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教师教育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多元智力理论;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0

随着现代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加德纳教授撰写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并逐渐成为了各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及支撑。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发行实施,我国正在对基础教育进行一场重大的变革,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基础教育进行改革的进程也对学前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专业素质要求。

一、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师教育新理念的帮助

(一)教学过程中构建多元“智力观”

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曾说: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白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种全新的智力理论观念,与之前皮亚杰所倡导的: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组合,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幼儿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建更好更精彩的环境,从多个角度来开发和启迪幼儿在学前学习阶段的智力。

(二)帮助幼儿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加德纳认为,幼儿已然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已经能够正确的辨别音乐、数字和语言,每一个幼儿的智力潜能都表现出其多样性,并以各自个性化的不同而进行组合排列。所以,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平等的、鼓励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幼儿,鼓励他们要保持具有独特的、个性的、完整的智力组合,从而帮助幼儿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帮助幼儿树立灵活的“能力评价观”

一直以来,我们都会用“智力测验”的方式,来对幼儿的智力进行评价,以达到准确预知幼儿以后学习表现和生存强弱的目的。然而,加德纳教授则认为,若要全面、客观的对幼儿进行智力测试,必须将幼儿放置在真实的活动场景中,采用录像观察、录音观察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对幼儿的智力进行测试和评价,只有在多元的测试环境中,才能真正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对幼儿的智力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发现每个幼儿不同的智力潜能表现。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幼儿教师不应以单一的IQ测试为标准判定幼儿的智力高低,而应在了解幼儿各种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全面的、灵活的、多样的智力测试,树立客观的、灵活的、多样的“能力评价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智力发展,直接关系到新大纲的方针贯彻,不得不慎重。

二、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改进教学理念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教师要注重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师应把对创造力的培养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放在对智力培养的第一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富有创造性、引导性、整体结合性。也就是说,首先只有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教学中体现创造性方式,才能使幼儿学习和认知到创造性的重要性,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创造性的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幼儿教师必须有创思意识和思维方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解决实际问题,启迪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开发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智力,让幼儿可以从多个途径、多个方式参与到教师之前设计好的活动环境中。此外,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布置可以启迪幼儿进行创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才能最大限度开发幼儿的智力,才能正确引导幼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激发其智能的环境

加德纳认为,潜能能否被充分激发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受教育环境。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准备充分的环境材料,应布置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幼儿潜能的文化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的潜能。例如,在“阅览园地”中进行图书、课外读物等相应布置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在“贴近大自然”中布置相应的花草植物,以激发幼儿的感官;甚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花园中去观察大自然,发现和探索大自然中的生命和奇迹,引领幼儿在学前阶段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如何感悟。

(三)教师应客观评价每个幼儿的智力表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

每一个幼儿的先天智力都不一样,家庭条件、社会环境、先天因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智力发育,所以,教师应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幼儿。当下,许多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强行将幼儿分成聪明、一般、笨等几个层次,这本身就是对幼儿的一共不公平待遇,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必然会表现更差,但是如果幼儿教师可以客观的评价幼儿的智能表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那么幼儿就一定会表现出丰富多样的不同智能结构,此时教师也会发现,每一个幼儿都有着比其他幼儿强的部分和弱的部分。

三、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波斯纳和加德纳都认为幼儿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成果进行客观、严谨的批判和分析,才能使自己在专业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跟稳。《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到的教育反思为我国幼儿教师提供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幼儿教师应当学习加德纳的那种对理论知识的质疑精神和对学习探究的热情,形成具有主观意识的反思精神,自觉的对自己的教学理论、教学方式和思维进行反思,并将反思视作自己教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反思不仅仅只是反思教学理论、方式和思维,还要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教师要在反思中及时的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幼儿教师应反思自身的智能结构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以及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学前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幼儿教师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反思自己应当具备怎样的智能结构;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全部发挥了自己的智能优势;反思如何利用自己的智能优势带动幼儿的智能发展。幼儿教师只有在对自己的智能结构进行了客观、准确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活动,才能呢个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智能,使教学活动更加充满创意和个性。

(三)幼儿教师应反思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是否将多元智力理论与我国特定文化背景下幼儿的智能特点结合起来

在新大纲的广泛实施中,我国的幼儿教师应不断的汲取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用以指导和完善自己的幼儿教育工作,深入思考自己是否了解了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本质,是否在利用多元智力理论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了我国的文化背景,是否结合了幼儿园的事情情况,是否结合了幼儿的智能特点,是否在教学中有了创造性,是否改革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多元智力理论的精华,才能使多元智力理论在我国的幼儿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软暴力;形式;特点;成因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22-02

受“不打不成才”、“师道尊严”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体罚、变相体罚曾经是部分教师教育学生的法宝,随着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园暴力从曾经的熟视无睹,变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实施后,在学校的规范和监管下,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的现象日益减少。但近年来,一种以冷漠、蔑视、厌恶、辱骂、恐吓等为特征的“教育软暴力”正在悄悄地向人们走来,幼儿也同样成为了教育软暴力的直接受害者。有调查显示,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幼儿园中,体罚幼儿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但幼儿教育中“软暴力”倾向却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幼儿教育中的“软暴力”是我们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有学者倾向于通过加强社会立法和对教师进行惩处等方法加以解决,笔者认为上述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但仍是头痛医头的“堵”的方法,不是最终手段,要从根本上消除“幼儿教育软暴力”,关键是要把幼儿教育放到社会和教育的大背景中去,了解产生“幼儿教育软暴力”的社会的、经济的、教师本身的原因,并运用教育管理和社会力量加以解决。本文愿就幼儿教育中的“软暴力”问题进行多方面探讨。

一、幼儿教育软暴力的含义及其危害性

1、什么是幼儿教育软暴力

“软暴力”又称“精神暴力”、“精神虐待”、“心理虐待”、“心灵施暴”或“情感虐待”。“教育软暴力”是指教育者有意或无意、经常性或习惯性发出的任何影响学生人格正常发展,伤害心理健康的言行。“幼儿教育软暴力”则是幼儿教师对在园幼儿实施的一种教育软暴力行为。

2、幼儿教育软暴力的危害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受“软暴力”影响的幼儿大多都性格内向、孤僻、软弱、心理压抑、缺少合作精神等,这对他们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幼儿园是个人最早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它是幼儿接触家庭以外世界的第一步。幼儿教师的道德观念、语言习惯、个人素养等都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幼儿的健康成长。

2009年在上海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10余位专家谈到了目前教育存在的几大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可怕的“教育软暴力”。 与体罚式暴力不同,软暴力使用的手段“新颖别致”,教师非但不要“动手动脚”,有时甚至不需要“亲自动口”。其实,“软暴力”对幼儿的伤害力甚至超过肉体上的折磨,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远比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与肉体虐待不同,教育软暴力往往通过教师的言语、神态、表情等表现出来,虽不伤及皮肉,却戕害心灵,扼杀个性,个别受害者甚至发生心理变态和道德沦丧。如果说强大的“硬暴力”摧残的是肉体的话,那么,温柔的“软暴力”摧残的就是心灵,幼小的心灵。“软暴力”表面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软暴力”造成的后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因为不流血的伤口比流血的伤口更疼痛。“软暴力”和“硬暴力”一样,往往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而结果常常是以犯罪或者是其它的恶性事件告终。

二、幼儿教育软暴力的特点

从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软暴力”的现状以及各项研究来看,它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性和严重性

幼儿教育中的“软暴力“并非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新问题,而是一直普遍存在于各地各类幼儿园。随着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的行为为全社会所诟病,该类现象逐渐减少。同时“软暴力”现象却有增无减。由于得不到有效的遏制,近年来随着私立幼儿园和大量寄宿制幼儿园的出现而有不断蔓延的趋势。

2、主体的特殊性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纪林芹表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批评的耐受力不同。幼儿教育软暴力的受害者是3―6周岁的儿童。幼儿最认真,老师说什么他们都信。和遭遇校园“软暴力”的中小学生相比,幼儿毫无自我保护能力,也更加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受到的伤害也会更大,而对中学生的影响略小,因为他们已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

3、隐蔽性和长期性

“幼儿教育软暴力”往往发生在特定的地点――幼儿园里。因为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是托班制(在园一天),有的私立幼儿园还采取寄宿制,孩子一周有五天呆在幼儿园里,除了幼儿自知外,家长和外人常常不知实情,而幼儿因记忆力、语言表达、性格特点、无法自我保护以及不具备太多是非判断能力等,对于教师的软暴力无法抵制,也无法跟家长一一讲清楚,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软暴力”是隐蔽和长期的。

4、多样性和复杂性

目前的“幼儿教育软暴力”形式多样,既包括用威胁恐吓、教师故意冷淡疏远、使用伤害幼儿自尊和人格的语言或足以引起幼儿强烈自卑的言语等等;还包括过于迁就、不加管束等行为。

三、幼儿教育软暴力形成的原因

“幼儿教育软暴力”产生的原因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其产生既有社会生活环境、教师个人素质的原因,又有经济、幼儿园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和历史原因

因为软暴力对人的伤害比较隐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步显现,所以在很长的历史时间内都未引起社会和公众的注意,更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加以限制。同时,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又普遍偏低。一些调查表明,中国大部分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崇高的职业感,觉得是教师职业中最低的一等。一方面,他们要承担繁重的备课、教育教研等常规性教学工作以及维持纪律、管理学生等繁杂的非教学任务,而独生子女的教育难也是不争的事实。多数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都会从职业良知的角度出发,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千方百计地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来矫正少数幼儿的问题行为。但是有的幼儿园聘任的师资少,班额大,为了让幼儿能“安静”点,有的教师不得不使出了“软暴力”这个杀手锏。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还面临着信息社会更新知识,需不断“充电”和提高文凭等时代要求。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是“教育软暴力”产生的温床。

2、经济方面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老百姓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幼儿园收费标准不一,一般都是根据各幼儿园的地理位置、师资力量和硬件建设条件而定,这使得营利性的私立幼儿园越办越多,与公办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加之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大力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聘任制的施行,教师“铁饭碗”被打破以及绩效工资的实行所导致的教师间激烈的业绩竞争,也使幼儿教师们倍添压力。许多幼儿园对幼儿在园期间遭遇安全事故、教师体罚幼儿等行为的都明确规定了对责任教师的经济处罚措施,而对“软暴力”现象则极少提及,也没有相关规定。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不少教师心浮气燥,心理失衡,导致“软暴力”行为屡屡发生。甚至有的幼儿园出于经济和名誉的原因,只要孩子在园安全,乖乖听话少惹事,没有家长投诉,就默许了教师的软暴力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幼儿教育软暴力”行为的蔓延滋生。

3、教师自身的原因

(1)理论学习少,教育观念未真正改变

虽然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很多幼儿教师在课改潮流影响下也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新教育模式和方法,但大多数幼儿教师因为理论学习少,“形式”学习多,因此并没有真正转变传统教育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大教育观。幼儿是一个稚嫩而脆弱的群体,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说:“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要求幼儿园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充分认知和尊重幼儿生命特性的基础上来进行。

(2)教师自身素养和转嫁压力

教师自身素养包括业务素养和师德素养。有的教师为了让自己班的能在各类评优中取得好成绩的“功利性”目的,就给每位幼儿制定同样的目标,力图实现全班“齐步走”,只要有幼儿达不到目标,就不免遭惩罚。

当然,除了业务素质与师德问题,有的幼儿教师还可能把自身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不满以及不良情绪以“软暴力”形式转嫁到幼儿身上。而这些“软暴力”行为,如果教师自身并未真正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就会愈演愈烈。

四、减少幼儿教育软暴力的对策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软暴力现象的产生原因有多个方面,对策也很复杂,我仅从幼儿教师教育方式的角度提一些看法。

1、树立爱与宽容的教育理念

有关专家认为,对教师的语言及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无疑是必要的,但这个外在的规范还需要教师真正树立爱与宽容的教育理念,只有这种内在动力,才能把“软暴力”从那些发霉的心灵中逐出。适当惩戒和表扬鼓励一样,都是教师实施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惩戒的前提是让孩子体验到爱。儿童教育专家曹云昌博士表示,只有当孩子能够体验到你对他的爱时,你才可以实施惩戒,惩戒需要运用一定的教育技巧,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惩戒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孩子更加积极进取。当使用软暴力的语言来要求他人时,得到的只能是不满和怨恨,起不到交流的效果。

2、与幼儿进行平静、平等地交流

如果教师发现自己经常使用软暴力的方式来对待幼儿,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本身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工作压力过大,或教育方法不对头等。当一个人处于压力或困惑之中时,是很容易出现无意识暴力倾向。当我们面对幼儿时,要时时提醒自己克制情绪,要平静、平等地与幼儿进行交流。自己的问题需要认真去处理,不能将孩子当成出气筒。教师应谨慎地运用批评、惩罚等教育手段,以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为下限。大力提倡愉快教育、鼓励教育、指导教育、协助教育、合作教育,以抑制专制教育。

3、采用科学的“惩罚”方式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范文第3篇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1.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开发幼儿的智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而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的一个工作。所以我们不可以仅仅靠以前那种非常单一的、平面的智力观就认为已经开发了幼儿的智能,我们要用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式去引导幼儿并且真正去开发他们的智力,不能局限了他们的思维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幼儿教师一定要给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不只是单一的、片面的去发展智力,应该从各个方面全方位的、立体的、更加深层次的去发展幼儿的智力。所以给予他们大胆的想象空间、发言权,幼儿教师更多地去鼓励幼儿发挥更好的想象,那么,将来幼儿的智力发展将会越来越好,真正做到“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全方面的发展。

2.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而不能够有任何不平等的眼光。作为幼儿教师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时候要做到心里有一杆秤,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他们的思想非常单纯,都想得到老师的关心,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位孩子,不能够去偏袒谁,有错误要批评,有进步就应该得到表扬,这样,每一位孩子都会觉得只要自己进步了老师就会来表扬我,那么他们就会努力地去学习去表现,进步给老师看,一旦得到表扬,这会让他们以后更加努力去得到更多的表扬,这样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3.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的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大多数都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测验是有很多缺陷的,因为这样的测验具有局限性的,有了局限性那么幼儿就不能够全方面地展示出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大多数人采取的这样一种做测验的方法,他们就把幼儿局限在了语言和数学逻辑这样的两种智力和潜能里面了。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多种领域去观察、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和智力,这样的结果远远要比那种局限性的结果更加可靠,更加的确切、真实。所以,幼儿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而不是看表面,看某一项活动就得出结论。而不是没有发现他们某处方面的智力和潜能就忽略了他们其他方面的优点,只有全面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潜能才能够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所以,幼儿教师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后一定要进行反思,想想上课的时候有什么地方不足,当然,好的地方也要记住,要扬长避短,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不足的地方,将自己好的方面在做得更好,不能够上完课就和完成任务一样,这样是不行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是时间再久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会上来,因为如果认为一样的完成课堂教学不仅自己水平提高不了,还是对幼儿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小孩子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不但学不到知识而且智力、潜能等都得不到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范文第4篇

一、什么是师生间沟通?沟通有何意义?

所谓沟通是指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师生间的沟通是建立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渠道,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成人有时忽视了与幼儿进行沟通,忽视了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满足,以致因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造成代沟,教师与幼儿缺乏沟通,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因此,成人与幼儿之间需要沟通,在互相沟通中,得到宽容、理解、支持和尊重。而师生间的沟通,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间的了解,在沟通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并有一种充分的接纳感,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良好的个性,是师生间沟通的保证

一般而言,幼儿喜欢和善、耐心、公平,对幼儿有兴趣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儿童、脾气坏的教师。热情的教师相对冷漠的教师更乐于助人。热情与容许对原来成就水平低、缺乏学业动机的幼儿有良好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幼儿。如,我们班上一幼儿,在回答不出计算题时,一本正经地对老师说:“我妈妈说我是吃忘记蛋长大的。”全班幼儿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并没有取笑他,而是诚恳地对他说:“你我只要认真想一想,一定会算出来的,待会儿,我们再一起学一学好吗?”游戏时,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也充当起了小老师,耐心地帮助他,终于,使他学会了,他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不再以为自己是天生比别人差

三、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师生间沟通的前题

人的需要种类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需要的指向将其分为七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幼儿是社会的人,因而,幼儿具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要求自主,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要求负一定的责任。对幼儿被赞扬和被认可需要的适度满足,可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

幼儿的自信心。在师生的沟通中,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是欣赏的态度,就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 ,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的,乐于与教师进行情感与认识上的交流。如:一次幼儿在绘画时,一名幼儿将海水画成了红色,老师看见后,好奇地问:“咦,你的海水为什么是红色呀?”幼儿见教师没有责怪的意思,便大胆地说:“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把大海照得红通通的,海水就变成红了。”反之,如果教师采用训斥的态度,强令幼儿改正,便得不到沟通的机会,无法了解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

四、师生沟通中应掌握的原则

师生沟通过程中,常会因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主动与人沟通能力差,教师的权威地位等原因阻碍沟通,造成双方沟通的困难或沟通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掌握一些与幼儿沟通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

建立人格的平等关系,是师生间沟通的基础,也是幼儿是否愿意、喜欢和教师沟通的关键。我们成人间的沟通,是基于双方人格的平等。而与幼儿沟通时,我们往往会因为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还不懂事,更因为教师的权威地位而忽视这点,以希望、说教的方式来与他们沟通,“你应该这样做,而不要…… ”忽视了幼儿作为完整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体,使幼儿感受到来自权威的压力,这些都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创设主动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放下做教师的架子,虚心向他们“请教”,做几回学生。记得有一次,小朋友们都在玩游戏,李缘小朋友能对照着小卡片搭直升飞机,照像机等物,立体感很强。教师主动走过去要求他教给老师,他很惊奇,眼睛睁得很大,仿佛在说:“你是老师,怎么不会呢?”明白了他的心理教师说:“老师也有不会的东西,不会就要向别人学。”听了老师的话,他点了点头,很快他教老师学搭直升飞机,不仅这样,他还乐意教别的小朋友。事后,他充满自信地对别的小朋友说:“老师搭的这个直升飞机,还是我教给她的呢!”第二天一大早,她妈妈就向老师反映李缘在回家路上,跟她说了许多在幼儿园里的事情,了解了李缘在幼儿园的情况。接着晨间活动时,李缘又玩起了昨天的玩具,还等不及地拉着老师的手,告诉老师他的秘密:他最喜欢搭飞机和小汽车,长大了要开汽车……。一件小小的事情,使我们认识到,让幼儿感受老师的平等对待,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为今后幼儿与教师主动地沟通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我班的李娜小朋友,性格活泼开朗,走路一跳三蹦,喜欢唱歌跳舞,可她刚到幼儿园的时候,不象现在这样,总不能和别的小朋友玩在一起,小朋友说她抢玩具,不给大家玩,她马上就钻到桌子底下去,谁也不理睬。一天上午的桌面游戏才开始,史梦莹就喊起来了:“老师,李娜又抢我的玩具了!”我快步走到他们这组,用眼睛寻找李娜,“她在桌子底下。”一名幼儿批评着李娜说。见此情景,我连忙蹲下去,拉着她的手,向她表示教师没有怪她,并且和她一起玩具。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老师,我想玩史梦莹那边的玩具!”我点点头,一边告诉她,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呢?别人的玩具能抢吗?想一个办法来解决,在这样宽松的气氛里,我和她讨论了如何与小伙伴进行交往和游戏 ,如何协调自己和同伴的关系,并且,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创造机会多让李娜和小伙伴一起游戏 ,同伴告她状的声音渐渐减少了,李娜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再也不会钻桌底了,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当幼儿在遭遇到冲突或挫折时,他们往往希望寻求成人的同情和接纳。如成人对孩子表现出接纳,会有效地缓解甚至消除幼儿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幼儿的所做所为并不合科乎情理的情况下,教师也要接纳幼儿,等他们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幼儿细作理论,这时,幼儿能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再与幼儿细作理论,这时,幼儿能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幼儿的自尊,更好地解决问题。

2.适时的原则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字:需求分析;幼儿英语教师;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02-01

1.研究背景和意义

需求分析( needs analysis, NA )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需求分析理论最初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课程开发理念,即通过不同群体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训练学生来构建课程( Rodgers,1980)。在我国的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后来逐渐扩展到外语的教育的各个层面。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日益重视,我国的幼儿教育逐步呈现低龄化的特点。因此英语教育和外教作为幼儿园的一个特色正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幼儿园全面铺开。但是随着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幼儿英语教育的匆促上马,幼儿英语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并没有跟上,造成了幼儿英语的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基本的英语专业知识。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幼儿英语教育的质量和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本文将从需求分析为理论依托,以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师的需求着眼点,对幼儿英语教师的素养进行探讨。

2.幼儿英语教师素养的界定

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提出的专业教师素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义。由此可见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是指对幼儿心理和生理特点有所掌握,具有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通同时还应具有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英语教学法和英美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也就说幼儿英语教师应该既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又精通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幼儿英语教学理论,且能够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的专业人才。

3.幼儿英语教师的需求分析

著名学者束定芳( 2004 )认为需求分析的出发点应该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外语的不同需求而进行设计。因而,本研究选取了15所在乌鲁木齐是开展幼儿英语教育的幼儿园,分别以15名幼儿园园长和和来自这15个幼儿园的267名家长以及32名幼儿英语教师为研究被试。以期通过本研究发现在幼儿英语教师实际素养和用人单位以及家长需求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后发现,乌鲁木齐幼儿英语教师的实际素养和用人单位以及家长的需要之间存在这巨大的差异。

3.1 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幼儿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在问卷调查的15名园长和263名家长认为幼儿英语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技能分别语音、语调准确、口语表达准确和掌握相关的英美国家文化。而在对在职的32名幼儿英语教师却发现69%的幼儿英语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语音学和英语教学法。36%教师认为自己的发音不太准确或者是基本准确。在文化背景的调查中显示超过70%的教师没有学过英美国家概况,不会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幼儿主动介绍英美国家的相关文化。在语言专业技能方面,主要调查了幼儿英语教师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调查结果显示幼儿英语教师四项技能中阅读能力最强,其次是听力、口语;最弱的写作能力。

3.2 在教学技能方面园长和家长最看重的幼儿英语教师相关的幼儿英语教学法和课堂组织能力和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在对教师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80%的教师具有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但是仅有48%的教师系统的学习过幼儿英语教学法,了解当前幼儿教育英语教学的前沿资讯。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幼儿英语教师素养的调查,不难发现,首先、大部分乌鲁木齐市的幼儿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出身,多部分教师都是根据幼儿园的教学需要从学前教育专业转行从事英语教学的。在担任幼儿英语教师之前,部分教师经过了较为简单的英语培训或者教材培训,还有一部分教师则没有机会接受相关培训,只能在不断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

3.3 从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幼儿英语教师素养的要求来看,普遍希望幼儿英语教师要具有专业的英语专业背景,尤其注重教师口语、发音等这些对幼儿有较大影响的基本技能。同时希望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英语专业的相关的教学法,使幼儿英语课堂变的生动、活泼,使幼儿易于接受和喜爱。

4.研究的启示

通过本研究发现,目前乌鲁木齐市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参差不齐,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还有待提高。这与我国专业的幼儿教师数量匮乏有很大关系,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幼儿英语教师的素养:

4.1 在现有的学前专业的基础培养英语方向的学生或者开设英语专业(学前教育方向)。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最主要的来源应该是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 这一点是勿容置疑的。因为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顺应着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巨大需求, 积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发相关专业。

4.2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现有幼儿英语教师进行继续再教育。这样才能是现有在岗的幼儿英语教师快速的适应岗位需求。因此国家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可以依托本地师范院校或其它规范的教师培训机构, 有计划地组织在岗的幼儿英语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再培训。事实上即使是经过幼儿英语教育专业系统培养出来的合格教师, 在从业期间也应该不时地为自己"充电"。因为时代在发展,"终生学习"应该是每一个人都信奉的真理, 否则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