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小课题

高中语文小课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小课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小课题

高中语文小课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习题课;精选精练

语文难教,高效语文课堂更难构建,而这只有语文人自己心里明白。因为,毕竟语文更重积累、视野和能力。现在我们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练习了,但练习后的效果不佳。因此,我们要打造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就必须重视语文练习课的教学,语文练习课只有让学生真正练起来,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使语文习题课更高效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摒弃传统观念,树立语文要训练的意识

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强调语感和积累,强调阅读能力。但是,我们发现很多语文水平高的学生语文成绩并不好,甚至语文感觉好的学生语文分数也不高。那是他们对语文的认识有误区,以为语文可以不要练习,只要多看书就可以了。其实,你有好的语文感觉,这只是做好语文题的一个优势,真正要提高语文成绩还是要练习实践。没有练习实践,感觉永远是感觉,成不了能力。所以很多学生觉得语文不用做练习,听老师讲就可以了。所以出现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只带着眼睛和耳朵,没有大脑。这样学生只有肤浅印象,没有真正领会,等到考场上真刀实枪,却没了横扫千军的气概,尽管那些题可能老师全讲过,学生们也觉得似曾相识,但分数往往不高。缺乏动手练习,没有深刻印象。因此,在教学练习课时,老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摒弃传统教法,让学生树立语文是要像数理化一样进行练习才能获得高分的理念,树立动手意识。

二、精确课堂目标,精选有效例题

一堂课我们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习题课更要明确,甚至精确。随随便便拿些习题丢给学生,没有目标,很难有效果。习题课的明确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通过这些习题达到怎样的训练目的,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做得多不是不好,如果只是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不好了。因此,明确课堂目标,或是让学生在某一节课记忆多少个成语,或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解题方法,或是训练一种思维等等都可。为了达到明确教学目标的目的,选择典型例题是使练习课省时高效的重要环节。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要想让习题课省时高效,教师必须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的难度合适的例题,可以分门别类,专题训练,集中训练,各个突破。比如,对文学类阅读中的散文复习,可以分为托物言志类、文化哲学类、记人叙事类等来训练,其中又可针对具体的考点来逐个复习。

三、精心设计学案,精讲精练提升

挑那些能训练思维的题,反复让学生练。让学生不再有“碰运气”之感。也尝到做数学题的成就感,让学生有征服习题的欲望和渴望,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练习时,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要对学案进行增减。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在小组间交流、讨论,这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当学生在练习之后有了新的收获和体会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平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学生展示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统一讲解。讲解时要抓住重点,言简意赅,让学生听懂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教师在讲解时要考虑对内容的取舍,只有极少数学生不会的可以不讲,讲了之后估计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懂的可以不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高效,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收获。

四、外化思维过程,强化思维训练

外化思维过程就是把对问题的分析思考、总结归纳以及具体解答的推导过程用书面文字(或准确的口头语言表达)反映出来的训练办法,促使教师和学生都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使教师熟知思维质量,真正落实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之更具科学性和严密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只有教授学生方法,进行学法指导,才能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同化,才能学以致用,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比如,诗歌类题,读懂诗歌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教师如何教会学生读懂诗歌呢?比如,《暑旱苦热》一诗中的首句“清风无力屠得热”,出了一个题目让学生鉴赏“屠”字。其实学生早就知道了鉴赏练字类题要阐释字义、手法、感情。但是,这些方法为什么一到考试又忘记了呢?因为没读懂。我是这么去教学生读懂的,主要带学生这样去思维:“屠”的本义是什么?把“屠”的意思代入诗歌读一遍。为什么要让清风杀掉热?清风能杀掉热吗?为什么?结果怎么样?人的心情怎样?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屠”字的妙处,“屠”即“杀”。天气酷热,作者多么希望有阵阵清风驱走这炎热,但清风是那么无力,酷热依旧。可见,作者是多么憎恶这炎热的天气。因此,在教学中反复强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会让学生迅速解答一类型的题目。

高中语文小课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关于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一些概念理解

高效课堂主要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1]语文高效课堂也就是提高课堂的高效率,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使教学情境要协调灵活、教学模式要互动独特、教学活动要高效集约,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2]高效课堂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目标或创新意识。这里的高效,主要是指高质量、高效率。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和效益,不仅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即教师的事,它还涉及国家、社会、家庭、学生等各个方面。因此,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效率低,语文学习的效果比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等等不良的教学结果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将影响当下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问题因素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效率低,语文学习的效果比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等等不良的教学结果所涉及的问题当然也是多方面的。如今,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高考升学压力不仅束缚着教师也束缚着学生、家长、和社会上的人们。这些都是高中高效课堂中问题出现的前提的大的社会背景。下面我们将影响当下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问题因素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教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

虽然教育界许多人士已经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束缚着教育工作者。在升学压力的高中阶段,教师不得不以高考为目标,重视分数和录取率。一般在高二阶段,教师就开始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全部放在高考上。这样就使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了教师单一向学生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长此以往,语文教学慢慢的偏离了最初的教育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下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热情都大大的降低,进而也就降低了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功利化和兴趣的降低

正如前文所述,不仅是教师,学生也深受高考的升学压力。我们必须要承认,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语言天赋、智力取向必然是千差万别,我们无法要求不同起跑线的学生必须要同样时间内达到同一个目标,这是不切实际的。[3]而应试教育的的模式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得学生学习的动机功利化,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就把语文的学习变成了机械式的、简单的、循环式的死记硬背的劳动。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打折扣,学习的难度也自然增加,进而学生陷入疲劳轰炸式的泥潭不能自拔。

(三)人们对语文知识的不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解放了思想,但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尤其在广大的农村的地区,许多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凭借自己的勤劳发家致富。所以目光比较的短浅,认为学习尤其是语文的学习没什么用。在有些地方,“读书无用论”依然盛行。这种错误的观念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他们只是被动的学习语文以应付升学的压力。再加上考试一般不直接考语文课本上的东西,想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还需要日积月累。因此,文科学生认为语文还行,所以对语文学习忽冷忽热;理科学生则觉得语文都是理论性的东西,到了社会上几乎用不到,所以一直把语文学习放在一边置之不理。

三、基于问题分析后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一些建议

前面分析了高中高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下面提出一些改善措施和建议以为语文教学改革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经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师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学生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下的高中生已经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他们的三观也已经形成。因此,我们应加强舆论宣传,使学生从“读书无用论”和高考压力中解放出来。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己语文综合素养,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由于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重视教学的“量”而忽视了“质”即重视课堂教学的强度而忽视了它的有效性。因此,长期以来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也影响了学生,更导致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都低下。时代变了,我们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使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永均.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分析与践行思路[J].文学教育,2012,(03).

高中语文小课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位育”失当; 公选课; 逃课

高校公选课中逃课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大体为学生方面的、教师方面的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其中教师和教学管理这种外在的因素若想发挥其影响作用,无论是积极地规制还是消极地阻碍,都必须获得学生内在的心理认同,学生总是“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因此解决学生内在的心理问题,能够有效地减少他们的逃课行为。本研究以学生为讨论对象,以潘光旦先生的“位育”思想为理论基础,来探析学生公选课逃课行为的失当之处,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高校公选课中逃课问题突出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国内各高校纷纷开设种类多样的公选课。随着公选课的深入实施,学生在公选课中的逃课问题日益突出,在学生中普遍流传的诸如“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等一系列口号就真实的反映了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笔者于2011年3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辽宁师范大学抽取200名学生作为样本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93份。调查显示,学生在公选课中的逃课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只有9%的学生从来不逃公选课,偶尔逃公选课的学生比例为36%,另外有55%的学生经常逃公选课。至于他们逃公选课的原因,84%的学生为主观方面的原因。

学生逃公选课现象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去关注这一凸显的问题,而逃公选课归因的主观性则迫使我们从学生内在心理去寻求解决之道。公选课中学生的逃课问题之所以突出,从学生因素考虑,主要是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位置,理性的厘清发展的方向,即“位育”的失当,这里所说的“位”既包括学生自身的内部环境也包括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外部环境又包括横亘空间的物质环境和纵贯时间的文化环境;所说的“育”既指使学生已知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也指使自身潜在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地挖掘。

二、“位育”失当与逃课频繁

“位育”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中庸》上记载:“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位学者下脚注曰:“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潘光旦先生进一步提出:“安所遂生”不妨叫做“位育”,并对“位育”这一思想做了系统的阐述和引申。张诗亚教授通过对“位”和“育”这两个字的甲骨文进行分析,阐述了其蕴含的深层意义:“‘位’就是‘立’的地方,它是秩序,是定位,它强调的是当一个人立起来的时候,前后左右的关系自然浮现,‘育’是进步,是发展”。而“位育失当”一词则最早见于潘光旦先生的《位育论》一文:“生物,尤其是进入文化的人类,尤其是今日适当中西新旧之冲的中国青年,往往有不能安其位不能遂其生的,这种现象以前叫做‘顺应失当’,如今我们叫做‘位育失当’”。目前高校公选课中突出的逃课问题从学生的因素考虑,乃是“位育”失当的体现。

首先,学生没能够做到“安其所也”,知晓其位置。一方面,学生或是不明确自身的爱好、兴趣、和取向,或是不了解所选择的公选课程,从而造成选课的盲目性。调查显示,有66%的学生在选学公选课之前没有明确的目的,说的更确切点,是没有适宜的目的,因为这部分学生只是为了修学分才不得不选学公选课。这种盲目的、被动的选课缺少了内在动力的牵引,从而导致逃课问题严重。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明确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横亘空间的物质环境暂且不论,就纵贯时间的文化环境来讲,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任何单一的素质都不足以确保其稳定地立足于如此快速发展的社会,学生若不在种类多样的公选课中寻求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而频繁逃课,自然是失“位”之举。

其次,学生没能够做到“遂其生也”,在现有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使自身得到充分地发展。学生不仅要注重自身个性和能力地深入发展,以达到对每门课都能系统的掌握,还要注重自身个性和能力地全面发展,以使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和对已知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其充分挖掘自己潜在的个性和能力,最后达到个人的全面发展。高校设立种类多样的公选课程主要是以挖掘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为旨归的,若学生没能利用公选课这一平台广泛汲取知识,使自身得到充分发展,而是频繁逃课,这自然是逆“生”之举。

三、问题解决:明其“位”而顺其“育”

学生在公选课中逃课这一外显行为更多地归因于其内在的问题心理,任何外在的规制举措若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都必须获得其规制对象的内在心理认同,恰如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述“正是由于他愿意受我的约束,所以他受到的约束是最严格不过的”。因此学生若能明其“位”而顺其“育”,产生强大的内在约束力,公选课中的逃课问题就不会如此严重。

首先,学生在选择公选课时应避免“幼儿园原则”。所谓“幼儿园原则”,就是学生只选学那些内容简单或容易通过考核的课程,调查显示,有41%的学生以课程内容简单为选课依据,有36%的学生以容易通过考核为选课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不够。让学生根据自身及课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选课和学习,以增强他们上公选课的内驱力,也就是达到明其“位”而顺其“育”,这样方能减少逃课的次数。

此外,学生应该在公选课上认真听讲,主动接受知识,不能简单地适应和被动地接受,还要以已知的个性和能力能动地与教师、课程进行交流和融合,以进一步明确自我,获得进步和发展,这样既明确了一名学生的“位”,又达到了自身发展的“育”。当学生融入到公选课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心灵的满足感后,会对公选课有着发自内心地热爱,那么公选课的逃课问题就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69.

高中语文小课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对策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语文教学除了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时,还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并不能满足现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基于这一背景,研究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如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教学工作的开展。而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直接决定这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合理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导致教学工作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所以,当下想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积极贯彻落实该目标。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提高教学目标的准确性。过去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认为开展语文教学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目前素质教育被不断重视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提高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从实际和细节上出发。如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很多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为“要求学生读懂全文并理解作业表达的思想”,在这种教学目标下,教师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抓不住重点,对于一些重点知识没有进行深入讲解。而想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就需要从细节上出发,如对于某些重点词汇要求学生理解等。还有一些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而建立怎样的道德思想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明确。(3)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所以在制定语文教学目标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通过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来制定出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个体化目标,做到有效分层,促使不同学生都能进步。

二、转变教学观念

过去,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落后,体现在以下两点:(1)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往往光顾着自己去说,而忽视了学生是否听懂,这种教学观念下,不仅教学效率和质量极低,同时长期下来,必然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往往更在乎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基于以上两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极为关键。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需要让教师认识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这一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其次,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其他方面素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只有这样转变了观念,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还必须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中,很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无味,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1)采用导入式教学方法。所谓导入式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导入和学习有关的东西,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语文教学可采用的导入形式如下:一是可以采用故事导入,如在进行某些文言文教学时,就可以导入和作者或该文章背景有关的故事,而大多数学生都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可依采用悬念导入,这种导入形式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激起学生对于悬念的好奇,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专注力度,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2)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作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使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在利用情境教学法时,需要注意情境的构建需要贴切教学内容。在构建情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分析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学生的喜好,从而使构建的情境迎合学生的喜好。引导学生进入到该情境中,并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提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情境的创设可采用一些工具,如播放和课本有关的音乐,通过优美的音乐来吸引学术,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同时,还可以播放一些和课文有关的图片,通过图片把学生代入到课堂教学中。

四、加强对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运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往往只需要借助课本、黑板以及粉笔就可以完成。而这种单一的教学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口头讲述、黑板上写写画画,已经无法具象的表达课文内容。而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实现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展开教学,可播放和课文有关的影片、图像,使模糊的课文内容更加形象化。如进行《再别康桥》这一课程教学时,就可以在网上搜寻有关“康桥”的图片,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康桥的美。另外,在进行该课程教学时,教师还会请同学来朗诵这一首诗。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背景音乐,从而使朗读更加优美,提高该朗读活动的效果,并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而网络,也是现代化教学工具之一,网络所带来的是非常广泛的教学资源。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和教学有关的各类资源,如一些PPT课件等。

五、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做好不断的总结和反思。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进行仔细的思考,就会一直存在于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语文教师开展总结和反思极为重要。通过总结来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反思来分析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总结和反思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教学成效,如在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时,就需要及时的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总结好的地方,吸取教训,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做好记录工作,同校的语文教师可进行教学经验上的共享,吸收他人好的东西,并不断实践到自身教学中。(2)教师在面临教学问题时,一定要保持理性的心态。如某一阶段教学质量、效率不高,就需要对该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来认清自身的不足之处,并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改善这些问题。六、总结现阶段,想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还需要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做好总结和反思,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学习、创新和实现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靖.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J].考试周刊,2013,(93):37-38.

[2]李勇.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J].文科爱好者,2011,(02):68.

[3]陈志华.语文课堂教学提效研究[J].语数外学习,2013,(04):27.

高中语文小课题范文第5篇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何改进语文教学,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充分考虑的。

教师在教授新课的时候,导入非常关键,好的导入通常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去。如在《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听《梁祝》这首音乐,学生沉浸在凄婉的音乐中,从而由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导入到新课《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悲剧,让学生思考焦仲卿与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成因。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课堂上学生积极探讨,讨论热烈。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用图片、影片等影像资料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科普文章《动物游戏之谜》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些动物游戏的图片,学生对这些图片很感兴趣,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疑问“动物为什么会像人类一样做游戏呢?”带着疑问,学生深入到对课文的探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兴趣很浓厚。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大多只是注重只是的灌输,学生一堂课下来,只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学得很累,学生通常是昏昏欲睡,而且学习效果也不好,时间长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在学习上缺乏动力。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参与课堂,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作为语文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我在上《雷雨》这篇课文的时候,事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文相关的知识。如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戏剧的相关资料都由学生上讲台给学生讲授,教师作点评、补充。在课文的分析中,安排学生表演话剧。从话剧潜台词中体会人物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