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艺术的意义

文化艺术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艺术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艺术的意义

文化艺术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和音乐鉴赏课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高校中逐渐成为公共课程,它的教学模式显得愈发重要,激发学生兴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会收到较好授课效果。但在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知识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被动层面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致使公共艺术课程未能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本文就是结合本土文化艺术与公共艺术课程这一切入点,力图进行改革。从学生的上课效果进行评判,该教学方法的可执行性以本土文化艺术在课程目标中所占的比重、学生关注中国和本土文化意识的提升等方面进行分析,反过来看公共文化艺术课程对大学生接受本土文化的帮助。现阶段省内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情况是学生角度:课前无准备、课堂不活跃、课后无记忆。大多数学生的状态是拎着一本教科书来上课,却没有去关注课本要讲述的知识,也不进行提前预习,只是单纯的“听”课,老师讲什么学生接受什么,与教师互动少,没有课后复习习惯。教师角度:大量课前准备、课堂单纯讲解、课后无反馈。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学生却没有积极回应。而本土文化艺术对省内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影响。

首先,针对实验班级课程接受情况重点对比分析。选择相同年级和专业,不同班级作为教学比较对象,一个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幻灯片和影像观看进行授课;另一个采用本课题的教学方法,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深入本土文化艺术,考察的同时学习课程知识。通过观察比较,记录学生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反应情况、课后反馈情况等。重点突出学生的不同表现,为研究提供依据。我校《美术鉴赏》是作为大一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考试形式采用开卷,此研究选择人文财经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两个班级,一班实施传统教学,二班将本土文化与课程相融合。以中国雕塑欣赏此章节课程为例,选取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雕塑样式,如中国佛教造像。佛教造像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一种题材,其风格根据年代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尤其在石窟造像中更为突出,其中代表石窟有洛阳龙门石窟,其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代的造像最具有代表性。2015级新闻采编一班在讲述该课程时采取传统PPT的教师讲授法,将课本的重点、雕塑的相关图片进行整理并结合视频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雕塑的发展和理解中国雕塑的精神,重点讲到佛教造像。例如,讲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通过大量的图片进行欣赏,归纳总结出秀骨清像的特点,再播放洛阳龙门的大量图片,特别是几尊大佛进行着重讲解,归纳出面短而艳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记录:首先在学生的接受度方面:整个的授课模式较为单调,因为没有实物的刺激。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学生只是单纯地坐在教室中,而没有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

在教师的授课方面: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并没有较好地接受学生的回馈,也没有使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上升至新的高度。另一个班,采取实地考察法、教师引导法、学生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授课教师和院领导、班级辅导员进行协商,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本土与课程相关的文化,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发现课程中的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过的过程中,应该深入讲解,对学生的兴趣点、疑问点和教师认为课程的重点进行详细的解剖,前两者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理解本课程的意义。其次,本土文化艺术在课程目标中所占比重分析。以公共美术课程为例,其大概分为:绘画、雕塑、建筑、民间美术和设计等几个方面,涉及文化和生活的诸多领域,而本土文化艺术在这些领域中均有涉及。再次,本土文化艺术在课程中起到的实践作用。参观本土文化艺术,是艺术公共课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是课堂教学延伸及拓展的一个重要空间。艺术实践是进行艺术教育教学的关键,具有其他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增强艺术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后,公共艺术课程对本土文化艺术的促进作用。很多在校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没有真正学习文化艺术的机会,公共艺术课程恰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有些高校把公共艺术课程设定为大一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教育中对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公共艺术课程通过去当地的文化艺术场所实地考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化艺术的精髓,对本土文化艺术的发扬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艺术课程组织考察本土文化艺术的安全性问题。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要确保学生的安全,一定要与系部和学生辅导员做好结合,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好相关事宜,确保活动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为教学提供辅助作用。其次,考察地点不能忽视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地点的选择在结合课本内容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充分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又要结合实际、出行的时间、课程的安排等,使课程得到最优化。另外,要警惕部分学生在考察过程中出现玩大于学的现象,一些学生认为考察就是玩,而忽略学习的重要性,对于这些忽视课本知识学习的情况应该善于发现,提前制止,使得考察真正的达到目的。最后,要警惕考察结束后学生的兴趣又减弱的问题,要让学生带着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真正意识到文化艺术的重要性。本研究有一定的意义,能够把握当前高校公共艺术鉴赏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存在问题上文已经提到,学习兴趣不高,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方式。因此,很多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应适当地加入考察和时间的因素。弥补了当前对于本土文化艺术与公共艺术课程授课关系的研究空白,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授课方法加以改善。

本文对把握当前高校公共艺术鉴赏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弥补了当前对于本土文化艺术与公共艺术课程授课关系的研究空白,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授课方法加以改善。贯彻和深化了高校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保证课程的授课质量,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很多大学生长期忽视文化艺术的行为进行补救,引起了学生对于本土传统文化的关注。在公共艺术理论课程上加入实践部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对教学课程改革的反思,应该从自身下大功夫,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良好提升。

作者:牛星越 单位: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文化艺术的意义范文第2篇

(1)布依文化艺术的传承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布依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独特的音乐形式、充满生活气息的游戏以及奇异的手工制作,对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选用一些适合幼儿发展的布依族文化艺术活动,作为幼儿园园本教程,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采用游戏形式传承布依文化艺术,幼儿从了解到认知,从参与到发展,从教师的引领到幼儿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都充满了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幼儿时期,他们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在幼儿园开展布依文化艺术传承活动,幼儿接受方式上直观性极强,能够直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针对中、大班的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操作,更能引发学习兴趣,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2)布依文化艺术教育促进了幼儿的智能发展。布依文化艺术的教育为幼儿智能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有目的的选择适合幼儿园年龄特点与幼儿发展需要的相关教材内容来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能,启迪幼儿的思维。布依文化艺术的独特与魅力,深深吸引着每个孩子,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乐学、好学。

在体育游戏“打夯包”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角色(表演者、观众和裁判),通过游戏,幼儿四肢肌肉得到锻炼,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又训练了幼儿的节奏感:从中挖掘幼儿潜在的能力,使智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手工制作“扎染”深受幼儿的喜爱,在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创作过程中,不仅认识了各种制作工具、染料的名称和特点,还懂得了其制作过程;从图案设计到制作,小手灵活、协调的配合,不仅促进了大脑左右半球的交替循环运用,幼儿的思维、想象、操作、表达审美能力都得到提高。

(3)布依文化艺术的教育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为人的一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幼儿期是个性的形成期,也是非智力因素的形成时期。因此在幼儿阶段,不仅要着力于幼儿的智力开发,同时更要着力于幼儿的个性形成。好的品质和习惯,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化艺术的意义范文第3篇

摘要: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古典艺术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发展的基底。在中专美术教学中学习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亦是实现中专美术特色化教学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美术教学;融合;运用

发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新型美术教育是我国中专美术教育实现自身创新及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优秀文化艺术灿若星辰,并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渗透,是发展中国元素创新型美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传承、发扬和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及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各种西方艺术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我国民众的价值观以及文化观,以中专生为代表的青年主体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的融合,在与时俱进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基于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学生独特美术风格形成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水墨画、木版画等不仅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亦是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占据着独特的地位。美术教学不仅是绘画理论、绘画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美术精神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合进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更能引导其在美术基础理论和绘画技能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中国美、创造中国美,并深入体会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

(二)对现代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作用

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既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基底,又吸收了其它因素,形成了具有现代化风格的文化艺术,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则需要吸收现代文化艺术中的一些精华因素以保持与时俱进。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增添美术教学亮点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精华。我国古人在艺术上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反应在文化艺术中即为意境表现,如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松意味着坚韧不拔、梅意味着品节高尚、荷意味着出淤泥而不染等。

(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美术教学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彰显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既包含有古人的艺术精神追求,亦包含着许多与生活、风俗习惯等有关的文化艺术,如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剪纸等,都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因此,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中专美术教学过程时,既要注重与美术本身相关的知识教学,亦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延伸,将美术教学与实践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中国结欣赏及编织、剪纸以及插花等实践性艺术教学方式,即通过开展美术手工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以更好的将中国元素融入自身美术学习中。

(三)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集中表现。因此,在中专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时,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艺术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形式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如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神似而非形、工笔画中勾勒出的细腻线条、建筑艺术中的天然去雕刻等,以不断丰富美术教学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展美术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从多层次、多领域以及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空间内丰富自身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具有明显的民族审美特征,将其适当的运用在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有利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亦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往后的美术创作及就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文化艺术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艺术;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艺术始终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其发展有助于推动群体人民日常生活的发展,丰富了群体人民的精神世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先进艺术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群众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是一个范围较宽的概念,也可以当做一类人们在发展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现象来理解。文化艺术的起源于历史紧密相关,任何一个国家、城市的文化形成都受历史的影响。从广义角度看,物质与精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文化艺术;从狭义角度来看,文化艺术则是人文精神的映照。

而群众文化艺术,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中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由人们自身创造的具有社会生活性的文化艺术。群众文化艺术的主要参与者就是群众,其主要建设发展形式就是通过个人参与,体现个人的精神世界。具体内涵有:一,群众是群众文化艺术的主体,文化活动由主体创造但服务于主体;二,群众文化艺术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社会性,以娱乐性活动为主。

二、群众文化艺术建设发展的意义与特点

发展建设群众文化艺术,可以使群众人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保障,增强人们的群众文化意识,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丰富人们日常文化活动。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继承与发扬,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们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时代背景下,建设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是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

群众文化艺术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具有鲜明的特点。如社会化和开放性。面对人民群众不同的层次、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地区差异等等,文化艺术的创作也变得多种多样。在当今时代,网络艺术、大众文化传媒、民间传统艺术等,更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进入了快速传播与发展的阶段。鲜明的社会化和地域开放性对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发展有

三、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特性

(一)多元化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基数较大,不同区域不同种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艺术文化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形式对群众文化起到影响作用。由此可见,为了更好的创新发展,增强群众文化意识,群众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是当前形势下艺术发展工作的重要基础。挖掘艺术文化独有的魅力,促进人们参与,实现群众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二)平衡性

我国各地区生活水平、风俗习惯的迥异,都决定了群众文化艺术存在差异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与发展中,城乡地区的差异性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想要更好的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我们要掌握重点,将解决城乡地区文化艺术存在的差异性作为首要目标,大力发展平衡文化,促进城乡地区间文化艺术的平衡与发展。

(三)通俗化

由于群众基数较大,文化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平均水平一般,而通俗文化是一类易于接受、简单易懂的文化艺术,能够更好的接近群众人民的生活,让人们觉得更为亲切、生动。例如,针对社区老年人举办戏曲、歌曲的演唱活动等类似此类的活动。通俗文化艺术有助于提高群众人民的参与积极性,只有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并参与,才能够达到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新目标。

(四)综合性

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文化广场与文化活动中心的设置来实现其综合性,广场与活动中心可以发挥一定的传播与培养作用,以此将文化艺术推近群众。例如,在广场设立图书馆、阅览室、书画活动室等等。并增设供文艺活动举办的活动场地,如报告厅一类。在活动中心的建设中可以加入休闲设施、音乐美术培训师等,为群众提供综合性文化艺术的空间,加强群众对精神文化艺术的追求。

(五)创新性

保证群众文化艺术的创新性,是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前提。因此,在相关的工作中,需要适当与当地文化艺术发展实际相结合,在满足当地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基A上,进一步发展其潜在的相关艺术活动。例如,根据当地风俗习惯、重大事件等来进行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新,使文化艺术融于生活,新于生活,以领先的艺术活动来提升人们的兴趣,促进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四、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群众文化艺术及其意义与特点的简单分析,深入讨论了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希望可以为阅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使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可以对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参考文献:

[1]惠晖.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4.

文化艺术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发扬;艺术教育

文化变迁,是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任何一个民族都在不断的发展并变化着,它所体现的民族特征的文化特点也会随之变化。文化变迁无关个人情感,而是一个不以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作为文化艺术中的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也是世代人民所创造、所传播并表现他们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同时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涵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需要我们珍爱、继承和发扬。

谈到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就说明它有可发展的艺术价值,那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民间艺术,同时它有什么可发展的艺术价值。提起民间艺术我们都会很自然的联想到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如农民、乡土文化、祭祀;具有清新、质朴、稚拙特色的劳动群众创造的艺术作品等内容。例如:装饰建筑物的图案、彩绘、木石雕刻、、陶瓷器皿、竹木器皿;、印染花纹、刺绣、剪纸、织锦、年画、泥塑、皮影、木偶、花灯、风筝、版画等。也可以说民间美术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俗美术。民间艺术根植于民间,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它既蕴藏着整个民族文化精神,同时又历经了时间的洗礼,显示出强大的无可替代的生命活力。民间艺术所存在的艺术价值。实际上不但是“审美”意义上的艺术,更是“实用”意义上的艺术,所以它不应被时代所取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下去。下面是我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关系的几方面阐述。

一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民间艺术与艺术教育关系中,艺术教育更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学习民间艺术所提升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民间艺术崇扬美善,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和道德感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 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民间的节日、庆典、联欢等活动,这些民间艺术活动都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民间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而艺术教育是这些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前民间艺术的传承是通过师徒、父子关系口口相传的传授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而学校的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统,通过学校艺术教育与民间文化的连接,艺术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民间艺术研究成果,根据培养重点,有侧重的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校本课程,进行系统教授。 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加强热爱家乡的意识,对发扬地区文化,传播民间艺术有不可小视的价值。所以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学校艺术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高校的艺术教育当中,江苏大学较早的在民间艺术方面有所研究,在2002年,江苏大学成立了民间美术研究所,该研究所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研究中国民间美术为宗旨,致力于民间美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将民间美术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绝活技艺融入到教学之中,并以此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各高校在教学中对民间美术保护和发展的认识会较好一些,但也有待于我们重新正确的认识民间艺术的传承在学校艺术术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与价值。

二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的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踪迹。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现代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许多的民间艺术都在逐渐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所谓“遗产”也正说明了这些艺术文化的传承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的年青人对民族民间文化有所忽视,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科技社会进程中.我们丢失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被冷落,由于后继无人,已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学校艺术教育把民间艺术对现代年青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学校艺术教育中介绍民间美术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反映出人类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及观察世界的特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保护与继承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提高认识多元文化的意识。同时,学校的艺术教育也是培养一批民间艺术爱好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继承和弘扬优秀民间艺术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高校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担负起这一重任。

三 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民间艺术做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一,它保持着物质与精神未分化之前的原始状态,包含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并不是要建立在丢失与变异的基础之上,而是要最高限度地保护其原有的面貌。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艺术既要生存,也要有所突破和发展,从而去适应人们不断发展的精神和审美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在艺术教育中挖掘整理,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体制相结合生成更佳传播形式,使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命从而得以新发展,在这方面,高校可以利用艺术教育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地方局限性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普遍不被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基本靠口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繁衍发展到的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珍稀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而,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开展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调查,挖掘可开发的民间艺术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与民间艺人或民俗专家讨论它们的艺术内涵;学习创作具有符号性的作品,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现代文化联系起来,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深入了解。

民间的文艺活动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一般都由群众自发组织、演出的节目,开展的活动,基本为当地有代表性且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曲、当地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研究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时机和最大平台。对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展开应充分利用到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对民间传统文化进全面的了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形成对某一艺术表现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生活的有机融合。

所以,民间艺术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做出顺应潮流的改变,在学校艺术教育中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民族形式,继承一切优秀艺术的传统,在不改变其原有面貌的同时,将其精华列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在继承的前提下去发展,去革新。同时,也要坚持民间艺术的开放性,积极应对文化变迁,努力加深同现代艺术教育的融合,广泛吸收优秀艺术的营养,使其不断得到发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恩寰,民间艺术教育 人民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