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业务基础知识

审计业务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业务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业务基础知识

审计业务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一、我也搞不定所有客户

一直带销售团队,经常进行培训和辅导,包括后来给很多公司做年度营销及管理顾问。

于是,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

囧先生:胡老师,您教我们那么多方法,可我有一个大客户,一直没有搞定他,您能够陪我去把他拿下吗?

胡说N道:这个嘛,当然,也许,或者……不如我跟你先说说,什么是“大数法则”?

因为具体到任何一个客户,我都不能拍着胸脯跟你说:“这个客户你搞不定,我一定能搞定!”

但是,我可以保证的是,如果100个目标客户,你能搞定2个,我肯定能搞定5个、8个的……

二、什么是“大数法则”?

每一个个体发生某种行为的必然性往往是不确定的,相对难以预测和控制。

但只要这种相似个体的数量足够大,便一定有一定比例数量的个体会发生这种行为,遵循一定的大数法则。

大数法则:指的就是——相似个体所组成的大型群体的平均行为是容易预见的,它们的结果遵循一定的统计规律,即概率。

在销售过程中,既有行业的大数比例,也有企业的大数比例,因为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品牌、品质、员工能力等存在差异。

而在同一企业中,也因每个员工能力的不同,存在着每个人的大数比例——业务能力越强,比例越高。

三、大数法则应用案例:

驾校教练,如何一周就完成了全年的销售任务?

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去猎鹰驾校练习场外。

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就想去看一看之前教我场内的教练,跟他聊个天、抽支烟。

这时教练就问我:胡先生,你身边有没有朋友要考驾照的?可以把他推荐给我吗?

我就问为什么呢?

他说我们每个教练每个月都有两个招生任务。这个月正好我们有一个促销活动,原价3300的,现在只要2800,如果您有朋友要学车的话就推荐给我吧!

我当时想,身边没有人呢,可是,出于营销“老司机”的本能,不到30秒,我就马上为他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因为:

有且仅需这2个前提条件——

第一,我知道他手上有每一个像我这样曾经跟他学习过的学员的手机号码。

第二,我知道“大数法则”非常适合应用到这里。

我说,陈教练,你现在手上有多少个学员的电话号码呢?

他说以前很多呀,这几年两三万个都有,可是以前没有重视,基本上都扔掉了。

那我就问他,你现在手上大概还有多少个?

他说应该有四五千个吧!

于是,我立即向他出了一个主意:

我说,你,编一条短信,然后群发给你那几千个老学员。短信就这样写:

你好,我是猎鹰驾校的陈平安教练,这个月我们有一个促销活动,原价3300的,这个月报名,只要2800,如果您身边有朋友需要考驾照的话,请您推荐给我,不胜感谢。

回到家以后,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这么一条短信,我想他肯定是按照我的我所说的群发了。

过了一个星期我又去驾校去练车,然后在驾校那个大厅附近碰到他,他高兴地跟我说:胡先生,你那天出的主意真好,我这几天把一年的招生任务都完成了,招到了20多个学员。

说着说着,电话又响了,他一看电话,接听之后马上跟我说:你看又来一个要报名的。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把这个秘密分享给他的同事?或者汇报给他的领导进行全公司推广?

四、大数法则案例解析

在某一个具体的时刻,某一个具体的人身边不见得恰好有同事、朋友要学车考驾照。

但是,放在1年的时间内,极有可能人均都有1个朋友准备学车。那么,5000个老学员身边总共就有可能有5000个潜在对象。

平均到12个月,这5000个老学员身边每个月可能就有400多人。

根据大数法则,可能有5%的人愿意到朋友推荐的这个驾校学习——

因为:

1、有足够的优惠。

2、该驾校口碑不错,经朋友转介绍的成功可能性高。

胡说N道:所谓“大数据”,并不是因为互联网才有的概念,只不过有了互联网,大数据更容易被获取、被分类、被统计分析,其价值更容易实现。

五、大数法则的其它应用

——大数法则与销售计划

在国外的直销(这里指广义的直接将产品或服务销售给用户)行业,包括直销、保险等销售领域,大数法则也被称之为“平均律”,几十年前就已经得到广泛而充分的应用。

然而在国内,我发现很多直销公司可能创始人他们知道这一点,可是,到了下面的5级、10级之后,或者保险公司的营业厅下面各级经理那里,基本上无论是销售经理还是业务人员,几乎90%以上的人都没有“大数法则”这个概念了。

一般的销售型企业更是极少知道“大数法则”及其对销售计划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仅强调“结果管理”的企业,绝对是计划的无能。

没有过程管理,肯定也有一定的结果。

但忽视过程管理,一定不会有更满意的结果。

而真正有效的过程管理,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以终为始

真正有效的销售计划制定与销售过程管理,都离不开根据合理的目标来制订计划,然后在过程中不断保障计划的实施。

(而合理的目标设定,首先依据的就是“大数法则”。关于“以终为始”,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销售计划,另外发文讲述)

比如说某个行业的目标客户转化率为5%,客户平均价值为2万元,业务员为了实现100万的年度销售目标,就必须成交约50个客户。

为了保障年终50个成交客户数量,根据大数法则,他必须在这一年内发现并有效的管理和跟进1000个目标客户。

然后,根据每个客户的跟进程度进行分类,形成“销售漏斗”,然后,根据“销售漏斗”进行客户分类管理。

处在不同过程层级中的客户,在持续跟进的方法、技巧和手段上,都会有一定的差别。

如果不善于分别对待,笼而统之的进行跟进,其成交效率将大大降低。

六、案例:为什么勤奋也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我曾遇到一位非常有激情的保健品直销业务员,其勤奋度远超一般的销售人员。

他的上线有一个工作室,租的是街边门面。这位业务员每天都很勤奋,在街边接触各类陌生人,邀约进店体验,并能销售出去一定的产品,但仅靠销售产品所带来的业绩回报较低。

当然,他也说服了一些人去会场听宣讲课……

就这样干了一年多,根本没有实现他当初被吸引进入直销行业的愿望。于是,我跟他有这样一段对话:

胡说N道:你知不知道,直销致富的精髓是什么?

梦想照进现实:有激情,勤奋啊!

胡说N道:精髓是,发展更多的下线,也就是经销商,让更多的人帮你销售,为你带来回报。

梦想照进现实:我也发展下线啊,不过只是一年里只发展了一个……

胡说N道:那你总共邀约了多少人进入会场呢?

梦想照进现实:应该有30多个吧?

果然完了……

七、大数法则案例解析

关于如何“业绩倍增”,我们还有一个“老鼠拉线”原理(下次再详述)。

一个水平不高的直销业务员尽管很勤奋,靠自己把客户找到后拉到店内体验、消费,是很难发展出几个下级经销商的。

因此,直销行业要想深度影响和改变一个消费者成为经销商,必须借助于更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高手,通过会议营销来转化。

而一般来说,直销在中国二十多年了,会场转化率也已经早就低于5%。

根据大数法则,他邀约30几个人进入会场,当然只能转化1个人成为他的下级经销商了。

如果他需要在一年内发展10个下线,必须制定一个计划:

如何说服300人进入会场。

这样,工作目标不同了,平时的工作方向、沟通内容和技巧、日常工作的开展等等重点都一定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稻盛和夫说过:人生及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胡说N道:

工作目标不同,工作任务就不同。

不同的工作任务,需要的胜任能力也就不同。

审计业务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构建一体化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明确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中高职的就业领域和岗位面向。根据我们的调查,中职毕业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主要是当地小微企业的基础会计工作,这里,当地更多的是指县级或更下面的基层区域,在这些地方的一些小微企业,他们需要一个懂会计基础知识的人员进行最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出纳、仓储、收银、记账甚至可能是文秘和统计等工作。而高职毕业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是省级或地级市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需求是不仅能满足基础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有时也会有一些相关的管理工作需要他们来组织或完成,如成本计算与管理、筹融资工作或所需资料的准备、提供比较规范和完整的企业会计报告以及其它财务文件等。因此,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面向应该是为小微企业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提供具备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其职业提升的空间应该是在基础岗位工作几年后可提升至企业财务主管岗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岗位面向应为中小企业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也可拓展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或在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税务咨询、审计助理等工作。因此,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针对就业面向岗位和继续深造所需要的具备熟练完成出纳岗位工作、规范完成小微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能力,具有基本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知识和技能及对应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专业人才。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三年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针对就业面向岗位,培养能熟练完成中小型企业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税务咨询等业务岗位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在这些岗位工作若干年取得经验和通过一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后,可提升至企业管理岗位从事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部分。中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包括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出纳实务(可以分别珠算、点钞、小键盘以及票据业务等进行授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企业会计实务、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税费计算等;专业选修课应包括财经英语、财经应用文、经济法基础知识以及审计基础知识等。高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基础和财政金融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企业会计实务、成本计算与管理、财务管理实务、税收筹划、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审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小企业会计实务、经济法、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统计基础等课程。

三、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的会计专业课程,总体来说,在课程的设计上,中职应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高职侧重于更深入的知识、技能以及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中职更多的要求掌握该如何做的问题,高职则要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具体到需要进行衔接的课程及其内容,主要是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上,其中又以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最为重要。在以上的课程体系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需要解决衔接与配合的问题。下面分别论述:财务会计,不同的院校可能名称不同,如企业财务会计、会计实务、初级或中级财务会计等,其实就是财务会计的内容。结合中高职培养目标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掌握的内容应不超过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所需范围就可以,高职掌握的内容不超过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所需的要求即可。中职阶段掌握的内容可以满足小微企业进行基本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的需要;高职阶段的内容除对中职的内容加以深入以外,最主要的区别是涉及到金融资产业务的核算、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处理、减值准备业务的处理、长期负债业务的处理、所得税业务的处理等,以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还涉及到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对会计准则的更深层次的把握和理解,就是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好地对会计进行把握,以满足中小企业进行会计管理的需要,上升到管理层面。成本会计,中职的内容应该掌握在制造成本法下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高职阶段除了要掌握制造成本法以外,还应该掌握成本差异分析、作业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从中职的成本核算层面上升到成本管理、控制和决策的层面。财务管理,中职阶段的内容侧重进行基本的计算和简单的分析;高职阶段除了计算的指标更多以外,还要体现指标之间系统性和分析的全面性。税收实务,中职侧重进行纳税计算,能处理企业日常发生的相对简单的涉税事项;而高职则更多从税收筹划的角度进行税务管理,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尽量为企业节税。会计电算化,中职要求对个别会计软件进行基本操作就可以;高职则要学会几种主要会计软件的操作,同时还要学会利用软件进行会计管理,即时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

四、实训体系的构建

中职实训体系中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出纳实务相关技能实训,二是会计核算基础技能的实训。为培养学生出纳实务技能,所需要的实训包括:点钞、小键盘输入、珠算、票据业务、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等相关方面技能,而会计基础核算技能最核心的是要掌握基础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全过程,也就是能完成从凭证取得或填制开始到会计报表编制完成的全过程业务处理,既包括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等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熟练掌握,也包括手工处理环境和计算机处理环境下的账务处理程序的熟练掌握,目的是让学生能全面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程序和方法,以使其毕业后能独立应对小微企业会计工作的全过程。高职实训体系则是在中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进行相应岗位工作所需的会计综合业务处理技能、成本计算与管理技能、财务管理与决策的技能以及税收筹划的技能。会计综合业务处理技能要能完成相对复杂的会计处理业务和报表编制,实践中很多高职院校都设计了分岗位会计实训,就是在会计综合实训中,分设出纳、会计核算、成本计算、财务主管等不同岗位,分别由不同的学生完成相应的工作,并能熟练地运用财务软件(如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进行操作;成本计算与管理实训在进行成本计算的基础上,侧重把相关的成本数据指标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为管理提供各种所需要的成本信息,如变动成本法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成本的控制与分析技能等;财务管理实训则要求在完成指标计算的同时,能对指标进行分析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税收筹划实训则是从筹划的角度对企业所需交纳的各项税费进行综合规划与管理,做到企业在合法的前提下晚交税或少交税,为企业创造好的节税效益。另外,作为一名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对审计知识和技能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应该掌握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构成,不同审计组织的审计目的和方法的不同,以及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等。

五、职业技能证书的构建和考证安排

审计业务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摘要:审计专业教学是向社会输送审计工作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我国当前的审计教学存在各层次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部分课程内容交叉重叠等问题。需要重新定位各层次审计教学的不同目标,重构高职审计教学内容体系。

关键词 :高职;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体系;重构

一、我国审计活动、审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审计活动“源远流长”。具有“独立的经济监督”特征的“国家(政府)审计”审计起源于西周时期,二十世纪初、中期,又从国外借鉴、引入“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并存。“政府审计”、“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等审计形式共存。

审计专业教学是向社会输送审计工作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自20 世纪80 年代初,随着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立、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的恢复、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各层次的审计教学的蓬勃发展,专业课程相继设置,审计类专业通常开设“审计学、财务审计、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审计案例及审计理论专题”等课程。会计类相关专业通常开设“审计学基础、财务审计实务、审计案例”等课程。审计教学内容多有重叠、交叉。且不同层次审计教学课程体系几乎相同。

我国现行的审计教学,从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到职业教育的高职、中职各层次均有开设。但开设课程与教学内容大同小异。由于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趋同性。不能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专业知识及职业能力”人才的需要。

从社会的审计实际工作角度看,需要不同层次,不同职业能力的人员。高职审计教学基本目标,是由审计工作需要及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要求决定的。教学目标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掌握一定的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能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初级审计工作或助理审计工作的人员”。教学内容应定位于“审计基础知识”与“企业财务审计实务知识”与“审计实训技能”等部分,不宜再过多过宽。可开设,“审计基础”、“财务审计实务”、“审计实务”等课程。

“审计基础”应包括:“认知审计种类、理解审计基础理论、熟悉审计基本方法及工作流程”等教学内容。“财务审计实务”应包括“以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为载体,主要的操作程序、操作内容、操作方法及常见错避问题分析处理”等教学内容。“审计实训”应包括“实务训练,即以财务审计实务为主要内容的仿真性模拟训练,全过程的实务作业,达到熟悉、掌握必备的审计实务技能的目的”。

各层次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部分课程内容交叉重叠,加之有理论,无实践的教学,使培养出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要。

二、重构审计课程体系及审计教学内容体系

(一)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重新定位审计教学目标

由于我国现阶段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并存。“政府审计”、“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共存。因而,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府审计”侧重于“查错纠弊”,“民间审计”侧重于“经济监督与经济鉴证”,“内部审计”侧重于“改善经营管理”。他们对审计专业人才有着不同的“能力”与“知识”方面的要求。

“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对会计与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的要求表述为:①辨认目标、问题与机会的能力。②识别、汇总、计量、总结、分析、解释那些对处理目标、问题与机会有用的财务审计与非财务数据的能力。③应用数据、作出判断、估计风险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审计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审计专业教学,向社会提供具有审计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人才。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的审计教学目标可定位于培养具有“全面的审查能力、系统的分析能力、流畅的表达沟通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应包括“法律法规知识;财务会计知识;审计实务知识;应用写作知识”,除一般的职业能力与知识要求外,不同层次的审计教学目标应有所侧重、有所区别。硕士研究生应培养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的研究型人才。教学内容除审计基础、审计实务外,应侧重于审计理论专题。本科应培养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中、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应侧重于中、高级审计实务。高职应培养审计初级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初级审计实务技能与知识。

(二)根据审计教学目标,重构审计课程体系及审计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审计教学内容体系应以《财务审计实务》内容的构建为中心,向《审计基础》追溯和向《审计实训》延伸。《财务审计实务》内容应包括①初步审计活动:包括“认知审计流程、了解委托人的基本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风险及评估、制审计计划”等。②业务循环审计: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③审计业务完成阶段工作:包括“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编制试算平衡表、取得管理当局声明书和律师声明书、进行总体性复合、审计总结、确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评价审计结果、发表审计意见”等。

《审计基础》课程为“审计实务”的开展提供基础知识、方法。内容包括:①审计概述:具体包含“审计的定义、审计的必要性;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职能、作用、特征;审计对象;政府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其条件;审计职业道德的涵义、职业道德规范”等。②审计目标与审计流程:具体包含“我国会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会计报表审计的具体目标、会计报表认定;审计的基本分类;审计流程、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评估、审计计划编制、审计各阶段的工作项目”等。③审计方法与审计抽样:具体包含“审计一般方法和审计技术方法的区别、顺查法与逆查法、错账查找的方法、审计技术方法及运用技巧。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样本的设计与选取;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重估抽样风险,形成审计结论”等。④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具体包含“国家审计准则体系、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独立审计的过程;审计依据的特点、种类”等。⑤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具体包含“审计证据的定义、作用、种类、特点,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种类、格式及编制”等。⑥审计报告与管理建议书:具体包含“审计报告的编制、管理建议书的编制”等。

《审计实训》按《财务审计实务》的体系安排具体的实训内容。

参考文献:

[1]张贵平.审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与体系构架研究[J].中国审计网,2013/4/30.

[2]付晓,姚晓刚.高职审计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J].商业会计,2012,21:126-127.

审计业务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1、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气象部门基层台站兼职财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队伍不稳定,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就上岗,会计基础知识相对缺乏,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

(2)虽然气象部门四级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由三级预算单位的财务核算中心,但核算的会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各有不同,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的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同时部分财务核算中心对会计把关不严,导致会计科目混乱,业务处理不规范。

2、会计核算方面的不规范

(1)原始凭证不完整、不符合规定。部分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基本要素不齐全;摘要、大小写金额、日期、单位名称等相关事项不按规定填写,甚至大小写金额不一致;有的发票无抬头或抬头不完整;购买大宗办公用品没有清单、验收证明及发放物品明细;支付款项,没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据;自制的表格没有制表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报销差旅费未标明出差事由,不能全面记录经济业务的全过程。

(2)记账凭证的填制随意性较大。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会计并未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随意性很大。主要表现在:部分记账凭证摘要不能准确地描述经济业务内容,附件张数不对;将不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订正、调整记账凭证未采用正确的方法行填制;会计科目使用不符合其本义,把应列入业务招待费的记入办公费,应放入应付福利费的记入到劳保费用中去,不好列支的项目列进其它费用,造成其它费用数目巨大,从而形成费用项目与实际列支内容不相符,其它费用不明。

3、会计监督中的不规范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违反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存在大额现金支付现象。

(2)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严格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如对无采购合同、材料或固定资产的入库验收单的固定资产与材料采购支出;未附工程合同、工程进度资料或工程造价结算审计材料资料的基建工程款支出;未附会议费支出明细以及会议通知文件的会议费等支出项目给予审核通过,造成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甚至部分原始凭证没有审批人或经办人签字,就被会计人员受理了;部分餐费被填写成会议费并在会议费中列支;部分购买有价证券的发票填写为办公用品,被列入办公用品支出,造成会计人员无法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

(3)经济合同管理不规范。会计和基层单位的兼职财务人员对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与结算过程监管缺失,被动地接受经济业务部门传来的结算单据和合同,没有参与到经济合同的签订中。另外,由于经济业务部门与财务人员沟通不够,经济业务部门未能及时将结算票据和合同交会计,造成经济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导致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严重滞后。

(4)固定资产与材料缺乏有效的监管,管理上容易产生漏洞。由于气象部门基层单位人员较少,无专职人员进行固定资产与材料管理,对一些已购进并使用的原材料或固定资产,由于没有及时开具供货发票,就一直没办理材料或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手续,导致财务账面记录与仓库或资产管理系统实存记录差异很大,核算不实。另外,由于上级调拨单位的调拨单未能与调拨的设备同时到达设备接收单位,有时调拨单会晚好几个月,致使部分调拨的固定资产长期未入帐,造成设备接收单位固定资产帐实不符,也使单位内部管理产生不同程度的漏洞。

(5)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一些基层单位由于不重视对往来款项的清理以及会计人员更换的频繁,部分往来款挂帐长达10年以上,致使往来款项的核算内容失去真正意义。

(6)部分单位未能严格执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基层单位制订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很完善,但由于人力有限,一人身兼数职,不相容的职务很难有效分离,导致制度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未能认真执行。主要表现如下:有的单位财务专用章随意使用,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有的单位法人名章和财务专用章由一人保管;各种发票、收据管理未执行登记管理制度;基本建设管理欠完善,这些都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二、气象部门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1、基层台站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缺乏足够的认识

有些基层台站负责人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误认为会计工作只是简单的记帐,把财务人员当成“钱袋子”,不重视基层台站财务人员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导致基层台站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缺乏了解,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没有让基层台站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无法发挥财务的事前、事中控制及监督管理职能。

2、会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会计基础规范化的要求

(1)气象部门基层台站的财务人员大多是兼职的,很多都是“半路出家”,会计基础知识缺乏。并且,兼职财务人员的岗位考核以气象业务为主,投入到财务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满足财务管理需要,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2)由于气象部门三级预算单位财务核算中心的会计学历层次参差不齐,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对新业务知识的更新和业务法规的学习,业务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3、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脱节

气象部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基层台站的会计核算业务统一由三级预算单位的财务核算中心,基层台站只保留了兼职出纳人员一人,负责基层台站的收支业务。由于基层台站对本单位与财务核算中心的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的内涵混淆,日常的财务监督工作过多依赖于财务服务中心,忽视了自己的财务监督责任,导致基层台站在规章制度执行上不到位,责任落实不明确。而财务中心对基层台站的监督停留在事后监督阶段,只能审查票据的合理合规性,对票据表面的真实性负责,其本质上是否与票面一致,财务中心无从得知,造成会计核算的不规范。

4、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的局限性

目前,气象部门三级预算单位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内审人员大多都是由三级预算单位财务中心的会计来兼职,并且基层台站的会计核算业务又由财务服务中心,同时财务中心还赋有对基层台站财务管理的职能,内审机构对基层台站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相当于财务中心“自己做帐自己审计”,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就大打折扣,往往导致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避重就轻,敷衍了事,使审计意见无法落实整改,造成屡审屡犯,对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不利。

三、规范气象部门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不仅对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任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对会计主管、会计和出纳的业务分工和相互制约关系也作了具体的规定,既反映了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预算的执行情况,又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如果气象部门基层台站的发票没有按规定审核、会计凭证填制不合规范、会计账簿设置不合理,那么基层台站的会计报表就不能及时、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其经营成果,就会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对会计资料的及时了解和利用。因此,规范气象部门基层台站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基层台站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四、规范气象部门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1、基层台站领导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基层台站领导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的必要性,切实提高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带头落实财务管理规定,严格执行财务工作制度,自觉接受财务工作监督。同时还要经常了解财务工作情况,帮助财务人员解决财务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财务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首先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重点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新形式下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要。

3、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

实施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基层台站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能力,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把会计电算化作为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4、完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

气象部门基层台站要对财务岗位设置和财务报账、核算流程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完善相关岗位工作责任制,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此外,还要对审批岗位予以特别关注,对大额资金的使用严格执行《广西气象部门县气象局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议事)制度(试行)》、《广西气象部门市县气象局重大事项报批制度(试行)》的规定,严禁领导个人说了算。

5、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基层台站财务工作的指导

三级预算单位的财务核算中心要以《财务工作简报》的形式,对基层台站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系统内部进行通报,对问题的落实整改情况进行点评,并对下月的财务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同时推广其他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此外,财务核算中心还应对基层台每月的资金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基层台站相互沟通,主动做好服务,切切实实为基层台站决策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

6、完善内部审计和检查监督制度

审计业务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持续审计 内部审计 现代企业

一、持续审计相关概述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企业投资者对于信息的实时需求、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企业所处环境的日益复杂等,都给传统方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带来新的冲击与要求。企业亟待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来适应电子信息时代下的审计要求,而持续审计就可以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持续审计(Continuous Auditing,英文简称CA)是由审计师作为主体,能够在某业务发生的同时,对与该业务相关联的内容给予书面评价。持续审计涵盖了众多审计方式,例如,实时审计、联网审计、计算机审计等,并对众多审计方式进行了较好的融合,保障了被审机构与审计者之间电子信息的实时沟通与传递,扩展了审计的范围、缩短了报告时间、加强了风险防范。持续审计的这些优势能够适应电子信息时代下的审计要求,近年来,持续审计也逐渐得到了企业的重视,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二、持续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1、企业的发展环境日益复杂,促使企业运用持续审计

现如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企业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外部环境日渐复杂,竞争愈发激烈。这就对企业的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传统方式下的内部审计已经不再完全适应企业审计的全部需求,而持续审计能够找寻网络环境下的潜在问题,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另一方面手工操作会计的方式也将逐渐被计算机所取代,电子财会报告能够提升审计效率,特别是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出现以后,财务数据就能够实现实时报告,在XBRL的基础上,财务数据完成了实时传递与更新,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持续在线会计报表,所以,企业亟待对自身的会计信息展开持续审计。

2、新时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应强化风险防范功能,促使企业运用持续审计

风险管控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情况而言,企业的内部审计更加倾向于风险管控这一方向。就相关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早在十年前就制定了有关内部审计风险管控的法案,欧洲内部审计协会要求内审机构必须重视已确认的各类风险。审计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明晰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基础上,还要强化对企业战略风险以及经营风险的判断与评估。而持续审计能够通过科学、合理、先进的方式方法,将审计由原先的事后处理向着事中处理的方向不断迈进,真正实现审计前移,从而能够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企业日常运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保障企业的持久经营与稳定发展。

3、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产生变化,促使企业运用持续审计

网络时代下,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产生较大变化,信息需求者更加关注未来将会产生的数据,而非已经存在的历史性数据;更加关注各个数据模块的单独数据,而非企业全部经营管理的概括性数据;同时,使用者在强调信息披露真实性与准确性的基础上,还要求企业能够将信息披露的范围有所扩大,要满足信息的及时、高效披露。而持续审计能够弥补传统审计信息较为滞后的缺点,满足企业审计信息及时性的要求,从而不断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于所需信息产生的新需求。

三、持续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实际运用流程

1、找出持续审计应用范围

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自身内部的整体业务流程展开筛选,从而找出能够展开持续审计的业务流程,同时,按照企业风险管控的有关要求,对企业管理程序中的控制目标与关键控制点予以确定,企业较为成熟的、涉及数据访问与修改的业务流程应该当作持续审计进行的重点内容,业务流程一经确定,内审部门就能够通过业务流程特点,确定出监督与测试的类型,从而健全与完善好相应自动审计的流程。

2、建立持续审计对比数据模型

对比数据模型是企业进行持续审计的重点内容,通过模型的建立,企业能够将行业数据信息(企业所在行业统计信息)、历史数据信息(业务信息与审计信息)、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等以业务流程为单位,利用现代数据挖掘以及统计分析等技术方法健全出一个完善的参照体系,企业能够将自身实时监控的信息与行为同这一参照展开对比,判断出企业现阶段的运行状态与状况,并给予相应措施。

3、进行数据分析

持续审计经由数据分析,能够控制缺陷、纠正业务错误,企业应利用对比数据模型,对自身内控程序、账户信息、交易细节展开监督与测试。

持续审计可分为两个部分:持续控制监督与持续数据鉴证。持续控制监督负责持续性地监督内控程序的有效性,就是对业务流程实现与相关控制目标的一致性展开测试与监督,利用对比数据模型中内部控制测试规则把业务流程与企业内控制度展开对照,交易事项一旦违反内控程序,或内控程序遭到破坏,持续控制监督就会生成违例报告,同时审计员也会知晓展开相应处理,从而确保及时发现违反内控制度的行为。通常情况下,持续控制监督包含的活动有平衡记分卡、业绩监控、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持续数据鉴证负责对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展开监控,利用测试工具,对比数据模型,对账户结余、交易细节等展开测试,在对交易数据展开实时复核的基础上,还可通过数据模型对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纵向趋势分析以及将企业数据和行业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倘若出现异常数据,就会被及时记录,等待审计员进行处理。

对于交易流程中产生的异常数据,持续审计系统会暂时停止该交易,进行违例标记,同时生成报告,传递给审计员查看,再进行相应处理。审计员在对报告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对其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倘若需要调查,则结合实际情况,收集相关信息,找寻解决方案;倘若不需要调查,则可视情况恢复交易。

4、系统审计报告

持续审计是围绕着违例的审计活动开展的,倘若交易流程与业务行为没有发生违例,则持续审计系统不会产生违例报告,系统生成的审计报告即说明企业ERP系统中的交易流程与业务行为在当前阶段是有效的。

四、持续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运用的建议与策略

1、构建良好的企业信息化环境氛围

(1)强化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持续审计是依托于新时代的电子信息化技术而产生与存在的,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也是通过计算机这一介质而完成的,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经营的方方面面都应该达到信息化所要求的程度,信息的产生、收集、整理、分析等流程都应该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这就促使企业各部门都要健全与完善好自身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各部门信息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决策层也必须加强自身的网络化建设,完成企业从上至下的信息全面畅通,为持续审计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基础。

(2)强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存在其自身经营与运作的特点,各方面条件可能不尽到位,其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像大型企业一样一步到位,需要贯彻循序渐进的思想。第一,中小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数据标准化,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参照相关的国家法规与标准,完善出自身的编码方案,达成信息标准化建设。第二,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围绕自身的财会工作展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强化财务信息的网络建设,无疑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经营朝着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迈进。第三,完善企业采购、库存、财务、销售等各方面工作的集成应用,达成企业经营的网络一体化,促进持续审计能够在企业顺利进行。

2、树立新时代的审计意识与理念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离不开人的思想作支撑,企业想要将持续审计这一新型的审计方式贯穿到内部审计当中,就必须要对传统方式下陈旧的审计理念进行转变,尤其是对于企业的高管层以及审计师而言,更应该加强持续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运用的重要性认识,企业高管层应该切实了解持续审计给企业审计带来的快捷性,减少了人工操作,提升了审计效率,降低了错误发生的可能性与概率,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原先现场审计的支出,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3、加强审计人员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持续审计是伴随着时展而产生的,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密不可分的,这一新型的审计方式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计算机软件操作的相关技能。所以,审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以适应企业进行持续审计的需要,其在对自身基础知识进行更新的同时,还要学习网络审计的相关内容。企业可以考虑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与培训工作,来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保障持续审计能够在企业中得到顺利应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式,近年来逐渐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许多部门也在对持续审计展开探讨。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对于持续审计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诸多问题亟待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健全与完善。企业应该以自身经营运作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本文的研究建议,尽可能地将持续审计应用到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当中,不断提升审计的效率与效果,促进企业的持久经营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小军:新审计准则视角下我国持续审计应用框架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1(3).

[2] 温彩秀、梁蕾:企业内部审计中有效应用持续审计的建议[J].企业经济,2010(4).

[3] 金冬成、臧晶:持续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实现方案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