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企业 建设项目 财务管理

我们在企业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实践中发现,企业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在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有待改进。

一、缺乏实用的项目管理制度,给财务管理带来困难

目前大多数企业建设项目的实施都以成立临时性的项目组形式进行,如××产能项目组,××电力改造项目组等。通过项目组进行现场施工、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投资的管理,此举在企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实用性不强。例如,项目组在完成特定项目后即撤销解散,其人员回各自原单位,后续衔接没到位,如果项目组财务人员调离,就更不能清楚地解释某个挂账、转资费用等情况及某些材料、设备的出处等。有的建设项目还可能在外地外省,甚至国外,给财务管理带来困难。

二、建设项目财务核算不够规范,不能真实反映投资情况

建设项目成本核算范围应与批准概算核算范围相符,但在实际中,财务人员会将建设项目的设备支出,列入施工成本中,且不能解释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有关的手续也不齐全。混淆和其他项目的成本界限;混淆各部分分项工程成本界限;甚至有的列支与工程无关的费用。导致财务核算不能真实反映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

三、资产转列支依据不明确,虚增或虚减项目投资完成额

由于层层下达投资计划,致使有的建设项目,不能在当年完工。为将投资计入当年,由施工管理项目组提供预结转资的资产明细,进行预结转资,而这个明细与财务预结转资的资产明细往往出现差异。有的建设项目即使当年完成建设任务,无论节约还是超支,建设单位通常会按计划金额转资,节约的投资截留下年使用,超过投资的在成本中列支。造成虚增或虚减投资完成额。

四、财务管理水平较低,风险意识薄弱

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规定,建设单位最低须按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预留工程或设备质保金。但不少单位执行中不规范,随意性很大。同一个建设项目的几份结算合同预留的质保金从1.5%―3%不等。有的按合同价的百分比预留质保金,有的按结算价的百分比预留质保金,甚至有的项目无质保金。为今后的设备运行,工程维修带来风险。

五、建设项目的基础管理薄弱,处在粗放式管理阶段

一是缺少相应的基础资料管理制度。表现为原项目组人员调离后,其管理的资料堆放在原办公地点,既没装订成册,也没移交给建设单位。二是财务没有按施工单项工程建立台帐。如,一个施工单位干了A、B两项工程,很难分出A、B工程材料费用各是多少。财务资料只能显示一共提供给施工单位多少材料。造成工程建安费用中的材料费用与财务支出的材料费用出现差异。

针对企业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中发现的上述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一、发挥财务管理人员在建设项目中的管理作用

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只呆在办公室里进行管理,要走出去,了解项目的流程,建立企业项目跟踪制度,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监督,适时提出投资控制建议和意见,优化管理模式,最终降低建设项目成本,规范建设项目行为。通过对建设项目从始而终逐一跟踪、做到对项目运转情况了如指掌。对有关经济指标对比分析,揭示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总结建设项目活动的规律,揭示存在的风险,得出正确的结论,并适时地提出投资控制建议和意见。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企业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

无论是财务核算不规范,还是资产转列支不清晰或虚增虚减投资额,归根结底是制度不够健全完善所致。因此,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企业项目管理制度,形成可操作的业务流程控制点,并严格执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和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不断完善企业建设项目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防范企业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中的差错与舞弊,提高资金效益,为项目的资金运行和支付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强化法律意思,规避法律风险

施工企业和建设企业都应将风险防控放在首位。杜绝挂靠承包,虚假承包,层层转包,特别是资质低的地方企业挂靠在资质高的施工企业上,一旦发生法律纠纷,企业就要承担连带责任。因此,要宣传法律意识,检查建设单位是否按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并应按照规范的结算程序执行,这是建设项目质量保修,质量保证的最后一道关口,不能掉以轻心。

四、重视建设项目档案,基础资料的管理

一个完整的建设项目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建设项目档案既是建设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也是单位维权的凭证。因此,应自始至终重视和做好项目的工程、财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基础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将建设项目档案收集列入合同条款中,明确项目建设、施工和监理方各自在资料建档工作中的职责,避免工程竣工时档案资料残缺不全,或等到办理交接时才重新突击整理资料,要重视建设项目基础资料的管理,确保优质工程优质档案。

参考文献:

[1]《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2]江苏省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2008、6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项目财务管理财务监督

建筑施工企业为规范施工项目的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工程项目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提升项目管理的执行力,必须成立专门的业务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一、当前基层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

项目建设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项目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建设资金管理不严,财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建设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不熟悉新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不重视项目资金管理,部分资金不能专款专用,甚至改变了资金用途。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财务人员的职能仅限于会计核算,既不参与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又无法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主动参与监督,造成被动应付,弱化了项目财务管理的职能。

3、概预算编制和执行不规范

施工企业的基层项目没有按规定编制明细的项目预算,如不按计划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进行设计,相关费用的计算不符合规定;一些企业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基层项目立项时为争项目、抢时间,致使所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出现超投资、超预算、超标准现象,造成基建项目不能按时结转和交付。

4、基层项目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成本核算水平的高低。目前,部分工作人员工作的随意性较大,为了谋取私利,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导致成本核算的相关数据失真,也是导致基本建设成本过高的原因之一。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较低,因此,很难灵活运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及时、准确地将消耗的物质资料进行归集,不能及时地将成本分配到各个项目的建设中去。

5、财务管理信息集成化程度低

现阶段多数基层项目使用的财务管理件所提供的财务管理信息集成化程度低,由于多数基层项目的财务数据是在业务发生后收集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子系统之间无法直接提取数据,普遍存在财务信息时效性差、信息收集不全面及财务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信息反馈不及时等缺陷。

二、加强基层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的对策

1、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某一经济活动目标,维护资产财产物资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贯彻国家财经法规和决策,保证经济活动效益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基层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①组织机构。建设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分工,应合理解决领导层、各职能部门及各环节之间相互牵制、互相制约。

②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健全各项内部规章制度,如人、财、物等管理制度,将各项经济活动划分到具体工作岗位,按照岗位确定任务、职责和权限,用制度来规范建设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

③完善的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达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2、严格管理基建专项资金

一方面,要确保基层资金的专款专用,严防挪用和挤占等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要配置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负责基层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依据效益原则安排筹资和分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树立多元化的资本财务理念。新形势下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强,势必会吸引大量国外企业进入,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企业要想赢取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就要把握时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新时期的企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并积极的与外资企业展开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虚心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模式和管理经验,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的实现。

3、加强风险管理

项目要建立了合同、劳务队伍管理和材料价控、量控、质控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机制;合同的签订要进行集体评估;要依据合同和现场施工条件对项目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并制定各类风险应对措施。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首先,培养一批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专业基层项目的财务人员,让他们认识到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开源节流”,杜绝基层项目施工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其次,优化项目管理人员结构,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一批业务精湛、年富力强的项目管理队伍,使他们在项目管理中增长才干,保证管理高效进行。基层项目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进行投资管理,探索基层项目集中支付的资金管理办法,减少采购过程中不必要的支出,紧抓基层资金归口管理,使基层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与管理体制相协调。财务管理人员还应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熟悉基层项目财务管理相关法规制度,提高对政策的执行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把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向对投资全过程的决策、控制、核算和监督转换。

三、结束语

现在的建筑市场比较开放,施工企业众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施工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基层项目的监督管理,随时纠正基层项目的管偏差,向管理要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谢聿兴.论提升财务管理在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 2011,(08)

[2]李健.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资金管理[J].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8,(09)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法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竣工及竣工结算等各阶段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查、监督,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摒弃了以往的以事后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强调事先的预防和控制,克服了事后的监督的局限性,在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遏制投资的腐败、规范工程招投标、严格工程竣工结算等方面,都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现行很多投资公司都把跟踪审计作为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一种新模式。

1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目的和任务

1.1 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是检查工程项目的准备工作情况,项目是否具备开工条件,以防止资金不落实、条件不具备项目开工条件、造成损失浪费。

1.2 审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将审计职能嵌入到项目管理流程中,及时将不利于项目管理和投资控制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纠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协助投资方加强对建设项目各阶段、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全面促进项目单位提高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法规,防范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监督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在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执行投资方等有关方针政策,保证工程建设合理合法进行,提高资金使用率,以达到控制工程造价、堵塞工程管理漏洞、有效控制建设成本,节约项目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2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2.1 主要审计内容

首先基本建设程序的审计。主要审计基本建设程序的执行情况,是否依照国家相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前期立项、审批各环节进行审核,并对项目前期建设的合规性、科学性、有效性做出综合评价。包括项目是否取得有关权力机构的批准、开工前各项审批首批手续是否完备合法、环保及劳动保护等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其次是对初设概算进行审计。主要包括设计编定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是否与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相符、有无漏项、缺项、少列概算投资、材差、利息等是否考虑的情况。第三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审核。因为工程建设周期一般都较长,有效的内控制度是工程顺利建设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建设单位是否建立招标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进度控制制度、成本控制制度、物资采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及工程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第四进行工程招投标阶段和招标完成后施工合同条款的审核。此阶段主要包括招投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标底编制等招标文件的审查,招标阶段需要考虑未招标工程是否存在分解工程,规避招标、是否存在应招而未招标工程等。招标完成后进行工程施工合同条款审核:主要包括合同条款是否严格响应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各条款,对工程价款调整、付款、施工合同范围、工期、质量标准、运输方式、交货地点、结算方式及索赔风险等进行审核。第五进行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审核。施工阶段是工程形成实体的重要阶段,也是工程建设投资资金支出最集中的阶段,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参与的重点,也是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实施的重点阶段。该阶段主要审核材料价格、材料计划、设计变更、签证、另委项目、工程进度付款等。最后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包括工程索赔的审核。工程竣工后,围绕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开展工作,最终的工程造价,审核的主要内容为招投标文件、合同、结算图纸、变更洽商记录、索赔记录、工程量计量、审核索赔的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材料价格的批复程序是否合理、合同外单价的项目组价是否合理、材料、设备领出、退库资料是否齐全,领用数量是否与工程结算中消耗量统一等。

2.2 审计方法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特点是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因为审计人员必须常驻在项目现场,根据目前大多数项目的做法,一般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组成各专项审计小组常驻在项目现场,处理项目现场所发生的各项经济工作。项目经理负责向业主汇报工作并签发成果文件。

按照审计的具体内容,可以从项目管理、造价控制、财务审核三个方面分别实施不同的审计方法。项目管理主要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项目单位自己的管理制度,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各项制度、流程等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定期提交管理审核报告,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交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工程造价审核范围包括投资估算、初设概算、执行概算、项目融资、经济效果评价、工程设计及方案优化、工程招投标管理、合同签订和执行、甲供材料计划、工程款的支付、隐蔽工程、工程变更、洽商、索赔、重大争议等事项,审计人员主要根据招投标文件、合同、图纸等资料进行工程量计算、价格审计、洽商等方面的复核、询价、计算、核对,以及现场踏勘、隐蔽工程旁站检查等。财务审计范围包括基本建设程序、概算执行、与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财务收支等方面结合审计目标,从造价控制、风险控制、关联交易、科目设置、资产管理角度实施审计。审计方法包括现场调查、数据进行复核、比较和分析,对投资内容和数据合规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方面进行仔细检查等。

3 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审计是国家经济监督和企业投效控制的有效手段,审计工作能真实反应工程项目的各项经济情况,并为企业决策提供指导依据,而审计工作的关键是对审计的质量控制。审计的质量控制主要从审计方案、审计人员、工作程序和审计监督四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审计方案方面: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的纲领性的文件,审计方案会明确审计的的依据、审计的指导思想、审计的目标、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人员组成和质量控制措施等主要内容,因此,审计方案对审计过程具有约束力,一个好的、科学的审计方案,对保证审计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审计人员方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的群体结构。审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德才兼备、有专业的技能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并由注册造价师和注册会计师的人担任,定期进行人员的培训工作。

工作程序方面:依据《审计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审计工作,按《中国注册造价工程师职业操作规程》的要求实行三级复核,逐级把关,逐级负责,明确各级审核的范围和内容,承担相应责任。定期不定期向投资方了解审计现场服务情况,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审计人员或方法;现场发现或遇到的问题强调沟通及时性,及时形成审计意见或建议。

审计监督方面:为了保持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相关人员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不允许和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和审计有关联系单位单独接触和联络,任何人不得接受被审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与审核有关联单位的现金和礼品等,不接受吃请等活动,并建立举报机制,对审计人员收受贿赂等不符合审计要求行为及时进行查处。

4 结束语

我国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是几年发展起来的,正处于发展的兴新阶段,越来越被更多的投资方所接受,改变原来的事后审计模式,转向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服务,能够有效解决诸如信息不对称、阶段投资失控、决策程序不规范的弊病,正处上升阶段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是审计业务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几个难点和重点问题加以分析,最终得出一些创新和构建行政事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改进对策,使行政单位内部工作人员提升规范化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问题;对策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较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能力较弱,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主要管理人员和主要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能力也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规范难以正常构建,即使把相关的控制制度和策略制作出来也无法具体的加以实施。在现代化模式控制的复杂环境下,传统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众多的职工暂时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无法走向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监督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内部制度,然而,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内部制度,也没有设立相关的纪检监督机构或岗位,致使内部的控制环境混乱,很多制度和政策无法执行和落实,这种现象表明了内部缺乏有力的监督制度。

3.财政管理制度的不规范

财政管理制度不规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人员管理方面,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专业技术能力较差,无法熟悉财务工作和相关要求,从而出现出纳人员兼职管理会计档案、费用、收入和保管、债务债权账目的登记工作的现象。交接工作时,接替人员不按要求使用原先移交的工作账簿,购买的原始凭证没有追加相应的验收证明,在收借款时出现借款凭据内容不齐全的现象,导致财务账目不清楚,业务量增加。其次,在财务控制能力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在预算控制工作中过简或过繁都会导致预算失败,预算规定过繁会导致部门管理之间所需的自由空间缩小,降低职工积极性,预算规定过简又会导致部门管理之间的自由空间过大,从而职工放任自由,夸大预算的款项。

在收支管理工作中,随意增大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财务开支管理违背规定的具体表现,无法做到对号入座的专款专用,以至于出现占用款项、挪作他用或名目不清等现象。在会计方面行政单位内部不存在成本的核算工作,因而出现资产管理方面的纰漏,重复购买、盲目购买和攀比现象的泛滥,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成本增加、办公产品利用率降低。

二、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内控意识

(1)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工作。职工首先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特点,并且加深对单位内部文化的了解,同时学习并掌握工作的内容,即收支控制、预算控制、建设项目控制、采购控制、信息控制及资产控制等。职工要对每个工作环节的要点进行分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判断力,职工应强化合同控制意识,尤其是在政府基建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融资建设项目中的合同控制,结合市场的需求,为单位制定发展战略和决策。除此之外,单位应当组建由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内控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加入到单位规定的学习和培训的机构中,确保行政事业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

(2)提高管理职工管理的能力。提高管理职工的能力,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覆盖之下,职工风险控制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是非常专业的能力。此外,行政事业应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单位应当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 职) 位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使职工了解和掌握组织架构设计及权责分配情况,正确履行职责。要培养和锻炼职工的市场调查能力,从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寻找解决难题的“良方”,同时,员工还要要掌握专业的管理软件、办公软件,从而提高内部管理员工科学化管理的能力。

2.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体系和制度

(1)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是人员管理规范的实施,建立职工考核制度、激励机制,能提升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此外,还要建立预算控制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最主要的方面是预算控制,预算控制关系到使用资金效率方面控制的水平,预算控制的建立要经历预算执行、分析、编制和调整等程序,控制预算务必科学准确、严格有效。最后,加快内部的信息体系建设,使信息系统更加完善,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走向现代化。内部规范的主要保障和途径是信息系统,因此,要定期检查系统漏洞,系统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找出相关解决方案,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以确保信息资源完好无损,以便对财务进行监管。

(2)建立并实施节点监控体系,开设相对自由独立的纪检岗位或机构,对业务点、行政点的相关监管,确保有相关的人员和机构行使敲警钟的任务,把监督和内审联系到决策每步的操作和步骤,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同时,还应对单位内部相关体系和制度加以完善,使行政事业单位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规范财政管理制度

规范财政管理制度可以分两方面来说,其一,在加强会计部门职工的工作规范时,对会计部门的职工基础工作和规范多加培训教育,并且针对会计的基础工作,建立全面的检查制度以及相应的奖罚制度。在进行单位的业务活动时,对预算分析、执行、编制和考核的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相应的预算标准。规范预算中的编制,在执行流程中可以加强对预算的硬性约束、防止任意超预算、增大预算范围等违反制度的行为发生。

其二,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控制时,找出财政业务中的薄弱环节,把项目管理、政府的采购管理、收支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以及合同的管理,六项经济活动风险控制的管理摆在重点。财政部门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对目前的业务流程认真分析梳理,降低其中的风险,优化业务的整体流程,对业务的风险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对各项经济活动发生的全程,制定相关的制衡机制,有利于消除报销过程中虚假上报、不明追加预算等现象。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内控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因此而一成不变,规范《试行》的颁布给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带来了好消息。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循规范《试行》的规定,提高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进度,有利于单位在公民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确保达到期望的建设成果,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向现代化推进。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1):57-61.

[2]秦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2):120-121.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有效防控各项事务及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以落实好权责一致、有效制衡为核心,严格落实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要求,保证政策执行与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以扎实推进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内部控制执行体系建设、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为目标,切实提高单位管理水平,规范财经秩序,建设服务型机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贯彻实施,夯实我局各项基础工作,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控制流程,加强内部权力制衡、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建立内部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考评问责力度,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达到进一步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提高我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总体目标,形成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内容

(一)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

1.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建立内部控制工作机制,明确内部控制牵头部门,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

2.建立纪检监察等岗位联动的权力运行监督及考评机制,确定权力清单。

(二)梳理业务流程,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1.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编制流程图。

2.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3.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制度与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

(三)开展内部控制宣传教育

针对国家相关政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本单位内部控制拟实现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各站队及其人员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

(四)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功能覆盖主要业务控制及流程

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功能应完整反映本单位制度规定的各项经济业务控制流程,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业务事项。

四、组织领导

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局内部控制制度,审定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部署内部控制的重大事项和管理措施,指导和督促局属各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和管理措施。

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内部控制工作情况,审议风险事件定级和责任追究建议,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属各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内控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将内部控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确保内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二)认真抓好落实。局属各单位要认真查找内控风险并进行评估定级,通过界定各环节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并切实抓好落实。

(三)强化责任担当。局属各单位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内控理念,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将内控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