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证券市场作用

证券市场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证券市场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证券市场作用

证券市场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发展;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一、证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证券市场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验证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最重要的实证研究是Levine和Zervos(1996),他们利用41个国家1976-1993年的数据,从经验上估计了股票市场发展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正相关。对于此种关系的因果联系,Beck和Levine(2001)利用GMM方法在计量经济学上证明,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

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水平。民不富,市场不旺。在成熟市场上,高、中等收入者一般是证券投资的重要主体,他们的资产结构中,证券化资产,特别是中长期证券化资产往往占到5~6成。庞大的中等收入者队伍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在中国证券市场,沪深两市扣除重复开户和一些弃置不用的账户,较活跃的投资者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还相当低,而美国投资者人数达7000万,在总人口中的比例10倍于我国。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

2、证券市场发展有利于扩大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结构

证券市场的引入可以将投资主体由政府一家拓展延伸至企业、家庭和个人。这就大大增加了投资资金的来源,因为二级市场的流通交易,可以将所有的社会成员最大限度的吸引进来,这就能将政府、甚至银行都无法筹集的各种少量资金都汇集起来,从而使得支持重点项目的资金远远超过以前。同时,投资者购买的是最有效率和最有成长潜力的企业的股票和债券,也只有这类企业才最有能力在市场上进行兼并、收购和重组。这就使得社会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合最有成长潜力的企业,推动社会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这种发展推动资本积累加快和配置的合理性,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3、证券市场发展有利于降低流动性风险和金融系统风险

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可以降低投资者的流动性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要核实一个投资者是否受到了流动性风险冲击,其成本可能非常高,使得投资者不可能通过保险契约在投资者之间建立流动性风险共担机制。但是如果存在证券市场,受到流动性风险冲击的投资者就可以将证券出售给其他投资者,市场参与者并不需要核实其他参与者是否受到流动性冲击。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越高,投资者就越容易在二级市场上出售其持有的证券以减少流动性风险对长期投资的约束。

4、证券市场发展有利于信息获得与信息处理

证券市场为投资者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提供了激励机制。证券市场的流动性越强,获得更多信息的投资者就越可能获得更高收益。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流动性的提高,市场的参与者就会有更大的激励去收集公司的信息,出现专门从事信息生产(包括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的企业,股票的价格就能更准确的反映其内在价值,从而提高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是指通过证券价格引导资本的流动而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的功能。在证券市场上,证券价格的高低是由该证券所能提供的预期报酬率的高低来决定的。投资者为了谋求投资的保值与增值,即获得高的预期报酬率,就要对证券发行人经营、财务和财政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就会把资金投向经济效益高的证券,从而使得社会资金流向高效的产业部门。这样,证券市场就引导资本流向其能产生高报酬率的企业或行业,从而使资本产生尽可能高的效率,进而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

二、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变量的选择与数据定义

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充分性,提高信息流动的速度,使价格充分反映信息,因此价格是一个最关键的指标,也是最直观指标,价格对信息的体现程度是市场是否有效的关键。基于这种考虑在选取指标的时候要尽量侧重于价格方面。

我们在对证券市场规模进行分析的时候,股票市价总值、股票流通市值、股票成交金额、股票市场筹资额、境内股票筹资额是比较关键的几个指标,这几个指标从不同的侧面对证券市场的性质进行了刻划,因此在选取指标的时候这几个指标是建立模型的重要考虑对象,下面是对选取的这几个重要指标的分析:

(1)股票市价总值。对单个上市公司来说,股票市价总值等于股票市场价格乘以发行的总股数,也叫该公司在市场上的价值。例如某家上市公司共发行了1亿股股票,在年底时股价为每股10元,那么。该公司在年底时的市价总值就为10亿元。一般,公司规模越大,股票在市场上的价格越高,那么该公司的市值也越大。因此,公司的市价总值可用来衡量一个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发展状况。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市价总值最大的公司为美国的“通用电气”,其市价总值达到了1980.9亿美元,这与其强大的经营规模和竞争实力是相对称的。

整个股票市场的市价总值等于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价总值加总。与公司的市值一样,股市的市价总值也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股票市场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发展起来的,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还不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目前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流通股本占总股本的比重约维 1/3。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必须引入流通市值作为对市价总值的必要补充,流通市值等于把流通股股本的数量乘上股价,就得到公司在股市上的流通市值。这两个指标区别在于:市价总值体现了所有上市公司的总规模,他侧重于所有上市公司总规模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及其对GDP的贡献程度;流通市值则着重刻划与流通股相匹配的上市公司的部分经济成分对经济的贡献程度,它更侧重于体现股票市场规模对经济的贡献程度。

(2)股票成交金额。在量上它等于成交量与成交价格的乘积。它体现价格又体现量,是价与量的结合,因此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它从某方面体现了市场的活跃程度,即人们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规模,一方面它体现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大小,交易量越大,证券市场的流动性越大,人们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越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对进入市场的信心,交易量越大体现购买股票的规模越大,说明看好股票的人越多,市场信心较佳。

(3)股票市场筹资额。它等于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获得的资金额。这个指标体现了证券市场的融资能力,如果市场有效,通过证券市场所获得的融资都用于生产投资,那么股票市场筹资额大小最能影响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程度。它是作为研究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重要指标。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还没有对世界完全开放,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还没有完全同一,在这个时期我国经济还基本属于体内循环阶段,因此区分证券市场在国内和国际上融资规模式很必要的,因此我们引入另外一个指标境内股票筹资额,它表示我国证券市场所筹全部资金来自于国内的总量。它是股票市场筹资额指标的补充指标,着重区分证券市场所筹资金的国内外区别上述指数的相关数据见表2.1。

为了体现证券市场规模、市场流动性以及市场与经济的关联程度,许多经济学家比如Levine和Zervos对以上指标经行了进一步的处理,并得到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指标:

(4)证券市场资本化率。它等于上市公司股票的总市值与GDP的比值。市场资本化率测度的是股票市场发展的规模。

证券市场资本化率=市场资本化GDP

公式中的市场资本化等于所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总市值。资本化率越高,说明股票市场动员储蓄和资本的能力强,化解流动性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5)换手率。等于股票交易总额与上市公司股票的总市值的比值。即:

换手率=股票交易金额市场资本化

它着重测度股票交易相对于股票市场规模的比重,是对市场规模指标的补充,同时也是对交易比率的补充,因为有的股票市场相对于整个经济可能很小,但流动性较强。着重于相对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的股票交易活跃程度。具体来讲股票的换手率越高,意味着该只股票的交投越活跃,人们购买该只股票的意愿越高,属于热门股;反之,股票的换手率越低,则表明该只股票少人关注,属于冷门股;换手率高一般意味着股票流通性好,进出市场比较容易,不会出现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出的现象,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换手率较高的股票,往往也是短线资金追逐的对象,投机性较强,股价起伏较大,风险也相对较大;将换手率与股价走势相结合,可以对未来的股价做出一定的预测和判断。某只股票的换手率突然上升,成交量放大,可能意味着有投资者在大量买进,股价可能会随之上扬。如果某只股票持续上涨了一个时期后,换手率又迅速上升,则可能意昧着一些获利者要套现,股价可能会下跌。

(6)交易比率。交易比率等于股票交易总额与GDP的比值即:

交易比率=股票交易总额GDP

交易比率度量的是股票交易额相对于经济发展规模的比重,它是作为市场规模指标的重要补充指标反映证券市场融资的积极程度,因为股票市场可能规模很大,但不一定活跃。

(7)股票市场依存率。等于股票市场筹资额与GDP的比值,即:

股票市场依存率=股票市场筹资额GDP

股票市场依存率的值越大,说明股票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重要。经济发展对证券市场融资依赖性越大。证券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大。

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必要引进另外一个补充指标股票市场境内依存率,它等于股票市场境内筹资额与GDP的比值,即:

股票市场境内依存率=股票市场境内筹资额GDP

它是针对我国具体的情况对股票市场依存率的必要补充,体现了证券市场在国内筹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像上面分析的股票市场筹资额与境内股票筹资。

2、实证模型的建立及实证结果

通过上面指标的选取和定义,对证券市场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建立下面的计量模型:

G=α+∑bixi+μi式中G代表GDP的增长率; 表示MCAP(市场资本化率)、TOR(换手率)、TVT(交易比率)、SDR(股票市场依存率)和NSDR(股票市场国内依存率)。

表1 我国股市规模相关指标数值

年份上市公司(家)GDP(亿元)股票市价总值(亿元)股票流通市值(亿元)股票成交金额(亿元)股票市场筹资额(亿元)境内股票筹资额(亿元)

19901018547.912.34

19911421617.8109.195.00

19925326638.11048.1368194.09

199318334634.43531.008623667375.47314.54

199429146759.43691.009698128326.78138.05

199532358478.13474.009384036150.32118.86

199653067884.69842.00286721332425.08341.52

199774574462.617529.005204307221293.82933.82

199885178345.219506.00574623544841.52803.57

199994982067.526471.20821431320944.56897.39

2000108889468.148090.9016088608272103.081541.02

2001115497314.843522.2014463383051252.341182.13

20021224105172.338329.001248527990961.75779.75

200311287117251.942458.0013179321151357.75823.10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中国金融年鉴》

根据上节中描述的的计算公式和表1可得到:TOR,MCAP,TVT,SDR,NSDR这五个指标值见表2。

表2 我国股市相对分析指标数值

年份GDP增长率换手率TOR市场资本化率MCAP交易比率TVT股票市场依存率SDR股票市场国内依存率NSDR

19919.2

199214.264.983.932.600.35

199313.5103.8510.210.591.080.91

199412.6220.217.8917.380.70.3

199510.5116.185.946.900.260.2

19969.6216.7414.531.420.630.5

19978.8175.2623.5441.261.741.26

19987.8120.724.930.051.071.03

19997.1118.3232.2638.161.151.09

20008126.4853.7768.012.351.72

20017.588.0145.3739.931.31.22

20028.373.0337.4326.610.920.74

20039.375.6436.3827.391.160.7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OLS法对计量方程进行估计,

其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我国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OLS估计

变量方程1方程2方程3方程4方程5

C11.950(13.474)**7.654(4.333) 11.959(11.454)**11.0717.8711.599(9.223)**

资本市场化率(%)-9.74E-02(-3.36)**

换手率(%)1.311E-02(1.035)

交易比率(%)8.45E-02(2.801)**

股票市场依存率(%)-1.520-1.344.

股票市场境内依存率(%)-2.543(-1.978)**

R0.7460.3260.6880.4090.551

R20.5560.1060.4660.1670.303

F11.2871.0717.8481.8053.917

D.W0.9780.3751.5320.8010.864

Sig0.080.3280.0210.2120.079

注:1.*表示在1%的水平下有效;**表示在5%的水平下有效。

2.表中括号内为t值。

从表3中我们发现:方程1表明资本市场化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方程2 表明换手率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方程没有通过检验;方程3表明,交易比率经济增长正相关;方程4表明股票市场依存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方程未通过检验;方程5表明,股票市场境内依存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从总体上看计量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

按理论推导不应该出现这种结果,然而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这种结果恰恰真实反应出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影响到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3、实证结果分析

从理论角度来说,股票市场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而我国证券市场是在解决国有企业脱亏的背景下产生、发展的。因此,上市公司不一定是效率最高的企业,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即效率高、收益高的企业在股票市场上得不到融资,而效率低下的企业 却能得到融资。逆向选择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结合上市公司的经营特点原因也许在于这大部分资金用在了偿还负债(比如银行贷款),补充运营成本的不足,弥补国企职工的工资、福利(比如住房、养老、医疗、附属学校等);另外一种可能性是资金的个人转移,就是公司高管利用监督制度缺陷把筹得的资金转为己有并转移到海外,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所以仅仅是一个推测。

通过以上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逆向配置、价格扭曲是其主要表现特征,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披露、退出机制、公司治理、全流通等等,为了建立有效市场,实现证券市场合理配置资源,这几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时间里,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不但没有出现正相关,反而某些指标出现负相关,结果与理论相背离的论证说明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短,目前尚未成熟,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导致这一结果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刘德福 .现代金融知识ABC[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47-48.

[2] 曹风岐.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国际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47-148.

[3] 龚浩成. 2000: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98-99.

[4] 东北证券公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课题组.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缺陷与风险防范 [J].经济研究参考,2002.8(E-1).

[5] 符启林. 中国证券交易法律制度研究 [M]. 法律出版社,2006. 33-34.

[6] 黄成. 国有股减持方案失败的三大启示 [J]. 新经济,2007,(12) : 92-93.

证券市场作用范文第2篇

西方学者对会计信息在证券市场中的作用所进行的研究集中体现在如何验证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上面,并由此形成了信息观和计价模型观这两大基本理论,并于近几年衍生出了一种新理论,即计量观。本文拟对这三种理论进行初步探讨。

一、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依据之一:信息观

股票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它们具有投资者所希望的某类属性,如代表了对未来股利的要求权。按照通行的财务理论观点,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是由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即股利)按一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的现值。而会计信息在这其中的作用就是改变投资者对未来股利支付能力的信念,进而改变股票价格,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观。然而,会计信息为何能改变投资者对企业未来股利支付能力的信念,进而改变股票价格呢?一般认为,这可以通过引入以下三个关键性链条来加以说明:(1)未来会计盈余与现行会计盈余链;(2)未来股利与未来会计盈余链;(3)股票价格与未来股利链。

首先,是未来会计盈余与现行会计盈余链。会计盈余信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也是使用者最关心的信息。当期公布的会计信息中的会计盈余数据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会计盈余的判断,现行会计盈余是对本期经营成果的反映。由于在现实世界中(不完善或不完全市场),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项及其概率分布,所以我们只有依赖历史资料预测未来。会计盈余虽然是对历史成果的反映,但它提供了预见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基础。会计盈余项目按照可持续性大小可以分为两类:永久性盈余项目和暂时性盈余项目。永久性盈余项目预期可持续下去,因此它不但对当期的会计盈余有影响,亦会影响公司未来的会计盈余。如公司对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造,引入新的管理方式,削减职工人数,成功地降低了公司的管理费用,提高了经营效率。这体现在利润表上就是当期的收入增加,成本降低,利润提高。同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公司取得的这一部分利润会一直持续下去。而暂时性盈余项目只影响当期的会计盈余,但不会影响公司未来的会计盈余。所以,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当期的会计盈余信息来判断哪些是永久性盈余项目,哪些是暂时性盈余项目,从而来确定未来会计盈余的预期值。

其次,是未来股利与未来会计盈余链。影响未来股利的因素很多,然而在影响未来股利的众多因素中,未来会计盈余是影响未来股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者认为,未来会计盈余是未来股利支付能力的指示器。有关经验证据显示,盈余变动和股利变动是相互关联的(Leftwich and Zmijewski,1994)。因此,一般情况下,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最普通也是最简单的假设之一是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是通过一个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股利支付比率联结起来的,虽然未来股利与企业所采用的股利支付政策有很大关系,但是不管企业采用何种股利支付政策,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是毋庸置疑的。

最后,是股票价格和未来股利链。未来股利与股票价格通过股票计价模型联系起来。按照通行的财务理论观点,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是由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即股利)按一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的现值。所以,股票价格可以被看成是未来股利预期价值的一个函数。

总之,现行会计盈余能影响预期未来会计盈余,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相联系,而未来股利又与股票价格相联系。这样,现行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就具有了紧密的联系。同样,现行会计盈余的变动能影响未来会计盈余的预期,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相联系,而未来股利又与股票价格相联系。这样,现行会计盈余的变动与股票价格的变动就具有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信息观下,对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验证均是围绕着会计信息特别是会计盈余信息的或变动在何种程度上会导致股价也发生同方向变动而展开的。

二、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依据之二:计价模型观

在信息观下,人们探讨的仅仅是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程度,不考虑市场是怎样把信息转换到股价中去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股票价格的形成是一个黑匣子。与此同时,信息观有一个重要假设,那就是市场对股票的定价是有效的,即股票价格反映了公司的经济价值。在信息观产生之后的数十年中,该理论在证券市场研究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发现股票价格不仅反映了信息,还反映了噪音交易者的噪音(Black,1986),出现了许多诸如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等异常现象,从而认为股票市场可能并没有人们所假设的那样有效(Ball,1995)。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怀疑,促使人们重视股票的内在价值问题,把研究兴趣转移到股票的计价模型上来,于是会计研究方法的计价模型观应运而生。

与信息观下研究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所不同的是,计价模型观直接研究会计数据在股票定价中的作用,它设计了一个模型来说明会计信息应该怎样转换到股票价格中去,从而揭开了股票价格的形成过程这一黑匣子。同时,在计价模型观下,通过对该计价模型计算所得的股票内在价值与其实际市价相比较,可以发现股价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进而判断会计信息是否有用以及市场是否有效。

计价模型观的建立应归功于奥尔森(Ohson,1995)和费尔萨姆与奥尔森(Fehham and Ohlson,1995)的模型。该模型是从一对简单的会计关系——净剩余关系(简称CSR)出发,来推导财务报表的重要属性。净剩余关系界定了权益的期末账面价值一定等于期初的账面价值加上会计盈余减股利。从这种关系出发,费尔萨姆与奥尔森(F——O)推导了把权益的市场价值与会计盈余的账面价值联系起来的表达式。

费尔萨姆与奥尔森计价模型为股票(或公司)估价提供了可行方法,他们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应等于股东权益账面净值(简称BV,即每股净资产)与未来预期净资产收益率(简称ROE)扣除股东权益资金成本后的超额收益率乘以股东权益账面净值得出的超额收益的折现值之和。即:

证券市场作用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而制度性因素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证券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制度安排,制度安排的内容越丰富,对于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越有利。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就是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证券市场效率是实现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基本前提。资本配置效率是衡量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文认为证券市场作为市场化产物,应充分发挥市场运行机制和定价机制来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使用。

关键词:证券市场效率 资源配置 制度变迁

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的内涵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主要是产权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的(但不是有效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产权制度是一条减少不确定性的重要途径。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交易费用的存在必然导致制度的产生,制度的运行又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制度的作用旨在节约交易费用,人们对法律制度进行选择与改革的动因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有效的制度能抑制人们的机会主义倾向,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是一个会不断创立、修正、改革、创新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制度本身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和不断面临被替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一个从制度均衡到非均衡再到制度均衡的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金融制度是关于金融交易的一系列规则、惯例和组织安排。作为制度的金融市场,也是从事金融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关系契约的网络,其发展变化必然会受制于金融制度。金融制度对于金融市场结构变迁的决定作用主要是通过金融制度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而发生的。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也就是其作为一种制度不断演化和变迁的过程。

证券市场效率与制度缺陷

(一) 证券市场制度效率

一个国家在没有证券市场的状态下引入证券市场,就是一种制度创新,我国建立证券市场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有效动员金融资源,给经济的快速发展寻求持续的资本供给,促进资源的有利分配。证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金融结构的调整,把资金配置到经济体系中能取得最高社会效益的地方。只要市场是有效率的,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能够充分发挥,通过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定价机制,将资本配置到边际效率高的项目中,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就可以实现。证券市场的价格机制,是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的关键。证券市场效率归根结底是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证券市场作为市场化产物,通过市场运行机制和定价机制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其作用过程概况为:市场运行效率-市场定价效率-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配置资源,使资本的标准化、可分性、流动性和交易性达到了顶点,可以充分流动和交易。完全竞争的证券市场是最佳金融效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二)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

在市场经济中,效率是资源配置的最高原则。由于制度缺陷作用于市场机制,造成了证券市场机制的扭曲,使市场本来的运行机制并不能有效发挥出来,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反映与传递,最终影响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组织制度存在缺陷,制度因素是根本问题。制度缺陷往往导致对市场经济主体的约束弱化,所以必须不失时机地调整金融所有制结构。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产权约束不够,市场机制没有充分建立,还不具备按照市场经济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的路径选择。政府的制度安排和证券市场内在的运作规律存在差异,这个差异正是证券市场低效率的制度依据。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结构出发,政府应该就其在证券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作出合理定位,其核心是实现证券公司产权制度创新,以此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行为边界,调整政府和证券公司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市场化的产权交易对产权界定进行补充。这是解决我国证券市场低效困境的根本出路。减少政府对于金融的直接干预,并将我国证券市场引向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是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的关键所在。

上海证券市场效率的实证分析

(一)产权制度效率分析

我国非市场选择的产权制度安排是我国证券市场自身完善的根源,政府对产权的盲目干预降低了证券市场产权融通的效率,同时,社会产权分布牢牢掌控在政府手中,致使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根本不能有效发挥。产权的缺失成为证券市场功能发挥的深层障碍。国家作为国有财产的代表被虚化掉了,主体地位形同虚设,产生公共权利私有化倾向。金融产权存在主体缺位和人格虚置,金融产权的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抽象的制度假设,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设定的金融产权制度安排。金融产权形式上公有、实际上虚置,在金融物品消费中公众可以共享。金融产权人人所有、人人没有的切身感受,人人不关心运行效率,缺乏真正的金融产权主体或产权归属。产权明晰化是降低交易费用、减少制度运行摩擦的关键,是促进效率实现的重要手段。

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缺失和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扭曲的根源在于上市公司失衡的股权结构,合理调整国有资本垄断产权是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必要条件。行政力量使证券市场运行时,在既定制度安排下的信息难以发挥内在的传导作用,证券市场运行的效率较低,定价效率也未能充分有效的发挥,无法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证券市场的成本效率是负效率市场,直接重要的原因就是运作成本很高,有时甚至会出现上市公司的利润还不足以抵消市场的交易成本的情况。

(二)上海证券市场质量指标分析

1.从流动性指数看, 2009年上海证券市场流动性上升较快,通过流动性指数看出, 1995年到200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流动性指数上升了471%,其中2008年流动性指数下降了50%,这与2008年市场整体走势有关。相比市场低迷的2008年,2009年上海证券市场随着市场迅速回升,投资者交易意愿增强,上海市场流动性大幅提高(见表1)。

2.从买卖价差指标看,2007年上海证券市场的相对买卖价差显著改善,处于较好的水平。2008年绝对买卖价差有所下降,为2.9,但由于股票价格的下降,相对买卖价差上升29%。相比2008年,2009年上海证券市场绝对买卖价差有所下降,为1.5,相对买卖价差下降了45%,达到17个基点(见表2)。

3.从有效价差来看,2008年随着市场整体走势的下跌,绝对有效价差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股票价格的下降,相对有效价差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相比2008 年,2009 年上海证券市场的平均绝对有效价差有所下降,为4.0,相对有效价差呈现出明显的整体下降趋势,下降至41个基点(见表3)。

4.从市场深度来看,订单深度是衡量市场深度最直接的指标,选择最佳5个买卖报价上所有买卖订单合计金额和最佳10个买卖报价上所有买卖订单合计金额作为订单深度的指标。2008年上海证券市场随着市场的调整和成交量的萎缩,订单深度有了很大的降低,与2008年相比,2009年随着市场的成交量活跃,上海证券市场订单深度迅速提高。其中,5档订单深度上升了149.7%,10档订单深度上升148.1%(见表4)。

5.从市场波动率来看,自2006年以来上海证券市场的波动率逐步上升(见表3)。2008年的日内波动率、日内超额波动率、日内收益波动率分别比2007年上升了12.5%、15.9%和6.3%。造成的原因可能是流动性过剩、大量个人投资者直接进入市场和国际市场影响等多个方面。2009年上海证券市场的波动率明显下降,日内波动率和收益波动率分别比2008 年下降了20.8%和31.3%(见表5)。

6.定价效率也称为信息效率,指证券价格反映信息的能力,反映价格揭示所有相关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定价效率可以市场效率系数和定价误差系数等指标进行衡量。市场效率系数越接近1,说明定价效率越高;定价误差系数越大,说明市场定价效率越差。通过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上海证券市场定价效率得到明显改善。与2007年和2008年相比,尽管2009 年上海证券市场日内市场定价效率系数反映的日内市场定价效率有所下降,但日内定价误差、日间定价效率系数和日间定价误差所反映的日间市场定价效率得到明显改善。这说明,上海证券市场日内股票的定价误差能在随后交易日内被很快修正(见表6)。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2009年随着市场的回升,投资者参与意愿显著增加,上海证券市场在流动性、波动性、定价效率等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市场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和定价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总之,上海证券市场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达到了弱势有效,但在市场波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综上所述,制度的功能在于为经济服务,每一种制度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经济价值。金融制度对于金融市场结构变迁的决定作用,主要通过金融制度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而发生的。从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演变历程来看,不少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演变,只要是能够保证我国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制度就是合适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随着证券市场制度的变迁而逐步演进,既有证券市场变动的共性, 又有自身较为显著的时代特点。对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2010年3月,沪深交易所正式接受6家试点券商的融资融券交易申报,意味着融资融券交易正式进入市场操作阶段,这一项创新业务提供了做空机制,我国资本市场迎来“双边市”时代。2010年4月,股指期货正式推出,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又一次实现历史性跨跃,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交易所市场体系已基本完备,交易制度已具备互动的基础,交易手段已实现多空并举,市场结构逐步优化,证券市场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剑锋.中国金融发展路径及其效率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证券市场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制度创新;信用交易;模式

一、制度创新——中国证券市场成长的动力

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日强,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蔚然成风,中国加入WTO使得经济金融全球化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影响更加真切。

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无疑会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因为,中国证券市场有明显的缺陷:股价运行的极端不平稳性,投资者行为缺乏理性,极具计划经济色彩的中国式“分业模式”阻隔货币市场资金与证券市场之外,严重威胁到证券市场资金配置功能的正常发挥。

这就要求我们分析阻碍市场发展的因素,寻求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途径。证券市场作为社会经济复杂大系统的一部分,与外部环境之间总存在信息和动能等的互换,由此获得推动市场发展的外部动力;证券市场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这是其内部动力,而且是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李启亚,2001)。中国证券市场要在国际化与市场化的趋势下获得发展,应加快对外部市场开放的步伐,以便从外部获取发展的力量;但最根本的应该是证券市场的创新,促使中国证券市场适应世界经济和国际资本市场发展趋势的过程。证券市场创新的内容很多,但是我们认为,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最迫切最根本的是制度的创新。因为,大量的研究表明,体制、结构、机制和法律等制度性缺陷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解决市场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应该从制度创新入手。证券市场制度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制度的创新;交易制度创新,即发展多层次的市场,并引入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监管制度创新等。就中国证券市场当前的形势来看,进行证券信用交易试点,并逐步引入证券信用交易,发挥买空卖空机制对于活跃市场,增强市场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应该首先提上制度创新的日程。

二、证券信用交易及其效应分析

证券信用交易是有关机构对交易者在二级市场上的融资——保证金交易,包括融资和融券两种形式。证券信用交易在成熟证券市场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直接作用是投资人可以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大规模的投资组合,进而刺激证券市场交易的活跃,提高证券市场流动性;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保证金比例,达到调节信用供求和稳定股价的目的。但是我国现行的法规却将信用交易划为,这不仅使证券市场丧失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稳定工具,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使得无法获得满足的对信用交易的客观需求,各种形式的违规“透支”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实际上,信用交易作为连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通道,对克服“分业经营”情况下,银行资金不得直接进入证券市场,甚至被隔绝于证券市场之外,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效应不高的情况有直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入信用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1.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证券信用交易机制的引入,将对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产生规范化的影响,有利于其不断成熟;而且证券信用交易将导致社会资金、银行资金流入证券市场,直接扩大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对提高证券市场的活跃性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可以完善股价形成机制,发挥市场缓冲器的作用。在实行审批制,各种证券的供给数量确定,本身缺少替代品的情况下,如果仅存在现货交易,证券市场将呈单方向运行,在供求失衡时,股价必然会胀跌不定,或者暴涨暴跌。信用交易与现货交易相互配合,可以增加股票供求的弹性。当股价过度上涨时,“卖空者”预期股价将下跌,便提前融券卖出,增加了股票的供应,现货持有者也不致继续抬价,或乘高出手,从而使行情不致过热;当股价真的下跌之后,“卖空者”需要补进,增加了购买需求,从而又将股价拉了回来。买空机制也同样可以发挥类似的缓冲器作用(屠光绍,2000)。

(2)可以提高市场连续性,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如果投资者出于某种原因长期持有股票,而不轻易卖出,那么二级市场上的证券交易必然陷于停滞,从而影响到证券市场的价格信号功能(这正是我国证券市场目前的情况)。此时如果有投机者参与买进,并以信用交易方式增加买进或卖出的力量,将会促进市场交易。更重要的是,股票卖空交易本身存在一种使股价连续的内在机制。如果硬性的规定卖空价格必须高于前面最近一次股票的成交价,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缓解股价下跌的速度,维持股票市场的连续性。

2.对投资者的影响。利用信用交易,投资者可以小搏大,发挥乘数作用,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创造获利机会,在股价上升时获得数倍于全额交易的收益,当然一旦预测失误,在股价下跌时其损失也将数倍于全额交易。这种对收益和损失的放大机制,使得投资者在追求更高收益的同时面临很高的风险,由此可以培育更加理性的投资者,增强市场发展的潜力。

3.对管理部门的影响。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可以起到平稳市场的作用,为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提供了一种灵活、透明和制度化的市场调控手段,即保证金比率。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经验已经证明,保证金比率的高低是调节证券信用交易的有效工具,提高保证金比率可以紧缩信用,而降低保证金则可以放宽信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金融形势、股票市场交易状况等条件,通过信用比例的放宽和收缩来调节股市的供给和需求。这样可以使我国证券监管部门获得更加市场化的监控手段,摆脱过多依赖政策和行政手段的困境,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三、我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模式选择

进行信用交易试点,首要的是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主要应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信用来源问题;二是信用交易的监管问题。

1.信用来源。

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信用的来源,即提供信用的资金和证券的来源。根据是否有外部信用的介入,可以分为内部信用模式和外部信用模式。前者即远期交易,其特点是交易中的信用由买卖双方互相授予,无须从外部第三方引入。而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是外部信用模式,在货币资本储蓄丰富和股票所有权分散的国家,证券信用交易一般采用外部信用模式。

我们所建议引入的也就是这种模式。在外部信用模式下,买卖双方可以从外部第三者处借入所需的资金和证券,根据是否存在专门的信用融通机构,外部信用模式又可以分为分散授信和集中授信两种。

在集中授信制度下,存在一个制度化、集中统一的证券融资公司专门提供信用交易所需的资金和证券;有关部门通过证券融资公司调控证券融资业务,以此控制流入流出证券市场的资金量。与集中授信不同,分散授信模式下,证券融资机构就是原有的证券商,不再另设专门化的证券融资公司。美国是分散授信的代表,而日本、韩国等则是实行集中授信。导致上述不同选择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其信用经济成熟度的差异:美国是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完善的信用制度本身足以胜任调控信用规模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的要求。而日本、韩国等的信用经济并不发达,非市场因素、黑幕交易经常造成过度的投机,甚至由此引发金融危机,损害实质经济的运行。考虑到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信用经济不发达的现实,建议我国信用交易中采用单轨制的集中授信制度,即设立一家或几家证券融资公司,由其通过众多的券商向投资者提供信用融通。

2.监管模式。

证券信用交易的监管主要包括对保证金比率、信用限额、外界信用进入市场的监管以及自律管理等内容。

(1)规定并适时调整信用保证金比率是证券监管部门调控证券市场的有效手段,保证金比率的调高可以抑制市场过热,反之则可以活跃市场交易。信用交易最发达的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和调整保证金比率,目前其初始保证金比率为50%,维持保证金比率为25%。韩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的初始保证金交易要求为40%或者以上,该比例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考虑到我国的信用状况,宜实行较高的比率,以降低信用风险。因此笔者建议初始保证金应高于50%,维持保证金应在30%以上。

(2)信用限额。过度的信用交易往往引发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而我国证券市场上因为投资收益率较低,一直存在通过过度投机获利的普遍倾向。因此建议对信用贷款或融资规定较低的限额,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程度适当提高。证券融资公司提供的垫头信用总额宜以不超过其资本金为限。

证券市场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的有价证券发行和买卖的场所。证券市场的主要运用模式使通过证券信用的方式融通资金,并且通过证券的买卖活动来引导资金的流动,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支持并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的产物,在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更加的突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快速平稳的发展,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反作用于投融资体制的变革,加快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步伐,进一步的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但是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西方发达国家晚,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证券市场普遍具有投机性强和高风险的特点,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全局和社会大局的稳定。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正视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比较低。上市公司的强大与否对于证券市场的影响相当的大。证券市场是一个资本市场,所以这在客观上要求对资本进行最好的资源配置,引导资金向更有前途、更有经济效益的企业流动。但是在我国很多很有发展前景的公司被证券市场拒之门外,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些效益较差、职业道德也相对较差的公司。而且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根本没有建立起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仍然延续和保留着旧体制的弊端与缺陷。我国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尚未上市流通的国家股权比重高达40%,甚至有的上市公司高达80%以上。股权的高度集中,企业的盈利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机制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运营风险,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2、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制度不合理。我国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明确了证券会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监管地位,但是由于证券市场监管主体比较的多,各部门在具体的实施工作过程中,容易造成职权的重叠,最终导致中国证监会缺乏权威性。这样不利于决策的制定和实施的效果而且,我国的证监会一直是处于消息非常滞后的现状。经常是证券市场发生了重大风险之后才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和措施,并且证监会一直将维护市场准则的良性运行作为重中之重,所以过分的关注市场的涨跌也导致了证监会的监管目标不明确。

3、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主要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偏大,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资金流动性过剩会导致国际投资的空间比较小,竞争也会相应的加大,风险性会更高,这样在某种程度会限制中国向国外投资额的增长。

三、我国证券市场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在完善资金市场甚至是整个金融体系、优化社会上的资源配置、促进我国企业的内部改革风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问题的原因层面上看,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确保更多人的利益。股权结构的严重失衡是导致我国证券行业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的仁人志士都提出过要改变国有股一股专权的局面。所以为了证券行业更好的发展,国家应该吸取多方的意见和建议,尽快的拿出相应的措施来改变国有股和法人股占证券市场70%比重的情况,这样对于企业的结构化改革会扫清许多的障碍,在改革的同时要尤其保证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合理的监管制度。想要规避证券市场的一些投资风险,那么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的不可或缺的。证券的监管机构要明确自身的定位与职责,通过监管与服务紧密的结合起来,进而确保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条例,以便规范证券市场的人员行为,最大限度的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证券监管机构要对市场有敏锐的嗅觉,加强监督与管理,以确保市场的有序稳定发展。

3、稳定证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稳定证券市场首先是要加强基础建设,强化管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违规资金入市进行炒作。与此同时,要注意风险意识宣传,防止盲目进行炒作最终导致非理性需求膨胀。加快发展多层级的资本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进一步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和金融市场吸纳资金流动性的能力。

四、总结

为了进一步的发挥证券市场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必须要尽快的解决证券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从问题出大,以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现状作为工作的立足点,采用多种的措施,从法律、监管等方面努力,从而有效地推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尚前.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与规范.开放导报,2005(5)

[2]赵海宽.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构想.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柯原.规范证券市场构建和谐社会,管理世界.2005(8)

[4]杨胜刚,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结构性矛盾与现实困境[J].财贸经济,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