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部分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不重视,也直接导致我国外贸企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这也是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很多外贸企业把财务工作定位为出纳、记账、报税等工作,还没有把财务管理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结合起来,缺少财务分析,导致财务信息利用率不高,还没有成为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辅助工具,财务信息也没有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也是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很多财务人员还不具备“管理会计”的能力,不能将财务管理与进出口业务结合起来,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二)成本管理不够完善成本管理在现代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但我国很多外贸企业缺乏对成本管理的认识,还没有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在成本管理上只注重“直接成本”的管理,面对于“间接成本”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很多财务信息还无法真实反应企业的状态,甚至导致管理层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三)财务控制能力较弱一些外贸企业在财务控制方面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充分认识到应收外汇账款控制的重要性,有一半以上的外贸企业认为老客户以及用信用证结构不存在风险,导致应收外汇账款控制不足,在我国全部逾期应收外汇账款中恶意拖欠高达60%,而其中老客户拖欠的高达70%。还有一些外贸企业缺乏对汇率风险的控制,消极报怨多,主动控制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成本。

    二、国际贸易中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外贸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要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作为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和规范风险的重要举措,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财务预算编制,完善财务指标体系,特别是要发挥财务信息的决策支撑作用,提高财务信息采集面和覆盖面,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对外贸企业生产经营的服务职能。(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外贸企业要把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作为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机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制度建设,真正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财务管理队伍。在此基础上,要着眼于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重点在防范财务风险体系、掌握国际贸易惯例以及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上狠下功夫,切实加强财务控制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贸易中的外商的恶意拖欠率,同时要通过融入国际汇率下的期货市场等手段加强汇率控制。(三)推动财务管理创新外贸企业要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出发,积极推动财务管理创新,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财务资源进行整合,不断调整资本运营策略,最大限度的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在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企业还要按照“市场化”的思路,通过聘请财务专家组成“财务顾问”以及通过第三方财务管理机构等各种形之有效的载体,定期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财务分析,以此提高外贸企业的成本管理、财务控制能力。(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治本性举措。外贸企业要着眼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破除“家族式”管理模式,尽管推动管理权和经营权分开,加快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推动企业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进而提升现代财务管理水平。

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外贸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出口权逐步放开,对于外贸公司而言,不仅原有的政策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要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日趋激烈、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给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虽然国有外贸企业多年推行改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在财务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积弊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上的弊端还是很多,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账管理阶段,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尽管外贸企业已经被推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然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却不能很快改变,虽然也树立起了一些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感,但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却十分滞后。

以前,企业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成是借钱、付款、执行财务纪律,是财务部的事情,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举措之外,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已丧失其本来意义。

现在,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不管是整体改制,还是分离改制,都是向业务骨干倾斜,大部分的业务员成了公司的股东和主要领导,又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业领导不仅独权,而且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领导层都是业务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不自觉地偏向业务方面,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观念,财务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不良资产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企业管理不善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面对架子很大而实际质量不佳的空壳化资产,许多外贸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资产质量,但不良资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体现在:

1、应收款项欠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应收款项管理体制没有质的改变,应收款项清欠的呼声很大,得力措施却很少,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外贸公司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制定了许多措施,如明晰资金管理权限、限制结算方式风险大的业务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产生,但也导致公司业务贸易机会的流失,形成应收款项管理与业务开拓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一味“堵”的做法,使外贸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措施,在控制风险的能力上十分薄弱,如在赊销时缺乏严格、科学的调查程序;销售后对对方的监控不力;货款拖欠后保全债权的行动迟缓等等。

2、投资能力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外贸竞争压力越大,外贸企业就越急于寻找多种经营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资领域缺乏经验,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盲目,失误较多。二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项目,造成资金大量积压和沉淀,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三是在投资领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即使投入巨资占领控股权,但经济效益却每况愈下,如果再加上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银根紧缩筹资不利、投资监督不力钱权交易等情况,损失就更加惨重,企业很容易限于困境。

(三)筹集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外贸企业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本很少,外贸经营使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贷款,业务越无法进行,越不开展业务,越无法贷款的恶性循环。

1、融资方式单一,争取银行借款困难。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外贸行业目前在商品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付款方式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国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利用商业信用周转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过发行债权或股票进行融资,只能从银行融资,融资方式单一。而争取银行借款又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小,风险大,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外贸属于流通企业,竞争激烈,很难找到借款担保,就连贸易项下融资,如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押汇等往往也是通过抵押或担保都相当困难,更别说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了。

2、资金运用不当,缺乏融资成本观念。企业盲目上项目,挤占流动资金,在资金运营上往往流动比例下降,影响正常周转。另外,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观念比较淡薄,资金报酬率低,业务利润仅仅够支付银行利息。

(四)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薄弱。企业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决策层的控制仍是个难点和盲点。管理层把控制看成是对下属员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东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约,争权夺利,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会计核算只有反映,没有监督。对财务人员的挑选,以是否“听领导的话”为标准,财务人员对经理言听计从,不敢监督。整个业务流程只有业务员知道,别人插不进去,收购商品和结汇都是滚动的,一笔出口的采购应该与哪笔销售收入、出口费用相对应,只有业务员才清楚,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业务员的“配单”来做账,对实际发生的业务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业务过程,只有到收汇时才能看出,这时再谈控制风险已经晚了,根本谈不上对业务的监督。

3、财务核算失真。有些外贸公司有业务,为了逃税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营假”、“假自营真”的花账,有些外贸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一笔,仅仅靠提供服务生存,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实际业务人拿到出口退税和业务利润,违反会计真实性原则,将做成自营,财务账面所反映的不是经济业务的实质,表面上亿元的自营收入,都是过账,其实质是收入,所以,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其真正意义。外贸企业只是一个票据流转中心,一台收汇机器、付款机器、退税机器,帮助业务人逃避税收的机器。

(五)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贸企业多年动荡、改革,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跳槽选择了更稳定、待遇更好的单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另外,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改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积弊,也有新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因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学的、完善的、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财务部门就能搞好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要形成财务管理是生产力的共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上下要纠正财务管理只是算账、报账的观点,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有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作用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前进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不良资产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企业管理不善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面对架子很大而实际质量不佳的空壳化资产,许多外贸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资产质量,但不良资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体现在:

1、应收款项欠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应收款项管理体制没有质的改变,应收款项清欠的呼声很大,得力措施却很少,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外贸公司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制定了许多措施,如明晰资金管理权限、限制结算方式风险大的业务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产生,但也导致公司业务贸易机会的流失,形成应收款项管理与业务开拓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一味“堵”的做法,使外贸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措施,在控制风险的能力上十分薄弱,如在赊销时缺乏严格、科学的调查程序;销售后对对方的监控不力;货款拖欠后保全债权的行动迟缓等等。

2、投资能力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外贸竞争压力越大,外贸企业就越急于寻找多种经营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资领域缺乏经验,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盲目,失误较多。二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项目,造成资金大量积压和沉淀,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三是在投资领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即使投入巨资占领控股权,但经济效益却每况愈下,如果再加上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银根紧缩筹资不利、投资监督不力钱权交易等情况,损失就更加惨重,企业很容易限于困境。

(二)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尽管外贸企业已经被推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然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却不能很快改变,虽然也树立起了一些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感,但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却十分滞后。

以前,企业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成是借钱、付款、执行财务纪律,是财务部的事情,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举措之外,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已丧失其本来意义。

现在,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不管是整体改制,还是分离改制,都是向业务骨干倾斜,大部分的业务员成了公司的股东和主要领导,又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业领导不仅独权,而且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领导层都是业务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不自觉地偏向业务方面,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观念,财务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三)筹集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外贸企业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本很少,外贸经营使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贷款,业务越无法进行,越不开展业务,越无法贷款的恶性循环。

1、融资方式单一,争取银行借款困难。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外贸行业目前在商品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付款方式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国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利用商业信用周转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过发行债权或股票进行融资,只能从银行融资,融资方式单一。而争取银行借款又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小,风险大,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外贸属于流通企业,竞争激烈,很难找到借款担保,就连贸易项下融资,如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押汇等往往也是通过抵押或担保都相当困难,更别说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了。2、资金运用不当,缺乏融资成本观念。企业盲目上项目,挤占流动资金,在资金运营上往往流动比例下降,影响正常周转。另外,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观念比较淡薄,资金报酬率低,业务利润仅仅够支付银行利息。(四)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薄弱。企业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决策层的控制仍是个难点和盲点。管理层把控制看成是对下属员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东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约,争权夺利,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会计核算只有反映,没有监督。对财务人员的挑选,以是否“听领导的话”为标准,财务人员对经理言听计从,不敢监督。整个业务流程只有业务员知道,别人插不进去,收购商品和结汇都是滚动的,一笔出口的采购应该与哪笔销售收入、出口费用相对应,只有业务员才清楚,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业务员的“配单”来做账,对实际发生的业务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业务过程,只有到收汇时才能看出,这时再谈控制风险已经晚了,根本谈不上对业务的监督。

3、财务核算失真。有些外贸公司有业务,为了逃税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营假”、“假自营真”的花账,有些外贸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一笔,仅仅靠提供服务生存,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实际业务人拿到出口退税和业务利润,违反会计真实性原则,将做成自营,财务账面所反映的不是经济业务的实质,表面上亿元的自营收入,都是过账,其实质是收入,所以,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其真正意义。外贸企业只是一个票据流转中心,一台收汇机器、付款机器、退税机器,帮助业务人逃避税收的机器。

(五)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贸企业多年动荡、改革,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跳槽选择了更稳定、待遇更好的单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另外,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二、改善外贸

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积弊,也有新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因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学的、完善的、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财务部门就能搞好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要形成财务管理是生产力的共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上下要纠正财务管理只是算账、报账的观点,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有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作用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前进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因素,财务人员首先不能把管理工作看成是领导的事情,自己只是执行而已,其次,财务人员要适应新环境知识结构,不能只会记账、报账,要具有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熟悉商品知识、业务流程,要培养捕捉风险、衡量风险的能力,培养利用会计信息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的能力,只有财务人员的管理素质高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才可能成为现实。

总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财务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作为被推向市场不久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必然的,企业只要认清问题所在,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才能建立有自己特色的财务管理体系

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外贸企业影响 应对策略

一、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美国消费支出占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1万亿美元。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其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矛盾,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不振,我国外贸出口持续下滑,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5月,已连续7个月负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1至5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7 63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4.7%。其中出口4 261.4亿美元,同比下降21.8%;进口3 373.5亿美元,同比下降28%。

具体到行业,纺织行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根据海关总署的2009年4月全国重点出口商品量值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4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465.52亿美元,与去年同比下降10%,与上月-9.03%相比下降近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171.37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294.15亿美元,增速分别为-15.2%和-6.6%,纺织品环比回升0.4%,服装环比下降1.6%,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幅度依然高出41.83和18.27个百分点。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以美元计价的纺织出口接近零增长,以人民币汇率计价的出口额持续负增长,20%的纺织企业出现亏损。汽车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总体表现低迷。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1~4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70.83亿美元,其中进口金额73.49亿美元,同比下降29.78%,出口金额97.34亿美元,同比下降38.32%,汽车商品进出口仍未摆脱低迷走势。船舶行业也深受其害,由于金融危机,世界船舶融资的形势日益严峻,欧洲许多银行都暂停了船舶融资业务,预订船舶但未获融资的比例明显上升。一些船东被迫取消船舶订单,如香港金辉船务取消了在大连船舶重工订购2艘VLCC的订单,雅典OceanautInc取消9艘7亿美元散货船订单,韩国、印度中小船东也相继出现了取消订单的情况。

就地区而言,东部地区由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所受损失相对较严重。如广东近期有2万至3万家大大小小的工厂倒闭,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合俊集团旗下的两家玩具加工厂倒闭,6 500名员工面临失业,这是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就出口国家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较为明显,对欧盟和大洋洲的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出现了强劲增长态势,上半年中国对拉美、非洲出口金额增长都在40%以上,远远高于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额增长速度。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与扩散,中国对欧洲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对中国整体出口增长构成严峻挑战。

二、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策略

作为外贸企业,只有对危机和风险的来源有特殊的敏感,善于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在危机真正来临时,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外贸企业处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要认识危机的形成条件和趋势,加强危机预测和管理,科学制定应对危机的方案;要细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具体措施,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构架、业务流程、资源配置,使外贸企业决策上水平、管理上水平、技术上水平、队伍上水平;更要立足长远,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有效应对这次危机,全面提高外贸企业化解风险、应对危机的能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笔者认为,外贸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一)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建立系统、透明、公正、规范的管理体系

公正、透明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系统、规范的管理标准是管理有序的前提。在管理工作中,总认为行政管理是万能的――而实际反映,这种管理是低效的。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管理当局,有一个统一的经营管理理念,一个统一的是非观。建立一个系统、透明、公正、规范的管理体系是其根本要求,这也是目前我们的管理工作中亟待转变的东西。

2.全面提升管理者素质

我们企业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积累,逐步发展起来的。必须承认,我们目前的管理人员在其专业素质方面都有一技之长和自身的优势,但是普遍缺乏协调综合能力,全局观念,对怎样提高本部门业绩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改进提高的计划控制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预先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部门间各自为政,相互配合、监督、协调的意识还很缺乏,管理的公正和策略还需提高,而这些正是我们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瓶颈;也是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的障碍。要排除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障碍,企业管理者当局应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是非观。管理人员应具有强烈的不断改进自我的意识,应具有学习能力和管理的公正性和协作能力,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决策果断,敢于承担责任。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准备后备人才。企业管理的问题,其根本就是“人的管理”问题,而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又是问题的核心。

3.加强财务管理,防范现金流断裂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尤其要注意现金流的管理,因为决定企业生存的是现金流量。我国有些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时,盲目扩大规模,高额负债经营,遇到经济不景气时,企业的资金普遍较为紧张,很容易出现现金流断裂。大企业都应从中吸取教训,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和现金流管理。要尽可能实行财务和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所属各级子企业财务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要实行稳健的财务战略,保持必要的现金流量,严格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向,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结构。要建立财务危机的预警、监测和应对系统,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

4.加强预算控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预算是企业下年度的经济工作计划,是确定未来的经济规模、经营能力、成本控制、绩效目标、资源准备、任务计划的基础和依据。预算工作的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下年度的工作绩效和经济利益。预算应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近几年的内部、外部环境条件和经营运作状况,充分考虑绩效、发展、风险等因素,才会更合理、更有指导作用。预算控制在实际执行中,也要根据经营情况,进行调整。要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实行绩效考核,不断纠正偏差,监督检查,才能起到作用。

5.加强风险管理,增强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或突发事件,也可能来自内部决策失误或管理失控等。从我国许多企业的情况看,内部风险很多来自乱决策、乱投资、乱担保。企业应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强化重大财务事务和关键环节的管控,合理控制企业负债规模,防止资产负债结构和财务状况的恶化,完善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要规范和完善投资决策程序,防止随意决策和个人专断,严肃追究投资决策失误责任,控制投资风险。要加强企业投资全过程的监管,落实投资项目责任制。要加强高风险业务管理,审慎运用金融及其衍生工具,要控制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业务规模,加强监控,禁止投机。要提高集团控制力,提升管理灵敏度和执行力。

(二)保证资金链的良性循环

企业要发展壮大,除了有安全、保证主链的资金充分宽余之外,还必须有相当的融资能力,在每个循环后要有增值,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在我国,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存在问题较多,经常出现存货周转慢,应收账款回收时间长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资金链循环不畅。因此,如何提升企业的资金链管理,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行很重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实行“集权”与“分权”有机结合的企业经营管理运行机制,形成统分结合的企业财会工作新格局

在纳入企业合并和汇总会计报表的各二级单位范围内,建立、实施“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财会政策、统一财务预算、统一纳税办法、统一委派制度”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办法与具体工作制度。

企业设置的分支机构或非营业执照下相关授权单位,分立会计核算业务,采取单独会计核算方式;在往来结算方式上一律实行内部结算价格清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内部汇总会计报表管理制度,使之成为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管理系统的一个独特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所属此类二级单位,其财务会计监管系统的基本模式可设定为“单独核算、汇总报表、统一纳税、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开户”。

2.制定相应的结算制度及对员工进行培训

为了保证结算中心的顺利运行,还应当制定相应的结算制度:财务结算中心会计制度,包括总则、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定、结算办法、操作规程等;财务结算中心贷款制度,包括借款对象、借款方式和方法、借款利率、借款程序、借款审批权限、借款的计算与偿还、借款的管理与监督、信贷制裁等;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员工工资及福利标准、办公用品的管理办法、费用报销程序等。

执行力也是关键的问题。为了让员工很好地执行相关的结算规则和制度,应当组织总公司、各分公司、办事处以及结算中心等有关人员学习有关的结算流程和相应的制度并将其学习的结果与奖罚挂钩。

3.推进企业财务资金流与物流系统的信息化整合 实现财务会计核算与企业物流系统的“采购与付款”环节、“销售与收款”环节、“制造成本核算与出入库”环节之间的信息集成管理等3大方面的信息整合和有机衔接。

4.提高对资金链风险的识别能力,建立企业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

通过对资金链断裂案例的分析发现,在资金链断裂前总有诸多迹象表明企业经营上存在异常,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并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以致错失风险处置的最佳时机。

提升企业资金链管理就要求在明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确立以风险预警、防范为核心的内控工作原则的同时,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起定期(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的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分析(审计)报告制度。在此基础上,企业当前应重点针对战略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担保风险、财务授权风险、企业末位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10大风险区域、风险地带,建立风险的预测与分析、预警与评价工作机制。

资金链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企业必须加强资金链管理,建立起与本企业相适应的资金链管理模式,实现资金持续的良性循环和周转,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获得相应份额,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三)市场转向可以给企业带来活力

在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中国出口增长降为零或负数的时候,外贸企业可以转向国内市场。因为我国有一个巨大的、具有不同需求层次的城乡市场,尤其是乡村市场.中国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弱点,但另一方面又可能成为市场开发的优点。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的时候,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正在进入高消费时期,住房、汽车和高档电器的消费特别旺盛,一些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耐用电器消费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有些贫困地区甚至刚刚进入现代化消费的门槛。这种市场发展状况说明,中国不同层次市场开发的潜力非常巨大。问题在于怎样开发市场和启动市场。如果能在社会保障方面大步迈进一点,在开发广大农村市场方面的力度更大一点,在刺激社会消费的举措方面更加大胆一点,中国经济的内需增长就完全有可能抵消外需增长下滑的损失。处于日渐疲软的国际市场的外贸企业,要改变思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把面向国外市场的产品转向国内强大的内需市场,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风险管理;融资结算

我国小型微型企业数量众多,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商务部的调研显示,小微企业占中国出口企业总数的70%以上,吸收了大部分的外贸从业人员。但当前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的出口目标市场的转变、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使小微外贸企业面临着很大压力,而其出口业务下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利益损失的可能性更大。目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各级银行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方便、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新产品推出等都体现了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而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应在政策扶持下从自身业务出发来降低出口风险,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一、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和各类机构的扶持政策、优惠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从2011年10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九项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开始,各类机构、各个地方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方案和扶持有很多。小微企业应主动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这些政策,如税收优惠、融资便利、出口信用保险等。为了配合国家重视和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台了一系列利于降低企业出口风险的举措。各地税务机关都在落实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很多银行都设置了方便小微企业融资的方案。2012年2月28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正式推出中国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指数(ERI),为出口企业、金融机构等判断对外贸易信用风险及其走势提供指南。ERI指数是采用指数评分的方式来反映中国短期出口贸易的主要贸易国(地区)、重点出口行业的信用风险变化趋势,是中国国内首次对主要贸易国、重点出口行业以指数化形式进行信用风险研究的崭新尝试和重大突破。此指数的推出对出口企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为我国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中国信保在2012年3月推出的“小微企业信保易”,即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简易承保方案,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小微企业信保易”不仅投保手续十分简便,而且是零门槛、零限制,一次交费,保障全年。根据新华网的报道,此产品目前市场反映良好,仅3个月的时间,有近4千家企业果断尝试了此项新产品。

二、提升专业素质,强化风险管理

在出口业务操作过程中,一些小企业不重视合同的签订和条款的完整性。因为急于获得订单、害怕诉讼等原因没有把签订合同作为业务操作过程中精心处理的步骤,将保护公平贸易的条款简化或删除,这些都会为合同的履行留下隐患,尤其是在商品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这就要求企业要想方设法提升外贸业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潜在风险意识,在经济波动下仍能使企业占据主动地位。

我国出口企业常常采用低价竞争来扩大市场份额,忽视了对国外贸易对象的信用调查和监控,从而导致了贸易欺诈案件不断发生,产生大量的海外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并且这种情况在小微企业体现的更为突出,一旦发生这样的欺诈对小微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很多企业在资信调查时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查评估后不进行定期追踪,不及时掌握客户的财务情况和融资情况,不能及时在老客户资金链发生危机的前期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导致风险迅速积累,其结果会经常弄得出口商措手不及。另外企业不能客观地根据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产品特点建立起量化的风险管理制度就会导致企业对风险管理过于放松而使坏账率过高,或对风险管理过于谨慎而致出口业务发展缓慢。目前还有很多小微企业因为种种原因尚未建立起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也不利于企业获得税收上的减免,更不利于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选择合适的新型结算方式

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是融资难,资金短缺也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应充分了解我国国际结算方式的发展变化和新品种的推广使用,通过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来降低出口风险的同时往往还能获得贸易融资。

在传统的汇付、托收、信用证结算方式中,即期信用证是出口方乐意接受的方式。但信用证的使用成本较高,对小微企业而言采用商业信用结算方式更能为国外买家所接受。但是在商业信用付款或远期付款条件下,货款能否收回完全取决于买家的信用。如果买方的经营状况或市场环境出现问题,很可能会遭遇拒绝付款赎单甚至是钱货两空。为了规避这样的风险,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简易承保方案”就能够达到目的。

国际保理业务是出口商在以商业信用出口货物时,在发货后把应收账款的发票和其他单据等卖断给保理商取得货款,使出口商获得发票金额80%左右的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在国际保理业务下,保理商既对进口商进行资信调查,又为出口商提供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还可以提供应收账款的催收业务。这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既能转移收汇风险,又能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小型出口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很多银行都开展了国际保理业务,小微企业应主动去了解国际保理,充分认识它不同于传统国际结算方式的优势所在。

福费廷也称包买票据或票据买断,指包买商(通常为商业银行或银行附属机构)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权地购买已经银行承兑或经第三方担保的远期票据,以向出口商提供融资的业务。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出口商为了拓展业务,通常会给买方远期付款的优惠条件,但同时也将面临资金流动问题和收汇风险。为了让自己在出口业务上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同时最快速度地收回资金,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开始与银行开展福费廷业务。通过福费廷,出口商可以获得无追索权的100%资金融通、可提前核销外汇、规避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进口方的国家政治、经济、资金转移和商业风险等。小微企业如能利用福费廷业务,能够很好地解决融资和风险转移问题。

对于结算方式的选择,出口企业要综合考虑结汇风险、货物特征、结算方式费用高低等因素,可以采用汇付与信用证的结合、托收与信用证的结合,也要考虑国际保理、福费廷等这些附属结算方式的优势和成本,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结算方式,从而在拓宽出口市场的基础上减少风险,获取更多的利润。

小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一些地方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小微企业支持体系。如重庆支持微型企业创业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6月在浙江温岭开展的小微出口企业实行“企业投保、政府买单”模式,由政府全额出资,专门安排140万元资金用于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费,统一为年出口额在2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出口的所有货物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实行零门槛投保。多家银行都在努力提供更多适应不同需求的国际贸易融资工具,对外向型小微企业融资给予行动上的支持。作为小微外贸企业本身也应正视自身的问题与缺陷,在企业银行和政府等多方努力下学习并接受各种国际贸易融资工具,提升自身的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萍.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控制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