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笔记

高中语文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笔记

高中语文笔记范文第1篇

第一,纵向看,五大模块之间没有梯度,没有体现“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同)中的“有序”这个理念。就算是“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总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尊重一般的认知规律和能力提升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一个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的层级吧?拿第一册来说,首先应考虑到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跨度不能太大。但是现在的教材没有体现这一点。

此外,不仅五大模块之间没有梯度,每个模块各个单元之间也没有梯度,没有任何联系。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第二,横向看,每个模块、每个单元都没有明确的可供检测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各自明确的教学重点,甚至没有比较明晰的类别――每个单元话题的拟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选取这些话题?依据什么编排这些话题?依据什么编排五大模块?文本的选取和编排,看上去缺乏相对严谨的科学性。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必修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实际情况是,学生在必修阶段几乎不接触论述类、实用类文本,基本没有进行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实践。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形式上“学生修满必修的10学分”,实质上也不应该“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也不能算“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话题和文本的内在联系不大,有的话题甚至模糊了文本的教学重点,降低了文本的思想境界。如,第五册第一单元话题是“人生的五彩梦”,而两个文本《沁园春・长沙》《离骚》(节选)的主旨都不是追求个人的多彩梦想,而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勇敢探索,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显示着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这两个文本放在本册第五单元“以天下为己任”的话题下更合适。

还有的话题内涵空乏,且不能涵盖所有文本。比如,第四册第二单元“美的真谛”这个话题,下放《滕王阁序》《米洛斯的维纳斯》《新诗二首》(《雨巷》《错误》)。什么是“美的真谛”呢?三个文本怎样体现“美的真谛”呢?“真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美的真谛”就是“美的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如果说《米洛斯的维纳斯》《新诗二首》能够某种程度地体现这个话题,那么描绘滕王阁的美、赞美与滕王阁有关的人、抒发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慨的《滕王阁序》,就和“美的真谛”距离比较远了。

高中语文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比喻修辞 内容 难点 对策

运用比喻修辞会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描写的人物、事物有一种跃然纸上之感,完全鲜活起来。从小学开始,比喻修辞便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到了高中更是逐渐深化,成为修辞教学中的重点,并频繁出现在课本内容和考试试题中。

一、 高中比喻修辞教学内容

(一) 比喻修辞的基本类型

比喻修辞就是用相似的熟悉事物,来替代你所要描述的陌生事物。比喻的修辞格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部分组成。高中比喻修辞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区别并熟练运用四种基本比喻修辞类型:明喻、暗喻、博喻和借喻。

明喻是相对来说比较常见的类型。使用明喻修辞时,三个部分的修辞格需要同时出现,一般句子中会出现“像”“好像”等词语。在暗喻中,则一般会出现“是”“就是”等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区别两种修辞类型,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熟练地进行辨别。

博喻是几种类型中最能加强语意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不同的喻体对同一对象进行反复比喻来突出特点、增添色彩。借喻的运用方式是直接利用喻体,修辞格的另两部分并不出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将借喻和借代进行差别讲解。两者虽是一字之差,但含意却相去甚远。借喻是用本质不同的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借代则是用一定联系的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由于借喻与借代的本体都不出现,则增加了辨认难度。

(二)注重培养学生对比喻修辞的运用

结合语言环境和课本将各类文章和语句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修辞手法的重要性,比较各类修辞,寻找它们不同的意义。对难以区分的比喻修辞类型要详细讲解,直到学生能够熟练辨别,并且要求学生自己运用比喻手法写出句子和文章,提高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文,比喻手法都十分常见,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之下,不同的词所代表的事物就不一定相同了。教师要教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分析所比喻的不同事物,学习运用不同的比喻修辞,不断增加阅读量,长时间坚持练习,提高对修辞的理解能力。

教材中对有些比喻修辞类型的运用程度不高,教师应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多列出实例给学生作为参考,并督促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反复练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二、 高中比喻修辞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一) 教学难点

比喻修辞虽然在写作手法中比较常见,但是在类型的细分上,以及与其他修辞方法比较的时候,有一定的区分难度。就好比比喻和借代、比喻和比拟、借喻和借代、比喻与象征,这些都是区分的难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对各种修辞格辨别不清,对比喻手法的运用无法清楚地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指出不同修辞格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方法一般是通过课本讲解比喻修辞方法,但是课本上的实例并不丰富。学生理解了一个句子后,只能对十分相近句子进行理解,如果相同的修辞手法,语句却略有不同,学生就会很难区分。在运用比喻手法仿写时,不能准确想到拿什么事物去进行比喻,甚至习惯于运用抽象的事物作为喻体。由于抽象的事物不好把握,很容易造成仿写失败,所以会给学生学习比喻修辞造成一定的困难。

而且学生学习的方式大多是依赖阅读书本,教师的教导方式也是阅读教科书,在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上并没有特别的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没有机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得不到一定的练习,非常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温习和课后的再次理解。

(二) 教学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利用实例,对不同的修辞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发现不同差异。引导学生领会不同修辞的特点,利用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文辞之美和比喻手法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修辞语句和普通语句中相互转换,更深刻地看到比喻修辞的效果,了解每个修辞格的具体作用。

除了阅读文章,还要加强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上的能力。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运用,并在课后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充分运用起来,增强熟练度,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深刻记忆比喻手法。

教师多寻找一些课本之外的实例,尤其是正当流行的广告语、网络用语和流行词等,将实际生活和所学内容结合起来。学生对这些句子的熟知度高,并且更加感兴趣,利用这些例子进行指导更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助于其对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比喻手法的运用中学会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将相同的修辞格运用到不同的句子中,将比喻手法运用到日常口语和实际生活中,充分将学到的东西用透、用活。

三、总结

语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更是一个国家的文明象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语言更是现今各国追求学习的目标,因此,语文学习不仅是我们的基本课程,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研究。各种修辞手法为我们的语言增添了色彩,比喻修辞则让这些色彩翩然跃动。在高中语文学习课程中,比喻修辞的学习有难有易,我们要分析难点,不断寻找解决的对策,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们的母语,深切感受到语言之美。

【参考文献】

[1]易晖文.高中语文比喻修辞教学的内容、难点及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28-29.

高中语文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 课堂教学 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1-0028-02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特点,明确提出要在学生语文的审美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上加大教育力度,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按照高中新课程的要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强化以下几个意识。

一、文本解读意识

解读文本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和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鉴赏作品的价值取向、表现手法以及构思和语言,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对此,语文教师必须要从人文角度出发,以开放的教学思想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这样才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带给学生对语文的独特感悟与个性化体验。同时,语文教师还必须对教材内容的用意与价值导向作细致、深入的分析与理解,用发展的教育眼光去对教材内容进行透析,做好应对一切教学事件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挖掘教材中体现的人文价值与教学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和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完成对文本的解读。要注重语言运用训练,将语言运用的训练提升到一个人文的高度,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领略语言的精妙,进而建构文本的意义,积累必要的知识,获得审美的愉悦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课堂互动意识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说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与文本内容、作者以及教师间的多方对话,要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心灵和思想的活动。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起学生与其他各方,尤其是与作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联系,并形成一种思想层面的交流。语文教师在这个关系网中,应该作为一个中间人,让学生和文本内容通过教师展开实质性的对话。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作为学生的激励者、点拨者、引导者与启发者。开展学生和教师以及文本内容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能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教师作为主体,要立足一个“导”字,而学生作为主体,则体现为一个“动”字。这样全方位的有效“互动”才能实现,互动面越广,互动层次越深,课堂教学就越有效,课堂教学就越有生命力。

语文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不是简单地追求活动的频繁,也不能简单地以课堂气氛活跃为判断尺度,而要充分考虑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构建课堂上的有效互动,关键在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各种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及个人见解。

三、拓展延伸意识

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要在“应用、拓展”能力上有所发展。课堂拓展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最具生命力的部分。语文不仅是读书、识字,所以对语文教学进行拓展十分必要,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让他们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与发展。

教学中应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立足于课本,联系对比,由此及彼,化有限为无限;要有充足的背景材料,适时引用;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总而言之,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注重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

四、质疑探究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在注重学生判断、感受、观察以及分析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同时,发展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使他们对语文学习、问题思考的兴趣与探究意识得到增强。不要否定学生对于事物的质疑,相反要给予相应的鼓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文中不合常理、常情、常态的地方,让学生在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质疑、释疑中的曲折、反复、失败与成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首先要求教师结合阅读文本,设计出能解答文本核心内容的“钥匙”性质的问题,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究,为学生提供探究阅读的空间;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再次,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同时,探究能力的培养应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评价意识

高中语文《课标》还指出,对于语文课程评价不应当只是作为反应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标尺,更应当将其作为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进行完善的一个重要参考,以此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了语文教学评价是多向的师生互动评价的性质,注重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作出评价;鼓励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学会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地对其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要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对自我的判断和评价以及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反馈给学生,身体力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六、生活应用意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多以“读书识字”为主,这在一方面的确使学生的某些能力得到了培养,但另一方面却使学生对于语文的实践与应用受到了阻碍。要改变这样的教学局限性,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个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就需要将教学场所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地方,让学生面对社会、面对自然,加强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实践与应用,增强自身对生活的感悟,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转机与挑战,要想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才,必须要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思想,以新《课标》为指导,更新教学意识,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使命[J].青海教育,2012,(1-2):51.

高中语文笔记范文第4篇

一.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积极思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搜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通过开展语文课外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随时抽取播出;可以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表现出来,语文教学与计算机的应用整合是相得益彰,两美两赢之举。教师在运用媒体时,要做好以下事情:①帮助学生掌握常用技巧;②推荐、介绍合适的语文学习网站,如中小学语文教研网、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室,名篇欣赏、单元笔记、新闻、听力p学法指导等等会给学生以兴趣和收获;③鼓励使用网络图书馆,适时完成研究性任务;④用好网络交互性,增强口语交际水平和笔头写作能力。

二.教会学生“读”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这正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要求,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尽可能地获取大量信息,开拓视野,提高新区,扩大词汇量.

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阅读,在单词已过关的基础上,吸引学生快速阅读,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生活节奏快,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迅速查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防止“偏食”;防止“猎奇”;防止“求速”,在考试中指导学生“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三.教会学生记笔记

要求学生做到读记结合,教会学生用符合批注,自觉摘录字、词、句;要求学生自问自答,让学生把每堂学的内容进行小结;要求学生整理整章、整节的知识,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优劣度.

课前预习记,学习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课堂听课记,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

课后巩固记,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

四.教学生自检自查作业,建立学习分析制度

高中语文笔记范文第5篇

“先生”是位女老师。由于老师上课时,态度认真严谨,风度翩翩,落落潇洒,像极了从前教学的先生,便冠之以“先生”。

先生的外表令人觉得温和。先生不瘦,身形宽厚,讲课时会下巴微抬,脸稍稍上扬着,两颊总是鼓鼓的,带着红晕。先生眼睛生得细长而有神,整个人像一尊有生气的佛像。先生上课时喜欢拿一根“教棍”,轻指着要讲的内容。先生上课时、走路时、讲话时都是稳稳地,慢慢地,这也便成了一种特质,一种气场,故而先生的课虽时常因幽默而有笑声,但课堂总是稳稳地,不会过了头——那种气氛要形容,应该用“愉快”而不用“欢乐”。

先生的内在魅力格外美丽。她在家里养花种草,在外面游山看水,不时拍摄生活的点滴与我们共享人生与自然的美丽。先生对于琐事并不太在意,但她又是一个对是非观和价值观极其重视的人。对某件事发表议论时,先生敢爱敢恨,凛然恣意,满是大家风范。小处见优雅的细致,大处显宽宏的大方,先生怎会不美丽?

先生的课是十分有特点的,每节课前有同学上讲台演讲,讲完先生每每要附上一段评论与延伸,“就事论事”,再讲上一番。有时先生讲得投入,小半节课就过去了。先生对于上课的时间向来很大方,不担心影响进度。她不会去抠着计较我们的成绩——她教的许多是比成绩更为重要的东西。先生每节课在讲台上,慢条斯理地稳稳地讲课,下面同学听得总是很投入的,抬着头,目不转睛。教语文的先生语言功底自然好,说话语速与咬字拿捏得很有火候,缓慢而清晰,如乐音,听着是一种享受。先生是位十分文艺的老师,喜欢朗诵,读起诗来很有气势,如钟磬音,有时还给我们读些找来的文章,讲点故事。一次先生用一整节课读孔庆东的《遥远的高三八》,文章里是一个纯净而不带功利的学习之所,先生喜欢这样,成绩于她只是一种表面的东西罢了,不需要重视得太过分。先生说这样是“将学习与分数结合得比较好”。先生将学习与分数是分开的。这种课堂、这种老师,教会的东西远远不是分数所能比拟的。

先生教的东西很多,先生不单是老师,更是一位导师——导师所教的东西比老师教的东西重要且令人受用许多。先生为人如佛般,豁达沉稳而独具智慧。先生以传授知识为基础,又常讲述些为人的经验与道理,更在课堂上、生活中成为一个榜样,由己及人,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先生的博客上写着自己的一副对子:

三尺讲台,唱文词曲赋,舞真我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