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必修课

高中语文必修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必修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必修课范文第1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解决道德冲突的途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2)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3)分析:当代中国青年为什么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两则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引发广泛关注的道德冲突的视频,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能更加自觉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现实的道德冲突,并在冲突当中自觉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努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难点:如何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策略与手段】

把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学生通过网站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引导点评为辅。通过观看视频,层层设问,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思考和领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登录网站,打开网页。

教师活动:开场白。当你看到别人遇到困难需要救援时,救还是不救?这原本不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乐于助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佛教里更是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说法。可是时至如今,“救还是不救?”已经成为全社会敏感的问题了。

组织学生观看《2011年佛山小悦悦事件》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1)你觉得那18个路人为什么会对倒在血泊中的小悦悦视而不见呢?(2)救还是不救?如果你当时恰好路过,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并在留言板上发言、交流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交流讨论,点评各方观点,引导学生对现实道德冲突问题的积极思考,在体验中获得真知,从而推动道德认知的发展。

教师活动:点评总结。对部分学生的观点和作出的选择作点评。小悦悦事件的出现,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反思。这件事的发生要引起全社会每个人对自身的反思,对道德的拷问和对善良的呼唤。借用广东省委书记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

二、新课教学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观看视频《2009年感动中国特别奖――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集体》。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通过留言板发表看法,谈谈感受。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发言,引导升华情感。即使小悦悦事件让我们心痛,我们也不应该就此坐叹“世风日下”,甚至“随波逐流”。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的热心助人、甘于奉献、坚持善良的人。我们刚刚看到的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他们展现在别人遇到危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出手相助的责任和勇气。还有生活中涌现出的“最美”,他们不求名利,救人于危难,有的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我们传递着真善美。让我们记住这些平凡的善良与感动,向他们的良知善行深深致敬,同时反躬自身,心存爱心,自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正面事例的引导,使学生领悟到道德的力量,看到人性的光芒,认识到作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下面四个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1)当今社会,道德冲突存在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面对现实的道德冲突,解决的途径有哪些?(2)路人的冷漠跟自身的素质是否有关?你觉得人的素质应该包括哪些方面?(3)18名路人、拾荒阿婆陈贤妹和勇救儿童的大学生相比谁的素质更高呢?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之间有何联系?(4)作为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怎么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呢?

学生活动:按照以问题为线索思考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最后完成相应的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知识梳理

教师点评,归纳整理。

教师活动:点评归纳教材知识点,组织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活动:一边听点评一边通过网站里的典型事例来帮助理解消化重难点。

教学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难免知识点有所遗漏和不解,通过教师适当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够帮助学生区分易混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

小试牛刀,巩固成果。

学生活动:自主完成网页中的习题,提交后系统会自动判断正误,给出分数。

教师活动:针对错误率较高的给予评析。

设计意图:可以较好地检验和巩固本节所学的成果。

五、课堂小结

理清思路、构建体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课范文第2篇

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阶段的选修课没有进行具体的考查,在选修课堂中仅仅是形式上的存在,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受到人教版教材的影响,选修课程必修化。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其作用是补充必修课程的内容,所以选修课的教学,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征,可这个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根本没有体现出来。由于在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对必修课的教学,因而影响了选修课的正常进行,不能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达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除此之外,选修课不能正常地发挥其作用是因为在国家课程的配套中,选修课程的资源开发不够到位,不能及时地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

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进行拓展性开发

为了促进选修课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需要围绕选修课程开设的标准进行具体探究。通过选修课的开发过程能够看出,其遵循的思想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设的目的是增进知识面,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标准”下指出:选修课必须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具体开发,学校以及教师需要充分地让学生在学习选修课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达到选修课程学习的目的。在开发的过程中,根据高中语文教材在拓展型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结合相应的年级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具体的选修课程。在拓展型语文教材中,主要是对高中语文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实践。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研究选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修课是课程教学的基础,为了实现教学的计划以及教学的目的,最终突出基础性和均衡性的特征。必修课的学习主要是促进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但是由于仅仅实行必修课,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了限制,并且在具体教学中教学方法十分有限,这就需要进一步实施对选修课的开发。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必修课中的某一方面,进行系统的讨论,这是对必修课的拓展。在教学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实质是:点与面的关系。在选修课的开发中需要对具体的内容进行设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多元化的学习。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诗歌鉴赏部分进行探讨,将该部分作为选修课程,通过选修课程的教学来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原著,增强了实践性,最终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高中语文知识。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开发的建议

高中语文必修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策略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及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便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增设更是启发着高中语文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然而,就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质量的评价,社会各界持不同的看法。另据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因此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际教学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尚待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予以纠正,以充分发挥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作用。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具有多样化,而本章节着重从下列几方面展开论述。

1.高中语文选修课赋予学生及教师的选课权利过于形式化,由此导致预设为选修课的课程变为实际意义上的必修课,而教师也是严格按教育行政部门编制的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应设《〈论语〉选读》《外国小说欣赏》《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与《语言文字应用》五个系列,各学校应按学生及教师的兴趣挑选一种教学。然而,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皆认为选修教材仅表现出时代性的特点,而不具备科学性的要求,因此多数学校仅挑选更接近高考内容的文学性质的选修教材,使非文学性质的社会应用语文课程被直接忽略,如此单一化的教育倾向定会造成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

2.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普遍较低。高中生本就承受着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因此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学生及教师皆会把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当作教学的重点,如此便使选修教材的教学及学习时间被挤压,更谈不上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及合作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多数语文教师会重点讲解《古代诗歌鉴赏》,而《现代诗歌散文》课程仅安排学生自学或一语带过。

3.多数高中学校未就语文选修课的教育教学管理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即学校未就选修课制订科学的教师培训计划;未就学生选修课程配发必要的选课手册或提供具体的指导,更有甚者直接取消选课指导活动的开设。可见,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全面落实任重而道远。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改进策略

结合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的问题,试图从下列几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语文选修课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应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在语文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结合选修课的具体类型,确定出教学的重难点,同时采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成效。例如,选修课教学过程,教师应采用传统教学与创设教学情境相结合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如,讲授李白的《将进酒》时,教师可事先播放系列经典的朗读,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语文选修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及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必须结合选修教材的实际内容及编者的真实意图,创新语文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抑或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对选修课的认识。总体而言,就选修课教学而言,教师切不可当作必修课来教,亦不可当作课外读物来教。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角色,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合作性及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例如,在《论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立足课本文言文的讲解,结合历史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历史观。

3.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过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与高考内容衔接好。尽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切不可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及选拔的功能,但高考体制的存在使得社会各界依然十分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因此选修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务必要兼顾到学生对必修课的学习。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具备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以实现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有效对接。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社会各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改革表现出相当大的关注,但推进此项改革却遭受到较大的阻力。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及高中生均应认识到开设选修课的重要性,并找到选修课与必修课间的联系,以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海婷.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A版,2013(12):82-83.

[2]朱丹.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Z1):63.

[3]丁芳.高中语文选修课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02).

高中语文必修课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选修课 思考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期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语文课程设置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选修课程设计为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并指出:“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然而,这种理念上的初衷只是“看上去很美”。现实当中,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可谓问题丛生,笔者就结合选修课中的课文进行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选修课程多样有余而科学不足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然而纵观来看,这些选修课程在表面的“热闹”下却掩盖不了它的缺陷。首先,选修课程大多限于语文学科领域内的“自娱自乐”,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糅合,少有的一些交叉内容却也仅限于简单的移植。其次,选修课程对学生发展关照不够。从现实来看,大多学校语文选修课程只是关照到教育任务以及教育任务的升学教育目标,而择业就业教育的目标却极少体现。这与西方发达国家选修课程相比,是有很大出入的。再次,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校本特色凸显不够。一些学校选用了某一版本的必修课教材后,接着就选用该版本的选修模块教材,这样,校本、地方特色的语文选修模块开设空间就显得非常狭小了。

2.选修模块功利有余而功效不足

《课标》要求“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然而,当前大多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状况却正应验了这种担心。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二是将选修课上成高考专题辅导课。三是简单照搬大学选修课教学模式,教师单纯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漫无计划,凌乱随意,效果甚微。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优化思路

科学设计语文选修课程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诸多要素。要有机整合各种要素,就要求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兴趣、语文能力,在语文必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凸现课程的选择性,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有效优化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结构入手。

1.宏观结构———探索“双轨并行+同步穿插”的选修实施模式

在高中选修课程教学中实施“双轨并行”。所谓“双轨并行”是指把选修课程分为两轨,且两轨平行进行。其中,限定选修模块(即每个学生必选的课程)为一轨,任意选修模块(学生可真正自主选择的课程)为一轨。限定选修模块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并在原有行政班基础上统一实施。而任意选修模块则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并打乱已有行政班格局真正实行“走班教学”。学校可以每周确定一个固定时间,全部安排任意选修课程。这种开设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自主选课的需求,也缓解了大规模走班上课所引发的教学秩序混乱和教学设备不配套的矛盾。

2.微观结构———施行“有机整合+遴选优化”的内容选择模式

高中语文必修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新课程改革;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1-0119-04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新的高中课程打破原来单一的必修课程模式,既设置必修课程,又设置选修课程,且突出了选修课程的比重,给学生的选择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满足高中阶段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其成为此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而针对语文学科的选修课程开设亦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结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特点,可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入手,有效推进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顺利实施。

1 学校层面

1.1 加大经费投入,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起有自 身特色的语文选修课程体系

首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要求,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这里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如果从课程结构的角度看,与选修课程的联系则更紧密;从操作层面来考察,也更切合选修课程的教学和需求。调查表明,课程资源短缺是制约实验学校选修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1]。因此,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选修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物质保障,经费可投入到组织语文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上,尤其要组织教师成立研究小组,对课堂教学资源、教材活动资源、专题教学资源的整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提高语文选修课程水平。

其次,“高中语文新课标”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分为5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这5个系列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特点,结合现有的课程资源和学生兴趣爱好及发展的需要,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设计相应的选修课程,开发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不同需要的课程资源,建立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语文选修课程体系。

1.2 加大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力度,保证选修 课程质量

首先,实施选修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语文专业素质决定了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学校需要考虑到教师的特长与专业优势,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和当地的教师进修学校或者高等院校联合,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制定相应方案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于部分刚毕业的新老师,更是要通过相关培训,提高其对选修课程的驾驭能力,保证选修课教学达到良好效果,以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其次,选修课程是一种专题性学习,以专题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专题性特征同时也表现在课程的灵活性上,灵活性使选修课程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上的综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可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或是将不同学科内容的课程综合在一起;二是学习方式的综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更为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2]。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专题性与综合性均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高要求,需要语文教师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形成综合素养,在综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专业化。因此,学校要加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典型案例研究等交互式培训,并加强校际交流,形成资源共享,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1.3 加强选修课程组织工作的有效落实

1)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确立开设语文选修课的时间。开设选修课的时间应该根据学校的师资和教室等具体情况,可以上完必修课再上选修课,也可以在上必修课的同时开设选修课。但一定要注意考虑必修课和选修课内容有效衔接的问题,要有序且渐进的进行,这样才可将语文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也要考虑其他学校的安排,便于学校之间进行选修课教学的研讨与交流[3]。因此,学校主管部门要有效组织,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来确立开设选修课的时间。

2)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好选修课选课的组织工作。学校可以根据各个科目成立选课领导小组和选课指导小组,针对语文学科而言,首先,应组织学校语文教研组的骨干教师,充分调查学生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与意向,在开设选修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便于教务处帮助协调人数,安排教师,制定课表;其次,编制具有本校特色的《高中语文选课指南》,做好选修课和选修模块的介绍说明,让学生对课程有充分的了解;最后,针对学生对部分开课老师的特色不甚了解的情况,学校可组织老师在开课前,提供平台让教师和学生交流,便于学生在选课时作出理性的选择。

2 教师层面

2.1 语文教师需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除了需要学校方面从外部入手,对其进行相关专业培训之外,关键在于需要语文教师自己从内部着力。由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具有专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让选修课程得到有效实施,教师需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综合素养,拥有广阔的知识背景。教师应涉猎更多的领域,在对自我的磨砺和行动中实现专业成长,特别是针对语文选修课程鲜明学科化和专业化的特性,要自觉学习并储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开拓视野,克服困难,提升专业水平,这样一来不仅为教学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还可以促使语文老师成为真正的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实现其人生价值。

2.2 语文教师应在学生选课时给予有效指导

众所周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程同必修课程一致,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5个系列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时,各有所侧重,如“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新闻与传记”偏重工具性,而“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更侧重人文性,但这一侧重只是相对而言的。而高中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多凭着兴趣去选,忽视了所选课应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按照语文学科基本特点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潜能等方面,结合学校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情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引导学生合理选课,使学生在语文选修课的学习中真正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2.3 语文教师要探求与选修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1)将教学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继承和发展,选修课教学的难易应大致相当于必修课教学的难易,而又应适当地有所提高。“教浅了,怕学生吃不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学科评价的风险增大;教深了,怕学生吃不了,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成本,最终也无法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4], 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寻求合适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在进行选修课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接受的实际水平”,“和必修课一样,选修课的教学要求应该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对于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复习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2)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必修课程注重公平发展,选修课程更注重个性发展,加之语文选修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在选修课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个性发展,多面向学生当前的生活、面向真实的社会、面向充满生气的自然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去真正体验和感受。通过学生亲身的参与和体验,让他们从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个体意义的建构,并使得整个课程真正充满生命力。

3)根据不同的选修课程系列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5个系列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像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尽可能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要让学生对选修课程的教学方式有新鲜感,保持其学习热情,如邀请地方名人做讲座、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文学资讯、带学生参观文学名家在当地的故居、指导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学校语文教学名师等,让选修课程的学习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可实实在在学到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知识,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2.4 语文教师可开发适合校情的选修课程教材

选修教材应该结合校情和师情,根据学校现有条件的不平衡性,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些余地,必须将“保证基本目标能实现”作为前提,让不同水平的教师能够在使用该套教材的时候有的放矢,留足能让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语文选修课教材的选择和开发要因校制宜,语文教师应自觉建立创生型的选修课程意识,可试着开发适合本校教师优势和学生特点的教材,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的专题性和研究性较强,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把握好难度与深度,对教材内容要进行适当取舍,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课制宜。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师应该学会聆听学生的意见,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开发相应教材,例如在教材的选文上可以更加丰富多彩,题材可以多样化,从纪实文学到学生感兴趣的武侠、科幻类文章,甚至高中阶段较敏感的爱情题材文章,只要有利于学生提高的都可择优入选。

2.5 语文老师可探索切实有效的语文选修课程评 价体系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选修课程评价有比较明确的建议:“选修课评价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但由于受到现行高考体系的影响,选修课程评价关涉的问题包括社会利益的再分配,虽学习过程的评价机制理想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余,可操作性却不强。因此,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中探索出一套适合选修课程的评价体系,针对选修课程,应重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较深层次的理解能力、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适当考虑区分度。

3 学生层面

3.1 重视选修课程的学习,明确语文选修课程开 设的长远意义

由于现行的高考评价体系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得高中学生有着很重的升学压力,很多学生认为选修课程只是必修课程的附属品,其开设可有可无,因此不愿安心投入选修课程的学习。基于此,学校和教师要做好宣传,让学生明确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具有长远意义,不仅有利于拓展知识与技能、促进个性发展,而且有利于语文素养循序渐进的形成,对今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且“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彼此不存在主次关系,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的附庸或者陪衬,它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课程领域”[5],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选修课程的学习对于升学考试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学生需要重视语文选修课程的学习,保持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探究语文的独特魅力。

3.2 根据兴趣和发展合理选课,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选课的时候,要清楚自己语文学习的兴趣所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会发自内心的参与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在明确兴趣点之后,还要分析所选课程是否有利于自身语文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此时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选课,了解所开选修课程的具体情况,再分析自身实际,将二者有效结合,有规划的选课,避免一味选择自己已经很熟悉的模块。根据兴趣爱好并结合自身发展选课,保证了学生在选修课的学习中真正有所获,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3.3 在具体的选修课程学习中,学会体验、合作、 探究

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相互作用。因此,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在具体的选修课程学习中,要学会体验语文选修课程传递出来的独特文化魅力,在课堂上与同学多合作、多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和教师一起去发现、去探究,在体验中积累语文知识、感受语文魅力,进一步将课上所学的内容迁移并运用至实际生活中去,真正达到语文选修课提升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此外,国家层面探索有效的高考评价体系、家长层面的全力配合、社会层面的大力支持均是保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长效开设、推进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鉴于当前高中选修课制度改革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更应自觉投身新课程改革,使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有效推进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贡如云.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3):95-98.

[2]桑志军.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15-17.

[3]郑国民,尹逊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语文建设,2005,(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