11–14]。相比单级过程[12,13,15]来说,TPAD过程可以在较高负载率下运行,并且对病原生物体有更好的灭活作用[13,15],而且能够像其他的两级或两相厌氧过程一样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8]。然而,TPAD过程第一阶段的高温厌氧消化池仍对环境条件敏感,可能影响到该过程的整体表现及第二阶段的中温厌氧消化池。此外,TPAD过程中得到的最大挥发性固体的降解程度和确切的甲烷产量与固体停留时间充足的单级厌氧处理过程中得到的结果不太一样[12,15]。

该研究的目的是测试由中温厌氧消化及高温厌氧消化组成的厌氧消化的组合工艺,以便得到更有效的污泥稳定工艺。因此,考察了单级混合型中温及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各自的运行状况,来明确各自的特征。同时还研究了新构想的同相厌氧消化的特质,新构想的这种厌氧消化是通过空间分离的中温及高温厌氧消化池之间的污泥交换的方式同时使用两种温度生物化学相,并且将这种新构想与污水污泥的单级厌氧过程作了比较。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装置

试验中厌氧消化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两相厌氧消化系统(a)由一个中温消化池(13.6 L)和一个保留高温消化池(5L)组成的。污泥的流入和从系统中排出消化污泥都是在中温消化池中进行。安装了一个内循环管路,用来交换两个温度下消化池中的消化污泥。对于单级厌氧消化系统来说,使用了一个彻底混合型的中温消化池(b)和相同类型的高温消化池(c),其有效容量分别为12.2L 和 5L。试验中用到的所有消化池都是由锥形底的透明丙烯酸管制成。把插在消化池中的恒温器与温度感应器相连。在消化池的外壁缠上一层电热材料,并裹上一层绝缘材料。在消化过程中,中温条件下的污泥温度由恒温器维持在35±2℃,而高温条件下的污泥温度维持在55±2℃。用连接了立式电机的搅拌器对消化池进行完全混合。在消化池盖上有一个气体取样口,以正丁基橡胶塞塞住,方便分析沼气的成分。沼气的产量由一个连接在消化池顶部的排水集气器监控。用硫酸对集气器中的水进行酸化,并加入盐使其饱和,这样就能预防沼气分解。在试验过程中,每天用带有计量的蠕动泵向消化池中均匀注入4-8次污泥。

图1a:中温高温两相厌氧消化 b:单级中温厌氧消化 c:单级高温厌氧消化

2.2. 试验方法

污水污泥是从B市的城市废水处理厂中获得的,使用前储存在4℃的冰箱中不到2周。在从贮水池中转移到消化池中时,要用一个孔径为1mm的滤网对污泥过滤,以防止堵塞。厌氧消化污泥是从B市一个污泥单级中温厌氧消化池中取得的。这些污泥也要用一个孔径为1mm的筛子过滤,去掉杂质,对这些污泥进行完初步分析后就被用作两种厌氧消化系统启动阶段的接种液。表1显示了接种污泥和培菌液的一般特性以及单级和同相厌氧消化系统的试验条件。接种污泥的特性,如挥发性固体、化学需氧量(COD)、碱度等在试验过程中变化很大。

表1接种污泥、培菌液特性及试验条件

在试验过程中,单级中温消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s)为20天,平均有机负载率为1.43 g VS/L/d,而高温消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s)为10天,平均有机负载率为2.90 gVS/L/d。对于两相厌氧消化来说,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1天,中温与高温消化池之间不同的污泥回流量是污泥初始流量的7.35, 3.33及 1.67 倍。与每个污泥回流量相对应,高温厌氧消化池的污泥停留时间(SRTs)与水力停留时间(HRTs)相同,但是中温厌氧消化池的污泥停留时间则分别减至2.38, 4.68 和7.60天。

2.3. 分析和计算

为监控厌氧过程的性能,每天都从单级和同相厌氧消化系统中取降解污泥样品。根据标准方法,每天都测量pH值和碱度,每周分析两次总固体量(TSs)、挥发性固体(VSs)、总化学需氧量(TCODs)和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s) [16]。每天还要用Anderson和Yang [17]提议的滴定法测量挥发性脂肪酸(VFA),每周用高效液相色谱仪(DX-500)分析两次挥发性脂肪酸,该液相色谱柱采用可进行紫外线检测的高压层析HPX-87H柱(300×7.8 mm)。每天监测沼气的产生量,并用气相色谱分析仪(Gow-Mac 系列580)分析其成分,气相色谱柱采用可进行导热系数检测的不锈钢立柱(Porapak Q, 筛孔尺寸 80±100, 6 英尺×1/8``)。厌氧过程稳定后,根据标准方法测量NH4 +-N[16]。用装有聚合氯化铝离子立柱(AS 144×250mm)和电导率检测器的色谱仪分析硫酸盐和正磷酸盐的浓度。计算在35℃中培养36小时后的菌落并用膜过滤方法测试分解污泥中的总大肠菌含量[16]。在试验过程中,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状态的稳定性通过一些参数的的稳定性来表征,这些参数包括pH值、挥发性固体、挥发性脂肪酸与碱度之比以及沼气中的甲烷含量。以单位颗粒化学需氧量(PCOD)负载率为基础,根据消化池的每单位体积和PCOD的去除率可以估算出确切的水解速率。测定出厌氧过程稳定条件下的试验产生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通过初始污泥和降解污泥的变异补偿特性比较其消化性能。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级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

在单级厌氧处理过程运行的70天中,高温厌氧消化过程的碱度高于中温过程的碱度,如图2(a)所示。众所周知,厌氧消化中的碱度可通过降解含氮化合物、硫酸盐、磷酸盐的释放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增加而形成[18–20]。在本次研究中,高温厌氧过程中的氨氮为860 mg/L,高于中温厌氧过程中的630 mg/L(表2)。但在单级中温或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未观察到硫酸盐和磷酸盐的显著差异。这表明高温条件下含氮化合物的降解高于中温条件[19–21]。流入污泥的pH值在操作期间逐渐从7.2降至6.8,如图2(b)所示。但是,中温过程的pH值从7.2增至7.67,并且稳定在这个值。高温过程的PH值稳定在8.08,比中温过程的高。在我们的实验中,随含氮化合物的降解而增加的碱度和pH值与之前的研究一致[22,23]。高温过程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随进水水质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比中温过程的高,如图3(a)所示。中温过程与高温过程SCOD的平均值在稳定运行状态时分别为2555 mg/L 和 5240 mg/L(表2)。高温过程中的饱和性脂肪酸比中温过程的高,且与SCOD数据一致(图3(a))。很明显这表示着中温厌氧消化的出水水质比高温厌氧消化的好,某些嗜温菌的低底物亲和性可以解释这一点[2,3,5,6]。挥发性脂肪酸在中温过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盐,但在高温过程中则为丙酸盐(表2)。从文献中可以看出[2, 5, 6],在高温消化池中,较高氮分压条件下会出现高含量丙酸盐,而较高有机负载率条件下会出现醋酸盐。在本次研究中,由于进水性有很大的变化,高温消化池中累积了丙酸盐是有可能的。这表明高温条件下的产醋酸菌和产氢菌对环境变化更敏感。SCOD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在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分别为22.7%和30.3%。这些主要是高温条件下的高含量丙酸盐造成的。

表2两级厌氧消化出水水质

图2 两级厌氧消化系统中碱度和pH的变化

监测两个单级厌氧系统的挥发性脂肪酸与碱度之比,以便对比pH快速变化的缓冲能力(图3(c))。据报告,当挥发性脂肪酸与碱度之比维持在0.4之下时,缓冲能力充足[11]。在本次研究中,中温过程中的比率大多恒定在0.1左右,项目开始阶段的比率除外。对于高温厌氧消化过程来说,这个比率在过程初期不太稳定。但是随着接近稳定状态,这个值也趋于稳定,减少到0.2左右。高温过程中略高的挥发性脂肪酸与碱度之比主要由高浓度的挥发性脂肪酸造成的。这表明单级中温厌氧消化比高温厌氧消化有更好的缓冲能力。

图3 两级厌氧消化系统中 SCOD(a) VFA(b) VFA/碱度(c)的变化

厌氧消化过程中减少的挥发性固体通常等于从挥发性溶解固体转化而来的挥发性脂肪酸的总量。悬浮的挥发性固体的水解会产生溶解挥发性固体,挥发性脂肪酸最终转化成了甲烷。挥发性固体的减少量可表示为剩余挥发性脂肪酸量与厌氧消化池中产生的沼气量总和。因此,颗粒有机物的水解作用对减少挥发性固体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尽管初始污泥的特性有很大的不同,但中温消化池的挥发性固体始终维持在16.18 g/L,而高温消化池的则维持在15.34 g/L,如图4(a)所示。因此,高温消化池内挥发性固体的减少非常依赖初始污泥的特性。这意味着单级厌氧消化过程在挥发性固体的稳定减少方面有很大的潜能,不会受温度的影响。但是,在稳定运行状态下,高温过程中确切的水解速率是0.520 gPCOD/L/d,略高于中温过程的0.451 gPCOD/L/d(表2)。这就导致了高温消化池中的挥发性固体的减少率46.8%高于中温消化池的43.5%.。Maibaum等人[3]的报告指出了在高温和中温条件下固体基底的降解速率不同,这关系到是否缩短保留时间[3]。

如图4(b)所示,中温过程沼气中的平均甲烷量约为64%,高于高温过程中产生的。这可能是因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溶解度低而造成的[22]。在之前的研究中,对于厌氧消化来说,沼气的甲烷含量主要受基质类型影响,而不是受温度的影响[4,22,24]。然而中温过程中以去除的挥发性固体为基础的确切甲烷产量对初始的污泥特性更敏感,这表明,相比高温产甲烷菌来说,用于应对进水特性变化的中温产甲烷菌含量更高。高温过程的平均确切甲烷产量为416mL甲烷,比中温消化池内451mL甲烷/gVS的产量低(表2)。这可能要归因于厌氧高温微生物较高的能量[5,6,25]及沼气中较高的氮含量[22]。

近年来人们对厌氧过程废水污泥中的病原生物体去除作用的兴趣显著增长,该去除作用可使消化的剩余污泥中产生一级生物固体。在本次研究中,高温消化池中总大肠杆菌群的去除率为99.7%。这比中温消化池中的66.7%高(表2)。高温过程中病原生物体的高去除率低于游离氮、挥发性脂肪酸和高温条件的较高比率,这可能是10天长的保留时间共同影响的结果 [14]。

图4 两级厌氧消化系统中VSs(a)沼气产量(b)值

3.2. 中温及高温两相厌氧消化

两相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池的碱度受初始污泥碱度变化的影响,如图5(a)所示。碱度以碳酸钙表示,在两相高温厌氧消化池中的平均值为3500– 4700 mg/L,比两相中温厌氧消化池中的3300–4400 mg/L略高。高温条件下的较高碱度与单级厌氧过程中的相似,如图2(a)所示,并且能反应高温条件下蛋白质等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较高降解活性[22,23]。由于进水水质的变化很大,试验早期的两相中温和高温消化池的pH值不稳定,如图5(b)所示。在第35天,中温消化池中的pH值稳定在7.5-7.5,与单级中温厌氧过程的相似。在试验初始阶段,两相高温消化池的pH值增至8.0以上,这与单级高温消化池的值相似。然而,在稳定运行阶段,高温消化池的pH值略降至7.7-7.8,这对于高温厌氧菌来说是最适宜的 [8,26]。这是高温污泥与中温消化池中的低碱度污泥互相混合的结果[27]。未观察到污泥回流量对两相系统pH的显著影响。然而,两相中温和高温消化池的碱度随着污泥回流量的增加从1.67Q增至高于3.33Q。这是因大量污泥进入具有较高污泥回流量的高温消化池中从而使含氮化合物的降解增强的结果。

图5 两相厌氧消化系统中碱度和pH的变化

图6(a)显示了中温和高温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挥发性脂肪酸的走势。试验开始35天后,两相高温消化池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趋于稳定,中温消化池中的也是如此,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未受到进水水质变化的影响。在稳定运行状态下不论污泥回流量如何,两相高温消化池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为339–679 mg HAc/L,低于中温消化池的436–795 mgHAc/L(表3)。这表明两相系统的高温消化池稳定,运作良好,并且对挥发性脂肪酸的亲和性比单级高温消化池的高(图3(b))。这看上去是通过中温和高温消化池之间的污泥回流产生了高亲和性基质产甲烷菌,并使其在两相高温消化池中占主导地位。在两相高温消化池的情况下,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在污泥回流量为1.67Q 和3.22Q时也低于单级高温消化池的。但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在污泥回流量为7.36Q时增至795 mgHAc/L左右,表明了甲烷的产生是整个厌氧反应器的限制因素,所以中温消化池的固体停留时间减少至2.38天。两相中温消化池的主要挥发性脂肪酸成分是醋酸盐,与单级中温过程的一样(表2和3)。但两相高温消化在污泥回流量为7.35Q时丙酸盐的含量很高,与单级高温程序一样。在污泥回流量较高时两相高温消化池内丙酸盐的高含量可能与高氢分解有关[5,22]。

表3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性能参数

图6(b)显示了中温和高温两相消化系统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稳定状态下两相中温和高温消化池内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分别为2100–2200 mg/L和 1700–2900 mg/L,这分别比单级中温和高温过程中的低。出水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较低主要归因于两相中温和高温消化池中的低挥发性脂肪酸,也可能是由于两相系统中挥发性脂肪酸上较高的产甲烷活性和厌氧污泥的高亲和性。

图6 两相厌氧消化系统中VFA(a)和SCOD(b)的变化

图7(a)给出了挥发性脂肪酸与碱度之比,用这个比值来评估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缓冲能力。挥发性脂肪酸与碱度之比在污泥回流量为7.35Q时稳定,在中温消化池中为0.19,在高温消化池中为0.16,试验早期除外。当污泥回流量降至3.33Q和1.67Q时,挥发性脂肪酸与碱度之比更低且更稳定了。这些数据表明两相厌氧系统的缓冲能力对污泥消化是足够的,单级中温厌氧过程也是如此[11]。两相高温消化池内的高缓冲能力 一方面是由于含氮化合物的降解所增加的碱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产甲烷菌的较高亲和性基质所产生的低挥发性脂肪酸。两相高温消化池的高缓冲能力也会通过中温与高温消化池的污泥回流为中温消化池提供一个良好的缓冲能力。

图7 两相厌氧消化系统中VFA/碱度(a)甲烷产量(b)VSs(c)值

一般来说,中温厌氧消化需要20多天的停留时间才能稳定消化污泥,这是中温厌氧菌成长较慢造成的[1]。但是,如表1中显示的,根据中温与高温消化池之间的污泥回流量,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中温消化池的污泥停留时间在2.38天至7.60天不等。总的来说,尽管一部分甲烷来源于同相消化系统的高温消化池,但确切的甲烷产量与单级中温厌氧过程的一样高。特别是当污泥回流量为7.36Q时,中温消化池的污泥停留时间仅为2.38天,但确切的甲烷产量大于460ml/gVS。这表示在中温条件下可能有一些非常活跃的耐温厌氧菌,也可能在含污泥回流的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内具备高温条件。这与大家普遍认为的观点不同,一般人认为在中温和高温系统中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厌氧菌群。根据之前的研究报道[13],这些是耐温厌氧菌,来源于中温和高温条件下的厌氧生物量活性测试中。污泥在厌氧消化中的水解速率是评价运行过程的重要参数,这是因为污泥中的微粒有机物含量高。以消化池中的微粒化学需氧量(PCOD)有机负荷为基础,可根据每单位容积的微粒化学需氧量(PCOD)去除率估算出的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确切水解速率,在污泥回流量为7.35Q时为0.537 g PCOD/L/d,高于单级高温厌氧消化过程的0.520 gPCOD/L/d,也高于单级中温厌氧消化过程的0.451 gPCOD/L/d(表1)。然而,两相消化系统中的高温消化池的确切水解速率为0.035 gPCOD/L/d,低于中温消化池的0.098 gPCOD/L/d,表明了大部分的微粒有机物在中温消化池中都被水解了。这一点与单级厌氧过程很是不同,在单级厌氧过程中,高温消化池的水解活性比中温消化池的高。这个结果可能会引起人们关注,因为稳定和良好的高温消化池很容易产生包括水解酶、碱度和其他养分在内的中间体,而且这些中间体之后通过污泥回流过程被转入到中温消化池,用于为水解酶或厌氧微生物营造适宜的中温条件。当污泥回流量减至3.33Q和1.67Q时,整个系统确切的水解速率在0.566和0.524 g PCOD/L/d之间波动。而不依赖于两相消化系统内污泥回流量的中温消化池水解速率高于高温消化池的水解速率。

两相中温及高温消化池中的挥发性固体的去除率比较稳定,不受流入污泥中的挥发性固体变化的影响,如图7(c)所示。挥发性固体在污泥回流量为1.67Q时去除率为51%,而在污泥回流量增至大于3.33Q时去除率增至59%左右,如表3所示。在文献中[15],从两相厌氧消化(TPAD)过程中获得的挥发性固体在28天的污泥停留时间下去除率为50%,这比单级中温消化池中的高了约10%。在本次研究中,从两相消化系统中获得的挥发性固体去除率比单级中温消化池中的高15%以上,且比单级高温消化池中的高12%左右。两相厌氧消化系统中的挥发性固体去除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中温消化池和高温消化池之间的污泥回流而使得中温消化池具有了更好的水解活性。另一方面,两相消化系统可能需要增加能量,用于污泥回流和加热高温消化池。但是,与单级中温或高温过程相比,两相消化系统的增加的能量是可以通过其其他优势所弥补的,包括挥发性固体的高去除率、较好的出水水质、较好的运行稳定性和高甲烷产量。

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内的总大肠杆菌类的破坏率从98.5% 增至99.6%,这与污泥回流量的增长有关,如表3所示。这表明通过两相系统的高温消化池那部分污泥在高温条件下对总大肠杆菌类的破坏起了重要作用,但未影响停留时间。

4. 总结

通过对单级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运行特点、污泥处理、中温及高温同相厌氧消化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单级中温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的产量、 出水水质及过程稳定性都优于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但单级高温消化过程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去除率和总大肠杆菌破坏率都优于中温消化过程。中温和高温两相厌氧消化的性能取决于中温和高温消化池之间的污泥回流量,但从两相厌氧消化系统中可得到比单级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明显的优势。两相厌氧消化过程中,出水水质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甲烷产量和运行稳定性都优于单级中温厌氧消化的。病菌破坏率与单级高温消化过程的相似,但挥发性固体的去除率比单级高温消化过程的高很多。由于中温和高温消化池之间的污泥回流,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具备了以上这些高性能,这主要归功于系统稳定及良好的厌氧高温环境、高亲和性基质的厌氧菌的培养、以及两相中厌氧菌的稳定的养分。

参考文献

[1] Aoki N, Kawase M. 《高性能高温两相消化过程的发展》,水文科学和技术期刊 1991年版; 23:1147–56.

[2] FangHHP, ChungDWC. 《中温和高温条件下蛋白质废水的厌氧处理》. 水文科学和技术期刊 1999年版; 40(1):77–84.

[3] Maibaum C, Kuehn V. 《对鸡粪浆和有机残留物的高温和低温厌氧处理》. 水文科学和技术期刊 1999年版; 40(1):231–6.

[4] Zabranska J, Stepova J, Wachtl R, Jenicek P, Dohanyos M. 《高温和中温消化池在不同有机负载率时的厌氧生物活性》. 水文科学和技术期刊 2000年版; 32(9):49–56.

[5] Kim M, Ahn YH, Speece RE. 《对中温与高温厌氧消化的过程稳定性和效率的比较》. 水文研究杂志 2002版; 36:4369–85.

[6] van Lier JB. 《高温厌氧废水处理的局限性和工艺流程设计的影响》. 国际普通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杂志 1996年版; 69:1–14.

[7] Azbar BN, Speece R. 《两相、两级和单级厌氧过程的比较》. 环境与工程杂志 2001年版;127(3):240–7.

[8] Azbar N, Ursillo P, Speece RE. 《工艺配置和基质复杂度对厌氧过程性能的影响. 水文研究杂志 2001年版;35(3):817–29.

[9] Roberts R, Son L, Forster CF. 《处理废活性污泥的高温/中温双重消化系统》. 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杂志 1999年版; 74:445–50.

[10] Schafer PL, Farrell JB.《高级厌氧消化性能比较》. 第75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博览会会议记录(水环境联盟年会 2002年),46期. 芝加哥:世界经济论坛; 2002.

[11] Zhao Q, Kugel G. 《污泥和有机废物的高温/中温消化》. 环境科学与健康杂志 1996年版; A31(9):2211–31.

[12] SongYC, Park SH, Lee JS. 《TPAD过程中污泥的高厌氧稳定性》. 韩国化学协会杂志2001年版; 21(6B):70 5–13.

[13] Vandenburgh SR, Ellis TG. 《不同的固体浓度和有机负载对温度相位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水环境研究期刊 2002年版; 74(2):142–8.

[14] Ferran B. 《对病毒破坏率最佳的城市污水污泥的两相厌氧消化》. 第75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博览会会议记录(水环境联盟年会 2002年),46期. 芝加哥:世界经济论坛; 2002.

[15] Han Y, SungS, Dague RR. 《对废水污泥的温度相位厌氧消化》. 水文科学和技术期刊 1997年版;36(6–7):367–74.

[16] 美国公共卫生协会 (APHA). 检验废物和废水的标准方法, 18th ed. 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 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美国自来水厂协会, 1992.

[17] Anderson GK, YangG. 《用简单的滴定法确认厌氧消化池中的碳酸氢盐浓度和总挥发酸浓度》. 水环境研究期刊 1992年版; 64(1): 53–9.

[18] Capri MG. Marais GvR. 《厌氧消化过程中PH值的变化》. 水文研究杂志 1975年版; 9:307–13.

[19] van Haandel AC. 《消化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对厌氧消化池中碱度需求的影响》. 水文科学和技术期刊 1994年版; 30(8):23–34.

[20] Munch EV, Greenfield PF. 《通过测量PH值估算前发酵罐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 水文研究杂志 1998年版; 32(8):2431–41.

[21] Sanchez E, Borja R, Weiland P, Travieso L, Martin A. 《牛粪批量厌氧消化过程中温度和Ph值对甲烷生产动态、清除有机氮和磷的影响》. 生物处理工程期刊 2000年 ; 22:247– 52.

[22] Gallert C, Winter J. 《分类有机废物的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氨对葡萄糖降解剂甲烷生产的影响》. 实用微生物技术杂志1997年版;48:405–10.

[23] Yu HQ, FangHHP, Gu GW. 《中温和高温产酸上流式反应器的对吧》. 加工生物化学期刊 2002年版; 38:447–54.

[24] Ahn JH, Forster CF. 《中温和高温厌氧上流式过滤器的对比》. 生物研究技术期刊 2000年版; 73:201–5.

[25] Borja R, Martin A, Banks CJ, Alonso V, Chica A. 《对中温和高温条件下橄榄油厂废水厌氧消化的动态研究》. 环境污染期刊 1995年版; 88:13–8.

高中语文的笔记范文第4篇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书写读书笔记,有效地书写读书笔记

在提高读书笔记教学质量之前,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可以有效地融入读书笔记教学的情境中来,对此,老师首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需要了解每个学生在书写读书笔记时的阅读偏好以及写作能力,然后再安排或是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读书笔记任务,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应该巩固与延伸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学生语文基础能力

老师应该做好对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培训,尤其应该将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关联词等常用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细致化的讲解与梳理,保证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语文基础能力,使学生准确进行词汇选择、语言组织、段落划分等,?读书笔记成为学生锻炼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技巧的重要方式,进而提高读书笔记的书写质量。

三、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写的、愿意写的、能够写的

老师应该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也就是不能将读书笔记的内容敲死,一方面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写随想、写感悟、写体会,总之,就是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写的与愿意写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读书笔记的作用,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促使学生完全投入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情境中来。

四、发挥老师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做好学生读书笔记教学的个性化辅导

老师还要主动发挥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质量的管理与辅导上,而不是对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的关注。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写作能力来合理分配读书笔记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话说、能够写、写得好,让学生个性与个性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让读书笔记不是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情绪与心理的释放。

五、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开展主题辩论会或者演讲会,让读书笔记活起来、动起来

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尤其是让学生根据生活、情感、人生、理想等读书笔记内容来组织主题演讲会或是辩论会,一方面让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促使读书笔记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与丰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享读书笔记内容来激发学生写作的荣誉感与积极性,让读书笔记从量到质都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六、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资源进行读书情境的创设,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书写读书笔记

高中语文的笔记范文第5篇

学生们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学习语文,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可见,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这三关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必须度过的难关。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经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探索,我简单就在教学活动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谈一下我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两点思考。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1. 给学生个支点,让他们学好文言文。这个支点就是一本《古代汉语字词典》、一本语文书和一本《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这个支点的建立,可以帮助同学们自主学习文言文,同学们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找到成功的感觉。比如,在教学《苏武传》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这句话对学生来讲很难,但是借助参考书,学生自主研讨,划分了句子成分,找到了像“‘以中郎将’是介词结构做状语,‘匈奴使留在汉者’是定语后置句式”这样的一个隐含的句法成分规律之后,学生能够很快给出正确的翻译。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尝到了甜头,自然地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不仅重视文言知识,更要注重文章内容,灵活设计课堂。比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我给了学生自导自演学习文章的机会。自导自演时,加深了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也让学生牢记了烛之武这样一个“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的经典人物。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的阅读兴趣。

3. 小组竞争,强化阅读兴趣。小组竞争阅读,竞争翻译,这些竞争机制的引入让学生们不断地体验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快乐,让同学们从“怕”文言文,到“爱”文言文。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文言文阅读,同样,也适合其他内容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学生能够通过三年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读懂浅易文言文。基于这样一个要求,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重视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的讲授。面对这样的一个挑战,学生很茫然。

1.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习惯。以课本为基础,多读、多诵、多背。课前诵读是每一节语文课的必修内容,学生们放声朗读,给整个课堂营造了一种非常好的文学氛围。大约4分钟的文言文阅读既不会影响正课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坚实的文言语感。

2. 语法教学经常化,语法学习主动化。所谓经常化,是指无论是讲读课还是习题课,只要是文言文阅读课,我都会带领我的学生们温习语法知识,不断地补充我们的语法基础知识功底。所谓主动化,是指多给学生时间,多给学生机会,多让学生锻炼。对于一些难点较多的句子,教师应当给予点拨,对于一些语法简单的句子,学生应自主翻译,不懂得地方相互研讨。这样,将语法教学渗透到日常学习当中去。

3. 实词、虚词总结规范化。经常组织学生利用课上或课下的时间总结课文当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时还会颇富创造性地给学生拓展延伸的空间。

4. 文言笔记随时写,文言成绩步步高。教导学生多做文言文笔记,将日常学习当中总结的知识写到笔记本上,将遇到的困惑写到笔记本上,将困惑的解决方案写到笔记本上。这样,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就已经成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经典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