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务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是保证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先后在绿色食品、制药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中开展了产学合作教育,在培养特色高职人才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形成了“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实训就业相关联、岗位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专业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现设有管理、财经、计算机、养殖、绿色食品、制药、机电等7大专业群体,现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一个,省级教试点专业两个。
一、发挥优势,面向“三农”,服务地方,设置农科类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学院领导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了面向“三农”、服务地方,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省委省政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和黑龙江农业主辅换位的发展战略,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和教育优势,设置了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园林花卉、园艺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畜牧兽医、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既培养了高职学生,也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培训,形成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新“三农”特色。
(一)依托农业科技优势,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训练学生技能,示范给农民看
以产业化经营方式建立校内农科专业实训基地,依托科技优势在基地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展示现代农业技术,使教学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步提高。学院先后投入近300万元建立起了集良种繁育区、设施农业区、农科教综合实训楼、畜牧养殖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示范区。美国提子及蟠桃在我院温室栽培引种成功,棚室无公害蔬菜、新奇特蔬菜生产吸引了周边农民前来学习参观。花卉、园林绿化苗木、果树苗生产等除为学院绿化提供苗木外,每年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绿化苗木。农科教综合实训楼,内有保鲜库,可进行各种果蔬的贮藏保鲜,进行反季节销售,可显著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组织培养室,进行马铃薯脱毒薯生产和草莓、蝴蝶兰组织培养等生产项目,每年可向社会提供马铃薯脱毒薯10万公斤,并为周边提供大量的草莓脱毒苗。畜牧养殖基地,包括奶牛场、种蜂场、畜牧兽医指导站。奶牛场有奶牛40头,每天提供鲜奶500公斤。种蜂场除满足教学需要外,在牡丹江市地区还起到了养蜂技术示范作用,提高了牡丹江市400多养蜂户共4万多箱蜂的管理技术,使经济效益每年增加20多万元。畜牧兽医指导站除为教学提供实训基地外,更多地为社会提供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服务,使周边10多个大型养殖场和近百家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近20万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各项生产技术水平完全适应目前农村的现实,农民学得来、用得上,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二)送科技下乡,传授实用技术,带领农民干,吸引农村生源
坚持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宗旨,组织教师采取科技承包、技术合作、咨询指导等形式送科技下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先后对我省东南部地区六个县(市)的30个乡镇中的200多个村屯进行科技服务,同时也吸引了农村生源进入我校。
1.科技承包。以水稻专家李钟学老师为组长的水稻组从1991年起在宁安、穆棱等地连续10年承担了省丰收计划集团承包任务。在基层连续举办了67期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员6370多人,并坚持经常下乡指导水稻生产。水稻组在指导农民生产的同时,选育适于本地区栽培的优质稻新品种,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适合高寒地区栽培的早熟优质水稻新品种“农粳1号”于2003年初通过品种审定。承包组获集团承包一等奖五次、三等奖一次,获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八次、三等奖一次。
养殖系在宁安、海林、东宁、密山等市县及851农场举办养牛、养猪及养蜂技术培训班15期,共培训1000多人。养殖系还以技术合作方式参加饶河县创办的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以黑龙江省养蜂协会温春咨询服务站的身份为当地进行养蜂技术咨询服务,每年召开协会年会,以会代训近百人。畜牧兽医站负责周边地区养牛、养猪、养羊户的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辐射面为学院周边三县11个乡镇近百个饲养户、10个饲养场。
2.技术指导。绿色农业系还组织成立了咨询指导组,每年确定10个乡镇为技术服务点,从整地到秋收,按季节定期到现场进行查看指导,并设立了咨询服务电话。同时也分期分批的组织学生到服务点进行实习。
3.科技三下乡。连续多年参加当地市委市政府和省农委组织的科技三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内容包括大田农作物丰产技术、马铃薯及草莓等脱毒苗组织培养技术、新菜特菜种植技术、高寒地区提高养蜂效益技术、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农村政策法规咨询、蔬菜保鲜技术、优良树种繁育技术、家畜饲养防疫技术等。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科技三下乡先进集体。
4.参与地方共建活动。积极参与牡丹江市温春镇党委开展的“建、争、带”活动:建立和延伸农村服务区;争当为“三农”服务先进党委;带动农村加快奔小康的进程。学院参与此项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指导,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明白人、流通领域的经济人。帮扶对象是温春镇的新立村、共荣村。通过参与活动,已使两村在经济建设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也为学院进行职业教育建立了实训基地。
(三)为农民搞经营咨询,帮助农民赚
以经济贸易系和财务管理系为主导,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经营、法律咨询、经济核算等方面的服务,指导农民开展经营活动,帮助农民理财赚钱。
(四)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
为了落实黑教高[2003]309号文件和黑教联[2004]3号文件精神,搞好“村村大学生”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人才,我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实用技术和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1.针对“村村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具有“村大”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农村生产实际,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农业科研专家、农业行政管理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组成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农村实用人才需求调研和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调研,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培养的学生在农村真正能够“用得上,留得住”。
2.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行两年六学期弹性教学制度。在制订村村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对农村各季节情况进行了调查,按学生的要求制订了两年六学期弹性教学制度。每年分三个学期授课,在农忙季节学生到农村进行实践和社会调查,其余时间回学院学习。
3.优选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授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我们采取了与牡丹江农业科研所横向联合、资源共享,发挥技术和教学的双重优势。经过整合壮大了师资队伍。专业教师由20人增加到40人,本年牡丹江农科所有五位副研究员承但“村村大学生”班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把先进实用技术直接带入课程,深受农民大学生的欢迎。
4.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调整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村村大学生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特色是以实用技术为主体,采取纵横交错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实用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果树栽培分为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各类内容每周2学时平行教学,每类内容作为一项技术实行纵向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果树课程先概论、后各论的课程体系;作物栽培技术、经济作物和蔬菜栽培技术在授课过程中也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生产季节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学得会、用得上,在学生回家实训期间即可指导生产。在专业课教学方法上采用实践操作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如蔬菜育苗、定植、管理等都是在田间授课。
5.建立专业师生合作课题组,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村村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针对农村大学生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绿色农业系和养殖系利用学院高科技示范区,在村村大学生中建立了十三个专业教师与学生合作课题组,如元葱栽培技术组、棚室蔬菜生产技术组、马铃薯脱毒技术组、良种繁育技术组、花卉养护技术组、蔬菜保鲜技术组、家畜繁育改良技术组、奶牛生产技术组、家畜饲料配方及加工技术组、家畜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组等。
6.跟踪服务。跟踪服务是我院一惯的做法,对村村大学生的跟踪服务在入学后就开始了。部分学员家里或村里正在养猪、禽、牛、羊等。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专业教师就亲自到现场解决问题进行指导。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二是培养了学生服务农村、扶持农民的意识。
二、产学研互动,灵活设置专业,培养“零适应期”高职人才
(一)对准市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和企业需求为参照基准,经过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搞好专业设置与开发,我院首先成立了由专业所属的行业专家、企业实际工作人员和专业课程教师组成的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学校新专业设置和老专业改造出谋划策。在专业设置中,必须始终坚持专业设置的组织方式固定、能力构成明确、有特定的职业入门资格和较强的社会职业组织性、系统化的职业知识、能提供独立的服务、具有专门的职业道德等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为了保证培养“零适应期”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开始就要深入研究如何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验实训模式等问题,保证“零适应期”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工作调研,了解企业对岗位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构建各专业人才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使二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而形成“零适应期”人才培养方案。
(二)产教结合,创办制药类专业,培养特色药业人才
学院按着产教结合、实业兴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校办制药产业,促进药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特色道路。
1、围绕专业办产业
依靠专业优势来发展校办产业,以校办产业创造的经济实力和实践教学条件支持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是我院对产教结合、依托专业兴办产业的一贯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院从60年代末,依托畜牧兽医专业,利用药理实验室创建大输液药品制剂室起步,到2000年与北京双鹤药业强强联合,组建牡丹江温春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春鹤药业),开创了以校办企业——春鹤药业为主体,以印刷厂和纸箱厂为辅助的校办产业群。作为校办产业主体的春鹤药业,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近亿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厂房2万平方米、员工700名、药品生产线8条的中型企业。
2、办好产业促专业
(1)依托校办制药产业兴办制药类专业
我院依托校办产业群体的技术和实训条件优势,创办制药类专业,成为学院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1998年创建化学制药工艺专业开始,到2004年为止先后创建了制药技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中草药资源、执业药师、药品营销等6个专业9个专门化方向。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300人,中职在校生260人。制药类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热门专业。
(2)依托产业优势,安排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校依靠校办产业的技术优势和实训条件,组织制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采取了前校后厂、岗位试就业与岗前实训一体化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社会紧缺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制药类专业实行“双元制教学”。制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办企业实习、顶岗实训,可以受到制药技术所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全方位提高应职能力。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能以企业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活动。他们与技术员一起深入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以师傅带徒弟方式进行指导,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制药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完全达到上岗工作的要求。
为非药类专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教学条件。我校的校办产业,从建立之日起,一直承担着接纳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任务。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办企业实习,可以受到经营管理工作所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全方位提高应职能力。例如,1999年初,校办药厂接纳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学生以业务员的身份直接参加企业的营销活动,他们与老业务员一起深入目标市场,在其指导下,独立承办产品营销业务。既使学生掌握了推销技能技巧,又促进了企业销售。在为时四个月的实习中,该班学生共为企业实现销售额50多万元。每名学生实习结束时都结合实际写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并得到了一定数量销售提成奖金,创造了产教结合、经济效益和教学效果同步提高的范例。
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基地。学校30岁以上的制药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几乎都有直接或间接参与校办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经历。这种参与,一方面有益于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有益于校办企业借助教师们的知识优势,较好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产教之间相得益彰。
(3)依托产业拓宽办学思路。结合产业办专业,利用产业安排学生就业,以出口拉动入口,是我院办学的又一重要举措。学院已于北京双鹤集团总部签订了共建制药类高职专业协议。双鹤集团总部投资1000万元,与学校共建制药类高职专业,为遍布大江南北的双鹤药业集团子公司和集团总部培养高质量的高等应用性制药技术、企业管理和药品营销人才,使我院制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双鹤集团所属的23个子公司中选择就业岗位。以该种模式推动职业学院建设,既能够满足我省北药开发战略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要,又可以为我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闯出一条新路子。
实践证明,产教结合、实业兴学,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产教结合的成功,昭示了一个能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一所能办出知名企业的学校,一定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三)紧密结合行业需要,开展“订单式”教育,灵活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学校与企业结合是保证办学特色的又一重要条件,因此,不断加强合作,先后在制药技术、旅游管理、绿色食品等专业中开展了产学合作教育,形成了特殊的“产学合作、实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训基地体系。学院与北京双鹤药业集团、多多集团晨星药业公司、牡丹江三阳药业公司、牡丹江市友博药业集团、黑宝药业集团、桂林阳朔山水旅游公司、桂林旅游总公司、上岛咖啡集团、黑龙江省响水米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密切合作培养特色人才。学院以企业专家和管理专家为主体,在校内外基地,针对实际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与实际顶岗训练,使学生在没有出校的时候就掌握了较强的岗位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也了解了企业情况、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实现了“零适应期”教学和“零距离”就业。学院与多家旅游公司开展了“订单式”合作教育,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四)以“双证书”为有效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同时也是增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效手段。因而,学校自1998年开始着手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经过多方努力,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院设立了“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152站”、电子商务师全国统一培训考试站、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15025站,国家质量认证培训中心批准我院设立ISO内审员考试站及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办公室”等,可以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工作。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通过技能鉴定和考试,取得国家颁发的相关职业证书。同时,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至少开设了一门相关的岗位资格证书课程,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拿到1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岗位工作的适应性。
三、完善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培养特色高职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观念转变是否到位的问题,也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既有教学条件投入相对不足问题,也有产学合作没有进入到更高层次合作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采取措施加以认真解决。
(一)转变观念,走全方位的产学合作教育道路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若仅仅停留在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参与指导实训等层面上,不能深化产学结合内涵,就很难实现办出特色的目标。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管理人员和教师深入研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产教结合、产学合作的意义,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使培养的人才更具特色。学校要通过产学结合这个重要途径,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办学活力,积极开拓教育服务市场。使产学结合渗透到教育全过程,校企合作在教育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现。要建立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体,即力争通过合作,实现学校、企业与社会的“多赢”。
(二)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抓就业
从社会、行业、学院三个层面,构建招生、专业培养、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产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岗位分析,科学构建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针对岗位工作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就业培训机构,构建就业网络体系。就业指导人员要经常深入研究地区、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职业岗位要求,以敏锐的市场意识捕捉就业信息,并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全面指导。
(三)加大投入,建设特色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设施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学校要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建设功能更加完善的校内实验体系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体系,以保证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紧密结合“零适应期”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
为保证“零适应期”人才培养,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考试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配套改革。
1.跟踪企业,编写适合专业需要的特色教材。学校应根据各专业高职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吸收企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编写的教材能反映岗位实际工作特点,能力培养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在教材使用上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2.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高职人才要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就必须随着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企业需要什么,教师传授什么,学生就练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岗位针对性、技术先进性、职业技能性、素质综合性的特点。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__年,劳动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服务中心设施先进,功能齐全。8月份,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劳动保障分厅正式设立,劳动保障所有业务在综合服务中心内可以全部办结,彻底改变了过去由于场地分散给群众带来不便的状况,有效提高了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
一、劳动保障分厅的主要功能和基本设置
劳动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3100平方米,一层为前台综合服务大厅,是集所有劳动保障业务于一体的多功能配套服务大厅;二层为后台支持区和档案管理区,主要包括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系统的中心机房和数据库,还有统一管理下岗失业人员、企业离退休人员档案和各项业务档案的档案室;三层以上为办公区。劳动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将为办事群众和单位提供全方位、立体式、多渠道的“一厅式”服务。
(一)涵盖劳动、就业、社保所有经办业务。为方便办事群众和单位办理劳动保障各项业务,综合服务大厅的服务内容包含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培训鉴定、劳动监察、接待、政策咨询等各项业务,将各项业务集于一厅方便快捷,实行全程办事,大大提高了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
(二)集中办理劳动保障所有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经办项目。主要包括: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兑现再就业政策、小额贷款发放、社会保险申报登记、缴费基数核定、社会保险待遇支付、退休审批、工资审批、医疗“两定”机构认定、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同时协调银行设立了专门服务窗口。
(三)实现了前台服务和后台支持办公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后,劳动保障系统各单位实现了集中办公,形成了前台对外综合服务、后台业务办理和机关办公、后勤保障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前台服务窗口受理的各项业务,能够即时办理的,将即时办理;需要送交后台业务部门审核审批的业务,及时进行处理,并按照办理时限及时反馈办理结果,使“一站式”服务更加快捷有效。
(四)建立了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系统。我市是“金保工程”国家级示范城市,目前建立了全市劳动保障系统集中统一的数据中心,建成了社会保险网络、劳动力市场网络,覆盖了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各经办机构、街道社区和医院药店,劳动保障各项服务通过网络进一步延伸,为职工提供岗位信息、培训信息、医保刷卡、个人账户查询、政策咨询等项服务,网络应用初见成效。
二、劳动保障分厅工作开展情况
劳动保障分厅工作正式启动以来,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树立了劳动保障部门务实高效的良好社会形象。
(一)实行政务公开。规范了办事程序和业务流程,公开办事大厅办理事项,设计制作了办事指南、业务流程等公示板,各科室的职责、权限、工作标准、责任人以及各项行政许可事项、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的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在局政务网站向社会公开。实行了服务承诺制,公开了咨询、服务和举报方式以及处理结果,各项工作一律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并就完成时限和服务标准进行了承诺,设立了群众意见箱和举报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工作人员全部实行置签服务,行政执法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二)提高行政效能。从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入手,实行了首问负责制,凡遇到办事或来访群众的问询,耐心解答,热情服务,并引领到相关窗口办理。根据工作需要,在综合服务大厅
设立了接待室,建立完善了群众来信来访登记、限期办结、跟踪督办和定期通报制度,将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人本化服务,对上访群众认真宣讲政策,答疑解惑,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针对大项目企业的用工需求,加强与大项目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为企业提前储备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加快了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在局政务网站中设置了行政审批、服务承诺和办事指南相关内容,并积极探索网上审批的具体办法。近日,开通了劳动保障12333政策咨询服务电话,群众可通过拨打电话咨询劳动保障工作流程和相关政策,体现了便民高效的服务宗旨。(三)强化内部管理。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活动,通过集中学习有关文件,观看政务礼仪专题片,举办以“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机关工作者”为主题的演讲,干部职工深入剖析了在纪律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工作作风有了一个大的转变,工作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开展纪律作风整顿,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使工作人员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了班上查岗制度,局领导每周不定期查岗,并及时通报出勤情况,平时的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杜绝了迟到、早退、脱岗等现象的发生,实现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树立良好形象。努力推进办公现代化建设,新的综合服务大厅更加宽敞,服务设施更加完备,服务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工作人员自觉主动,热情服务,未发生过群众对办事程序和结果不满意的现象。通过政风行风民主评议问卷调查,群众满意度排名居市直单位前列。认真贯彻各项收费标准,并实行财政专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不存在乱收费现象。劳动保障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实行全程办事的流程还不健全,大厅服务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电子政务建设力度不够,特别是行政审批软件开发相对滞后,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三是规范管理方面还有些薄弱环节,内部监督机制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继续完善服务功能。结合分厅实际情况,对所有审批事项,实行集中办理,阳光作业;努力开拓服务领域,不断完善现代化办公手段,确保行政审批事项在服务大厅办理;强化对分厅的业务指导,尽快使行审批事项“一表通行”,使分厅功能更加健全,服务更加完善。
县行政服务中心自成立至今三年以来,坚持的就是这样的理念。为了栽好这棵梧桐树,中心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服务投资者和广群众。自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发文后,更是积极实践,胆探索,全力投身于此项工作之中。目前,中心功能不断完善,效率稳步提高,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受到了广群众、投资者的好评及各级领导的肯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就县行政服务中心在优化服务环境中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效能为目标,完善行政审批工作
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学整合行政审批程序,力求办事程序的简化,减少了行政审批环节,使得整体效率提高在1倍以上。去年一年,中心共受理各种审批事项达16.5万余次,办结率达99.6%,按日均计算,每日受理达633件次。
1、力实施办证提速
中心目前共有各类办证事项共计364项。其中即办件79项,即办率达100%。其它的事项如承诺件,在中心的努力下,承诺时间缩短,实现了办证提速。其中国税、地税窗口在这方面的突破尤其突出,两窗口率先改变了办事流程,将国、地税务登记证进行合并。另外,房管窗口也积极压缩办证日程,其中房屋产权登记缩短至7个工作日,房产转移、变更登记缩短至9个工作日,抵押登记缩短至3个工作日。工商窗口对准予变更通知实行特事特办,比法定工作日要缩短5日。其它窗口也相应把承诺件的办件时间进行了缩短。
2、落实推进并联审批
并联审批制度于2003年经县政府发文后,中心各相关窗口都认真加以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此项制度,来提高服务质量。
3、继续开通重项目审批服务“快车道”
此项工作自实施以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内涵不断丰富。中心相应建立了中心领导、窗口负责人与企业的联系协调等一系列制度。去年在强工月服务活动和招商引资中更是发挥了不可顾量的“特快专递”作用。属==站-原创文章,还是到,更多原创
4、科学变通审批程序
中心针对在工作中因资料不全等原因造成群众办事多次跑腿的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六种可以变通”和“三种不能变通”的审批办理原则,规范了审批制度,方便了办事群众。
5、坚持“三便民”服务活动
“三便民”服务活动是指:上门服务、双休日预约服务、特事特办服务。这三项服务活动在中心开展得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公安、房管窗口表现得尤为突出,房管窗口针对“老、弱、病、残”等不便前来办事的群众,开通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对子女入学、入托,企业急于贷款融资等急需办理房产证等事项的,开展急事急办业务。
6、实行“上下联动,全程”的服务模式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心进一步延伸服务络,积极配合县政府健全镇乡涉工项目全程服务机制,完善镇乡全程为民服务制,中心还起草了《**县镇乡街道涉工项目全程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并组织各相关窗单位的业务骨干对镇乡具体代办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在工作中实行“上下联动,全程服务”模式。
7、落实县机关效能建设八项制度
中心在服务方式上,改原来“一口清”模式为“一纸明”模式,从“单岗”推行到“AB”岗,并进一步贯彻落实效能建设岗责任制,AB岗工作制、失职追究制等八项制度。
8、完成第三轮审批改革和行政许可项目专项清理工作
中心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配合县政府开展了第三轮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许可项目专项清理工作,对全县26个部门单位的258项保留或待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所涉及的实施程序、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和许可期限等进了全面清理。目前,26个部门单位中有22个部门单位进驻中心,现除工商、规划外,其它部门单位都已完成了此项工作,共取消了103项,待定29项,保留218项。审改后,许可条件更加明确具体,法律依据更加充分。在清理过程中,各部门单位还相继提供了表格样张与示范文本,进一步方便了办事群众。
二、以科学为基础,规范招标投标管理
**县招投标管理中心自成立并归并中心以来,中心不断探索,坚持阳光操作,强化监管职能,经济效应日益显现。去年一年,招投标管理中心完成建设工程招标230个,节约造价资金14355万元,平均节约率为23.35%;完成政府采购65宗560家,节约采购资金375万元,平均节约率为10%;完成国有产权交易4宗,超过保留价502.10万元;完成土地交易11宗,超过保留价1721.50万元。
1、招投标体系框架构建成形
2003年12月,此篇文章*-帮您,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招投标管理中心成立,为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管理的职责,中心工作人员对原有分散的的招投标管理职责进行了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中心还从强化硬件设施上下功夫,为各项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最佳的服务。
2、招投标市场运作机制得到规范
中心起草了《**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并提请县政府发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也结合本行业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为规范场内交易行为,中心还分别制定了《**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申请人资格预审办法》、《评标通则》等十八项相关规定,中心还对每一块交易相应制定了工作流程,先后制定了《**县建设工程招投标操作流程图》、《政府采购操作流程图》、《经营性土地出让操作流程图》等六项操作流程。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标投标活动进入了依法有序运行的轨道。
3、招投标交易行为科学完善
中心推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在农地整理、绿化工程项目中己经采用这种方式,目前为我县招标投标的主要方式。中心积极引入拍卖招标竞争机制。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和国有资产产权拍卖过程中,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拍卖公司和拍卖费用,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中心有序推开招标项目的招标制。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中心在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交通工程以及农地整理工程上都采用招标方式,得到了市建设工程招标办的高度评价。中心科学完善各项交易制度。积极尝试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采购方法,逐步完善协议采购方式。目前,己完成了办公用纸、空调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协议采购。同时,评标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实行了评委签到制。加强交易证规范管理。根据投标方资信情况和平时投标行为记录及参加投标频率进行分类管理,对信誉良好、投标频繁的投标单位实施一年期的交易证管理,对投标频率不高的投标方实施临时交易证管理,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招标投标环境。
4、招投标监管职能得到理顺
顺畅运转“监、管、办”相分离的运行机制。形成了管理中心、交易所、行业主管部门共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实行立体监督的措施来抓防范,首先是各部门的内部职能监督。其次是中心的全程监督,再次是县纪检监察部门的执纪跟踪监督,最后是廉政建设防范制度的落实。《**县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了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责任追究范围,促使交易主体诚信度不断提高。中心构建起的科学的“内外循环式”的监管体系,有效地防止了在招投标过程中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以创新为重点,探索上预审系统
上审批是提高效率的最有效途径,为此,中心积极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
1、开通审批办证上申报预审系统
目前,中心整合资源己建成**县行政服务中心。新建成的上申报预审系统具有办事指南、上咨询、下载项目表格、上申报、预审、公开查阅中心各窗口的行政许可结果等诸多功能,通过办公自动公管理系统,方便群众采集、查询有关行政许可信息,使中心的服务更加透明,更加便捷,并随时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一、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我局认真贯彻党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进四项制度实施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切实推进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跨越,为构建和谐××和藏区的稳定做积极的努力。
二、结合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强力推动责任政府四项制度。
结合今年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开展,我局研究、制定和推行了《××州旅游局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切实把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和“责任政府四项制度”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配套设施,明确目标,分步推进,具体落实,认真抓好推进工作。
三、第二季度兑现服务承诺的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1.统一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实施四项制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各级政府决定的具体行动,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领导干部作风、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需要,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我局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四项制度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2.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机构运转有力。根据局党组决定,我局成立了局推行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阿哇任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党志坚和此里尼玛调研员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推行“三项制度”办公室和推行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办公室,两个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协调和督查等工作。自领导小组成立和运转以来,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四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将四项制度的工作落实至各项工作中。各科室负责人将四项制度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全局干部职工形成以四项制度推动各项工作的良好氛围。
3.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四项制度的顺利实施。加强制度建设是推动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和保障,三项制度是我局向广大人民群众、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服务承诺制解决的是政府诚信问题,首问责任制解决的是办事责任问题,限时办结制解决的是工作效率问题,我局坚持以服务承诺制为抓手,逐步深入,出实招、见实效,推动各项制度的落实。
4.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大力推行行政行为的科学管理,把行政效率的提高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进一步理顺职能分工,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培养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二)主要做法
1.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按照《行政许可法》确定的“公开透明和高效便民”的原则,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约束。做好行政许可项目、行政许可收费依据和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工作,做到每项事情、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行政执法检查中,做到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以法服人;在执行行政处罚时,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条文必须准确,程序必须合法。
2.加强窗口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我局服务窗口都提供有效的“菜单式”服务指引,把岗位职责、办事项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等能公开的都要尽可能公开,向服务对象明示办文办事所需的资料,明确办结时限。推进服务规范化,实行“一口清”告知、“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办理。
3.健全制度,抓紧落实。各科室建立了有效的联络员制度,并指派专人作为三项制度工作联络员,从2008年5月10日起,各科室分别于每月3日前将本科室推行三项制度的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附电子文档)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登记,并纳入干部、职工年度绩效考核。建立业务工作ab角、首问登记和联系人制度,确立各科室科长为单位推行三项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并指定各科室指定1名工作人员为具体联系人。
印制了《××州旅游局四项制度实施工作手册》,内容包括××州旅游局印发的关于推行四项制度的文件,××州旅游局四项制度实施细则,及各科室的服务承诺等,要求每位干部职工人手一册,认真学习,并切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严格监督检查,不断改进工作。建立服务质量反馈和抽查制度,制定三项制度建设检查、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两个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对各科室推行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重点检查行政执法科室和窗口服务科室,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及时处理违反规定的人和事,确保政令畅通,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检查中,要注意发现好的典型,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5.主动接受评议,努力改进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在服务窗口设置群众意见箱,充分利用现有的举报投诉电话的监督作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及时改进,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
充分利用我局信息公开网站及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体,将我局推行四项项制度,以及我局的职能职责、服务承诺事项向社会公告,建立便捷有效的投诉机制,让社会各界通晓我局机关职能、相关的政策、条件、程序、权限和时限规定,为我局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工作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三)主要成效
贯彻实施责任政府四项制度以来,我局主要取得以下成效:一是在转变干部作风,解决干部“不作为”或“慢作为”问题上有新突破;二是在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发展环境、解决重点问题上有新突破;三是在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发展的机制保障上有新突破;四是在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旅游工作、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上有新突破。
四、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1.全局干部职工对实施责任政府四项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化和全面。
2.在实施责任政府四项制度过程中,与具体要求还有差距。
3.在实施责任政府四项制度过程中,有懈怠的情绪。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实施责任政府四项制度的重要性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二是缺乏一定的行政工作手段,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
五、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开办“××州旅游局四项制度宣传栏”,充分利用宣传媒介作用,提高四项制度在社会公众中的认知度。
(二)积极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和简化工作,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市直机关“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实施方案》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局机关各股办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树立教育系统良好形象,我局全力推进“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了领导。组织局机关全体人员学习了《市直机关“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实施方案》,充分认识了“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管领导具体负责,分管股办人员联络协调,认真安排部署,积极参与创建,打造“四零”承诺服务品牌。
二是明确了标准。根据局机关各股办具体工作情况,研究制定了肇东市教体局“四零”承诺服务创建标准。公示“中小学校学生转、休学”、“学生资助”等审批事项以及工作流程、申报材料和咨询电话等。进一步规范了招生考试、教育收费、教师招聘录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等工作。
三是公开了承诺。利用肇东市教体局微信公众平台和肇东市政府网站面向社会做出了“四零”服务公开承诺,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了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二、存在问题
通过积极创建“四零”承诺服务工作,做到了简化办事流程,主动服务群众,不断提高了工作质量,树立了良好形象,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个别同志存在迟到早退现象;二是个别同志存在随意解答咨询问题,没有严格按规范解答。三是有些时段网上解答不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下步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全力推进“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三、下步打算
一要服务受理“零”推诿。各股办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岗位工作职责任务,按照职能和岗位职责,积极受理服务对象申办的相关服务事项,不以任何借口进行推诿。做到符合条件的一次性受理,不让服务对象空跑、多跑;对不属于本部门、本岗位受理的事项,给予必要的指引,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一拒了之,实现服务受理零推诿。
二要服务方式“零”距离。在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网上咨询电话等便捷服务方式基础上,要第一时间实时消息,宣传国家政策法规等;通过网上咨询服务电话,为群众提供相关事项的咨询、解答、引导;各股办工作服务人员要着装整齐、服务热情、文明有礼,解答问题准确规范、通俗易懂;指导业务依法依规、坚持原则,出现分歧冷静克制、语调温和,优先为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服务,实现服务方式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