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护理评估

手术室护理评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护理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术室护理评估

手术室护理评估范文第1篇

术后随访:术后第1~3d对手术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切口情况、肢体功能、卧位及皮肤恢复情况、饮食、睡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对患者现存的不适给予安慰和解释或作适当的处理,对手术过程知识掌握,手术配合程度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患者对手术室全程护理的满意度,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便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术前焦虑情况、手术过程知晓情况及满意度。术前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算术和,为0~56分,各级的标准为无症状<7分,没有焦虑;轻度超过7分,可能焦虑;中度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重度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极重度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干预后焦虑程度为无症状和轻度为有效,焦虑程度为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为无效。通过术前沟通解释,以及发放“手术病人温馨提示卡”,检查病人对手术过程掌握情况,并进行满意度调查。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χ2检验。

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

观察组有效率72.1%,对照组有效率2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两组患者对手术过程知晓情况比较

观察组知晓率97.2%,对照进有效率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率99.3%,对照组满意率5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讨论

提高了护理质量,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细节护理,同时注入人文关怀,深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手术室护士由单纯地配合手术操作转变为细心周到的为手术患者提供全程的多元化的护理服务。督促和激发护士要学习新知识,新观点的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配合的质量。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患者产生比较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过强的反应,不仅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还会降低患者机体的抵抗力和手术的耐受力,从而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术前护士亲临病房,与手术患者沟通,解释手术目的、意义、手术配合的相关常识,由术前访视护士接患者进入手术室,术中的全程陪护、心理安慰、肢体语言的沟通,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减轻焦虑和恐惧、在轻松的状态下配合手术治疗。

同时加强术后随访,也便于指导术后康复,缩短了护患距离,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此外,也提高了护士学习的自觉性,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语言交流的技巧。

体会

手术室护理评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手术患者;压疮;手术室相关原因;护理对策

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造成该组织及组织周围出现缺血、缺氧、营养不良、甚至是溃烂坏死现象。据相关文献报道[1-2],每年死于压疮综合征的人数可达到六万人次以上,可见压疮已然成为影响手术或住院患者生存质量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选取73例手术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具体如下。

1R床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6月收治的73例手术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3.21±2.14)岁;手术时间为3~7 h,平均手术时间(4.65±1.22)h;Ⅰ度压疮51例,Ⅱ度压疮22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未发生压疮,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参与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2结果

手术患者发生压疮部位依次为:骶尾部22例,所占比例为30.14%;髂部16例,所占比例为21.92%;足跟部14例,所占比例为19.18%;踝部12例,所占比例为16.44%;肩胛部9例,所占比例为12.32%。

3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

3.1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重视力度低下 在手术室工作中,手术室工作人员为配合手术,往往对患者进行错误的指导,单纯的满足了手术的实际需求,而忽视了发生压疮的潜在风险。一些手术室工作人员并没有认真研究配合医师手术的正确,这不仅增加了手术压疮发生率,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承受的痛苦,激化了医患矛盾。此外,当患者安置不当,使其局部组织长期处于受压情况下时,则会造成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力受到阻碍,致使其发生压疮。并且,手术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随意压、靠患者肢体,也增加了压疮发生率。

3.2手术室人员操作不规范 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不良工作习惯也会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例如,术前手术台上的手术铺巾不平整,造成患者局部皮肤及周围组织受力存在不均匀性。针对局部组织上存在血液、冲洗液或物,不能及时进行清理,或在其未干透的情况下就让患者平卧,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受潮,大大降低了皮肤自身的免疫能力和组织保护能力。在此种情况下,皮肤上繁殖了大量细菌,皮肤则较容易发生破损和感染现象。除此之外,手术室内的电线、管道、导管等放置不当,也会造成患者的肢体受到压迫,发生压疮。

3.3手术室人员对手术情况评估不足 大量研究证实[3-4],手术患者出现压疮与手术时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在预防压疮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承受到的压力及剪切力。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缓解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局部组织承受的压力。若手术医师及手术室护理人员未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时间以及发生疾病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则难以对患者的手术情况做出正确、科学的评估。手术室人员对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信息的评估不足,对手术室中的高危人群未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和预防措施,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手术压疮。除对手术情况评估不足外,手术室人员对物的使用情况没有进行及时评估,也会增加压疮发生率。

4护理对策

4.1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要加强对手术室工作人言的业务培训,利用晨会、岗前教育等多种形式,向手术室工作人员宣传预防压疮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对出现压疮的原因进行综合性评估。通过正确的风险评估,对手术操作进行规划,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压疮的认识,保障各项手术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降低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其次,改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不良工作习惯,在手术过程中要时刻检查并督促手术人员不能随意压在患者的肢体部位上,避免由于手术室工作人员个人原因造成患者发生压疮[5-6]。最后,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急处理不良事件的效率。在发生压疮后,手术室工作人员要及时查找发生压疮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4.2规范术中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操作者要严格遵守手术的操作规范及相关操作流程。术前,保持手术巾放置平整,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腰部麻醉后,需要待消毒液干透后调整。若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则需要在手术开始前,为患者留置导尿管,避免体液外渗导致皮肤浸湿。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手术切口处的引流袋连接好,避免发生体液、血液渗漏等情况,避免外部冲洗液引流造成患者的皮肤受潮引发压疮。此外,护理人员要正确摆放患者,使其在配合手术医师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舒适。必要情况下,可使用柔软的压疮凝胶垫,保障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能力,从而降低局部受压迫组织的摩擦力,降低压疮发生率。

4.3加强对患者的综合评估 ①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询问,通过患者主诉及生命体征监测结果,了解患者术前的基本情况。在术前评估中,需要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安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接受手术,提高手术依从性。同时,对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和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手术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皮肤的情况,覆盖患者肢体的末端,从而避免局部组织受到低温的影响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的情况。此外,手术医师要使用吸引器将手术视野之外的血液及体液吸出,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

5结论

在手术室工作中,手术患者发生压疮与手术室的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主要包括手术室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对手术情况评估不足以及手术操作不规范等。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手术操作,加强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综合评估。通过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和干预,进而大大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减少手术患者承受的痛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璐敏.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以及护理对策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6(11):230-231.

[2]郭盼盼.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10):1196-1197.

[3]郭晓杰.手术室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1):45-46.

[4]杨高,李民,胡秋芳,等.围手术期压疮发生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及护理措施[J].河北医药,2015,37(21):3352-3354.

手术室护理评估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的84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Mobley离职倾向量表及自我离职倾向评估结果进行统计,然后将其中不同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者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4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中Mobley离职倾向量表中5分者比例及自我离职倾向强烈者人数均较高,且其中职业效能感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者的人数明显高于职业效能感较高、文化程度较高及社会支持程度较高者。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离职倾向较为明显,且其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均对其离职倾向影响较大。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离职倾向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41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occupation efficacy,education degree and social support degree for the turnover intention of nurses in operation room

DONG Hong-juan,SONG Yan-ling,GAO Yan(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518001)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occupation efficacy,education degree and social support degree for the turnover intention of nurses in operation room.

Methods:84 nurses in operation room from July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Mobley turnover intention scale and self turnover intention of all the nurses were analyzed,the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nurses with different occupation efficacy,education degree and social support degree for the turnover inten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5 points rates of Mobley turnover intention scale and strong rate of self turnover intention were all high,the rates of nurses with lower occupation efficacy,lower education degree and lower social support degree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with higher occupation efficacy,higher education degree and higher social support degree,all P<0.05,there were al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The turnover intention of nurses in operation room is obvious,and the influence of occupation efficacy,education degree and social support degree for the turnover intention are great.

Key wordsOperation room;Nursing staff;Occupation efficacy;Education degree;Social support degree;Turnover intention

手术室护理人员是临床护理人员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其工作不同于病房及门诊护理人员,其工作强度相对更大,且工作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等,加之对于新技术不断学习的需求等,其各方面的负担明显往往更重,因此有研究认为[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离职倾向较为明显,而这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因此对此方面的干预极为必要。笔者就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1年7月~2013年12月的84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9.70±6.40)岁。护龄2~21年,平均护龄(8.70±1.70)年。职业效能感:很高22名,较高22名,较低21名,很低19名。文化程度:中专32名,大专40名,本科12名。社会支持程度:高支持40名,一般支持24名,低支持20名。所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积极配合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将84名护理人员分别采用Mobley离职倾向量表及自我离职倾向评估法进行评估,然后将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中不同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Mobley离职倾向量表及自我离职倾向评估法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1.3评价标准(1)Mobley离职倾向量表主要为对被评估人员的离职倾向的3个方面进行评估,分别为离职资本感知、离职诱因及离职意向。将3个方面的最终评分设置为1~5分,1分表示极不可能离职,毫无离职倾向,随着分值的升高,表示离职倾向加强,5分表示很有可能离职,离职倾向强烈[2]。(2)自我离职倾向则以视觉模拟的方法进行评估,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由护理人员根据自身感受选取最能代表自身离职倾向的分值,其中3分及以下为离职倾向较弱,4~6分则为离职倾向一般,7分及以上则为离职倾向强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不同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者Mobley离职倾向量表评估结果(表1)

表1显示,Mobley离职倾向量表职业效能感中很低5分人数最多;文化程度中中专5分人数最多;社会支持程度低支持5分人数最多。

2.2不同职业效能感、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者自我离职倾向评估结果(表2)

表2显示,自我离职倾向评估职业效能感中很低倾向强烈人数最多;文化程度中中专倾向强烈人数最多;社会支持程度低支持倾向强烈人数最多。

3讨论

我国临床中护理人员的缺口较大,在职护理人员的流失速度仍较快,因此对于临床护理人员离职倾向方面的调查及干预十分必要。另外,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临床护理人员中工作强度较大的一个人群,较多护理人员存在明显的身心双方面的压力,加之手术室相关技术发展更新较快[3-4],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仅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且需要不断继续学习,以满足临床的需求,因此其工作压力相对更大,而这极大地影响到其工作信心及热情,是导致护理人员职业效能感较为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影响到护理人员继续工作的信心[5],这可能是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离职率较高的重要原因[6],但对其的肯定性研究仍相对不足,因此进一步探讨的价值较高。

本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离职倾向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手术室护理人员中Mobley离职倾向量表中5分者比例及自我离职倾向强烈者人数均较高等方面,另外,职业效能感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者的离职倾向更为突出,因此提示我们应尤其重视对此类护理人员的干预,积极疏导其离职情绪,满足其心理疏导需求。分析原因,职业效能感较低的护理人员其对于工作的信心不足,自我价值的实现感较低,因此其离职倾向明显,而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者其除工作压力方面表现更大,对于工作的积极性相对更低,因此离职倾向更为突出[7]。

参考文献

[1]邓芳丽,骆宁,吴永萍.护士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及离职倾向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1-3.

[2]徐芸,张静,吴忠辉,等.哈尔滨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离职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6A):12-15.

[3]张苏梅,李小妹,吕爱莉.陕西省护士离职意愿与职业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3,9(25):2724-2725.

[4]涂丽娟,孔令磷,张平.三级甲等医院新入职护士组织公平、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15-17.

[5]葛玉荣,赵凤梅.宁夏银川市三甲医院在职护士离职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6):575-576.

[6]曹晶,史妍萍,陈亚丹,等.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离职原因及再就业意向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18-620.

[7]刘晔,杨敏,陈菲菲.ICU年轻护士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工作疲溃感对离职意愿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533-535.

手术室护理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管理;效果

随着当前医疗改革不断加快,患者医疗安全法律意识随之增强,对手术室护理水平和要求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切实做好护理风险防范工作,树立风险管理意识以及护理责任心,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本文主要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希望能为手术室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帮助。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5年8月前我院未开展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时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岁~63岁,平均年龄(35.4±5.7)岁;病程5d~6年,平均(1.4±0.2)年;22例为急诊手术,28例为择期手术。另择取2015年8月我院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后的50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5岁~64岁,平均年龄(36.8±4.1)岁;病程4d~8年,平均(1.6±0.4)年;24例为急诊手术,26例为择期手术。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术前护理风险管理接待患者时,护理人员应就患者姓名、所属科室、性别、年龄、住院床号、手术类型以及术前用药予以细致查对,若病例信息与手术通知单有冲突应及时查询确认,以免出错。应评估患者整体状况以及批复情况,掌握既往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评估其肢体功能。所有问询内容均由患者本人负责回答,对于无法单独回答或者意识模糊者可由家属和医护人员协助回答[2]。1.2.2术中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结合患者手术类型检查各类医疗器械与手术用物,确认妥善备置待用,同时应检查相关用药规格与质量,帮助患者保持合理的,在易受压部位铺设防压垫;尽量暴露手术野,妥善固定以免坠床。开始手术前应再次核对患者麻醉方式以及验血报告等病历资料。护理人员应对缝合包扎情况、器械数量以及药物用量予以严格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缝合切口,以免发生异物残留等操作事故[3,4]。手术室内各类用药均应严格遵医嘱给药,护理人员应认真核对药品名称,防止出错。用药时应重复检查患者姓名、药品名称、给药剂量、给药浓度、用药时间等相关信息。应检查液体药物瓶身是否存在缺漏,抗生素药物则应行过敏试验,阴性结果者方可用药。输血时应检查配血单与保血袋信息,确认血袋号码、实验结果、血型和血液量,一切正常方可取回血液;输血时医师与护理人员应共同核对,并对患者输血反应予以严密观察。输血结束后应继续保留血袋,术后1d时方可丢弃血袋[5]。术中应注意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察看瞳孔反射,监测血氧饱和度并及时告知医师异常变化。1.2.3术后护理风险管理术后取标本袋收置冷冻处理的切片标本,准确标注病例姓名、标本名称以及住院号信息后送检,普通病理标本在术后应及时置于甲醛溶液固定液中待处理。护士长应指导护理人员积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手术室各项操作与管理流程。应充分认识到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以及不可预知的危险因素,落实风险告知工作,尊重患者知情权与个人意愿。对于高风险因素可采取透明化、公开化处理,合理调整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和手术效果的期待。此外还应积极培养护理工作人员岗位责任意识与风险管理意识,认真学习风险管理相关法规,规范自身行为。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统计2组操作不当、意外伤害、记录失误、准备失误以及切口感染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与护理投诉率,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2组护理满意度,共包括服务态度、查对、药物、操作水平与保暖护理5项指标,各项指标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风险事件对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P<0.05)。2.22组护理纠纷与护理投诉率对比观察组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P<0.05)。2.3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例如病情严重、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等,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一旦出现护理差错则有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甚至酿成死亡事故。因此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做好风险事件的预防与控制、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6]。手术室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包括护理全过程中所有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结合患者当前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未引发的潜在性风险因素加以识别和处理,对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将风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必要保障,对医院社会形象和经济利益有良好的维护作用。现阶段医院手术室在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同时普遍应用查对制度,使得护理手术配合满意度不断提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与护理投诉率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知识讲座与培训,共同探讨风险管理规范,安全意识与风险防控水平明显提升,在护理工作中能够主动应用风险管理知识,手术室护理水平明显提升。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降低护理纠纷与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凌希莲,王红霞,刘云,等.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23-25.

[2]别逢桂,李柳英,王文平,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596-597.

[3]王素娟,胡炜,张学利,等.脊柱外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5-117.

[4]杨静.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70-71.

[5]徐永勤,徐颖,黄丽华,等.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J].西部医学,2014,26(10):1405-1407.

手术室护理评估范文第5篇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因素,制定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分析,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能让手术室的医疗事故发生率有效降低,让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高。结论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实施可行有效的防范措施,积极防范可避开的风险因素,能让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效提升,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最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规避;防范

0引言

手术室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由于一些高风险性因素的发生,使得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些安全隐患。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基层医院手术室手术量在不断增大,手术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术室护理的风险越来越大,积极分析护理风险因素的存在并积极改正和避开[1],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系数,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职责。

1风险因素

1.1管理方面。现行体制下,新聘护士增多,流动性增大,手术室专科护士规范培训不到位,加之缺乏临床经验和技能;等级医院的建设,手术室建立制度较多,但并非所有的制度都执行到位;人力资源紧张,一些护士连续几台手术,最后筋疲力尽。1.2护理人员方面。许多护士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缺乏与患者和家属良好的沟通。以经验代替制度,存在侥幸心里,未能及时学习护理新技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常规,护理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前瞻性管理意识,准备不充分,工作中未及时进行手术护理记录,说话不严谨,病人护送不当等[2]。1.3后勤保障不到位。手术器材、仪器设备未能及时补充与维修等,导致部分仪器设备未能在紧急状态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手术中器械临时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手术中断。1.4医患因素。基层医院部分手术医生缺乏严格的时间观念,计划性差,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室麻醉状态下等候时间过长,患者往往难以理解,容易焦虑、躁动,因而无形中给以后的医患纠纷埋下导火线。

2护理对策

2.1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排查长效机制,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更新风险点,将风险点分为:①严重护理差错、事故;②中度护理差错、事故;③轻微护理差错、事故;④无护理差错、事故。提出预防性改进措施,建立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根据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分值,固定周期绘制成护理安全预警信息图,作为预警图示,并便于比较护理安全动态变化情况。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的核心,因此,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是规避风险最关键的一步。医院质量管理部门要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和评估,列出风险点和防范措施(技术规范、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严格无菌操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人员轮岗工作[3],避开因工作疲劳造成的人员伤害;医院与护士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减少护士的流动性。2.3加强业务培训与风险意识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培训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如进行岗前以及在岗培训,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操作技能、沟通技巧、护理质量。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教育护理人员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医疗仪器方面,定期检查其功能,将仪器使用指南备用,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文化意识,不断地提高护理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推动风险管理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努力把风险防范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岗位有职责、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责任有追究的运行机制[4]。2.4加强重点环节和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高质量的后勤服务是确保手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加强与后勤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经常信息反馈,取得支持与合作。同时要建立重点护理环节和对象的安全措施,建立手术室运行仪器和备用仪器日常维修和质控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强化设备操作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预见风险、规避风险、排除风险的能力,营造安全、安静的手术环境。2.5优化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人是风险防范的第一要素,医院在配置手术室人力资源时应综合考虑医院的自身情况,实际来讲就是应按照医院的手术台使用率、病床数、急诊手术的数量以及医院的科研、教学任务来进行配置。正常情况下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为1/2.5-3;当医院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增加时,就可以将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调整为1/3.5。在配置人员时,应对人才梯次进行科学配置,也就是应该根据一定的比例,来对各级职称人员进行科学分配,让人才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更加完整,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及时调整该体系[5],进而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让人才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不同年龄段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人员的年资,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新老搭配的方法,有机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和人才培养。总之,手术室护理风险客观存在,手术室护士由于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承担着职业上的巨大风险。要规避风险,护士自身需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把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能力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结合起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所以管理好手术室的安全、避免出现手术室护理风险是减少事故及规避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淑花.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3976-3977.

[2]欧阳冰玉.关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21):97-98.

[3]贾蕾,李燕玲,王燕,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疗装备,2015,(18):194-194,195.

[4]朱金花.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5):251-25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