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舞蹈教学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要进行民族特色舞蹈教学的模式创新,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教学研究,结合本地区的民间传统文化和地理环境,积极开展低于性强的、与学校文化特色紧密联系的课程资源。经过积极的实践和探究,提高学生们和老师对于特色舞蹈的认识,融合民间的多种传统文化和乡土气息,提高民族舞蹈艺术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们对于民族舞的认识和了解,不断的走进传统文化,培养同学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祖国的热爱、对亲情、乡情的爱,建立和完善民族舞蹈教学体系的新模式。民族舞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来改变同学们的学习方式,以更加符合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以来,学生们在完成课外作业的时候就会有充足的热情和积极性,认真的搜集各种舞蹈素材和相关资料,认真研究和学习,为我所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和表达,学生们之间相互学习交流,老师及时的进行反馈总结。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们搜集多种相关舞蹈素材进行认真的筛选、整理,通过大胆的改编和创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继续传承乡土文化的特色,而且更易于学生们的表演和学习,而且,还加快的民族舞艺术的传播,提高了学生们对于舞蹈的欣赏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和认识到民族舞蹈的艺术性、民族性和多样性。对于乡土资源的深入挖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理性认识程度,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同风格特征、不同民族、不同体裁、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舞蹈艺术,提高了学生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了学生们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二、民族特色舞蹈教学的内容创新
衔接社会是一个民族世界化、世界多元化的社会,民族舞的教学在舞蹈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应该在规定的教材使用的前提下,创造性的加入本校、本地区的舞蹈教学素材。立足于本民族、本地区的原生态的舞蹈素材,会让学生们在掌握和熟悉本民族舞蹈元素的基础上,深深的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美。因此,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的开发和挖掘特色鲜明的唔到资源,进一步的开拓创新的空间。在材使用的前提下,融合本民族的舞蹈特色,积极的进行特色舞蹈教学资源的开发,这个特色资源的开发可以占到教学内容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一定要在本民族、本地区舞蹈的实际性开始出发,结合不同地域的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和结构形式,开展各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唱家乡民谣、跳家乡舞蹈的形式,演奏出家乡的音乐和舞蹈艺术。在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的指引下,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整合以及创新。一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们体验真正的民间、民族舞蹈的美丽,另一方面,可以发动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搜集多种线图唔到资源,分享和体验舞蹈的感染力。另外,还可以邀请知名的民族舞蹈专家走进学校、开展讲座,与学生们一起探讨民族舞蹈的魅力,拉近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民间舞蹈的选材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提炼与晒讯,将精华部分进行创新和整合。比如说,可以把传统的民族舞蹈中比较芜杂的节奏、动作进行改编和创新,创新的前提就是保持原汁原味的民间特色。
三、民族特色舞蹈教学的形式创新
在民族舞蹈的教学中,通常是以歌、乐、舞三者相融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可以使学生们接受和认同民族舞蹈的艺术价值、功能和艺术审美,并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通过对本地区、本民族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民间舞的教学会呈现出艺术性、多样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通过比较完美的舞蹈艺术表达,诠释和彰显了民族舞鲜明的艺术风格。在进行民族舞蹈的教学中,应该把通过筛选整理的民族舞蹈的材料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形成了特色性极强的艺术教学形式。不断引导学生们在掌握、熟练民族舞蹈技巧的基础上,学会民间歌曲的演唱,鼓励学生们即兴发挥,一边演唱一边舞蹈,甚至可以将民间的传统乐器带入到舞蹈的表演中。这种形式的舞蹈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之上,还应该延伸到社区、乡村,这种教学新形式符合民间艺术的审美和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基本上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单纯的依靠短短的课堂时间,对于舞蹈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的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通过多种课外活动的积极组织和开展,组建多种民族歌、民族舞蹈的兴趣小组,通过多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比如说,民间歌舞会、民族舞会等等,给学生们提供活动和参与的平台,进一步的满足学生们的不同的需要,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对于民间舞的教学,我们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课上时间,应该给学生、给艺术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提供一个广阔的新型教学体系。民族传统节日、舞蹈节、民俗活动等等这些都是民族特色舞蹈的实践、传播、探索的重要方式。积极的鼓励学生们走进社会和基层,参加形式多样的广场舞会、民族节庆等,充分的利用多种形式的拓展活动,提高学生们对民族舞的认识和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为他们提供多种实践的机会,在活动的开展中不断的感受民族艺术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普通高校 公共舞蹈教育 和谐校园 审美教育
舞蹈艺术教育是一门由教育学、艺术教育学、舞蹈学所组成的独立学科。[1]实施舞蹈教育的过程一方面通过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使受教育者得到美得陶冶,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受教育者在实践操纵中得到愉悦的体验和情感的抒发。由此可见,喜爱舞蹈的人生是和谐的、美好的、富有无限创造力的人生,舞蹈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起到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今天,我们在积极推动和谐校园的创建过程中,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舞蹈艺术的综合修养,不断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
一、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现状
(一)观念和体制不够健全。
青年人步入大学阶段,心理、生理、生理发育日渐成熟。渴望结交异性朋友,希望扩大交际面,试图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共同愿望。据了解,目前高校校园社团名义组织的各种舞蹈活动层出不穷,但列入以学校教育为明确目的的课程很少,这种状况不仅影响着广大大学生难以形成趣味纯正的舞蹈审美修养,而且制约着他们欣赏品味的迅速提高,最终将影响到他们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尽管舞蹈教育在我国校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法杖,但与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只有从观念和体制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舞蹈教育在我国校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中的体验甚少
目前公共舞蹈教学多以理论教学居多,课程重的是讲授,学生自身参与不够,学生的愉悦程度不大,实践活动也寥寥无几,教学模式单一,不重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生接触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实践参与,导致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丧失,以至于普遍出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喜爱舞蹈,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舞蹈的理论课程,还不如一学校组织的舞蹈社团个吸引他们。我们认为,这种具有专业化倾向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课程的自身价值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 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一)、融公共舞蹈教育于学校的常规教育之中,促进舞蹈教育的普及和传播
目前,在高校中,大学生学业和现实社会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们把大把大把大的精力和热情都放到了专业学习和各种可以为就业带来优势的"考级"、"考证"上,严重抑制了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审美、人生态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高层次人才的发展。舞蹈艺术是情感与肢体的有机结合,突出地体现出它的主体性特征,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舞蹈教育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和协调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更好的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知识要求,笔者认为,把舞蹈教育融入学校的常规教育中,对大学生实施全方位的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通过审美教育,达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乐群、以美扬长等多方面的作用,拓开知识面,丰富生活情趣,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成长,以维护和促进高校文化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大学公共舞蹈教育模式。我们以舞蹈教育课程建设为切入口,在全校开设 "舞蹈精品鉴赏"、"舞蹈剧目教学"、"形体训练"、"舞蹈创作"等选修课程。使大学舞蹈公共课程丰富多彩,理论实践相结合来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响应时代和社会呼唤的能力,维护和促进高校和谐的发展。任课教师在开课前必须向教务处递交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使用教材、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形式等,以确保教学质量,一般开课时间为一年,开课课时为30学时,每学期进行考试,修完一年为1学分。
(二)、融公共舞蹈教育于学校的日常工作细节之中,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这一时期的重要心理特征是有理想、有朝气、富于青春的活力,思维具有抽象和独立性、逻辑性,并逐步向辩证思维发展。各种需求,包括对知识的需求、感性的需求、自我体现意识需求等迅速发展;积极向上、向往真理、热衷探索。外在形态则表现于情绪强烈、情感丰富、热情洋溢【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能够使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情绪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正确调解和控制感情的能力。因此,我们应有意识的将艺术教育这个大的概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学校社区的"音乐舞蹈艺术节";音乐系的"专业性演出";还可以针对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实际,举办各种舞蹈专题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引导学生开展健康的审美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舞蹈教育教学探索,能够推动艺术教育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不断前进,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活泼的、创造性的学校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美的法则,获得美的知识、观念、技能,陶冶美好的情操,实现人格完善,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融公共舞蹈教育于学生社团活动之中,不断拓展舞蹈教育的空间
舞蹈是表演的艺术,如果说公共舞蹈课教学和日常学校工作的舞蹈元素的灌输是舞蹈教育的普及,那么,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不断提高艺术修养,磨练毅力,则是保证舞蹈教育活动在高校教育中的连续性、规范性、示范性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学生业余艺术团体是舞蹈教育较高水准的载体,因此,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应象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成立街舞团体、民族舞蹈队,现代舞队等艺术团体, 定期在校园内开展演出活动,并积极参加社会上和全省高校组织的文艺汇演及各种文艺活动,让学生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独立自主地组织、参与、推进艺术活动,近几年来我校参加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例如:群舞《且吟春雨》或全省舞蹈比赛非专业组"一等奖",群舞《床前明月光》、群舞《汉子》、群舞《玉茗花韵》、等均获得全省非专业组"二等奖",同学们在艺术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健康的文化心理,并在实践中成为传播"真、善、美"的使者,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和参赛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使学生的艺术水平有所提高,而且能够体验到不付出心血、不具备优秀的意志品德将无法完成任何音乐活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修养。比如:群舞,要求动作的和谐、统一,学生参加群舞的训练和演出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合作意识,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利于良好的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总之,融公共音乐教育于学生的社团活动之中,能够不断拓展音乐教育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途径和平台。
参考文献:
【1】《舞蹈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关键词:新媒体;舞蹈教学;应用策略
目前,以QQ、微信、短视频等载体为主的新媒体快速发展,我们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舞蹈教学带来了机遇。为进一步提高舞蹈教学效果,将新媒体与高校舞蹈教学相融合,不但符合新媒体时展需求,也是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然需求。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结合时展和学生需求来更新舞蹈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舞蹈教学效果。
一、新媒体对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传统的舞蹈教学采用教师亲身示范的展示手段,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很难立刻领会和掌握舞蹈动作和细节,而将新媒体与高校舞蹈教学相融合,转变舞蹈展示手段,运用视频、图画等方式将舞蹈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带来新鲜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觉得舞蹈教学内容更直观、更有趣、更形象,进而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某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舞蹈视频,使其产生独特的视听感受,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进而对少数民族的舞蹈产生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有助于丰富学生学习舞蹈的途径。新媒体为高校舞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且其查看便捷,下载方便。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拥有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自己想看的舞蹈视频,学习自己想学的各种知识等,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为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便利的服务。传统的“言传身教”的舞蹈教学模式虽然也具有直观性,但近年来舞蹈发展快速,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展,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远远跟不上网络更新的速度,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乏味。相比之下,将新媒体与舞蹈教学相融合,不但能让大学生摆脱对教师、对课堂的过度依赖,还能够丰富学生学习舞蹈的途径。因此,将新媒体引入高校舞蹈教学之中,不但能弥补舞蹈教师个人专业技能的不足,也能够实现教学相长。3.有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舞蹈需求。舞蹈种类繁多,有舒缓抒情的,有热情奔放的,每个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不同,需求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舞蹈倾向。然而高校舞蹈教学时间有限,教师的舞蹈专业技能也无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舞蹈需求。为此,将新媒体与高校舞蹈教学相融合势在必行。新媒体为学生学习舞蹈提供平台,一方面,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询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舞蹈教学视频,复习和巩固所学舞蹈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在专业网站上针对某些舞蹈知识进行交流与讨论,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舞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舞蹈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新媒体时代,舞蹈形式不断更新与变化,但是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学内容却与时代脱节,仍然沿用传统的舞蹈教学内容,导致舞蹈教育不符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此外,舞蹈教学很少传授舞蹈精神,大部分舞蹈教师很少介绍舞蹈思想和与时代相关的新的舞蹈形式。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舞蹈教师不重视结合新媒体来更新教学内容,进而导致舞蹈教学内容滞后,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大大降低。2.舞蹈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新媒体时代,高校舞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来辅助舞蹈课堂教学。但目前许多高校舞蹈教师仍然采用口述和亲身示范的方式来进行舞蹈教学,这种单一的舞蹈教学方法虽然也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舞蹈知识,但是时间一久,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对舞蹈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导致舞蹈教学效率很低。此外,有些教师虽然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新媒体,但是仅停留在表面,只是简单运用一下,主要还是以教师口述和动作示范为主,学生很少参与其中,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舞蹈精髓,学习效果很难提高。3.高校舞蹈教师的信息化素质不高。高校舞蹈教师大部分具有专业的舞蹈技能和舞蹈知识,但是他们自身的信息化素质不高,缺少正确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不能很好地将新媒体技术与舞蹈教学相融合。有些舞蹈教师盲目运用新媒体技术,未结合舞蹈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需求,而是将下载的舞蹈网络教学资源未进行整合就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很难把握教学重点,更不能掌握舞蹈动作的细节,教学效果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此外,很多舞蹈教师缺少舞蹈实践经验,而高校没有定期对舞蹈教师进行培训,导致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不易提高,很难指导学生适应时展需求。
三、新媒体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融合应用策略
【关键词】 大学;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培养
体育舞蹈在高校体育课实行选项课后,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喜爱,随着比赛的开展,体育舞蹈课程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舞蹈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美感和艺术表现力是体育舞蹈的灵魂。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主要体现在优美、准确的肢体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体育舞蹈作为一项集健身、健心、健美于一身的体育运动项目,要求学生热情奔放、充满激情,具有感染力。本文试从培养艺术表现力的视角,探讨形体练习和乐感在体育舞蹈与训练中的作用,旨在改进体育舞蹈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善学生跳舞的艺术表现力,提高艺术观赏性,使体育舞蹈这一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更具活力,为培养终身体育观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体育舞蹈选项课20个班,了解体育舞蹈学习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情况。
2、研究时间
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对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充分检索,分析和利用。
(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向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体育舞蹈选项班学生605名发放调查问卷共605份,回收600份,回收率为99.1%;剔出无效问卷49份,有效问卷551份,有效率为91.8%。
二、结果与分析
对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训练重视不够。目前,由于体育舞蹈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的缘故,对于体育舞蹈中对艺术表现力的认识和教学能力还存在着差异,教学与训练的形式、重点和内容过于集中在动作技术、协调性和难度上,对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和乐感的关注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舞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训练重视不够,学生对体育舞蹈美感训练的内容缺乏了解。
三、加强舞蹈艺术表现力训练建议
1、舞蹈与艺术表现力的联系及其应用
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把动作和音乐的内涵转化为自身内在的情感,借助于身体姿态、技术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外部形态持续地表达出来,用以吸引和感染观众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舞者自信心、自我陶醉和热情感染观众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舞者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完美统一。是人们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抒发内在情感的能力。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加强对表现力的训练以及在体育舞蹈中进行高水平的艺术性处理,是体育舞蹈达到完美表现的重要环节。提高表现力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它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舞蹈内容训练来完成,特别是不同风格的舞蹈组合。
2、芭蕾形体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芭蕾作为舞蹈的精华,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的训练体系,特别是对腿脚姿态、身体各部位的正确感觉以及难度动作的训练上具有科学的、独到的训练模式和方法体系。在体育舞蹈中,有必要借鉴芭蕾形体的训练体系与方法,为培养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奠定基础,在体育舞蹈中,芭蕾形体的动态、静态技术和呼吸训练都是可以借鉴的,对于提高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有重要的基础性价值。
芭蕾形体训练强调的不是大的体力消耗,而是通过训练加强肌肉的能力、身体的柔韧性、塑造肌肉的线条等来达到完美的塑形效果。芭蕾形体训练也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的,是通过从简单到难的动作学习训练来达到塑形的目的。芭蕾形体训练也是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它不会马上就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坚持训练的话,不论是在体态还是气质上都会有很大的改变。芭蕾形体训练不是以培养专业的演员为目的的,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芭蕾的训练对人的形体和气质进行修塑,使身体均匀和谐,身体轮廓线条清晰,从而塑造出美的体形,为增加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服务。
3、呼吸方法的训练
正确的呼吸方法在于能随着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不断调整其呼吸的节奏和深度,因此,动作一开始,就必须习惯于用鼻子呼吸,在做困难较大的动作时,最好用嘴吸气,用鼻子呼气,以便在短时间内达到呼吸的节奏均匀。但是,不可能对每一个动作制订出一成不变的呼吸公式,因为体育舞蹈的动作和音乐千变万化,呼吸的搭配也不能一成不变,如果呼吸缺乏训练,完成动作时上气不接下气,肌肉松弛,缺乏意志力,就不能很好地去聆听音乐,正确地判断空间,达到与同伴的交流,展现动作的形象和风格,更谈不上力与美的完美结合,音乐与艺术表现力的联系及创编的灵感音乐与艺术表现力。
4、乐感的培养
体育舞蹈是一种节奏、韵律感很强的运动,是动作美、意境美、神韵美,更是音乐美的外在展示。培养学生对舞曲乐感的理解和把握,是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挖掘其体能潜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领会并记忆动作,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提高体育舞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在教学实践初期,可通过指导学生静心聆听音乐,打节拍;随音乐走舞步等练习都有助于学生正确辨别不同舞曲中规律性的强弱交替和律动的速率,以及音乐中松散与紧凑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态,让学生初步建立节奏的概念,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驾驭。
四、结语
在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关注项目运动特征、人文内涵、技术方法的同时要重视体育舞蹈项目对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形体、呼吸、乐感等训练,既提高其表现力,又收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体育舞蹈的质量与效果。这不仅是体育舞蹈运动本身的项目特点的要求,也是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要求。相信通过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体育舞蹈这一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将会发挥这门课程更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冬月,王凡,孙梅芳.古典芭蕾的训练体系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2] 李娇璐.论如何在普通高校开展舞蹈形体训练课[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6.
[3] 崔秀珍.舞蹈与形体训练[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 邓红妮,戴丕.试论高校体育舞蹈课对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J].体育师友,1996.3.
【关键词】芭蕾训练;形体教学
舞蹈形体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而应用芭蕾基础训练也是其中一种。芭蕾基础训练不仅可以增加学习者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气质修养,可谓一举多得。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增加学习者的身体素质
芭蕾基础训练对学习者的身体素质要求颇高,需要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都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才行。因此,在进行芭蕾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同时对学习者的姿态形体进行了完善和改造。
(一)对柔韧性、力量的锻炼
柔韧性主要指学习者身体的软度,它对舞姿的延伸和优美有着决定作用。而力量则对动作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舞蹈形体教学对这两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芭蕾基础训练的开展可以很好的为学习者在这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芭蕾基础训练主要依靠的是肌肉内在的对抗力,来改善关节囊和肌肉软组织的特点,从而改善后天的身体柔韧性。它主要通过开、绷、直、立等方法,均衡身体各部位发展,利用腿部、躯干的平衡能力以及力量,借把杆分解动作,把髋、膝、踝的柔韧性加强。而力量的加强,则主要通过擦地、蹲、踢腿、半脚尖等方式来锻炼。这样可以不断加强腿与膝的支撑力量、腰和腹的肌肉力量,保证了学习者在舞蹈中形态的保持,对身体控制力的保持,从而增强动作的稳定性。
(二)对形体塑造的改善
芭蕾的基础训练可以在长时间里对学习者腿部肌肉和胸背部肌肉进行塑造,从而使得学习者的腿部、臀部线条优美,上身挺拔,并养成良好的形体习惯。比如在芭蕾下蹲的训练中,学习者要先保持脚底外开一字站好,腿部、臀部、腹部肌肉收紧,上身直立,然后用膝盖为轴心带动胯部慢慢外开直到极限。在这个过程中,整体肌肉是紧绷的状态,长期锻炼不仅可以美化学习者的腿型,还可以协调全身肌肉,达到完美塑形的效果。
(三)对舞蹈动作的准确性的培养
芭蕾基础训练不仅可以塑造学习者的形体和增加柔韧性,还可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具体表现为在芭蕾基础训练中,从开始到结束都按照严格的步骤进行,空间方位及韵律幅度等都有具体要求,这样在舞蹈形体表现时就不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芭蕾在训练过程中,具体的舞蹈内容都会被老师分解讲解,增加了学生的重视,加深了学习者对舞蹈的理解程度。
(四)加强形体动作要领的掌握
芭蕾基础训练可以在锻炼的过程中培养肌肉的习惯性,对于掌握技术细节,确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有重要的作用。在训练中,学习者的任何舞姿,老师都会要求学生脚趾平放,将半脚尖或者整个脚掌牢牢的粘在地面,让学习者把自己当作树木,地面就像是立足的根本,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脚掌的抓地力,紧紧吸附。而身体仿佛树干一样,要努力的往上延伸,不断的进取,这样达到上提下拉的效果。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具体的想象来领悟动作的要领,从而掌握它的精髓。
二、有利于改善学习者的自身气质
舞蹈形体的改善,不仅仅在于身体上的改善,更要注重气质上的转变,身体上的改善是外在的,显而易见的,而气质上的改变反映在形体中才是内在的,最终的。很多舞者的形体特征都无可挑剔,但是达到了一定高度后,再刻苦努力都无法取得长足的进步,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无法把气质特征很好的融合在形体里。一个好的舞者,要学会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到形由心生,心由形表。这样的一个舞者,不用刻意的去做什么动作,一个转身,一个走步,就可以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更不用提用心的完整演绎一段舞蹈了。芭蕾作为了传承了几百年的艺术,对气质的刻画可谓深入。它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内涵。所以在舞蹈形体教学中加入芭蕾基础训练至关重要。
三、结语
芭蕾基础训练在形体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对学习者的身体形态进行了改善,提高了学习者的身体素质,还对学习者的整体气质进行改造,加强了舞蹈修养,为他们今后的舞蹈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芭蕾基础训练方法严谨可靠,是前辈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完善的一套理论,因此,在舞蹈形体教学中,开展实践,影响深远,作用明确。
参考文献:
[1] 高菲.论形体芭蕾练习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的作用.科技信息,2010(3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