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网点风险管理现状评价

银行网点风险管理现状评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网点风险管理现状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网点风险管理现状评价

银行网点风险管理现状评价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降低; 县级子公司; 资金安全风险

2009年底,广东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50个代管县供电企业实现了由广东电网公司(简称公司)代管改直管。公司直管县级企业后对其实行“子公司模式,分公司管理”,从政策、管理、人才、资金等方面大力帮扶。目前县级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甩掉了历史包袱,理顺了产权关系,初步实现了财务集中管理。随着公司一体化管理纵深推进,2011年伊始,南方电网公司就强化财务集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资金的集中管理体系作出了部署。作为县级子公司,明确自身在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和功能,深入研究造成企业资金安全威胁的因素,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细节着手,在程序化、规范化上优化财务业务流程,努力降低县级子公司资金安全风险,成为县级子公司财务管理急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以汕尾LF供电局近年来资金管理的实践与同仁探讨。

一、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概述

(一)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管理

集约的概念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财务价值链条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在“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框架下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是企业集团整体集约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出于集团资源配置的优化要求,财务集约化管理更加强调整体效能的优势发挥,通常在直接指挥、协调、检查等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管理职能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能,尤其注重监控、管控的功能发挥。集约化的“集”,是指集中资金、资源,集合人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财务集约化管理包括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本管控、预算管控、风险管控等五大集成处理系统,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核心,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绩效评价体系为支撑,形成共同作用、相互支持的“财务监管网络”。

(二)南方电网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

资金管理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优化资金筹集和使用,提升资金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公司利润质量。为贯彻国资委提高集团管控能力的要求和南方电网公司“集团化管理模式、一体化管理制度”的思路,加强财务集约化管理,南方电网公司下发了《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方案》、《分公司资金收支两条线操作方案》及《子公司资金收支两条线操作方案》(以下统称“资金集中管理方案”),开始构建资金集中管理体系。

资金集中管理的优越性是能增强资金资源调配和管控能力,进一步实现资金的高度集中和统一运营,保证资金安全,加速资金流动,节约资金成本。

资金集中管理以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构建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实现总部对全网资金的集中管控和监督,从而降低资金存量,有效控制资产负债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和有计划性的运作。

资金集中的关键是怎样将最基层资金以最便捷、高效的方式集中到“资金池”中;基层单位使用资金时又可从资金池中及时下拨资金、实时支付。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实现资金收付自如,安全、高效。

1.县级子公司在南方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按照南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方案》的规定,集团公司主要负责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筹集资金、资金配置等工作,各子(分)公司主要为贯彻落实、款项支付等业务,在资金结构环节中监督贯穿始终,为有效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县级子公司是公司资金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执行角色,职责是承担本单位资金安全管理和规范运作。

2.南方电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对县级子公司的要求

按照南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县级子公司负责安全及时回收和归集各类资金,准确编制资金支出申请,负责按批复的资金计划进行支付,管理定额留存资金,监控本单位的现金流量,编制并上报本单位的融资计划;严格执行公司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保证本单位的资金安全。

作为南网广东电网公司的县级子公司,汕尾LF供电局拥有3.99亿元资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达5.72亿元。面对如此大的资金流,应怎样安全及时回收和归集电费资金,成为汕尾LF供电局降低县级子公司资金安全风险研究的首要问题。

二、汕尾LF供电局回收、归集电费资金的现状和安全风险分析

(一)汕尾LF供电局回收和归集电费资金的管理现状

汕尾LF供电局负责LF市26个乡镇(场)34万用电客户电力营销业务。2011年6月份该局的电费资金归集情况见表1。

1.从表1可知,该局归集的电费86.45%属个人客户,归集资金面广、点散。

2.归集的电费资金以农信社占79.83%,转账和POS机归集占20.17%,说明以现金为主。

3.归集电费资金的金融机构基层网点以农信社为主。在LF市26个镇场(区)中,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只覆盖3个,而农信社则全覆盖。

4.供电营业网点与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相距较远,汕尾LF供电局的星都开发区供电所距离最近的河西信用社达15公里。

5.供电营业网点与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的营业时间操作差异。供电营业网点营业时间每周几乎是全天候,每天自 8:30―17:00,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对公业务的营业时间每周5天,下午16:30便停止办理外部业务。

6.财务、营销信息不对称。目前,财务部门与营销部门相互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财务不直接掌握电费的应收和欠费情况,营销部门不了解财务部门的管理要求;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与营销部门的电量、电费相互独立;财务部门不能掌握营销部门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7.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电费收入原由该局在各镇场区的金融网点设立收入账户,2007年农信社开通电子网络办理汇兑后,该局即只在农信联社开设一个电费归集账户,在各镇场区的金融网点设立收入账户全部撤消。各供电所的费用开支原实行备用金制度,2008年改为按月定时在局财务部门报销的制度。

(二)回收和归集电费资金管理的安全风险分析

1.营业网点的营业结束时间与银行基层网点不一致的现金滞留被盗的风险

虽然汕尾LF供电局各营业网点的电费均采取坐收方式,存入银行便直接到账,但农村用电客户大部分利用学生到镇的学校上课或赶集买卖时缴费。一般是学生下午下课后或赶集买卖完成后才前往营业网点,而营业网点的收费完成时间都是下午4:30后,此时金融机构网点已结束当天的营业。这样,营业网点的电费就只得滞留而无法当天存入银行到账,不仅存在违反公司规定的“营业网点滞留现金不得超过2 000元”的风险,同时存在现金滞留被盗的风险。

2.金融机构电费资金归集的信用风险

汕尾LF供电局自2007年就借助农信社电子汇兑网络开通撤销了属下各供电所的收入账户,根据LF26个镇场区,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只覆盖3个,而农信社则覆盖26个的实际,由汕尾LF供电局在农信社的县级联社、中行、工行开设电费收入账户归集电费。因电费缴交以现金为主,每月以现金交易的占94%,农信社的存款手续简便,各供电所乐意到农信社存缴电费,农信社的电费现金归集量达80%。由于农信社的组织机构设置、基层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原因,曾出现过压票、拖延达账、基层信用社人员与营业网点交款人员串通作弊的情况,存在金融机构的资金归集信用风险。

3.电费资金缴库过程风险

供电营业网点的现金是由各收费员直接到金融机构的基层网点交款入库。由于供电营业网点与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的距离远,加之LF地区治安环境不尽人意,收费员从供电营业网点到金融机构的基层网点完成资金缴库的过程中存在资金被抢、人员受伤的风险。

4.资金归集的到账时间风险

汕尾LF供电局从2004年起,规定各供电所收入账户的电费按每周向该局设在中行的结算户归集一次。由于各供电所的收入账户设在农信社的基层单位,归集时农信社基层单位的电费先向LF市农村信用联社归集,再由LF市农村信用联社通过LF市人民银行结算中心与LF中行交换。一般情况下,各供电所的电费归集两天可以到账,若遇LF市农村信用联社在LF市人民银行的资金头寸不能满换,各供电所的电费归集需三四天才能到账。

5.电费会计信息的管控风险

汕尾LF供电局目前对各供电所的电费考核有三项指标:一是资产经营考核指标,即对年末资产负债表应收电费余额的考核;二是对电费回收上缴的考核,要求当年电费结零,陈欠电费回收率20%,电费上缴截至年末日,回收电费要100%上缴;三是对线损率指标的考核。由于三项考核指标影响到供电公司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部分供电所在指标无法完成的情况下,采取人为调整应收账款、以备用金或查电的违约金垫付电费资金、调整售电量来完成以上三项考核指标。这种行为使得财务部门无法了解真实的销售收入及电费回收率,增加了财务风险,并给电费核算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三、降低回收和归集电费资金管理安全风险的措施选择

(一)完善用电营销MIS系统,实现原始数据一次录入,财务与营销分权限数据共享,降低财务部门的管控风险

具体做法是:营销部门在抄、核、收的过程中,把用户核销电费的原始信息录入MIS。财务部门可从营销MIS中直接查询应收、实收电费数进行账务处理,而无须重复录入。在此基础上,财务部门在MIS中输入“银行对账单”,利用对账功能自动对账,营销部门可方便地从MIS中直接查询当月对账结果,从而有效地指导电费回收工作。此外,财务部门还可通过营销MIS直接打印出“已核销坏账的回收情况明细表”、“欠费账龄分析表”、“大中用户欠费明细表”等电费核算需要的相关报表,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财务部门在本工作站就可直接、全面地了解到营销部门的电费流程及管理工作。对营销部门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数据,也可及时掌握。直接掌握完整、准确、真实的电费管理信息,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电费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以契约管理的方法,规范农信社电费归集的流程,降低农信社的信用风险

按照省公司的规定,县级子公司的银行账户资金余额须按日归集省公司的集团账户。而LF电网的用电客户分布、缴费习惯及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覆盖程度等现状,使电费资金无法直接向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归集。通过农信社的归集后,再向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归集的流程设计成为必然。LF局首先只在LF市的农信联社设立一个账户,在归集的契约条款中,规定各供电所每天将回收的电费资金以电汇形式缴社账户,次日,联社营业部自动将账户余额划转LF局设在中行的电费收入户。同时规定,若发生资金滞留,联社须按日千分之三计算支付违约金;若基层信用社滞留资金或挪用资金,由联社负责先予结付,以保证电费资金安全。2009年8月,LF局在例行对账时,发现陂洋供电所的银行汇单与陂洋信用社实际入库差额13万元,财务人员马上与联社交涉,联社核对后立即将差额补足,再自身另行立案侦查。

(三)引入保险公司的专业风险管理机制

电费资金参加商业保险,转移电费现金滞留被盗和电费资金缴库过程中资金被抢的风险。2008年LF局在自身风险防范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引入保险公司的专业风险管理机制,选择最高的日现金缴库额为投保额向保险公司购买千分之八的安全责任险。该险5 000元以上损失全额赔偿,把电费现金滞留被盗和电费资金缴库过程中资金被抢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四)运用人民银行结算中心的电子交换平台,开展银行代扣电费业务,降低现金交易的各类风险

从LF局回收和归集电费资金管理安全风险的分析,不难发现最大原因在现金交易。2011年以来,该局选择与广州人民银行结算中心合作,开展银行代扣电费业务,在营业窗口设置POS机,为客户提供银行卡缴费渠道,提高非现金缴费率。选择结算中心的电子交换平台,不论是银行代扣电费业务,还是POS机缴费业务,资金均向LF局的收支户――中行归集。这样,既保证归集及时又方便监控。经过努力,LF局26个供电所全部配置了POS机,实现电费代扣。为了代扣业务的开展,LF局积极动员各金融机构,利用金融机构的客户资源,争取供电局的中间业务市场,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结论

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县级子公司在集团公司财务集约化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中,安全及时回收和归集电费资金是其最关键的中心业务,而进行电费资金的安全风险管理是关键之首要。作为财务部门,研究降低电费资金的安全风险,按照其管理职责,是从营销部门收到电费开始,直至电费到达上级规定的银行账户为止全过程的安全风险。在这个过程中,资金的安全风险有现金滞留被盗的风险、金融机构电费资金归集的信用风险、电费资金缴库过程风险、资金归集的到账时间风险和电费会计信息的管控风险。LF局在实践中,通过技术手段、契约管理手段、引入专业风险管理机制和非现金缴费方式,努力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勇.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10(7下).

[2] 于琦.集约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境界[J].会计之友,2011(5下).

银行网点风险管理现状评价范文第2篇

关键词: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分析

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后,全球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受国际监管理念的影响,同时受金融机构案件频发的警醒,近年来,我国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加大了操作风险管理力度。2005年银监会出台了防范操作风险的“十三条”规定,2007年5月,颁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并指出,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2008年9月又颁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指出商业银行选择标准法、替代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之一来计量操作风险的监管资本,2012年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新资本协议提出的操作风险组织架构、政策、工具、流程和报告路线方面的监管要求做出了全面承接与细化,并要求国内银行业在2018年前达标。至此,在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被作为主要风险管理职能纳入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一)对操作风险管理的认识存在主观偏差

一是认为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部门或操作岗位员工才会产生的业务风险,对操作风险的普遍性、危害性和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缺乏对操作风险的有效认识和整体把握。二是认为操作风险管理主要是管理层的任务,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导致操作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度受到影响。三是管理层面还存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和认识深度参差不齐的现象,导致未能有效实施操作风险管理的规划。

(二)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实际应用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还处于初期阶段,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在风险管理实际执行中,对风险管理工具的认知和应用还存在报送数据、报告之类的初级操作,且报告的风险分析质量不高,数据错漏现象时有发生。另外,专业风险管理人才普遍欠缺,不能熟练运用操作风险三大工具实现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预警处理的全流程管理,使管理层不能全面深入了解所面临的操作风险,不能有效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发展策略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三)操作风险监测分析不到位

目前,操作风险管理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关注度不够,主要是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管理部门通常将工作重点集中在事件后的突击检查、查找问题、整改工作和处理责任人等。操作不按流程、审核不到位、随意简化程序等问题依旧屡查屡犯,不能从根源上有效控制和防范操作风险。另外,风险预警体系不够健全,缺乏事前全面、系统的评价机制,不能有效的对风险损失事件进行预测和控制。

(四)基层操作风险相对突出

基层机构数量众多,管理链条过长,监管相对较弱,是违规操作发生的原因之一。根据监管部门的案情通报,大案要案及违规事件主要大部分都集中在银行的基层机构,反映出银行对基层机构的控制及基层机构自身的操作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制度执行力不强,风险最为突出,基层营业网点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违规操作屡查屡犯。

三、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培育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管理者应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现状,营造全员共同参与的操作风险管理环境,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从经营理念、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方面形成内部积极和谐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组织多形式、分层次的操作风险管理培训,培训课程应涵盖操作风险管理实务、风险资本计量、操作风险管理师资培训等,保证各级员工获得足够的操作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

(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改善和强化绩效考核和约束机制,加强对监管政策及要求的学习与传达。由于基层机构内控水平较为薄弱,操作风险管理应把基层机构的内控执行效果作为评价、验证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标准。不仅要加强对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的及时监控,还应将风险因素的考核纳入网点负责人绩效考核范畴,并加大操作风险的考核权重,提高内控管理工作效果考核分值,明确奖惩标准。通过考核促进基层行重视操作风险管理,从而激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操作风险管理。

(三)加强内控管理与操作风险管理一体化建设

良好的内部控制建设,可有效防范起因于内部管理流程、人员以及系统的操作风险。实际工作中,对操作风险发挥主要控制作用的是内部控制体系。内控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一体化管理思路,要从组织与职责、体系与流程、管理工具和信息系统等方面将内控管理与操作风险管理两项工作整合起来,避免内控与操作风险管理中的重复工作,节约时间成本与人力资源。同时,借鉴操作风险的监控指标、风险容忍度等工具,使内控管理决策更加科学,成本效益比更趋合理。

(四)完善风险评估与监测体系,强化事前预警监测

建立操作风险监控分析平台,实现对异常交易的筛查、核查和验证,对交易、行为、实物进行实时监控。在日常管理中,应充分考虑IT资源成本优先实现对高风险业务的监控,并及时根据监控情况及业务发展实际,在现有的参数化预警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预警模型及监测体系,满足完善监控平台用户需求,加强对操作风险特性的识别,着力提升风险分析能力,识别和防控重大操作风险,促进业务流程优化和系统完善,完善的操作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

参考文献:

[1]杨天玲.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来源[J].金融与保险,2008(06).

[2]许文,徐明圣.风险映射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J].银行家,2008(07).

银行网点风险管理现状评价范文第3篇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先进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金融创新一个新的机遇。电脑、电子通讯的技术运用到金融业中,体现了金融的电子化和现代化,极大地降低了现代金融的交易成本,也缩短了传统时间和空间限制,给予客户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也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金融创新能力的高低科技实力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技术辅助邮政金融网点进行金融创新,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当然,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还是将依据互联网发展形式进行便捷化交易的方式,其主要依据第三方开发者平台进行线上金融交易运作。那么未来邮政金融网点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互联网+ 形式的打造,不仅是自身模式的快速的过渡,还需要结合网络运营的思路来健全自身发展体系,推出特色化互联网线上交易系统让用户能够依据移动客户端进行线上金融交易,方便人们的金融生活。当然方式不仅仅要体现在互联网金融思路的运用上,还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模式化的创新,让线上与线下充分的结合起来,满足邮政金融网点的未来发展的需要,满足未来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需求。

二、金融产品创新的基础原则

(一)金融产品定价

金融产品定价是金融工程最基础的工作,是保值、套利、金融产品设计和创新、以及风险管理等的基础。

(二)无套利均衡

无套利均衡的价格必须使得套利者处于这样一种境地:他通过套利形成的财富的现金价值,与他没有进行套利活动时形成的财富的现金价值完全相等,即套利不能影响他的期初和期末的现金流量状况。

(三)风险中性定价

在对衍生产品定价时,我们可以假定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此时所有证券的预期收益率都可以等于无风险利率r,所有现金流量都可以通过无风险利率进行贴现求得现值。这就是风险中性定价原理。风险中性假定仅仅是为了定价方便而作出的人为假定,但通过这种假定所获得的结论不仅适用于投资者风险中性情况,也适用于投资者厌恶风险的所有情况。

三、邮政金融创新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市场定位

在金融创新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行为模式不难发现,它渗入了邮政业务业务的各个环节,普及到了所有员工,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制度的问题,大多数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的意识薄弱,不仅仅是交行,金融机构皆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而管理层对于风险管理的理念还停留在金融危机之前,已不能适应金融创新的时代,这对大大增加风险的危害度。可以这么说,邮政金融对于如何在市场中良好的经营还认识不够充分,因而不能理清银行发展和风险管理的正确关系,从而导致了长远目标的策划失败,只关注了眼前的利益,不能良好的协调。管理层尚没有风险管理的意思,更何况全行,工作人员误以为风险管理只是相关部门的职责,在整个过程中贯彻得还不够充分。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

现代的邮政金融网点在机构上偏重于按行政职能划分岗位,而缺乏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性与灵活性,而在与考核制度上之时短期激励的制度,缺乏一个长期对员工的刺激,从而导致了员工的价值不能完全发挥,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发展都是不利的。并且内部的审计部门是主要建立有效的控制以及良好的银行内部的管理环境,再加以审计和评价银行具体业务的控制风险状况,再依据现状提出英佑的建议,从而改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但从交行的制度上来看,内控体系还是过于薄弱,缺乏英佑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表面上看,的确交行是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看上去很重视内部控制部门的样子,但只是空有其表,没能完全的融入银行整个体系之中,只是单纯一个形式主义,导致了审计审核部门过分依赖于管理层,从而影响了现实中问题的暴露和完善的解决时机,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四、针对邮政金融网点转型风险管控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金融创新风险观念和思路

任何事物都有好和坏两个方面,金融创新也不例外,他可以开创金融无限的可能性,是金融业发展的核心之一,但同样他会给市场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放大金融风险,因此我们要充分正确认识欣荣创新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次贷危机之中,由于高薪的驱动,造成了各种有毒证券的疯狂扩征,导致市场风险大大增加,这也是促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而萧山支行也已经初步尝试了信贷资产的证卷化,我们可以吸取次贷危机的经验,要将风险管理放在首位,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以及相关的责罚制度,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保持稳健发展。

(二)改变唯模型化的风险识别方式

目前邮政金融的风险管控分两个方面来说,不能过于依靠理论和客观去判断,可以适当辅助,加之采集全面的信息,配合主观的判断智慧尽可能正确识别和量化风险,毕竟信息技术还有局限性,智能代替不了人工;而金融创新机构要从硬件方面进行着手,降低判断错误的风险,提高信息收集的准确性,能够根据市场的瞬息万变迅速更新已有的数据。总之,模型化和人脑的结合,才是规避风险的最佳选择。

银行网点风险管理现状评价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2-0077-03

一、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具有“三化”特征

(一)理财产品范围的扩大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趋势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交易品种逐年增多,商业银行投资理财范围进一步拓展,理财产品销量大幅增长。理财产品由最初投资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单一保本预期固定收益,延伸到高收益高风险的信贷类等非保本预期浮动收益产品:投资标的从先前的以国债、存款为主,扩大到信贷、票据、股票、大宗商品、基金指数及与保险、信托合作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品种从境内市场扩展到境外市场,同时一些新型理财品种也逐渐成熟,如私募基金理财、假日理财、艺术品投资理财产品等,个人理财产品销售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二)理财产品研发的系列化

在客户细分原则指导下,商业银行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资金流动性需求、风险偏好为目的,以不同类型的投资标的为标准,创新开发设计出更具有市场特色的系列理财产品,在为投资者带来较好回报的同时,也提升了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商业银行按照市场专业分类研发、设计创新了不同特色的多种产品系列:一是以股票、基金、汇率、贵金属等为挂钩标的的理财产品,如招行焦点联动系列,中行中银进取系列,农行“汇利丰”系列、交行得利宝深红4号外币理财产品系列等:二是投资于新股申购,为非保本类产品,如招行的新股申购、中行的中银进取、交行的得利宝新股连环打系列等:三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契机、实现资产国际化配置,该类产品以境外市场的金融资产为投资标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招行海外寻宝系列、交行得利宝深红系列等。

(三)理财产品营销的网络化

伴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广泛应用,主要利用营业柜台网点提供有限服务的传统理财产品营销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商业银行在投资理财服务方面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陆续推出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金融服务,进一步延伸了个人理财服务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促进了投资理财品种全球化、网络化程度。除了一些高端产品和风险系数高的产品外,投资者80%的理财都在网上进行。

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风险表现

(一)扩张性风险

由于个人理财产品创新范围已扩大到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渗透到金融市场各个领域,再加之各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规律作用下抢占营销商机,导致理财产品出现爆发式扩张趋势,从金融安全的角度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据相关资料统计,2009年全国个人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5.2万亿,较2005年增长25.3倍。个人理财产品过度创新,容易带来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增加、部分理财产品闲置和理财产品销售率下降等问题,同时商业银行如果与金融机构如信托等年前已签署一定金额的合同,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违约风险。

(二)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涉及到股票、债券、外汇、基金、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所有这些产品都要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带来理财产品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如商业银行出售承诺保底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在利率、汇率等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后,由于杠杆效应明显,保底收益的产品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损失。又如外汇理财产品,由于外汇产品价格都会受到国际政治、经济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商业银行个人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是在募集期结束后,通过总行来完成平盘交易,在事先约定的公开募集发行期内,这段时间大约有一至二周的时间,如果国际市场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就有可能导致银行自身收益的降低,甚至出现亏损;此外,各行发行的每款个人外汇理财产品都会分别按各个产品与总行进行平盘业务,一旦有客户办理了提前支取(赎回)业务,将直接导致这笔资金成为银行自营业务,从而产生新的风险敞口。

(三)操作风险

按照一般理解,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客户需求和客户资金量来确定客户的资产组合。但实际情况是,理财业务从属于日常营销,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理财规划师”往往由一线营销人员兼任。在现行考核体系以及营销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的情况下,为客户理财时,营销人员首先想到的是推销自己机构的产品,其次才是客户财产的增值,难以坚持投资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准则。在业务指标的压力下,营销人员甚至将不适当的产品推销给客户。这些不规范的、急功近利的操作方法,导致了大量的消费者投诉,由此也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的信誉风险。

(四)经营性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产品设计上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理财产品附加值低,且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逐渐趋同,仪在收益率和期限上略有差别。同时,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资金仍以投向风险较小的债券市场以及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为主,投资渠道狭窄,影响了理财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旦在经营决策上或在资金投向上出现失误,必然带来经营亏损,出现赔付大于收益。

三、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理财人员综合素质,积极发展综合经营

由于受到金融法律法规、监管模式、金融市场发展、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商业银业综合经营水平较低,还无法真正做到从顾客需求出发,理财产品多为并未触及分业经营底线的中间业务产品,且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的相关产品同质化严重,非银行理财产品开发进展比较缓慢。未来应积极发展综合经营。此外,各银行应从战略高度重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加强个人理财业务人才培养,尤其是基层网点理财人员的补充和培训,并健全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确保理财产品销售的规范性,以防范各种风险。银行只有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现状和不足,切实提高理财队伍素质,改进服务,才能提升个人理财产品竞争力,从而积极发展综合经营,不断扩大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实现扩大规模与规范管理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金融机构之间合作,推进理财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在银行业务领域,加强对现有产品种类上的横向组合和结构上的纵向深入,实现理财业务的“产品化”。大力发展借助于金融衍生产品开发的个人理财产品,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能力,努力摆脱产品单一“吸储”功能理念。在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对于已进入的业务领域,应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对于尚无法进入的业务领域,应积极探索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途径。

(三)提高银行信息披露透明度,营造良好的客

户投资环境

个人理财产品说明书缺乏科学性、完整性,信息披露不明晰,风险提示不充分,问题的源头在商业银行总行,而直接面向客户销售理财产品的则是基层银行。因此,基层银行逐级向上反映,要求其总行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后续服务,降低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各商业银行应重视反馈机制,形成反向改善力,使个人理财产品既有开发一推广一销售的营销路径,也有基层网点一分支机构一总行的改良机制,将客户的有效需求和投诉建议及时反馈,以促进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和理财服务水平的提升。各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循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监管规定,加强风险提示,以适合不同风险识别能力的客户需要,确保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转变银行业监管方式。提供理财业务发展制度保障

监管部门应积极探索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金融制度下行之有效的协调监管、统一监管和功能监管模式,将混业经营效率性与分业监管安全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监管机构要充分认识个人理财产品替代存款的作用。按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暂行办法》规定,遵循“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的监管原则,积极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鼓励、支持商业银行有条件的省级分行在总行授权范围内自主开办理财业务。监管机构要对商业银行表外金融产品收费进行严格管理和整顿,实现收费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此外,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外部监管,对各种与监管要求相悖、不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从严查处,

银行网点风险管理现状评价范文第5篇

一、社区金融的涵义、特征和优势

社区金融是指社区公众及社区组织所产生的一切金融需求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满足其需求的一切活动。社区金融机构是基于一定区域地理范围内的金融机构的网点,自主经营,有独立的法人产权,主要面向小企业经营者贷款和客户理财。社区金融的出发点是个人独特的社区属性,由于很多人大部分时间可能会耗费在社区里,便利的社区金融机构能更获得青睐。社区金融的主要特征是:一是区域集中度高。社区金融机构主要建立在居民所在社区,距离目标客户非常近。一家社区金融机构的业务覆盖范围在1-2公里,服务的就是社区的上万家庭,就是将金融服务直接送到客户家门口。社区金融根植于社区、吸存于社区、放款于社区、服务于社区、融入于社区。二是运营成本低。社区金融机构不具备现金业务,投入安全成本低。出于政策法律规定,社区金融的柜台没有现金储备,顾客如果有汇票、支票等现金业务,还是需要去比社区银行更高一级的支行去办理。三是金融服务自动便捷。社区金融大力发展自助业务,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只能设备升级,将小巧的物理网点打造为全功能的新智能化银行网点。社区金融设备可以直接办理开卡,个人购买理财,个人或者企业办理小额贷款等银行基本业务。办卡买理财贷款等都可以由办公自动化机器和设备完成,开卡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即可完成,非常便捷。四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社区银行的现金取款全靠自动取款机,而自动取款机每天最高限额取款最高限额是2-3万,顾客需要大额取款时就无法满足,只能取不超过3万元的小额现金。购买理财起点30万以上的是不允许在社区银行网点出售。因此多为小微客户和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五是拥有关系型信贷。社区金融可以分散信贷风险,强化客户信息数据,在居民中建立良好的口碑。社区金融的以上特征,带来了社区金融一系列地优势:首先,投入比较少,运营成本低。对于银行来说,社区银行可以带来存款利率的增加,但是投入成本比较低,降低了网点相对成本,使银行服务更加贴近民生。其次,为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最后,社区金融有效地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和社区居民服务需求。

二、社区金融管理的风险性

社区金融的主要风险性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其一,政策因素。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去年就纷纷启动了社区银行战略,但是监管层对于建立社区银行这一全新的概念是否与现行的新设网点法规相悖存在种种担忧和争议,银监会在去年紧急政策命令社区银行责令整顿,硬性规定了社区银行要持牌上岗,很多社区银行被关闭。因此,社区银行的发展首先是受到政府政策的制约。其二,法律因素。社区金融机构的建立,需要取得营业许可,需要层层地审批。没有法律审批的网点,依然违法经营,对客户的财产风险会有不可估量的危害。其三,地理位置因素。由于社区银行的地域性明显,其营业额非常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如果选址不好,市场不够广阔,很难继续经营下去。其四,社区信任因素。社区金融人员在社区银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起其他级别的银行网点,这一点儿更加明显。因为社区金融是新兴事物,又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取得一定区域内社区住户的信任和支持就格外重要。社区银行的领导能否赢得社区有影响力的“大客户”支持,并且由他们进行口碑相传,是决定社区金融成败兴衰的关键。其五,操作安全因素。社区金融虽然不办理现金业务,一般的金融服务业务需要金融自助设备完成。因此,设备的安全监控也很重要。社区金融还有大量客户的储备信息资料,对社区银行人员进行安全布防保密的培训也显得非常重要。其六,同质化竞争因素。短短两年间,社区金融发展迅速,在一线城市,一个社区往往可以看到同时存在四、五家金融机构,扎堆现象严重,这样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从金融行业现实来看,银行进入社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开设社区银行来挖掘客户;同样非银机构也在扩大领域。

三、前馈控制在社区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前馈控制的涵义

前馈控制就是在危险和危害发生之前进行一些科学方法的预测和预警,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前馈控制的优点在于前瞻性和主动性,主要着眼点在于对未来的控制,因此控制先于结果。前馈控制克服了反馈控制的时滞性缺点,使控制行为更加积极有效。建立社区金融风险管理的前馈控制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关系到社区金融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二)社区银行风控的前馈控制方法

1.情景分析方法

所谓情景分析方法,是面对未来的系统思维方法,对事物发展所有可能的态势运用定量和定性描述,主要特点是在定量分析中嵌入很多的定性分析。运用情景分析进行前馈控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军事部门。1964年,美国国防部针对可能潜伏于未来的军事冲突和政治冲突及相关的军事力量,通过应急战争军事分析,测算出了对应军事力量的规模需求。这是最早的情景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出现高通货膨胀、高失业率等社会危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长远的战略规划已经无法应对经济的动荡性和不确定性,很多大企业和大公司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开始研究和应用情景分析方法,如兰德、壳牌等。80年代以后,情景分析方法在企业和政府组织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前馈控制方法。

2.政策模拟方法

政策模拟方法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安全或者多国经济博弈的政策模拟器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所谓政策模拟,是指运用数学建模、模拟计算和政策虚拟的计算机实验对政治经济社会政策问题进行模拟演练,通过人工和计算机手段仿真推演预示风险和矫正对策。政策模拟一种以政策实验为导向的社会仿真,目的是为政策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场所。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自己的政策模拟系统即政策模拟器,用于分析本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和国内经济政策。一些大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的政策模拟器。政策模拟器的一般概念是“一个为政府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它的目标是寻求适当的政策去响应未来和发现社会经济面临冲击的政策对策。”政策模拟器是一种大型软件,主要作用是探索各种政策情景,通常是以特定模型为核心的配备地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系统。社区金融政策模拟器的开发需要三个方面的需求。第一,提出科学合理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对社区金融不同情景方法下的风险因素研究,以及社区金融风险问题的内在机理研究,提出可靠的和正确的理论分析模型。第二,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复杂性分析技术,建立系统完善的风险识别、风险防范和预警分析的计算体系。第三,需要利用仿真交互网络系统对风险进行检测和评估,并且进行对策模拟研究。

3.社区金融风险控制的前馈控制设想

政策模拟器是风险社会催生的一种规避风险的工具,其本质是模拟风险和应对预演方法。针对社区金融风险管理的风险模拟器应该是一个为社区金融机构避免风险危机、维护社区金融安全稳定运行的决策支持系统。社区金融风险控制模拟器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社区金融风险性因素的识别,二是有针对性的对策演练。

四、社区金融风险管理的前馈控制模式设计

社区金融目前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社区金融能否取得成功,最终取决于能否建立目标达成的有效机制。社区金融系统的风险要素和要素间的组合序列我们把其成为静态结构,把系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称为动态结构。社区金融风险控制的前馈模式,就是用一种特定的规则规范系统内各要素的组成方式和各要素间的联系方式,实现风险控制的功能。

(一)社区金融风险管理规划机制的组成和功能

社区金融风险管理的规划机制应用于社区金融的前馈控制模式,进行客户访谈,外部数据采集、参数选择、分析、计算,根据社会调研,对目标小区的居民以及相关的物业、商户等进行充分的需求调研,通过模式预测、预警评价、调控,预警结果图表与信号输出。

(二)社区金融风险管理的前馈控制体系模拟