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理论教育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范文第1篇

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是对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思辨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新媒体;改革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方法也要适应社会的进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对教学方式、教师专业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冲击着传统教学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传统教学方法分析

1.1传统思想教育教学方法概述方法好似黑夜里为行人照明的灯笼。传统的思想教育教学的方法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以课本为中心。教师通过课本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学生则是非常被动的接受,这种方法很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和抵制,导致教育效果的弱化,使教育大打折扣。

1.2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受教育者的真实状况,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但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重形式、轻实效、耗费时间长,声势大,却收不到实际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力量,从而导致受教育者的抵触心理。

1.3传统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在新时代的发展下,随着教育环境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发生变化,教育者的转变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很多隐形教育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过多的把时间放在课本理论的讲解和文件的学习上,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有利教育相结合。特别是愈来愈多的信息以因特网和多媒体为载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内容出现老化,无法与新媒体等技术接轨,“05方案”的施行更是推动了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转变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与时俱进,更新发展。

2开放性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研究

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将学生的思维彻底解放,挖掘他们的主动创造力,提高积极参与感,使他们从内心开始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开放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人的开放,开放受教育者的思想,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加强互动。其次,信息的开放,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优势,整合网上的教育资源,关注实时动态。

2.1开放性教学方法的意义及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开放性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开放性教学理念,受教育者也有开放性的学习思维,教学地点不仅仅限于课堂,内容也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开放性教学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轨、教学与学生主体脱节的现象。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开放性教学方法的特点表现为多样性、创新性、耦合性。

2.2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和要求在开放性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一传输知识的观念,采取互动式教学,师生之间平等讨论,自由表达不同的观点,发生思维的碰撞,提高同学的参与感。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实物演示的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在理论和实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案例教学法也是实用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维,全方位地去看事情,开发创新性思维。

3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越来越多地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其开放性、虚拟性、快捷性、互动性的特点为社会所欢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注意新媒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授课教师应牢牢把握教学的主要目标,主动适应新媒体的环境,抓住其特点,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3.1新媒体教学的优势新媒体的使用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约束,信息交流更加便宜,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自由度更高,有效加强了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下学生获得交流信息的方法、途径更加宽广、容易。授课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生动有效的信息向学生传授和中国化理论的实用性,使本来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2新媒体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授课路径传统单一讲课方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变得愈来愈淡化,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在使用新媒体技术,QQ、微信成为同学之间交流的主要应用软件。针对这些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媒体技术,和高校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包括对一些社会热点的感受和观点,从而制定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教学内容,使个人思想和教学理论相结合,正确树立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最终使其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4结束语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有助于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可以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与社会的实际相结合,贴近时代的进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魏佳.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若干重要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2]赵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2).

[3]郭冬梅.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2).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范文第2篇

一、取得的成果:特色课堂

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学在吴正宪老师的带领下首先明确提出了“儿童数学教育”的思想体系(以下称“儿童数学教育思想”),并且创设了以特色课堂为核心的多种教学策略。

1.以“儿童”为基本立场的儿童数学教育思想体系

首先,我们确立了以“儿童”作为数学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本立场。“儿童数学教育”就是以儿童发展为本,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育。

进一步,我们需要提炼能反映儿童数学教育系统本质特征的因素。英国学者欧内斯特(P.Ernest)在《数学教育哲学》中,提出了数学教育哲学应围绕以下四个基本问题展开:数学的本质、数学学习活动的本质、数学教育的目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参考这一框架,儿童数学教育思想提出了儿童观、儿童数学教育价值观、数学观。

(1)儿童观

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的“儿童观”是:儿童是活生生的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意味着儿童是具有丰富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生命体。因此,教师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善待儿童,使得每一个儿童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儿童是有潜力的人,但又同时具备不成熟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儿童,要注意开发、挖掘儿童身上的潜能,儿童能做到的教师一定不要包办代替,促进儿童的自我成长,让其在自主探索中形成自信和创新能力。儿童又是未成熟的个体,所以教师要包容、悦纳他们的错误,并善于利用错误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儿童再发展的新能源。

因此,儿童的学习应是学生的主动建构及与同伴和教师互动交流的活动,是一个自产生、自组织与自发展的过程。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能”,并使之循着儿童成长的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发展。

(2)儿童数学教育价值观

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的“价值观”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汲取知识、增长智慧、浸润人格。

为此,教师要教与生活联系的数学,要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感受数学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要教相互联系的数学,在学习新知识中播下知识的“种子”,在沟通联系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教有思想的数学,注重数学的基本思想,使学生收获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教美的数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内在魅力,从而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进而为形成美的心灵和情操奠定基础;教能完善人格的数学,使学生形成“做真人、懂自律、负责任、有毅力和会自省”的品格。

(3)数学观

关于数学本质及其作用的认识对学校的数学课程,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J. Dossey)。M.Niss 更是强调数学教师数学观的重要性,他有一段应当引起所有数学教师深思的话:“缺乏多元多维的数学观也许是今天数学教师的致命弱点。”

对于“多元多维”的理解,至少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

数学不仅仅是计算,而是包括着数量、关系、图形、规律、不确定性、解决问题等丰富的内容。

数学不仅仅包括静止的结果,更包括生动活泼、富有创造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

数学不仅仅需要演绎推理和证明,还需要观察、分析、类比、归纳、实验等火热的思考,还需要好奇、自信、毅力、实事求是……

……

2.以特色课堂为核心的教学策略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吴正宪团队创造了体现儿童数学教育的八种特色课堂: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纵横联通的简捷课堂、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追本溯源的寻根课堂、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

“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是:用真心引领学生进行学习;用真情营造学生敢说敢为的学习氛围;用真情唤起学生成长的力量。

“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的基本特征是:运用情境唤起学生的经验;用学生经历过的例子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是:激发学生在“问题串”中不断深入地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比较中辨析;促进学生在解决“冲突”中提升。

“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的基本特征是:预设灵动的学习资源;创造灵动的学习机遇;激发灵动的学习智慧。

“纵横联通的简捷课堂”的基本特征是:梳理学生心中的数学;在联系中启发学生新的生长。

“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的基本特征是:鼓励学生在操作和实践中体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在思考中进行创造。

“追本溯源的寻根课堂”的基本特征是:体现数学发生和发展的创造过程;在数学思考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的基本特征是:从生活实际中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积淀生活经验回归数学。

二、“再起航”: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理论内涵的提炼与创新实践

2014年12月8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的成立是为了真正体现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价值,促进实现既体现教育真谛又具有首都特色的北京儿童数学教育教学,提炼北京市儿童数学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研究所的成立标志着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研究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开展“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理论内涵与创新实践”的研究。

这项研究工作正是对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的深化。深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深化。在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比如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些应该在儿童数学教育实践中得以体现。第二,在价值分析、学生研究基础上的深化。儿童数学教学实践,离不开对于教育价值全面实现、遵循儿童学习规律的这些基本问题的叩问。本研究将选择小学数学的某些核心内容开展教育价值分析、学生学习路线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和评价的整体设计。第三,在实践效果检验下的深化。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效果如何,需要进一步做教学实验,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1.进一步完善和构建“儿童数学教育思想”

本研究将进一步提炼和总结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的内涵,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儿童观、儿童教育观、数学观,指导数学教学的实践。具体说来,需要回答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儿童数学教育思想下的儿童观、儿童教育观、数学观是什么?

第二,儿童数学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要素及其关系是什么?

第三,儿童数学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原则是什么?

2.开展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整体教学实验

能够对课程与教学实践产生最直接、最为具体影响的教育研究可能非教学改革实验莫属,儿童数学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教学实验必然具备“整体”的特征:第一,教育价值在儿童发展中的整体实现;第二,基于价值分析、学生研究的教学评价的整体设计。根据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师实践中的困惑、本课题的研究基础,本课题选择以下两个方面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整体教学实验、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统计教学整体实验。

(1)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和实践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有关数学问题提出的教学研究引起了国内外数学教育界的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的兴起,以及知识经济社会对数学教育提出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把原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拓展为“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围绕着“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下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第一,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发现和提出的过程一般经历了哪些环节?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什么?第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目标和过程方面有何差异?促进他们提高的策略方面有什么不同?第三,从整体设计上看,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不仅仅局限在学习之前,素材也不仅仅停留在根据情境提出问题上,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还有哪些培养目标、培养时机、选择素材和活动设计?第四,发现和提出问题,对于不同学生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

(2)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统计教学研究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统计课程的核心,并阐述了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人们对统计课程教育价值的深入理解。

在教学实际中,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学实施,大家普遍感觉统计知识和技能的落实比较容易,但数据分析观念在各个年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如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活动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的两个切入点,我们将采取教学实验的研究方法,设计基于价值分析、学生研究的整体教学实验方案;按照新的教学实验方案进行教学实验;对于教学实验过程中和之后学生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评估;分析实验的效果,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否有提高,有哪些方面的提高,其典型表现(群体表现和个案学生表现)是什么;在实验的基础上对于教学和评价提出建议。

3.儿童数学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将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第一,运用量化和质性的方法刻画特色课堂的具体特征。本研究将进一步提炼和明确课堂的具体特征指标,一方面运用这些指标对于课例进行量化分析,另一方面对于具体案例进行质性分析,由此描述儿童数学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具体特征。

第二,分析和开发围绕着核心内容的课例。围绕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选择已有体现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的优秀案例进行再次验证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课例,从而形成案例资源库。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众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养成教育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扎实”三理念

(一)理论基础要扎实

1.理论基础突出人格特质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应重点突出人格特质。人格完善不仅关涉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是国家的希望,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文化。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整体与个体的心理要素,是一种具有动力一致性、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1]。围绕着人格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突出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关照,有效激发学生的自尊意识和价值观念,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并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提高课堂教学,增进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2.理论基础突出个性差异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由于来自不同地区,其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及个性迥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基础需围绕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科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品质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大学生的个性突出表现在独立意识、学习热情、人际交往、获得尊重和理解、选择职业和专业、爱慕异性或想得到异性的尊重等方面。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多研究学生,深入了解大学生个性差异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分析原因,才能找出解决对策。3.理论基础突出情感需求理论基础的运用应该重视大学生自身情感的需求。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正做到与学生的情感进行沟通,产生情感共鸣,在对待问题的观点上才能达成共识,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教育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感到被尊重、被重视、被认同,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大学生树立信心和促进个性发展,主动与大学生沟通,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尽量从积极方面去考量他们,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努力进行科学引导,使每位大学生能都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理论内容要扎实

思想政治理论内容来源于大学生对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掌握程度,需充分挖掘大学生的人文潜能,才能体现其内容的扎实性。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的交往行为、自我反思的人文潜能都十分丰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内容要集中在情感、价值观和态度上,进行人文潜能的挖掘教育。1.挖掘情感上的人文潜能针对大学生情感十分丰富的特性,适时地通过组织教学内容对大学生的交往行为、自我反思等方面开展教育,自觉养成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主要取决于在教学活动中对情感的挖掘。人与人的交往充分体现了双方之间的交往行为,在交往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的行为、思想都受到了熏陶。2.挖掘价值观上的人文潜能大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及自我存在价值的认识就是大学生价值观的体现,它促使大学生对某种价值目标具有强烈的感情和欲望,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学习和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围绕大学生的价值观来组织教学内容,适时挖掘大学生价值观上的人文潜能,对大学生进行价值理论、价值观念培养、价值心理引导和价值活动调控,充分突出核心内容,即价值观念的理想信念教育。3.挖掘人生态度上的人文潜能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还不成熟,在对待和处理问题上容易产生感情冲动、自卑、消极厌世等不理智行为和极端心态。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上应多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教育,挖掘人生态度上的人文潜能。教育大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克服悲观和盲目情绪,引导他们形成相对稳定的人生心理定式;在求知的同时,教育学生有自知之明,适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会与他人相处,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挫折观,加强正义感,紧跟形势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大力提倡积极、有为、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大学生正视社会、直面人生。

(三)教学互动要扎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注重教学互动,教学互动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和能力培养。1.构建师生互动的新理念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形式,不是追求表面的效果,而是通过设计的问题与大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整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适时恰当的教学互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师生互动首先需要教师的导引,先抛出问题,然后引导大学生围绕该问题来找寻解决的方法。正所谓“引入—导出—分析—解决”四步曲,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处于互动状态。2.拓展教学意识新渠道教学意识是教师对课程教学标准以及教学任务的敏感性和自觉程度[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大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要善于树立教学问题意识、教学主体意识和扩展教学内容意识。在教学问题意识上,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大学生在听取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将大学生视作教学主体,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适当留出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根据整个大背景和当前的形势进行适时扩展,使学生了解一些基础背景,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践行”的三要素

(一)大学生践行优良的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可以通过道德行动和习惯等途径来提高。1.树立理想信念意识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是对未来目标的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是理想信念,在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引下,大学生能正确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辨析各种社会思潮[3],对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最终必将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2.提高整体素质水平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就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大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学生要在社会上求得生存和发展,既要具备适应能力,更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它要求大学生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全方位、多渠道地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提高整体素质水平。3.增强思想品德教育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决定了他的成功与否,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教育,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使命感、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责任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传统的博爱精神为主的仁爱教育,都是大学生践行优良道德品质的途径与方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就肩负着这样的责任,它使大学生还未涉足社会时,就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

(二)大学生践行和谐的人际关系

1.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在思想上提高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水平,在大量的宣传与鼓励下,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人际交往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相关数据显示,良好的人际关系将获得工作和事业的成功,人际关系好的工作基本都比较稳定,因此,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社会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大学生具备相关的人际交往理念,有意识、主动积极地参与人际交往活动。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只有意识和理念尚不足以解决问题,大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教师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创造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会他们以正确的方式在互相帮助、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与他人和谐相处,具备人际交往能力。3.教会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为人要热情,富有修养,在此基础上提高表达能力。教会大学生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端正与人交往态度。教会大学生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度,坦诚相待,亲密有度,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适度与人交往。

(三)大学生践行正确的人生态度

成功者始终能做到用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值得大学生借鉴与学习。首先,塑造拼搏进取精神。生命的真谛在于拼搏,拼搏是一种积极向上和努力进取,为达到预定目标而百折不挠的精神。当今社会竞争力相当大,只有提高拼搏进取精神才有动力,才能克服各种困难,走向胜利的彼岸。其次,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大学生在向预定目标进取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和干扰,这就要看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生理因素和遭受挫折的经验等都影响其对挫折的耐受力。因此,在成长过程中,要加强这三个方面的积累和锻炼。

三、大众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对策分析

(一)深刻领会理论思想,坚决履行行为准则

理论知识指导着人的实际行动,它们之间是内在统一的,理论知识是实践行为的基础,深刻领会理论思想,就是在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深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践行行为,学习到没有学过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践,认识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深化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深刻认识当前形势,紧跟时代前进步伐

当今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要使大学生清醒地看到当前形势的严峻复杂,在思想上要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应对一系列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及时行动起来,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科学规划,牢牢把握主动权[4]。

(三)深化思想,变革思维,勇于创新

观念改变行动,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大学生养成教育为目标,深化思想,变革思维,勇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需求,在践行过程中要有胆识和勇气,要有改革创新精神,要做到快、实、细,即在思维上彻底变革、行为上努力践行、工作上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杨建义.思政政治教育理论成果实践转化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2]刘淼静,叶航.教学意识形态性的研究[J].文化教育,2011,(7).

[3]吴毅安.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代成人教育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是成人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艺术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感染力,关系到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存在枯燥、乏味,成人学生不愿学不愿听、没有兴趣,课堂上打瞌睡、看小说有的甚至逃课,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有待提高。要使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成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必须善于加强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堂教学应该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理论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征服成人学生。

一、巧妙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节课讲好开头,巧妙地设计导入新课,事关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一下就吸引听众的眼球,先声夺人,一鸣惊人,往往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可以引用恰当的材料、诗歌、名人名言、歌曲等等,以此导入新课一定能触动感染学生,如果每堂课都巧妙的设计导入新课,一定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巧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如何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巧的设计,呈现给成人学生精彩的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四讲”:

第一,讲好历史事件,形成形象认知。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很多历史事件,讲清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每堂课都有一个特写镜头,对于成人学生加深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选用恰当的材料讲好历史事件,对于向成人学生传授知识、形成形象的认知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讲活重要人物,启迪做人处世。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对于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理论、历史功绩,有很多值得我们成人学生学习的,任课教师善于利用历史人物丰富的资料讲好人物生平,对于启迪成人学生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立世做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讲解学术前沿,开拓理论视野。学术界对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对于一些基本理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介绍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助于给成人学生呈现学术研究的动态,开阔理论视野,培养成人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上将学术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恰当的介绍给成人学生,必然会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启发成人学生治学为学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第四,讲解考研真题,促进学生发展。当今成人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通过成人教育提升自己的学历、知识、层次是很多成人的选择,有很多人通过成人教育拿到了本科学历后,又准备选择考研究生这条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考研必考科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特定的章节适当讲一些考研真题,对于激发成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讲解时要着重在真题分析、答题技巧、学法指导等方面展开。这对于帮助成人学生熟悉考研政治理论考试,提前进入考研角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见,精巧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讲好历史事件、讲活历史人物、讲解学术前沿、讲解考研真题,可以激发成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对于知识传授、素质培养、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三、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形式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最能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这是任课讲师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问题教学法。要精心设计问题,当然提问成人学生有技巧,提问时要先说出问题然后再点学生回答,以便给全体学生思考的机会,把学生调动起来进行积极思考。

第二,比较教学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可比价值的知识点和世界近现代史进行大胆比较,这对于成人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比较题目可以提前布置,课上典型发言。比较教学法,既可以调动成人学生动手查资料、动脑筋思考问题,又可以使他们加深对基本理论的学习,是一种值得运用的方法。

第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选用恰当的案例,对于成人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而选择案例不是容易的事,必须多读书,勤上网,重积累。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四、打造认真负责的教师形象。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舞台,要把课堂这台戏唱好,教师得不到学生的认可,那是蹩脚的教学,这台戏也就很难唱好了。因此,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打造认真负责的教师形象。

第一,仔细锤炼多样的教学语言。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多样化,要做到准确、形象、幽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俗语、习语、成语、歌词等。准确的意思是表述基本理论知识必须使用专业术语;形象就是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幽默就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善于使用幽默的语言就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二,认真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现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制作课件要力戒把课件简单的变成了黑板,不能仅有单调的文字,课件制作要精美,不仅有文字,而且要有丰富的图片资料,要恰当的截取历史影视资料放在特定的教学章节中,这样能给同学们以直观形象的认识,增加课堂吸引力。总之,精美的课件必须是有文字、图片、图示、表格、影视、声音、甚至通过超级链接能连接网络,这对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范文第5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项重要任务,就是改变、巩固和加强大学生对某种事物、观念及行为的态度。态度属于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待特定对象的认知、评价、判断以及行为的准备状态与心理倾向。人的态度具有社会性、针对性、稳定性、阶段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态度的转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研究的重要内容。借鉴态度改变理论分析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既定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态度改变研究的主要理论

在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中,影响和应用较为深刻、广泛的是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和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传播学家霍夫兰德把说服看作信息传播交流的过程,提出了说服模型。说服过程,即通过给予一定诉求,引导说服对象的态度和行为趋向于说服者预定方向的活动。在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中,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态度改变相关联的四个基本要素。

根据说服模型,在态度改变的作用机制中,说服对象首先要学习信息的内容,在学习基础上发生情感转移,把对一个事物的情感转移到与该事物有关的其他事物之上。当接收到的信息与原有的态度不一致时,便会产生心理上的紧张,一致性机制便开始起作用。但说服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信息引发的反驳数量和性质,如果反驳过程受到干扰,则产生说明作用,要么改变态度,要么对抗说明包括贬低信息来源、故意扭曲说服信息和对信息加以拒绝掩盖。

认知失调理论最早是由费斯汀格提出,是当代西方主要的态度改变理论之一。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这里的认知包括思想、态度、信念以及人们认知上所感到的行为。该理论提出,有相互联系关系的认知因素可能会呈现出两种状况:一是二者处于协调状态,一是呈现出不协调状态,即失调。认知的失调有程度上的大小之分,这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失调的认知数量与协调的认知数量的相对比例;二是每一种认知对个体具有的重要性。这两个条件与认知失调程度之间的关系可用下述公式表示:

如果认知因素之间出现失调,就会使心理上发生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感觉。它会迫使人们想方设法去减轻或解除不协调状况,使认知结构平衡协调。通常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改变认知,使之与自己持有的其他认知保持一致;二是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与其他认知保持一致;三是增加新的认知,改变失调的状况,使原有认知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地解决。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调节,个^态度发生改变,实现认知平衡。

二、影响教育对象态度改变的要素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说服模型和认知失调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情境构成影响教育对象态度改变的三个基本要素。

1、思想政治教育者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最主要的信息源。研究表明,人们越是积极地评价信息源,便越可能改变自己的态度。教育者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公正性与可信性、人格魅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态度改变的效果。

2、教育信息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息内容和被说服者原有态度的差距、信息内容的重复性和新颖性、信息内容的情绪特征(恐惧的唤醒)、信息的单方面呈现或双方面呈现是影响态度改变效果的重要因素。适宜性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3、教育情境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进行的说服过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背景条件和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这些背景或情境因素构成了教育情境。教育情境对教育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态度改变理论提出了两种可能会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预警和分心。

三、态度改变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信息和教育情境三个角度的九个方面分析和研究态度改变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既定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人们容易信服专业领域的权威,其宣讲的内容和观点也较一般人更有说服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文化修养,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备自身的知识体系,努力成为专业领域的权威。

2、维护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公正性和可信性

教育者的公正性和可信性与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无关却直接影响被说服者信服程度。教育者是否公正、是否言行一致,说服动机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对其的信赖程度。即便是公认的专家和权威,如果缺乏公正、说服动机不正确,其权威性的作用也就很有限了。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

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不仅是指教育者的外在相貌、风度和气质等,还包括内在修养和品格。教育者整洁大方的外表、端正得体的举止、积极健康的情感、高尚的人格会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力,引起受教育者心理上的心悦诚服和行为上的效仿。

4、选择适度压力的教育信息

在说服过程中说服者提供的信息内容与说服对象原有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差距。根据期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当说服者在沟通说服中提供的信息和说服对象原有的态度存在差异时,造成被说服者的认知失调,形成心理紧张,产生改变态度的主动性,重新建立新的认知协调系统。根据态度改变理论,差距和态度改变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当信息内容和说服对象原有态度的差距不大时,说服对象产生的认知失调压力不足以产生转变态度的动力;当两者的差距过大、超出说服对象的认知承受范围时,说服对象就会倾向于拒绝改变,怀疑和贬低信息源,维持其原有认知的协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了解教育对象原有的态度及其与教育信息的差距,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选择适宜的信息,实现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比外,信息内容和被说服者原有态度的差距也与信息源的可信性有关,一般来说,说服者的可信性越大,越可能以大的差距使说服对象发生态度改变。

5、把握教育信息内容的重复性和新颖性

一个人很难在初次接触某种观点时就被说服,适当重复信 息内容以增加生动有助于提高说服对象对其的接受程度。根据态度改变理论,在沟通说服中反复呈现观点,不论呈现的观点是说服对象希望听到的,还是不希望听到的,其效果也都呈倒“U”型曲线。信息的重复呈现超过限度,会使说服对象产生逆压乏情绪,引起防御性的反抗,从而降低说服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增加教育信息内容的新颖性是提高沟通说服效果的―个有效策略,因为对许多学生来说,“新颖”包含有“更好”、“更有趣”等含义的理暗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要与时俱进,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避免思想僵化,实现重复性与新颖性相统一。

6、教育信息内容适度的情绪特征(恐惧的唤醒)

根据态度改变理论,增加恐惧感将有助于增加说服力,提供消除恐惧方法的信息将引起说服对象更多的重视。有研究表明,说服者唤醒说服对象的恐惧感并提出预防办法容易引起说服对象的态度改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在教育信息的情绪特征把握上也应遵循适宜的原则。在形式政策、职业规划、安全等教育中,适当的引起教育对象的恐惧感,并提供消除恐惧方法的信息,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如果引起的恐惧感过大目无消除恐惧方法的信息提供,则容易使说服对象惊吓得不能采取有效行动克服恐惧,消极绝望,甚至否认危险。

7、根据教育对象选择教育信息的单方面呈现和双方面呈现

根据态度改变理论,决定教育者对教育信息采用单方面呈现或双方面呈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对于教育水平较高的对象,同时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然后通过辩驳,接受者自己做出结论,可以更好地引发个体态度改变,说服效果较好。由命令式的给定结论的方式,容易引起说服对象防御性的反抗,使态度改变出现困难。二是教育信息与教育对象原有态度的方向是否―致。二者―致时,单方面信息传递更有效,可以支持和巩固其原有态度。但单方面信息传递的不足在于容易给说服对象以主观、不公正的印象,容易使说服对象怀疑说服动机,产生抵触情绪。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说服目的灵活运用单面论述和双面论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因此在沟通说服过程中教育者呈现正、反两方面的信息,采用双面论述方式对说服对象的态度改变比较好的效果。根据态度改变研究中的预防接种理论,让教育对象接触用适量、轻度的反面论述信息,再帮助、引导教育对象对反面信息进行分析、批判,使说服对象对于类似反面信息产生免疫,如同医学中的“接种疫苗”。该方法对于提高说服对象辨别是非和抵御不良观念影响的能力有良好的效果。

8、教育者的预警

预警是指说服对象在遭受某一与之相反的观点说服前,预先知道将会发生的情况。预警会促使被说服对象产生防御心理,降低说服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预警可以认为是教育者在进行教育前对教育对象透露相关的教育信息。如果教育对象原有态度较稳固,教育对象与信息关联性强,即教育对象对教育信息内容处于高卷入状态时,预警会使教育对象产生防御心理,有准备地做出抵触。如果教育对象原有意见不稳固,教育对象与信息关联性不强,即教育对象对教育信息内容处于低卷入状态时,预警可产生相反的效果,促进其态度改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否做出预警,教育者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育目的来确定。

9、教育对象的分心

分心是指在说服过程中,情景中的某些刺激因素使说服对象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接受的信息上。分心的作用主要是干扰目标对象对信息传递的注意程度,从而削弱他对说服的防御和抵制,提高说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