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和艺术的关系

文学和艺术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学和艺术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学和艺术的关系

文学和艺术的关系范文第1篇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行为特点及思想状况

1.文化基础底子薄,专业情结浓厚

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后很多高中阶段文化课基础较差对其它普通专业高考无望的学生把报考艺术类专业当成曲线入学的“捷径”,临时决定走“艺考”的独木桥。这些临时突击强迫出的“艺术灵性”,对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必然造成巨大的隐患。

2.思想活跃,理想信念淡薄

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活跃,但受专业教育的影响,普遍缺乏政治热情。“艺术超越政治”的超然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他们大多在思想认识上不太完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容易滋生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目的与价值为取向的个人主义思想。

3.个人主体意识较强,个性张扬

艺术类学生在对形象、情节、情感、行为的把握和运用,善于求新、求异、求变。他们在思想行为上力图打破陈规,不受世俗观念的拘束,敢想、敢闯、敢说、敢干。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较多地强调自我,喜欢标新立异,籍以引人关注或以高傲自居。

4.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

艺术类专业学生在生活中,每每遇事不够冷静,情绪调控与管理能力较差。这些学生认为“不走寻常路”是学艺术的学生的个性所在,认为常规管理束缚了艺术天赋的发展,在外形上、服装上、行为举止上体现出玩世不恭的现象,集体组织观念、社会公德等在一部分学生中有弱化的趋势。

5.缺乏合作意识,注重个人利益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个人本位主义较强,集体观念弱。比较重视个人在专业以及其它领域的突出能力,而不太注重协力合作,表现在校内集体活动中大都比较冷漠,追求意想不到和一鸣惊人的个人理想。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从个人的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6.外出实践机会多,容易物质化市场化

艺术类学生因专业学习的需要而有机会多次去各地实践,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可以“接”不少“活,赚取不菲的报酬,这并非坏事,但因此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容易侵蚀一些学生,使他们表现得冷漠现实,缺乏公德心。

二、艺术类专业学生特性的形成原因

艺术类学生在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中,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青年学生自身等诸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社会对艺术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到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在教育界上谈起艺术类学生,就会令人想起学生明显的个性。在社会上,强调自由、个性张扬等已成为艺术生的标志。二是艺术类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大部分的艺术老师本身就是从艺术类院校毕业,有着艺术类人才的典型特性。无疑对学生来说就是权威的带动,促使自身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三是专业学习思维的培养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艺术类专业学习上讲究夸张、抽象、个性、随意等,随之就会带来思想认识上的变化,而思想认识的变化就会带来行为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个性的形成。

三、采用行之有效方法开创艺术类专业学生工作新局面

1.重视学管队伍建设,以身作则

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要注重自身人格修养,要有一颗爱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融入细腻的感情。特别是作为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管人员,必须做到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而且最好还应该具备深厚的艺术素养,惟有如此,才能得到学生的心服和尊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专业扎实、思想过硬的专任老师兼任班主任。

2.以人为本,教育与管理并重

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既要依靠教育,又要依靠管理,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具体表现在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不能单纯的采取严加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应该努力作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注意把握学生心态,注重因人而异,既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也不能脱离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

3.开展多样文化活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通过组织开展人文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汇演、绘画活动、校园写生、设计比赛等,给他们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启迪,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个性优势,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相互协作精神等方面起了很好的效果。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体系

因其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学生要缴纳高额学费,过重经济负担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生和生活,经济压力大,从而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再加上艺术类学生过于感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偏激思想,导致心理失衡。这就要求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专业学习、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三个方面。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干预协调,防范于未然。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净化艺术实践环境

针对艺术类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多,易受负面影响的特点,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先导性的艺术伦理及艺术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初步具有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心理准备,从一开始就以正确的价值观对待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认真对待艺术实践,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还提高了艺术素养。

总之,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管理工作要求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营造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的德育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长恩.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解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文学和艺术的关系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1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是人们现代生活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就是因为影视具有吸引人们眼球和情感的艺术感和文学性,贴近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情感的需要。影视文学是电影和电视文学的统称,再现的是源于生活和社会的现实描述,反应的是人类原生态的社会写照和情感的表达。无论是电影或者是电视,文学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在影视艺术里文学是必备的核心因素,影视离不开文学,文学也因为影视而繁荣和更具可读性。

一、影视艺术的内涵分析

所谓影视艺术就是电影和电视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展现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曾说:“在作为电影世界支架的空间――时间复合体(或空间――时间连续)中,只有时间才是电影故事的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构件,空间始终是一种次要的、附属的参考范围。”[1] 苏联的瓦斯菲尔德说:“电影艺术作品中的时间――无论是天文学的时间或形象的、蒙 太奇的时间――总是在空间里,在一定的纪实性的或假定的环境里实现的,影片的结构便是一个空间――时间的范畴。”[2]从上述两位权威学者论中可以看出,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表现,在时间的延续过程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屏影像,在空间的表现过程中展开画面形象,让作品在多角度和多方位得到表现,得到平面式和立体式艺术效果。这门艺术主要反应的是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等流动媒体的艺术效果。电视艺术来源于电影艺术的启发和创新,是发展最快,影响最广的新生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和繁荣昌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影视文学的内涵分析

所谓影视文学就是电影文学和电视文学的统称。它们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不断把传统的语言文字、历史记载、传奇故事、小说、舞蹈、歌剧、诗歌、戏剧、散文等进行二度创作和形式创新,并以“声”、“画”形式展现文学内涵。影视文学虽然不及传统的文学形式历史悠久,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快速变化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并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而且影视文学是一个迅猛向前发展的新生事物,将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一个崭新的纪元。人类已经离不开这一样个现代化的、富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型文学形式。

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一样,它把音乐与雕塑、建筑与舞蹈、戏剧与绘画、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听觉体验、有声语言与动态画面构成影视文学的重要素材和创作对象,有机地形成影视文学,并通过运用形象思维和综合艺术的展现,来充分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培养人们的审美感知、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的审美意识。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二者虽然名称不同、含义不同,但是它们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存在着艺术的共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是一对姊妹关系。

(一)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的共性。

从内容的表现上看,影视文学总是以人为创作对象,人的思想活动为创作主线,把各种关系有机结合,创作出完整而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声、画”形式来感染人们的情绪,这就要求文学剧本的形成需要极强的艺术性。影视艺术亦是如此,必须以人为中心,以情感为链条,通过时间的或者空间的手段来表现和烘托文学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从创作手法上来看,它们都是通过运用形象思维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社会属性进行文学剧本原创作,以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展开等复杂的现代化手段来叙述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生动性和视觉与听觉的愉悦性。

从审美角度上来看,它们都是通过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描绘真实的社会生活和真挚的思想情感表达,来唤起人们对影视文学和影视艺术的审美情趣,带给人们视觉的赏心悦目,情感的跌宕起伏,故事的起始与终止,剧情的喜怒哀乐等等,都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对美好人性的唤醒与批判。

(二)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姊妹关系

文学和艺术的关系范文第3篇

(一)价值

1.历史价值不管是什么样的民间文学艺术,我们都可以通过对其特定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时期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族群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习俗。例如在昆曲《牡丹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家庭结构,以及长幼尊卑、界限分明的人际关系,认识到当时的人们对于封建伦理纲常的看重,这些历史都令人感到无比生动鲜活。再比如通过对纳西族东巴纸制作步骤流程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中见识到纳西族人的智慧,了解当时的纳西族的生活文化发展水平。同时,通过了解东巴纸生产者、制作者的技艺传承以及他们不同的人在东巴纸生产流通过程之中的作用和地位,又使我们认识到纳西族的社会、经济关系,这些都是历史的重要组成内容。作为一种长期得以流传的人类文化活动,民间文学艺术反映了特定时期民众的集体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应当指出,上述定义当时是针对民族民间文学而言的,民族民间文学多以口耳相传为创作和传播方式,于民众的世代传承中产生发展,是对人们的生活文化和思想情感的反映。而考虑到民间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民间文学艺术的重要内容,因此它的某些特征可适用于民间文学艺术。

2.文化价值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的民间文学艺术对人类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它对于不同种族和民族的杰出才智和聪明创造能够进行鲜活生动的记录,它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每个种群或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可重复、无法替代的独立体系,具有自身独特的创造性和其特有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价值,它们都是具有自身特有价值的独特文化传统,而这也正是民间文学艺术文化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所在。

3.现实价值在民间文学艺术的价值体系之中,除了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之外,还有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等现实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跨越不同历史时期通过纵向的时间维度来审视民间文学艺术的价值。现实价值则是在当前时期,在现实社会空间中看民间文学艺术,就会发现其必然具备真、善、美的价值,就会发现民间文学艺术应用在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民间文学艺术的科学价值一方面是指许多民间文学艺术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如分布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藏药、苗医药,其本身就含有相当程度的科学因素成分,这就为我们进行科学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民间文学艺术较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多、更鲜明的跨领域的文化特征和跨学科的知识属性。而民间文学艺术的经济价值是指:以做好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和抢救为前提,将其进行经济资源化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而这同时也是开展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重要立足点。我们应该认识到,以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合理适度的商业化开发也会为民间文学艺术自身的长远发展带来蓬勃生机。

(二)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意义客观来说,以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下简称《Trips协定》)为代表的现行知识产权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创新,但却导致了以穷国向富国、弱势群体向强势群体为方向的全球财富转移这一严峻现实。很多情况下,民间文学艺术是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生计所在,其保护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民间文学艺术是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长期传承的知识,是构成这些族群地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石,传承这些知识的人们理应获得尊重并享有分享利益的权利。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左右文化活动,导致文化被商品化;对文化多样性由于文化的标准化发展趋势而遭到破坏;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由于工业文明的急剧发展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来临到遭到不断破坏等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问题困扰了全球文化的健康发展,人类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好这些问题,甚至还有可能导致现有的发展成果被吞噬。因此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不只是那些持有人的责任和义务,富国和强势群体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它既是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也是摆在我们国家和各族人民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民间文学艺术的国内保护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正式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之中的一部重要法律。由于民间文学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也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提供了新的依据,进一步深化了我国文化领域的法律内容。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整体上属于行政法性质的保护,仅以国家或相关地方政府部门为权利保护的主体,而将民间主体作为从属的被管理者来对待,因此并不利于民间文学艺术创造传承者权利的实现和保护。我国目前对于民间文艺的保护方式主要是以行政措施协调为基础,使各方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这样虽然可以从各方面多层次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但却仅局限在公法范围内,并未涉及民间文学艺术的私权保护,正如前文已经提到过的观点,民间文学艺术往往是一些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生计所在,其保护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民间文学艺术是这些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长期世代相传的知识,构成了地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石,传承这些知识的人们理应获得尊重并享有分享利益的权利,如果仅从行政层面对于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却忽略了创造并将成果历代沿袭下来的民间文学艺术主体,那么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就很难称得上是长远、可持续的。

三、结语

文学和艺术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主义 设计 关系

一、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一)艺术家和设计师分合

在现代主义阶段,有一社会分工的存在,艺术家和设计师分属不同的职业,二者是有区分的。但,由于学科的交叉性现象和职业的自由选择性,艺术家从事设计,设计师从事艺术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艺术家对设计的贡献,设计师对艺术的鉴赏,因而出现了十分复杂的情况。艺术家和设计师有所交叉,有所影响,这是二者合的体现。所以,二者有分有合,是一个复杂的共同影响的状况。

(二)形式化因素上的一致

艺术发展到现代,风格开始从古典写实过渡到现代抽象,重视于对食物外形具象描绘的手法让位于对作者的内心和外界世界感受的具象非具象手法。就现代设计而言,从表面上来看,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机器批量生产要求的标准化、统一化,客观上需要其产品形式和结构的尽量简洁而精炼,所以出现了设计简洁的艺术化外形和精炼的产品结构。其实,这一结果的出现是由于时代所带来的现代设计功能主义的兴起而引发的。可以说,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要求设计适应机械化大生产的需求形式趋向于简洁化。而相应时代潮流变化的艺术也出现了抽象化、几何形式化的趋势,这种抽象几何化的艺术形式刚好与设计简洁化的要求合拍,走向了共同的形式结合,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三)互为影响与会合

艺术性的审美观念向设计性的审美观念转变。现代主义时期,艺术的审美观与传统相比发生很大变化,从传统的“模仿”向抽象与移情为特征的“表现”发展。绘画性的语言被要求具备逻辑语言所具有的共样性质,即一致性和完备性。模仿的内在含义是忠实于自然事物,表现则意味着自然事物之独立性的丧失,意味着主体通过形式构成而将内在之不可呈现出来的东西显示出来。绘画性的再现性向分析性转化,这一点又巧妙地为设计所用。这种观念支配着艺术家们设计创作,使其在设计中注重设计形式感,并赋予这种现代形式以新的理念。现代主义之前,不管是设计还是艺术,均重视装饰性;现代主义时期,工业化机械大生产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人们开始觉得机械是一种工业时代美的标志,设计和艺术分别出现了“功能决定形式”和歌颂机器文明的未来主义、先锋派等流派,虽然出现形式不完全一致,但在标志着装饰性语言向功能性语言过渡这点上是一致的。而后来,现代设计和艺术也达成了形式上、结构上的统一。

二、艺术与哲学

(一)哲学是艺术的思想根源

西方现代哲学在本体论上,大多具有唯心主义色彩,在认识论上大多具有非理性主义色彩,在人生哲学上大多具有悲观主义色彩。西方现代哲学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如果没有西方现代哲学作为理论基础,就不会有所谓西方现代艺术。西方现代艺术的思想根源是各种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与后现代为西方现代艺术从美学思想到创作方法上提供了理论根据,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现代艺术在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其中一些艺术技巧和手法具有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增加了艺术的表现手段。但是,现代艺术常常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否定和排斥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把一些艺术主张推向极端,使得作品怪诞离奇、隐晦费解、抽象混乱,有时达到了极端荒谬的程度。从哲学与艺术的关系看,现代派艺术又用艺术的方式宣传了西方现代哲学各流派的思想。有一定的西方现代哲学流派,就会有相应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

(二)艺术是哲学思考世界的重要途径

艺术同时是哲学家审视世界、思考社会、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哲学和宗教一样属于系统的、理论的逻辑意识体系,哲学家的作品同样需要艺术,否则再精妙的理论也会显得枯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思想基础,除了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之外,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海德格尔生存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等,都对其产生和发展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艺术与文学

就文学的现代主义而言,它表现为文学从既成的准则、传统、常规中的解脱,它是观察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意义的新方式,是表现形式、风格等方面的尝试(有些是卓有成就的)”。这个解释突出地表明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性,那就是对传统的反叛和刻意地求新。

(一)从属关系

文学是一门艺术,但艺术绝不仅仅是文学。如果说艺术是一条宽广长流的大河,那么文学就是其中的一条分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文学就是语言文化的艺术,扮演着艺术生活的主角,艺术的产生往往就需要坚实的文学做基础。但艺术不仅仅是文学,它却包含广泛,我的个人理解就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与事物都是艺术。艺术本身就包含褒义,它可以说是人们精神和思想上的一种向往,是用行为和行动去美化一种事物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和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 保尔・苏利约.理性的美[M].1904

文学和艺术的关系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艺术的语言要动听、感人、耐人寻味,最终达到得以感己悦人的神奇功效。

自古以来,语言一直是人们联系外界事物和表达内在思想情感的工具。语言与艺术原先根本没有什么沾亲带故的关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人类在全面直观地对世界一系列的认知过程中,经历了几个世纪漫长而艰难的跋涉。在历史的改革和变迁期间,人们开始从发展的眼光出发,与时俱进地逐渐清晰认识和理解语言和艺术的因果关系。

从古希腊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学界一直认为:语言在文学中主要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意义被视为文学中的主导因素,而语言的地位是次要的。即意义决定语言,而不是语言决定意义。先有意义而后有语言,有什么样的意义就要求什么样的语言与之相适应。进入20世纪。西方文学界从现代语言观出发,认为语言在文学中主要是创造意义的场所,不再是意义简单地先于语言并决定语言,而是意义在语言中被提炼并创造出来。我们拥有意义和经验,仅仅是因为我们拥有一种语言予以吸纳并融合。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完整的社会生活。这才有了因语言而衍生出美好的情感和低劣的情绪。

语言是人际关系间相处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也是人与人思维和情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虽不能表达意识的真正意义和全部内容,但这并不代表所有语言不能表达的东西就不能释放出来。语言或许是一种并不完整的表达方式,故而导致了不该产生的弊病——出现了许多语言的另类产物。如非常规的语言用词,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甚至说粗话等等。所以我们需要一种真善美的心灵去升华语言的正确性,于是,语言与艺术从此扯上了关系。人们对艺术的概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有人说:艺术是一种心灵的宣泄和情绪的冲动。也有人认为:“艺术”这个字眼,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为高尚的词汇。人们一看到艺术就会联想到许多神圣而美妙的东西,它几乎被奉为一个高雅而瑰丽的代名词。任何一件能与艺术沾到边的所谓艺术品,其无论是心理价值和物质价格。都被公认为极其高昂珍贵的。然而,只有一件而且惟有一件“艺术品”,只要我们用心就能拥有它,那就是语言艺术。如何学习、提高、掌握、应用我们的语言艺术,是当今社会的一门重大课题。

提及语言艺术,从本质上说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哲学理论深的学科。也许有人会说:语言艺术只不过是如何敏锐地反应而已,才能说话婉转得体、富有趣味性。话当然没错,但是这种理解还不够。语言艺术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精彩的闪现。为了增添情趣,语言艺术还要把幽默作为核心,更应该把它当作主线。

虽然我们对幽默的概念很难下正确的定义。不过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幽默是一种平常心、平等心的表现。”所以语言艺术要有一种抓住诙谐想象的能力。我们的语言同他人沟通,要使别人能够基本接受。直至乐意接受。说真话则为人们所最能接受,用平常心、平等心说出真心话,令自己、更令别人相信,便自然能体现其中的幽默感和言辞间的韵味。与人为善,沟通为本,平等相处,平常心态。不断造就幽默的甘泉去润泽我们枯燥平乏的语言,这种综合的结晶一且融入渗透我们的人际交往当中,定能获得双赢。此举绝对而且充分体现对语言艺术的完美诠释。

对于文学语言艺术——小说、诗歌、散文及戏剧等文学作品来说,语言是最根本的要素。每一种文学作品,都有一种特定语言文字词汇的选择与组合。其他艺术的形式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可以直接感受到,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而文学形象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以语言为中介,发掘出人的想象和联想,在入的思索和遐想中构建起文学形象,即意中之象。形象的间接性给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心理空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随意感受并补充丰富人物的形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以获得自己最大限度的精神享受和满足。

文学中的语言是形象化的语言,其特点是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形象画面的联想,给人以欲观其言、如闻其声、又见其人,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心中虚拟的艺术形象得以实现的初步阶段,就是对与之相应的文学语言进行独特的选择。然而,进一步成功地得以文学实体化的真实效果,以至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和千古永存的至理名言,将永远鼓励人们对生活充满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奋进向上的激情,进而使文学作品与读者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