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煤炭质量监督 管理 必要性 技术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191-02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当然,我国的煤炭企业也不例外,在技术的革新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加强对煤炭质量的监督与管理,能够实现企业找到质量与效益的完美契合点,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对煤炭质量的检测也成为了煤炭实验室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煤炭检测质量技术风险的分析,有效地提高煤炭质量检测结果,从而更好地为煤炭发展而服务。
1 煤炭质量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1.1 与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相联系
由于我国煤炭企业过于追求利益化,从而引进众多不适合于中国现如今的市场或者企业本身发展的投资者,因而导致了很多的煤炭企业结构不合理,不仅增加了市场竞争力与管理的成本,而且还降低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虚假的繁荣景象,其原因正是由于投资方向不明确而导致了资金的浪费,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对社会效益的重要影响
煤炭质量的管理与我们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我国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而煤炭产业中煤炭的建设与挖掘等各个环节,都与大自然有关,例如在煤炭的挖掘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空气保护、植被、土壤保护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很好地对煤炭质量进行监督与管理,将会因过度的开采而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严重影响到了社会效益。由此可见,不断加强对煤炭质量的监督与管理,能够有效地弱化煤炭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1.3 影响着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情r,随着近几年来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对煤炭质量的管理,来有效地提高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有效地解决煤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同时也符合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强对煤炭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地对煤炭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改变经营思路,严格地把好煤炭质量关,最终提高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除此之外,从采购商品的含煤率入手,对采购工作人员进行基本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对煤炭质量的管理。
2 煤炭检测质量技术性分析
2.1 煤炭检测过程中质量的分析
2.1.1 人员
在进行检测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要求,除了持证上岗之外,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有效地保证检测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更新知识与技能,从而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煤炭检测质量的要求。
2.1.2 设备
对煤炭的质量检测离不开仪器设备,因而选择合适、标准的设备对于煤炭质量的检测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对投入使用的检测仪器与设备,要进行检定与校准,同时还要制定出检定与校准的相关计划,以此来保证数据信息的有效性与可靠性。除此之外,还要对相关测量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例如,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核查与检定,不断完善仪器的管理程度,提高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等,从而最终确保煤炭检测仪器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2.1.3 设施与环境
实验室的设施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煤炭质量的检测过程中,设施与环境都应当满足于相关规定的要求,例如,在对煤质分析中发热量的测定时,相关文件GB/T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中明确规定,在进行发热量的测定时,需要设立单独的房间为试验室,不可以与其他的试验项目在同一房间里进行,而且试验室内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避免强烈阳光的直射与空气的对流。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可以在实验室通过空调来达到控制的效果,或者是监测设施,例如常见的温湿度记录仪。
2.2 煤炭检测结果质量的控制
2.2.1 能力验证
能力验证是实验室认可的一个重要内容,既是对煤质实验室技术能力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判断实验室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要不断地提高煤炭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并对所呈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有效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从而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
2.2.2 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最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煤炭质量的检测过程中,要注重对标准物质的保管与使用。通常情况下,标准物质可以分为明码样与密码样,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对煤炭检测质量的控制。
2.2.3 质控计划
质控计划指的是根据其具体的情况,制定出的煤炭质量检测控制计划,例如,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能力验证等相关内容。加强对煤炭质量检测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同时也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一份保障。因此,要有全面、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从而有效地发挥出质控计划对煤炭质量监测的监督作用。
2.2.4 统计技术
在煤炭质量控制过程中最实用的方法就是统计技术,如果能够在煤炭质量检测过程中采用正确的统计技术,将会使得日常的煤炭检测工作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提高煤炭检测质量。其中以分析测试控制图最为重要。例如,可以按照GB474-2008《煤样的制备方法》来进行制备出固定数量的分析煤样,当然也可运用标准的煤样来直接作为控制煤样,从而省去自制控制煤样过程中的评价试验。
2.2.5 数字化实验室系统
数字化实验室系统结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技术,例如,对样品的收集、化验任务的下达以及样品样签的打印、数据审核等,煤炭检测系统数字化的实现,有效地解决了数据传递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同时也减少了人员的工作强度,实现了对检测状态、数据的实时掌握,以及对原始数据的抽检与核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炭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3 结语
煤炭资源不仅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也有着深远有影响,因此,为了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日益突显的矛盾,需要加强对煤炭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特别是通过煤炭质量的检测,通过对其检测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分析,有效地提高煤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并根据其提供的数据实现对煤炭质量的监督与控制,最终促进煤炭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虎才,冯静,李培铖,等.动力煤配煤炼焦的实验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5(6):63-64.
[2] 胡邮卫.我国动力煤清洁利用问题探究[J].中国能源,2015(6):22-25.
[3] 罗陨飞,姜英,刘峰.中国商品煤质量标准体系研究与构建[J].中国煤炭,2015(3):15-18.
[4] 安和人.中国煤炭建设行业现状与展望[J].煤炭工程,2014(10):1-5.
一、我国目前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
(一)风险管理制度的原则要求
首先,要明确风险管理制度与危机管理制度的区别,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危机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施工事故进行预测与预防;而危险管理制度则是在危险事故发生之后进行处理,防止事故对建筑项目再次造成破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从项目施工前的计划阶段开始,持续到项目建筑完工后的安全性检验,对于建筑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安全管理。在整个过程中,施工初期是管理成本付出最少的一个阶段,因此这一阶段要着重进行风险预测,减少风险管理的费用支出,降低工程造价。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部分功能性设施已经建成,此时的风险管理需要付出相对较高。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多个风险承担责任人,在进行风险承担时要进行风险平衡与制约,防止因为暗箱操作或不公平分配造成付出小而承担高风险的现象。
(二)我国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虽然还处于项目风险管理的初级阶段,但是已经引进了较为前卫的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理念。将工程项目分成了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阶段、实施阶段、使用阶段等多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相应的规定了主要的风险承担责任人,对于每个阶段又配有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例如,在使用阶段业主是主要的风险承担责任人,通过质量风险保险制度进行相应的规范。由于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在法律和观念上仍旧存在不足。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决策阶段
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年,我国就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条文对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进行了规范,但由于形式化的研究与执行,导致了风险预测等措施不能够客观的反映问题,对于存在的项目风险因素不能够系统地进行预防措施研究。
(二)设计、招投标阶段
项目工程所涉及的资金巨大,在进行设计时,多种因素会造成失误设计或者错误设计导致最终建筑的巨大风险;同时,风险的主体承担责任人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承担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项目风险。
(三)建设、使用阶段
在项目施工阶段,由于风险承担责任方没能在这一过程中突出自身的监督主体地位,导致施工过程中部分设计出现偷工减料、设计不合理等现象,造成项目风险。由于使用阶段风险承担方不能够进行合理的周期性维护,导致建筑出现老化和损坏,出现项目风险。
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的对策
(一)决策阶段项目研究
决策阶段是整个项目建筑过程中,风险承担成本最小的阶段,将该阶段的风险预测工作做好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率,同时保证接下来的项目施工能够有序进行。对于项目的研究,要集中于不可行性研究上。项目建设公司要与风险责任承担方组成风险研究小组,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部分功能进行科学分析与技术论证。例如:在进行决策时,对于提出的功能要求,基于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建筑工艺,要进行不可行性探究,保证建筑过程中该功能能够实现,同时在建筑完工使用时,该功能的建筑工艺能够支撑该功能的运行。决策时可以利用3D建模等技术进行功能模拟,通过在三维模型中多方位观察结构进行技术论证与分析,寻找施工策略,保证能够进行安全生产。研究小组要充分搜集行业内有关建筑功能的借鉴项目,分析共同点与不用点从多个角度进行风险因素的搜集,针对风险因素进行风险指数排序,优先解决风险较大的因素,从而降低工程造价与风险承担成本。
(二)设计阶段风险管理
在设计阶段要充分根据项目图纸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依据工程设计责任保险制度进行,对于这一过程中风险承担方不能够承担的风险,可以根据法律所规范的途径,向全社会进行征集风险承担人,通过共同承担风险的方式在进行风险成本有效规避。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建筑图纸进行严格、缜密的风险评估。例如:设计阶段中针对设计图纸,工程师要将项目进行功能划分,对于每个功能分区进行项目功能进行梳理,对于其中所涉及的技术进行罗列,依据3D建模技术将项目工程呈现在三维立体的模型中,风险承担方要与技术负责人、项目工程师等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项目研究,将其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标注,同时结合决策阶段所发现的风险因素再次进行论证与分析,总结出两个阶段所存在的共同问题或者矛盾点,针对敏感点进行再设计。风险承担方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风险承担,同时设计方要承担相应的设计责任,保证设计阶段的风险对等、利益对等。
(三)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施工阶段施工方与风险承担方要共同组建风险规避小组,对于项目的分区进行监督与管理,对于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所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高度的监视。例如:在施工阶段前的准备阶段要设计规范而严格的施工手册,严格规范施工过程中行为,防止因为行为不规范而造成项目分区的质量不达标,或者存在建筑材料浪费的现象。对于建筑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尤其是对于项目分区中重要的功能性项目,保证其能够支撑项目在完工后投入使用。风险管理小组要对各个分区中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巡查,针对风险层级分配不同程度的巡查力度。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突出保险公司的主体地位,保证进行风险管理时能够实现规范管理,强化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施工人员的施工管理。
(四)使用阶段风险管理
使用阶段,要根据相应的制度进行合理的管理与维护。例如:在项目建设完工后,风险承担方要与施工方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规范化的安全检测,对于所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测试,保证功能性项目能够正常运行,并设置周期性的维护与管理,提供相应风险管理资金。在使用阶段可以委托相应的风险管理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并向业主提供相应的风险介绍。在建筑项目的保障期内,承包商要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制度中的要求进行维护,强化风险意识,对于出现的故障要设置紧急预案,和备用设备,保证业主方的利益。强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目前我国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补充与改进,防止任何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
四、结语
建筑公司和项目风险承担方的风险认识不足、建筑施工技术不强等问题造成了项目风险的出现。通过对于设计、实施、招投标等阶段进行严格、规范的控制,保证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在建设项目的过程中真正实施,规范建筑过程中的技术操作。希望通过本文的措施介绍能够引起业内的关注,强化风险管理,提升我国建筑行业内的整体建设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艳飞,戚安邦.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问题与对策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0(2).
1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包括对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和处理等环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具体如下:①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就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看,这是一个垄断性质的行业,因此,管理者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常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导致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②风险管理的方法落后。在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抵制方法,即在风险发生时或风险发生后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虽然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它不能对风险进行预防和避免,因此,很难使企业规避电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风险。③缺乏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才。当前,在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电力公司内部并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而是由工程的项目综合部处理风险问题。由于综合部的工作人员大多为电力工程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即使工作人员已经学习了风险管理知识,多也仅是应付差事,并不能达到专业要求,这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着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2加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面对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需要从风险问题的原因出发,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不断预防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产生。
2.1构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构建良好的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对电力工程市场的监管力度,并通过一定的调控措施,提高了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效果。在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招投标方面,只有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才能进入电力建筑市场,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相关的利益条款,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项目实施的风险;要求电力公司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通过划分部门、施工队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责任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的建设成本,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风险。
2.2组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队伍
面对电力企业缺乏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才的现状,电力公司要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人才,从而不断壮大风险管理队伍;应加强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通过灌输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从而解决员工风险管理知识不足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可聘请知名专家,或挑选有潜力的员工进行脱产学习,再对其他员工展开培训。
2.3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风险转移已成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在风险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风险转移是指在风险发生前,将其可能造成的全部损失或一部分转移给他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是保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保险市场逐步进入正轨,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电力行业中,在传统保险公司的基础上出现了以专业电力为险种的保险公司,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结束语
1、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若想对建筑
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首先应当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这是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应当树立起良好的风险回避意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及人力、物力、财力投资来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从而使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管理工程风险。
2、重视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建筑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合同是建筑企业经营的重要载体,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防止工程变更索赔问题出现的关键措施,只有管理好了合同,才能够有效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的外界风险,继而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各方面施工的顺利开展,因此合同管理必须要得到重视。作为建筑企业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机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有效管理建筑合同,这是不容忽视的。
3、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来说非常关键,因为只有先具备一个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而不至于管理起来没有条理、没有依据、没有目标。总体来说,一个完善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应当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①要具备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到竣工交付全过程当中所需的所有成本费用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合理规划各分项工程的资金使用限额,依法监督资金流向,坚决打击舞弊现象,避免资金的浪费,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②要具备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对参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全体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作人员等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以人为本安排工作,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提高人员知识技能,并通过一定的奖惩制度来促进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以及还应当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以便当风险事故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追究责任到人;③要具备完善的材料设备管理制度,对所有施工材料及设备的采购、维修、维护及使用进行全面管理,严厉禁止不合格材料和设备用于施工建设,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及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4、健全风险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完善风险信息系统也成为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任务。保障风险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能够大大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效率。具体说来,一个完善的风险信息系统,应当能够立足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全面收集和准确分析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各项文件,例如了解施工场地的地形和气候等条件、调研当地的原材料市场以及研究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等,从而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和归纳整理,并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加以防范。
二结语
【关键词】 风险管理;护理;干部病房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63-01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 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护理风险是现实的,也是潜在的[2]。贯穿在护理操作各个环节之中[3],若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是造成护理纠纷的重要因素,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4]。如何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完善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成为现阶段护理的焦点。
我科是以收治老年病人的综合性临床科室。病人以高龄为首要特点,大部分身患多种疾病,复杂的病情决定了护理的多重性,即增加了护理风险。
新护士及工作5年内的护士,为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环节上发生风险的因素主要是:65%是沟通,63%是人员培训。50%是患者评估,43.5%环境设备,38%资料提供,28%经验,23%人手缺失,18%是其他原因,加强高危人群的管理是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环节[5]。
我科实行责任护士、病区责任组长、科护士长三级递进式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责任组长及责任护士需做到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进展,掌握病人的各项治疗及用药情况,做到可以及时、详细的解答病人的各种护理相关问题。
做好各项宣教,增加有效沟通,降低护理风险:
1 病区环境的介绍: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带病人在病区内确认主任办公室、护士长办公室、医生办公室、护士工作站、开水间等所在位置。
2 病房环境的介绍:详细介绍所在病房的位置,带领病人熟悉病房的各项基本配备,向患者讲解呼叫器的使用、洗手间内紧急呼叫按钮的使用、标本收集盒的安放位置等。
3 医护人员的介绍:向病人介绍主治医生、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姓名及主要工作职能,并详细每日的查房制度及各项护理工作的基本流程。
4 住院安全的宣教:病房内禁止吸烟,氧疗带上严禁充电,物品妥善保管、防偷盗,提高安全防患意识。
5 护理评估的宣教:入院后,做好护理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向病人详细讲解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防烫伤、有无药物过敏史等各项基础健康教育,必要时床尾悬挂风险标识,正确使用床挡。
6 检查相关的宣教:由于病人不熟悉院内环境及检查流程,我科配备专门的陪检护士,并由责任组长及陪检护士向病人双重讲解各项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
7 疾病护理的宣教:针对医生的诊断,做好病人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例如:饮食搭配、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
8 护理相关的记录: 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前,尤其是一些有创的操作前,要征得病人或病人家属同意,并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若发生医疗纠纷,可作为已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
老年病人由于记忆力衰退,我们在日常护理工作或向病人宣讲健康教育时,应强化有关的护理告知内容,多次重复,运用间断性提问的方法,增强记忆。详细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直至其明白为止,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不必要的损失[6]。为降低护理风险,护理人员要从多途径、多方位、多元化的角度对护理风险进行正确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和管理措施,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处,确保护理安全的目的[7]。
参考文献:
[1]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
[2] 张英涛.风险护理成本的理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1:62-64.
[3] 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94-95.
[4] 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12.
[5] 张红娟.护理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