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洋经济调研报告

海洋经济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洋经济调研报告

海洋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等奖(5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关于义乌发展经验的调查报告

(省委办公厅 舒国增等)

2、关于在我省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的调研报告

(省发改委 姚作汀等)

3、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建设

(省委政法委课题组)

4、杭州市青年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实证分析

(杭州团市委 董 悦)

5、“浙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

(省委党校 陆立军)

二等奖(10篇)

6 关于我省流动人口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办公厅 潘捷军)

7 农村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衢州市委政研室 徐延山)

8 浙江省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对策研究

(省国土资源厅 王松林等)

9 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研究

(省科技厅 蒋泰维等)

10 浙江生态省建设中的水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省物价局柳萍等)

11 关于创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研究

(省政府研究室 陈广胜)

12 关于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省人事厅 陈仲方等)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民俗文化传承

(省委宣传部 童芍素等)

14 从“民主恳谈”到“参与式预算”

――基层民主的温岭模式调查

(温岭市委宣传部 曹 鸿等)

15 关于有效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 蔡洪法等)

三等奖(20篇)

16 关于我省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 叶子挺等)

17 浙江省异地商会党建工作调查及思考

(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18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衢州市委 厉志海)

19 关于“八郑规程”的调查与思考

(绍兴市纪委 史济锡等)

20 关于浙江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调查及对策建议

(省社科院 杨建华等)

21 宁波市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宁波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22 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

(省经贸委 丁耀民等)

23 关于我省城镇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韩春根等)

24 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报告

(省旅游局 纪根立等)

25 以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为抓手,全面提高我省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的能力

(省委党校 吴锦良)

26 对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办公厅 王文滋)

27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研究(省卫生厅 李兰娟等)

28 “庆元模式”对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乡镇体制改革的启示

(省委党校 何显明等)

29 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推进科技自主创新

(省财政厅课题组)

30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省委统战部课题组)

3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省政府办公厅 施清宏)

32 关于全省法院努力实践“三项承诺”的调研报告

(省法院 包祥水等)

33 关于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法制办 周小平等)

34 从我省地方立法民主实践探索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的对策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李步星等)

35 《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立法质量评估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丁祖年等)

优秀奖(30篇)

36 浙江省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

(省知识产权局 陈小英)

37 2006年浙江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研究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施幼薇等)

38 台州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台州市委 张鸿铭)

39 浙江省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以台州为例

(台州市委政研室 郑楚森等)

40 浙江省政府外债负担问题研究

(省财政厅课题组)

41 关于乡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省委宣传部 沈立江等)

42 提升合作经济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省农办 邵 峰)

43 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关系研究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刘 亭等)

44 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研究

(人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45 浙江省慈善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省民政厅 吴桂英等)

46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趋势与浙江城市化战略调整

(嘉兴市委办 张才方)

47 缓解我省小企业融资难的几点思考

(省中小企业局 吴家曦等)

48 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

(省信息产业厅 高鹰忠等)

49 浙江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省工商联课题组)

50 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人口和产业集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调研报告

(省农办 王良仟)

51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丽水市委政研室 李 华)

52 关于外来流动人员信教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统战部课题组)

53 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

(省林业厅 陈铁雄等)

54 推动全民创业,实现富民强市

(绍兴市委政研室、市府办谢卫星等)

55 完善村级治理机制研究

(绍兴市委组织部 方建平等)

56 对浙江工业产业竞争力的调查与分析

(省经贸委 陈卫东等)

57 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组)

58 打造浙江省文化创意中心区的调研与建议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朱李鸣等)

59 浙江经济增长与三大需求关系的初步分析

(省发改委 钱建鑫等)

60 现代化进程中温州农民的社会分化问题分析

(温州市农办 谢小荣)

61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问题研究

(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62 金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创新调研报告

(金华市委政研室 胡新民)

63 吴兴区关于构建新型困难群众救助体系的调查报告

(吴兴区政府 施根宝)

64 关于推进“海上法治”的调研报告

(舟山市“推进‘海上法治”’课题组)

海洋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因为含有各种盐分,海水不能直接饮用。这是个大家熟知的科学常识。

为了探寻淡化海水的方法,人类做过很多努力。16世纪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曾颁布了一道命令:谁能发明一种价格低廉的方法,把苦涩腥咸的海水淡化成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谁就可以得到1万英镑的奖金。16世纪末,人类试着用蒸馏器在船上直接蒸发海水来制取淡水,开创了人工淡化海水的先例。

经过数世纪的研究,人们认识到海水变淡的关键是要脱去水中的盐分。脱盐的工艺有传统的蒸馏法,原理是通过蒸汽冷凝后形成淡水,但是耗能与成本较高。后来兴起的反渗透法、钠滤法,以及目前新崛起的电去离子等办法,都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盐分离子。

其中,反渗透法已成为目前发展最快的海水淡化技术,它是利用特殊制造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薄膜,在压力差、电位差或浓度差等外力驱动下,对海水进行分离、浓缩、提纯。最后出来的水可能矿物质会有损失,但可以通过后期加入,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难怪有人将海水淡化称为“蓝色奇迹”。在全球面临缺水的严峻形势下。海水淡化技术的确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海水淡化第一城

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同时也是缺水地区,国内沿海城市大连、天津、青岛、烟台、宁波、厦门等,近年来海水淡化项目接连上马,而天津,经过近5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海水淡化第一城。

天津北疆电厂海水淡化项目一期,将于2010年前完工,待到日产20万吨海水淡化装置投产后,90%以上的淡水将向社会供应,每日供应规模可满足整个汉沽区的用水需求。

除了规模大之外,天津北疆电厂项目最引人关注的是与社会管网衔接的问题。特别是其两期工程全部投产后,每日30多万吨的淡化海水,将源源不断地向天津管网提供,在淡化海水的成本、出路、价格等多方面,对国内淡化海水的大规模民用化将有重要参照意义。

此外,该项目还将为循环经济提供新亮点,那就是将海水淡化后的浓海水制盐。一期工程投产后,盐场年产量可提高45万吨,能节省22平方公里的盐田用地。同时,制盐母液进入化工程序,生产溴素、氯化钾等市场紧缺的化工产品,真正实现废热、废气、废液、废物零排放。

天津早先定下的目标是:在2010年建成中国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装备加工基地、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海水淡化能否解北京之渴?

不久前,因为南水北调引水进京推迟5年,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再度被放大。淡化海水能否解救北京?

事实上,早在2006年,唐山曹妃甸就整理出关于曹妃甸淡化海水北京输送工程的可行性调研报告。根据报告,曹妃甸计划建设两根直径3米、长220公里的加砂玻璃钢管道,通过两级泵站使淡化水直达北京东四环,进而部分缓解北京城区的生活用水压力。

各大海水淡化企业纷纷瞄准了北京。包括中海油公司,计划筹建日产140万立方米的海水淡化工厂,目前正在做向北京供水的可行性调研报告。天津也把目光投放到北京,按照天津市海洋高新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天津市海水淡化生产能力还将扩大,除了满足天津市需求之外,富余产能可供应北京。

尽管如此,北京水务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考虑通过海水淡化来缓解北京的水问题并不现实,即便是在该领域中领先于世界的以色列,海水淡化也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海水淡化依然有待成熟。

海洋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我们接到设计委托后,立即开始实地考察和调研,参观了刚建不久的广州海洋馆和北京海洋馆,两馆均以海洋水族馆、表演馆、热带雨林馆为主构成。北京海洋馆总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广州海洋馆的面积相对较小。两馆均作为动物园的扩建工程,结合动物园一起经营,开馆后经济效益良好。北京海洋馆的造型概念取之于螺旋状的海螺,广州海洋馆形状似一腰状贝壳,结构均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屋顶结构局部采用网架和张拉薄膜,整体外形简洁明快,符合建筑的性格。在景福公司有关人员的协作下,我们还对两馆的技术设备部分作了整体的了解,并收集到有关香港海洋公园一些相关资料。

调研后,我们很快就有了构思,做出了第一个方案:海洋馆的主体建筑构思来源于海洋动物之巨——鲸,“鲸的身体”布置海底隧道、热带雨林、极地动物馆、极地冰雪世界、海洋世界声像馆及其他一些辅助空间:“鲸的尾部”布置水上乐园,将海洋表演剧场设计成漂浮在海面的一个半球体,并将原有的海豚馆(已废弃)改成海洋动物医院。该方案深得甲方赞赏,并根据甲方修改意见,形成了第二个方案。由于造价的原因,方案二将表演剧场设置在陆地上,并将方案一中的表演馆作为二期开发的冰雪馆;由于设备技术的原因,减少了冰雪世界的面积;为了经营效益,设置了一些商业、餐饮功能空间。我们的方案与其他几家相比,极具极地海洋馆的个性和功能特色,更符合本国文化背景。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方案未被选中实施。

二 设计与教学

虽然没有接下大连极地海洋馆的工程设计,但作为一种特殊建筑的设计体验,我们的工作并未到此结束。结合本专业毕业设计,我们根据原始任务书、地形图、实地调研报告、其他海洋馆和海洋动物资料及有关设备技术知识等,制定了详细的设计任务书,另外完成了两个大连海洋馆的设计方案,设计深度达到技术扩初阶段。

我们的毕业设计受实际工程的各种因素约束较小,有利也有弊。工程设计受约束越小,难度系数也就越小,训练的严格性和严肃性也较宽松,但最不利的是对创造力的挑战减弱。而毕业设计因为受实际制约少,设计过程中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有更多的空间发挥创作自由,有更大的自由度选择建筑材料,有更大的可能性尝试新的结构组合。这样,我们在实际与理想之间,工程与教学之间,作了有效的平衡,最后的成果达到了如下目的:海洋馆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形体大胆而不失建筑个性,满足环境制约、满足设备技术整体要求;设计文本资料丰富、分析细致、技术性强、理论较为系统。成果的不足之处是,由于缺少建筑概预算的约束,对成本控制、经济效益、施工技术等方面考虑不够。

三 体验与总结

通过对大连极地海洋馆的方案设计,我们得到许多以前不曾有的设计体验。海洋馆的设计和建设具有不同于一般展示类建筑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展示物和维护展示物的技术和设备上。大型海洋馆由于建设投资大、技术复杂、维持费用高,故在国内数量较少;而为数不多的几家海洋馆还是境外或香港设计公司主持设计和建设的,使得我国建筑设计单位普遍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经验。这也是我们失去承接大连海洋馆工程机会的原因之一。

大连海洋馆将以引进的极地海洋动物为主。其中北极熊、海象、海獭、海牛、各种企鹅(包括帝企鹅、黑足企鹅、麦哲伦企鹅、秘鲁企鹅、加拉帕戈斯企鹅等)作为展示类动物;白鲸、伪虎鲸、宽吻海豚、海狮作为表演类动物;各种鲨鱼独立成馆。所以海洋馆在购买动物方面投资至少超过千万元,加上养护动物的维生系统、水处理系统、医疗系统及其相关设备要占总投资的1/3,并且各系统技术复杂,运行费用很高。

海洋馆建筑很大一部分空间被设备占用(约占总建筑面积的10%)。除了一般建筑需要的配电、冷却、消防、通风、照明等系统外,最主要的设备系统是水处理系统(包括维生系统)。海洋馆的首层地面绝大部分被水体占用,如表演池、回游池、鲨鱼池、鲸鱼池……养护池、贮水池、消防水池等,并且各部分水体所要求的洁净度、温度、深度、成分(主要是海水和淡水之分)差异很大,因而庞大的用于水处理的机械、电器系统,构成了海洋馆设备与技术的主体。

大连海洋馆要求设置“热带雨林”和“冰雪世界”,并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人造气候功能区同时摆在一个馆内,不仅在设备布置上,而且在建筑构造设计与技术(材料、结构、施工)上都带来了极大困难,如此的设计体验在一般建筑中是不多见的。

海洋动物的养护和医疗也是海洋馆必备的设施,对不同的动物和不同的疾病,养护池必须分隔,甚至设单独隔离池。动物医院位置很重要,既要保持对海洋馆的隔离,又要方便快捷。为此,必须在动物展示和表演、养护、医疗三个区域间,设置地下的通道,对通道内水体的循环、标高、水质进行合理的设计、配置。

动物的展示需要大量的透明体材料,该材料既要透光性好、清晰、变形小,又要能承受巨大的水体压力。墙壁式、筒体式的海洋动物展示体,一般有二三层楼的高度,巨大的水体压力,要求将展示体壁厚做到0.5m以上,普通的玻璃既重又不安全,所以海洋馆内普遍使用亚力克胶。这种透明材料强度大、抗折性好、视觉变形小,并且成型好,但价格较昂贵。亚力克胶也非常适合制作海底隧道的盾形隧道壁,加上隧道交通的电动步道或扶梯,人在其中观赏各种海洋动物,真如海底穿行,感觉非常奇妙。

海洋馆建筑的空间处理,要根据海洋馆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物理功能要求,确定各区域不同的层高变化;为了保证海洋动物的日照时间,还要合理设置屋顶的开启和采光,而这往往与室内温度、湿度的处理是矛盾的。这部分的机械动作,完全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海洋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4月9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环友科技、南京绿石等5家环保组织联合讯绿色频道在京共同了《为时尚清污――绿色选择纺织品牌供应链污染》调研报告,指出一批大型纺织品牌和服装零售商的在华供应链存在严重环境违规,对中国的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环保组织呼吁大型品牌能够与政府和公众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纺织产业的节能减排。

报告直接将调研的48家品牌企业名称公诸于众。当调研机构通过调研指出品牌企业供应链存在违规污染情况后,品牌企业表现出非常大的不同。此次会明确描述了这些品牌企业的不同表现。

这样一份报告对于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不仅是指公众对于48家品牌消费的影响,更体现在对纺织品牌前端的影响。简单说,它可能导致很多依靠订单的印染企业消失。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品牌企业对供应链企业展开深度调查,进行深度整改后依然不能达标的企业,品牌当然会考虑更换订单企业,而且他们此举具有非常大的可操作性――毕竟目前中国纺织产业的加工能力是过剩的。

进行调研的机构已经认识到了此举对于纺织行业的影响。在新闻会的现场提问中,有记者开玩笑说,调研人员应该雇保镖,因为接下来的调研会充满危险。调研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也回应说他们在调研中将非常谨慎。

主办方强调,其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为纺织行业的清污行动提供动力,并且一再说明,中国纺织行业污染治理不缺资金、不缺技术,就是缺少动力。但此举对于纺织行业的负面影响仍然不可低估。目前,中国纺织行业整体处于低迷状态,纺织服装的出口增速依然出现下滑,内销拓展也没有取得明显效果,这一行动显然是在其压力最大的时刻又加上了一块砖头,甚至给部分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切中的是要害

NGO对于一个行业的调查如果仅仅是一个面上的污染调查并没有多大意义,事实上,这两年,从中央到地方,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已经被纳入了日程。无论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审核,还是在企业上市申请中,都实行的是环境污染一票否决制。

问题的关键是本次调查的切入点是品牌产业链。品牌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又对其前端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展开品牌产业链污染调查要比别的调查更有影响力。当然,这些问题的前提是纺织行业对于环境的污染确实存在。

调查显示,中国纺织业的纤维加工量约占世界一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的34%。纺织业“世界工厂”的地位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中国制造的价廉物美的时尚服装也装点了世界。然而,纺织业每年产生的近25亿吨废水和其他污染物,却污染了河流、湖泊、天空、海洋,甚至土壤和地下水。

调研中环保组织发现,中国的纺织业排污量大,用水效率低下。其中印染废水的排放量占整个纺织业废水排放总量的80%,成分复杂,可能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同时,纺织业在循环用水方面远远落后于多数其他产业,造成用水效率极低。

调研显示,大量纺织企业存在环境违规记录,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仅在中国污染地图数据库中收录的纺织企业就超过6000家,其中部分企业因私设暗管、污水直排、不正常使用污水处理设施、超标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等,受到处罚或被限期治理。而这些企业中,不乏大型国际、国内品牌的供应商。

纺织行业是中国最大的水污染源之一。其废水排放强度高,重复用水率很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比例达30%以上 ,纺织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纺织行业废水中染整废水约占80%,化纤生产废水约占12%,另外8%是其他纺织废水(2004 年行业估算数据)。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5 省的染整废水总量约占全国染整废水排放总量的90%。

但是,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显然不是纺织。即使在工业废水排放领域,其中的大头也不是纺织。之所以选择纺织作为切入点,大概是看中了纺织中的供应链的特殊性。纺织行业是完全竞争性行业,品牌对于前端企业的影响力巨大。“品牌企业非常重视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揭示其产业链存在污染,品牌企业对于产业链前端企业污染改造的推力很大,而纺织污染治理缺少的恰恰是这种动力。”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品牌反应有差别

据调查者介绍,他们的调研方法是:初步梳理出超标违规的纺织产品制造商与知名品牌间的供货关系后,环保组织于2012年3月22日、26日和29日向46家企业的CEO发出信件。接下来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品牌企业对于提示信的反应非常不一样。

提示信发出后,部分品牌已经作出了答复。其中耐克、溢达、沃尔玛、H&M、Levi's、阿迪达斯、Burberry等已经开始采取积极行动,进行查询并推动解决。部分品牌除了对环保组织信中提到的具体问题作出回复外,还对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和环保组织的参与表达了支持。

耐克在回复中写道:“作为绿色选择联盟的长期成员,我们(耐克公司)支持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相关中国环保组织推动中国企业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工作。”“耐克公司不仅仅自己在使用IPE所收集的公共信息数据库,还要求在华供应链伙伴关注自己的环境行为,在需要的情况下,还要求公布整改计划。”

Levi's公司在回复中写道:“我们相信,该数据库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以确定我们中国供应商的合规情况。它揭示了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并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在亟须整治和参与的供应商上。”

阿迪达斯写道:“我们欢迎近年来绿色选择联盟在促进中国企业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努力,也赞扬IPE在推动关于污染和环境违法信息公开方面所起到的领导力的作用。”“如果供应商违反法律,包括环境和污染控制法规,我们要求供应商采取纠正措施。如果违法行为不能得到整改,我们会写警告信进行跟进,该情况(在最坏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终止业务关系。”

而C&A、Tesco、Gap、李宁、Target、Next、Uniqlo等品牌,之前虽然未有过交流,但此次依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沟通,并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深度调研供应商违规情况,考虑建立供应商检索体系,也值得肯定。

但是,在48个品牌中,依然有32家没有作出答复。这其中既包括Marks & Spencer、Esprit、Calvin Klein、Armani、家乐福等国际品牌,也包括361˚、安踏、雅戈尔等国内知名品牌。调研机构对于未回复企业也作了某些正面的推断,他们说:“诚然,品牌未能回应也可能是缘于客观因素,例如回复时间有限、内部信息传递流程多、语言和供应商名称的迷惑。”

在对于品牌的评价中,调研机构对于ZARA的评价最差。报告说:“一些品牌(ZARA)未予回应,是由于其对社会监督的抵触。”

对于ZARA的差评缘于ZARA的回信。调研机构看到ZARA的部分疑似供应商存在环境违规问题,包括被当地群众投诉,部分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被评为当地典型环境违法案件之一,以及因清理废水池事故导致多人伤亡等。此番发信之后,调研机构收到了来自ZARA的回复,其中写道:“很遗憾我们不能回答来自学校、大学和专业人士等个体对于我们业务模式问题的回应。”

调研机构认为,“显然,ZARA的部分疑似供应商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的。”同时,他们还认为ZARA违背了其公开承诺。因为ZARA作为全球最大的时装零售公司之一,在其网站宣称“真诚地与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建立联系;持续地与前面提到的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组织进行对话;最后,整体业务活动要透明性,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要透明。”调研机构呼吁ZARA停止以“业务模式”为借口,尽快对环保组织的质疑作出回应,推动其供应链解决污染问题。

对于ZARA的反应是否是因为其对社会监督的抵触,笔者不下定论。因为中间是否存在误会我们也不能得知。列举这些,笔者的目的仅仅是展示一下调研情况,至于其中的对错判断则由读者来作出。

是契机的几率有多大

对于这样一份报告,对于公众来说,可能会对其品牌消费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能发生的,不好量化的。对于一部分品牌企业来说,有可能推动他们更加关注其供应链的环保问题,并有可能采取一些措施推动其前端产业链的污染治理。而对于印染企业来说,有些影响是立竿见影的。因为他们非常可能因此而失去订单。这种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印染企业来说是非常棘手的。

首先是印染企业的污染治理在技术上并没有完全成熟。发达国家的纺织业污染治理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也不能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项难题。

面对一个没有现成解决方案的难题,印染企业显然非常困难。但调查方的一位负责人马军认为,这种活动恰恰为推动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动力。“当他们发现造成环境污染而生产的产品无法卖出时,环境污染的成本已经超过了企业的承受极限,置之死地而后生,接下来他们才会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创新。既然利益可以驱动他们进行技术创新,那么生死存亡的威胁更加可以驱动他们进行环保方面的创新。”

暂时或许是一个灾难,未来或许是一个契机

纺织产业链环保确实是一个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污染困境需要多方参与解决。政府必须加强监管,公众需要予以更多关注,同时从中国纺织工厂采购商品的零售商和品牌商也需要采取行动,从确保供应商遵守环境法规开始,进而为供应商创造商业激励,鼓励他们不断改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能源的消耗和有毒化学品的使用。跨国买家不应利用监管漏洞,从中国工厂购买廉价但缺乏可持续性的产品。

近年来,基于对社会责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和品牌商认为,辨识其供应链中的相关工厂,并以遵守环境法律法规作为与工厂进行商业交易的一个必须条件是极其重要的。

海洋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加强调研,着力思考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发挥区划管理职能作用

(一)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为目标,加强调研指导,组建了相关研究课题组,起草了调研提纲,并开展调研。加强与市余慈办的联系,分解落实余慈地区统筹发展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做好余慈地区综合交通路网与余慈两地地名规划路网名称的统一落实。

(二)开展行政区划调研。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开展有关区域行政区划的基础性调研,掌握区划调整报批工作流程和上报材料要求。根据毛光烈市长在对上海市部分区行政区划调整报道上的批示精神,赴上海市民政局作了专项调研,并完成了批示件办理。完成了市政协委员2件有关区划调整提案的答复办理。慈溪市地名办就去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异议地段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

二、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扩大服务成效

今年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收尾之年,我市以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开展攻坚克难和创新服务行动,通过采取落实绩效考核、加大专项事务督查力度和加强工作交流等措施,已基本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

(一)地名规范化有序推进

1、地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重视地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慈溪市调整了地名委员会,明确了镇(街道)地名管理职能科室,成立了地名学会,建立健全了地名工作决策、管理和研究队伍。北仑区在镇(街道、乡)建立了地名协管员队伍,加强了基层地名管理力量。

2.日常命名规范有序。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自今年1月起,市本级地名命(更)名审核与管理职能分离,市地名办主动与行政审批处做好沟通衔接,确保工作顺利过渡。3月,市地名办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劝阻了一起不规范的工程名称。对我市即将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1期20个站名进行了初审,提出了拟命名方案,并制订了命名原则,为今后我市轨道交通线建设站名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做好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27条、小区34个、建筑物(群)9个、桥梁(隧道)1座,并即时在地名网站予以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高社会地名意识。

3.开展地名规范化检查。市和有关地区地名办对城区路牌等地名标志的拼写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标志上错拼、漏拼及时作了纠正,确保地名标志文字书写规范、拼音正确。镇海区地名办抓住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契机,发动社区干部对城区内路牌、门(楼)牌等地名标志进行纠错检查。

4.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方案完成报审。有关县(市)、区继续开展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管理工作,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辖区内无居民海岛甄别和名称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并报当地政府审议通过。市地名办积极会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严格审核各地上报资料,认真进行分类汇总,并赴奉化、宁海等地,对无居民海岛作了甄别。按照省厅要求,对509个无居民海岛名称的专名、通名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制定了全市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报经市政府审核通过。目前,有关材料已上报省政府审批。

(二)地名规划编制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